论车企线上直播的正确打开方式

新手学堂014

论车企线上直播的正确打开方式,第1张

文/韦波

如今,线上直播以及线上发布会是当下疫情期间车企公关所能想到的最热门的话题。

疫情期间,看了一场宝马的线上直播。两个戴着口罩的大老爷们在宝马上海体验中心展厅对着手机镜头将相关车型的参数如数家珍,还把车开出去展示了一些行驶动态……但是说实话,我不认为这样的官方线上直播和普通的自媒体说车类的直播有任何不同之处。

最为尴尬的是,有网友询问“这车卖多少钱”,两位宝马哥也不能给出任何答复——不同的销售大区不同的经销商终端价格都不一样,两位宝马哥当然没有办法回答。但在网友不管这些,你们是官方直播啊,官方的人怎么能不知道价钱?所以,有网友不开心。

过了几天,雷军发布小米10和小米10 Pro手机,也在B站搞线上直播——而且是连续的72小时直播,如此也算是创下直播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小米跟B站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之前在B站上直播发布小米Max,吸引了3954万人次围观,而2017年的小米Max 2的线上直播发布会,更是吸引了8500万多次观看,弹幕量就超过了4亿条。而72小时的直播,带来的滚动流量怕是宝马想都不敢想。

其实不单是小米,苹果线上发布新品的时候,关注度绝不再小米之下。有人说,汽车是耐用消费品,手机是电子消费品,不好比。那么,有没有车企的线上直播的流量堪比苹果小米?答案是有的。

我不知道有几个人真正看完了小米的72小时的直播,但好歹我也点进去看了半小时。本次小米10线上发布的信息量极大,我就记住了一个“一亿像素”,小米还把这款手机送到了太空,拍下了一亿像素的地球照片……

所以,线上发布最核心的要素在于,是否具有真正核心的产品点,以及有多少消费者会在前期关注这些产品点。

所谓的产品点,可以是设计、功能和性能,但不是价格——价格只能算线上发布会的核心信息之一,不能被视为线上发布会上有价值的产品点。

之前说有车企的线上直播发布可以做得像苹果小米那样成功,毫无疑问,这个车企只能是特斯拉。想当年2019广州车展期间,各车企老总在展台上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坐在台下的媒体却低着头兴致勃勃打开手机看马斯克用铁蛋砸特斯拉皮卡的车窗……相互熟识的媒体同行在展厅偶遇,大概率的问候语居然是“特斯拉的直播你看了吗?”

以至于有媒体感慨,整个广州车展都干不过一个特斯拉。

坐在广州车展发布会现场的中国媒体为何愿意去看马斯克的现场秀?原因不外乎点,第一是马斯克“马大嘴”很能扯——尽管我不太确信看直播的中国媒体在没有中文字幕的前提下是否都听明白马斯克在说啥,但他们都看明白了“胸口碎大石”以及铁蛋砸车窗的噱头所在;第二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特斯拉之前没有做过皮卡,大家都好奇特斯拉的皮卡究竟长什么样——没有好奇,就不会去看直播,自然也就不可能看到“胸口碎大石”和铁蛋砸车窗的“震撼”。

那么,是不是说如果路虎或Jeep出一款轿车,搞个线上直播发布就会让媒体趋之若鹜?毕竟大家也很好奇路虎和Jeep的轿车长啥样。

路虎和Jeep的轿车会引发部分好奇,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用线上发布的方式,绝对达不到特斯拉发布皮卡的那种轰动效果,因为决定线上流量的根源,是企业的文化。想当年兰博基尼、劳斯莱斯还有宾利发布自己的SUV车型的时候,其轰动效应均不可和特斯拉皮卡相提并论。

传统车企和特斯拉的企业文化区别在哪里?其实就是对于市场的态度。

所有的传统车企,在市场公关层面,秉承的一个原则就是“风险最小化”。

特斯拉身上从来都不缺争议、质疑和笑话,但特斯拉从来也没有心急如焚找水军洗地——你可以说特斯拉不像传统车企这么有钱,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讲,马斯克能把特斯拉的车送进太空,难道连这点洗地的钱都拿不出来?

对马斯克而言,花钱把特斯拉的车送进太空,远比花钱洗地重要——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差别——2018年2月“特斯拉进太空”在网上直播的时候,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那么,这是不是说线上发布这个渠道就是鸡肋?这也不尽然,虽然大部分车企的线上发布活动很难达到苹果或特斯拉的效果,但还是有“省钱”的功效。除此之外,在当下疫情其间,线上发布似乎就是车企唯一的选择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手机b站缓存的视频导出:

工具/原料:小米11、MIUI120、哔哩哔哩6430

1、进入视频

进入B站首页浏览找到想要导出的视频,点击进入视频。

2、收藏视频

收藏视频后返回首页,进入右下方的“我的”选项后点击“我的收藏”。

3、导出视频

找到刚才收藏的视频,点击视频右下方的三个小点后选择下载分享就行了。

这是小米手机的一款型号,正确型号应该为小米Max。

小米Max是2016年5月10日小米与MIUI8一同发布的新款旗舰手机,小米Max采用了一块644英寸的超大屏幕,分辨率为1080P级别,正面采用了25D玻璃,整机厚度为75mm,4850mA大电池,重量仅为203g。

小米Max在配色方面小米Max拥有金色银色以及灰色三种,而且是金属机身设计,配备全网通30与指纹识别。

小米Max规格参数如下:

1、性能:

小米Max采用了骁龙650/652处理器,搭配了4GBRAM+128GBROM。

2、拍照:

在拍照方面,小米Max采用了1600万像素摄像头(前置500万像素,85°广角) [4-5]  ,支持光学防抖和相位对焦。

3、电池:

在电池方面,小米Max采用了一块容量为4850mAh的电池,并且支持指纹识别以及遥控等功能。

4、网络:

小米Max的双卡槽中,支持MicroSIM与NanoSIM卡双卡双待,也可以选择MicroSIM卡与存储卡共同使用,最高可支持扩展128GB内存。 [6] 

5、售价:

拥有三个版本,骁龙650+3GB+32GB售价1499元,骁龙652+3GB+64GB售价1699元,骁龙652+4GB+128GB售价1999元。

扩展资料:

小米Max的主要功能

MIUI8新增了锁屏画报功能,相册当中拥有连拍聚合,GIF提示以及同步提示,而且和视频的编辑功能也的得到了增强,很实用的长截屏功能也终于出现了。文字编辑功能还支持智能识别电话号码或者地址等。当然,MIUI8还支持应用分身功能,并且支持的应用更多,“双系统”功能则让手机也能分身。

MIUI8对链式启动进行了控制,防止应用耗电,而全新的省电模式下,MIUI8会冻结后台,但是功能并没有缩减。伪基站识别则是提前就有所剧透的一点。

-小米Max

作为国内重要的手机厂商之一,小米带给了我们许多优秀的产品。其中的小米数字系列以及后来的Redmi系列都出现了无数经典的、性价比极高的产品。而其实在这之前,小米也曾有两个系列的产品:一个寄托了小米冲击高端的愿望、一个则开拓了特殊的用户群体市场。它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但后来却都逐渐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里,这两个系列就是小米的Note系列和Max系列。下面就让我来带大家看看,这两个系列是如何逐渐走向消亡的。

首先是Note系列:

2015年1月,小米推出了旗下首款冲击高端旗舰的产品:小米Note。小米Note采用玻璃后盖+金属中框材质,并在背板玻璃上加入曲面工艺,使整个机身无论观感还是握持手感都有巨大提升。并且还有当时比较热门的竹制后壳版本。

这次小米一共发布了两款产品:即小米Note标准版和小米Note顶配版。其中标准版小米Note采用57英寸1080P LCD屏幕,宽69mm,重161克。小米Note标准版处理器搭载高通骁龙801,支持4G双卡双待,内存为3G,存储为16G/64G,后置1300万像素摄像头,搭载3000毫安时电池,并且内置独立HIFI芯片。

3月底,小米又推出小米Note女神版,女神版的外形和配置均与标准版相同,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新增了樱花粉配色。

5月份,小米Note顶配版上市。小米Note顶配版的外形与标准版相同。屏幕由1080P升级为2K分辨率,处理器升级为骁龙810,内存由3G升级到4G,其余配置与标准版完全相同,售价2999起。

一代小米Note无论在颜值还是配置上都有相当不错的表现,还有极为罕见的HIFI芯片,可以说小米第一次冲击高端是有很大机会成功的。而小米Note的标准版确实也获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不过最可惜的还是顶配版,毁在了那颗发热功耗极大的芯片:骁龙810上,当年搭载了高通骁龙810处理器的手机几乎都受到了极大影响。即便小米为搭载骁龙810做了许多优化和散热措施,但也无法避免翻车的结果。总体来说,小米Note第一代有许多亮点,配置和价格上也都是诚意十足,可惜顶配版败在了芯片这一客观因素上,但标准版还是赢得了许多好评。

2016年10月,小米发布了Note系列的第二款产品:小米Note2。小米Note2采用一块57英寸1080P OLED曲面屏,也是小米第一款搭载曲面屏的手机。机身和后盖则依旧是金属中框+玻璃后壳材质。硬件配置上,小米Note2采用高通骁龙821处理器,内存4/6G,存储64G/128G,后置2256万像素镜头,电池容量4070毫安时。并在正面Home键集成指纹识别。

小米Note2身上几乎集成了所有最顶尖的硬件,曲面屏也带来了超高的正面颜值。但小米Note2可谓是成也曲面屏,败也曲面屏,LG的曲面屏幕显示素质过差,有很强的抹布感,直接劝退了许多消费者。最终导致小米Note2冲击高端又一次失败。

2017年9月,小米发布了小米Note3。这次Note3不再延续之前的旗舰定位,没有采用当时顶级的骁龙835处理器,而是采用了定位中端的骁龙660处理器,产品定位也随之降低。

小米Note3的外形和材质工艺与小米6完全相同,屏幕增加到55英寸,材质为LCD屏拥有4G/6G内存,64G/128G存储,电池容量3500毫安时,正面Home键集成指纹识别,前置摄像头支持红外人脸识别。后置为1200万像素主摄+1200万像素长焦镜头的双摄组合。

虽然小米Note3的外形十分不错,这样的配置放在中端也完全说得过去。但这款产品主打线下市场,且2499的价格有点略高,所以销售成绩很不理想,也直接导致小米Note系列被砍,此后再也没有Note系列产品的出现。

接下来是小米的Max系列:

2016年5月,小米发布了小米Max。小米Max定位中低端市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一块超大尺寸屏幕以及超大容量电池,为喜欢超大屏幕的用户提供了不同的选择。

小米Max采用一块644英寸屏幕,分辨率为1080P,电池容量达到了4850毫安时。处理器分为标准版和高配版,分别采用了高通骁龙650和骁龙652,拥有3G/4G内存,64G/128G存储,支持后置指纹识别,主摄1600万像素。

小米Max的高性价比、超大屏长续航定位,为小米Max这款产品赢得了不少好评,骁龙650/652处理器的性能放在2000以内的价位几乎没有对手,因此小米Max也获得了非常不错的销售成绩。

2017年5月,小米发布了Max系列第二款机型:小米Max2。小米Max2依旧延续了一代的定位:644英寸超大屏幕,骁龙625处理器,更大的5200毫安时电池,全金属一体化机身,后置指纹识别。

小米Max2的改进主要提升在外观上,三段式金属机身升级为一体化金属机身,而在其他方面则并没有什么提升。反而骁龙625处理器在性能上还不如一代的骁龙650/652,但625的超低功耗和Max2更大的5200毫安时电池带来了近乎变态的续航体验,同样受到不少好评。

2018年7月,小米发布Max3。小米Max3的外观相对前两代改变较大,背面还是全金属一体化机身,正面从644英寸16:9显示屏升级为69英寸18:9显示屏,电池容量也增加到5500毫安时。其他配置上,小米Max3采用高通骁龙636处理器,后置1300万+500万双摄像头,支持前置人脸识别和后置指纹解锁。

小米Max3相比前代虽然各方面都有了提升,但骁龙636处理器在性能上还是无法完全超越一代的652,万众期待的骁龙670/710没能搭载在这款机型上,1699/1999的价格也略微偏高,所以这款机型最终的成绩并不是很好,导致Max3之后就再也没有了Max系列的产品。

其实在了解完这两个系列的机型后,我们都能或多或少地看出它们为什么会从初始的高光走向后来的暗淡,最终消失在手机发展的长河中。

小米Note起初的配置都是向旗舰机看齐,虽然一代经历了火龙810的洗礼,但标准版还是建立了不错的口碑;二代则是毁在了屏幕上,风头还被一同发布的MIX全部抢了去,冲击高端又一次失败;三代则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小米Note在小米家族中的定位,这也直接导致了Note系列走向灭亡。小米似乎也发现了这个问题,Note系列的销量越来越差,所以并没有选择坚持下去,而是及时止损,Note系列最终消失。

如果说Note系列被砍掉是外部因素占主导的话,Max系列则是由内部因素而消亡:Max系列最初的高性价比、超大屏超长续航的定位确实拥有相当一部分客户群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Max系列却没能跟上节奏,配置一成不变,甚至还有退步,价格却在一点点提高。如果能适当加强一些配置,提高Max系列的定位,那么或许这个系列就不会出现三代而亡的情形了。

总之,这两个系列在小米的产品线上都是曾经比较特殊的存在,它们也都获得过不小的成就,我个人对这两个系列都是比较认可的,但最终没有坚持下来确实比较可惜。不知在日后还有没有相似定位的产品来代替它们,尤其是Max系列,超大屏手机其实还是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有非常多的潜在用户,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出现这样的机型!

小米手机上可能下载了哔哩哔哩软件。

小米手机上是可以下载哔哩哔哩软件的,所以小米手机上会出现b站的内容。在登录哔哩哔哩的时候,小米手机允许b站推送消息的话,B站会将推送的小戏显示在小米手机的屏幕上。

哔哩哔哩,英文名称:bilibili,简称B站,现为中国年轻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该网站于2009年6月26日创建,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B站”。2018年3月28日,哔哩哔哩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21年3月29日,哔哩哔哩正式在香港二次上市。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得”,还停留在新年的欢快氛围中不能自拔的时候,红米Redmi非常应景的发布一款轰动业界的大屏电视,相比之前的红米MAX98吋,不仅性价比更高,也更适合普通家庭。目前依旧是预定状态,86英寸的高刷屏液晶电视,售价仅7999元,相比同尺寸的其他品牌便宜一半左右,再次让大家认识到小米在电视行业的野心,国内销量第一已经无法满足它的欲望,而是继续扩大市场占有率。

Redmi MAX 86''电视特点

该款电视最大的特点就是外包装可以进入99%的电梯,避免了之前红米98吋电视入户难得问题,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买卖双方在运费和安装都剩下不小成本。如果你不想以拆阳台的方式安装电视的话,那86英寸的尺寸就是目前的极限。再大尺寸我个人还是推荐使用投影机。

另一个亮点则是采用了120Hz高刷屏,当然4K电视要达到120Hz高刷新率,HDMI21也是必须支持。就目前而言,如果不是HDPC影音发烧友或者最新次世代 游戏 机的用户,应该是用不上这个功能,但又总比没有好[呲牙]

其他的参数就很比较一般了,90控光分区只能说是还可以,小米电视大师82吋240个控光分区,红米98吋192个控光分区,控光分区越多,控光就越为精准,直观上的感受就是画面更为清晰,过渡也更加自然。常见的文字边缘光晕以及渐变色断层都是控光较差导致的。

如果对于画面有较高要求的朋友,建议一定选择支持HDR的显示设备,尤其是HDR10+,它是一种动态调整的高动态范围,允许它为每个视频帧进行更改。这意味着每一帧都有自己的一组颜色、亮度和对比度参数,这使得图像看起来更加真实。2020年9月份,B站已经率先宣布支持在线4K HDR视频,估计在2021年4K在线视频会是一个爆发的契机。

如果说红米86吋电视的缺点,那就是亮度,400多尼特,很多了解现实设备的人都清楚亮度决定一切的原则,如果亮度不够,那是肯定无法还原出足够艳丽的色彩,画面会有种灰蒙蒙的感觉。当然,这种亮度对于大多数用户都无法察觉,市面上低于400尼特的电视也非常多。红米98吋电视亮度为500尼特左右,屏幕比红米86吋大了将近22%。小米电视大师82吋的亮度是1000尼特,与86吋尺寸小了差不多9%。

另外4核A73的处理器还是不错的,2G运存+64G的存储是三款电视中最弱的,装的应用多了会可以出现卡顿情况,预计1-2年后需要使用外置安卓机顶盒弥补。

总结:

因为没有见到真机,也不能对于画质表现有直观的评价。但是红米98吋电视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不到2万的售价确实百吋电视首选,虽然亮度比86吋高不了多少,但看习惯了投影机后,再看这款电视画质依旧出彩,所以86吋的画面应该是也是没问题的,当然追求更高素质的画面,加两千元上小米电视大师82吋是最佳选择(可惜官网没货,第三方加价)。其实86吋可以说是98吋的缩小版本(屏幕刷新率和画面调教会更好),以适合更多普通家庭选购。只要观看距离超过3米,不用担心电视画面尺寸过大,120吋以内都建议往大了选。并且这款86吋是唯一有货预定就能买的,大家可以仔细斟酌斟酌……

    其实答主最开始认识B站,是用来追时下最热番剧、看心仪的画师分享小黄图的(咳咳,不是你们想的那种)。

    首先要强调,B站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带弹幕的二次元视频网站。

    B站的流量、传播速度远超过常规网站,更准确的说,它是一个社区,具有自己的文化性格。

    1  B站的核心用户群

        B站的主要用户是一群学生、刚工作的年轻人。

        他们有一个关键性标签“二次元”,宅文化气息浓厚,他们主要关注一些动画番剧,而且喜欢通过弹幕跟他人共同分享看剧体验。

        这种二次元文化将B站打造成了一个社区,在这里大家都有文化认同感,用户与平台、用户与用户(Up主和粉丝)都有很强的粘性。

        正是这种文化氛围,使得B站用户整体性格更有礼貌,质量较高,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强(后面分析这点对于站内提供内容的Up主的作用)。

 

    2  B站核心竞争优势

        

    

 (1)   独特的UGC内容

        没有原创内容的视频网站是很难成功的,用户会失去粘性。

        B站有很多Up主孜孜不倦地搬运生产视频内容,一群有兴趣的、友善的用户,通过弹幕正面回馈给Up主,刺激其继续输送内容,从而传导社区文化,建立社区凝聚力。

        所以与其说内容是B站的竞争力,不如说Up主本身才是。

    (2)   鬼畜文化

        B站的鬼畜娱乐性非常强,通常一出来就开始传播,进而火遍网络深受推崇,以至于B站从2015年起还开始推出夏夜鬼畜大赏。

        

(3)   弹幕文化

        弹幕是B站作为社区最重要的文化构成,这种体验是入侵式的,基本上看任何视频都会有漫天飞雪般的弹幕,而对于用户而言,这本身也是看视频的需求体验之一(要的就是一群人一起看,笑)。

        

    (4) 无视频贴片广告

        B站无广告,在某种程度上吸引了一小部分用户选择在这里看番剧。

        但事实上,核心用户因为常规视频网站的“培养”,也并不是因为无广告而选择沉淀在这个社区,不过,随着版权意识的不断增长,这点也的确是B站需要关注的地方。

 

    3  B站的商业模式

    (1)   收入来源

        B站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广告(非视频播放中的)、游戏运营、番剧承包、周边电商等形式。

        目前B占开始参与动漫制作,但将内容转化为IP是有风险的,即便是互联网行业巨头腾讯都不能保证每个运营的IP都能成功,加上B站经验不足,这点还是需要观察的。

        

    (2)  B站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B站现在已经不止有二次元文化了,从最开始的初音,到动漫番剧游戏,再到现在的泛娱乐社区。

        B站不断增加元素,用户群也是不断增长的,B站的用户粘度和传播度是颇具商业价值,尤其是他们主打的是年轻的用户群体。

        不了解B站的人可能很难想像,这个网站居然跟杜蕾斯、微软、新浪、天猫、小米、淘宝、知乎、虎嗅有过各种合作。

        以2016小米MAX发布为例,当时在B站同步弹幕直播,并展开了持续19天的无聊直播,共有近4000万人次观看直播,并累计发送弹幕超3亿条。

   

        综上,B站是个好网站,它的价值目前看来是被低估的。

        个人认为,即便不向常规视频网站广告、VIP的方向发展,B站的高质量用户也是很值得深挖的,相信随着互联网产品的新特性出现,应该会有更多好玩、且有商业价值的模式出现。

================分割线=================

亲,如果喜欢,或者觉得有帮助,点个赞再走吧(  ̄3)(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