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换个手机三星Note2 和苹果5手机哪个好

新手学堂035

想换个手机三星Note2 和苹果5手机哪个好,第1张

现在比较而言note2比较适合的。

首先:5代已经停产了,现在市场上很多翻新机,购买有风险。

其次:note2这款机子现在价格比较低,适合入手的,最新报价2470元。

建议你关注一下市场行情,了解市场价格之后再入手。

手机产业链企业尚未从缺芯、印度疫情失控的局面中走出,越南第四波疫情就接踵而至且来势汹汹。作为全球市场关键的生产、制造基地,越南疫情持续发酵,将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影响。

越南变种病毒威胁 科技 链

自4月下旬以来,越南 63个地区有30区的染疫人数超过 3000人 。目前首都河内和南部商业中心胡志明市皆已关闭餐厅,并禁止民众群聚。在此之前, 邻近的北江省有关部门暂时关闭了4个工业园,其中3个工业园有富士康工厂。

越南29日表示, 已发现新的新冠肺炎变种病毒,且混合了印度与英国变种病毒株的特性,也更容易透过空气传播,为该国近来新冠肺炎疫情恶化的主要元凶 。这个发展可能更加干扰作为越南经济引擎的 科技 制造业,并导致供应链受扰的问题雪上加霜。

越南卫生部长卫生部长阮清龙29日说:「 越南首次检测出一种具有印度和英国病毒的特征的新型变种新冠病毒 」他指出,英国变种病毒的传染力比其他病毒株更强,印度的变种病毒株除了传染力较强,也可能不易受免疫系统的抗体影响。

越南有多处工业园区位于北部的北江省、北宁省,但是至今仍难控制疫情;当局已呼吁保护全国各地的工厂。如今显然连南部也沦陷,当局30日下令,商业大城胡志明市也将自5月31日起实施社交距离措施,为期15天。

富士康、立讯、三星等越南工厂纷纷停产

在印度、越南两地疫情双杀的影响下,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当地制造业造成冲击,包括苹果代工厂在内的手机产业链企业已相继宣布暂停生产,加上全球“芯片荒”阴霾未散,无疑会加剧手机零部件供应不足的压力。

5月25日,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签发了“关于确保工业区新冠疫情防控安全”的公函。公函指出,此轮疫情在工人密度高的北江省、北宁省工业区传播,导致供应链和生产链受阻严重。 北江省在5月18日暂时关闭了省内云中、光州、廷湛、双溪-内皇四个工业园区,其中3个园区内是为苹果代工的富士康工厂。

由于越南北部疫情加重,除富士康外,立讯精密、海能实业、鸿腾精密、三星电子等企业也按当地政府防控要求,各自关闭了当地工厂。

富士康19日表示,集团部分子公司在越南北江地区厂区自5月18日起暂停营运 ,其他厂区皆维持营运状态。海外布局以越南为主的 立讯精密,位于北宁和北江省的工厂也处于停工状态 。越南北江省官员对此表示,希望两家公司的工厂能够在两周内恢复运营,以降低对全球供应链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同日, 海能实业公告称,越南海能于2021年5月18日起临时停产,预计停产时间2周左右 ,实际停产时间将视越南北江省疫情防控进展而定。数据显示,越南海能一季度实现营收133亿元,占当季总营收的3104%;实现净利润138743万元,占当季归母净利润的4748%,可见越南海能为其贡献了超过3成的业绩。

此外,鸿腾精密公告称,集团位于北江省云中工业园区的生产设施自5月18日起暂时关闭以及暂停生产。

随着疫情愈演愈烈,越南于25日扩大了北部工业园区的封锁,三星工厂所在地北宁省从25日起也开始实行宵禁和其他旅行限制,位于北江市的厂房已逾40名员工确诊而暂停营运。而三星在越南的投资额较大,产业链较为完整,更有甚者表示越南的崛起依赖于三星,尽管只是部分工厂停产,但仍对三星的产能造成一定冲击。

疫情对苹果产业链的影响有多大?

据公开资料显示,立讯精密与歌尔声学均在越南的工厂生产AirPods系列产品,富士康则在越南生产显示面板、电视等。

目前富士康暂未在越南建成iPad和MacBook生产线,此次工厂停工不会对苹果订单产生什么影响。 而立讯精密作为苹果AirPods Studio、AirPods的代工厂,越南工厂停工将使AirPods产品产量减少。

据了解,立讯精密与歌尔股份均在越南的工厂生产AirPods系列产品,其中AirPods Max产品的大部分订单更是被二者包揽。“ 如果只是停产两周,对苹果影响不大,如果停产时间延长,AirPods Max产量可能会大幅减少,苹果也将下调今年业绩。 ”消息人士说道。不过此次歌尔股份在越南的工厂似乎并未暂停,上述人士分析,可能是歌尔股份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较高,需要工人参与的环节较少,因此疫情对其影响有限。

因疫情影响,苹果产业链在国外的厂区生产已多次受挫。

据悉,富士康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工厂5月已有员工感染新冠肺炎,致使iPhone12产能减少50%以上,但工厂仍三班轮流生产。而立讯精密位于印度的工厂规模小,因此疫情的影响有限。

越南、印度的代工厂相继受疫情冲击,对苹果手机、平板、PC等产品生产都将造成很大冲击。

谁在瓦解三星

来源:智通财经网+关注04-26

953年,三星成立韩国第一家大型制糖企业,3年后就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韩国对糖的进口依赖度也从100%下降到7%;1954年,三星成立的毛纺织企业“第一毛织株式会社”,仅用6年资本就翻了30倍……如今,集团旗下85家子公司,几乎控制了韩国人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三星帝国,正遭遇近10年来最大的盈利危机。

  在韩国,三星是神一般的存在。

  朝鲜语中,“三”有“大、多、强”的意思,“星”意为清澈明亮和永放光芒。在过去几十年里,它也确实如名字那般惊人的强大和光彩夺目。

  1938年,三星刚成立时,主业只不过是向东北出口农产品和生产制作面条。

  可是,它几乎每一次跨界都能做到韩国最强。

  1953年,三星成立韩国第一家大型制糖企业,3年后就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韩国对糖的进口依赖度也从100%下降到7%;1954年,三星成立的毛纺织企业“第一毛织株式会社”,仅用6年资本就翻了30倍……

  如今,集团旗下85家子公司,几乎控制了韩国人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星生命是韩国最大的寿险公司;三星物产是韩国最大的建筑公司,迪拜塔、吉隆坡双子塔、台北101大厦等地标建筑都是它的作品;三星重工旗下造船厂是韩国第一大造船厂,每年可以建造40艘万吨以上的货轮,山东威海和浙江宁波都有它的工厂;遍布韩国的新罗酒店也是三星的……

  最夸张的是,连韩国最大的军火商也是三星,坦克、装甲车、战斗机都能造。

  三星集团的营收约为韩国所有企业总收入的33%、韩国GDP的20%,直接或间接养活了几乎一半的韩国人。

  “韩国人的一生无法避免三件事:死亡、税收和三星”。这是对三星帝国统治力的最佳描摹。

  大部分韩国人,在三星的医院出生,在三星的学校读书,穿三星生产的服装,用三星电子产品,在三星的酒店结婚,在三星造的公寓里生活,最后在三星的医院里离世。

  不过,在成立的最初30年里,三星的统治力只局限在韩国国内。直到1960年,韩国还是全球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人均GDP只有80美元,约为北朝鲜的三分之一。

  1960年代末,以三星电子成立为节点,这个庞大的集团才真正具备了全球影响力。几乎与此同时,韩国的经济随之腾飞。

  三星顺利将统治力延伸至全球。从平板电视业务开始,三星的存储器、面板等20多种业务先后登顶全球,世界第一拿到手软。

  2017年,三星帝国的权势达到顶峰。

  这一年,它拿下了有史以来最有份量的两个全球第一:一是终结了英特尔垄断25年的全球第一大芯片厂商的位置;二是打败苹果,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

  可是,过去一年,三星帝国的日子并不好过。

  2019年,占据集团6成营收的三星电子全年营收2304万亿韩元(约合1956亿美元),同比下滑55%;净利润2174万亿韩元(约合185亿美元),同比下滑51%。

  51%,是三星电子近10年来最大的利润降幅。

  可怕的三星帝国,究竟怎么了

  危机的罪魁祸首,是半导体。

  近几年,半导体业务贡献了三星电子7成以上利润。可2019年,这个赚钱机器的运营利润只有1402万亿韩元,较上一年暴跌近7成。

  除了半导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产品价格锐减外,挑战主要来自日本。

  2019年7月,日本宣布加强对韩国的出口管制,将对半导体材料进行严格审查。

  表面看来,这场“战争”的导火索只是韩国劳工的赔偿争议。事实上,这场贸易暗战的双方积怨已久。

  三星的半导体王座,正是从日企手中夺过来的。

  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重金押注的半导体产业,被日本以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技术优势反超。反日情绪日渐强烈,“Japan Bashing”(痛击日本)成了美国人口中的高频词。

  在英特尔等财团的游说下,美国政府通过《超级301法案》《美日半导体协议》《广场协议》等,以关税和汇率两大手段制裁日本半导体产业。

  1989年12月29日,日本股价崩盘,宣告其彻底退出了与美国的PC话语权之争,半导体产业也自此走上下坡路。

  在美日博弈中,美国大力扶持韩国制约日本,三星从中受益匪浅。

  美国先是默许三星收购仙童在韩国的半导体子公司,让三星正式涉足半导体产业;然后又通过美光科技的技术转让,对三星进行技术扶持。

  最关键的是,美国在对日企加收100%关税的同时,只对三星象征性地多征收了074%的关税。

  转折从1984年开始。

  当时,半导体存储器进入低谷期,64K DRAM的价格从4美元/片,一路降至03美元/片,NEC等日本厂商纷纷减产。

  三星芯片的成本价是13美元/片,卖一片亏1美元。

  但利用对美关税优势和政府财政补贴,三星逆势扩张,疯狂扩大产能。同时,不断重金从日本半导体公司高薪挖人搞研发。

  对此,日本NHK还拍了一部三星窃取东芝半导体技术的纪录片——《重登顶峰·技术人员20年的战争》。

  1992年,三星率先推出全球第一个64M DRAM。当年,三星超越日本NEC,成为全球最大的DRAM制造商。

  后来,日本人如法炮制,将日立、NEC、三菱的DRAM业务整合成日本“国企”尔必达,长期提供低息贷款,与三星对抗。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DRAM价格再次雪崩。

  三星故技重施,再次对日企发动“自杀式袭击”,将三星电子上一年的总利润的118%,全部用于扩大产能,故意扩大行业的亏损。

  DRAM价格一度跌破材料成本价。

  2012年,尔必达终于支撑不住,宣布破产。到2017年,东芝的闪存业务被美国贝恩资本收购。曾经称霸半导体行业的日企尽数熄火。

  三星彻底击垮日本对手。

  可是,当三星在难逢敌手的半导体行业躺赚时,日本并未坐以待毙,而是不断对更上游的半导体原材料和设备进行技术深耕,悄悄加强对半导体行业的隐形布局。

  目前,韩国60%的电子厂严重依赖日本技术和产品的输出。14种核心的半导体材料,日本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达到52%,并且还在持续提升。

  此次,日本发动制裁的三种材料垄断地位显著。韩国工业数据显示,2019年前5个月,韩国94%的氟化聚酰亚胺、92%的光刻胶以及44%的氟化氢来自日本。

  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三星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被自己彻底打败、甚至蹂躏过的对手,竟以这种方式掐住了自己的脖子。

  2019年,三星的显示面板部门利润同样大幅下滑,运营利润从2018年的262万亿韩元,下降至158万亿韩元,同比降低3969%。

  与半导体类似,三星显示面板的霸主地位也是利用反周期打法从日企手中夺来的。

  上世纪90年代初,日企一度控制着全球液晶面板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到1998年,三星凭借逆周期烧钱打法,在连续7年亏损后熬垮日企,液晶面板出货量达到世界第一。

  只不过,因为新对手的出现,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并没过多久。

  就在三星的第一条LCD液晶面板生产线开建的1993年,王东升带领员工自筹650万元,对连年亏损的774厂(北京电子管厂)进行股份制改造,创办了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的前身)。

  京东方最初的方向是CRT显示器,王东升接任后才开始主攻LCD生产技术。

  三星当时的威胁主要来自中国台湾。

  日企败给三星后,开始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扶持台湾企业与之对抗。2000年前后,台湾液晶面板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友达光电、奇美电子、广辉电子、中华映管和瀚宇彩晶组成的台湾“面板五虎”,实力最为强劲。

  三星和台湾“面板五虎”虽互有博弈,但在枪口对准中国大陆这件事上,却惊人的一致。

  国家发改委曾公告称,2001年至2006年的6年时间里,三星、LG、奇美、友达、中华映管、瀚宇彩晶六家企业,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共计召开53次“晶体会议”。

  会议中最关键的一条是:在中国大陆境内销售液晶面板时,几家一起作价,联合操纵市场。

  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联手垄断、抬价,导致液晶面板一度占据电视机总成本的三分之二,大陆彩电业叫苦不迭。

  2003年,京东方以38亿美元将韩国现代的液晶面板业务收入囊中,中国大陆才正式涉足液晶显示领域。

  两年后,京东方投资的第五代TFT—LCD生产线正式投产。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条自主建设的液晶生产线。当时,整个彩电业兴奋不已,人们以为从此可以告别没有自主液晶屏、被外商联合掐住脖子的时代。

  然而,等待京东方的却是更加猛烈的暴风雨。

  2005年,台韩联手发起价格战,希望将京东方扼杀在摇篮里。这一年,国内台式电脑显示器的价格从3000多元骤降至1000多元。

  受此影响,2005年和2006年,京东方分别巨亏1587亿和1771亿。一旦京东方倒下,台韩便会再度联合抬价。

  京东方苦苦支撑,等待转机。

  2008年,金融危机将面板行业拉入新一轮低谷期。台湾面板产业接近停摆,开工率不足4成,面板有产无销。

  2009年初,大陆向台湾伸来援手,九大彩电厂商两次赴台采购超1200万片显示屏,交易总金额达到44亿美元。

  不过合作并没持续太久。

  很快,恢复元气的台企开始变脸,把后续生产的面板优先供应给韩国。韩台再次联手,短短5个月,大陆面板价格飙升了30%。

  也是从这时起,大陆决定扶持自己的面板产业,默默向京东方定增了120亿。

  2009年,有了钱的京东方开始疯狂扩产,6世代线、8代线、85代线相继开工。李东生也率领TCL与深圳市政府合资成立了华星光电,杀入面板行业,一出手就是245亿。

  一石激起千层浪。台韩面板企业迅速跟进,在大陆投资建厂。京东方和TCL引领了一场全球面板产业的军备竞赛。

  2010年以来,TCL总计融资16237亿元,其中绝大部分用作华星光电的研发和产能扩张。京东方的总投资更是超过4000亿。

  产能的极速扩张,直接把LCD面板的价格周期砸没了。2011年以来,面板价格一路向下,几乎没有反弹过。

  凭借逆周期投资,京东方终于打赢翻身仗,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LCD液晶面板厂商,在5个细分领域出货量达到全球第一。

  三星渐渐招架不住。别说是和京东方、华星光电争夺市场了,连三星自己的LCD面板都有60%来自大陆供应商。

  今年年初,三星和LG相继宣布在2020年底彻底退出LCD面板市场。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战略溃败。韩媒直言:“三星和LG在液晶面板领域,已经被中国攻势击溃。”

  面板行业有两宝:一是有钱,二是能熬。钱和熬组合成了三星著名的“逆周期投资大法”,7年亏损换来王者地位。

  结果,京东方等大陆企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三星最擅长的打法打败了三星。

  更可怕的是,在三星退守的OLED市场,京东方同样实现了技术攻克,并在加紧追赶。

  韩国信息显示器学会会长柳在秀认为:“虽然韩国在OLED领域暂时保持优势,但两三年内预计就会被中国赶上。”

  此刻,三星最担心的是,LCD的历史是否会重演。

  很多人以为,三星手机业务的转折点是2016年的爆炸门。

  事实上,早在2014年,三星手机就已经失去了与苹果叫板的能力。

  从1988年发布第一款手机SH-100开始,三星手机虽然不如摩托罗拉、诺基亚、苹果那么耀眼,但14款销量突破1000万台的“机皇”,让它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直到2007年,乔布斯现场演示第一代iPhone,才将三星和众多手机厂商远远甩在身后,变得暗淡无光。

  三星决定发起反攻,杀手锏是一项革命性的屏幕技术——Super AMOLED。这种屏幕可以自发光、反应速度快,且大大提升了显示效果。

  过去,三星这个品牌等同于廉价翻盖手机和漂亮的电视机,无法与苹果、黑莓或诺基亚相提并论。为了进军高端市场,三星专门成立子品牌“Galaxy”。

  从2010年3月,三星的Galaxy S首款产品发布开始,凭借着足以媲美苹果的硬件和苹果没有的大屏,三星手机大获成功。

  2012年,三星手机不仅将诺基亚挤下世界第一的宝座,还占据了全球手机行业近40%的利润,一夜之间成了三星最赚钱的部门。

  截止2014年,三星Galaxy S系列产品销量超过1亿台。苹果在智能机时代第一次感受到了威胁。

  可是,两强相争的时代没能维持太久。

  2014年,三星移动部门的利润从前一年的67万亿韩元锐减至175万亿韩元,降幅高达74%。

  这一年,三星手机的出货量为3182亿部,比上一年略有提升。利润的急剧下滑,主要是因为销售均价的下滑和成本的提升。

  销售均价下滑不难理解。这一年,苹果终于推出大屏机;而小米更是凭借超高性价比,成为该年度最成功的厂商,从三星手中夺走了中国市场的销量王座。

  面对苹果(AAPLUS)和小米(01810)的夹击,三星只能进行价格竞争。

  可是三星手机60%以上的零部件是自给,加工也是自己负责,成本为何会大幅增加

  冲击同样来自苹果。

  苹果和三星的关系颇为微妙。终端业务上是对手,但在半导体、面板和代工业务上,苹果却是三星的大客户。

  从2007年乔布斯发布第一款iPhone开始,苹果的屏幕、内存闪存、3D感应模组等重要零部件几乎全部来自三星。

  可是,从2014年,苹果开始大力推行去三星化,一旦出现在技术、产能上可以与三星匹敌的供应商,苹果会马上放弃三星。比如,苹果“A系列”处理器的独家供应商,就从三星变成了台积电。

  因为“去三星化”,其它部门成本攀升;然后又将成本转移给三星手机,导致其利润大减。

  回过头看,三星手机的成功,得益于垂直整合战略下的全产业链布局:从上游CPU到存储芯片、显示面板等关键零部件,从中游手机设计、组装、制造再到下游销售渠道,三星应有尽有。

  这让三星可以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同时还可以利用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和定价权,牵制对手。像华为和HTC,都因此吃过大亏。

  不过,垂直整合战略,弊端同样明显。它不是通过终端需求来决定零部件和技术研发方向,而是先确定零部件和技术,再决定整合成什么样的产品。

  这导致三星手机的创新点,始终局限于屏幕等零部件,比如大屏、曲面屏、打孔屏、折叠屏等。

  并且,每次新技术诞生后,在产能良品率爬坡的关键期,三星手机都是第一个试水的“小白鼠”。产品质量危机频发与此不无关系。

  在三星内部,成立较晚的手机部门话语权和地位不高。不但内部零件的拿货价和工厂代工费极高,而且绝大部分利润也都被用作上游业务研发。

  比如,2015年,三星255万亿韩元的资本开支中,有194万亿投向了半导体和面板业务;2019年269万亿韩元的资本支出中,226万亿韩元依然投向了半导体。

  垂直整合战略下,三星帝国各业务部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顺境时,成倍放大收益。逆境时,某项业务的危机也会迅速传导至其它业务,甚至演变为集体衰退,伤害成倍增加。

  三星引以为豪的优势,同样也是它的软肋。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去三星化”成为苹果钳制三星手机的重要武器。

  2014年以后,尽管三星手机苦守住了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但利润被苹果远远拉开,市场占有率也被华为、小米等不断蚕食,三星几乎只能被动挨打。

  而最大的隐患是,一旦终端业务彻底失守,三星的存储器和面板卖给谁技术研发和逆周期布局的钱从哪里来

  任正非说过:“有的技术即便我们做出来了,也不用。我们吃肉,也让友商喝汤。”再看苹果,零部件和代工几乎都是用人家的,结果赚了最多的钱。

  唯独三星,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什么钱都要自己赚。

  所以说,做生意千万不要想着所有钱都自己赚。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

  当平板电视逐渐成为家庭购买首选的时候,等离子和液晶两种不同技术之间开始了正面交锋。 按液晶产业的惯例,液晶生产线玻璃基板的最佳切割片数是6片和8片,或者是6和8的倍数。液晶生产线的世代数也正是根据玻璃基板尺寸的大小决定的。从3代线起,液晶产业遵循6为最经济切割片数的法则一直延续到8代线(见下表)。

而等离子的面板结构决定等离子适合做大尺寸显示,而不是小尺寸显示,尺寸越大越容易,越小反而越难。全球目前只有日立富士通等离子公司 (FHP)能够生产32英寸的等离子面板,由于成本过高,已经停产。先锋收购的NEC和FHP能够生产37英寸等离子面板,不过,成本竞争力很低。目前40英寸以下已经是液晶的天下,等离子很难插足。而40英寸以上,还是等离子的天下。要想进军40英寸以上电视市场,液晶产业必须启用6代以上生产线。

目前全球有三条6代以上液晶电视面板生产线,3条在建的6代以上液晶生产线,一条拟建的85代线。

液晶和等离子的大战随着三条6代以上生产线的投产在2006年展开,2006年和2007年内,液晶和等离子将一决雌雄。

等离子与液晶厂家实力分析

液晶阵营大将包括夏普、LG飞利浦LCD、三星、索尼、友达、奇美。等离子阵营大将包括LG电子、三星SDI、FHP、松下。液晶阵营目前具备强大的舆论优势,几乎所有外行都认为等离子要被液晶打败。

实际情况未必如此!

松下在2006年2月2日第三财政季度股票说明会上对等离子电视需求做出的预测。松下预测2007年等离子电视的需求量达到1000万台,丝毫不受液晶的影响。2010年等离子电视的需求量预计达到2000万台。

松下从未停止对等离子的投资,松下的尼崎一厂在2005年9月16日投产,在12月达到满载产能。松下计划于2006年6月投资1800亿日元建设尼崎二厂,二厂的规模更大。尼崎二厂将在2007年第二季度,也就是2008财年的第一季度投产,届时,松下尼崎厂的等离子面板产能将达到每月25万片。

全球第一个推出等离子电视的FHP也正大力投资等离子,该公司决定投资850亿日元建设一座新厂来增加产能, 新厂将在宫崎厂附近。目前宫崎厂产能为每月10万片,新厂投产后,产能将增加到20万片每月。新厂将于2006年10月投产,主要生产最高等级的等离子电视。未来FHP还要扩展产能,预计2008年达到每月30万片。

日本厂家一向保守且谨慎,没有足够的信心,断然不会投入大量资金。

三星SDI似乎被认为放弃了等离子,因为三星SDI第一大股东,持有三星SDI 2038%股票的是三星电子,而三星电子是不看好等离子的。三星SDI近期又传将大力投资主动型OLED,而放弃了等离子的投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三星SDI不会放弃等离子。三星SDI2005年第一次出现季度亏损,股票持续下跌,三星SDI所依赖的电池和显像管盈利能力都持续下滑,等离子则在2005年第二季度出现亏损。三星SDI不断放出新闻,试图刺激股价。

3月2日,Dow Jones报道,三星SDI营销副总裁Chris Kim表示,将斥资5000亿韩元(约515亿美元)兴建第四条等离子生产线,预定2007年上半年投产。三星SDI此举表明三星SDI对等离子仍然有信心,不会投入液晶阵营,也不会受大股东三星电子左右,至于大规模投资主动型OLED,同时投资等离子生产线,对现在的三星SDI来说不合适。三星SDI是在观望这场等离子和液晶大战,2006年年底自然见分晓,届时再投资,以三星SDI的生产线建设速度,2007年6月投产也完全可能。

至于LG,则是确定看好等离子。LG的第四条等离子面板生产线刚于2005年9月投产,新生产线位于韩国东南部龟尾厂区内,为LG电子的第四条PDP生产线,耗资6600亿韩元(约合64亿美元)。由于该生产线采用“6面取”方式生产,效率特高,成本降低不少,把三星SDI打得亏损。该公司表示将投资3000亿韩元在2006年下半年兴建一条最新的PDP生产线,该厂每月产能18万片面板,将是全球最大的单一等离子面板厂,誓与松下一争高低。要知道LG的另一家合资公司LG飞利浦则在大力投资75代线,LG肯定很清楚液晶和等离子之间会是谁胜出。

等离子与液晶性能比较

从厂家层面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厂家对等离子信心十足,而等离子的性能也是液晶电视无法相提并论的。

2005年12月FHP将42英寸等离子面板的分辨率提高到1920×1080,这也是液晶电视所能达到的最高分辨率。这次,液晶电视再也无法指责等离子电视分辨率低,因为等离子电视已经达到液晶电视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分辨率(中国市场上95%的等离子电视都是852×480的最低分辨率,严重影响等离子的形象)。而液晶电视的亮度、对比度远不如等离子电视;在色彩方面,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相差很远; 即便是成本方面,同样尺寸的液晶电视也比等离子电视贵得多。

至于耗电和寿命方面,舆论一直误导消费者,实际等离子电视平均耗电量低于液晶电视,原因很简单,液晶电视任何时候其背光都是最大功率地开着,而等离子电视的耗电随画面变化。寿命方面,美国Plasmaco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Larry F Weber在2004年5月举行的SID 2004大会上指出,等离子电视在连续播放电视图像5000小时后亮度几乎没有任何下降,而液晶电视在连续播放电视图像5000小时后,亮度从开始的400cd/m2下降到350cd/m2,而再连续工作5000小时后,亮度下降到250cd/m2而等离子电视要40000小时亮度才会下降50 cd/m2。

等离子电视在全球的市场表现也比液晶电视好,根据电视领域权威的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的统计,2005年第三季度液晶电视的季度增长率只有36%,而等离子电视是40%,超过了液晶电视的增长幅度。

相信很多人会问,既然液晶无法战胜等离子,为什么那么多厂家投资做七代线?很简单,七代线和八代线是可以做32英寸、37英寸的,并且是非常合适的。

7代线可以切割12片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按目前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545美元的价格就是12×545=6540美元。也可以切割6片4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按目前4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1065美元的价格,就是1065×6=6390美元。也可切割8片40英寸液晶电视面板,按目前40英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910美元的价格,就是910×8=7280美元。很明显,7代线做40英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最合适。不过40英寸液晶电视价格正在下降,而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已经基本稳定,平均每月的下降幅度为30美元。

当40英寸液晶电视面板降低到8175美元以下,那么7代线就更适合做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7代线的厂家非常灵活,可以在32、37、40、42英寸之间选择,一旦40、42英寸市场需求不足,或者价格下降幅度太大,厂家自然会转生产32、37英寸液晶电视面板。8代线也是如此,按目前的价格,8代线最适合的尺寸不是40英寸而是37英寸。

7代线和8代线的对手不是等离子,而是同属液晶阵营的6代线,6代线将因为7代线和8代线的出现而遭受打击。液晶历史上已经有先例,按照6的最佳切割片数,切割17英寸显示器面板最适合的生产线是730×920的45代线,但是被5代线打败了,因为5代线可以切割12片17英寸显示器面板。现在45代线都在生产154宽屏笔记本电脑面板,而17英寸显示器都是5代线生产的。同样的历史可能在6代线和7代线之间再发生一次,未来6代线可能以生产19英寸显示器面板和26英寸液晶电视面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