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B存储的红米只卖2599元!”
在3月28日的春季发布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用真诚的态度,以及低到离谱的价格公布了红米Note 12 Turbo的售价。
场下的观众好像是习惯这种发布会,脸上并没有露出太激动的表情,只当做是看了一场传统节日。相比于性价比极高、销量飘红的红米新款手机,看客们更期待的、更关注的是小米汽车。
神秘面纱被揭开?
距离雷军宣布亲自下场造车,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两年之久,小米汽车现在的进度怎么样了,是否能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并且跑起来?
近日,有个数码博主在某平台上曝光了关于相关配置和售价信息,还有一组疑似新车的实拍路透图,图中的新车没有伪装覆盖,但是和之前曝光过的渲染图不大相同。
不过,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转发了该条信息,并辟谣称:如果据说是真的,我就吃了它。所以说,什么据说、传说、听说、我有个朋友、我有个亲戚……都是靠不住的。
而网友们也发现了不对劲,仔细查看并确认之后,发现实拍中的新车其实是大运集团旗下还未量产的远航Y6,并不是小米之前路测的新车。
但是大家不用失望,此前就有网友曝光过小米冬季路测的照片,说明小米汽车的推进速度还不错。再加上雷军还表示过,小米造车进展超过预期,目前已经完成了冬季测试,以及明年上半年量产,并将争取在15年至20年进入世界前五。
俗话说得好“好饭不怕晚,出名不用喊”。面对出车时间是否太晚的质疑,雷军认为,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间都不晚。
沉没成本不断增加
但如今的新能源市场瞬息万变,很多新势力前辈入局之前都是那么地意气风发,但是入局之后却寸步难行,最终只能遗憾退场。雷军如今能保持乐观态度,是因为手头上资源充足,如果小米手机在数码市场上受挫,小米汽车还能如约而至吗?
在3月24日,小米公布了2022年年报,从数据上看,其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智能手机和IoT两项主营业务表现都没有达到预期,尤其手机业务方面,出货量下滑得非常严重。
这么一看,这份小米财报几乎都是坏消息,没有一点是能鼓舞员工士气的。那么问题来了,小米如今亏损严重,会不会影响到小米汽车的进度呢?
答案是不会影响,小米集团方面表示:汽车业务进展顺利,维持2024年上半年量产的目标不变。与此前雷军的说法一致。
尽管未来市场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也有许多事情是小米无法掌控的,但是加大筹码投入汽车业务是没有错的,有着确保按时量产的决心。
根据2022年的财报显示,小米集团在汽车业务上的研发就投入了31亿元,再加上2021年在自动驾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投入,例如芯片、传感器等方面的投入共计20亿元,这么计算下来,小米集团这两年在造车方面的投入超过了50亿元。
对比去年“蔚小理”1084亿元、521亿元、678亿元的研发投入,作为新手玩家的小米(31亿元),其投入研发的资金并不算少,并且投入的资金还在持续增加。
除了投入科研之外,小米在招募人才方面的投入也很大,小米汽车刚成立的时候,其团队只有17人,到了2022就达到了2300人。
同时小米招聘官网目前正在北京、上海两地大量招聘汽车业务员工,职能包括研发、市场等方面,岗位数量超过400个,后期等到小米的制造厂完成,参与造车的人数将达到一个恐怖的数字,其投入将翻几番。
当然了,目前小米投入的资金都有回报的,虽然现在不明显,却为以后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打造垂直整合
在去年11月份,小米汽车用一段视频展示了自家的自动驾驶技术,视频中一辆经过改装,并加装了小米自动驾驶测试的车辆,顺利完成了无保护左转、自动掉头、多车道路口左转、环岛绕行、自动泊车等共计30个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从视频来看,小米所展示出来的自动驾驶成绩已经能达到了L2++级,虽然对于竞争对手来讲,做到这个程度的自动驾驶级别的难度不大,但对于小米这家数码企业来讲,在技术上提升了一个层次,如果后续能应用在首款车型上,那么在市场上将增加竞争力。
上文提到,雷军亲自参加了小米汽车的冬测,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米汽车在动力电池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此前,小米集团投资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和赣锋锂业,尽管这三家电池厂商并不算是行业龙头,但胜在它们的电池性价比高,同时小米在投资之后,不仅可以降低整车的成本,还能从中学习到制造电池的技术,将电池这条命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避免了为“宁王”打工。
另外,小米集团还跟芯片独角兽黑芝麻智能、芯片设计公司慷智集成、锂离子电池材料商法恩赉特、禾赛科技等企业有着深度合作。
再加上中创新航等电池厂家,小米集团已经涉及了自动驾驶芯片、动力电池、原材料等各个领域,除了制造厂之外,小米汽车的整车生态链几乎完成了,相当于形成了垂直整合模式,也就是有了自己的配套产品链。
上一家拥有垂直整合模式的汽车品牌,已经在市场上赚的盆满钵满了,它就是比亚迪;而小米汽车就是想通过垂直整合模式,减少整车的成本,缩短亏损周期,将自身的压力降低。
解决了供应链和技术问题,之后就渠道问题了,对于小米来讲,渠道的建设是最省心的,有了华为的智选做前车之鉴,遍布全国的小米之家就是小米汽车以后最强的武器。
此前卢伟冰表示过,小米的目标是在2024年年底前开出4万家小米之家,并加开更多大店以便承载汽车销售服务。对比友商华为给问界提供试驾服务的600家门店,以及被吉利收购的魅族,也就不过建设一千家汽车体验店的目标,这足以看出小米汽车的野心。
小米稳了吗?
拥有了配套生产链、全国各地的渠道,小米汽车就稳了吗?
当然没有,小米汽车并没有像百度那样选择与车企,而是选择建设工厂。虽然小米汽车的一期工厂即将在今年6月份竣工,并且能顺利进行量产,但是目前小米汽车还没有搞定造车资质。
强如“蔚小理”都需要在汽车市场站稳脚跟才能拥有造车资质,而上一家出道就自己建厂制造的威马已经接近倒闭,这种全资模式造车,无疑成了小米汽车的负向拖拽,让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风险,但如果成功,收益却比风险大,这就是雷军造车的魄力所在,敢于冒险。
其次是价格问题,众所周知小米手机主打性价比,粉丝群体的消费水平并不高,小米汽车的定价过高,那就无法得到这些粉丝的支持,很难复制小米手机的辉煌。
另外,市场的竞争很残酷,使得汽车品牌更新产品的速度变得“内卷”起来,如果小米汽车的第一款汽车的配置按照前两年的标准来安装的话,那么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下降。
编辑总结
回想几年前,造车新势力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投资者无比大方,然后能活下来的寥寥无几;有了前车之鉴,投资者面对跨界造车变得小心谨慎,并且“吝啬”起来。
对于小米汽车来讲,这不是最好的造车时代,但却能让小米汽车生存下来的时代,有了诸多前辈的造车经验,小米汽车能从中借鉴,可以少走了很多弯路,例如怎么解决造车带来的盈利失衡、售后和维修冗余等问题,这样子发展起来能顺利很多。
对于小米集团而言,手机业务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今年能否成为业绩转折点还不好说,毕竟如今手机市场的大环境很难好转,如果小米汽车能如约而至,并且能兑现雷军传递给内部的积极信息,那么小米汽车将成为一束光,照亮小米集团前路的黑暗,让投资者和员工重拾信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V智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在小米上市的时候,星空君研究着小米的招股书,就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小米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
为什么削尖了脑袋往互联网堆里扎?
因为估值。
互联网公司的估值通常比较高,如果仅仅把小米当做一家手机公司,那雷总和持有股权激励员工的股价就要大打折扣了。
不过,星空君不认为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至少不是一家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更不是手机公司。
小米本质上是一家物联网公司,可惜的是,目前市场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重复小米的模式,所以小米的估值只能向互联网公司硬靠。
11月24日,小米发布2020年三季报。
在小爱同学播放的《七里香》的音乐声中,星空君打开了这份财报。
财报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达到人民币722亿元,同比增长345%。经调整净利润达到人民币41亿元,同比增长189%。
几个亮点:
1、史上最佳三季报
除了第三季度单季史上最佳(营收722亿)外,公司1-9月份累计营收超过1754亿,也是史上最佳。彻底摆脱了疫情影响,增速最高的业务,来自海外。
2、核心业务还是手机
即便如此,星空君还是不用手机公司来衡量小米。原因很简单,小米的非手机领域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甚至远远强于手机。
3、海外业务增加的原因
2020年第三季度,境外业务持续强势增长,境外市场收入创单季度 历史 新高,同比增长521%,达到人民币398亿元。根据Canalys的数据,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在欧洲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907%,市占率达到187%,连续第二个季度市占率进入前三名,同时首次在西欧市场市占率达到前三名。
欧洲市场是华为的传统地盘,小米的激增,大概率和华为的逐步退出有关。
国内华为市占率逐步提升,海外让给小米以及OPPO、VIVO们,也是一种比较有意思的分工协作。
4、IoT业务里的水分
小米是最早布局IoT的选手之一,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家用IoT网络,三季报显示,接入小米IoT平台的设备高达289亿。
星空君一直对小米IoT业务的分类颇有微词,因为小米财报中,把电视业务放到了IoT。
这其实是两码事,作为销量最大的电视机厂家,小米凭借电视机销售额,成功的搅浑了IoT业务的真实营收和利润。
对这部分业务分析的时候,只能抓瞎。
另外,小米电视一直自称全国第一,用的是奥维云网的数据。奥维云网什么来头呢?
当然,用天眼查强行查二者的关系有构陷之嫌,也可以说这家公司和雷总没太大关系。
星空君想表达的是,第三方数据提供方往往不会那么简单,很多数据是可以注水的。
反过来说,小米电视机确实卖得不错,靠的是性价比。
5、名不副实的互联网业务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搞得如何呢?
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58亿元,同比增长87%。
无论是绝对额还是增速,小米的互联网服务都比较低。
小米的互联网业务主要包括:会员付费、广告、 游戏 、金融(天星数科)。
会员、广告可以理解,小米 游戏 是什么?
其实小米手机内置的应用市场里,那些 游戏 付费后,都和小米分成。
天星数科呢?
产业金融服务、个人金融服务和金融 科技 服务。天星数科利用自身在大数据和AI方面的技术优势,为更多的公司及个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并助力金融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
财报中说的比较含蓄,星空君以前在大学校园里跑步的时候,经常看到小米校园贷… …不过,随着P2P金融监管加码,小贷业务都开始转型。这也是小米金融更名天星数科的主要原因吧!
6、工业互联网黑 科技
2020年8月,小米正式介绍了位于北京的智能工厂。目前小米的智能工厂自研制造装备,并已设计完成了自动化的高端手机生产线,成功实现了超高端小米10 至尊纪念版透明版的量产。
三季报中提到,小米智能工厂的目标是年产百万台超高端手机的黑灯工厂,看到这里,星空君倒吸一口凉气。
希望正在上学的年轻人耗子尾汁,以后不好好学习,可能连生产线上的工人都当不了。
7、小米的估值?
截止到2020年9月30日,小米共投资超过300家公司,总账面价值人民币395亿,同比增长375%。
投资的总价值(公允价值)为人民币506亿。2020年第三季度,净收益72亿。
比如九号机器人在科创板上市,比如小米投资了大量的小米产业链企业… …
这些投资,是小米的未来,这些投资给小米带来的市值也很难评估。
小米史上最佳三季报发布后,股价竟然是跌的。
为什么?
因为投资者发现,绕来绕去,还是一家手机公司。
事实上,小米是一家非常复杂的公司,估值无法简单的类比互联网公司或是手机公司。
小米发布第二季度财报后,股份上涨了。
8月27日开盘,小米集团港股股票一度大涨超过7%,达到2085港元的一年最高价。截至8月27日10时24分,小米股价报204港元,总市值5077亿港元,突破5000亿港元大关。
8月26日晚盘后,小米集团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及二季度财报。今年上半年,小米集团总收入达到人民币1032亿元,同比增长79%,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57亿元,同比略降07%。其中,第二季度收入为人民币535亿元,同比增长31%,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34亿元。
扩展资料
小米的境外市场收入占总收入的449%:
小米在财报中指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小米的境外市场收入还是实现了10%的增长,达到人民币240亿元,占总收入的449%。
小米还援引Canalys的数据指出,按智能手机出货量计,2020年第二季度,小米已在全球总共50个国家和地区市占率排名前五,在25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三。
财报分析会上,小米总裁王翔也透露,小米手机业务已经在印度、西班牙、乌克兰、波兰、希腊、白俄罗斯、缅甸7个市场取得市占率第一,另外在法国、俄罗斯等6个市场取得份额第二。
新京报-财报超预期,小米股价一度大涨超7%,市值突破5000亿港元
最近,小米集团发布了其2020年第二季度的综合财报,财报中显示的季度营收、净利润、增长幅度颇引人注目的,整体来看,小米在二季度的表现还算不错。据小米二季度财报显示,二季度营收为53538亿元,环比增长77%,同比增长31%,超过市场预期的514 亿元,营收的净利润则为3373亿元,超过市场预期的1721 亿元,比去年同期下滑72%。小米的主打业务手机,由于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特别是海外市场受到影响较大,小米手机营收为31628亿元,同比下滑12%,手机销量达2830万部,但比去年同期的3210万部下滑了不少。第二季度,小米的手机中高端策略取得一定突破,尽管销量有所下滑,比第一季度少了900万部,不过手机销售额达到了316亿,比第一季度多出13亿,由于手机单价高,营收实现增长,利润率也是比较可观,再加上国内的经济恢复良好,加上国内在线购物促销力度加大,小米基本上已经稳住发展趋势。财报中还提到,由于一些国家或地区逐渐解除和放开部分商业活动限制,小米的海外市场产品销量也有很好的回升。小米二季度的境外市场收入为240亿元,同比增长10%,不过收入占比449%,说明不及国内市场收入占比,比第一季度有所下滑。而小米的海外市场中,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较大的是欧洲市场,特别是中高端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在欧洲有很大提升,同比增长达到992%,欧洲市场已经成为小米营收增长的一个重要区域。接下来看看小米的其他业务情况。IOT业务方面实现高增长,销售额达到153亿元,相比第一季度增加23亿元。而小米电视和笔记本等业务表现比较一般,同比处于下滑,但比一季度稍微要好些。小米的互联网服务表现也不错,收入59亿元,跟一季度差不多,广告业务有所提升。小米也有不少投资,上半年投资了14家企业,一直以来小米比较注重投资上游产业链公司,目的也就是为了打造小米完整的供应链生态体系,提升智能制造业务能力,小米至今已经投资超过300家公司,可见小米的未来增长能力和发展是非常不错的,近期,小米的港股股价也是处于比较不错的上涨行情中,看来比较受到投资者青睐和关注。
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表的美的集团募资公告显示,2013年小米营收为26583亿人民币;营运利润为486亿人民币;净利润为347亿人民币。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小米总资产为6452亿人民币;总负债为6057亿人民币。创始人、董事长及总裁雷军为持股778%,是小米的单一大股东;其他投资人持股222%。
<From Wikipedia>
收益性:从净利润来看,Margin rate=13% <VS> Apple's Margin rate=217%(2013年)
效率性:Sales of Toal Assets=49 <VS> Apple's= 0826
安全性:D/E Ratio=153 <VS> Apple's= 0675
显然,小米走的是一个不算成功的薄利多销路线。因为尽管他的多销做的非常成功,但是PL底端所呈现的最终成绩还是令人非常绝望。
另外,从现状来看,小米的负债比例异常之高。通常来说,D/E Ratio大于1才算是一个财务安全的公司。而窃以为,事实上小米153的负债比例也是其无法上市集资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小米的超低收益性和巨大的财务风险,其投资魅力也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并且,缺乏吸引资本市场的业绩,其负债比例在短期内又很难改善。
最后,从国际化角度上来看,中国市场日趋饱和导致小米必须开拓国际市场。而中国B2C品牌成功打开国际市场的例子可谓是少之又少。而使得小米手机在中国疯狂大卖的价格优势似乎在国际市场并不吃香。
总的来说,本人还是觉得小米的财报是一份悲观材料。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冉学东 见习记者 马雪飞 北京报道
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小米消费金融”)挂牌开业已经3个月有余,随着重庆农商行发布半年报,小米消费金融的相关信息也随之披露。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小米消费金融共实现营业收入3439万元,净亏损9069万元。
9月1日,小米消费金融也透露,截至8月31日小米消费金融线下业务余额已经突破5000万。目前已经与多家商业银行完成授信合作,总授信额度为639亿元。
作为小米金融在消费金融领域的落下的关键一子,小米将如何协调现有金融业务,发力消费金融?对此记者致电小米消费金融,其表示需要反馈至相关业务部门等待答复,截至记者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首份半年报曝光
作为今年开业不久的第二家消费金融公司,小米消费金融目前披露的信息并不算丰富。重庆农商行财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小米消费金融资产总额1511亿元,负载总额19604万元,净资产1491亿元,营业收入3439万元,净亏损9069万元。
早在去年5月,小米 科技 就已经与重庆江北区人们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在重庆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并在江北区开设中国消费金融中心,这也将成为继马上消费金融后落户重庆的第二家消费金融公司。
随着重庆银保监的批复,2019年底小米消费金融的相关筹备信息浮出水面,重庆农商行确认参股。随后, 2020年1月,银保监正式批准同意筹建小米消费金融。
公开信息显示,小米消费金融注册资本15亿元,由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金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共同持股,其中小米通讯持股50%,重庆农商行持股30%。
小米消费金融在财报中也表示,将在“5G+AIoT”的新一代超级互联网的时代里,凭借“互联网+新零售”的线上线下渠道及场景,提供极致、便捷的 科技 型消费金融服务。
苏宁金融研究院陈嘉宁曾分析道每家消费金融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无论是股东资源、消费场景还是资金成本,各家消费金融公司都存在的机遇和挑战。
当下,银行系主导的消费金融公司正在占据行业的主导地位,而重庆农商行的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米消费金融在融资渠道、资金成本方面的限制。公开信息也显示重庆农商行大股东重庆渝富资本运营集团控股和参股20余家金融资金运营公司以及多家产业资本运营企业,在产业金融方面拥有一定的先天优势。
作为大股东,此前小米已通过设立小贷公司的形式试水消费金融业务,在多样化的消费场景以及在贷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业务经验。业内人士曾指出,作为高合规门槛的金融业务,消费金融盈利性也相对较好,小米消费金融的获批筹建,有利于整体金融业务的发展。
小米集团体系内拥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态链,投资及涉及的领域包含智能硬件、生活消费、教育、 游戏 等板块,也给消费金融业务拓展提供基础。
拥有庞大线下门店和用户流量客群,有消息称小米消费金融将业务发力的重点倾向于线下,发力3C、家电等场景分期业务。
当前来看,开业仅3个月线下贷款余额已经突破5000万,成效明显。公开信息来看,当前小米消费金融可能由小米金融、小米贷款、小米借条等平台渠道,借助小米生态链的开展,据了解小米贷款、小米借条等均由均由重庆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运营。
不过,仅仅依靠线下市场是远远不够的,其所提供场景和触达的用户群体相对于线上的海量客群依旧有限。当下小米的渠道包含小米之家、小米授权店、小米专营店,对应不同层级的市场。数据显示作为小米零售版图的重要一环,小米之家已经超过500家,但相较于线上的海量客群和低成本获客,实体店在效率和成本方面依然拥有不少的劣势,线下很可能仅是小米消费金融的第一步。
金融版图业务渐丰
2020年以来小米金融不断就开始不断加码金融板块,动作频频。
1月,小米消费金融正式获批筹建;3月底,小米集团和尚乘集团联合成立的香港虚拟银行天星银行正式开启试营业;4月,小米金融宣布,原新网银行行长赵卫星将担任小米金融副总裁。
此次顺利摘得消费金融牌照,也被业内认为是小米集团在金融领域实现全牌照布局的最后一环。
小米的金融业务最初始于小米支付,随后推出小米钱包,并在2015年重点发力小米金融业务平台,提供理财服务、上线小米贷款。目前,小米已拥有小贷、支付、保理、融资担保、保险经纪、银行、消费金融等多个金融牌照,无疑这是大股东对于金融板块整体的生态布局。
此前小米的招股书就显示小米拟将旗下的金融业务逐步剥离划分至小米金融进行独立拆分,虽然业务和利润占比并不大,起步也相对较晚,但当时的分拆也被比喻为度小满于百度、京东金融于京东。
作为互联网一大业务版图,金融可谓不可或缺的一步,但从小米来看尽管金融羽翼相对丰富但并不属于一级业务范畴。最新公布的2019年财报也并未单独披露小米金融的经营业绩,内容显示互联网服务方面,2019年四季度金融 科技 业务快速增长得益于消费贷款的拉动,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为96%。
当下,消费金融领域随着优质客群被刮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逐渐开始进入存量时代。虽然互联网机构有流量、有客群、有牌照,但目前来看消费金融做的好的并不太多,业内人士认为在竞争加剧的、增速放缓的前提下,单一的消费场景也容易在发展中受到限制,保障存量客群、运营好渠道是当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