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十大科技型知商企业有哪些?

新手学堂026

国内十大科技型知商企业有哪些?,第1张

国内十大科技型知商企业排行:

1、“知商”小米——移动互联网风口上的猪,跨界和垂直整合

苹果和乔布斯一度是热门话题,很多企业将自己的策略定位于模仿乔布斯精神和苹果模式,小米便是其中之一。今天小米成为一种现象,掌舵者雷军也升级为“大神”。

去年小米的销量为700万台。按照小米官方预测,今年销量有望达到2000万台。小米通过推出廉价的红米手机、发布小米3继续扩大手机产品线,通过从互联网转向线下渠道,从一二线城市转向其他地方实现扩张。从销量来看,小米手机已经进入第一阵营,“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的格局变为“中华酷联米”。

小米在电视、盒子这个智能电视业务上也进行积极探索。最近小米还推出移动电源,据说还会推出智能路由。除了硬件,小米在MIUI、小米应用市场的支撑下,在中国应用内容分发市场也谋得一席之地。

小米正在将苹果的垂直整合思想复制,利用软硬件内容一体化的服务提升更好的体验。同时又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从追求性价比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从专注手机业务到多条战线,从依赖互联网渠道到拥抱运营商和线下渠道,这种随机应变的灵活打法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扩张能力。雷军说过一句话: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他指的这股风就是移动互联网。

其他风口上的猪们明年或许要思考一下如何复制,或者借鉴小米了。

2、“知商”搜狗——命途多舛,互联网巨头博弈棋子的艰难而正确的选择

9月之前,搜狗作为搜索引擎市场的唯一变数,再加上背靠搜狐可以影响巨头之间的竞合格局,它何去何从一直是科技媒体关注的焦点,百度、奇虎360与腾讯先后加入竞逐。就在大家即将失去耐心时,搜狗做出了他的选择:腾讯。腾讯以448亿美元的注资成为搜狗的第二大股东,搜狐仍是搜狗控股股东。现任搜狗CEO王小川留任,立足于基于机器学习的下一代“智慧搜索”在搜狐和腾讯这两个巨头的陪护下继续创业。

看搜狗的整个发展,看似支持充沛,实则颠沛流离。最初便承载着搜狐的搜索梦想,先后有阿里这些投资者参与。但搜狐起步晚,在搜索上并无明显优势或差异化之处。

搜狗的前几年,搜索格局复杂,海外玩家Google依然较为强势,搜狗长期居于老三位置;后Google退出,百度寡头地位形成,但360又蹦出来,搜狗继续老三。搜索没成,搜狗输入法却成了中国网民的主要输入方式,搜狗也基于此探索出输入法-浏览器-搜索引擎的“三级火箭”模式。

搜狗的选择,让中国的互联网板块形成“腾讯+搜狐”的强强联盟,让搜索引擎市场格局更加充满活力。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与生俱来的棋子,搜狗如何找到位置,做好这颗棋子,平衡来自母公司和投资者公司的利益。在今年长达半年的纠结中,王小川与搜狐张朝阳、搜狗与搜狐、搜狗与360、百度和腾讯这些竞购者之间的周旋博弈,也足以看出搜狗最终做出的决定是多么艰难。显然,这也是个正确的决定。

移动端对百度之外的搜索引擎公司而言是唯一有机会的领域。作为腾讯入股交易的一部分,搜狗与腾讯搜搜合并后,在搜狐和腾讯的支持下,凭着输入法沉淀下来的技术和数据,以及移动输入法,前途将一片光明。

所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3、“知商”虎嗅网——新媒体领军者,媒体转型,商业模式探索,UGC的内容创造模式

虎嗅已成为新媒体领域的经典案例,她在今年5月迎来第一个生日。这个十五人团队打造的新媒体,已经在Alexa300停留数月,每天拥有1500万流量。同时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渠道还拥有数十万读者群。

10多年前门户出现时便有人惊呼纸媒将被颠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传统媒体在近年来纷纷触网,做app、做网站、做公众账号。但虎嗅作为一个新媒体,除了多元化的渠道,还带来一种全新的内容创造模式:社会化、低成本和低姿态,同时兼具新媒体的社会化传播、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强烈互动这些特征。

在商业化上虎嗅也在摸索一种全新的路子,例如企业付费文章。企业支付赞助费,虎嗅开辟赞助内容专区,里面是一些与企业和产品可以没有直接相关性,完全独立的分析评论文章,或专业研究报告。

虎嗅作为新媒体的试验田,同时又完全基于互联网渠道。科技与媒体在虎嗅交汇。在传统媒体纷纷思考如何应对新媒体浪潮时,虎嗅或许是个不错的样本。

4、长虹——家庭互联网,传统科技行业如何应对互联网浪潮,成功转型

被互联网颠覆或者影响的传统行业,除了远离科技的企业,一些传统科技企业本身也被深刻影响,例如家电企业。一方面,销售渠道从苏宁、国美这些实体店往电商转;另一方面,与互联网结合的家电产品则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家电的认识。

因此传统科技企业如何拥抱互联网,甚至转型互联网便显得迫在眉睫。如果抗拒自然免不了被淘汰的命运。这些企业中,走得比较快的有海尔、长虹等企业。

长虹这家位于四川的公司,在家庭互联网上的进展值得关注。

长虹的方案是将家里的一切家电都智能化,可以联网,支持互动,进而实现远程控制、智能节能、自动服务等功能。这些产品可以是电视,也可以是空调冰箱,甚至可以是茶几。除了设备本身,长虹还提供智能的语音控制方案,提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分享,和与社区分享沟通的功能。

2004年至今,长虹在包括家庭互联网在内的技术创新研发上投入已超100亿元。

传统科技企业如何适应互联网浪潮,在PC、手机和平板之外,如何寻求更多新的机会,长虹的前瞻性探索值得关注。

5、百度——科技浪潮助推互联网巨头完成移动转型

不论是主观感知,还是客观数据均显示,人们正在将越来越多的时间分配给手机。这时候任何PC时代的巨头都面临一个问题:转型。也就是拿到传说中的“船票”。

腾讯在2011年便推出微信,后来微信成为腾讯的杀手锏。马化腾则说过,如果没有微信,腾讯将迎来一场灾难。但是百度、阿里、搜狐、新浪和网易等巨头则没这么幸运,在去年底微信粉丝突破2亿时,他们还没有一张有效的船票。

今年百度便通过收购91无线和视频网站PPS,投资糯米网、百分之百手机的经济方式,通过基于多媒体搜索技术的移动搜索技术,以及在云端笼络开发者,形成了搜索、应用分发、地图和视频四大移动入口,而百度过亿用户的产品也已超过14个,其中移动搜索和输入法的日活跃用户数超过2000万。

百度的移动转型显而易见是成功的。这既与百度移动为先的策略有关,也与百度已经建立的入口、技术和数据优势有关,还与百度投资、自主研发产品、合作业务等多元化方式有关。资本市场对百度未来充满信心,2013年其股价一路攀升至近年最高点,李彦宏成为中国新首富。

事在人为,百度成功转型值得阿里等巨头借鉴。

6、去哪儿——成功上市,拼爹很重要?

今年四季度,美概股的窗口打开。去哪儿和58同城接连上市。其中,去哪儿首日收盘价284美元,较15美元的发行价上涨高达8933%,市值超过30亿美元。良好的市场表现再加上美股身份,去哪儿必须是最受关注的科技公司之一。

这家公司定位于在线旅游搜索引擎市场。在线旅游市场正以年增长100%的速度壮大,这是去哪儿的市场红利。再加上去哪儿被百度投资后,百度给予其极大的流量扶持。并且百度决定此后三年将继续为其带去每年20多亿的流量。

由此可见,去哪儿当初引入百度投资是正确的。现在百度给了其独立发展的机会,但又给予充足的资源支持。

创业公司被巨头收购或投资,要寻找追求长远发展的巨头,而不是压榨剩余价值的公司。

7、豆瓣——最低调但依然最值得关注的慢公司,它活着,且活得很好

我们不应该只关注那些走得快的,在聚光灯下的公司。还有一些公司在自己领域已经潜伏耕耘良久。有的被称作“慢公司”,走得慢且稳;有的被称作“轻公司”,专注在业务的某个环节,并不急于扩张。这其中,以豆瓣这家文艺社交网络最为典型。

豆瓣目前已拥有7000万用户,大多数为文艺青年,Alexa流量排名一度进入前20。而这家公司只有300多名员工。2013年,我们看到豆瓣依然保持着小清新,保持着那份纯粹。

豆瓣也有不少动作。例如首页多次改版,强化搜索和发现;从专注图书、音乐和**到关注一切事物,推出“东西”频道,做文艺社区的导购;通过豆瓣FM探索音乐增值会员服务模式;通过豆瓣阅读进入收费图书阅读市场。

可以看出,豆瓣2013年开始加快商业化步伐了,但与新浪微博等其他公司的商业化行为不同,豆瓣并未侵犯到用户利益,或者体验,依然清新和文艺范儿十足,商业化手段也可引领潮流。坚持风格不动摇使得它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称得上“伟大”的公司了,值得持续关注。

8、小桔科技——推出“打车神器”嘀嘀打车,资源对接模式,启发家政app、汽车后向服务等app

2013年打车app是被讨论最多的应用类别之一。2012年创业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就像三年前的团购网站一样。但与团购网站不同的是,短时间内打车app已进入洗牌调整期,一些app昙花一现,寡头形成,合并开始。

据艾瑞咨询报告,2013年底,中国手机打车应用累计用户数将达1800万,2014年将增至3000万。嘀嘀打车独占鳌头,订单份额为594%;快的打车排名第二订单份额294%。12月初,快的与大黄蜂app宣布合并。

与其他动辄数亿用户的app比委实太小,且其商业模式和发展前景也被一些分析所质疑。但因特有的模式,打车app依然值得关注。这种模式可以对接紧缺的资源和长尾需求,通过信息透明化实时解决问题,正在启发越来越多的其他领域的创业者。例如家政服务领域、汽车后向服务领域的类似应用开始兴起。甚至一些就是从打车app转过去的。例如e家洁。未来这种资源对接模式势必会出现在更多领域。

9、美团网——团购网站在经历“千团大战”的洗涤后,如何涅槃重生,迎接O2O时代

美团网创立于2010年,彼时团购网站刚刚兴起。后来经历“千团大战”后,存活量不足两成。经过洗牌活下来生命力则更加顽强。

团购模式本身并没大的问题,对商家、平台和用户来说是多赢的。但因为门槛低,模式重,恶性竞争,流量投入过重,地推团队铺得太广等原因,市场一度极不健康。在经过调整后的团购网站中,美团网大有成为寡头之势,甚至被认为是“下一个千亿公司”。

今年8月美团网单月销售额突破了17亿元,在获得阿里投资之后稳健成长。目前美团网正在蛰伏,在基础上下功夫,例如建立商家审核规范和呼叫中心,施行更有效的退单制度。

接下来,在互联网向传统行业渗透的大背景下,美团网凭着手里的客户资源和线上线下结合的能力,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处于这个领域的其他公司,例如大众点评、丁丁网也将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10、科大讯飞——位于二线城市的传统软件行业如何应对移动浪潮

传统行业、传统科技公司、传统互联网公司均绕不开一个问题:如何应对移动浪潮。而科大讯飞作为一个传统语音软件公司,面临的问题尤为严峻。一方面,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对语音市场虎视眈眈;另一方面,语音创业公司纷纷出现。同时,面向个人消费者的语音市场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科大讯飞如何抓住?

科大讯飞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一方面加快互联网化步伐积极探索,另一方面依然固守TOB(面向企业客户的)语音市场,在教育、安全、呼叫中心等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前者面向未来布局,后者则是解决生存问题。今年第三季度科大讯飞营收757亿,净利14亿,分别同比增长437%和407%。

这些动作和成绩反映出科大讯飞专注于语音14年,以技术为驱动,追求产业与科研结合的思路。科大讯飞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何时做加法,何时做减法。这或许是科大讯飞可以从容应对移动浪潮的底气。科大讯飞的攻守之道值得其他传统IT公司关注。

 人人都爱张小龙。作为微信的缔造者,他凭这款产品所创造的商业价值(微信最新的估值是640亿美元)丝毫不亚于任何商业领袖,更重要的是,相比后者,张小龙的形象单纯多了。

  这名皮肤黝黑、爱打高尔夫球,开着一辆奥迪轿车的中年男子,在多数时候扮演着一名艺术家的角色,他将产品视为自己所创作的艺术品。张小龙也在这17年间,持续地进行着自我迭代与升级。

  多年前被以1200万元人民币卖掉的Foxmail与其说是他产品上的成功,不如说是商业上的失败——相比这点金钱,更值得惋惜的是他错过的巨大商业机会。这就是张小龙10,关键词是产品和技术。在微信初期,他将工具上升为平台,将服务用户的简单需求变成引导他们的喜怒哀乐,完成了第二次升级。

  现在张小龙正处在自己20到30版本的当口,只有完成商业的第三级跳,他才能真正主宰自己和微信的命运。

  孤独的艺术家

  孤独是所有艺术家的天性和宿命,他们只擅长通过作品来与世界和用户沟通。

  1998年的秋天,周鸿祎经人引荐第一次在广州见到了张小龙。他看到这名在业界已是小有名气的程序员正和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小破办公室内,周遭烟雾缭绕。看到周鸿祎之后,张小龙掐灭了手上的烟,面无表情地向他走来。

  张小龙所开发的Foxmail已经拥有了200万用户,是国内用户量最大的共享软件。而当年周鸿祎还仅是方正软件研发中心的一名副主任。之后他偶尔到广州时会和张小龙一起买盗版碟。

  周鸿祎告诉《财经》(博客,微博)记者,他们被小贩引导着走过七拐八拐的街巷,最后到达一个小黑屋里,屋内全是港台**影碟。当时已经在广州生活了五年的张小龙,不会讲粤语也不会砍价,一直被当“水鱼”宰。周鸿祎喜欢看动作片,张小龙什么都看,但他总是会忘记他看过什么买过什么,下一次再买碟时你会发现他买的还和上次一样。

  当年的张小龙给很多人留下的印象,是一名优秀而落魄的技术人员,外在开朗,内心保守。周鸿祎说,当年Foxmail是没有商业模式的,他经常批驳张小龙这一点,说要加广告,要盈利。张小龙说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了。每一次争论,都是张小龙以长时间的沉默来结束。“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就做出了微信呢?”周鸿祎很疑惑。

  Foxmail如日中天时,腾讯不过10万用户,多数人认为邮箱是比社交更大的一块领域。而正当马化腾、张朝阳欣喜地寻找风投向商业进军时,张小龙经常独自一人在深夜看用户来信,他手不离开键盘,一直按着下箭头,看着一封封信从眼前流过,每封信的停留时间不超过1秒。在张小龙眼里,Foxmail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包袱,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催促他往前跑,而庞大的知名度和用户量,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经济上或社会地位上的好处。

  一年后,张小龙选择将Foxmail出售给了一家并不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博大。消息宣布后的夜晚,他写下了一封充满伤感情绪的信,他在信中将Foxmail比喻为他精心雕塑的艺术品。“从灵魂到外表,我能数出它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典故。在我的心中,它是有灵魂的,因为它的每一段代码,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时的意识。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

  艺术家张小龙一直是孤独的创作者,过去他走得很顺,直到这条宽阔的赛道中出现了障碍物——商业和盈利。傲游、千千静听、超级兔子等无数共享软件都被撞飞了,张小龙则侥幸进入了另一条跑道。当年他刚过31岁,但很多人认为他的个人传奇似乎就此终结。

  那年夏天,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所有人都以为自己眼花了——百度股价从发行价27美元飙升至12254美元,当天暴涨354%,人们看到了资本和商业的力量。张小龙则带着博大给他的收购款,买了辆车,去了一直想去的西藏。

  “怎么说呢,这个人,太单纯。”周鸿祎说。这名在商界以狡黠善战而着称的企业家,这样评价比他还大一岁的张小龙。

  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冲击纳斯达克的高潮后,博大走向没落。2005年,张小龙和Foxmail被打包出售给了腾讯。张小龙在腾讯接手了QQ邮箱,并带领着QQ邮箱超越网易邮箱成为中国最大的邮件服务商,但这只是他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产品能力而已。

  在很多时代,有力量的都是商人,多数艺术家都无法摆脱被商人供养而无法自主的命运。Foxmail给张小龙带来的是巨大的声望,以及颠沛流离的生活。张小龙身边一直围绕着商人,他和商人做朋友,甚至想去微软学习如何进行商业运作,但最终没有在商业上迈出一步。最后,他身边的大多兼具产品与商业天分的朋友都成功了,雷军、周鸿祎、马化腾,甚至当年采访他的记者李学凌。

  有人评价,张小龙始终是一个赶潮的人,但他不在潮中。从一名程序员到一名产品经理,他学会了掌控自己的产品,但他始终无法掌控用户。然而慷慨的命运给了他第三次机会,而这次成功来得太大、太快了。

  产品之神

  “这TM是个奇迹!” 微信产品总监曾鸣这样评价今日微信的成功。

  曾鸣是微信13名创始团队成员之一,他说当时包括张小龙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要把微信做成什么样,更何况这些成员中还有一半是毫无经验的实习生。他们最初的目标是又快又稳定——这和张小龙当年做Foxmail的思路如出一辙,是一种单纯的做工具的思路。

  如果张小龙的产品观只是停留于此,那么他做出来的充其量只是一款还不错的聊天工具。

  曾鸣说,外人很难想象,微信从来没有面临过外部竞争,一直都是内部竞争。洪波向《财经》记者回忆起微信初期见张小龙,他始终在思考如何才能学习和超越QQ,即使大家都认为当时微信最大的对手是米聊。

  张小龙的状态并不自信,因为那个阶段他几乎见谁都在重复这个问题。洪波问他,微信和开放什么关系?他回答说,没关系。洪波又问,和内部有冲突怎么办?张小龙说,没想过。

  每个人都喜欢张小龙,他看起来单纯而又质朴,专注而又令人难以琢磨。但多数人对他也感到有些不自在,因为有一件事是确定的:他对于产品的偏执超乎想象。2010年前后,腾讯内部还有另外两个团队也在开发类微信产品,但是他们忌惮会破坏和运营商的利益关系,压力之下这些项目都被暂缓了,张小龙则继续不管不顾地向前推进。

  商人或职业经理人往往会选择做那些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艺术家只愿意做他认为对的事情,并且不知道妥协。这种坚持让微信赢得了用户,既而在三位王子的储君争夺战中取得了胜利,而赢得腾讯的内部胜利从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他已经赢得了移动互联网的胜利。

  曾鸣描述起张小龙思考时的样子。深夜,大家在讨论公众号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可以做成淘宝一样的网店。张小龙否定了,他说“这个不对”——这是他的口头禅。接着他点燃了一根烟,一分钟两分钟不说话,最后他说,我们应该用标准化的接口把所有的企业、物品都连接到微信里——这就是微信连接一切的由来。

  曾鸣说,这个想法太牛了,以至于在场所有人都只愿意用一种略带平淡的口吻来回应说,“不错,这个方向挺好。”

  曾鸣说,张小龙没有方法论,也从来没有理性地说出过1234来。他提出一个观点,当时你会觉得也许这是对的,但是后来每次都被证实,这真是对的。一位腾讯内部员工说,2012年张小龙提出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笑,觉得他是马云附体了。

  QQ邮箱时期的张小龙作决定之前会先质疑自己,这个事这样做是不是有点问题。“而现在他每作一个决定,所有的气场都在告诉你——没错,就这么做,这东西肯定是成了。”曾鸣说,这种自信不是因为张小龙职位和声望的上升,而是因为他所思考的东西都被证明是正确的。

  正如巨大的财富会改变一个人,巨大的用户量也可以让一名产品经理发生变化。Foxmail时代,用户曾是张小龙最大的包袱,他不敢向他们收费,为了逃避用户,他甚至想跑去美国。而通过微信,从“摇一摇”开始,他开始尝试主宰用户,制定规则,让用户在他的规则之下喜怒哀乐。

  他的产品不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一整个社会和一整个世界,一个可以满足用户社交、情感、自我实现等所有需求的地方。

  一名多次见过张小龙的记者评论说,他更愿意活在自己能掌控的世界中,而对于无力去掌控的东西没兴趣。现在他可以掌控的东西越多,也就变得愈发的强大和自信。他穿着短裤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确保团队开发出的每一行代码和每一个产品细节都灌注了他的情感。虽然他还是会在私下和饭桌上讲各种段子,但是在某些方面,他正变得更加沉默。

  2012年7月,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做了8小时20分钟的演讲,178页的PPT,他一直滔滔不绝地讲,根本不给人提问和打断他的机会。里面谈到哲学和艺术,谈到性和暴力,对人性的理解,他说做产品就是要让用户爽,就像上帝一样。次年1月,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

  演讲片段在网上被无数人传阅,并成为移动互联网上跟雷军语录一样重量的产品圣经。至此,张小龙或主动或被动地完成了自己“产品教父”之路。

  在微信内部,员工视其为精神领袖。Kink是微信的设计总监,他告诉《财经》记者,自己所有的理念和评价标准都来自于和张小龙共事的过程。虽然张小龙从不说他的标准是什么,但他会告诉你他对事情的看法和评价,告诉你应该坚持做什么才是对用户有价值的,他们则需要感受到这个标准,并将标准转头传达给他们的员工。

  张小龙用一种没有管理方法的方法塑造了一个团队。他们是当今中国互联网最骄傲的一群人,他们价值观相同,拥有一整套张小龙式的思维方式——要简单、低调永远只关注事情本身;他们认为自己从来不在方向上犯错误,只在产品细节上争论;他们自称对其它巨头一无所知,对腾讯也是一只半解;而他们所做的事情毋庸置疑,就是在改变世界——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几年前百度的鼎盛时期。

  所有做产品的人都会说要追求极致,为什么做到的人很少?“因为很多人在极致之前,就妥协了。”微信支付总经理吴毅回答。“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张小龙啊。”曾鸣笑。

  当微信在2014年7月升级为独立的事业群,从几十人迅速扩充到1000人之后,张小龙和微信高层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打造一个纯血的微信团队。

  曾鸣说,张小龙看到一个很蠢的方案时,他会盯着自己说,“Lake,你应该多读点书啊。”当曾鸣看到一个很蠢的方案时,他会问他的下属,“你确定你这个流程会让你很爽吗?你不会把自己搞糊涂吗?”

  他们甚至用“优雅”一词来形容正在做的事情。“要优雅地做产品——不复杂、冗余,不会消耗更多的资源。”Kink说,微信和其他团队不一样,微信是彬彬有礼的、理性的、中立的,功能上和产品特性上是如此,对内对外沟通的态度也是如此。偶尔,他们会希望用另一种隐秘而闷骚的方式赋予整个产品以态度和情绪。

  很多人都记得微信30版本中的开机画面——黑色背景下,红色的霓虹灯拼成了迈克· 杰克逊的剪影。为什么不用传统的黑白色?因为要表达内心激情和热血的状态。Kink说,这种感觉他们找了很久。直到一天晚上,张小龙扔给他一把奥迪TT的钥匙,说,“你们去我车里,我已经找到这个感觉了。”当时车库很暗,车发动起来,音乐响起,视野中是整片的黑暗,只有车的信息窗和车灯所照射之处,发出一片红色的光晕。“你不在跑车里听MJ,你不在高速上开120、130迈,你是感受不到那个状态的。” Kink说。

  “这就是屌丝设计师第一次开跑车的心情。”曾鸣在一旁补充。

  连接一切,包括商业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技术和产品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变现渠道也变得无比畅通,在这个高度商业化的世界中,所有人都或主动或被胁迫着向前走。艺术家们可以选择让商人站在背后,替自己掌控产品的命运,也可以选择让自己学会像商人一样思考。

  现任微信支付联合产品部副总经理吴毅将张小龙比喻为一名想拍出完美大片的导演,他不是不能接受广告的植入,而是不能容忍生硬的植入,因为生硬会破坏完美。吴毅曾是财付通的助理总经理,他描述,三年前第一次见张小龙,张就在思考如何用支付联系微信和商业。“他并不排斥完美的合作,比如QQ音乐、QQ邮箱、支付。”

  微信早期,张小龙负责产品,而如何接入第三方商户,如何拓展线上到线下等商业化规则,由腾讯电商副总裁戴志康负责,就连支付也是交予财付通团队来做。

  还记得Foxmail的故事吗?张小龙曾经失去了他的艺术品,所以他对于危险异常敏感。2012年底Pingwest创始人骆轶航撰文说,微信商业化过慢的症结在于张与戴之间的内部分歧。

  在此之后发生的戴志康离职,微信支付从财付通剥离并入微信,以及今年7月微信事业群的独立等一系列事件,你或许可以看作张小龙已有了选择——既然微信商业化不可避免,那就由微信团队自己来主导商业化。这同时也意味着以马化腾、刘炽平为代表的腾讯高层作出了选择,他们选择将商业化交给张小龙,并赋予他全权。

  对内把握商业化的控制权。对外,他试图建立一整套新的体系来处理好艺术和商业的关系。举例说,腾讯内部曾有120个项目在排队接入微信,而微信的要求是先跑一个半月的数据,然后按照数据筛选。

  “微信把开通什么功能,接入什么合作对象这些商业行为纳入到了产品的一部分,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产品是商业的一部分。”一位腾讯内部高层人士告诉记者,你可以将之理解为商业化的价值观,以及艺术家的方法论。

  曾鸣说,他们的原则是在不增加微信的复杂度下,让商业化从产品的创新中产生,而不是被商业割裂为利益的集合体。

  即便到了今天,微信的商业策略也被认为是相对保守的。一名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评价,张小龙对待商业化正在经历一个从逃避到试探到主导再到适应的过程,他从不把话说满,做不到的他肯定不说,做得到的他也不见得说。

  微信的商业化承载了整个腾讯转型的大理想。从目前来看,它被分为了三大步——增值服务、电商和O2O。现在它只完成了第一步,而公众号则可以让微信同时实现后两步。曾鸣说,未来微信会开放更多的入口,也会提供所有商家所期待的流量入口。

  评论家们曾经以为微信只是导流的工具,而现在微信借助公众号,将腾讯强大的线上营销能力和线下商业进行连接,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线上+线下生态,在这个生态中将诞生电商、O2O、健康等各种小生态。微信和QQ的差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如实体经济对阵虚拟经济,而后者只是前者的7%不到。

  过去张小龙习惯站在商人后面,而现在他到了第一线,走上了马化腾走过的那条路——同时做产品和商业的引领者。但商业的利益重大而复杂,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想象,张小龙还会选择继续沉默。

  张小龙的大学室友曾回忆说,他们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宿舍外的池塘钓虾,如今他处理复杂事件的方式还是一样——一个人打高尔夫球,只是排遣烦恼的方式越来越高级。

  一位接近张小龙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如今身为腾讯高级副总裁的张小龙每周要去深圳参加例会,他总是以“起不来”为借口不去,马化腾说,“以后让我的秘书叫你起来。”后来张小龙又说“路上太堵,怕赶不上”。于是马化腾每星期都派车来接张小龙,直到他再也找不出任何借口。张小龙就这样有些不情愿地,半推半就地走出了他的世界。

有人说,没有马化腾就没有张小龙;但是,没有张小龙就没有微信;没有微信,腾讯在BAT的博弈中就不会有现在的先机。2017年在西安举办对的全球程序员节上,“微信之父”张小龙与求伯君、雷军、丁磊、王小川、张一鸣、印奇等十人被授予中国功勋程序员。张小龙因为缔造了微信这一家喻户晓的神级产品而实至名归成功夺得此耀眼光环。

2010年张小龙申请立项开发的微信,2011年上线到2017年,有业内人士曾经统计出:微信国内用户数量有望覆盖14亿人口!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是一个震撼的预测!但不可否认的是,微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捷,微信让我们的情感更加的丰富多彩!微信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联系工具,拿起手机就区点开微信是我们很多人的常见习惯动作。性格解析微信之父张小龙,是我今天马上要和朋友们重点分享的主题:

1、用不甘平庸来逆袭人生

张小龙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如今是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年薪听说是2亿。他用20几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湖南小城屌丝的超级逆袭,堪称是年轻程序员的典范。

1994年秋天,刚满24岁取得硕士学位的张小龙,有幸获得电信机关工作的机会,让周围很多朋友都十分羡慕,但他却不以为然。每次看到政府机关大楼,他都感觉“一种窒息从头顶笼罩下来”,于是他放弃铁饭碗,投身互联网。

各种光环的背后,离不开他不甘平庸的努力和坚持!我相信他不屈的灵魂中,有着为之坚强的目标。他心中的梦想就像座高架桥,折射出主人不服命运的斗争精神。

2、头脑智慧有高度

张小龙创造了一个互联网传奇神话,我认为与他独一无二的智慧大脑分不开的。怎么让微信这个产品会说话?怎么从表面看到本质?怎么让使用更符合人性这些问题真不是一般人能解决的。张小龙信奉直觉,喜欢做先验式的判断。他是一个是充满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产品天才!他用大脑来创造奇思妙想,他用大脑来设计惊喜转折!他认为没有任何人有天生的可重复的直觉,来立即成为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员。比如,对于复杂事物,如何“抽象”为一个简单模型,是需要大量案例锻炼的。非一般的头脑,非一般的智慧,非一般的高度,非一般的人生!

3、深度学习力和超强坚持力

张小龙拥有深度的学习力,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产品专业领域,在业余爱好方面也展现的淋漓尽致。据说求学期间,张小龙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无论玩什么,只要稍加练习,总能达到业余高手水平,围棋、桌球、网球、保龄球,电脑游戏,玩起来总是周围人中最厉害的之一。在欧巡赛-登喜路林克斯锦标赛中,微信之父张小龙和中国职业高尔夫球手李昊桐配对,以低于标准杆35杆的成绩,赢得了职业-业余配对赛冠军。他的所谓业余爱好竟然玩出了一个人生新高度!为什么牛B的人,不论干什么都牛B呢?有人这样评价他:“微信之父张小龙,不务正业打高尔夫夺冠,这一定是开挂了!”跨界其实也很难,这是高手才可做的事!而张小龙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手!

2010年底张小龙给马化腾写邮件表达了自己渴望做微信开发的心态,那个时候张小龙才42岁,而他的同龄人雷军、马化腾、周鸿祎等,都已经是如日中天的大佬。我想他在无数次的通宵加班中,也应该曾经迷茫思考过自己的人生吧,也曾和自己的内心对话过: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点亮自己的梦想呢?遭遇生命中那么多次的尝试后,他终于用超强的坚持力赢得了主宰自己命运的机会;设计了那么多灵感和想法,终于找到了微信这个引爆点来展现自己的力量。从他的身上我们验证了一句话:始于兴趣,终于坚持的人生,会有多么美!

4、价值和利他思维

他的产品是以一切用户价值为导向的,以深度挖掘用户的需求为己任,也就是使用了价值思维和利他思维。关于用户价值,张小龙专门分享过亚马逊CEO的一个文章,文章标题叫做《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在互联网上,欺骗用户是最容易做的事情,因为只需要聪明就可以了,这是不对的!

帮用户创造价值,而非从用户处回报收益,这就是张小龙的产品观!不管取得多大的耀眼光环,他背后依然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价值思维和利他思维。比如在他升任微信事业群总裁后,他给员工发送的内部邮件中称,“我们经常会在各种权衡中做取舍,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想,这个事情是不是从用户价值本身出发来考虑的。如果我们想的策略和用户价值有违背,哪怕舍弃短期利益,也应该维护用户价值。让用户看到你的努力,而不是同事和上级。”

5、不喜社交的男人

张小龙在演讲中曾经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公开演讲,因为在社交工具发达的时代很浪费时间,他更希望高效而不夹带情感的客观信息交换。他其貌不扬,性格古怪孤僻,最不愿意和人打交道。腾讯总部每周都要召开例会,但张小龙总是以“早上起不来”为借口不去参加会议,马化腾却毫不在意,搞得整个腾讯就他有特权“赖床!”

张小龙也在饭桌上曾说这样一句话:“这么多年了,我还在做通讯工具,这让我相信一个宿命,每一个不善沟通的孩子都有强大的帮助别人沟通的内在力量。”

6、文艺范儿十足,低调到无以复加

媒体报道张小龙,除了每周一次的网球,每天深夜的音乐,他没有什么别的嗜好。程序员时代的烟瘾一直保持了下来。温烈、低调是张小龙的性格标签。熟悉他的朋友说,张小龙是“低调到无以复加”的家伙。

网上流传张小龙说过一句话,“产品经理永远都应该是文艺青年,而非理性青年”。他喜欢Micheal Jackson,喜欢汪峰,喜欢许巍的《蓝莲花 》,被称为“中国为数不多具有文艺气质的产品经理”。

张小龙用他的励志人生,演绎了一个当代奇才;张小龙用他独有的性格特征,塑造了一个鲜明的自己!你是追求随波逐流的平庸人生,还是渴望极限挑战的激情攀登?张小龙用他成长的模样,成功逆袭了自己的人生;张小龙用他励志的故事,验证了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极致定位!

2018年5月16日,长安大学第283期校报上刊登了一则报道《王悦:一个把爱好做成事业的长大人》,洋洋洒洒3000多字的文章里,书写着这位长大校友的创业简史与荣誉,字里行间透露着温情与励志。

长大显然替这个刚刚为母校捐了500万人民币的校友感到高兴。

4月21日,在长安大学第四届校友理事会上,王悦表示,加强相关项目合作,投身大西安建设。

在这半年前,王悦还以恺英网络创始人、董事长的身份受到了西安市委领导的接见,王悦在那次座谈会上坦言,愿意为西安做点贡献,考虑在西安落地一些项目。

再往前推一年, 2017年3月,王悦的名字出现在了《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上,以66亿元身家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富豪。

同时登上该榜单的还有与王悦同年同月生的滴滴创始人程维,更巧合的是,2019年5月,36岁的王悦在程维的家乡江西上饶被警察抓获,这或许是两位80后富豪仅有的两次关联, 从此一个向东,一个向西,一个驰骋商场,一个身陷囹圄。

1

在王悦的故事开始前,我们不得不讲一下另外一位大佬:庞升东。

1977年,出生于浙江的庞升东也是一个中国互联网与中国地产黄金时期的幸运儿。

庞升东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木匠,目前是农民,原本这样的家庭很难与互联网扯上联系,1978年出生的王小川,凭借优越的家庭条件,在中学时期就已经把电脑玩的贼溜。

转机发生在1994年,庞升东考上了宁波大学,给他提供了接触互联网的机会。

1997年,大三下学期庞升东学会了上网,那个年代,全国12亿人口上网的人数还不到60万,庞升东就拿下了劳动部颁发的Internet操作员资格证书,考的是最基础的浏览器的使用与E-mail的收发,基本没什么技术门槛。

1998年3月,大学毕业前夕,庞升东加入了马云创办的中国黄页,做起了销售员,给外贸公司做网页,区区2个简陋的页面就可以要价1万元。

遗憾的是,在他加入中国黄页的一年前马云就退出了中国黄页,带着团队去北京做外包项目去了, 没有机会混成“马仔”,要不然很可能有机会成为“阿里18罗汉”之一。

中国黄页没有马云时期的“激情”,几个月后,庞升东就辞掉工作去了宁波市计划经济委员会,做的工作也很简单,就是不断地从网上扒拉 财经 信息,梳理后交给领导。

这份工作空闲时间太多,闲不住的庞升东开始想法挣外快。

在计划经济委员会的这两年多时间里,他成了最早期的草根站长,靠着一个“女人的奥秘”网站卖广告赚了1万多美金。

1999年8月,他又创办了网址导航“谁最酷”,又赚了2000美金,同期,在广东兴宁市,一个叫李兴平的20岁网吧管理员创办了创办hao123导航网站, 这个网站多年内硬是没有对手,牢牢占据着导航网站的第一名的位置。

2000年,中国股市火爆,庞升东又创建了证券网站:必赢证券biying,后来,庞升东从蔡文胜手里花1万元买了个新域名“zhicheng”,必赢证券随之改为至诚证券。

庞升东就靠着“兼职挣外快”的手段捞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5万,在那个月工资在几百元的年代,这已经算是不菲的财富。

后来,庞升东还在证券资讯网站增加了付费栏目,发现收入可观,就辞掉了宁波计划经济委员会的工作,全职创业。

2001到2004年,这4年时间,27岁的庞升东又赚了几百万,也算是 由“土豪”变成了名正言顺的“百万富豪”。

往后,他又抓住了地产行情,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

2004年5月,财大气粗的庞升东花98万买下域名51com,创下了当时国内域名收购的最高记录。

2

就在庞升东开始一点点积累原始资本的时候,苏州昆山的王悦才刚刚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王悦的家庭条件比起庞升东要好很多,母亲是教师,父亲是一所学校的校长,这样相对富足的家庭,让在中学时的王悦就早早地接触了电脑。

高中时,不管什么课,他都悄悄地捧着一本厚厚的电脑书在“啃”,他的数理化成绩很突出,其他科目就不忍直视,计算机课更是不用说,在全学校都数得着。

这样偏科的高考成绩影响了他的选择,尽管当初填报志愿时选的是自己最热爱的计算机,但是他还是被调剂到了长安大学的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要不是冲着学校是所“211”大学,他真的连放弃的心都有了。

专业不喜欢,他没有掩饰,逃课去学习编程做网站,做平面设计。

大二那年,很多人有了手机,但是手机铃声需要在网上付费下载,王悦瞅准商机,自己开发了个手机彩铃下载网站。

一开始网站因为排名太靠后,根本没有流量,自然就没法赚钱,于是他开始搜索引擎优化,短短几个月,他的网站就完成了“逆袭”,被百度收录的网页高达几百万,只要用户一搜相关关键词,前70多页全是他的网站。

如此庞大的流量,王悦不仅赚到了铃声下载费用,还收到了很多合作商家的广告费,一个月轻松进账10多万, 大学四年就赚到了几百万。

靠逃课赚钱的代价就是,他仅仅拿到了毕业证,却没有拿到学位证。

2005年,王悦面临着工作与创业的选择,他把简历投向了当时很火的慧聪网,没想到石沉大海,而另外一个机会正在不远处向他招手。

3

在提到那个草根互联网站长野蛮生长的年代,福建泉州的蔡文胜是永远无法被忽略的存在,人送外号“中国个人网站教父”。

2004年,蔡文胜计划收购hao123遭到李兴平拒绝后,hao123便被百度花5000万人民币及部分百度股权收之麾下,一时轰动创投圈。

蔡文胜对李兴平非常赏识,他一直试图寻找双方合作的机会,终于机会来了,2004年下半年,两人合作开发了小 游戏 网站4399。

2005年4月,蔡文胜个人出资包下全部食宿,在厦门连续办了两天的“”首届中国互联网站长大会”。

国内Top150的个人站长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这其中就包括庞升东、王悦。

再往大一点的人物望去,人们才发现中国互联网的小半壁江山都来了, DG中国副总裁来了,雅虎中国总裁周鸿祎来了,金山公司总裁雷军来了,58同城姚劲波来了,搜狐副总裁王建军来了,网易总编李学凌来了,Donews制作人刘韧来了,美国JupiterMedia副总裁也来了。

庞升东与王悦就是在后来的上海站长大会上认识的。

庞升东比1983年出生的王悦大6岁,虽然二人都是个人站长出身,但是王悦丝毫没有运作公司、带团队的经验,在庞升东一番劝说下,王悦加入了庞升东的51 游戏 社区,成了每个月拿3000元工资的“打工人”。

王悦还拉来了他的大学同学冯显超一起加入了51社区。

那时的51 游戏 社区才十几个人,小公司的坏处就是“你什么都得干”,这从另一个角度讲也锻炼了员工,王悦就在51社区从行政、产品、运营一直做到 游戏 事业部的总监。

51 游戏 社区也扩张到了几百号人,注册用户数更是突破1个亿。

王悦与庞升东混的这3年,不知道吸收了多少公司运作经验,也不知庞升东是否把自己的证券知识传授给王悦,但 王悦已经“翅膀硬了”。

2008年,他向庞升东提出了辞职,带走51社区的的十几号员工,开始独立创业。

4

2008年10月,冯显超与另外一位合伙人钱华共同出资创办上海恺英网络,二人分别持股10%、90%。

一年后,钱华将股份全部转让给了王悦与冯显超,在恺英网络公司股份占比里王悦持股625%、冯显超持股375%。

成本最低的创业方式就是“copy”。

王悦就模仿蔡文胜的4399搞了个3839小 游戏 网站,在搜索引擎优化方面王悦是老手,没用多久,3839就成为仅次于4399的“全球第二大”小 游戏 网站,王悦并没恋战,而是把3839卖给了蔡文胜,套现走人。

原来,他发现了另外一款爆火的社交 游戏 “开心农场”,王悦敏锐地嗅到商机,带领3名研发人员开发了属于自己的社交 游戏 “楼一幢”。

游戏 上线不到半年时间,用户量注册量惊人地达到了7000万,日活用户在1000万上下浮动,每个月的收入突破200万元。

2009年下半年,王悦使出了更绝的一招:傍大腿。

王悦联系到腾讯的 游戏 部门,谈了自己的合作意向,对方一看数据如此亮眼,欣然答应。

于是,恺英网络成为腾讯平台上的第一个第三方 游戏 开发合作商,“楼一幢”更名为“摩天大楼”,正式入驻腾讯平台,大树底下好乘凉,摩天大楼的用户规模迅速突破一个亿。

风投找上门来,给恺英网络注资1500万美金。

自身就拥有很强的“造血”能力,再加上外部“输血”,对恺英网络来说可谓是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王悦乘胜追击,陆续推出了《恐龙时代》、《热血海盗王》、《捕鱼大亨》三款 游戏 ,都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反馈。

2013年,恺英网络推出了一款重量级网页 游戏 :《蜀山传奇》。很快,这款 游戏 便成为腾讯平台上第一个超过1000万用户的网页 游戏 ,月流水突破5000万。

恺英也进行了战略升级,成立XYCOM网页 游戏 平台,由单一的互联网 游戏 内容研发商开始向互联网平台运营商的转型。

2014年,恺英网络意识到移动端的的强大风口,研发“XY苹果手机助手”,累计用户一年时间就突破一亿,完成了从PC端向移动端的平稳过渡。

这年,在《福布斯》公布的“中国非上市潜力企业100强”中,王悦排在了第一位。

在荣誉与资本的推动下, 王悦有了新的目标:上市。

这将是王悦创业的“第五重境界”:公司上市,玩转资本期。

他的第一重是单打独斗的个人站长时期,第二重是寄人篱下潜伏期,第三重是爆款产品驱动时期,第四重是“傍大腿”平台合作期,每一重境界都让他的创业生涯得到了质的飞跃。

只不过,他万万没想到,上市成了他事业的分水岭。

5

2014年,就在王悦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在福建泉州一家做鞋底生意的老牌家族企业泰亚股份遇到了生存危机,凭借自己是上市公司的宝贵“壳资源”,急于寻找有实力的企业对其资产重组。

一家做影视投资的公司欢瑞世纪看中曾试图借泰亚股份借壳上市,最终没谈妥而告吹,这给恺英网络留出了机会。

2015年1月5日,泰亚股份停牌。

4月初,泰亚股份发布公告称,上海恺英将作价63亿元,“借壳”重组泰亚股份。

4月17日,泰亚股份复牌,连续拉了12个涨停板,股价从停牌时的1441元一路飙到7001,暴涨38584%,公司总市值超过1500亿元。

这也使得王悦的身价翻倍,有了登上富豪榜的机会。

几个月后,繁杂的借壳事项完成,泰亚股份正式更名为恺英网络,王悦成为公司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老同学冯显超任董事,常务副总裁。

公司上市之后怎么运营,创始人就是这家公司的瓶颈, 王悦自然不想因为自身因素限制了公司发展,他参加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EMBA课程。

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当然,读EMBA也是很多精英人士拓展人脉的好方式。

他在这里认识了阜兴金融集团副总裁赵卓权,两人聊起资本运作,交谈甚欢。

一来二去,两人熟络起来,经赵卓权引荐,王悦得以接触上了阜兴金融集团董事长朱一栋,再加上朱一栋与王悦都是江苏人,很轻松就拉进了彼此的关系,朱一栋当即表示: 接受各种形式的合作,大家有钱一起赚,有财一起发。

王悦曾经表示,公司是以 游戏 产品研发为主,不会过多干预股票。

可在利益与虚荣面前,他终究还是没抵得住诱惑。

公司上市后, 王悦的近70亿的身价只是个“虚拟数字”,要想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他决定进行股票质押融资。

2016年2月,他将部分股票质押给海通证券,5亿元融资到账, 王悦拿出25亿元买了一栋豪宅,又买了8辆几百万的豪车,1辆1700多万的豪车,据说,后来还换了个92年的女友。

高管团队开始跟风套现,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但给市场传出了消极的信号,认为团队不专营经营公司,甚至看空后市,恺英网络股价应声下跌。

王悦享受到了财富带来的满足感,他开始认购增发,期待后市股价上涨,可以再套现获利。

可事与愿违,2017年1月中旬,恺英网络创出2718元的低价,两家定增股东亏损高达40%。

尽管恺英网络不断释放利好消息,但是股价丝毫没有上涨的动向,面对多方资本的压力,王悦动了操纵股价的“罪念”。

6

接下来的资本操作真的比“高数”都晦涩难懂。

我们简单地概括说。王悦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做配资的“老油条”陈方,王悦派“亲信”财务总监、董秘的盛李原开始接触陈方,很快就聊定了配资的合作事宜:

有钱不赚WBD!一家做 游戏 研发公司的“资本 游戏 ”开始了!

可此时的王悦还没意识到,他的这番操作就如同土狗钻进了狼窝,自从进入洞口的那一天起,里面的规则已经不是自己能掌控的了。

据公开信息报道,为了安全起见,陈方搞来两台iPhone6手机,其中一台送给了盛李原,并在报摊办了新的手机号,注册微信联络。

陈方安排手下操作多个股票账户,从2017年6月开始陆续买入恺英的股票。

可是仅仅一个月,陈方就突然失联了,王悦急得直跺脚,手心都直冒汗,后来才知道陈方因为之前的老案底,受到了经侦支队的调查,取保候审后主动联系了王悦,王悦提到嗓子眼的心脏才平复下来。

陈方通过专用微信每周都会与盛李原联系,发“每周工作报告”,盛李原则不断地给告知陈方公司即将公布的利好消息。

一年下来,跌跌涨涨,股价终于从年初的10元左右涨到了年底的18元左右。

谁也未曾料到,2017年年底,一只黑天鹅落到了恺英网络的头顶上,因 游戏 《阿拉德之怒》知识版权问题,原来的合作方腾讯起诉恺英网络,致使其股价大跌, 这一跌,至今都再也没能爬起来。

王悦急了,2018年1月8日,赶紧宣布停牌,防止股价大跌。

眼看到手的财富被黑天鹤叼走,他亲自见了陈方,希望其继续帮助抬升股价,陈方也很直接:再加1个亿!

王悦只给了6000万!陈方有些不满。

恺英网络的利好消息不断释放,可陈方却迟迟没有再增持恺英网络的股票,两个月后,王悦认亏6个亿,大半年来,他多次找到陈方要求进行配资清算,追回那36亿资金。

陈方为了预防不测,砸毁了那两台iPhone6手机。

最后,王悦紧要回2800万,陈方还欠332亿。

屋漏偏遭连夜雨,不知何时,王悦的一位下属知道了他违法操纵股价的事,扬言要举报王悦,不举报的条件是“掏钱免灾”,这件事“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王悦没有接受。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索利无果,这位同事选择报案。

7

2018年7月5日,上海经侦总队开始进驻恺英网络调查股价操纵一案,后续给王悦录了口供。

2019年3月18日,几个月过去,眼看事情没有转机,王悦意识到了自身的危险,把董事长一职交给了金锋后选择潜逃。

一众高管牵扯其中,副总经理冯显超、总经理兼财务总监陈永聪、董事长金峰均遭到调查。

2019年5月1日,劳动节这天,王悦在江西上饶被抓,所持公司股份被冻结。

2020年12月25日37岁的王悦,因犯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罚金一千万元。

从大学创业到公司上市再到身陷囹圄,王悦经历了过山车般的20年,辉煌的时候, 以为自己所有的财富与荣耀都是凭本事得来的,低谷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更多是时代赋予的“超能力”。

自己葬送了大好前程,年迈的老母,早逝的父亲,财迷心窍时的王悦忘记了他们的谆谆教诲,一首《铁窗泪》成了他牢狱生活单曲循环的BGM。

两个月前,搜狗输入法、QQ输入法、讯飞输入法等多款输入法因,未完全满足网信办5月1日公布关于个人信息收集违规问题通报的整改要求,被App Store及各大安卓应用商店等分发渠道下架。

在经过整改后,日前搜狗与讯飞输入法已重新上架。但在搜狗输入法的更新日志中有用户发现,本月初发布的110正式版中已宣布“去除所有扰民广告”,也就是资讯广告窗、浏览器广告,以及活动类广告。

事实上,搜狗输入法的广告对于用户而言并不友好,在搜索引擎中以“搜狗输入法+广告”为关键词得出的结果,除搜狗的广告位外,在第一页给出的结果几乎都是教用户如何屏蔽这一广告的。毕竟作为工具的输入法在用户打字时弹出广告,或是直接在输入栏中添加广告显然没有人会喜欢。

对广告商而言,输入法作为几乎每位用户必不可少的工具,无疑是最佳的广告展示平台,而广告确实也是搜狗旗下一个很难割舍的业务。例如在官方公布的2019年财报中显示,其全年营业收入超80亿元,净利润达73亿元,其中搜狗输入法用户每天使用的推荐内容达数亿次,来自输入法推荐体系相关的收入同比增长近90%。搜狗CEO王小川更是曾经坦言,推荐服务已经成为搜狗新的增长驱动因素。

既然广告对于搜狗输入法来说如此的重要,并且其此次不是因为弹窗广告而被整改,那么为什么在最新版本中要对广告“动手”呢?其中的奥妙,或许要从搜狗公布的最新财报说起。在搜狗方面公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中,交出了营收同比下降44%的成绩,但更为重要的是,搜狗与腾讯的私有化交易预期将在今年下半年完成,此后搜狗将成为腾讯的间接全资子公司。

因此在外界看来,搜狗输入法此次全面取消广告,最直接的原因或许就是将加入到腾讯的大家庭中,有了腾讯这个市值万亿的巨头作为“靠山”,自然也不再需要用降低用户体验的方式来换取广告营收了。并且很重要的一点,则可能是在搜狗被腾讯私有化后,其大部分业务将并入腾讯PCG,核心团队也会被并入腾讯看点。

搜狗未来将加入腾讯PCG事业群,而不提此前就交由搜狗运营的QQ输入法,或许与此前微信事业群(WXG)掌舵人张小龙在透露将做一款输入法有关。这也就意味着,搜狗输入法在加入腾讯后,就将面临“赛马”机制。

事实上,在微信方面宣布要做输入法后,搜狗输入法还曾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喜大普奔!继搜狗输入法、QQ输入法之后,腾讯&搜狗大家族又将新增一名新成员,欢迎微信输入法!(虽然我们不看好)”。但场面话背后,则是搜狗输入法将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果有了微信输入法,自身流量就有了被分流之虞。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微信显然不是为了“重复造轮子”推出微信输入法,而是为了解决用户痛点,也就是“用户称自己的聊天记录被输入法窃取,因为输入什么就会看到相应的广告”。不妨设想一下,微信输入法上线后,以其庞大的用户群体作为依托,搜狗输入法所面临的情况可能就很不妙了。

但搜狗输入法显然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优势,占据国内第三方输入法市场超过40%份额就是其最大的优势,换句话来说,相比于还没有露出庐山真面目的微信输入法,搜狗输入法至少占据了先发优势。然而,搜狗输入法的优势其实并不稳固,得益于让人不堪其扰的广告,搜狗输入法在许多用户心目中的评价并不高,一旦有更“纯净”的输入法出现,或许用户就会选择用脚投票。

面对这一显而易见的情况,用取消广告的方式来安抚用户,搜狗输入法所打的可能是丢车保帅的算盘。一方面,是搜狗并入腾讯体系后,搜狗输入法要面临微信输入法可能的竞争;另一方面,相比于广告,搜狗输入法在用户信息收集上的能力或许是腾讯更加看重的。

这对于想要在互联网广告领域发力的腾讯而言,搜狗输入法这样一个利器自然不容有失,取消广告来安抚用户也就成为了典型的“抓大放小”。当然,大家也无需太过担忧搜狗输入法会超范围收集你的信息,毕竟被全网下架对于他们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

3月5日,在第二十届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上,王小川表示人工智能已和人们生活融合,他称曾做过一个调研,问年轻人选择剁一只手还是留手机,很多人选择剁手也要留手机,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笔者以为,王小川说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并不过分。但是,他的那个“调研”,问年轻人选择剁一只手还是留手机,很多人选择剁手也要留手机,可信度不高。

王小川的这个说法虽然夸张,但是,年轻人对手机过于依赖,也是事实。

2013年七月下旬,微信曾经发生故障,很多人打开微信,却看不到朋友圈有任何更新。这次由光缆故障引发的腾讯微信障碍,导致很多人和小伙伴失去了联系。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林兮说,没了微信,让她顿时感到了“空虚寂寞冷”,“好像一下和全世界都失去了联系,一早上都魂不守舍的。“微信挂了之后,发现每个人都很抓狂,我也是。也不知道要等谁的消息,反正就是不踏实得很,这又是啥症状”对此,有人回复:“手机依赖症,我们是病友,数据连接就是我们的氧气。”

真是没想到,微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如果用“深入骨髓”来形容,似乎并不为过。

有网友调侃:“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网络世界的无比热闹,映衬了现实世界的空虚无聊。曾经有这样一则消息:因为孙子、孙女在饭桌上玩手机,爷爷感觉受到冷落,于是怒摔盘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的现象比比皆是。心灵游离于身体之外,一旦离开网络世界,“生活的乐趣都没有了”,已经成为一种可怕的瘟疫。很多人患上了网络依赖症、手机依赖症。不只是在中国,有报道称:美国一项调查得出结论:每位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必须查看手机34次。

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遇到不懂的问题,上网百度一下。这种对网络的高度依赖,已经让一部分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为可怕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变得日益淡漠。特别是在职场如战场的当下,“宫心计”已经成为“成功学教程”的重要内容;邻里之间也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住在对门不相识的现象相当普遍;夫妻之间也患上了“下班沉默症”。

种种迹象表明,手机的确已经成为人们高度依赖的点子产品,是喜还是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