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说微信最安全是为什么?

新手学堂030

张小龙说微信最安全是为什么?,第1张

张小龙:微信不会看用户聊天记录,系统里无聊天记录才最安全

针对近日外界对微信用户信息安全的热议,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兼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1月15日在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回应称,“我们不会看微信聊天记录。微信发布的第一天,我们就这样设计了。”

“在设计这个产品最初的时候,Pony(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建议我说,从安全性角度,微信所有聊天记录都不保存是最好的。”张小龙称。

“很多用户质疑我们说,微信竟然连云端同步的能力也做不到。但我们想说,系统里面没有聊天记录才是最安全的。”张小龙说,“我们也没有其他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包括我们从来不会给用户发骚扰信息,这些年大家没有收到过系统群发的消息应该。”

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这个人是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很多人认为这个理由是因为:孤独。

张小龙开发出全中国最成功的产品,他已经有一种独孤求败的感觉,没有人能读懂他的内心,没有人能看懂他是如何思考微信这个产品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张小龙也不是一个合群的人,他的的确确也非常孤独。

而在张小龙第一次公开亮相时,曾出现了这么一张摄影,仿佛一切都能说得通了。确实是张小龙无疑。

但从实际情况分析,这个人是张小龙的可能性其实并不高。

微信一开始的开机动画就有这个小人了,那个时候的张小龙什么都不是,他敢在这么重要的产品里面加上自己的影子?我想定然不会有这样的胆气。而且最关键的是微信是一款社交产品,就是让你来找朋友的,要是一直孤独那还找什么朋友。所以很明显就不是这个寓意。

在张小龙被神话之后,很多媒体喜欢,我们可以理解的。那么这个人到底的谁

经过小编一番探究,发现马化腾小的时候就是成为一名天文学家,天文一直是他最大的爱好,就算现在这么忙,闲着没事的时候也喜欢用一个超高度数的天文望远镜看星空。

在整个腾讯公司,张小龙最需要讨好的是谁呢?

很显然就是马化腾!

2017年,“微信之父”张小龙曾放下狠话:“两年之后,微信小程序将取代80%的APP市场!”

其实从如今的情况看来,张小龙的预想并没有实现。要知道,如今距离2017年已经过去了整整5个年头,虽然各种小程序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其实APP的市场从来就没有被取代过,更没有达到所谓的80%的市场被小程序取代。

可这也不由地让人感到好奇,这些年来,微信这么火,为什么张小龙预想的局面没能出现呢?在个人看来,或许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小程序始终是少数人的爱好。从使用角度来看,小程序的确比较轻便,但其实主要用户都是年轻人,对于中年人和老年人来说,他们使用微信的目的仅仅只是熟人社交,不愿意去体验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而这,也是当初他们放弃QQ使用微信的原因。如此一来,即使小程序搞得再好,用户群也是固定的。

其二,小程序固然轻便,但其实并没有取代APP的市场,大家不妨去观察一下,小程序里有的东西,基本上都能搜到同样功能的APP,也就是说,小程序就像是简化版的APP,故而小程序无法取代APP。

所以,在你看来,张小龙的预想没有实现,还因为哪些原因呢?

被证明不成功为何为什么要做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是腾讯推出的一个战略级企业生态底层框架,每次新型企业生态底层框架的推出都将引起用户使用场景的变化,用户场景的变化必将引起互联网行业重新洗牌。

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将充分利用微信9个多亿的用户群体,为企业带来新型营销方式和流量红利。

电商#, 889亿月活用户大的流量入口,有了小程序,总会有用户找到你!

公众号, 2000万个公众号每一个有公众号的企业或商家都有小程序的需求。

4亿微信支付用户,每一个微信支付用户都可以直接通过小程序完成购买和支付流程。

 人人都爱张小龙。作为微信的缔造者,他凭这款产品所创造的商业价值(微信最新的估值是640亿美元)丝毫不亚于任何商业领袖,更重要的是,相比后者,张小龙的形象单纯多了。

  这名皮肤黝黑、爱打高尔夫球,开着一辆奥迪轿车的中年男子,在多数时候扮演着一名艺术家的角色,他将产品视为自己所创作的艺术品。张小龙也在这17年间,持续地进行着自我迭代与升级。

  多年前被以1200万元人民币卖掉的Foxmail与其说是他产品上的成功,不如说是商业上的失败——相比这点金钱,更值得惋惜的是他错过的巨大商业机会。这就是张小龙10,关键词是产品和技术。在微信初期,他将工具上升为平台,将服务用户的简单需求变成引导他们的喜怒哀乐,完成了第二次升级。

  现在张小龙正处在自己20到30版本的当口,只有完成商业的第三级跳,他才能真正主宰自己和微信的命运。

  孤独的艺术家

  孤独是所有艺术家的天性和宿命,他们只擅长通过作品来与世界和用户沟通。

  1998年的秋天,周鸿祎经人引荐第一次在广州见到了张小龙。他看到这名在业界已是小有名气的程序员正和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小破办公室内,周遭烟雾缭绕。看到周鸿祎之后,张小龙掐灭了手上的烟,面无表情地向他走来。

  张小龙所开发的Foxmail已经拥有了200万用户,是国内用户量最大的共享软件。而当年周鸿祎还仅是方正软件研发中心的一名副主任。之后他偶尔到广州时会和张小龙一起买盗版碟。

  周鸿祎告诉《财经》(博客,微博)记者,他们被小贩引导着走过七拐八拐的街巷,最后到达一个小黑屋里,屋内全是港台**影碟。当时已经在广州生活了五年的张小龙,不会讲粤语也不会砍价,一直被当“水鱼”宰。周鸿祎喜欢看动作片,张小龙什么都看,但他总是会忘记他看过什么买过什么,下一次再买碟时你会发现他买的还和上次一样。

  当年的张小龙给很多人留下的印象,是一名优秀而落魄的技术人员,外在开朗,内心保守。周鸿祎说,当年Foxmail是没有商业模式的,他经常批驳张小龙这一点,说要加广告,要盈利。张小龙说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了。每一次争论,都是张小龙以长时间的沉默来结束。“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就做出了微信呢?”周鸿祎很疑惑。

  Foxmail如日中天时,腾讯不过10万用户,多数人认为邮箱是比社交更大的一块领域。而正当马化腾、张朝阳欣喜地寻找风投向商业进军时,张小龙经常独自一人在深夜看用户来信,他手不离开键盘,一直按着下箭头,看着一封封信从眼前流过,每封信的停留时间不超过1秒。在张小龙眼里,Foxmail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包袱,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催促他往前跑,而庞大的知名度和用户量,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经济上或社会地位上的好处。

  一年后,张小龙选择将Foxmail出售给了一家并不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博大。消息宣布后的夜晚,他写下了一封充满伤感情绪的信,他在信中将Foxmail比喻为他精心雕塑的艺术品。“从灵魂到外表,我能数出它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典故。在我的心中,它是有灵魂的,因为它的每一段代码,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时的意识。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

  艺术家张小龙一直是孤独的创作者,过去他走得很顺,直到这条宽阔的赛道中出现了障碍物——商业和盈利。傲游、千千静听、超级兔子等无数共享软件都被撞飞了,张小龙则侥幸进入了另一条跑道。当年他刚过31岁,但很多人认为他的个人传奇似乎就此终结。

  那年夏天,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所有人都以为自己眼花了——百度股价从发行价27美元飙升至12254美元,当天暴涨354%,人们看到了资本和商业的力量。张小龙则带着博大给他的收购款,买了辆车,去了一直想去的西藏。

  “怎么说呢,这个人,太单纯。”周鸿祎说。这名在商界以狡黠善战而着称的企业家,这样评价比他还大一岁的张小龙。

  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冲击纳斯达克的高潮后,博大走向没落。2005年,张小龙和Foxmail被打包出售给了腾讯。张小龙在腾讯接手了QQ邮箱,并带领着QQ邮箱超越网易邮箱成为中国最大的邮件服务商,但这只是他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产品能力而已。

  在很多时代,有力量的都是商人,多数艺术家都无法摆脱被商人供养而无法自主的命运。Foxmail给张小龙带来的是巨大的声望,以及颠沛流离的生活。张小龙身边一直围绕着商人,他和商人做朋友,甚至想去微软学习如何进行商业运作,但最终没有在商业上迈出一步。最后,他身边的大多兼具产品与商业天分的朋友都成功了,雷军、周鸿祎、马化腾,甚至当年采访他的记者李学凌。

  有人评价,张小龙始终是一个赶潮的人,但他不在潮中。从一名程序员到一名产品经理,他学会了掌控自己的产品,但他始终无法掌控用户。然而慷慨的命运给了他第三次机会,而这次成功来得太大、太快了。

  产品之神

  “这TM是个奇迹!” 微信产品总监曾鸣这样评价今日微信的成功。

  曾鸣是微信13名创始团队成员之一,他说当时包括张小龙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要把微信做成什么样,更何况这些成员中还有一半是毫无经验的实习生。他们最初的目标是又快又稳定——这和张小龙当年做Foxmail的思路如出一辙,是一种单纯的做工具的思路。

  如果张小龙的产品观只是停留于此,那么他做出来的充其量只是一款还不错的聊天工具。

  曾鸣说,外人很难想象,微信从来没有面临过外部竞争,一直都是内部竞争。洪波向《财经》记者回忆起微信初期见张小龙,他始终在思考如何才能学习和超越QQ,即使大家都认为当时微信最大的对手是米聊。

  张小龙的状态并不自信,因为那个阶段他几乎见谁都在重复这个问题。洪波问他,微信和开放什么关系?他回答说,没关系。洪波又问,和内部有冲突怎么办?张小龙说,没想过。

  每个人都喜欢张小龙,他看起来单纯而又质朴,专注而又令人难以琢磨。但多数人对他也感到有些不自在,因为有一件事是确定的:他对于产品的偏执超乎想象。2010年前后,腾讯内部还有另外两个团队也在开发类微信产品,但是他们忌惮会破坏和运营商的利益关系,压力之下这些项目都被暂缓了,张小龙则继续不管不顾地向前推进。

  商人或职业经理人往往会选择做那些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艺术家只愿意做他认为对的事情,并且不知道妥协。这种坚持让微信赢得了用户,既而在三位王子的储君争夺战中取得了胜利,而赢得腾讯的内部胜利从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他已经赢得了移动互联网的胜利。

  曾鸣描述起张小龙思考时的样子。深夜,大家在讨论公众号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可以做成淘宝一样的网店。张小龙否定了,他说“这个不对”——这是他的口头禅。接着他点燃了一根烟,一分钟两分钟不说话,最后他说,我们应该用标准化的接口把所有的企业、物品都连接到微信里——这就是微信连接一切的由来。

  曾鸣说,这个想法太牛了,以至于在场所有人都只愿意用一种略带平淡的口吻来回应说,“不错,这个方向挺好。”

  曾鸣说,张小龙没有方法论,也从来没有理性地说出过1234来。他提出一个观点,当时你会觉得也许这是对的,但是后来每次都被证实,这真是对的。一位腾讯内部员工说,2012年张小龙提出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笑,觉得他是马云附体了。

  QQ邮箱时期的张小龙作决定之前会先质疑自己,这个事这样做是不是有点问题。“而现在他每作一个决定,所有的气场都在告诉你——没错,就这么做,这东西肯定是成了。”曾鸣说,这种自信不是因为张小龙职位和声望的上升,而是因为他所思考的东西都被证明是正确的。

  正如巨大的财富会改变一个人,巨大的用户量也可以让一名产品经理发生变化。Foxmail时代,用户曾是张小龙最大的包袱,他不敢向他们收费,为了逃避用户,他甚至想跑去美国。而通过微信,从“摇一摇”开始,他开始尝试主宰用户,制定规则,让用户在他的规则之下喜怒哀乐。

  他的产品不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一整个社会和一整个世界,一个可以满足用户社交、情感、自我实现等所有需求的地方。

  一名多次见过张小龙的记者评论说,他更愿意活在自己能掌控的世界中,而对于无力去掌控的东西没兴趣。现在他可以掌控的东西越多,也就变得愈发的强大和自信。他穿着短裤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确保团队开发出的每一行代码和每一个产品细节都灌注了他的情感。虽然他还是会在私下和饭桌上讲各种段子,但是在某些方面,他正变得更加沉默。

  2012年7月,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做了8小时20分钟的演讲,178页的PPT,他一直滔滔不绝地讲,根本不给人提问和打断他的机会。里面谈到哲学和艺术,谈到性和暴力,对人性的理解,他说做产品就是要让用户爽,就像上帝一样。次年1月,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

  演讲片段在网上被无数人传阅,并成为移动互联网上跟雷军语录一样重量的产品圣经。至此,张小龙或主动或被动地完成了自己“产品教父”之路。

  在微信内部,员工视其为精神领袖。Kink是微信的设计总监,他告诉《财经》记者,自己所有的理念和评价标准都来自于和张小龙共事的过程。虽然张小龙从不说他的标准是什么,但他会告诉你他对事情的看法和评价,告诉你应该坚持做什么才是对用户有价值的,他们则需要感受到这个标准,并将标准转头传达给他们的员工。

  张小龙用一种没有管理方法的方法塑造了一个团队。他们是当今中国互联网最骄傲的一群人,他们价值观相同,拥有一整套张小龙式的思维方式——要简单、低调永远只关注事情本身;他们认为自己从来不在方向上犯错误,只在产品细节上争论;他们自称对其它巨头一无所知,对腾讯也是一只半解;而他们所做的事情毋庸置疑,就是在改变世界——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几年前百度的鼎盛时期。

  所有做产品的人都会说要追求极致,为什么做到的人很少?“因为很多人在极致之前,就妥协了。”微信支付总经理吴毅回答。“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张小龙啊。”曾鸣笑。

  当微信在2014年7月升级为独立的事业群,从几十人迅速扩充到1000人之后,张小龙和微信高层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打造一个纯血的微信团队。

  曾鸣说,张小龙看到一个很蠢的方案时,他会盯着自己说,“Lake,你应该多读点书啊。”当曾鸣看到一个很蠢的方案时,他会问他的下属,“你确定你这个流程会让你很爽吗?你不会把自己搞糊涂吗?”

  他们甚至用“优雅”一词来形容正在做的事情。“要优雅地做产品——不复杂、冗余,不会消耗更多的资源。”Kink说,微信和其他团队不一样,微信是彬彬有礼的、理性的、中立的,功能上和产品特性上是如此,对内对外沟通的态度也是如此。偶尔,他们会希望用另一种隐秘而闷骚的方式赋予整个产品以态度和情绪。

  很多人都记得微信30版本中的开机画面——黑色背景下,红色的霓虹灯拼成了迈克· 杰克逊的剪影。为什么不用传统的黑白色?因为要表达内心激情和热血的状态。Kink说,这种感觉他们找了很久。直到一天晚上,张小龙扔给他一把奥迪TT的钥匙,说,“你们去我车里,我已经找到这个感觉了。”当时车库很暗,车发动起来,音乐响起,视野中是整片的黑暗,只有车的信息窗和车灯所照射之处,发出一片红色的光晕。“你不在跑车里听MJ,你不在高速上开120、130迈,你是感受不到那个状态的。” Kink说。

  “这就是屌丝设计师第一次开跑车的心情。”曾鸣在一旁补充。

  连接一切,包括商业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技术和产品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变现渠道也变得无比畅通,在这个高度商业化的世界中,所有人都或主动或被胁迫着向前走。艺术家们可以选择让商人站在背后,替自己掌控产品的命运,也可以选择让自己学会像商人一样思考。

  现任微信支付联合产品部副总经理吴毅将张小龙比喻为一名想拍出完美大片的导演,他不是不能接受广告的植入,而是不能容忍生硬的植入,因为生硬会破坏完美。吴毅曾是财付通的助理总经理,他描述,三年前第一次见张小龙,张就在思考如何用支付联系微信和商业。“他并不排斥完美的合作,比如QQ音乐、QQ邮箱、支付。”

  微信早期,张小龙负责产品,而如何接入第三方商户,如何拓展线上到线下等商业化规则,由腾讯电商副总裁戴志康负责,就连支付也是交予财付通团队来做。

  还记得Foxmail的故事吗?张小龙曾经失去了他的艺术品,所以他对于危险异常敏感。2012年底Pingwest创始人骆轶航撰文说,微信商业化过慢的症结在于张与戴之间的内部分歧。

  在此之后发生的戴志康离职,微信支付从财付通剥离并入微信,以及今年7月微信事业群的独立等一系列事件,你或许可以看作张小龙已有了选择——既然微信商业化不可避免,那就由微信团队自己来主导商业化。这同时也意味着以马化腾、刘炽平为代表的腾讯高层作出了选择,他们选择将商业化交给张小龙,并赋予他全权。

  对内把握商业化的控制权。对外,他试图建立一整套新的体系来处理好艺术和商业的关系。举例说,腾讯内部曾有120个项目在排队接入微信,而微信的要求是先跑一个半月的数据,然后按照数据筛选。

  “微信把开通什么功能,接入什么合作对象这些商业行为纳入到了产品的一部分,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产品是商业的一部分。”一位腾讯内部高层人士告诉记者,你可以将之理解为商业化的价值观,以及艺术家的方法论。

  曾鸣说,他们的原则是在不增加微信的复杂度下,让商业化从产品的创新中产生,而不是被商业割裂为利益的集合体。

  即便到了今天,微信的商业策略也被认为是相对保守的。一名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评价,张小龙对待商业化正在经历一个从逃避到试探到主导再到适应的过程,他从不把话说满,做不到的他肯定不说,做得到的他也不见得说。

  微信的商业化承载了整个腾讯转型的大理想。从目前来看,它被分为了三大步——增值服务、电商和O2O。现在它只完成了第一步,而公众号则可以让微信同时实现后两步。曾鸣说,未来微信会开放更多的入口,也会提供所有商家所期待的流量入口。

  评论家们曾经以为微信只是导流的工具,而现在微信借助公众号,将腾讯强大的线上营销能力和线下商业进行连接,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线上+线下生态,在这个生态中将诞生电商、O2O、健康等各种小生态。微信和QQ的差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如实体经济对阵虚拟经济,而后者只是前者的7%不到。

  过去张小龙习惯站在商人后面,而现在他到了第一线,走上了马化腾走过的那条路——同时做产品和商业的引领者。但商业的利益重大而复杂,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想象,张小龙还会选择继续沉默。

  张小龙的大学室友曾回忆说,他们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宿舍外的池塘钓虾,如今他处理复杂事件的方式还是一样——一个人打高尔夫球,只是排遣烦恼的方式越来越高级。

  一位接近张小龙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如今身为腾讯高级副总裁的张小龙每周要去深圳参加例会,他总是以“起不来”为借口不去,马化腾说,“以后让我的秘书叫你起来。”后来张小龙又说“路上太堵,怕赶不上”。于是马化腾每星期都派车来接张小龙,直到他再也找不出任何借口。张小龙就这样有些不情愿地,半推半就地走出了他的世界。

2020年中国富豪榜,马化腾以4100亿的身价超过了马云,成为我国新首富。可以说,如今的马化腾正值人生巅峰,春风得意,无限风光。

那么,把他推到巅峰的产品是哪一款呢?音乐? 游戏 ?视频?还是广告?这些都不对,我认为应该是——微信。

微信虽然免费,但它给马化腾创造的价值却不可估量,这想必就是所谓的无价之宝吧?作为私密性很强的社交软件,微信的用户数量有10亿多,要知道,我国总共才有14亿人口,除去老的小的,几乎所有人都成了微信的用户,在这个基础上,再干什么估计都会顺风顺水吧?从这点看来,马化腾会成为首富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微信这么厉害,它到底是如何崛起的呢?

五大社交软件混战的时代

混战时代是什么时代?都有哪几路诸侯?

要说当时,可真是太热闹了,除了微信之外,还有四家在争夺互联网社交之王的宝座,让我们看看都有哪四家:

第一家,于2010年12月推出的米聊

对,你猜的没错,是雷军的小米 科技 出品的产品,这款软件是最早出现的移动端社交软件,早了微信数个月,在它风光初现的时候,微信还在娘胎里转筋呢。

米聊虽然占尽先机,也有米粉的大力支持,但依然无法夺得霸主的地位,因为天生丽质的微信一诞生,米聊就很快被超越了,然后就再也没能反超过来,悲剧……

尽管米聊现在依然霸占着苹果的应用商店App Store中国区免费社交类应用软件的前列位置,但也就是如此了,它不仅沦为小米圈内的通讯工具,还在2014年就已经卖给了别的公司,从此再也无法走进大众视野,想要跟微信叫板已经不可能了。

第二家,于2013年8月推出的易信

对,你又猜对了,这是网易和中国电信两家一起搞出来的杰作,一开始的功能是聊天、自建贴吧、新闻资讯,主打免费短信和免费电话。

在诞生短短一年之后,其用户数量就突破了1亿大关,可谓是成长飞速,但是呢,你明白的吧?在它诞生的时候,微信早已经雄霸天下了,所以基本上就没它什么事了,虽说现在还活着,但估计也就是还活着了,用户活跃度低,同质化严重,想要跟微信比拼,从一开始或许就没有这个可能。

第三家,于2013年9月推出的来往

这是谁家的宝宝?你猜不出来了吧?呵呵,有的时候,你觉得难的,其实是最容易的,它就是阿里巴巴马云的作品。

毫无疑问,这是要跟微信叫板的啊,来往的特色是阅后即焚,啥意思?就是你发个过去,对方必须长按才能看,然后就焚了,不能再看了。

两大互联网巨头总该碰撞出点火花来了吧?可惜,来往还不如前两位呢,虽然马云非常努力,甚至都发动了家人来推这款软件,但还是没能给微信造成过任何威胁,无奈在2015年11月改名为点点虫,专做私密社交。

第四家,于2011年8月推出的陌陌

这款软件一看就是用来做陌生人交往的,它没什么大来头,由一家名叫陌陌 科技 的公司开发而成。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软件,它却成了微信的竞争对手,而且,是微信的四大竞争对手中最坚强的一个,不仅成功上市,而且用户数量过亿还非常活跃。

我认为,陌陌之所以能够另辟蹊径,杀出一条血路,是得益于它差异化的产品定位,陌陌并不像其它四家那样在中原战场上杀的昏天黑地,而是自己躲在偏远盆地中经营着自己的小天地,很多人至今都很喜欢玩儿陌陌,看来这东西确实有好玩儿的地方。

话虽如此,但无论是占据先机的米聊,还是依托移动通信巨头的易信,或是第一大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开发的来往,亦或是悄悄诞生然后异军突起的陌陌,都无法撼动微信的霸主地位。如今,微信坐拥全国人民,稳居社交软件第一名,它为什么这么厉害呢?

微信夺得霸主的六大因素

生子当如孙仲谋,产品当效马化腾。

微信之所以能够力压群雄、独占鳌头,本人认为,主要是依靠如下几点:

1 超强大的用户基础

在微信推出的时候,QQ已然经营了十多年,用户数量好几个亿,这等于是给微信装了一个火箭推进器,只要稍微一引导,这好几亿人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微信用户,这个谁能追得上啊?谁能?

2 接地气的功能创新

微信的创新不是粉丝经济,那是米聊的主菜;不是语音通话,那是易信的特色;不是玩儿私密,那是来往的方向;也不是查看附近的人,那是陌陌的专长。

历经10、20、30版本的成长之后,微信40版本推出了一个叫做朋友圈的东西,这是在其它竞争对手的产品中没有出现过的功能,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大家都喜欢没事发发朋友圈啊,看来,这个功能不仅创新,而且实用。

以朋友圈为标志,微信随后又接连不断的创造出许多有趣且有用的功能,这些功能一起组成了微信的硬实力。

3 生态化的全局思维

作为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一直在 探索 产品和人性之间的联系,最后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全生态化的微信。

今天,你用微信不仅可以聊天发信息,还可以视频通话,还可以购物支付,还可以叫出租车,还可以交水电费,还可以看小说,还可以读新闻,还可以玩 游戏 ,还可以叫外卖,等等等等……

也就是说,你有了一个微信,日常的吃穿住行,基本全部满足,这已经不仅仅是社交软件了,而是一个全方位生活软件,大家每天都在微信营造的电子生态体系中获取着自己所需的东西,微信被大家所需要。

4 自媒体的强大营销

当朋友圈取得巨大成功之后,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熟悉的微信公众号。

自此之后,谁都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公众号,然后在上面发表自己的文章,推广自己的产品,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公众号,就可以通过关注成为这个号的粉丝,然后就可以每天都看到这个号推送的内容了。

这个可不得了,要知道那时候自媒体都还没兴起,微信公众号可谓是自媒体行业的领军者,现在,只要是有点网络营销概念的公司,都会经营自己的公众号,聚拢属于自己的粉丝。这样,你有什么产品都可以直接推给粉丝们看,与粉丝们进行互动,销量细水长流。

5 有勇气的参与竞争

跟谁竞争?当然是阿里巴巴了,在打败了马云苦心经营的来往之后,微信又马不停蹄的开始进军支付领域,想要动摇支付宝的万里江山。

你可能会说,支付宝创立多年,是马云的一大招牌,怎么会轻易被人压下去呢?有的时候,事情还真就不符合逻辑。

2015年的新春佳节,全国人民都坐在家中看节目的时候,发现手机上出来一个摇红包,然后呢,大家就开始摇啊摇,殊不知,这是微信支付对支付宝发起的全面进攻,当晚,总数为5亿的超大额度现金红包在微信支付和一众商家的联合推广下,以摇红包的形式发到了用户手中,这一举动迅速斩获了数亿用户的芳心。

面对微信的大举入侵,支付宝始终没能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反而逐渐的与对手融合在了一起,发展到今天,微信和支付宝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支付的两大手段,可以说,微信支付后来居上,与支付领域霸主支付宝平分秋色,真可谓是虎胆英雄,善于深入敌后,挑战各种不可能。

6 有才干的团队

计划再完美,资金再充足,基础再牢靠,人不行一切都白搭,微信之所以取得成功,与创始人张小龙和他带领的团队密不可分。

这个团队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打个比方,如果有客户对产品有什么疑问,只要找到他们团队,他们立刻就会建立一个群予以即时解决,这是非常可怕的团队,办事效率极高、专业水平极强、理想信念极稳、自信之心极大,有这样的团队在后面开发,微信能不在人前顺风顺水吗?

微信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任何现象的发生,都有它背后的道理,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看透,能不能把握,能不能运用,能不能消化吸收了。

感谢大家的阅读,咱们下期见!

在中国微信是做的非常成功的,无论是男女老少,每个人都有微信,微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微信成功的过程中,有哪些坎坷的经历呢?

微信对讲机功能的失败:在2013年2月微信的45发布了,在这一次新版本的启动介绍页上,赫然写着“这一次,我们重新定义了对讲机”。从这个雄心勃勃的口号能看出张小龙对于这一版本推出的实时对讲功能有着极高的期望,然而这个功能最终还是在3年后的635版本下线了,它并没有流行起来,如今我们只能在入口极深的“微信位置共享”的时候才能找到这个功能,它使用率极低。

表情包商店的失败:2013年是微信商业化的元年,微信50也是微信一个很大的版本,一口气上线了游戏中心、表情商店、街景扫码等重要功能,表情商店也是张小龙寄予厚望的一个重要的商业化举措,腾讯内部希望能复制日本通讯软件Line在表情贴纸商业化方面的成功,后者在表情方面光2015年就创造了高达272亿美元的营收。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微信没能复制Line的表情神话。

微信的“原教旨主义版”:微信在界面和交互上改版最大的是哪一次并非我们所熟悉的大版本号30、40、50等等,而是一个小版本号——安卓版本52,因为这个版本把微信最核心的底部导栏修改成了顶部导栏,通过左右滑动的方式切换聊天、通讯录和朋友圈,我把它称之为“安卓原教旨主义版”。然而这是一个短命的版本,仅仅5个月之后的54版本就改过来了,回归到了今天经典的底部导航,从此再也没有改回去过。

微信国际化的失败:毫无疑问,微信的国际化是失败的。如今,在微信的进入的15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微信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成为社交领域的领头羊,不说美国、印度、巴西,但即便是在和中国文化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香港、台湾、日本、东南亚,微信也并没有赢得局部战争,十分遗憾。

微信的Facebook主页:一旦关系链建立,马太效应就开始发挥作用,人们不会去用一个功能强大但我的朋友们都不用的产品,“撼山易,撼关系链难”。微信在国内赖以爆发增长的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大招两年之后在国际市场统统失效,因为根本摇不到人,附近也没有人。

订阅号助手的失败:2018年5月,微信公众号的“订阅号助手”终于上线了,但却遭到了很多人的吐槽:首先,它和小程序“公众平台助手”在功能上严重重叠,订阅号助手首页的互动功能——回复消息和留言,小程序早已实现,而在数据分析部分小程序甚至比助手APP更加强大。其次,它另一个主打的发布功能居然是残缺的——PC上保存的草稿到移动端居然不能编辑,只能选择直接发布;而移动端保存的草稿在PC端不用说编辑,看都看不到。

微信是腾讯旗下的,所以大老板是马化腾无疑。

不过微信是大神张小龙一手打造的,所以微信又像是张小龙的亲生儿子。

如果从资本上看,那么马化腾应该是微信的老板,但是从产品角度看,还是张小龙无疑。

其实一个产品会深深打上产品经理的烙印。

比如苹果的精致,跟乔布斯的偏执息息相关。甚至像他这样不懂技术的人,连原来iMac中的电路布局都会插手,连电路板上的零件布局不美观,他都不甚满意,必须按照他的意见进行修改。

张小龙也是一个很有产品洁癖的人。例如他不能允许有类似这样的软件提示:“xx操作已成功完成”、“消息已成功发出”。其中的“成功”二字对他来说就完全是冗余的,他认为难道还有失败发出的信息吗?

还有现在大家都很熟悉的微信的绿色图标,张小龙就曾经表示很后悔。因为选定绿色之后,发现在当时安卓系统上的绿色显示有色差,这种细节对他来说无法视而不见。

所以微信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熟悉的样子,简单、克制、甚至保守。但是从没有玩过手机的大爷大妈都能轻松上手。这不能不说是极为强大的功力。

当我们有时用着花里胡哨、功能繁杂的其他产品的时候,不能不感慨微信产品的内聚性,从这点来说,张小龙才是微信的真正灵魂。

张小龙,出生於湖南邵阳市邵东县。千年湘江第一人,微信之父,计算机专家,因微信的研究成就,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式。获得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97年当年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先生。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因微信的成就,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式,获得诺贝奖的提名,除屠呦呦外,很有可能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第二位中国科学家!(信息不能确定准确性,来源於民间消息,本人并没核实,如有错误,请指正,谢谢!)

微信属于腾讯旗下得产品,腾讯老大是马化腾。那肯定是马化腾,不过,微信是离不开张小龙得,张小龙是微信得缔造者,假设有两种可能,一是,微信离开张小龙,不一定能活得下去,但是,再现阶段,微信离开腾讯,只要有张小龙继续执掌,一定会活得下去。

微信真正的老板是你,是我,是所有微信用户!

张小龙创建了微信,但是他没有足够的资本和强大的运营团队,微信也不一定能火起来!

马化腾将微信纳入旗下,仰仗的除了资金和公司实力,最关键的是那个庞大的客户群体!而你我他就是这个庞大的客户群体中的一员!所以,我们才是微信真正的老板!

是我 是你 是大家

最后才是马化腾

一、微信的真正老板是马化腾,因为马化腾是腾讯的老板,微信是腾讯的产品,所以马化腾是微信的老板。

二、张小龙是微信的创始人,加盟腾讯公司后开发腾讯微信,被誉为“微信之父”,同时也是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所以微信仍然是腾讯的产品,真正老板是马化腾。

三、微信开发过程

1、2010年11月20日,腾讯微信正式立项,由张小龙负责;

2、2012年8月,腾讯微信推出42版本。微信首次发布以来,据统计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积累了2亿用户。

3、2013年7月30日,微信同中国联通合作,实现OTT同运营商的合作破冰。

4、2014年5月6日晚,腾讯公司成立微信事业群,由张小龙担任微信事业群总舵主。

四、张小龙为腾讯职务开发产品,对微信的知识产权归属根据张小龙与腾讯之间有约定按约定,无约定微信的知识产权归腾讯,张小龙有权向腾讯主张报酬奖励。

微信是腾讯旗下的产品,这里个人认为不存在老板一说,有两个路径,一个是微信是谁开发的,另外一个是微信的所属企业是谁控制的。

1,第一个问题,微信是谁开发。

我想这个问题很多人知道,微信是张小龙及其团队开发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微信这个超级app也为腾讯下一步的布局带来了新的方向。

2,第二个问题,微信的所属公司是谁控制的?

微信是腾讯的产品,这点没啥好说的。

腾云目前占股最多的是非洲的mih集团和腾讯的高管团队。并且很早之前就有过协议,重大决策需要双方共同同意才能实施,更加接近于一致行动人协议。

所以,微信是张小龙及其团队开发,是腾讯旗下的重量级产品。

要说真正的老板必定是广大用户大大们了,没有用户一切等于零。

不过就微信这个产品本身而言,是由张小龙导演,马化腾监制,腾讯出品~

微贴,可能是你身边最懂你朋友圈的好伙伴~

微信真正的老板是马化腾。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微信是张小龙一手研发出来的,应该算是微信之父了吧。

但是从实际控股来说,微信背后的老板应该是腾讯公司,而腾讯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应该就是马化腾了吧。所以,很多人都相信,微信真正的老板应该是马化腾这种说法,或许这样说也是成立的,但是——

微信只是腾讯公司旗下的一个产品,就像当年马化腾研究出来的QQ一样,但从2017年的数据显示,老马并非真正老大,根据2017年腾讯控股的财务报告显示,“老马”只持有腾讯91%的股份,而腾讯的第一大股东,则是持股3351%,所持股份价值高达1320亿美元的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

是不是感觉很吃惊?这家公司是南非报业集团(Naspers)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传统电视平台、电子平台以及互联网平台方面的投资。在2000年互联网寒冬的时候,老马到处融资,在遭受很多家拒绝以后,这家公司豪掷3200万美元,一群对中国市场抱有着巨大希望的非洲人开始了他们的豪赌。据说是迄今为止,没有卖过一张腾讯的股票。想必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盈了。

现在WeChat 是许多人经常使用的通讯工具,今年是这个软件成立的十周年,在这次十周年之夜上面,张小龙发言称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人。看似非常张狂的话,但细想不无道理,这不是靠着努力就可以成功的。在当初只因为张小龙自己不喜欢使用企鹅这个软件,于是就将WeChat 开发了出来,也正因为如此的自信才可以创造出这款受众面如此之广的软件。十年过去了最让他骄傲的是虽然现在增加了许多功能,但是还跟十年前一样的简单好用。

一、张小龙说自己是上帝选中的人

如今这个软件已经创立了有十年,在当天的演讲环节当中,张小龙谈到自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认为自己一定是上帝选中的人。因为他知道这当中的艰苦,并不是通过个人努力就可以做到的。回顾当初他想创办这个软件的原因之一,居然是因为他不想使用某聊天软件,于是他给马化腾发了一封邮件,这件事直到现在他都记忆犹新。张小龙说到现在想到这封邮件都有些后怕,因为如果那个夜晚没有发这封邮件,而是跑去干别的事,那么就不可能会有WeChat 这个产品,也许有可能是另外的团队创办了另外一款聊天软件。

二、十年后张小龙依然非常自信

在邮件中张小龙提到每个时代都应该拥有划时代的产品,必须要推出新的产品。于是马化腾给了一个亿让张晓龙组建团队。对于这个概念性的产品,并不是只有张晓龙一人,当时有三个团队竞争,如果哪个团队赢了就谁上,显而易见是张小龙的团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十年过去了,虽然里面增加了许多的功能,让张小龙非常高兴的是如今的软件还是跟十年前差不多,都是一样的简单,没有繁杂的使用方法,这些简单的功能让使用者可以舒心的使用。现在的受众群非常的广泛,在经历了十年之久,张小龙依然希望它可以继续保持自己独特风格,要像一个精致而美丽的产品一样,要有自己的灵魂和审美,并且还要有与众不同的创意与独特的观众,并不只是数字的奴隶。

在WeChat 创立十周年的晚会上面,张小龙说自己由上帝所选中的人,一点也不过分。从当初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创建了这么一个大用户量的产品,虽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但是肯定离开不他的指导。现在的软件的受众人群非常的广泛,在经历了十年之久,张小龙依然希望它可以继续保持自己独特风格,要像一个精致而美丽的产品一样,要有自己的灵魂和审美,并且还要有与众不同的创意与独特的观众,并不只是数字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