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年人被微信绑架,年轻人在QQ放飞自我

新手学堂08

当中年人被微信绑架,年轻人在QQ放飞自我,第1张

文 | 王雨娟

编辑 | 余乐

作为已有22年 历史 的互联网化石级产品,QQ至今的月活跃用户数仍有6亿。这在更新迭代速度以天计的互联网世界,无疑是个另类。 微信成为人手必备的国民级社交软件许多年后,QQ依然有可观的用户存量,始终占据自己的阵地。

QQ是诞生于上个世纪的“老古董”,但却永远属于“这届年轻人”。百度指数显示,QQ较微信更受欢迎的用户群在19岁以下与20至29岁两个年龄段中。

这款社交软件最初的使用者是70后、80后们,彼时他们还都很年轻。这批人进入职场后纷纷从QQ“毕业”,但新一代的年轻人还在不断“入学”,把QQ作为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款社交软件。

一位出生于千禧年的用户将QQ视作她的净土。集聚在QQ里的都是同龄人,只有真实的自我,没有恼人的工作,QQ为他们与成年人的复杂世界砌起幕墙。

年届40的互联网观察者丁道师认为,哪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对QQ的亲切感。 “毕竟QQ有20年的用户关系链,一时半会儿舍弃不了。”

资深产品经理、《产品觉醒》作者李泽澄则认为,目前QQ的用户群中还包括下沉中小企业和传统国企的老板员工,QQ在这些群体中消化了飞书和钉钉等办公软件未能触及的下沉和长尾市场。

为探寻依然在使用QQ的人群及其背后原因,我们采访了一些QQ重度用户、资深产品经理与互联网 科技 观察者。

拥有手机之前,学生们先有了QQ

李重孚在今年考上研究生后才意识到微信已经成为主流,老师们大多只用微信,同学也很少再要求加QQ好友。

他的中学时期在厦门度过,班级配备的电脑默认新下载的软件在关机时全部删除,而QQ是预装的软件,他因此养成用QQ传输文件的习惯。“现在厦门的绝大多数中学里都还是用那样的电脑。”

在他的观察里,没有手机无法使用微信,QQ就成了许多青少年使用的第一款社交软件。家里上中学的表弟表妹几乎只用QQ,活跃度并不逊色于他当年。“用电脑登录微信是一定要用手机的,中学生用QQ直接输密码登录更方便一些。”

他的微信只添加了外卖店的老板和实习的同事,总共100来人。而QQ上有他从小到大的社交网络,有一群相识十几年的同学。 “大家都没在一起了,但是还会互动,很聊得来。”

在对年轻人的走访中,原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也发现, 年轻人依然更习惯用QQ和朋友往来。微信则被视为是工作场景下的产品。

一位从业7年的互联网产品经理认为, QQ既以熟人社交为基础,又带有陌生人社交的风格,具有开放性,适合青少年学生使用。

学生的社交关系尚未稳定,更未饱和。作为群居者,学生有更多的社交可能,朝夕围绕在身边的人数量稳定而庞大,几乎没有认识二度关系和三度关系的可能。

QQ为用户推荐“可能认识的人”,这些人与用户有一些共同好友,也可能处在共同的QQ群里。在个人信息卡片中可以查看他们的基本信息、彼此的共同好友数,并发送添加邀请,满足了学生“扩列”的需求。更有学生直接在QQ空间发布“扩列”说说求友,社交热情溢出屏幕。

年轻人喜欢 探索 ,喜欢更多的可能性,QQ花哨的功能恰好满足他们的需要。姚烁和女朋友保持着用QQ联系的习惯,考研无聊时,情侣两人和QQ小冰拉了个群。QQ小冰是微软小冰与腾讯QQ合作研发的的QQ群机器人。“靠调戏QQ小冰缓解备考期的压力。”QQ一出新功能,女朋友第一个跑过来告诉他,两个人一起尝试新功能,这已经成为二人增进感情的方式。

社交关系稳定的成年人则更喜欢舒适区,适用于更封闭的微信。微信多向用户强调产品的安全与私密,这与它担起的社交责任相关,而产品调性是轻社交的QQ不承诺社交责任。如果用一场比赛来举例,QQ是场地和设备,而微信除了是场地和设备,也会做裁判和志愿者。

学生用QQ时,相对陌生的人先加QQ,熟悉后交换电话, 用更强的社交方式固化下来。 在单纯的学生社交中,联系与否几乎全靠好恶,与成年人的复杂权衡截然不同。被要微信很难拒绝,但不加QQ,找个理由圆过去没有难度。

青少年能在QQ找到私密的社交场景。他们在QQ上与喜欢的朋友交流,维护起自己的小圈子,与成人 社会 隔离,与长辈压力、甚至是同辈压力隔离。微信则“可能是为了社交而社交”,充满压迫感。

互联网 科技 行业资深观察者潘乱认为,纯社交从来不是青少年的主诉求。小时候放学回家也就三件事:写作业、开电视和玩电脑,分别对应青少年的三大核心场景:教育、 娱乐 和 游戏 。

2019年,李重孚开始玩一款战略类网游, 游戏 团体之间一定要沟通,才有可能拿到赛季最后的胜利。为防止犯罪分子利用 游戏 转账诈骗,国家规定网游中不允许出现二维码, 游戏 团体们选用搜索群号即可建群的QQ群。

直到他本科毕业时,因网游而建的微信群只有三四个,QQ群则建了几十个。群里不乏跨国公司老板和海外华人,许多人聊成了朋友。有人因为 游戏 把QQ下了回来。“玩 游戏 多的人,基本上QQ一定要有。”

青少年聚集的饭圈也更倾向使用QQ群来“应援”(为偶像加油打气)。98年出生的姚烁追的歌手微博只有100多万粉丝,名气不算大。发专辑当天,粉丝们自发组建QQ群,筹款为专辑冲销量,不到10分钟众筹起1万块。

群里多是还在读中学和刚步入大学没多久的人,喜欢着同样的偶像,QQ是默认的社交软件。粉丝们常常在群里聊起音乐和学生生活的日常,“互相之间特别能理解,很感动。”

微信是A面,QQ是B面

上大学后,年轻人被迫转向微信,这是个很难避免的 社会 化过程。

姚烁有明显的被裹挟感。他并不是真的特别喜欢微信,经常骂微信垃圾,但还是得用,“社交嘛,肯定是使用人数最多的那个最方便。”大学毕业时,他的微信与QQ使用时间比例从2:8变成了4:6。

李泽澄认为,微信和QQ两个产品满足了不同用户对社交和通讯的不同要求,微信在设计时有意要避免继承QQ的设计思路,从零开始。微信替代或淘汰QQ的说法无法成立。

腾讯打造微信时,QQ的体量依然相当庞大。另起炉灶的用意是占领移动端社交新战场。QQ虽然有移动端,但兼容PC的功能,容易做得沉重,且很多职场人士认为QQ不是日常工作应该用的软件。

在互联网行业里,求职者留QQ邮箱曾经会被企业认为不专业,“觉得这人有病似的”。从主流与精英的视角看下来,QQ不是正经的产品,不适用严肃场景。

随着更多时候求职者选择留下手机和微信,邮箱的重要性逐渐下降,求职者留QQ邮箱不再面临嘲讽。由于QQ的带动,QQ邮箱依然是邮箱产品中日活最高的。

李泽澄认为,QQ多年来一直有一些微信从未超越的功能。

例如,QQ允许多个独立身份共存,一个人有多个QQ号的情况很普遍。如果不使用红包,实名认证也非必须。QQ在电脑端与手机端还可以实现多账号同时接收消息。成年人可以借此展现生活中的B面。

微信在设计上对多身份有颇多限制,并不鼓励小号。用户无法同时登陆两个微信,登出期间完全无法收到消息。

借助QQ的多身份共存,李泽澄实现了工作和生活的隔离。他至今仍是QQ的日活用户,常用QQ维持在4个,“随时QQ在线。 ”

QQ群管理的方便,也为社群运营者们称道。2013年到2016年,李泽澄在QQ上做陌生人社群。 “一个人可以管理500人或1000人的群,很方便。”

日志、聊天记录都可以保存,群成员什么时候出入,什么原因,都有存档,而且很方便检索。在电脑上查询聊天记录很方便,QQ可以拉出好多窗口。但是微信基于手机操作,检索只有一屏,“查个聊天记录真的累死了。”

QQ还支持内容协同和大文件的传输及存储,通话与开会都很方便。因此许多中小企业和传统国企使用QQ作为办公软件。QQ消化了大部分飞书和钉钉等办公软件未能触及的下沉和长尾市场。

QQ花哨的设计亦在部分成年人的接受范围,李泽澄不认为是困扰,PC端的QQ是一个满血的版本,功能很完整,移动端社交模块用起来更友好一些。他都只用社交,其余一律手动取关,早年的兴趣部落和后期的QQ看点一个不留。 “现在用的基本跟20年前没什么差别,只是界面好看了一些。”

社交通信软件说到底还是用户自己做主的,体验好坏的本质还是关系链质量和认知水平。是否造成骚扰取决于发信息的人是谁和发送的频率,内容本身的影响有限。“如果一个产品让用户没有自主权,天天被迫接受信息的话,那用户肯定也待不久。”李泽城解释道。

也有年轻人作出同样的选择。李重孚并不常用QQ的新功能,如果天天有群里斗图,觉得被骚扰,退掉就好。如果有朋友天天让他砍一刀,那就拉黑。

在QQ的公域流量行走时,用户用的是同一套身份。抖音也是唯一ID身份的软件,用户在抖音直播间想要添加一个人,直接查看主页就可以,除非主播专门屏蔽,基本可以畅通无阻地做公域流量的交换。

微信设计的初衷是移动端的通讯产品,微信用户不太希望有意外的打扰。因而微信在权限控制上非常严苛,只允许用户通过绑定的手机号、QQ号或微信ID搜索。如果开启隐私设置,对方几乎不可能直接发起通信。

QQ则是熟人、半陌生人和陌生人组合的环境,更利好社交。人们可以方便地在这里释放成年人社交的压力,得一夕喘息。

部分陌生人环境的存在对社交产品的助力作用已被验证过。QQ早年的聊天室,正是鼓励用户从屋子中走出来,直接沟通。微信的早期启动期关系链密度不够,也是利用“摇一摇” 等陌生人社交方式,给产品扩张助力。

早期手机QQ消息页面

私密与开放

在社交软件的光谱中,如果说QQ的一边是微信,那另一边就是陌陌和其他陌生人社交软件。

2011年唐岩创办陌陌时,初心是“想还原早些年QQ开放性社交网络最好的部分。”当时QQ是默认的社交软件,同时移动产品基于位置发现人是一个新的创业机会。

潘乱认为,陌陌的确比早年的QQ做得更好。他少年时最初使用QQ的典型场景是搜索加好友,选择性别、城市、年龄与有无摄像头,聊半天才问是否可以看本人照片或者视频,大部分时候必有一方是见光死。陌陌最初上述信息全部透露,基于地理位置随机匹配,“避免了不必要的试探。”

唐岩的初心让姚烁想起QQ空间的漂流瓶,那是他心目中QQ最具开放性的社区。漂流瓶有点类似现在的网易云音乐,写下了小学生们无处表达的心事,“都是一堆特别幼稚的话。”那些话顺着漂流瓶被带给陌生人,不会有心事泄露的危险。

自1999年QQ诞生始,随着20年的时间推移,人们的社交习惯和对于社交产品的需求发生了巨大改变。

早期的线上陌生人社交是重感情的,很多70后看的第一本网络小说是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十多年前还能经常看到网恋新闻。

后来这些东西破碎了,变成了追求效率。从最初从选地区、年龄、性别与有无摄像头加QQ好友尬聊,到陌陌基于地理位置推荐陌生人、再到探探是附近且互相认可的相遇、再到去年更强调实时体验的视频社交, “在追求高效的道路上,大家的尝试变得越来越具体,社交的路径变得越来越短,用户的目的性越来越强。” 潘乱说。

如今的陌生人社交已经进入到了直接的时期,即用户目的更简单,都是奔着约会或者找对象来的,省去了“恋”的部分。社交产品的关键变成做好用户分层和提高匹配效率,上来就摆照片、学历、工作,然后才开始聊,着眼点变成了快速满足。

姚烁在微信上是沉默者,那是他更 社会 化的一面。发朋友圈还得考虑内容会不会引起别人的不适,“得照顾人家,一个个屏蔽也挺麻烦的。”

陌生人社交软件则是另一个极端。现实中的朋友隔离而出,熟人 社会 的压力在这里消失殆尽,真实想法与情绪直白暴露。许多人放飞自我,性与暴力的内容充斥其中。

在微信与陌陌之间,QQ处于私密与开放的暧昧地带。这种属性给了它较大的用户群和较长的产品生命周期。

危机与试验

然而,QQ并非没有危机。

丁道师认为,QQ依靠 历史 积累,表面上用户体量占据社交赛道第二把交椅。但综合能力难敌飞速发展的快手和抖音。

QQ给人留下低龄化的刻板印象。充值QQ会员后,打开和朋友聊天的对话框,会首先进入QQ厘米秀的动画,“特效结束之后才能打字,特别打扰我。”这个幼稚的设计让姚烁“难以容忍”。

在姚烁看来,QQ会员的诸多功能多在满足用户的炫耀欲与攀比心。初高中生更喜欢QQ会员下的功能,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以自己为中心,总认为自己很牛。“会员是个双刃剑,给予很多特权,使用更方便,但是助长了 社会 不该有的过度攀比和特权意识。”

微信成为腾讯当家花旦的十年间,内容与 娱乐 的深度消费场景——公众号和视频号逐步完善,微信支付已是国民级的功能。QQ史上用户渗透率的峰值也无法与今日的微信比拟。

工作协同上的优势也被专耕办公领域的飞书与钉钉超越。早年用QQ创业的李泽澄,如今让自己的团队换上了飞书。飞书比较重视团队的需求,如果团队是一群聪明、自我驱动力强、善于协作的人,“那你用飞书绝对没错。”

丁道师分析,长远来看,QQ的综合影响力会进一步降低。但并不能影响QQ之于腾讯的重要性。

QQ是腾讯的试验田。“需要试什么新功能,先在QQ上线看看用户的反应,再决定要不要推进。”李泽澄说。

对于一些新功能的 探索 ,QQ用户接受度更高,微信用户则更容易视其为打扰。例如,双击微信头像“拍一拍”的功能,“大家都很讨厌”,姚烁说。

QQ更多承担起完善用户留存和体验的职能。李泽澄认为,腾讯委派 游戏 业务负责人姚晓光负责QQ,即意在作进一步 娱乐 化和 游戏 化的 探索 。包括元宇宙在内的一些新实验,也大概率先从QQ开始。

微信代表腾讯的企业形象,其产品经理张小龙也倾向于保守与稳重的设计。登顶国民级社交应用多年,微信的偶像包袱很重,推出新功能的影响面过于广泛,并不合适。

QQ从不开发布会讲设计理念,少有过于高调的举动,也没有承担过多社交责任,“大不了做一个功能不受欢迎,再撤了。反正它已经是牛夫人了,浓妆艳抹一点或者言行出格一点也无所谓。”李泽澄认为。

QQ上有切入短视频的窗口,也有直播功能,用户可以在QQ内完成内容消费,且不用担心被熟人发现。“只是目前还没太做起来,消费质量不能保证。”

作为众多用户每天解锁手机就会打开的产品,流量池是QQ最大的价值。仅QQ一个产品,盈利的想象空间相对有限,更多是和各种各样的独立出的产品联动起来,做商业化的 探索 。除了产品本身,一系列孵化出的产品,如QQ音乐和QQ阅读的盈利方式也很多。

李泽澄并不看好QQ的创新空间。互联网行业已经变成精英行业,QQ现有的团队较为老化。“每年通过校招挤进腾讯的年轻人,可能更符合标准化需求,更精英化,但创新意识要画个问号。”

但产品本身是个死物,怎么使用还取决于设计它的人和用它的人。创新乏力时,大产品只要在不妨碍用户、不违法违规、不破坏产品生态的情况下,做局部创新,仍有机会。

中国市场足够大,国家人口足够多,文化足够包容,分层足够多元,总会有一些大产品没覆盖到的场景。一款社交软件只要能在广大市场下为局部用户提供一个适宜的小环境,就能继续谋取生存的空间。

QQ可以说是曾经的国民APP,但这几年,我们逐渐转移阵地,从曾经的QQ这个主战区转移到微信,QQ似乎渐渐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 对很多人来说,现在微信是比QQ更活跃的社交APP,两者的差距正变得更大。

QQ和微信哪个用的人多? 差距有多大?

最近,根据腾讯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微信的月活跃用户达到了121亿人,QQ智能终端月的活跃账户数为617亿人,比上年减少了55%。

从最新的数据来看,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几乎是QQ的两倍,微信还在继续增长,但QQ继续下降,两者的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大。

根据财务报告,腾讯预计今年第三季度收益为12545亿元(同比增长29%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854亿元(同比增长32% ),市场预期为3081亿元,上年同期为20382亿元。

据说腾讯的员工赚钱多,待遇高的人确实让人羡慕。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腾讯公司共有77592名员工,第三季度总薪酬成本177亿元,员工平均月薪达76万元。微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再也没打开QQ,但也有人依旧没有放弃QQ。

QQ的出现至今已经20多年了。 对于这么一款能存活20年的古董级软件,现在还能拥有这么多用户,已经很成功了。 流失的用户多是上班族,很多学生和年轻人使用最多的社交软件是QQ。 QQ在陌生人交流、群、PC手机同步等方面,体验上优于微信。

微信以手机为号码,传递语音消息,降低互了联网门槛,引进了很多之前没有使用过网络的新用户,大部分人都在使用微信聊天。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融入了微信支付、小程序、公众号等,它们给用户带来了现实的便利,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粘性。

腾讯微信的小程序里面冒出了曾经的老大哥“腾讯QQ”,好奇心的趋势之下,果断去使用了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QQ难道真的向微信“低头”了?

微信QQ小程序

刚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实心里还有点期待,以为微信和QQ终于能在合在一起使用,再也不用两个APP切来切去了。但是当我打开微信想尝试使用一下腾讯QQ小程序却略感无语,这个“在微信上登录QQ”的功能其实就是在微信上线了个腾讯QQ的小程序,而且这个小程序仅限于接收QQ信息提醒并不能回复信息,只能接收信息也就罢了,更让人感到无语的是其打开的步骤还非常麻烦,大家感受一下:

第一步:收到消息提醒之后“打开客服会话”

第二步:给客服回复指令“1”

第三步:跳转QQ的APP登录回复信息

首次打开小程序还需要先绑定并手机验证,一通操作,结果你发现收到消息提醒之后的三个步骤其实没有任何意义,最后还是得用回QQ 客户端应用。

其实现在用QQ的频率已经越来越少,但是如果狠心卸载掉的话也难免担心遗漏什么重要信息,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将QQ应用放着,偶尔查看一下。这次微信上线QQ小程序我认为想法是好的,腾讯应该是看到了部分用户的产品使用现状,也想着解决用户需求,但是QQ小程序的功能确实有待进一步完善,不然的话这个功能还不如以前微信和QQ信息同步的功能。

此外,希望有一天QQ也可以接收和回复微信的信息,对于微信和QQ这两款产品,萝卜青菜更有所爱,实现两款产品的重要功能互通可以让用户有更加自由的选择。

提到社交软件,自然想到了微信和QQ,一个是拥有10亿多庞大用户群体的app,而且还是老少通吃,护城河是非常的深。另外一个是80、90的美好回忆,虽然日活量比微信少很多。

但还是占据着主要的市场份额,当然树大招风,是会随时遇到新入局的挑战者,在最近,又是有多个社交软件推出自己的新社交产品,也许是看到了未来的机遇,又或许是想挑战微信的地位。

不管如何,你们在变,微信、QQ也是会变,不然最后被淘汰的就是那个不变的。今天,微信平台是推出了这么一个小程序,用户可以在微信上登入QQ,不过目前只能查看消息,并不能回复信息。

具体的操作是这样的,首先在微信的搜索框中输入腾讯QQ,然后添加腾讯QQ小程序,接着我们需要确认授权以及输入自己的QQ账号和密码,还要给绑定的手机号码发送验证码。

登入成功以后,是可以看到最近的聊天记录,要是有人发信息给你,显示的页面是和QQ好友列表一样,最流氓的是只能看,不能回复,要回复信息还得打开QQ。对于这样的一个小程序,很多用户是不理解的。

微信登入QQ以后,不能回复消息,要它干嘛呢?还不如自己直接打开QQ好。也有网友认为,估计目前功能并不完善,或许到以后的时间,是可以直接回复信息的。这样一来是整合了QQ。

其实,倒觉得后者的可能性大一点,毕竟从功能上来说,小程序也不多它一个。而从QQ目前的情况来看,日活已经是下降很多。以前自己还会在QQ上聊天,现在基本是微信为主。

然而微信受到朋友圈以及广告的影响,用户使用时长是减少了不少,再加上短视频app的出现,微信已经被一些用户给排除在外了。只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会去打开。

因此从这个情况来看,两者的护城河看着是很深,但它的防御力是多少,还真的是不清楚。而且微信和QQ的区分太大,甚至可以说是微信挤压了QQ的用户数量。如果是能打通两者的关系。

即数据互通,有消息都能及时回复,这对于腾讯来说是非常的不错。一个是再次增加护城河,另外一个是提高QQ日活,为变现做支撑,也有可能是腾讯下的一部大棋,用户数量增加以后。

电商以及广告业务也会有所增长,估计也是腾讯希望看到的。只是目前暂时不能回复消息,想想这应该是迈出了第一步,后面功能的完善,是应该会看到这样的雏形,你们怎么看的,微信和QQ数据互通,会提升你们使用QQ的时长吗?

2019年11月26日,微信推出了小程序——“腾讯QQ”,怀着好奇的心情体验了下,发现只能查看消息但不能回复消息,脑海中立马闪现出来的便是上个世纪的“BB机”。

可能00后,甚至很多90后不知道BB机是啥玩意, 但对于 70 后、80 后来说,BB机是永远忘不掉的回忆。因为在人们对固定电话充满新鲜感的日子里,想要快速地联系一个人只能靠BB机 。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腾讯QQ”小程序最开始注册的名称并不是“腾讯QQ”,而是“ QQ空间时光机 ”,直到2019年8月26日才改成“腾讯QQ”。

“ QQ空间时光机 ”,这名字真好!确实,对于90后,80后,甚至还有70后来说,QQ空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太多的记忆,有悲伤也有快乐,有稚嫩也有感悟,有绝望也有踌躇满志……QQ空间里,寄托了青葱年少岁月里所有的悲欢离合。

而如今,当我步入 社会 后,微信、企业微信、钉钉常伴我们左右。而QQ,这个字眼,似乎越来越陌生了,我已然记不得上一次打开QQ是何时……

“QQ空间时光机”也好,“腾讯QQ”小程序也罢,都是为了唤醒我们对QQ的记忆,毕竟那里承载着太多的青春时光。

11月26日,发现微信平台中加入了“腾讯QQ”小程序,用户打开这个小程序后,可以查看来自QQ的消息内容,但无法进行回复,若想回复QQ消息,需要打开QQ应用才可以。用户如果想要使用微信接受来自QQ的消息,需要在小程序中输入账号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登录微信上的腾讯QQ小程序需要输入QQ账号和密码并授权并绑定,之后才能获得正常服务。

就目前来看,腾讯QQ小程序的功能比较简单,用户只能在微信上接收QQ消息,暂时还不能直接回复好友消息,如果想要回复消息则需要打开手机QQ 应用进行回复。

总结 :对此,个人认为推出这个腾讯QQ小程序似乎没多大必要,微信曾就有“QQ提醒”功能。当然,也有人认为,对于一些不怎么登录的qq号用QQ小程序偶尔登录接收信息还是挺方便的。

看到微信推出腾讯QQ小程序本身我并不在意,但是当看到其提供的功能是只能查看消息而不能回消息时,我不得不说腾讯真的是会玩,对于部分用户的需求心理掌握的真是到位!

那些吐槽腾讯QQ小程序鸡肋的人,那是真不懂用户需求。

因为,我就需要这种功能,我属于典型的只看消息不回消息的用户。通常我主要看群消息,看看大家讨论的情况,但是一般我不会主动发言,就静静的看着,从中吸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同时,由于我手机空间紧张,目前很讨厌开QQ,一开QQ也就意味着会占用大量的空间,包括手机使用内存。 这种状态让我不得不尽量少的启动手机QQ,能不看QQ消息就不看消息, 只有实在必要的时候才运行手机QQ。

现在腾讯QQ小程序上线后,基本上就解决了我的这个困扰,我又可以愉快的打开QQ看看大家都在聊什么,其中有什么可用的信息。而且一个小程序占用的内存和空间相当有限,能较好的避免我空间紧张的问题。

腾讯QQ小程序就是相当于一个QQ极度精简版,这点其实让我想到了12306官方小程序,这个小程序只能查看相关订单情况,无法进行车票购买。当时一度曾觉得这东西没用,但从我后续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还是相当有用的,买票后想查询还是小程序方便。

Lscssh 科技 官观点:

目前我觉得腾讯QQ小程序做到当前程度就可以了,没必要增加更多的功能,足以满足类似我这种用户的使用需求。最后再感叹下小程序给我带来的便捷,以为微信对用户细节上的贴心。

微信经过几年的沉淀,现在已经作为我们日常使用的重要通信工具,你可以不打电话,但是每天一定会打开微信,如果不是为了聊天,也会自然的刷刷朋友圈或者自己的看看自己日常看的公众号文章。现在学会使用微信的我们已经回不去发那个发短信的时代了。

这是微信平台于11月26日推出的小程序,可以在微信上登录QQ,只能看到QQ上的消息但无法进行回复。

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小程序是怎么使用的:

1、在微信的搜索功能中输入腾讯QQ

2、添加腾讯QQ小程序,确认授权后输入自己的QQ号和密码。然后还需要给绑定的手机发送验证,输入验证码后登陆成功。

进入界面后首先看到的是近期聊天记录,如果有人找你就能看到。还有和QQ一样的好友列表,仍是只能看不能做其它操作。 如果想要回复还得打开QQ才行。

可能是功能还没完善吧,毕竟刚做出来。 如果单单弄一个查看消息的功能,这个小程序就有点画蛇添足了。

现在的手机大多是64G的存储起步,在买之前用户就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手机,很少出现软件下载太多导致空间不够用的情况,再说了手机QQ又不占多少空间。

对微信QQ都用的人来说两个软件加一块能有多大呢?哪里有人找那就点开哪里去回复好了,不论是QQ还是微信有人找你的时候都会有提示的,即便将来把回复的功能加上也比直接点开QQ回复麻烦。

对只用微信的人来说这个小程序就更没有用了。

微信和QQ各有各的用途,个人认为把QQ套到微信里 完全没必要 ,况且还套了个“缺斤少两”的上去。 多做些实用的小程序会更好。

在互联网,咱们首先得明白一点,流量就是钱。

而在移动互联网这个高达12亿用户的流量池里,微信独占10亿活跃用户,可想而知,微信的盈利能力,未来会有多强。

那么,微信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有哪些盈利方式呢?

一、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认证收费

正是因为微信的流量优势,很多商家和企业都愿意在微信开通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保守估计,每年都有上百万的认证公众号,每一年认证收取300元的认证费用,这一块的收入每年算下来就有3亿+。

当然,在微信整个收入体系中,这方面的收入占比应该不会太多,作为社交平台,最主要的还是依靠广告和一些电商合作项目变现。

二、微信信息流、公众号、小程序广告变现

作为微信的主要收入之一,微信朋友圈广告的表现一直很给力。

在朋友圈广告投放中,保守估计每CPM的价格会在60块钱以上,每个人的朋友圈每天可以收到最多一条广告。

按照这样的量级计算,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收入每天都高达上千万,一年下来就是几十亿的广告收入。

除了微信朋友圈,微信还有公众号和小程序广告,这部分流量加起来,也不可小觑。

三、微信个人中心外接合作

可以看到,除了我以上介绍的广告位之外。微信的变现路径其实是跟支付宝类似的,一是跟一部分自己的合作方进行流量合作,换取一定的股权收益或者合作收益。

另外,微信又相继上线了微粒贷、理财通、保险等业务,这些金融业务都是非常挣钱的。

所以综上所述,微信在庞大的流量和人均使用时长加持下,是一个非常赚钱的产品,而且近乎形成了一个自己的独立生态圈——不仅能让自己赚钱,也能让自己的合作方赚钱变现。其综合盈利能力其实是非常恐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