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为什么选择港交所上市?

新手学堂017

小米为什么选择港交所上市?,第1张

7月8日报道,“前几年没有让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是个很重大的错误。”这段感慨来自于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

19年前,马云带着50万在香港注册了阿里巴巴,2013年,为了能让阿里巴巴在港交所顺利上市,他在大陆与香港两地之间辗转周旋,多次表明阿里“合伙人制度”的立场。最终,港交所坚持不改变制度,阿里与港交所的这场博弈最终没能和解,当时的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表示,今天的香港市场,对新兴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还需要时间研究和消化,阿里决定不选择在香港上市。

一年后,马云带着团队远赴美国纽交所上市,并创造了当年最大IPO,目前市值已超过4000亿美元。

如今,意识到“传统”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一笔的港交所,从去年开始着手IPO改革,对科技企业在港股上市的限制放宽。近日,小米向港交所递交IPO,搭上改革后的第一班车,有消息称,蚂蚁金服、美团等公司也将在港上市。

是什么导致了港交所与阿里的擦肩而过港交所究竟做了怎样的调整,吸引了小米、蚂蚁金服、美团这些公司上市

同股不同权的“诱惑”

“不是香港错过了阿里,而是阿里错过了香港。”2014年9月5日,在香港丽思卡尔顿酒店,马云说,自己非常尊重香港的决定,支持香港不应该为了一家公司而改变原则,自己乐于见到香港变得更好。

如今看来,双方擦肩而过的原因确如马云所述,“阿里选择了错误的时机,因此错过了香港。”而“错误的时机”,则是当时的港交所不认可阿里合伙人制度,不接纳同股不同权机制。

所谓“同股不同权”,也被称为双层股权结构、AB股结构,是指资本结构中包含两类或多类不同投票权的普通股架构。B类股一般由管理层持有,拥有高投票权,一般每股股票具有2至10票的投票权,A类股一般为外围股东持有,此类股东看好公司前景,因此甘愿牺牲一定的表决权作为入股筹码,一般每股只有1票甚至没有投票权。

事实上,阿里所提出的“合伙人”制度,与我们常见的企业合伙人不同。在章程设置里,对提名董事人选的有特殊条款:即由一批被称作“合伙人”的人提名董事会中的大多数董事人选,而不是按照持有股份比例分配董事提名权。这意味着,“合伙人”不能直接任命董事,凡提名的董事,都需要经过股东会投票通过才可获得任命。

彼时,包括马云在内的管理管对持有阿里巴巴股份比例仅有94%,阿里的两大股东软银和雅虎则分别持有阿里巴巴35%和24%的股份,若按照“同股同权”的上市规则,阿里高管团队在上市后将直接丧失决策权。而“合伙人”是一种平衡阿里的管理层与董事会之间的措施,管理层拿着微弱的股份同时,也可以拥有更多的投票权,以此避免管理层的实际控制权被其他股东所取代。

在美国,Facebook、Google等公司的章程中均会有设计这类平衡措施,主要是考虑到创始人的特殊权利,如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上市前仅持有28%的股权,但依靠双层股权结构以及投票权协议(voting agreement),却能掌握589%的投票权,可以牢牢控制公司。

这种看似平衡的措施在一般的创业公司中也很常见,然而,一旦上市,便涉及到无数股民的利益,在当时的港交所看来,这种结构违反股权平等原则,会伤害中小股东利益,其上市规则禁止设置双层股权结构。

港交所这一表态并非“意气用事”,在港股历史上,也曾实行过双重股权结构的上市,但出现了部分AB股企业治理混乱,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等现象,之后这一制度被废除,而“同股同权”也一度被视作香港金融界的核心价值观。

蔡崇信曾撰文称:“我们没有期望香港监管机构为了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做出改变,但我们确信香港应该认真探讨适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创新监管环境。作为香港人,我想问的是:香港资本市场的监管,是被急速变化的世界抛在身后,还是应该为香港资本市场的未来做出改变,迅速创新”

在错失了阿里巴巴后的几年中,港交所逐渐意识到了“同股同权”时代已经开始远去,尤其是科技公司中越来越流行“同股不同权”,若不寻求改变,港交所将无法满足它们的需求,也会因此失去更多的科技公司。

港交所这次酝酿的变革有三:一是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赴港上市,二是允许尚无收益和盈利的生物科技类公司赴港上市,三是已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产业公司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标准。

就在前不久,香港媒体还透露港交所总裁李小加的看法。他指出,小米、沙特阿美、蚂蚁金服都会来港上市,对此有信心;沙特阿美来港上市只是时间问题,而小米如果没有来港上市会感到惊讶。

错过了第一次,不打算错过第二次

此次,港交所修订的三点规则都是其他交易所争抢“BAT”的筹码。其中两点和创新科技类公司直接相关,除了“同股不同权”外,还有对第二上市地标准的修改,而这条修改的缘起,可能也与阿里巴巴有一定关系。

港交所错过了阿里巴巴后,媒体和行业内都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讨论同股不同权的主流声音中,还掺杂了关于第二上市地政策限制的问题——错过这些科技巨头后,是否可以接纳设有不同投票权架构并已在美国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在港作第二上市。

第二上市就是指一家公司的股票同时在两个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种方式一般都通过国际托管银行和证券经纪商,实现股份的跨市场流通,以存托凭证(ADR或GDR)在境外市场上市交易就属于这一类型。

而促使企业选择第二上市地,也有不少原因。比如国际上不同的证券交易所,都有自己的投资群体,将股票在多个地方的交易所上市,有助于提高股份的流动性、增强筹资能力。比如,企业往往选择市场交易活跃、平均市盈率高的证券交易所作为第二上市地,通过股份在两个市场问的流通转换,这可以使股价有更好的市场表现。

而第二上市地,也早就成为一种常见的上市模式。在上文提到的讨论过程中,大家发现了另一个仍“隐藏”中的问题。

2013年9月27日更新的,由港交所及香港证监会刊发的《海外公司联合政策声明》里,明文规定并限制了一点:“业务重心”位于大中华区内的公司,如果想申请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这在当时是被禁止的。

之后,港交所在一份“概念文件”中表示,如果这项政策不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只能在港交所申请双重第一上市,而不可以选择第二上市。

而这次,港交所公布的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标准:相关公司需在包括纽交所、纳斯达克以及伦交所等地最近至少两个财年有良好的合规记录,在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时,预期市值最低100亿港元。

这项标准的修改,主要目的便是吸引已经在国际上市的大型科技创新产业公司。

港交所提供的一组数据,也比较有意思。

过去10年在港上市的新经济行业公司仅占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的3%,而纳斯达克、纽交所以及伦交所这一比例分别为60%、47%和14%。其中制药、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占1%,软件与服务占比9%,若抛开腾讯的因素,软件与服务同样仅占比1%。

看到这组数据,好像能理解港交所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吸引科技公司到他那去上市了。目前发展最快的几个行业,在港交所的占比是在太低,和国际市场相比,其比例更是远低他们。

然而,港交所的这次如意算盘,不知道能不能打响了。如果CDR(中国预托证券)正式公布启动,香港作为第二上市的吸引力可能会大打折扣。

除了港交所的三项新吸引政策外,近期,各大证券交易所们也都频频有新的动作。Spotify在纽交所直接上市,纳斯达克也表达了“选择合适时机对上市要求进行适当修改”的态度。

作者:王子昂

辞旧迎新,人们都在期盼着新的一年能有新的蜕变,科技行业的风云人物却不约而同地以退为进。

最受人瞩目的是两位“教父级”人物马云和雷军。

2022年12月30日起,小米集团总裁将由卢伟冰担任,雷军也将作为基本盘的手机业务交给了他。2023年1月7日,蚂蚁集团股东上层结构调整,马云不再拥有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权。

其实这并不是马云和雷军第一次“退”的尝试,在经历了宏图徐展后,蚂蚁集团和小米集团势必要迎来新的领路人,而二人也一直尝试着“放权”和“立新”。

两家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都经历着困境,而新的气象也需要新掌舵人实现破而后立。

马云退休:积跬步以退千里

马云的退休毫无爆炸性,仿佛已经成为共识,等这一天到来后,他便顺理成章地“飘”走了,因为他从未掩饰自己的一退再退。

算上这最后一退,马云一共退了4次。

2006年11月,马云41岁正值壮年,却引进了阿里的第一位职业经理人——同样和他是金庸迷的百安居中国区前总裁卫哲。卫哲担任阿里巴巴公司总裁及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这是马云的第一次退休。

2013年5月,马云48岁,他在杭州黄龙体育场单膝跪地,发出“48岁以前,工作就是我的生活;48岁以后,生活就是我的工作,以后就拜托大家了”的宣言,辞任阿里巴巴CEO,陆兆禧接任。这是马云的第二次退休。

2019年9月10日,马云在55岁生日时辞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职,由张勇接任,那时他说“为了这一天,我认真准备了10年。今天不是马云的退休,而是制度传承的开始。不是一个人的选择,而是制度的成功”。这是马云的第三次退休。

除了2023年1月7日的最后一次,马云在退休这件事上好像从来没有说到做到,也许这是他的管理手段,也许是意在培养接任者适应没有他的阿里巴巴。但无论如何,马云一次次的退休节奏,确实让阿里的体系经历了一次次淬火,愈发坚韧,在方向上再也不会只依赖他一人。

雷军:集中爆发的卸任

小米“教父”雷军在“退”上有着和马云完全不同的节奏和方式。

雷军的“退”集中在近年才爆发,这位从未失去过理想、冲动和热情的掌门人,仿佛在小米的未来中找到了值得自己再次亲自下场的事业,手机一线已经是脑后事。

2021年,雷军加快了退出的步伐。

2021年7月,雷军不再担任重庆小米商业保险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

10月15日,雷军不再担任上海小米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

10月20日,雷军退出小米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10月21日,雷军不再担任成都倍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

12月7日,雷军不再担任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12月9日至12月12日,雷军接连退出广东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小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珠海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12月14日,雷军不再担任谧空间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2022年,雷军也在一步一步地退出。

2022年4月12日,雷军退出欢聚集团关联公司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股东行列;

7月,四川银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由雷军变更为林世伟,同时,雷军卸任董事长职务;

9月,雷军卸任天星数科关联公司北京小米电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

即使不算上在小米手机业务一线的最后一退,雷军在2年间也退了10余次。虽然2019年的雷军想做到“能不管的事情一定不管”,2020年的雷军直言“我希望未来不会再有人说雷总是劳模了,因为这个舞台属于小米的年轻人”,2022年的雷军顿悟了“不要死磕,要顺势而为”,但“雷劳模”的最后一退明显不是为了享受退休生活做出的铺垫。

2021年9月,小米汽车便完成了工商注册,雷军注资100亿元,亲自出任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法人代表,11月19日,雷军任职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执行董事。

卸任也罢,放权也好,仍保留的小米汽车职位以及小米官方曾公开做出“雷军退出关联公司董事的原因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造车上”的解释,都表明了雷军的无官一身轻,都是为了让小米在汽车产业上再辉煌一把,实实在在地“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

蚂蚁稳固巢穴 小米专注新田

一别两宽。

卸任之后的雷军及马云过上了退休生活,而小米集团和蚂蚁集团也在离开了这两个创始人之后开启了新时代:小米集团开辟新田地,以图新苗;蚂蚁集团稳固旧巢穴,力求渐进。

“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雷军带着小米集团在手机技术革新的时代在风口飞了起来,智能手机贡献了小米集团超六成的收入。

巅峰之后是低谷。

2022年是小米集团踌躇满志却又充满危机的一年。当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雷军便决定了用高端化之路让小米向死而生,他的危机感让他意识到如果继续混迹于中低端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那么苹果、三星、华为等所在的高端市场将永远没有小米一席之地。

但无论是智能手机整体销量下滑、小米手机价格的继续下行还是出货量的下滑,都显出这项基石业务的增长无力。

据IDC数据,从2017年开始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逐渐下滑,2022年前两季度经历了历史上最大季度跌幅,出货量同比分别下滑141%、14%。

而据公开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机营收425亿元,同比下滑111%,以4020万台出货量计算,每一部手机的平均价格只有1057元;2022年同期收入478亿元,出货量为4390万台,平均售价为1089元。

此外,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88%。

面对着步步难行的高端之路和等待挽救的下滑的销量,雷军将难题交给卢伟冰,只身走向了造车这个全新旅程。

巨大的投入、无比的敬畏和持久的耐心是雷军用新能源汽车开启小米新时代的底气,做出决定前,他经过了75天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4 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的董事会。

按照雷军的进度表,采用全栈自研算法、全力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拥有500人规模的自动驾驶研发团队、首期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的小米汽车,将在2024年上半年进入自动驾驶行业第一梯队,与特斯拉一较高下。

据小米集团财报,2022年前三个季度,小米集团累计为造车投入了186亿元,拥有超过1800人的汽车研发团队。小米集团的未来增长之路可能正掌握在这1800人手中。

有人另辟蹊径,有人以退为进,小米汽车的潮头正是雷军,蚂蚁集团涅槃重生的药引也正是马云,同退不同路的二人在目的上异曲同工。

2020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标志着蚂蚁集团为期两年多的整改开始。

整改不仅导致蚂蚁集团的上市动作被叫停,更是让员工们财富自由的梦想受挫。纠正支付业务不正当竞争行为、打破信息垄断、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严格落实审慎监管要求、管控重要基金产品流动性风险五个方面的整改,狠狠地朝着蚂蚁集团这个大型平台金融业务企业龙头拍了下去。

从此,风头无两的蚂蚁集团在监管下,开始了管理层和董事会的调整,以及业务层面上的削减,如对旗下信贷产品花呗、借呗进行品牌隔离,关停相互宝,压降余额宝业务,与网商银行进行切割等。

让蚂蚁集团的业务生态变得更加开放,是在监管整改过程中蚂蚁集团的另一主要动作。盒马、叮咚买菜等支付宝上的小程序获得了更多的资源支持,2022年7月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平台开放了通用产品78个,平台与生态伙伴共建场景解决方案超200个,小程序月活提升近三成。

逐渐去中心化、更具活力的蚂蚁集团其实是在和阿里巴巴进行切割,和马云进行切割。

2021年,蚂蚁集团停止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向阿里巴巴支付年费;2022年8月份,阿里巴巴宣布与蚂蚁集团终止《数据共享协议》,此外阿里巴巴还上线服务跨境贸易收付及汇兑的 Alibabacom Pay,和支付宝国际版竞争。阿里巴巴的2022年财报显示,9名蚂蚁集团高管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且马云计划逐渐减少他在蚂蚁集团的直接及间接经济利益。

2023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召开,提出2022年大型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是人民银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果之一;2023年,要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并加强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

监管常态化,马云隐退,意味着蚂蚁集团在逐渐淡去的阿里巴巴影子下,已经成长得愈发强壮。

于2023年1月5日获批增资的蚂蚁集团明显在公司治理以及监管认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再次上市希望,还是在国内、国际业务上与阿里巴巴并驾齐驱都意味着笼罩在蚂蚁集团上空的阴霾正在散去。

在开创新天地的起点上,马云和雷军做出了截然不同、个人风格强烈的选择。

对玩摇滚、练武术、打泰拳、拍**的马云来说,退休仿佛正是他一直所期待的;对屡上一线、为产品站台、进取心强的雷军来说,老骥伏枥是未来常态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但不论是马云的功成身退助蚂蚁集团打开格局,还是雷军的安居一隅为小米集团再寻春天,二者的心其实都还系于自己的“孩子”,让蚂蚁集团和小米集团继续成长是他们一生的夙愿,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同时,也祝他们所得皆所愿。

移动网讯:近日,星空数码分公司发布回应,对“团队缩减”的市场传闻予以否认。回应称,Star的号码划分团队并没有减少,只是在去年做了相应的架构调整。

根据移动支付网,星空数码分公司在2021年第四季度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将相关业务线整合为两个板块:数码产业金融部和数码零售金融部。数字零售金融部下设信贷科技业务部、综合业务部、支付业务部、国际业务部。

到具体产品的调整,天星数码支行个人信贷业务背后的实际提供方从小米小贷变成了小米小金公司。针对小贷业务整合一事,天星数码分公司迅速回应媒体,称小米小金正在有序承接天星数码分公司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小金全称为重庆小米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小米集团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小米小金于2020年1月获准筹建,同年5月获准开业。是中国第26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数据显示,小米小金去年累计贷款超过150亿,服务用户超过130万。截至目前,小米小金已获得50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和中信银行。

持有小米小金30%股份的重庆农商行去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在“关联企业利润份额”一项中,重庆农商行当季亏损1644万元,前三季度累计全年亏损21242万元。由于小米小金是重庆农商行的唯一合资公司,结合30%的持股比例,小米小金2021年三季度亏损548万元,去年三季度累计亏损超过7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小米小金决定承接天星数码分公司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之前蚂蚁消费承接了原本属于蚂蚁两个小贷的花呗和借款业务。

2021年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明确提出五项整改要求,其中第四项是“严格落实审慎监管要求,完善公司治理,严肃整治信贷、保险、理财等非法金融活动,控制高杠杆和风险传染”。这可以理解为,监管发现蚂蚁集团之前的信贷业务违规,柏华和白洁两大消费信贷品牌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监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的《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严格分离,明确科技服务与金融业务的界限,防止以科技为名从事非法金融业务。当所有的金融活动都按规定进行监管,业务边界进一步明确,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套利问题将得到部分解决。

在这种环境下,除了蚂蚁集团,其他金融科技平台也不能放任不管。去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对星空数码分公司等十几家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进行了监管约谈。据报道

相关问答:随星借有额度借不出来一、综合评分信用不足很多用户在页面查看自己额度的时候,明明显示有额度,但是无法申请借款。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小米随星借的系统在综合评估了用户的个人资质之后,已经取消了用户在小米随星借的授信额度。之所以借款页面还显示有额度,很有可能是因为系统那边还没有跟上,授信额度没有及时更新。建议用户可以耐心等待一段时间,等自己的综合信用分上升之后,再次去小米随星借上申请借款。二、当日额度不够其实很多用户都不知道,小米随星借上每日的放款额度是有限的。就算是银行,每年的放款额度也是有一个界限的,小米随星借作为小米金融旗下的一款小贷产品,每日可放款的额度只会比银行更少。如果用户的借款页面有授信额度,但是又无法申请借款,很有可能是小米随星借当日可借款额度已经用户。或者也有可能是因为小米随星借的系统正在维护、升级。用户可以耐心等待1-2天,就可以再次申请借款了。额度:指贷方在没有提供财物担保的情况所可向借方所借贷的金额。通常是指自然人向银行借贷,而银行依照个人的信用状况愿意提供借贷的最高金额。此金额会因为收入、营收、负债比、工作内容、任职企业、公司职位、财产等条件因素,由银行单方面决定的金额。这种借贷关系通常为银行借钱给自然人的情况。而另一方面银行对组织的借贷通常为商业组织商业上,跨国交易所必需的商业行为。额度简介:由于信用额度是无担保的借贷金额,通常金额并不会太高,而此金额会依照借方所提供的条件而决定。此意味着借方要有越高的信用额度,借方的各种条件都必须相当优良,贷方才会愿意提供越高的借贷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