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通用,打开发现页面管理,开启扫一扫,回到微信点下面发现,点击扫一扫,对准香烟盒条码扫描后,假烟扫不出内容,真烟可见香烟厂家的介绍和说明,记住要扫单盒烟,整条的香烟外包装扫可能不显示。
朋友圈卖烟首先属于违法行为:卖的价格便宜、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情。我国烟草行业实行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定价权在国家手里,厂商没权提价降价。烟零售客户在销售卷烟时,使用统一印发的价格表或标价签,依照统一价格标示所出售卷烟。
微信上卖烟你相信是真的还是假的吗?按照法律,烟是不能在各地流通的。所以大部分可能是为了逃税而贩卖的。这种已经触犯了国家法律。但是并不一定说他的烟是假的,只不过在法律之下,他的烟就是假的。这种情况你最好不要购买,因为可能是为同样的犯罪。
一摸
香烟,无论软包装还是硬包装,都外包有透明薄膜。消费者购烟时,最开始接触的就是这层外包装。
真烟:塑料膜摸起来手感光滑,透明度较好,光泽度好,是一种特殊的薄膜,这种薄膜只用于香烟包装。拆开再摸,会感觉这层外包装薄膜较薄,手感较柔软。
假烟:用的是一般性薄膜,光泽较差,透过薄膜看烟盒会感觉透明度较差,用手摸有滞手感,拆开后再摸,会感觉这种薄膜较厚且硬。
二看
从色泽上鉴别。经常抽一种香烟的消费者,购烟时请注意比较烟盒的颜色。如果可能在下次购烟时,不妨将真的空烟盒带上。假烟盒再逼真,与真烟盒还是有颜色上的差异。
从烟丝上鉴别。有些人误以为烟丝越黄表明香烟质量越好,其实这是误解。
真烟:真烟的烟丝色泽自然,黄中偏黑。烟丝中一般没有未经处理的烟梗,因为未处理的烟梗不易燃烧,容易熄火。正规厂家在制作时,对烟梗进行了膨化处理。
假烟:为迷惑消费者,一般会采用硫磺熏制烟叶,烟丝显得黄亮。假烟中经常会看到烟梗,其制造者不可能花力气去对烟梗做膨化处理,那是一种专门的工艺,且需要购买高档设备。
从烟灰上鉴别。一般消费者吸烟后,看到烟灰较白,便认为是好烟。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实际上,烟灰的色泽受烟叶的干燥程度影响,烟叶较干时,烟灰燃烧后呈灰白色,反之则较黑,也难吸。
从烟灰来看真假烟,应在燃烧中观察,烟丝中是否掺杂有烟梗冒头,当烟梗出现时,香烟也就难吸了。
三吸
品吸香烟是消费者鉴定烟的真假较有效的手段。一般消费者会长时间吸一种香烟,口味突然出现大的变化,可能就遇到了假烟。
真烟:一般配方较稳定,口味也稳定。正规烟厂一个品种的香烟,选料有讲究,配方也是长时间研制出来的。虽然烟叶来源可能来自全国不同的地区,但按烟丝配料40个等级进行综合配方,口味的稳定就能保证。
假烟:制假者不可能顾及口味的问题,能糊弄成大致相仿的香烟,能换成钱,就万事大吉。也可以说假烟的味道都一样。
四拆
通过以上方式,一时还难以鉴别烟的真假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拆开看!
拆开包装盒,从粘胶方式上进行鉴别,是较直接的方式。
真烟:包装盒都是通过机器大规模生产的。机器上胶为点状胶点,烟盒上两边粘合处,点胶是等齐的、很规整、有固定的位置。
如每条烟烟盒侧面的上胶都有固定的三点,每处胶点的间距是相等的,大约为10厘米。一包烟烟盒两侧的上胶是以点胶的方式,如果撕开来看,可以看到排列整齐的一点一点胶迹,两点之间相隔2-2.5毫米。两侧的胶迹也很对称。
假烟:都是人工上胶,用刷子刷上去的。拆开来看,可以明显看见刷子的痕迹,烟盒两侧胶迹也不对称,随意性很大。
打假专业人士称,拆开烟盒辨真伪是最灵的,适用于所有的假烟鉴别。
拆开后鉴别的另一种方式是看内衬纸。每包香烟内都有金属色的铂纸。打开烟盒后,要拉开铂纸才能拿到香烟。在拉开处就有讲究,真烟铂纸只有两点连接,其它部位完全切开,拉开很容易。而假烟铂纸拉开时,中间呈锯齿状,拉开处毛糙、不平。
微信扫一扫一定程度上能知道烟的真假。
香烟盒上面有条形码或者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知道香烟的真假,但条形码、二维码是可以伪造的,单纯用手机扫并不能完全确定香烟真假。
条形码代表商品的一个编码,并不具备防伪功能。且条形码的技术含量较低,容易伪造。所以假烟极有可能伪造成与真烟相同的条形码,然而这并不能代表这些卷烟就是真品卷烟。零售户们切勿盲目根据卷烟条形码来辨认卷烟真假。“微信扫一扫”识别卷烟真假不科学,但真品卷烟的条形码能够进入“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查询。
香烟
香烟,是烟草制品的一种。制法是把烟草烤干后切丝,然后以纸卷成长约120mm,直径10mm的圆桶形条状。吸食时把其中一端点燃,然后在另一端用嘴吸咄产生的烟雾。香烟最初在土耳其一带流行,当地的人喜欢把烟丝以报纸卷起来吸食。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士兵从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士兵中学会了吸食方法,之后传播到不同地方。
大部分的香烟成份之中并不单只有烟草。1558年航海水手们将烟草种子带回葡萄牙,随后传遍欧洲。1612年,英国殖民官员约翰·罗尔夫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镇大面积种植烟草,并开始做烟草贸易。16世纪中叶烟草传入中国。开始传入的是晒晾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