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开始放开外链

新手学堂013

微信开始放开外链,第1张

微信开始放开外链

 微信开始放开外链,11月29日消息,微信官方称,点对点聊天场景中将可直接访问外部链接,并将在群聊场景试行开放电商类外部链接直接访问功能。微信开始放开外链。

微信开始放开外链1

 11 月 29 日傍晚,微信对外披露信息的公众号 " 微信派 " 发布了一则《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的更新说明。

 关于外链开放一事,微信更新了三个举措。

 一是在点对点聊天场景中,用户将可以直接访问外部链接;二是将在群聊场景下试行开放电商类外部链接直接访问功能;三是后续会计划开发用户自主选择的外链管理功能。

 除具体举措外,微信方面同样持续强调在监管部门的指引下,进一步落实 " 以安全为低线,分阶段、分步骤 " 实施互联互通方案,未来将积极配合其他互联网平台共同落实互联互通,探讨在其他平台上顺畅使用微信服务的技术可能性。

 这无疑是工信部深度推进互联互通工作的阶段性进展成果。

 据了解,工信部曾于 7 月启动了为期半年的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主要聚焦屏蔽网址链接、扰乱市场秩序、侵害用户权益、威胁数据安全等问题。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强调称,无正当理由限制网址链接的识别、解析、正常访问,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也损害了用户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工信部指导相关互联网企业开展自查整改,未来将对整改不彻底的企业依法依规采取处置措施。

 彼时腾讯阿里、字节均作出了相关回应。

 腾讯强调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阿里方面回应表示将按照工信部相关要求,与其他平台一起面向未来,相向而行。

 字节跳动也表示将认真落实工信部决策,并呼吁所有互联网平台一起行动起来,让用户真正享受到互联互通的便利。

 不过随后数月中,不时有媒体在报道中提及,通过测试发现微信针对抖音、淘宝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封禁。

 例如在微信点对点聊天中,用户需要通过二次跳转来方位抖音、淘宝链接,在群聊、朋友圈场景中还无法访问。

 另外如果用户通过抖音、淘宝分享转发内容至微信也将受到限制,相关内容转发到微信后仍是以往 " 火星文 " 的呈现方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际上在移动互联网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互联网巨头们各自构筑了庞大的业务生态,出于商业竞争等原因,这些生态并未完全开放,彼此的割裂状态最终便成为了互联互通的`阻碍。

 例如早在 2010 年,由于 360 与腾讯之间的冲突矛盾,导致发生了所谓的 "3Q 大战 ",用户只能在 360 或腾讯 QQ 的服务之间选择一方。

 2013 年,阿里旗下的手机淘宝以腾讯微信存在安全漏洞为由,关闭了微信跳转到淘宝的通道。作为反制举措,微信顺势将淘宝等诸多阿里系的互联网服务挡在了平台之外。

 除阿里系外,随后数年中,Uber、网易、微软、字节等互联网巨头的业务均发生过在微信平台被屏蔽的事件。

 另外还有淘宝无法使用微信支付、抖音不再接入淘宝、京东平台的商品等等。类似的例子不在少数,互联网巨头及体系阵营、生态之间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让类似的屏蔽、封杀事件成为了行业常态。

 显然,要达到各生态实现全面放开的程度,还有诸多安全、技术、数据、企业对接共享等工作需要完善,基于多元化的业务生态以及各自庞大的用户规模,这势必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来完成。

 不过较为乐观的是,作为工信部集中要求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的后续,如今随着微信进一步更新开放外链的政策和举措,也意味着各大互联网生态互相屏蔽封禁的局面正在逐渐成为过去式。

微信开始放开外链2

 11月29日消息,今日,微信官方发布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更新说明称,点对点聊天场景中将可直接访问外部链接,并将在群聊场景试行开放电商类外部链接直接访问功能。

 经过实测,抖音链接通过复制链接的方式到微信后,可直接在微信内打开,无需复制链接至浏览器。

 不过经过测试后发现,目前无论是点对点聊天场景或是群聊场景,电商类外链暂时仍无法打开,以淘宝为例,在聊天框分享淘宝链接,还是无法打开,需要复制到浏览器。

 对此,微信官方表示,功能覆盖需要一定时间,今明两天会覆盖完全。

 据《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显示,该阶段调整主要为三点: 在点对点聊天场景中将可直接访问外部链接;在监管部门指导下,为贯彻安全底线原则,同时兼顾用户使用体验,将在群聊场景下试行开放电商类外部链接直接访问功能;后续计划开发自主选择模式,为用户提供外链管理功能。

 微信官方表示,将继续在监管部门的指引下,与各大互联网平台共同推进互联互通方案,积极配合其它互联网平台共同落实互联互通,探讨在其它平台上顺畅使用微信服务的技术可能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微信开始放开外链3

 11月29日,微信发布《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的更新声明》,新互联互通方案包括:点对点聊天场景中,将可直接访问外部链接;群聊场景将试行开放电商类外部链接的直接访问;后续计划开发自主选择模式,为用户提供外链管理功能。

 腾讯方面表示,新功能将会陆续覆盖用户,群聊打开电商外链的功能在今晚(11月29日)12点后将可体验。

 这一调整是微信在“互联互通”背景下对外链规范的进一步升级。今年9月9日,工信部召开“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要求9月17日前各平台按标准解除屏蔽,解决互联网企业间屏蔽网址链接的问题。

 当天参会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华为、小米、陌陌、360、网易等。腾讯控股随后表示,将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安全互联互通”。

 9月17日,微信首次发布《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调整的声明》,宣布开放一对一聊天场景中对外部链接的访问,同时为用户提供自主选择功能,设立外链投诉入口。

 今日的调整新增了群聊中对电商外链的直接访问,代表微信生态进一步开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9月至今,微信对一对一聊天场景中外链的开放,也是“有条件”的开放,且不同产品外链的待遇不同。

 对于有腾讯投资入股的产品,如快手、B站、拼多多、京东、唯品会、美团等,其外链已经可在微信中正常打开,但对于与腾讯存在竞争关系的产品,如淘宝、抖音等,则只是最低限度的开放。

 目前,在微信中分享淘宝链接,仍然会夹杂火星文淘口令,并不像京东链接那样有卡片展示。而且,淘宝链接虽然可以点开进入“商品详情页”,但不能直接跳转到淘宝App,还需要点击“在浏览器打开”才可以。相比之下,京东外链点开后会在页面上直接显示“立即打开”App的选项。

 同时,在淘宝上买东西也不能用微信支付,就像京东、美团、唯品会等不能用支付宝结算一样,互联互通的进程仍在缓慢推动中。

 另外,虽然微信群聊开放电商外链似乎有利于淘系产品和小商家,但今年9月,微信新版本推出了“折叠该群聊”功能,用户能够以更简单的方法彻底隔绝无价值的群聊对自己的骚扰。所以,即便如今开放了群聊电商外链,预计给粗放式的营销带来的利好也是非常有限的。

首先我们要清楚,微信是当下国内最火热对的社交平台之一,这个占据了主要优势,伴随着企业营销成本的上升,依托微信的社群营销、朋友圈营销、IP营销逐渐成为热门;另外,当下的流量划分已经从搜索模式转向内容营销模式,几乎大部分的用户都被新浪、头条系、百度系、腾讯系、阿里系、知乎、一点、网易、凤凰等公司的内容平台霸占,用户圈层化划分非常明显,作为互联网生态的一份子,当下所有企业都必须拥抱内容营销,去生产内容去连接用户,但这些平台也在做一件事就是自建生态圈,对于同行是有排他性的,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头腾大战、百头大战、腾讯阿里大战等等,都是为了防止用户过渡到对方平台的商业对垒!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将互联网上分散的流量聚集在一起成为了所有企业营销的重要任务,我们都知道在这些互联网平台,和用户的关系只能是关注、阅读、点赞、评论的关系,但是并不能真实的获取用户在现实世界里“此时此刻正在做什么”、他们的兴趣是什么?他们的习惯是什么?这些统统不知道,根本在于没有打通和用户的及时性双向社交关系,而类似微信QQ这样的平台解决了这个沟通的问题,尤其是当下的微信,成为了人们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款工具,它解决了我们和用户直连的问题,所以构建私蓄流量成为了企业的共识,甚至很多企业在做公众号无望的情况下直接放弃公众号,直接主推微信个人号,原因就在于微信个人号和用户的连接更方便;

正是因为这种私域流量的价值凸显,所以很多人开始做内容营销引流加到微信个人号,再通过个人号的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三个矩阵来进一步强化自己的IP属性和品牌标签吸引陌生用户的关注,最后通过社群进一步强化关系,构建信任力,形成社群势能,实现个人IP走向社群IP的进程,在通过社群影响力完成商业的转化;

微信红利其实就是社群的红利,如果你在2019年还不尝试社群,这波红利很快会过去,门槛会更高!这波红利在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备,每个人可以借助互联网表达自己的观点,连接认同你的粉丝,通过社群沉淀关系,强化自身的IP属性和社群势能,借助社群将个体升华为超级个体,将企业从独立的公司变成生态航母!

1998年,毕业不久的马化腾,在深圳创建了腾讯。

1999年,辞去英语老师的马云,则在杭州创建了阿里巴巴。

从此,中国互联网界的两大巨头开始诞生,它们一直相爱相杀着,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二十多年里,有许多著名的互联网公司折戟沉沙,辉煌不再,比如曾经与腾讯,阿里同称为“BAT"的百度。

但是腾讯与阿里,却一直齐头并进,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界的双子 星座 。

然而,时至今日,阿里似乎也在逐渐步入百度的后尘,在各个方面渐居下风,已经越来越难以和腾讯对抗了。

阿里与腾讯,多年来一直齐头并进,双方虽然有时略有差距,但是却极其微小。然而时至今日,阿里却渐居下风,越来越难以和腾讯对抗。

阿里的渐居下风,主要体现在 商业市值 竞争现状 以及 负面影响 这三个方面。

首先是商业市值方面,阿里已经离腾讯越来越远。

腾讯上市比较早,在2004年的时候,腾讯就已经到香港上市了。

当时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次子,盈科拓展集团主席李泽楷手持腾讯20%的股份,算得上是腾讯的大股东了。

然而后来李泽楷不看好腾讯,卖掉了腾讯的所有股份。如今的腾讯,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港股之王”,李泽楷早就悔不当初了。

而阿里的上市相比于腾讯,就相对较晚了。

2014年9月19日,创始人马云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敲钟,阿里巴巴正式挂牌上市,创造了史上最大IPO记录,股票代码“BABA”。

同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又在香港上市,其总市值超过4万亿元,登顶港股成为港股“新股王”。

当年的阿里,其市值力压腾讯,跑在了腾讯的前头,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占据着优势。

然而,2020年12月24日的一则消息,很快就打破了这种局面。

2020年12月24日,阿里巴巴因为“二选一”涉嫌垄断,被国家立案调查。

在短时间内,阿里巴巴的股价马上应声暴跌,一天市值就蒸发掉超过4300亿港元。同一时间,腾讯的股价顺势而起,很快就比阿里巴巴多出4400亿港元。

时至今日,阿里巴巴始终没有恢复元气,在商业市值上和腾讯已经有了不小的差距。截止2021年3月7日,阿里巴巴的港股市值为491万亿港元,腾讯的港股市值则为651万亿港元。

腾讯足足比阿里巴巴多出了16万亿港元的市值,换算成美元,大概为2061亿左右,相当于两个百度的市值。

阿里与腾讯的市值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是竞争现状,阿里已经深陷腾讯众小弟的包围之中。

阿里和腾讯在各个方面,在各个领域都掀起了对抗战争,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中国。

比如2014年快的与滴滴的打车大战,2016年小黄车与摩拜的单车大战,还有美团与饿了么持续不断的外卖大战等等。

在各个领域的大战中,阿里往往是败多胜少,而腾讯则往往是大胜而归。

由于腾讯的主业是社交和 游戏 ,所以阿里持续想要入侵腾讯的社交和 游戏 腹地。

在社交领域,阿里连续推出了来往,钉钉,支付宝圈子,而且还投资了陌陌和微博。但是一直以来,没有一款产品,能够对腾讯的社交霸主地位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在 游戏 领域,阿里2016年的时候正式入局,成立阿里 游戏 ,通过几年的努力,虽然做到了全国第四的位置,可是和腾讯 游戏 还是相距甚远。

因此,阿里对腾讯社交和 游戏 腹地的入侵,一直以来都没有成功。

然而,腾讯对阿里电商腹地的入侵,却可以算得上是颇有成效了。

2014年,腾讯投资电商巨头京东;2015年,腾讯入股团购霸主美团;2016年,腾讯又扶持了电商新秀拼多多。

这三家公司犹如三头恶狼一样,持续不断地围攻阿里的电商主业,将阿里这头猛虎滋扰的不胜其烦。而阿里因为“二选一”涉嫌垄断被调查一事,也是因为与这三家公司竞争而导致的。

如今的阿里,已经深陷腾讯的众小弟包围之中;而腾讯却一直安然无恙,阿里对它的进攻,完全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阿里与腾讯,已经难以平起平坐,齐头并进了。

最后是负面影响方面,阿里已经掉入了舆论的漩涡。

先是2020年10月24日的时候,马云在上海外滩演讲言辞激烈,后来被国家媒体点名批评,然后其所主导的蚂蚁金服上市被上证叫停。

后是两个月后,也就是2020年12月24日,一则重磅消息再一次将阿里巴巴推上了风口浪尖,因为“二选一”涉嫌垄断,阿里巴巴被国家立案调查。

接二连三的负面消息,已经将马云和阿里巴巴推入了舆论的漩涡,难以自拔。

人们谈到马云和阿里,就是资本家,垄断这些负面词汇,网上对他们的口诛笔伐更是不绝于耳。

许多人对马云和阿里的观感,已经完全从正面变成负面的了。这对阿里巴巴的影响,可以说是严重而深远的。

反观腾讯,除了其 游戏 产业常年遭人谩骂之外,一直以来都是四平八稳。

不管是腾讯误伤老干妈的神奇操作,还是微信与抖音的多年官司纠葛,这些负面消息,都没有造成腾讯的重大公关灾难,一直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腾讯的公关和法律团队,真的不是一般的强。

一方面是阿里深陷负面影响难以自拔,另一方面是腾讯长期以来四平八稳。双方此消彼长,阿里已经远远不是腾讯的对手了。

因此,时至今日,阿里在与腾讯的竞争中,已经渐居下风,难以再与腾讯平起平坐,齐头并进。

曾经与腾讯齐头并进的阿里,现在却已经不再是腾讯的对手了,难复当年辉煌。

为何当年笑傲江湖的阿里巴巴,如今却发展乏力,渐居下风了呢?我觉得,这可以从 主业属性 投资策略 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说说主业属性,这几乎决定了腾讯和阿里的发展方向。

大家都知道,腾讯的主业是社交和 游戏 。那么,这两个主业到底有什么属性和特点呢?

腾讯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社交霸主,其qq和微信早已风靡全国。特别是微信,截止2020年,其月活人数已经达到了12亿。

社交的最大属性和特点,就是它是互联网的流量起点。人们每天使用完微信后,总要找点事情干,这个时候腾讯就可以引导流量有目的性的流动了。

因此,腾讯依靠社交主业的优势,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流量地主,流量对它来说唾手可得,它需要的是广泛的变现渠道。

而腾讯的另一主业 游戏 ,其最大的属性就是暴利吸金。腾讯把自家的社交流量引流到 游戏 上,很容易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除了自家的 游戏 产业外,腾讯还将社交流量引流到它所扶持的众小弟身上,加速它们的发展。比如京东和拼多多,它们在微信上都有着一级入口。

因此,腾讯依靠着流量起点的属性优势,一方面靠自家 游戏 产业赚钱,一方面将流量导入给自己入股的众小弟身上,腾讯也因此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而阿里的主业则是电商,那么电商到底有什么样的属性和特点呢?

阿里是中国的电商之王,其淘宝和天猫成为了中国人最常用的两款网络购物软件。

电商的最大属性和特点,就是它是互联网的流量终点。互联网企业聚集再多的流量,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变现,而电商则是变现的有力渠道。

因此,阿里缺的不是变现渠道,而是来自于四面八方的流量。这也导致了,阿里的各种投资,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给自己的电商产业增加足够多的流量。

然而,互联网领域,流量为王。只要有了流量,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变现渠道。增加流量和变现渠道相比,显然增加流量更为困难。

所以阿里选择的电商主业,显然比腾讯的社交+ 游戏 主业,路显得更加的难走。阿里在长时间的竞争中,渐渐处于下风,也就很正常了。

其次说说投资策略,腾讯的投资策略比阿里的投资策略更成功。

从腾讯的众多投资公司中,我们可以看到,腾讯采取的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投资策略。

比如京东,美团和拼多多等,腾讯不仅入股这些公司,给它们提供发展资金,而且还将自己的社交流量开放给它们,扶持它们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腾讯从来不干涉这些公司的“内政”,准许它们独立运营,只需要按时分红给它就行了。

你想想,如果有一位大哥,他不仅给钱给人,还不干扰你自己的战略和决策,你会不会非常欢迎它?你的公司会不会发展得更好?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被腾讯投资的公司,大多数发展得都比较好。像京东,美团和拼多多等,都已经对阿里的电商主业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而阿里的投资策略则偏向于强势掌控,大多数情况下,阿里更喜欢全资收购。

许多公司被阿里收购之后,阿里都会换掉原来的创始团队,派来自己的嫡系部队进行管理。因为这样做,阿里可以更好地掌控公司的战略以及决策,让这些公司为自己的电商主业提供流量。

但是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

其一是被收购的公司,已经完全无法按照创始人的规划来发展,严重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这些公司发展得好不好,其实阿里并不在意,只需要它们给阿里提供源源不断的流量就行了。

其二是阿里这样做,给自己在投资界带来了很不好的观感和名声。许多独角兽公司的创始人,正是因为不想自己的创业心血被阿里毁于一旦,才拒绝被阿里收购或者入股的。

比如美团的王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团最开始是阿里投资的,后来王兴因为不满阿里的做法,才转投腾讯,成为了阿里的死敌。

如果你是一家要被入股或者收购的公司创始人,相信你也会更加欢迎和青睐腾讯吧。

因此,腾讯和阿里在投资策略上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方公司的日后发展。

当然,阿里逐渐落后于腾讯,其原因还有很多,篇幅所限,我在此也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加以补充。

如今的阿里,已经不复当年辉煌,在与腾讯的竞争中渐渐处于下风。这是阿里的困局,也是对商业模式的重新思考。

可以预料的是,如果阿里无法在后续的发展中积极转型和改变,它就很有可能会与腾讯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也会走上百度的老路,和腾讯严重掉队。

各位朋友,你们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各抒己见,踊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