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到底能不能买

新手学堂016

公寓到底能不能买,第1张

你原来的呱啦哥哥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就是公寓到底能不能买。

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和身边的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毕竟这个问题是很多买家都会遇到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明确的答案。毕竟每个人的出发点不一样,结论自然也不一样。

所以,今天,谷歌站在一个经纪人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不一定,但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和帮助。

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也是巧合。偶然刷到几个大V博主发布的视频,偶然听到同事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正好我最近也想说说这个话题,不为别的,只是想让你知道,你是如何从一个中立者的角度看待公寓项目的。

事不宜迟,我们言归正传。这次先不说优点,先说公寓的缺点。

公寓的一个众所周知、普遍认同的缺点就是升值空间不大。

同地段的公寓相比,房子的升值空间普遍大于公寓。以武汉为例,杨家湾地铁站项目,三金雄楚天地,16年三金雄楚天地最后一期平均单价为13500元/m2,同一项目三金雄楚天地loft公寓同期单价为16000元/m2。截至今日,某贝壳网上三金雄楚天第公馆二手房单价为31000元/

loft公寓二手单价在22万/左右。差别还是很大的,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我就不说了

太多了。而与三金雄楚天第一墙之隔的永利国际公寓,原小米公馆当时售价12500元/。现在二手房单价在16000元/平方米左右,有的房子单价甚至和16年的一样。

公寓居住密度高。

大部分公寓产品梯门比都很低,一般一楼十几户起,多则二三十户。但是,电梯配备不够。去年,江夏文化大道某板块出现了12梯120户的夸张梯户比。虽然是商业综合体,但是很多朋友还是觉得难以接受。毕竟这种梯门比对于早中晚高峰真的是一种折磨。而且单个楼层的户数越多,住在里面的人就越复杂。公寓一般是商住两用的,在里面工作和居家的人都是互相影响的。留在家里的朋友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安全和生活环境,工作的人有时会受到周围住在家里的人的制约,导致办公氛围的缺失。这也是事实。

大众攀比是人生病的原始原因之一。

生活成本高。

公寓和住宅相比,一般都是商用的,有水有电,没有天然气。商业水电价格基本上是住宅的两倍,少数项目是人家的水电,但先不讨论个案,这个先过了。没有天然气进一步增加了生活成本,所以很多公寓项目以天然气作为一大卖点,从而吸引游客引流。还有公寓,虽然面积不大,但是物业费的收取标准不低。便宜的基本和住宅一样,贵的可能比大部分住宅都高。因为公寓本身拿地的价格更贵,成本高,质量好,公共设施管理难度更大,容积率更高,物业管理更严格,更安全,所以公寓的物业费会比普通住宅高。

内部生活环境一般。

公寓的朝向一般都是单面的,所以采光通风较差。最重要的其实是通风。色光方面,大部分公寓楼都是落地窗。只要前面没有遮挡,色光就不会太差。但是通风是个大问题。如果不安装新风系统,不开窗通风,基本上就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会感觉闷热干燥。

郁闷,虽然写字楼差不多,但好歹面积宽敞。所以,想要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需要一个勤劳的主人,每天勤打扫勤通风,因人而异。

水平。

一般平面公寓层高在29-33米左右,loft公寓层高在45-56米左右(新建建筑在45米左右)。暂且不谈单层公寓。层高一般就够了,除非你想做跃层公寓或者复式公寓。但是,这个楼层高度的一般人应该不会对他的想法感兴趣。所以我主要说loft。如果层高是54米或者56米,其实还好,但是做两层就够了。如果是45米的话,单层太奢侈,两层比较压抑。尤其对于高个子来说,二楼更像一个小盒子,而不是家。即使做成跳楼,二楼的高度一般不高于23米,用手就能摸到天。你的想象可能很完美,现实可能会撞上你的皇冠。

空置率很高。

其实这个问题不好说。如果买给自己居住或者办公,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毕竟我自己不租,所以没有空房。如果是投资租赁,就要考虑这个问题。有人说,就算我买房子给自己办公,也不能一直住在那里。我会一直把它租出去或者卖掉。这个以后再说吧。先看下一个。

首付比例高,贷款期限短,贷款利率高。

公寓首付比例是50%,有的会是60%甚至更高。相比最低的20%的住宅(30%的限购面积),首付比例要高很多,但贷款期限只有10年、8年,没有住宅长,贷款利率普遍高于住宅。首先登台

付的楼盘暂且不论,这个在一定时间内还是得补齐首付,只是给了个缓冲而已,这个跟住宅是一样的,所以不需要杠。公寓贷款利率一般为5145%-637%之间,虽然近几年住宅的贷款利率也在不断增加(今年略有下调),但是大部分公寓的贷款利率还是高于大部分的住宅。这个意味着在相同贷款金额,年限和方式的情况下,公寓所需要支付的利息比住宅更多。

不能落户,不能对口学校。 这个好理解吧,我就不说啦。

至少暂时是这样的,现在铺天盖地的商改住也好,可以落户,可以对口学校也好,除个别特殊楼盘除外,目前九成九以上的公寓还是老样子,以后我们看政策吧,个人认为,3-5年之内,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希望政策能打我的脸,毕竟这对刚需来说,是个好事儿。

土地使用年限短。

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是70年,公寓一般是40年或者50年。这个仅仅指土地的使用年限,而房子的所有权是无限期的,这两个概念一定要分清。虽然说国家已经开始全面实行不动产权证,还是有不少人对这个概念不是很清楚。这里解释一下,不论土地使用年限是40年还是70年,房子的所有权一直是你的,至于土地年限到期之后,是继续续费还是国家收回有新的规划,都会有相应的政策条款,只是现在的政策还并不明确,或者 说 大 家 ( 包 括 我 自 己 ) 不 太 了 解 。

交易税费高。

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那就是后期交易的税费。商业地产税费高,比住宅要高出来很多。不谈中介费的情况下,商业地产后期交易税费在同等条件下,至少要高百分之10 -12左右。当然不到交易的时候,大部分购房者也并不知道,毕竟置业顾问不会很明确的告诉你。并且在办证的时候,商业地产的税费也比住宅项目高1-3个点左右。想必很多购买了公寓的朋友最头疼的就是这个问题了。

好了,说了那么多公寓的坏处,估计很多朋友刚刚准备签合同的笔已经准备放下了。不慌,下面咱们再来聊聊公寓的好处,看能不能让大家重新提起对公寓的兴趣。

不限购不限贷。

商业地产不限购不限贷,不需要购房资格,也不管你是背负多少贷款,只要你可以贷款就可以买。(全款大佬请忽视)如今全国大部分城市为了防止房价的爆发式增长,颁布了各种,或多或少,或松或紧的限购政策。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住宅,没有购房资格,买不了限购区域的住宅甚至不限购区域的住宅,才会让购房者开始考虑住宅以外的项目。商住公寓,写字楼,商铺,厂房之类的项目,都是不限购不限贷的。但是作为普通的购房者,接触的更多的还是公寓写字楼和商铺,但是商铺不是咱这篇文章的重点,下次有机会再说。厂房应该是没机会讲了,因为我也不懂,哈哈哈哈。

地段好。

商业地产的地段一般情况来说,都会比同价位的住宅位置更好,不论是从交通,商业,医疗,教育,或者产业来说,公寓的配套会比同价位的住宅来的更齐全。毕竟商业地产后期的价值更多的在于出租。一个好的地段,对于商业地产才是后期收益率的保障前提。尤其是繁华地段的商业地产,租金也会随着商圈的繁华程度而变化。相应的,出行,购物,医疗,产业甚至教育的便利性也随之变化。

价格低。

刚刚说到同价位的商业地产的位置会比住宅的位置更好,那同地段的商业地产的价格会比住宅低很多。可能以前并不明显,现在则尤其明显。举个栗子,白沙洲龙湖三千城,住宅项目均价在16500元/_左右,而公寓均价在11000元/_左右。 光谷东碧桂园云玺住宅价格18000元/_,而公寓均价在11000元/_左右。绿地光谷中心城住宅均价18000-20000元/_左右,公寓均价也是11000元/_左右。而光谷东附近, 11000元/_的正规商品房住宅,要去葛店才能买到了。

总价低、 面积小、 首付低。

商业地产,尤其是公寓的面积一般情况下都会比住宅小。面积段基本上集中在20-60_左右,结合其价格来说,意味着同价项目同等面积,公寓的入手总价比住宅更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面积小也意味着,装修成本也相对更低。总价低,首付自然也就低。首付低,意味着入手的难度低。这对于手头资金不足的朋友来说十分友好。相比住宅来说,公寓的选择面大,买到的可能性高,尤其是热门地区的热门楼盘,住宅想买到的话必须得挤破脑袋往里冲,而公寓,除非是一些网红爆款,就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基本上只要资金到位,你想买的都能选到合适的。

使用方式灵活。

公寓的使用方式比住宅更加灵活。估计很多人会比较疑惑,同样都是房子,它能灵活到哪里去?公寓既可以自住,也可以办公自用,还可以出租出售。

出售我们后面再谈,我们主要谈谈出租。公寓一般是商住两用,住很好理解,商即办公。公寓可以注册公司,用作公司的注册地址,这对于刚刚起步的创业型公司或者小型工作室来说,公寓的成本低,实用性强,是一个很好的过渡选择。如果是loft公寓,还可做成双钥匙房出租,一套房当做两套房来用,从而增加了房子的收益。或者作为个人的工作室,楼下办公,楼上休息,一举两得。

有人说住宅也可以满足这些条件,但是前提是你的工作室不需要工商注册,或者可以在住宅内注册地址,不然租个住宅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且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一个好的办公环境或者办公氛围还是很重要的,住宅就相对来说说没有那么正式,严肃,出行方面也不太方便。

出租回报率高。

相对于住宅来说,同等面积,同等地段,公寓的出租价格更高。毕竟公寓的租金是按照面积来计算,而住宅是按照户型来计算的。具体高多少那就得根据具体的楼盘来具体分析。即使是相同的出租价格,相对于不同的房子总价来说,公寓的出租回报率还是会更高一些。比如杨家湾地铁口,保利华都一室一厅的价格均价在2200元/月上下。对面的永利国际公寓均价则在2500元/月上下。不排除有相同价格的房源,但是永利国际大厦房屋总价在50-80万左右,而保利华都房屋总价在130万左右。当然,不同地方或者别的楼盘会有差异,但应该差别不会太大。

还贷压力小。

毕竟公寓的总价低,贷款金额小,所以相对住宅来说,还款压力会小很多。这个本应该放在总价和首付那一条讲的,但是想了一下,还是单独拿出来说一下。当租金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公寓可能达到以租养贷甚至超过贷款的状态,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相对于住宅来讲,住宅的租金想要抵消房贷,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毕竟现在4环外的月供都要到3000 上下了,3环左右的月供基本上都往5000 去靠了,但郊区的租金,你懂的。而且公寓的贷款年限短,不像住宅一般都是30年左右,8-10年以后,所有的收益就都是自己的,房子也不再属于银行。

Emmmmmmmmmmm优缺点大概就这些吧,如果还有别的,欢迎大家补充。

接下来我再来讲讲经纪人眼中的公寓。

首先谈论一下什么样的客户会买公寓?

从我自己还有同行接触的客户群体来看,买公寓的客户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被限购。 没有户口,没有社保,没有购房资格,或者购买住宅的数量上限,无法购买住宅的人。这种情况是没办法,只能选择非住宅项目,或自住或投资。非住宅项目里,对于大部分人接触的更多的或者说更熟悉的还是公寓项目,所以,这类人一般都会优先考虑公寓。

第二种,首付预算低,又想要好地段的人(比如我自己)。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建议客户,在有购房资格的情况下,优先选择住宅。但是很多客户因为预算问题,好地段买不起,偏远地段看不上,退而求其次就会考虑公寓。当然地段方面那就是个人需求问题,我们不做评判,事实也说明了,公寓的地段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

第三种,创业的人。 与其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做房东,这是这类人的购房心态。因为大部分公寓的月供的确不高,租金跟月供差不多,还能自己注册公司,当办公地点,一举两得。比如说光谷ONE39,当时的首付在20万左右,月供2300-2500元/月左右,目前的租金也是2000元/月左右。有人说我缺的不是那两三百块的差价,而是那20万。但是对于这类人来说,他们缺的不是这20万,缺的是一个稳定的工作地点,良好的办公环境和自己当家做主的魄力。

第四种,公司选址,尤其是酒店类公司。 公寓的户型小,户数多,总价低,地段好尤其受到酒店类公司的喜爱,很多公寓出租的主要客源也是酒店类公司。当然,办公的公司也不在少数。公寓的租金也好,户型也好,总价也好,对于这类公司来说,成本会低很多,而且好的位置对于他们来说也保证了入住率,比较稳定。

第五种, 给父母买养老房的人。 这个群体以前不多,但是随着住宅价格的水涨船高,购买难度的日益增加,这类人的数量也在慢慢增长。公寓虽然说居住环境跟住宅没得比,但是对于老人来说,除开身体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两个老人住一间公寓,尤其是有天然气的公寓,那还是绰绰有余的。大部分家庭也能负担的起月供和生活开支,对于想就近照顾父母,或者想让父母帮忙照顾孩子,但又不方便住在一起的家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六种,买房过渡。 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尤其是女士,对公寓情有独钟。不为了增值,纯粹是为了在工作的地方有一个落脚点,有一个自己的家。并不是要多大,够用就好。有人可能会说买公寓就是浪费,但是对于一个长期漂泊的人来说,有一个落脚点是一件多幸福的事情。

说了那么多铺垫,那么,公寓到底能不能买呢?!

首先如果你有购房资格并且你买房的首要目的是自住,不管是限购区域也好不限购区域也好,建议优先选择住宅。

不论是从居住的舒适性来说,还是从升值空间来看,住宅的优势是公寓所无法比拟的,当然这里指的是相同地段的项目,不同地段,我们要有不同的角度分析。

如果你没有购房资格,或者你的首付不支持你在理想的地方买到你理想的房源,公寓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自住首先考虑的是舒适性,另一点就是便利性。同等首付,买在偏远的不限购区域和繁华的核心区域两种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毕竟公寓项目,一般情况下,配套更成熟,地段更核心,交通更便利。

关于大家关心的居住成本和交易的税费,这里可以给大家算一下账。

民用水电分别是 232元/吨 ,0573元/度(实施阶梯电费后,平均电费在08元/度,这是我自己家的情况,我是正经年轻人,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热水器啥的都是正常用的,不懂的省得那种)。

商业水电分别是,45元/吨,113元/度(不同楼盘稍有差别)。我自己一个月平均电费在200左右,水费在20块钱左右。用电高峰期夏天冬天电费在400左右。我自己租的房子是个小两房,公寓一般是一房,水电费翻倍一年多出来的成本按照用电高峰期六个月4006=2400,平常2006=1200 来算多出来3600元,水费 2012=240。

看起来多了很多是不是?但其实真正住进去就知道,只要不是你的楼盘不是那种个别的天价水电楼盘,只要你不是滥用水电,实际上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水电,毕竟你就一个人最多两个人,毕竟你也就晚上回去睡睡觉,打打游戏,刷刷手机,或者加班也行,做饭估计也不会太多。所以实际上,生活成本并不会高出住宅太多,顶多是一个月少聚一次餐的钱。

而交易税费,如果是同等价位的住宅和公寓,那自然不用说,住宅会优惠很多。

住宅的税费是根据房东持有房产的多少、不动产权证的办理年限和客户是购买的第几套房产有关系的。具体的数值就不列了,很多文章都有详细的介绍,我就大概举个例子。

如果公寓和住宅相同面积,相同价格,同一个客户和房东交易,在不动产权证不满两年的情况下,公寓交易所需要的税费比住宅高百分之10-12不等。若不动产权证满两年或者满五年并且是房东唯一住房,则高出百分之15-17不等。

但现实情况是,同等区域下,住宅的价格比公寓会高出很多,面积也要更大。就拿上面白沙洲龙湖三千城举例,住宅价格16800元/_,公寓11500元/_。

按照最小面积来算,住宅110平,公寓我们取户型最多的42平。住宅总价1848万,首付三成5544万,月供7500元左右。

公寓总价483万,首付五成2415万,月供2650元左右。

税费按照满税来算,住宅的交易税费为1848万78%(具体怎么来的我就不详细写了,大家可以自行查阅一下)=144万左右,

公寓的交易税费为483万18%=87万左右。

而作为二手房客户入手这两套房等首付分别为5544万 144万=6984万,2415万 87万=3285万。

(大概的估算)

就数据来看,公寓的税费的确很高,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公寓的入手难度确实也降低了一半,月供则少了三分之二。

有人会说,这住宅是110平的,公寓才42平,你这没法比。如果说同一小区有42平的住宅和公寓,并且我能买住宅的情况下,谁还会买公寓是不是?

现实就是,小户型住宅已经越来越少,尤其是核心地段,住宅的起步面积已经在100平左右,我不是不想买小户型住宅,而是我没得买。

下面再说说投资。

还是那句话,如果有购房资格并且能买住宅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住宅。我们重点说说没有购房资格的情况。

首先说升值空间。

平层公寓涨幅可能只有住宅的30%,loft公寓涨幅估计也只能涨到住宅的50%。但是从入手难度的角度,一套住宅的首付,最少可以买两套公寓。虽然数量不一定能抹平涨幅的差距,但是相差也不会太多吧。

其次说出租。

最后说一下大家最关心的出售的问题。

公寓的出手难度的确比住宅高,毕竟公寓项目众多,并且后期税费高的吓人,害怕找不到接盘的人。但是如果地段选对了,这个反而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是说着急变现的话,没有住宅来的那么容易。就拿光谷来说,我本人在光谷工作了4年时间,手里也只有20来万的首付,熟悉光谷的朋友都知道,20万首付在光谷想买个一居室都难如登天,但是如果是公寓的话,咬咬牙还是有不少楼盘可以考虑。很多像我一样,手上没几个钱,但是又想在工作区域内选择一个稍微好点的楼盘,也会考虑公寓项目。我身边买二手公寓的朋友,同行业不在少数,毕竟即使加上税费,所花费的钱远远低于住宅,当然我们考虑的就不是价值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买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告别被房东支配的恐惧,远离搬家的烦恼。

好了,说了那么多,也不知道我有没有说清楚这个问题。

就我自己来看,公寓能买,尤其是被预算压的没有太好的选择的时候,但是一定要谨慎挑选,选择一个好的地段,好的楼盘,自住方便,投资收益又有保障的公寓,不一定比住宅差很多。当然,能买住宅就买住宅,在住宅不能满足你的需求的时候,公寓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毕竟,房住不炒,买房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跟自己的需求相匹配,只要是自己满意的,不管是住宅也好,公寓也罢,那就是最好的选择。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是你们的房产小助手,呱哥,我们下篇文章见。

相关问答:

《原来你还在这里》主角:苏韵锦 程铮 配角:莫郁华 周子翼 沈居安

与苏韵锦在大学中因为彼此有很多相似之处而有一段淡淡交往的沈居安,后来娶了程铮的表姐章粤,也就是永凯集团老总的女儿。其实沈居安还有一段往事是在《山月不知心底事》出现的,沈手上有一枚很普通的金戒指,是初恋女友分手时的纪念品,后来女友沉沦于风月场中,与向远的丈夫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与沈也没有断了联系,结果怀了沈居安的孩子而没有留住,最后她放火烧了向远的家,沈依旧沉默着过他的生活,丧事却是章粤给办的。

《原来你还在这里》番外之《马路天使》主角:陆路 陆笙 配角:陈朗

陈朗是《晨昏》主角纪廷的中学同学,他曾经和止安有过纠缠;在这里,他准备带陆路远走高飞,最后却没有等到。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主角:郑微 林静 陈孝正 配角:阮阮 朱小北

郑微工作后的舍友韦少宜喜欢过程铮(《原来你还在这里》的主角),郑微后来去了程铮和朋友开办的公司,郑微的婚礼上还出现过周子翼,在被迫相亲的时候还见过医生纪廷(表露的不够明显)。

《晨昏》主角:纪廷 顾止安 顾止怡 配角:谢斯年 陈朗

纪廷在G大附属医院实习的时候,同为实习医生的莫郁华在《原来你还在这里》出现过,莫是苏韵锦的中学同学,喜欢同学周子翼。莫的指导老师是吴江,吴江娶了《青春》中出现过的阮阮。

纪廷在“左岸”找到了消失已久的止安,“左岸”是章粤开的。章粤和她的左岸基本上在每一部作品中都出现过

《山月不知心底事》主角:向远 叶骞泽 叶昀 配角:沈居安 滕云 章粤

在中建老总嫁女儿的婚宴上,向远遇到了给过他帮助的新郎,她与新郎不熟,新郎却让他用江西话叫他“阿正”,原来,他就是《青春》的主角陈孝正。

《许我向你看》主角: 韩述 谢桔年 配角:巫雨 陈洁洁 朱小北

小北是郑微同宿舍的舍友,在《青春》里,她追随着自己所爱去了新疆 。郑微还是朱小北和韩述的媒人。韩述是林静的旧同事兼友人,谢桔年是《晨昏》中的谢斯年的堂妹。

《我在回忆里等你》主角:司徒玦,姚起云 配角:吴江,谭少城,曲小婉,林静

阮阮在此作中以吴江未婚妻的身份出现,林静则是以司徒在美国时的好友身份出现。现本书已完结。

这种伏线千里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但同时也是别人生命中的过客。人是永远不可能孤立的存在。脱离了别人,自己便也毫无意义。

在终将逝去的青春里,你说好只许我向你看,以后永远不离不弃。如此骗我穿越许多晨昏。后来,在这浮世浮城中,奈何山月不知心底事,只带来我在回忆里等你,我只得孤身哭泣。等老去,发现原来你还在这里。

期待偶像蓝莲花出新作

在辛夷坞看来,她这个年龄的女孩基本都是看琼瑶的小说、席慕容的诗歌长大的,即使很多人现在不看了,也不能否定那些作品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是写言情,我觉得我的作品跟她们最大的区别还是由于时代不同导致的,她们的作品代表了她们那个年代的价值观、爱情观和抉择取向,我的更与当下的现实贴近。”辛夷坞表示,她小说里的人物是生活在当代的,他们更敢于大胆而直接地追求想要的东西,懂得正视自己的内心需求,也许更浮躁一些。

辛夷坞读过许多文学作品,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大学时代看到的网络作家蓝莲花的作品。“只是很遗憾蓝莲花已经许久没有作品了,她的小说《千帐灯》《湄澜池》《一树碧无情》均文笔清丽、故事哀婉,很见功力。很多年前我还没开始写作的时候,曾激情澎湃地给蓝莲花的网络专栏写过一篇长评。那是我至今写的唯一一篇以读者身份写的长评。非常希望能看到她的新作品。”[1]

作家作品

[都市]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2500

〔内容介绍〕

自喻为“玉面小飞龙”的郑微,洋溢着青春活力,心怀着对邻家哥哥--林静浓浓的爱意,来到大学。可是当她联系林静的时候,却发现出国的林静并没有告诉她任何消息。生性豁达的她,埋藏起自己的爱情,享受大学时代的快乐生活。却意外地爱上同学校的陈孝正,板正、自闭而又敏感、自尊的陈孝正却在毕业的时候又选择了出国放弃了郑微。

几年后,林静和陈孝正都出现在郑微面前,而工作后的郑微也纠葛在工作、感情甚至阴谋之中。郑微感情的天平,会倾向于哪一个呢?

[言情]

晨昏 (收录于《原来》)

内容介绍:

人们都说,双胞胎的姐妹或兄弟,只要两人是同一个性别,通常都是性格迥异。顾止怡和顾止安也是如此,即使在孩童时候,她们也是属于在别人眼里第一次见到时感觉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稍微熟悉之后就再也不会认错的两个人。

[言情]

原来你还在这里 ¥2500

内容介绍:

苏韵锦:其实这些年来我并不经常想起他,这个城市并不太大,可我从来没有遇见过他,假如有一天我们重遇,我唯一的心愿是——我希望他不幸福。

程铮:我从来没有后悔跟你分开。然而,不管走得多远,我总相信有一天我会把你找回来的。

苏韵锦爱上了高中同学程铮,程铮也深深爱着她。但是家庭背景不同的二人,生活上的差异要彼此分开。而韵锦在分开之后才发觉有了程铮的孩子。个性强的韵锦没有告知程铮。在几年后,韵锦事业有成发觉程铮又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她们的爱情会开花结果吗?

[言情]

山月不知心底事 ¥3900

内容介绍:

曾经在山月的清辉下,年幼的他们并肩坐在溪涧的边缘,叶骞泽说:“向远,我们永远不会分开。”喧嚣浮华的城市中,向远披荆斩棘朝梦想而去,终于嫁给了心爱的那个人,也拥有了梦寐以求的财富。然而,记忆里的山月只在她一个人的心里散放清辉,于他而言,只是遇风而碎的泡影。她把心里最柔软的角落给了他,为他实现一个个愿望。他一步步进,她一步步退……当山月的前尘旧梦终被践踏得面目全非,绝望的她爱极生恨,断然命令绑匪撕票……山月虽好,注定不能留在身旁,而自幼依恋向远的叶昀会是她的最后一缕晨光吗?

[都市言情]

许我向你看 ¥2500

内容介绍:

那一天的很多细节,韩述都已经成功地忘记了。记忆好像有块黑板擦,悄无声息地抹去了他害怕回想的片断,留下满地粉尘……唯有一幕他怎么也擦不掉——她站在被告席上,而他在台下。韩述不敢看她的眼睛,却期盼着她能望他一眼。可是她没有,他知道,一秒也没有。

桔年的心里住着一个人,她坚信那个人只是闭上了眼睛。很多年后,她做了一个梦,那个人终于睁开双眼对她微笑,然而她却哭了。

521级台阶上的那棵石榴树,年年开出火红刺目的花朵,曾经一笔一画刻下的“hs&jn",谁陪着谁一起来看?

一个女人,如果一生中没有读过一本辛夷坞的作品,那她的人生将是不完整的!

一场不期而至的牢狱之灾,一段挣脱不去的宿命爱情。

如果爱是幸福的牢笼,她宁愿自己所服的是无期徒刑。

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完美续作,《时尚》、《瑞丽》、《北京青年周刊》、《新京报》、新浪、腾讯等全国80余家主流媒体联袂推荐。

[言情]

新作:《我在回忆里等你》¥2500

内容介绍:

他有穷困的童年,没有为爱痴狂的勇气;她有最灿烂的笑容,没有对残酷现实的感同身受。所以他和她,有最伤感的幸福,只期待在回忆的尽头相遇。

从他成为她家养子的那一天起,他只会亦步亦趋,不会有哪怕一步的逾矩,却为了她,瞒天过海,偷尝爱神无意间洒落的丝丝甘甜,就算饮鸩止渴,也甘之如饴。而在那最最甜蜜的往昔啊,他却没有说出过一句“我爱你”……

他和她在一起,有一种孤零零的温暖,好像在失落的世界里相依为命,只有彼此,不可替代。

而她却在最爱的时候离开,一去七年。

时光不可倒流,所以最动人的誓言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编辑推荐:

1、《我在回忆里等你》辛夷坞现实题材的颠覆自我之作。辛夷坞的人气毋庸置疑,铁杆粉丝无数,而且她的作品主题逐渐偏向现实,所阐述的独特而让人信服的人生观正在逐渐影响着更大范围的读者,再加上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话剧公演,新一轮的销售热潮胜利在望。

2、故事情节引人,叙述方式直击读者的好奇心。本是天之娇女,却在国外流浪整整七年而不得归,甚至连电话都不敢往家里打。如此开场,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后文的叙述更是秉承了辛作冷定哲思的风格,感动之余也颇有收获。

3、孔雀女、凤凰男、高校保送也是现在流行的话题,虽然此文基调为言情风格,但是其中主角配角之间因门第观念、贫富差别、高校黑幕等带来的感情起伏纠葛,会引起很多读者的共鸣。其中说到男女平等这个问题的热议就达到数百条跟帖,说明此文足够引起读者深层次的思考。

小说中的经典片段

片段一:

他见朱小北爱不释手地拿起了一个泰迪熊摆弄着它的四肢,又说道:“这个还是我刚工作那一年,单位派我到香港考察,同行的人都疯抢手表香水去了,我就带回了这个。他们才是不识货,你看到没有,这个泰迪熊衣服上的扣子是黑色的,只有比较早期的版本才会是这个样子,它耳朵上的标签注明了这是牛津郡制作的,全球大概5万只,花了我当时大半个月的薪水。”

“挺有意思的,哈哈,韩述,你小子心理肯定还没长大,不过你该不会连芭比娃娃都喜欢吧。”朱小北挥舞着那只熊说道。

韩述大笑:“说什么啊,我就觉得这些好玩,别把我当心理变态。这个泰迪熊我也觉得挺女性化的,既然你喜欢,我就送给你好了。我收藏了好些年,你可得好好对它。”

“我哪里好意思夺人所爱,哈哈,不过,我要是跟你客气好像也不对是吧,谢谢啊。”朱小北正把那只熊抱在怀里,又眼尖地瞄见了熊后面的橱柜里还有一个狭长的盒子,便好奇地追根究底,“韩述,你还藏着什么宝贝?不赶紧拿出来献献,要不这些宝贝多寂寞啊。”

韩述看见那个盒子,也明显地愣了一下。

“不方便啊,那算了算了,我说说而已。”朱小北很知足地拿着她新到手的泰迪熊说。

韩述说:“我都忘记里面装什么了,搬家时拿过来的一些盒子,部分用不着的东西,到现在还没拆过。”

“你不就像钱多了的财主,连金子有多少箱都不知道吗?说不定里面有好东西,要不要我为你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当然,我是说假如你不反对的话。”朱小北说到这里,眼睛是看着韩述,手已经摸到了那纸盒边上。

韩述见她蠢蠢欲动,便吓唬道:“说不定里面有我梦游杀人的证据。”

朱小北不以为然:“姑奶奶我就爱这一口。”

[都市言情]

我在回忆里等你 ¥2500

内容介绍:

你相信时光能够倒流吗,假如可以回到过去,你会做什么? 她说:“我要去找当年的司徒玦,对她说:一定一定不要爱上姚起云。如果还有人遇到当年的姚起云,请你带我告诉他:2001年7月5日,直到那一天的最后一秒,我都还在这里等着他。”

我个人希望他不是骗子,他也一定不是骗子。好吧好吧,我用了主观判断,这在公开媒体上是大忌。因为我实在不愿意他是个骗子。

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他给了我一种感染吧。

在他身上,有着一种对事业和梦想的执着,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偏执。

有人说,只有偏执狂才是事业成功人士具备的基因,比如:马云,比如罗永浩,比如雷军,等等。

成王败寇,我们习惯了用这样的标准去界定成功者与失败者,而贾跃亭的问题,目前还不能下失败的定义,毕竟他还在美国造汽车,在BAT都在逐步介入的智能汽车行业里一直坚持着。

2010年,自从他创建的乐视网在创业板上市以来,他就以一个行业颠覆者的形象出现。他搞的版权分销,开户了内容付费;他推出的硬件免费日,让用户只为内容和服务买单;他极力打造的闭环生态系统,受到多数股民的追捧,称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他打造的一切,如果实现会无比美好。

但贾跃亭把战线拉得过大,导致资金链的吃紧。

2017年7月4日,乐视资产被某银行冻结,随后引发多米诺骨牌的倒塌,导致公司经营性流动资金全部枯竭。乐视的严冬来临。公司目前只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靠出售资产还债。

甘薇在她的微博长文中感慨,老贾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原本可以选择一条比较舒适的生活和轨迹创业,但却选择了一条艰难无比的道路创业,为了事业义无反顾。

2018年1月2日,贾跃亭突然发声,对债务问题,他会尽责到底。

现在的问题,老贾是否是骗子,多说无益,还是等待水落石出的那一天吧!

禾田飞歌:多家平台专栏作者,资深媒体人。‍‍武,能在凶猛都市披荆斩棘;文,亦可东篱采菊禾田飞歌。微信公众号:禾田飞歌(ID:ahetian2017)‍

iphone手机有很多种型号,电池所需的充电时间也因各种原因导致长短不一,但是它们都是使用锂电池,并不需要按以前的镍氢电池那样,必须第一次充电一定要充多少个小时的说法,iphone手机的充电一般需要三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充满电,但不需刻意计算充电时间,只要在iphone手机上看到充电完成以后,电池显示100%电量就可以了。

一。iphone手机的充电时间,会随着电池老化程度而变化。目前市面上的iphone手机,大致包括:2007年

iphone

1代

不支持3G;2008年

iphone

2代(iphone

3G)开始支持3G;2009年

iphone

3代(iphone

3GS)“S”代表speed(速度);2010年

iphone

4代

同样支持3G网络,“S”代表speed(速度),并非4G网络(并有电信版本CDMA

verizon);2012年

iphone

5代

不支持4G网络

;2013年

iphone

5S和5C都支持4G网络

;2014年后推出的

iphone

6

iphone

6puls

)

iphone充满电需要多久这个问题,iphone手机的各个型号的电池参数都不太一样的,况且电池容量和损耗程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随着电池使用时间的增加,锂离子流动的通路被逐渐增加的障碍物阻塞,直到最后电池彻底报销,在电池电极上聚集起来的这种物质,直接导致了电池容量的降低和电池稳定性的下降。可见电池会日渐老化和日渐降低电量容量,从它被生产出来的那一刻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了,而且此过程不可逆。由此可见,iphone手机的充电时间,会随着电池老化程度而变化的。

二。当前的iphone电池都是锂电池,充电技术早就解决了电池过充的问题,一旦电池充电完成以后,会自动断开为它充电,不会影响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对于

iPhone

手机的充电而言,充满点就可以,也可以充多少用多少。可能有的朋友还会像以前一样,把手机的电池用尽以后,再为手机充电,因为身怕浪费了电池的充电周期。其实不然,现在

iPhone

上的电池,可以随充随用。比如你今天用了50%的电量

,然后为手机充满电,明天再为手机充50%的电量

,这二天加起来才算一个完整的100%的充电周期,并不是说充一次电就会消耗一次电池的生命周期。

今天看到一句话,正确的经济学和错误的经济学。这让我一头雾水,经济学还有错误的?这不是n多年总结出来的经济规律吗?但是还真是有“错误”的经济学。我们所学的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等等这些都是“错误”的经继续,他们有个好听的名字“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叫政治经济学是因为他们是被阉割掉的经济学。而“正确”的经济学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能解释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但是如果人们都掌握了“正确”的经济学,那么就能分的清楚对错了,愚民政策历朝历代都是存在的。简单来说:我们知道武媚娘传奇把胸给打码是错误的,广电总局禁止小米盒子是错误的,上不了google是错误的,加油站只有两桶油是错误的等等。这些就是违背经济学的基本供需关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宏观调控上。

举一个例子,2005年颁布宏观调控,二手房交易征收55%的营业税。看到这大家的反应是不是,真好!政府开始调控了,说明房价要跌了。那么事实呢?从05年以来到现在,房价翻了倍的往上涨。如果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55%的税收所造成的收入会是多么客观的一个数字。

没有经济学常识的人我在此进行一下解释。在05年以前,房价是一个缓步上涨的趋势,这符合一般的发展规律。房价和人民的收入以及gdp等等是保持一个平衡的关系。这是经济发展的趋势造成的。不过经济学里有一个词叫杠杆,也就是借钱去经营。通俗讲就是还房贷,这个大家肯定不会陌生。还房贷的背后理论就是杠杆理论。下面言归正传。如果放假缓步发展,那么是不会造成经济形势急速甚至是列表发展的。那么怎么办呢?向银行借钱!用地皮或者已经建造好的房子去抵押,然后申请贷款。然后再进行盖房。这样就会造成一个现象——房屋过剩。按照经济学的供需关系理论,那么过剩的东西是要减价的。他们这么做的结果会让放假大跌的。规律是如此,这一点也没错。不过别忘记了,人是有各种人性的弱点的。从众就是大众的一个最大的弱点。那些房地产商为了让房子尽快升值,用了一点手段。那就是新房子在开盘的时候就已经从手出,又手进了。也就是他们自己把房子买了。那么就会造成一种假象,就是房屋供不应求。然后新房就变成二手放了。在他们炒作下,人们开始跟风买房,那么就只能进行二手放买卖了(开发商已经把一手房自己给买了)。那么二手房的交易税就顺利成章的进入了政府的口袋。然后通过媒体、网络、报纸等等渠道去宣传说房子供不应求,人口基数太大等等。房价如坐着火箭一般往上升。如果只是这样也没什么,老百姓对于房子的需求不是那么多,也就是有一个住的地方就够了,大部分老百姓都是随遇而安,有吃有住有存款就够了。然后一个更更更牛逼的言论出现了——结婚需要买房。

此前,小米多次被传要开始造车,但是小米却一次次否认。苍蝇不盯无缝蛋,看来小米是准备多时。

这不,来了。

为什么是电动车?

资本大咖们乘电动风,像大水涌入城池般,蜂拥而至。前有乐视,后有恒大,再有小米。搞影视 体育 的架起相机了(仍然架着),搞房地产的抡起大榔头了(地基还没夯实),搞生态家电的开始联网了。既借着电动东风,吹一吹造车江南岸,这个点入局,到底晚还是不晚,你我说了都不算。可能股市说了会算,可能以后的销量说了算。

比起2015年左右的电动热潮,已经过去了六年。小米是否真的入局太晚?对于电动 汽车 行业,确实有些晚,毕竟造车需要三五年才能出产品。同时资本热潮对新能源行业已经开始有些疲惫,表现于今年初投资者们开始对早先的电动 汽车 们开始套现,比如高领资本就抛售新能源 汽车 的股票。所以在2020年一度疯涨的新能源 汽车 股票,在2021年开始下跌。特斯拉、蔚来、小鹏,也都有不同程度下跌。

小米的优势?

有人认为小米拥有足够的资金底气,足以支持其玩转 汽车 行业;有人认为小米生态圈, 汽车 更加丰富了圈子;有人认为小米自带营销,可以胜过大部分初创企业。

再加一点,资源整合。

从小米进入的行业来看,几乎每造一样东西,都很容易打破行规,把价格做到极低,把品质做到极高,也就是所谓的性价比十足。这也是小米立足不败之地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想达到这种效果,那么资源整合非常重要。所谓的资源整合,也是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把成本做到最低,把质量做到最高,把产量提升最高,把市场拓展最宽,这一切,小米都做到了。

汽车 行业,不仅仅是传统 汽车 ,智能电动 汽车 也是如此。整车上万个零件,既要保证质量,毕竟 汽车 是个安全驾驶的交通工具,质量安全非常重要,又要对价格进行严格管控,性价比高的车型,才是主机厂源源不断的利润奶牛。

而在国内火热发展了七八年的新能源 汽车 行业,零部件行业和新能源人才,也基本上到达“成熟”的状态,小米完全可以收割这一波,也属于后来者居上的优势。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来源于时代潮流,造车并非就是不成功便成仁的选择。小米除了造车,还有其他很多诸如手机、手机卡;电视、盒子、蓝牙手柄; 路由器、平衡车、空气净化器、体重秤、血压计、水质检测笔等智能硬件; 移动电源、插线板。 耳机、音响; 电池、存储卡; 保护套、后盖、贴膜和一些小配件;服装、箱包等等。小米开阔的产业链,也为小米积攒了一定的资本。而资本是入局 汽车 行业的门槛。

另外,小米官宣造车对其股市是副绝好良药,前面两次在传小米要造车,都被否决,而这次是真的官宣,股票市场似乎有些狼来了的意思,并未如期而涨。而和此前的蔚来、小鹏和理想在美股上市的车企相比,中概股等一众企业跌跌不休,意欲回国再上市,小米在港股安安稳稳,坐等升值。

而挑战仍然有,那就是 汽车 到底要走代工之路,还是自主制造。尽管拥有一众消费品类代工经验,对于制造业也算是玩得开,但是 汽车 这辆工艺制造品,对于品质管控、产能交付异常依赖。如果选择代工,那么可以省去一大笔工厂建设和设备采购费用,一百亿足够开发两三款车型;如果选择自建工厂,那么一百亿只能研发一辆 汽车 ,而且预算也算比较吃紧。再往后看几年,100亿美元持续投入,如果在此期间,小米 汽车 不独立上市,收益回报是否支持投资者们持续投入?恐怕不大现实。从前浪的新势力们,不管是先代工还是先建工厂,结局都是找地、建厂,小米是否会脱离这个魔咒?一如造手机般代工造车?结局并不好说,毕竟国内 汽车 工厂的产能已经过剩,找一个代工资源并不是难事。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还在浪打浪。看准了浪头,就是冲浪,没看准浪头,就是翻船了。

你看好小米造车吗?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