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微信之夜演讲,他都说了些什么?

新手学堂035

张小龙微信之夜演讲,他都说了些什么?,第1张

1月19日晚,原定于19:30开始的微信之夜,“迟到”了23分后正式开始。伴随着一段微信十年发展历程的VCR,身穿白色卫衣、一身运动装扮的“微信之父”张小龙迈步走上演讲台。

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的张小龙,每一次演讲都令不少开发者备受关注。去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只出现在视频里的张小龙曾说线下开会浪费时间,今天他说,没想到过去一年因为疫情原因,不得不进行以线上为主的活动。

回顾10年前微信产品的诞生,源自于张小龙自己并不怎么使用qq,于是他计划做一个给少数人用并且适合自己用的沟通工具。当时,他还给马化腾发了一封邮件。张小龙曾说,想到那封邮件自己有点后怕,如果那个晚上没有发邮件,而是跑去打桌球,可能就没有微信这个产品,或是腾讯另一个团队做了另一款微信。

“当时也没有想到,十年后的微信会是这样。”张小龙说,“十年后来看,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是‘上帝选中的那个人’”。

在这十年间,伴随着微信的成长,移动互联网狂飙突进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微信本身,从一开始便稳坐移动APP头把交椅,发展至今不仅坐拥超10亿用户日活,成为当之无愧的超级APP,更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社交上,连接人与人;朋友圈,分享生活;微信红包,让移动支付流行;公众号,则开启了一番繁荣的自媒体内容分发业态……

还有小程序、小游戏,企业微信乃至现今的视频号等。几乎微信每一个功能,每一个入口,每一次调整,都会为人们的移动互联网生活带来改变。

他透露了一组数据,每天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此外每天有33亿用户进行了视频通话,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发表朋友圈,其中照片67亿张,短视频1亿条;36亿用户读公众号文章,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2亿以上用户设置三天可见。

在当日上午的微信公开课上,微信公布了去年的成绩单:过去一年,小程序全年交易额同比增长超100%;企业微信连接和服务的微信用户超过了4亿;微信支付分用户数突破24亿。

过去一年,张小龙少有的对外曝光窗口给了视频号。

去年6月,他发表朋友圈称,视频号已经2亿日活,速度增长惊人。此时距离视频号上线,也就刚5个月。

并表示,“再不mark,就三亿四亿了。”

开场不久,张小龙花了一个小时讲起了一年前微信推出的产品视频号。视频表达变得越来越普及,最近五年,微信每天发送视频数量上升了33倍,他预计,视频化表达可能会是下一个10年内容领域的主体。他提到,视频号不会以用户时长作为导向和KPI,更关注的是帮助用户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例如,刚开始视频号曾邀请一些明星进来,但是有明星说没签约费不想来。“我们说不来就不来了,因为我们并不是想要去买一些内容进来,而是他应该在这里经营,自己创作内容,自己吸引粉丝,有了粉丝就会有回报,而不是我们出面购买内容这样的方式。”张小龙说,这不是为了省钱,如果视频号不花钱买内容,创作者还愿意进来,这才说明创作者可以在这里根据自己的内容收获回报,才说明视频号建立起一个可以运转起来的生态。

在关于视频号的演讲中,张小龙还提到外界质疑微信的技术,他对此表示,微信在算法领域沉淀很深,搜一搜背后有几百个搜索工程师,微信有自己的团队做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

此外,张小龙还预告了微信的新功能:“状态”。

“现在大概任何一个人的微信名片,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但事实上,未来的名片就应该是活的,应该包含当前的状态,比如我们坐在这里开一个会,这个是我们引入的‘状态’希望做到的。”张小龙称:“如果你在某一个状态里面,也希望看到谁和你在一个状态里,比如在打同一个游戏、在同一个咖啡厅、同一个景点旅游。社交的本质是什么,是找到同类,‘状态’是找到同类的方法。”对于“状态”上线后的影响,张小龙说不太知道结果是怎么样,后面要经历两三个版本逐步完善,新版本会把它“灰度“出来,让大家尝试。

他还提到,自己一直不太满意的一点是,在微信里面听歌的体验不太好。“我不理解为什么所有播放器都是电唱机在里面转,我中学的时候家里有一个电唱机,但是我想大部分用户不会经历过那个时代。”

关于输入法,预计接下来微信也将有所动作。张小龙提到,微信平时收到特别多的投诉:“微信是不是暴露了我们的聊天记录了,我刚才在聊天里面说了什么,广告就看到了。”他说,只有业界的人才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普通的用户是完全不明白的。其实微信并不会看用户聊天记录,“如果要看会被开除的,并且我们不保存聊天记录。”

过去一年,有外界评价微信的变化速度特别快,一点儿都不像微信。张小龙解释称,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自己个人的观念是做事情就是应该很快。他引用《孙子兵法》里的一句话:“其徐如林,其疾如风”,慢的时候要像森林一样徐徐展开,快的时候要像风一样。“当然我们在微信头两年我们的速度特别快,但是后面确实时快时慢了。”

张小龙说,慢并不是微信想要的结果,所以,包括这一次的视频号项目,微信组织了大概一两百人、特别小的团队,而且大部分是技术人员,结果发现反而是小规模团队比大团队跑更快一些,可能这也是微信风格的一种做事方法。

微信创始人是张小龙创立,但不是粉笔张小龙,二人只是姓名相同。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1969年12月3日生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

张小龙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学位。曾开发国产电子邮件客户端Foxmail,加盟腾讯公司后开发腾讯微信,被誉为"微信之父",被《华尔街日报》评为"2012中国创新人物"。主要负责腾讯公司广州研发部的管理工作,同时参与腾讯公司重大创新项目的管理和评审工作。

2017年,“微信之父”张小龙曾放下狠话:“两年之后,微信小程序将取代80%的APP市场!”

其实从如今的情况看来,张小龙的预想并没有实现。要知道,如今距离2017年已经过去了整整5个年头,虽然各种小程序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其实APP的市场从来就没有被取代过,更没有达到所谓的80%的市场被小程序取代。

可这也不由地让人感到好奇,这些年来,微信这么火,为什么张小龙预想的局面没能出现呢?在个人看来,或许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小程序始终是少数人的爱好。从使用角度来看,小程序的确比较轻便,但其实主要用户都是年轻人,对于中年人和老年人来说,他们使用微信的目的仅仅只是熟人社交,不愿意去体验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而这,也是当初他们放弃QQ使用微信的原因。如此一来,即使小程序搞得再好,用户群也是固定的。

其二,小程序固然轻便,但其实并没有取代APP的市场,大家不妨去观察一下,小程序里有的东西,基本上都能搜到同样功能的APP,也就是说,小程序就像是简化版的APP,故而小程序无法取代APP。

所以,在你看来,张小龙的预想没有实现,还因为哪些原因呢?

被证明不成功为何为什么要做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是腾讯推出的一个战略级企业生态底层框架,每次新型企业生态底层框架的推出都将引起用户使用场景的变化,用户场景的变化必将引起互联网行业重新洗牌。

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将充分利用微信9个多亿的用户群体,为企业带来新型营销方式和流量红利。

电商#, 889亿月活用户大的流量入口,有了小程序,总会有用户找到你!

公众号, 2000万个公众号每一个有公众号的企业或商家都有小程序的需求。

4亿微信支付用户,每一个微信支付用户都可以直接通过小程序完成购买和支付流程。

在中国微信是做的非常成功的,无论是男女老少,每个人都有微信,微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微信成功的过程中,有哪些坎坷的经历呢?

微信对讲机功能的失败:在2013年2月微信的45发布了,在这一次新版本的启动介绍页上,赫然写着“这一次,我们重新定义了对讲机”。从这个雄心勃勃的口号能看出张小龙对于这一版本推出的实时对讲功能有着极高的期望,然而这个功能最终还是在3年后的635版本下线了,它并没有流行起来,如今我们只能在入口极深的“微信位置共享”的时候才能找到这个功能,它使用率极低。

表情包商店的失败:2013年是微信商业化的元年,微信50也是微信一个很大的版本,一口气上线了游戏中心、表情商店、街景扫码等重要功能,表情商店也是张小龙寄予厚望的一个重要的商业化举措,腾讯内部希望能复制日本通讯软件Line在表情贴纸商业化方面的成功,后者在表情方面光2015年就创造了高达272亿美元的营收。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微信没能复制Line的表情神话。

微信的“原教旨主义版”:微信在界面和交互上改版最大的是哪一次并非我们所熟悉的大版本号30、40、50等等,而是一个小版本号——安卓版本52,因为这个版本把微信最核心的底部导栏修改成了顶部导栏,通过左右滑动的方式切换聊天、通讯录和朋友圈,我把它称之为“安卓原教旨主义版”。然而这是一个短命的版本,仅仅5个月之后的54版本就改过来了,回归到了今天经典的底部导航,从此再也没有改回去过。

微信国际化的失败:毫无疑问,微信的国际化是失败的。如今,在微信的进入的15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微信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成为社交领域的领头羊,不说美国、印度、巴西,但即便是在和中国文化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香港、台湾、日本、东南亚,微信也并没有赢得局部战争,十分遗憾。

微信的Facebook主页:一旦关系链建立,马太效应就开始发挥作用,人们不会去用一个功能强大但我的朋友们都不用的产品,“撼山易,撼关系链难”。微信在国内赖以爆发增长的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大招两年之后在国际市场统统失效,因为根本摇不到人,附近也没有人。

订阅号助手的失败:2018年5月,微信公众号的“订阅号助手”终于上线了,但却遭到了很多人的吐槽:首先,它和小程序“公众平台助手”在功能上严重重叠,订阅号助手首页的互动功能——回复消息和留言,小程序早已实现,而在数据分析部分小程序甚至比助手APP更加强大。其次,它另一个主打的发布功能居然是残缺的——PC上保存的草稿到移动端居然不能编辑,只能选择直接发布;而移动端保存的草稿在PC端不用说编辑,看都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