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历史

新手学堂022

小米的历史,第1张

小米(MI,全称: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由雷军于2010年4月在北京创立。2018年7月9日,小米在香港上市。 2020年11月3日,《财富》发布2020年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全明星榜,小米集团排名第3。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其成立于2010年4月,在近8年时间内从零成长为手机年销量超 9000 万台,年收入超 1000 亿元,产业覆盖手机及其他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新零售等领域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小米公司还是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第四家拥有手机芯片自研能力的手机公司,其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2010年,小米以MIUI起家,获取了大量核心粉丝。2011年,小米进军手机市场,通过高性价比产品获取低端市场,扩大粉丝规模。2012-2014年,小米开启了硬件生态圈布局。2015年-至今,小米手机开始迈向高端,且生态链快速丰富。小米手机之所以逐步迈向高端市场,更多是为了改变品牌低端化的形象,从而更好地为其高性价比品牌策略背书。

导语:近年来,小米已经对近30家 汽车 领域的企业进行了投资,涉及了自动驾驶软硬件、 汽车 整车、销售等。单从小米收购公司的类别来看,雷军似乎有意打造一条属于造车的供应链。小米在手机供应链上已经玩出了花,那么能否完美地运用到造车计划中呢?

距离小米宣布造车已经过去100天左右了。

自3月30至7月25日,雷军在2020年小米春季发布会宣布造车之后,小米的造车计划仿佛”人间蒸发”一样,小米官方再也没有发布更多有价值的消息。这让人不得不开始怀疑,小米造车是真的造车还是搞个噱头提高一下公司的股价。

然而,事实上,雷军在宣布造车之后虽然按兵不动,但是却先后拜访了包括长安、上汽、东风、广汽、上汽通用五菱、长城等国内主流车企。值得一提的是,雷军还现身博世和宁德时代的总部。除此之外,小米先后参与投资了纵目 科技 和禾赛 科技 ,并被曝出收购了Deep Motion。在布局完自动驾驶公司之后,小米又开始加速招聘自动驾驶工程师,甚至还贴上了急聘的标签。

不久前,有媒体爆料称,小米已经成功地投资了400家企业,组成了国内除阿里、腾讯两大派系以外最大的“朋友圈”。从小米投资的特点来看,主要投资与自身产业生态有关的企业。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小米生态链为主的战略投资,另一类是以供应链为主的产业投资。具体来看,生态链投资更偏向于产品品类,被投资的企业向小米提供智能家居、生活用品、可穿戴和出行多个领域的产品。小米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采购与供货,在小米之家以及有品商城等区域销售。

供应链主要偏向于产品品类,为小米手机和智能硬件提供技术以及核心元器件方面提供保障。举个例子,小米投资的晶晨半导体,就以研发多媒体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为主。除此之外,小米在高端电子材料制造方面,小米投资的方邦股份等企业均为其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随着雷军宣布造车,小米又开始布局与 汽车 相关的供应链。相比于小米手机的供应链,小米在造车供应链上的布局已经不再局限于硬件设施,而是将自动驾驶技术等纳入到供应链的范围,包括领投了纵目 科技 的D3轮融资、激光雷达创企禾赛 科技 的融资等等。一系列的投资,无一不是在证明小米正为其造车计划在做准备。

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为什么小米要将小米手机的供应链模式复制到的小米的造车计划中。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小米为其造车计划打造供应链是为了确保其产品的稳定生产,拥有更多自主控制权。这个答案并不没有任何问题,唯一缺点就是没能够将整个小米供应链的好处说出。

在互联网模式下,小米供应链实施的是拉动式策略,优势在于信息的快速传递,缩短提前期。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都是TTC,TTC是指从产品需求预测,收到订单一直到将产品送达客户手中的时间。TTM指的是从新产品设计、研发,一直到进入市场的时间。

以小米手机为例,TTM就是每一代新手机从早期研发、粉丝参与设计、量产设计一直到新产品发布的时间。TTC反映的是企业满足订单客户需求的供应链快慢程度,也就是从下单到收货的时间。对于新产品来说,供应链的优势就在于TTM,实现TTM最小化式供应链战略最主要的目标。

单说理论或许大家听不明白,我们可以再以小米手机为例来介绍TTM/TTC的优势。小米手机在研发的过程中紧密地与上游核心供应商合作共同研发,包括参与联发科和高通的芯片开发,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低的价格获得量产芯片。另外,将最终客户带入研发链,体验和反馈其工程样机,将供应链和开发链紧密结合起来,尽快向市场推出量产手机。当产品进入到成长期和成熟期后,供应链的优势在于TTC,在平衡成本效益的基础上最小化TTC,其中包括采购、生产、配送等流程。

换句话说,TTC和TTM分别在产品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两者如何实现最小化均对产品是否能够成为市场的“焦点”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理,小米将小米手机供应链的成功复制到小米的造车计划中,势必会为打造小米 汽车 起到极佳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下各大车企纷纷加速其新能源 汽车 产品的背景下,如何快速打造出一款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将会对小米造车计划能否成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以小米收购激光雷达为例,华为曾经提出了要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以内。事实上,要想将激光雷达的价格打压到200美元以内的话,当下已经可以实现,比如说采用半导体激光器 MEMS振镜 APD接收的方案。不过,这一方案中的半导体激光器的峰值功率受限,探测距离50m已经是达到了极限。换句话说,想要降低激光雷达的价格最佳的方式就是实现规模化生产。

在这一情况下,小米如果能够结合整个供应链的优势,让小米 汽车 实现量产化的话,激光雷达也将会实现规模化生产。到了那个时候,不仅实现激光雷达的价格降低,而且还将会为小米 汽车 的供应链带来良性发展,小米 汽车 的性价比也将会进一步提高。不过具体是否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还要看小米接下来如何打造专属于小米造车的供应链。

除了成本优势以外,完善的供应链将会为产品带来更强的应对能力,确保产品的推出速度跟得上市场的发展。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供应链战略设计可以分为的两个层面,一是水平层面:需要设计多少不同的供应链来满足不同需求特性的产品;一是垂直层面上:时间维度上,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如何调整到最适合的供应链战略。

以小米手机系列为例,水平层面上,小米1到小米4每一代产品的需求和供应特性都有较大差异,对应供应链战略的SC1-SC4。垂直层面上,每一代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1代产品基本退出了市场,2代产品处于成熟期,3代产品进入成长期,4代产品处于研发导入的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米手机具备了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强化小米的竞争力。同理,在 汽车 “四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快速对市场需求作出反应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小米成功构建好专属小米 汽车 的供应链之后,对 汽车 行业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

总的来说, 汽车 虽然比手机更复杂,但是并不是说完全无关,两者均具有不少相同的属性。所以,小米造车除了是为了是爱你生态链的闭环以外,更多的是希望在小米手机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很多人会说,小米造车的优势很多,包括完善的供应链、资金充足等等。然而,这还不是小米造车最大的优势,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拥有谈判的筹码。据最新数据显示,蔚来 汽车 1-7月份累计交付量达49887辆,位居新势力排行榜第一。蔚来 汽车 的成功离不开安徽省国资委的推动,毕竟在蔚来 汽车 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是安徽省国资委出手拉了蔚来 汽车 一把。当然,安徽省国资委在投资蔚来 汽车 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超额的回报。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安徽省国资委正在和小米 汽车 接触,有意将的小米 汽车 引入合肥。据相关人士透露,“合肥和小米正在洽谈,小米有望落户合肥,但具体的招商引资政策还不清。”对于该消息,小米公关部表示“不回应”。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小米现阶段正处于观望的状态,因为在安徽省国资委与小米接触之前,包括成都、武汉等城市均向小米抛出橄榄枝。因为小米造车一旦落户到某一个城市,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可以为该城市的GDP作出贡献。

与蔚来 汽车 不同,蔚来 汽车 当年的选项是唯一的,而小米现阶段是多项选择,拥有谈判的资格和更多的筹码。为了吸引小米落户,各大城市均开出了丰厚的条件。虽然我们至今还无法得知小米最终选择落户哪一座城市,但是能够肯定的是,当小米正式宣布落户某座城市的时候,那么其势必已经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其发展将会更加平顺。

点评

自小米宣布造车到现在已经过去100多天了,看似毫无动作的雷军,事实上已经在为其造车计划铺了一条平坦的道路。在这一背景下,当小米 汽车 正式宣布“开工”时,意味着小米 汽车 已经的准备工作已经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状态,甚至有可能一举突破现阶段新势力头部玩家的格局。

小米手机是2010年创立的。到今年是创立第10个年头了。

创立当初,雷军与原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斌(曾参与微软亚洲工程院创建并任工程总监)、原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原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和原Google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峰联合创办小米公司。 

小米手机是小米公司研发的高性能智能手机。Strategy Analytics发布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厂商出货量及市场份额报告显示,小米出货量2320万台,市场份额达到64%,重回世界前五。2018年3月27日,小米首次在上海举行新品发布会,发布小米MIX2S。

10年中小米有过辉煌,曾经也做到过国内手机市场的出货量第一名,当然也有过低潮的时候,探索黑科技,小米为发售而生等口号也算深入人心,即使被吐槽,被看低,小米一路还是坚持下来了。成立了10年的小米公司的发展我们有目共睹。

小米成长的发展史如下:

2010年

8月16日,MIUI首个内测版推出。

2011年

8月16日,小米手机在北京798艺术中心D·PARK北京会所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小米手机。 

8月29日,小米手机1000台工程纪念版开始发售。

9月5日,小米手机开始接受在线预定。

10月20日,小米手机开始正式销售。

12月18日,小米手机第一轮开放购买。

12月20日,小米联通合约机发布。

2012年

1月4日,小米手机第二轮开放购买。

1月11日,小米手机第三轮开放购买。

2月8日,下午3点,小米手机电信版发布会举行。

2月16日,小米手机电信版开始预定。

2月28日,小米手机第四轮开放预订。

3月初,第100万台小米手机售出。

3月17日,小米手机第五轮开放购买。

4月6日,小米手机电信合约机公布,小米手机第六轮开放购买。

4月12日消息,小米联通合约机正式登陆小米官网。

4月24日,小米手机第七轮开放购买。

5月9日,小米手机第八轮开放购买。

5月15日,上午10点小米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小米手机青春版。

5月18日,小米手机青春版正式面向预定用户发售。

6月7日,小米手机销量突破300万。

8月16日,小米手机1S、小米手机2正式发布。

8月23日 小米手机1S第一轮开放购买。

9月6日,小米手机1S第二轮开放购买。

9月20日,小米手机1S第三轮开放购买。

10月10日,小米手机1S第四轮开放购买。

10月23日,小米手机1S 标准版、电信版和青春版三版本同时开放购买。

10月30日,小米手机2首轮开放购买。

11月11日,小米手机1S标准版、电信版和青春版三版本同时开放购买。

11月19日,小米手机2、小米手机1S开放购买,其中30万台小米手机1S青春版于12分02秒售罄,10万台小米手机2于2分29秒售罄

11月25日,小米手机1S青春版第八轮开放购买,18分12秒内售罄。

11月29日,小米手机2第三轮15万部开放购买,1分43秒售罄,同时20万台小米手机1S于13分29秒售罄。

12月7日,小米手机2第四轮开放购买,共售出10万部,同时小米手机1S开放购买共售出10万部。

12月14日,20万台小米手机开放购买活动。

12月21日,新浪微博开卖小米手机2微博社会化网购首单,新浪微博小米手机2专场销售,5万台小米手机2在5分14秒内售罄。

12月24日,25万台小米手机开放购买,5万台小米手机2已在3分08秒售罄;10万台小米手机1S已在17分39秒售罄。

2013年

1月5日,2013年首场开放购买。

1月26日,小米手机2电信版首卖。

2月5日,30万台小米手机春节专场开放购买。

4月9日,小米手机2增强版2S、小米手机2青春版2A发布。

4月26日,小米手机2A在官网开售。

6月4日,小米手机2S 32GB电信版首卖。

7月16日,10万台小米手机2S 16G版开放购买。

7月31日,小米千元双卡双待手机——红米手机正式发布。

8月12日,红米手机开放购买,90秒,10万台红米手机售罄。

9月5日,小米2013年度发布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发布小米手机3。

10月15日,小米手机3首轮发售10万台。

12月31日,小米3联通版官网首发。

2014年

2014年7月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小米2014年度发布会上,小米手机4正式发布。

2014年9月9日,小米手机4移动4G版在在小米官网正式开卖。

2014年12月16日,小米手机4联通4G版首发。

2015年

1月4日,红米手机2015年度新品(红米手机2)在手机QQ发布。

1月15日,小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重量级旗舰产品发布会,发布了小米Note。

2月10日,红米手机2增强版发布。

3月17日,小米Note特别版首发。

3月31日,举办米粉节新品沟通会,发布小米Note (女神版)、红米手机2A。

5月6日,小米召开小米Note 顶配版鉴赏会,正式发布小米Note 顶配版。

6月29日,小米Note全网通版本发布,支持移动、联通、电信4G/3G/2G。

8月16日,红米Note2小米网首卖。

9月8日,红米手机2A增强版首发。

9月22日,小米在北京五洲皇冠假日酒店召开媒体沟通会,发布小米手机4C。

2016年

2月24日,小米举办2016春季新品发布会,发布了小米5。

5月10日,小米Max发布。

7月27日,红米Pro发布。

9月27日,小米举办 2016 秋季新品发布会,发布了小米 5S、小米5S Plus。

10月25日,小米发布 Note 系列的第二代智能手机——小米 Note2 和全面屏概念手机小米 MIX。

11月4日,红米4、红米4A发布。

2017年

2月28日,小米首款自主研发芯片澎湃S1 发布,搭载该芯片的小米5C同时亮相。

4月19日,小米6发布。

5月25日,小米Max 2 发布,主打大屏大电量。

7月26日,小米 5X 发布。

8月21日,红米Note 5A发布。

9月11日,小米MIX 2全面屏手机、小米Note 3发布。

12月7日,千元全面屏手机红米 5和红米5 Plus发布。

2018年

3月16日,红米Note5发布。

3月27日,小米MIX 2S发布。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手机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定位于高性能发烧手机。小米手机、MIUI、米聊是小米公司旗下三大核心业务。“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理念。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主营业务:

小米手机、MIUI、米聊是小米公司旗下三大核心业务。“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理念,定位于中低端市场。小米公司首创了利用互联网开发和改进手机操作系统,60万发烧友参与了开发改进。官方已经推出各种附加值产品,官网出售的电视,盒子,米兔,旅行包,手机膜,耳机,帽子,男装、女装,鞋子等都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为小米的成功奠定了很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