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参与感三三法则”

新手学堂027

小米的“参与感三三法则”,第1张

即使不用小米的手机,也应该多少了解一些作为现象级公司的小米是如何玩互联网营销的。看看这本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的工作手记很有必要。

书中的核心观点是“参与感三三原则”,这适用于做手机,更适合做互联网社区,相比其他有形的商品,互联网社区的命脉就在用户的参与。其实小米是把做互联网UGC产品的玩法移植到商品的研发和营销来,所以叫“互联网手机”。

小米的“参与感三三原则”建立在几年来消费模式的变革上:

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黎万强总结了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内部称为“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做爆品”是产品战略。一个阶段只做一个产品,通过聚焦形成规模效应,并且通过明确的定位占领用户的心智定位,这个在传统行业用的不太多(王老吉算一个吗?),后来凡客也在学,效果还可以。另外,资源太分散也会导致参与感难于展开。

“做粉丝”其实就是用户运营。以前靠的是品牌曝光率和知名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除了售后和消费者就没什么联系了,但互联网产品不一样。参与感的背后是“信任背书”,用户关系要密切很多。功能、信息共享是最初步的利益激励,其次是荣 誉和利益,只有对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参与感才可持续!

“做自媒体”就是内容运营。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已消灭了权威,也消灭了信息不对称,有句话说“每个企业都应该有一个主编”,因为企业自己的“发声”的效果是不可取代的。这里提到一点“避免信息过载”值得注意,“做 内容运营建议要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动’的思路,只发有用的信息,避免信息过载,每个信息都要有个性化的情感输出,要引导用户来进一步参与互动,分享扩 散。”现在很多自媒体一提起内容很多时候都在“追热点”,但如果热点和品牌本身没有任何实质关系,就是生拉硬拽,即使有阅读量也难说效果如何,“优衣库”事件就是个例子,杜蕾斯这种玩出花来的可能的另说。

“开放参与节点”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筛选出对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节点。其实很多互联网产品在正式上线之前都会出测试版,这里强调的是不仅是内部人员或小范围的测试,而是让更多核心用户参与进来。开放的节点应该是基于功能需求,越是刚需参与人越多,而不是为了开放而开放。

“设计互动方式”也可以算作一种活动运营,根据开放的节点进行相应设计,注意遵循“简单、获益、有趣和真实”的设计思路,这几个词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则要下功夫琢磨。另外,互动方式不仅是活动,也可以当做产品一样持续改进。

“扩散口碑事件”主要靠新媒体运营,前几项策略还主要集中在较小范围的核心用户群,这步则要精选基于互动产生的内容,把它做成话题广泛传播,影响更多对品牌有兴趣甚至没听说过的用户参与,同时也放大了已参与用户的成就感。扩散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开放的产品内部植入鼓励让用户分享的机制,现在已经很普遍;二是官方从和用户互动的 过程中发现话题来做专题的深度事件传播,这则需要一定的分析、策划能力和对用户心理、传播原理的把握。

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独一无二的打法,但相同的打法不同企业的得到的效果差别却很大,这除了产品自身的特点外,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内在的驱动力导致执行上的深度和广度。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小米没有KPI和考勤制度,工作的驱动并不来自于业绩考核,也不是基于老板‘拍脑袋’,驱动力都是真真切切的来自用户的反馈。”

能做到这点的企业恐怕没几个。

病毒营销。

事件营销。

口碑营销。

饥饿营销。

新媒体营销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方式。在web20带来巨大革新的时代,营销方式也带来变革,沟通性、差异性、创造性、关联性,体验性、互联网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时代。并且出现了网络杂志、博客等这些新媒体。

其实只是一种营销方式而已的,一个名字罢了,就像马太效应,跟中国的跟风没有什么区别的\x0d\\x0d\饥饿营销-简介\x0d\\x0d\在市场营销学中,所谓“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x0d\\x0d\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表明上,饥饿营销的操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想,从而提高售价,赚取更高的利润。但“饥饿营销”的终极作用还不是调节了价格,而是对品牌产生的附加值,这个附加值分正负。\x0d\\x0d\饥饿营销运行的始末始终贯穿着“品牌”这个因素。首先其运作必须依靠产品强势的品牌号召力,也正由于有“品牌”这个因素,饥饿营销会是一把双刃剑。剑用好了,可以使得原来就强势的品牌产生更大的附加值;用不好将会对其品牌造成伤害,从而降低其附加值。\x0d\\x0d\强势的品牌、讨好的产品加出色的营销手段是饥饿营销的基础,雅阁、佳美在中国已经有多年的沉淀,特别在华南地区,相信大家也领略过去年凯美瑞和今年卡罗拉上市的宣传手段,在此就不多说了,这都是为加强其品牌号召力打基础的。有了这些,加价限量只会卖得更好。产品一旦处于供不应求、加价销售的市场状态,其品牌无形中会得到了很大的宣传,其价值和号召力都会成陪地放大,为今后的持续热销打下基础,并建立忠诚度更高的客户群体。所以饥饿营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定低价-限供量-加价卖”,正如上述所说的,强势的品牌、讨好的产品、出色的营销才是关键,才是基础。不了解对手,不认清自己,简单地去操作,会非常危险。\x0d\\x0d\饥饿营销就是指产品生产者或拥有者有意调低产品的生产数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并维持产品较高的售价以及较高的利润为目标的一种营销策略。\x0d\\x0d\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并达到加价的目的。表面上,饥饿营销的操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想”,从而提高售价,赚取更高的利润。但是,在这里我们还必须明白,饥饿营销的最终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调高价格,更是为了对品牌产生高额的附加价值,从而为品牌树立起高价值的形象。\x0d\\x0d\饥饿营销-起源\x0d\\x0d\传说,古代有一位君王,不但吃尽了人间一切山珍海味,而且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饿。因此,他变得越来越没有胃口,每天都很郁闷。有一天,御厨提议说,有一种天下至为美味的食物,它的名字叫做“饿”,但无法轻易得到,非出艰辛的努力不可。君王当即决定与他的御厨微服出宫,寻此美味,君臣二人跋山涉水找了一整天,于月黑风高之夜,饥寒交迫地来到一处荒郊野岭。此刻,御厨不失时机地把事先藏在树洞之中的一个馒头呈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这就是叫做‘饿’的那种食物。”已饿得死去活来的君王大喜过望,二话没说,当即把这个又硬又冷的粗面馒头狼吞虎咽下去,并且将其封之为世上第一美味。\x0d\\x0d\这一简单的常识,在西方经济学中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西方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即消费者从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感)认为,效用不同于物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所固有的属性,由其物理或化学性质决定;而效用则是消费者的满足感,是一个心理概念,具有主观性。这正如传说中的那个馒头,尽管,从使用价值上来看,它与山珍海味不可同日而语,但当时当地,对于那个饥肠辘辘的君王,它却是天下至美之味。\x0d\\x0d\这一常识已被聪明的商家广泛地运用于商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这种做法在营销学界更是被冠以“饥饿营销”之名。\x0d\\x0d\饥饿营销-特点\x0d\\x0d\饥饿营销成功的基础\x0d\\x0d\一、心理共鸣\x0d\产品再好,也需要有消费者的认可与接受,拥有足够市场潜力,饥饿营销才会拥有施展的空间,否则一切徒劳无功,甚至还会患上一身病。不断探究人的欲望,以求产品的功能性利益,品牌个性,组织品牌形象,自我表现,情感关系的打造要符合区域市场的心理,与消费者达成心理上的共鸣,这是“饥饿营销”运作根本中的根本。\x0d\\x0d\二、量力而行\x0d\俗话说的好,“没有金刚钻儿,别揽那瓷器活儿”。汽车厂商需根据自身的产品特性,人才资源,销售渠道,行销能力等量力而行,任何盲目的、自我膨胀的经济行为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一味地高挂消费者的胃口,注定要消耗一些人的耐性,一旦突破其心理底线,猎物势必落入竞争对手的口中,这是大家所不想见到的。把握好尺度,是汽车厂商始终考虑并关注,同时由于市场存在一定程度地“测不准”现象,这一环节还应视为重中之重。\x0d\三、宣传造势\x0d\消费者的欲望不一,程度不同,仅凭以上两个规则,还有些势单力薄。欲望激发与引导是饥饿营销的一条主线,因此,宣传造势虽然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家常便饭,但却是必不可少。新品上市,前期的软硬兼施,电视广告的普遍撒网;电台、报纸、杂志、电梯等媒体的重点培育;明星代言的眼球吸引;车展的春光外泄;专业测评的权威指导;销售渠道的口径统一等等众多策略与手段,各有千秋。各厂商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尽量做到选择有度,行销有法,推介有序。\x0d\\x0d\四、审时度势\x0d\在非单一性实验条件下,消费者的部分欲望受到竞争对手市场活动的影响,欲望组合比例发生新的变化,购买行为关键性因素发生不规则的变动,感情转移,冲动购买也是常有之事。因此,密切监控各汽车厂商的市场策略的动向,提高快速反应的机动性,也绝不可小视。可惜某些汽车厂家的一些方案的制定未免显得有些过于简单化,值得商榷。\x0d\\x0d\饥饿营销-意义\x0d\\x0d\饥饿营销不仅仅是一种营销策略,在西方经济学当中饥饿营销已经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西方经济学的效用理论认为,“效用”不同于物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所固有的属性,由其物理或化学性质决定;而“效用”则是指消费者的满足感,是一个心理概念,具有很强的主观性。\x0d\\x0d\正如人们在非常饥饿的时候,哪怕是一个“馒头”,它也可以顶得上一桌“山珍海味”。尽管,我们从使用价值上来看,一个“馒头”与一桌“山珍海味”不可同日而语,但当人们在非常饥饿的时候,一个“馒头”却也可以顶得上一桌“山珍海味”,这就是典型的饥饿营销在起作用。\x0d\\x0d\而如今,饥饿营销更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国内高档烟的营销推广之中,这种做法在营销学界更是被冠以“饥饿营销”之名。\x0d\\x0d\饥饿营销-竞争\x0d\\x0d\需要指出的是,“饥饿营销”成功与否,与市场竞争度、消费者成熟度和产品的替代性三大因素有关。也就是说,在市场竞争不充分、消费者心态不够成熟、产品综合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较强的情况下,“饥饿营销”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否则,厂家就只能是一厢情愿。

第一:病毒式营销

病毒式营销就是利用大众的积极性和人际网络,让营销信息像病毒一样进行传播和扩散。

其中的特点就是快速复制、广泛传播并能深入印象。病毒式营销可以说是新媒体营销最常用的网络营销手段,经常用于产品、服务的推广。用这种方法对于品牌而言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让人们对其产生印象。

第二:事件式营销

事件营销就是利用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通过策划、组织等技巧来吸引媒体、消费者的兴趣和关注。

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产品、服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为品牌的建立树立良好的形象。

第三:口碑营销

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媒体泛滥、资讯快速更替的时代,消费者对广告、新闻等资讯都具有极强的免疫力。要想吸引大众的关注与讨论就需要创造新颖的口碑传播内容。

随着营销手段的不断发展完善,营销内容的五花八门,能够经营好口碑营销,成为很多企业营销的最终目的和价值标准。

第四: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了。早起的小米可以说是把饥饿营销玩的非常的666。

饥饿营销可以有效提升产品销售,并为未来大量销售奠定客户基础,同时也是未来对品牌产生高额的附加价值,从而为品牌树立起高价值的形象。

但是运用饥饿营销,也需要看情况而言,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随便拿来用的。在市场竞争不充分、消费者心态不够成熟、产品综合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较强的情况下,饥饿营销才能较好的发挥媒体营销。

第五:知识营销

知识营销就是通过有效的传播方法和合适的传播渠道,将企业所拥有的对用户有价值的知识传递给潜在用户。包括产品知识、专业研究成果、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和优秀的企业文化等等。

知识营销有一个最基本的核心点就是:要让用户在消费的同时学到新的知识。

用知识来推动营销,需要我们提高营销活动策划中的知识含量。重视和强调知识作为纽带的作用,帮助消费者获取某一方面的知识。其中,教育培训行业可以说是最常利用这一手段来进行营销的。

第六:互动式营销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互动。新媒体可以拉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产生强烈的互动媒体营销。

而想要有互动的产生,首先就需要抓住彼此双方的利益共同点,找到其中巧妙的沟通时间和方法,将彼此紧密链接在一起,互动营销是一种双方共同采取的行为。

互动营销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促进消费者重复购买,有效的支撑销售。了解消费者的真正痛点、建立长期的客户忠诚、实现顾客利益最大化。

第七:情感营销

如今是一个情感消费时代,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看中的已不单单只是商品质量、价格这些因素了。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感情上的满足,一种心理上的认同。

而情感营销就是把消费者个人的情感差异和需求来作为企业营销推广的战略设计。

通过借助情感包装、情感促销、情感广告、情感口碑、情感设计等等策略来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为企业品牌建立一种更加立体化的形象。

第八:会员营销

这种营销方式在传统媒体营销中也经常被应用。但是在新媒体营销中,其价值更是被最大化的开发。

利用新媒体背后的大数据,对于消费者、潜在客户的信息挖掘,来细分客户种类,并对相应的用户采取更为合适的促销手段。

会员营销,是一门精准的营销课程,它需要通过设计完整的商业环节,把每一项工作不断做到机制,达成更高指标,来实现企业效益和规模的不断放大。

2 天时间,看完了「参与感」,作者黎万强,小米的联合创始人。借着创始人的第一视角,算是对小米有了近距离的了解。

书是 2015 年出版的。现在已经过去两年了,媒体对小米的评价也有了变化,开始怀疑小米营销模式的可用性。结合现状,看这本书,能看到小米业务发展的逻辑,以及后来的变化。

1

书的主题的是「参与感」。看到书名时,我以为全文是以参与感为主线,以营销为主题来讲的。全书总共有 6 个篇章,每篇相对比较独立,参与感并没有贯穿所有篇章。

其中的主线是:参与感篇-产品篇-新媒体篇,剩下的三篇作为补充,来讲小米在营销上的做法和思考。时间不多的朋友,可以看前面的三篇。

我对参与感的理解的就是:做好「产品」+「营销」,也就是粉丝经济。

上面是书中插图,雷军的七字诀。整个书讲的内容都有涉及到上面部分,我的感觉要比参与感多得多。

我对书的理解是以用户中心,面向用户去做产品,如下图。

一边是产品,一边是用户。小米借助互联网,社会化媒体与用户建立传播渠道。用户购买和使用产品,小米提供服务,从而在产品与用户之间建立了关系。品牌是小米对自身产品的定位,为哪些用户提供产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样?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以上对应关系就是:产品 - 产品篇,渠道 - 新媒体篇,品牌(定位) - 品牌篇,服务(用户关系)- 服务篇。设计是产品的一部分,设计篇是对产品篇的丰富篇。最后进行聚焦提炼,就是参与篇。

从产品的构思到送到用户手里,这中间产品需要经历很多的重要流程。小米的创新之处有:

开放重要环节。将产品设计,营销活动等环节开放出去,让用户参与进来,帮助产品的改进和传播。从而加速产品从公司到用户触达速度。

快速迭代。传统手机系统迭代速度是半年或一年,而小米每一周都会迭代优化,这也是保障用户参与的前提。

从产品层面来看,雷军的七字诀像是道法,比较抽象,告诉你互联网的战斗法则。「参与感」的三三法则是术,比较具体,教你在产品营销怎么做。

2

书中部分观点提取:

「爆品」产品战略。产品规划时要考虑做到某一个品类的第一。资源分散会导致参与感难以展开,通过聚焦形成规模效应。

社会化媒体路线。小米是第一个专注互联网用户的品牌,营销通道不断地尝试和扩展:论坛 - 微博 - QQ空间 - 微信。论坛是最早建立核心用户,沉淀老用户的;微博和QQ空间主要用来做口碑传播;微信主要用来做客服。在营销上小米做到了,用户在哪里,我们就是哪里。

口碑。在七字决中,「口碑」处于中心位置,产品的「专注」,「极致」,「快」最终都是指向它。雷军在一次访谈中以海底捞举例,口碑就是超预期。做超预期,太难了。在这事上,大家对苹果已经多少年没感觉了,但这不影响它是一直卖得好。

有的产品好,传播一般,口碑好。有产品一般,传播好,口碑也好。口碑就是产品+传播。产品是前面的1,营销就是后面的0。

设计。设计是产品的一部分,产品包含设计,设计服务于产品。好用 > 好看。先有好用,才有好看。

活动产品化。把活动的整个过程看作一个产品,其中的流程相当产品的功能或模块,对其中的流程进行不断地优化和改进。比如说,通过策划把购买活动做成话题,为产品导入流量,将原本单向的购买行为变成了很有参与感交互性的活动。

产品活动化。运用运营思维,把活动的环节植入设计成为产品的功能。比如说,MIUI 的每周设计公告都有视频教程,用户看完视频后可以引导去论坛交流;系统升级重启后也会引导用户去微博炫耀分享最新版本的体验。

让用户激励团队。建立平台,让整个团队进来,直接面对用户。一线产品经理和开发工程师面对用户,才能抓住用户需要什么。开发团队面对的不再是冰冷的数据报表,用户面对的也不是单调的更新日志。

定位。用户做选择时,会先选品类,再选品牌。小米做所有产品,会先考虑品类逻辑。做手机时,开创新品类:互联网手机。做电视,也是开创新品类: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

品牌调性。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调性。很多公司品牌传播会犯两个错误:讲「我是谁」不讲真话,搞高大上的概念。没讲明白「我是谁」,搞跨品牌合作,所谓的明星策略都是假大空。

忠诚度。互联网产品强调工具化价值,忠诚度很难建立。粉丝文化就是看你的品牌有多少忠诚的用户。小米是做忠诚度,再做美誉度,然后是知名度。

线下引爆参与感。做「爆米花」线下活动,全程让用户参与 。官方每年组织几十场见面会,用户自发组织的五百多场同城会。用户在论坛里投票决定在哪个城市举办,有多少用户参与表演。

和用户做朋友。开放做产品做服务的的运营过程,让用户参与进来。和用户做朋友就是和用户一起玩,不做形式化的用户调查或高大上的发布。

3

小米带来的是思维框架和方式的冲击。以前大家都是按传统的套路来打,新时代来了,突然有人不按常规出牌,做得还风生水起,禁不住感慨,还有这种玩法。

早期的手机市场乱世混战状态,现在活下来的都是高手,竞争也达到白炽化程度。小米早期坚持以尽量少投放广告,不做广告,不找明星代方广告。现在线下店面也开始做了,线下广告也投了,代言的明星也换了好几个了。面对市场的变化,小米也都积极地做了改变和快速响应。

小米的营销方式也是在大量的试错中走出来的。快速地试错,就能快速地纠正。

小米产品的核心基础是性价比。刘德在接受王自如的采访中提过,性价比是小米产品的基础,这一点不会变。

看到别人写的,也要看到没写的。哪些能为我所用,哪些并不能为我所用,虽然讲的好。如果不适用,但能给我带来启发,也是有意义的。

小米的营销虽好,但并不适用所有的互联网产品。抄作业的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从创业起,小米都是不愁资源和资金的。那些只做纯软件产品不一定玩得转,即使做硬件也未必行得通。手机可玩性高,能吸引用户参与设计,换其它产品能不能这样做,是另一回事。

从产品的属性出发,找到自己的优势之处,充分打通产品到用户的通道。从产品设计到用户手上,配合产品,需要经历哪些业务活动。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里,哪些点有改进之处:可以让用户参与进来,了解他们的喜好,和他们做朋友,做出他们想要的产品。

反观在提升自己做的产品上,我可以做哪些改变?不是在谈需求时,脑子里说着以用户为中心,嘴上说从用户角度出发。还有的是,在产品通往用户的路上,是不是在持续创造价值。这也是「参与感」带给我的启发。

另:

很多人都会好奇,小米作为手机公司,为什么做了那么多周边产品呢?刘德是小米的生态链负责人,他在王自如的采访中解释了其中的逻辑。

传统营销相对而言更加注重用户的到达率:报刊杂志上的发行量,电视广播的收视(听)率,而在网站上则是访问量。将广告或者公关文章投放到覆盖面更广的媒体上,便可以获得用户较多的注意力。新媒体营销是企业软性渗透的商业策略在新媒体(如微信、微博)形式上的实现,通常借助新媒体表达与舆论传播使消费者认同某种概念、观点和分析思路,从而达到企业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目的。

想必大家一定还记得史玉柱当年的送礼就送脑白金,通过电视黄金广告位、杂志、户外媒体和互联网海量的软文广告,向我们进行了轰炸,更像是强迫的向我们的脑海里植入了品牌形象,让我们过目不忘。

传统营销主要是单向输出,洗脑式的宣传方式以获取更多的购买客户和潜在购买用户。

而说到新媒体营销,相对于传统媒体这种单向的轰炸式宣传,新媒体注重的是种子用户,这是新媒体营销非常关键的起点!keep,小米,小黑裙,非常多的案例,无不都是从种子用户开始的。种子用户是谁?用户画像越精准越好,知道他是谁,才知道去哪里找他们。想要吸引到种子用户,双向互动就是作为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了,这之中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他们主动传播,借此可以扩散式的获取更多的种子用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找到一个种子用户,等着你的是他身后的120个种子用户。

总的来说传统营销到新媒体营销,最根本的思维改变就是:永远从新媒体的用户需求和用户价值出发,和用户做朋友!!培养用户的参与感是至关重要的。

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我总结有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内部称为“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又拖延了几天,终于在这个凌晨开始写读后感。相比于白天的浮躁,深夜更愿意静下来思考些东西。

对于小米手机,我之前了解不多,听到最多的就是同学们说手机又没抢到,所以,一直以来对于小米的“饥饿营销”我并不是很喜欢。

但是,看了《参与感》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原来小米有这么多精彩的故事,我深深的被吸引,甚至想买一部小米手机。无论是手机还是书,都很用心。

小米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发现了互联网时代参与感的重要性,核心点第一是和用户互动来做好产品,第二是靠用户的口碑来做传播和营销。

小米的参与式消费

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决策心理在这几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用户购买一件商品,从最早的功能式消费,到后来的品牌式消费,到近年流行的体验式消费,而小米发现和正参与其中的是全新的“参与式消费”。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小米的“参与式消费”。线上参与感主要通过“橙色星期五”的互联网开发模式,通过团队在论坛上和用户互动,可以知道用户的真实需求。做的好的地方可以得到用户的表扬,团队很会来心,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做的不好的地方,自然会被吐槽或者被骂,这样,团队就会主动去改进。这种模式双方都是获益的,团队根据用户的意见不断完善产品,用户也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功能和产品,同时,这种方式会让用户感觉到很受重视,会做来做认同产品,最后成为忠实粉丝。

线下参与感主要有“爆米花”活动,它不是路演,不做产品体验,也不做广告,就是和大家一起玩,活动全程都会让用户参与进来,让线下的活动平台是用户展示自己和认识新朋友的舞台。小米公司的创始人和团队主管都会到场,和米粉们一起拍照,玩游戏,一起吃香喷喷的爆米花(想想我都很开心,简直没有抵抗力呀)。

小米的口碑营销

在品牌的营销上,小米是一个新的品牌,没有钱,没有媒介,没有广告投放,所以小米选择了新媒体,通过参与感,让小米和用户一起成长。通过论坛沉淀老用户,同时用微博来弥补论坛用户扩散慢的特点。一开始只专注忠诚度,通过口碑传播不断强化这一过程,通过参与感让用户持续喜爱,成为朋友,到了足够的量之后,才选择通过市场广告的营销方式来提高知名度。

从《100个梦想的赞助商》的微**到《我们的时代》的春晚广告牌,小米一直坚持着不请明星、不找代言人,小米始终保持着统一的情怀和质感,一直有着浓烈的青春梦想和创业情怀。这种正能量,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能让用户真正融入进去。

小米的服务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小米的客服有很大的自由度,有权限给客户送礼物,根据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同时,小米公司也是非常尊重客服的,有好的待遇、期权以及良好的办公条件,我想很多公司都做不到这一点的。这样,他们才会爱这份工作,用真心去对待客户,和用户成为真正的朋友。

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米的新办公区域装饰布置成了画廊,把艺术设计史的名作点缀在办公环境各处。这样做不只是让办公环境变得更舒适优雅,也不只是让员工们多一些艺术修养,最重要的是去共同感受,这些不朽艺术作品本身蕴含着的对创作的热爱、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的向往与坚守。是的,我们要学会这种热爱,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热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创业如创作,从开始第一步到最后冲刺,掌声与关注之外,更多的是寂寞的长跑。能支撑你咬牙坚持的,除了热爱,别无他途。我们做其他的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只有热爱,才能走的更远。

公众号ID:陶陶的读书工作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