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最近小米的营销?高管集体暴走?

新手学堂08

怎么看待最近小米的营销?高管集体暴走?,第1张

几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在早起小米的营销模式被其他厂商学习,它们学的越多,当时也是一种对着干比性价比趋势,但是这个性价比不会一直吃香,很快蓝绿厂主打颜值拍照迅速赶超,华为也依靠技术等迅速崛起走高端,但是小米依然还在打性价比,这个对很多人是没多大用的,当然肯定对某些人有心理上作用,一部手机先不说性能好,能满足日常拍照游戏电量等即可在大多数人看来,所以手机要随着时代转型,但是至今小米依然延续所以销量下滑也是必然,

但是另一方面小米的性价比确实好但是确卖不好,或者很多时候刚出来没货所以惹怒了很多人,粉粉去购买其他产品,

所以小米现在应该有点着急的意思,它们想设立子品牌,让小米转型,红米走性价比,这个必然需要大力宣传,所以看到他们经常活跃媒体,就是想早点转型,但是时代在发展,没有那么快就转型成功了,毕竟同类产品太多了,还是要踏踏实实做产品保证有货让用户心理上舒服,不然越是急越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因为定价有点过高,所以才会有一定的降价空间。

刚发布就出现降价,小米12X销量低迷,原因是什么?

外观方面,小米12X采用628英寸有机发光二极管微曲面屏幕,分辨率1080P,刷新率120Hz。供应链来自TCL华星光电。就显示效果而言,肯定没有那些2K屏锐利,所以和小米11系列相比是落后的。搭载骁龙870处理器,辅以LPDDR5+UFS31组合。虽然体验比参数好,但是,这款新品已经过去一年多了,难免让人心里不舒服。毕竟价格已经超过3000元了。市面上值得考虑的产品比较多,价格下跌也很正常。

手感是小米12X的卖点

机身重量为176克,厚度仅为816毫米,由玻璃和普通皮革制成。还插了4500mAh电池,支持67W快充。它配备了X轴直线电机和立体声双扬声器,甚至冷却系统也得到了增强。总的来说,小米12X是一款非常不错的旗舰机。不太注重配置,而是照顾用户体验,尤其是颜值和手感,这曾经是小米手机的短板。小米12X经过改进,是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小屏旗舰产品,但是定价有点贵,降价空间很大,所以卖了没多久,就出现降价现象了。

我个人的看法

在硬件方面,小米12X和小米12差不多,主要是从骁龙8 Gen1换成了骁龙870,取消了无线充电功能,屏幕、摄像头、续航完全一致。我在线下接触了小米12X,对其屏幕印象深刻。是小米近三年来最小的数码旗舰产品。可以肯定的是,小米12X有不错的散热性能。实际体验后发现,小米12X只是玩游戏时有一种暖暖的感觉。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深刻了解到华为品牌在国外市场的地位改变,小米把销售重点放到海外,自然会取代华为的市场。我们都知道华为以及小米的竞争是从未停止的,疫情下小米国内的销售量有了明显的下滑,相反海外的市场却反超华为;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布局,但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而已,因为华为海外的市场因为“5G事件”确实影响了其市场。

一、“5G事件”的影响,导致了华为海外市场本来就处于很劣势的阶段

很多人对于小米手机海外销量反超华为事件会觉得很惊讶,甚至觉得小米手机把重心转移到海外的情况,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小米海外市场之所以变好,是因为华为受到“5G事件”影响很大,那一段事件的官司影响导致了华为品牌在国外一直受到了抵制,其销量自然会有明显的减少!这意味着无论是任何的品牌,自然投放到海外市场都会有超越华为的一天,并非小米是特殊的。

二、小米只要把重心随便推广到海外,都会产生不亚于华为的成绩,超越华为也是理解的情况

我们不排除小米有心要超越华为的市场,但能看得出小米手机还是很成功的。国内市场里面,华为P40的推出确实引起了大部分消费者的注意,其销量超越小米手机的机会是很大的,要知道小米手机的拍摄技术真的比比较差;而海外市场中,华为因为“5G事件”早就影响很大,而作为大品牌的小米手机进入海外市场后自然会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毕竟没有华为手机选择后小米手机则是性价比相对高的安卓手机了。

“5G事件”的影响,加上安卓市场的需求,导致了小米手机海外市场反超华为。

我们还能等到小米汽车吗?

自从2月份的小米投资者日过后,感觉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听到关于小米造车的消息了。而近日,小米发布了2022年全年财报,其中就披露了小米造车的相关进展。

在智能电动汽车方面,小米汽车2022年全年的创新业务费用投入达31亿元人民币。同时,截止目前,小米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约为2300人。

且不说这份财报给我们透露出什么信息,自从2021年3月份雷军在小米发布会上宣布造车以来,至今整整两年了。在这两年时间里,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去年各种造车新势力崛起,也伴随着像威马汽车等车企走到濒临破产的地步。再到今年来势汹汹的汽车“价格战”,车企们无一不在“勒紧裤腰带”埋头苦干,但此时的小米却好似置身事外。

关于小米造车,此前雷军在北京团全体会上表示,其进展超出预期,并且已经顺利完成冬季测试,预计将会在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

事实上,不少人都在质疑小米汽车入局太晚,但雷军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现在入局“刚刚好”。自从小米宣布造车以来,不少人会将同为传统科技企业的华为视作小米的竞争对手,但以小米目前的状态来看,可以说是被华为秒的“渣都不剩”。

从销量上看,华为问界销量在去年取得了75万辆的好成绩,成为成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而前段时间在华为春季旗舰发布会上,余承东还宣布华为的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体验都有了全新的升级。可观的销量与技术的加持,够小米追好一阵的了。

回过头来看这个财报数据,财报显示2022年小米汽车研发费用达31亿,在研究进展方面,小米也不是什么都没干。

此前,小米汽车也公开了一项名为“车辆自动驾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专利。据悉,本专利能够自动为驾驶员匹配符合驾驶员当前安全驾驶等级的自动驾驶模式,保障驾驶员的驾驶安全。

而去年7月份,小米自动驾驶的测试车辆已被网友频繁拍到,可以看出,小米一直在为实现其自动驾驶的目标而前进。

除此之外,年初的时候网上还流传出了几张号称是小米首款车型MS11的设计效果图,整体观感和此前曝光的工程图造型非常相似,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小米官方也只是表示,希望公众给予小米汽车宽松的环境,让其“低调务实,把车做好”。

即便如此,小米汽车的研发投入程度远远不及其他新能源车企。但今年小米汽车仍会加大研发投入,预计总投入将会达到75-80亿元。

据悉,目前小米手里的现金还有276亿元,这个数额在手机行业已是绰绰有余,但在汽车行业还远远不够造。对比两年前1080亿元的公司现金储备,小米当真是“亏得起”吗?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小米的财报也透露出了小米智能手机业务下滑的信息,对比2021年,2022年小米足足少卖了4000万台的手机,这个销量下滑的水平也十分令人担忧。手机业务的没落,也意味着小米需要找到一个新的支点来支撑,而造车似乎是小米的最佳选择。

可这真的是最佳选择吗?

雷军曾说过,争取15-20年内进入世界前五,但世界前五对于现在的小米来说有多难我们不是不知道。2024年才出车的小米,真的不会太晚吗?小米的造车之梦,真的能如约实现吗?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大事记,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来自Canalys的报告提到,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13%,至272亿台。其中,三星重返第一,出货量近6000万部,但却同比下降17%;华为紧随其后,出货量为4900万部,同比下降17%;苹果位列第三,出货量下降8%,达到3700万部;小米表现较好,出货量增长9%,涨幅最高,达到3000万部;vivo则以2400万部的销量排名第五,同比增长3%。

     

但在国内销量市场,华为稳居第一,小米则被vivo和oppo反超,只位列第四,下跌到107%。

012011年横空出世的小米主打性价比,1999元就能买到友商5000元旗舰同款的高通最新处理器。无论大家想要什么,小米手机都能用一台1999元的手机解决大家的需求,“价格屠夫”的标签贴得牢牢的。这正是小米为什么能从N多品牌(联想、中心、天语、金立等等)混战中快速抢占市场突出重围,并迅速崛起的原因。在最高峰的时候,小米全年的手机出货量超过7000万台(2015年)。

但如今的市场变了,并不是说现在的人比早几年更有钱了,而是现在的市场竞争比以前N多品牌混战时更加白热化。小米创立以来的定价策略就是要“去渠道化”,而华为、OV线下店快速扩张,小米因为成本劣势完全做不了线下。市场只有这么大,华为、OV也重来没有停下研发的脚步,三四线城市疯狂布局,各大电视节目赞助,电视广告打出品牌效应,所以华为、OV很快超过小米!并不是小米不行或手机不好!而是市场摆在那里!线下销售员宁愿推一部华为、OV的中端机,也不会愿意卖小米的高端机。前几天我陪家人去店里买手机,特意听了一下销售员是怎么推销的:这款手机是最新的,今天刚上市,用的是华为最新的麒麟820处理器,6400万像素,充电速度很快,你看着外观和配色都是很好看。销售员一直在强调新、华为、像素、充电速度。没有讲LPDDR、UFS、WiFi具体的参数。如果是硬要讲,销售员估计也不明白,顾客也听不懂。对于线下而言,普通消费者关注的可能是品牌、售后、手机外观或者手机外观表现出来的某种质感,以及他能听得懂的参数。

如果渠道数量不够甚至没有渠道,所有的货都得靠自己来卖,成功了就是鱼刺捞饭,失败了就只有喝稀饭。10年前OV转型智能机,渠道硬是亏钱都在帮他们清理掉了厂商的功能机库存。如果没有渠道的支持,就是那一次都可以让OV元气大伤的。其实,售后、研发成本看似厂家自己的,实则是厂商与渠道共担的。售后、研发成本以均摊形式注入产品,你有数量众多的渠道,首批出货量大,就能摊薄研发成本。02渠道的暗伤不仅影响了销量,更加影响了用户的忠诚度。小米在网上的声量很高,每一个产品出来,都万众欢呼,每一次看都觉得小米这次要成了,只是那群欢呼的人当中多少都是下一部一定支持。很多人认为小米手机很好,其他品牌的手机收割智商税。下面这个图某种程度上就能解释这种认知是不对的。

     

如果其他品牌手机足够坑人,入一次坑的人可能就不会再入第二次。小米手机如果真的那么好,买了第一台的人自然下一部继续支持。你能说100万个人乐意当韭菜,1000万个人乐意当韭菜,但你能说1亿个人,2两亿个人都可以当韭菜?而且是当了一次又一次的韭菜。

所以,产品参数不是衡量一款手机的唯一标准,参数之外的东西,如:品控、质量、质感、售后都非常重要,这种提升所要花费的资金可能更多,这些是没有办法性价比的。在国内小米10%的市场份额已经保住自己战场了,想改变基本没有可能,所以走的物联网路线,手机只是副业了。

但不是失败,而是另一种模式,原来依赖手机。而现在,手机依然是明星产品,而小米的智能家具,性价比很高,是普通家庭唯一用的起的,智能电视,空调,洗衣机,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等。质量不是最好的,但如果和价格挂钩的话,那就是最好的。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