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微信“发现”--“小程序”里,搜索“微信辟谣助手”
然后,“微信辟谣助手”就乖乖躺在你的小程序列表里啦!
二、输入关键字搜索辟谣信息
用户遇到疑似谣言时只需在“谣言识别”页面,输入关键字搜一搜即可轻松辨别,从此远离谣言困扰。
三、展示最新谣言及辟谣。
用户进入“谣言识别”即可查看最近被合作的第三方机构辟谣的谣言。
四、辟谣提醒
当用户近期阅读或转发的文章里被第三方进行了辟谣的,辟谣助手会通过“公众平台安全助手”给用户发送辟谣提醒。
同时,在小程序的“与我相关”里可以看到自己收到辟谣提醒的整体情况。
还可以将这一界面一键分享到聊天界面之中,点开后可以看到近期自己看过的谣言文章及辟谣信息。
有网友爆料,微信一周只能发7条朋友圈,这一事件冲上网络热搜,因此也引得了官方的回应,官方表明这属于一个谣言,大家不要轻易相信。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大家非常喜欢分享生活,那么一天很有可能就发上两三条的朋友圈,这样出现限制的情况之后,是会让大家的分享率降低很多。不过好在官方出来辟谣了,所以大家的日常分享并不会受到影响。
当代年轻朋友们使用最多的一个APP就是微信了,在这里可以和自己的朋友进行联系,可以将自己每天的生活分享在朋友圈里,也能够在评论区里和自己的好朋友进行聊天。可以说很多人把发朋友圈当作了自己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个任务,一天不发朋友圈就非常难受。对于这样的人来讲,如果微信一旦限制发朋友圈的条数是会非常难过的,甚至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另外对于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来讲,发朋友圈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得到发泄,所以发朋友圈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官方已经表明这个内容是很不真实的,所以大家也不要伤心难过,该发朋友圈还是要发朋友圈的,毕竟生活记忆还是需要用照片来记录的。这样等到几年之后或者自己结婚生子之后再拿出来看一看,就能够看到满满的回忆,也能够通过这些文字照片了解到当时自己的内心。
小编日常生活当中也会发朋友圈,有时候一年只会发几条,但是有时候发不得天天都发,就是想要将自己每天的开心快乐展现在大家面前。不管有没有人点赞,只要发出去了,就是非常开心快乐的,也想昭告着全世界自己过得很好的信息。另外发朋友圈也能够让父母亲朋好友了解到自己的生活,所以没事儿都发起来吧!
ios如下操作即可找到“辟谣小助手”:
一、在微信“发现”--“小程序”里,搜索“微信辟谣助手”。然后,“微信辟谣助手”就会出现在小程序列表里。
二、输入关键字搜索辟谣信息
用户遇到疑似谣言时只需在“谣言识别”页面,输入关键字搜一搜即可轻松辨别,从此远离谣言困扰。
三、展示最新谣言及辟谣
用户进入“谣言识别”即可查看最近被合作的第三方机构辟谣的谣言。
据介绍,“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用户不仅可以主动搜索谣言,就连你阅读或分享过的文章,一旦被鉴定为谣言,你都能收到提醒,让谣言无所遁形。
马上手把手教你用起来!
一、在微信“发现”--“小程序”里,搜索“微信辟谣助手”
然后,“微信辟谣助手”就乖乖躺在你的小程序列表里啦!
二、输入关键字搜索辟谣信息
用户遇到疑似谣言时只需在“谣言识别”页面,输入关键字搜一搜即可轻松辨别,从此远离谣言困扰。
三、展示最新谣言及辟谣。
用户进入“谣言识别”即可查看最近被合作的第三方机构辟谣的谣言。
四、辟谣提醒
当用户近期阅读或转发的文章里被第三方进行了辟谣的,辟谣助手会通过“公众平台安全助手”给用户发送辟谣提醒。
同时,在小程序的“与我相关”里可以看到自己收到辟谣提醒的整体情况。
还可以将这一界面一键分享到聊天界面之中,点开后可以看到近期自己看过的谣言文章及辟谣信息。
生活不止眼前的狗血,还有爸妈朋友圈里的谣言,微信有了这个功能,一定记得转给爸妈哦。
官方已经出来辟谣说是不属实的,在微信上传播手机病毒是不可能通过微信红包来实现的,真正的微信红包是不可能携带任何病毒的。不过微信红包虽然不会携带病毒,但是却会有其他异样的“红包”携带病毒,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区分什么是真正的红包,什么是披着红包外壳的病毒。真正的红包不是连接,进去之后也不用填写任何的信息,更不需要输入支付密码,只要接受就会直接到自己账户之中。
这一条传言之所以会火遍这个朋友圈就是因为涉及到了“钱”的问题,而且在这个谣言中还这个“公安网警”的名号,很多人看到之后感觉恐慌就开始四处传播。而这一条谣言的内容是“中秋微信红包的封面如果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立即删除它,因为它会**你手机里所有相关信息”,后来这一条信息被证实是不属实的。
虽然这一条信息是不正确是,是一条谣言,但是确实会有不法分子会通过类似的方式传播病毒,进而达到**信息甚至**银行账户余额的目的,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区分真正的微信红包和虚假的微信红包有什么样的区别。第一点就是真正的微信红包是微信官方的,是真正的“红包样式”,并不是一个链接中含有红包的图标,所以的微信红包都不是以连接的形式发放的。
第二点就是微信红包只有点击一下就可以直接领取,是不需要输入任何的信息就可以直接领取的。而假红包会让人填写信息之后才能够领取红包,这个时候就要注意,这类“红包”大部分都是不法分子用来**信息的,甚至在连接之中存放病毒,在打开的那一刻就会**信息。
是的
微信怎么用辟谣助手 微信辟谣小助手使用教程
微信 2022-10-23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微信怎么用辟谣助手 微信辟谣小助手使用教程, 对于目前你搜索查找的问题还是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编程之家小编整理的这个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编程之家(jb51cc)小编说:你是否遇到过:你跟你妈说xx消息是谣言,你妈还不信!让家人一直受到谣言困扰,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你是否遇到过:你跟你妈说xx消息是谣言,你妈还不信!让家人一直受到谣言困扰,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微信正式发布了辟谣小程序,用户不仅可以 主动搜索谣言,你阅读或分享过的文章,一旦被鉴定为谣言,将收到提醒 ,让谣言无所遁形。
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就像没人会想到庚子年前后会爆发新冠疫情一样,更不会有人想到冠状病毒会让“凉皮”、“油条”在2020年初彻底火了一把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居家按兵不动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抗击疫情的办法,而凉皮(还有油条、电饭煲蛋糕。。。)因其制作程序的繁琐性!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居家禁行之必备食材”
不知从几时起,貌似全网都在做凉皮、炸油条、烤蛋糕。。。
说起全网“做凉皮”,我想给各位“厨师们”一个大大的赞,因为“大家都是有着一颗躁动心脏的乖宝宝”,做凉皮也说明了你们都老老实实宅在了家(从朋友圈中可以看到这批实践者之中不乏一些“懒癌患者”,连他们都去做凉皮了!!这也说明了大家宅的够久够称职!)
上图为精选的疫情期间朋友圈中自制的美食
其次,透过凉皮也让我看到了疫情面前自媒体平台的一些特征分化
现在回头看一下这场疫情,我总有这么一种感觉,不知道各位读者是否有同感,那就是在疫情中,微博在十万火急跟进展,短视频在悠然自得做凉皮,而公众号在慌慌张张删谣言。。。(这真的是我的直观感受)
公众号为何成为谣言滋生地?
在做凉皮之余我不禁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公众号曾经作为自媒体平台巨无霸式的存在,为什么如今会成为谣言滋生地?
其实我们在平时玩手机时稍一留神就会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在众多拥有自媒体功能的平台里,好像还真的是只有微信平台专门设有官方版辟谣栏目
上图为微信安全中心的官方辟谣栏目《朋友圈十大谣言系列》
上图为微信安全中心《诈知机》辟谣栏目
看来谣言滋生这一现象也着实引起了微信官方的重视
说到这,我还真对微信公众平台谣言盛行这一现象产生了兴趣,不妨一起探讨一下
我们可以从疫情期间每一位个体从外界获取信息的方式来探讨一下
首先,移动端毫无疑问是人们获取疫情信息的主流方式
假设一个现代人打开手机想要获取疫情的消息,那么他无非面临以下这几种选择
1浏览器新闻、新闻客户端
2微博
3微信
4长短视频平台
5求知平台(例如知乎、虎嗅等)、贴吧论坛等
在这里我把它们简单归为消息类和内容类媒介
消息类媒介就是以新闻告知为主,
内容类媒介就是以内容展示为主,内容可以是娱乐的也可以是求知的等等
(看一下这些媒介都是属于哪一类)
浏览器新闻、新闻客户端属于消息类平台
微信公众号、长短视频平台、求知平台属于内容类平台
我个人认为微博属于消息+内容类平台
显然,纯内容类平台最容易产生谣言,为什么?
从创作主体上看,纯内容类平台的创作主体以自媒体为主,创作准入门槛较低(违规成本低)
内容上来讲,针对本次疫情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在疫情期间产生的内容性信息(疫情分析类、鼓舞类、反思类等等内容)大都是基于对消息类平台所发出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换句话说,“消息”在很大程度上是“内容”的论据或素材
谣言往往会根据文章需求有条件甚至割裂的引用新闻作为论证和推理的证据,正是这部分“精心挑选”的新闻成为了谣言“可信”的基础(因为这些新闻往往是权威媒体发布)
而在内容类平台里微信公众号又是最容易产生谣言的那一位,这是为什么?
(试着继续往下分析)
一不小心做成了文字类自媒体
其实微信公众号的成立初衷并不是为自媒体而设计,它的原始想法是取代短信,成为一种基于连接品牌和订户的群发工具,但是它在当时却成为了被自媒体应用的最好的领域
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23日正式上线,曾命名为“官号平台”和“媒体平台”
在2012年那个4G网络还没普及开来的年代里,手机移动端还是以文字为主要的信息传播形式,而公众号的图文说理模式完美的契合了那个年代的信息需求
就像雷军说的,“站在在风口,猪都能起飞”,那个时候凭借微信公众号一夜暴富的自媒体平台不在少数
而现在,5G时代即将全面来临,人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看网剧都要打开15倍速观看的时代,显然在这一时代,人们对信息获取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信息时代下人们在面对信息接收时变得更加懒惰,这很容易理解,同样的内容如果有人做成短视频展示给我看,那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去看视频而不是去阅读文字(就像这篇文章可能没几个人愿意去阅读。。。)
不过我认为,以文章作为内容传播主要载体的模式最致命的弱点还真不是上面这两点,而是创作主体,简言之,你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去写文章创作,但是拍个小视频或者加工几张照片发布出去这是绝大多数会玩手机的人都能做得到的
要知道在网络平台里,创作者和观赏者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体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在短视频平台里给陌生人点一个赞和自己收到陌生人点赞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体验(朋友圈点赞也类似),点赞意味着认可和关注,这会对创作者产生积极的鼓励效应,会让创作者对这一平台更加关注和持续耕耘,这无疑是最大的客户粘度
如果某一平台人人都可以创作和收到别人点赞,那么这一平台将会瞬间“引爆繁荣”
在某种程度上讲,短视频平台可以,因为拍视频和拍照片几乎没有什么门槛,在这里人人都可以创作和得到赞许
在这种形式之下,直播、短视频大行其道不无道理,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2020年微信公开课上也曾直言不讳称“失误一不小心把微信公众号做成了以文章为载体的平台”
张小龙反思微信公众号失误:不小心做成了文章内容的载体
而如今,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早已经过去,在潮水退去之后,公众号主体面临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由于受到文字形式的束缚,“爆文”这种古老而又经久不衰的模式成为了公众号“一夜成名”的唯一途径
爆文必须得有料才能爆,(除非有专门渠道,否则内容自媒体平台哪有什么大料能爆)在这种情况下,怂动恐慌式言论、阴谋论无疑成为了最好的“料”(当然以上分析只是基于部分微信公众平台创作者,微信公众号在疫情期间也不乏一些有力且温暖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