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聊要红包犯法吗

新手学堂028

网聊要红包犯法吗,第1张

法律分析:微信上索要红包属于网络诈骗,无论构成多少,都构成诈骗。网络诈骗金额3000元构成诈骗罪;小于3000元的治安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不构成,只有几百块钱属于治安案件,会被行政处罚。

诈骗金额在三千元以上的或者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涉嫌诈骗罪,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第五条 诈骗未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诈骗目标的,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定罪处罚。

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1、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2、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的

3、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

实施前款规定行为,数量达到前款第(一)、(二)项规定标准十倍以上的,或者诈骗手段特别恶劣、危害特别严重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扩展资料:

6大微信诈骗手法

1、利用代购诈骗

诈骗者声称价格非常优惠,以此为诱饵,为你打折代购,你付了代购款之后,诈骗分子会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类似的理由要你加付“关税”,等你钱付了,等到花儿也谢了,货品也收不到。

2、二维码诈骗

诈骗者以商品为诱饵,给你返利或者便宜,再发送商品二维码,实则木马病毒。一旦安装,木马就会**你的应用账号、密码等其他个人隐私信息。

3、盗号诈骗

此种诈骗与盗用QQ号诈骗类似,诈骗者冒充你的家人跟您联系,并以各种理由向你要钱。

4、身份伪装诈骗

诈骗者一般装成高富帅或者白富美,搭讪,或骗取你感情的信任进而以借钱、商业资金紧张、手术等等为由骗取钱财。

5、点赞诈骗

有的商家发布“点赞”信息时,就留了“后手”,并不透露商家具体位置,而是写着电话通知,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的电话和姓名发到微信平台,一旦所征集的信息数量够多了,这种“皮包”网站就会自动消失,目的是套取更多人的真实个人信息。

6、假公众号诈骗

诈骗者喜好在微信平台上取类似于“交通违章查询”这样的公众账号名称,让你误以为这是官方的微信发布账号,然后再进行诈骗。

参考资料:

中国经济网-"朋友圈"危机四伏 6大微信诈骗手法

在微信上骗红包一般数额达到3000元就会立案。即3000元以上构成诈骗罪。被网友骗较小数额,属于不构成犯罪的诈骗行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可以追缴赃款返还被骗人,并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行为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微信骗红包多少立案?

在微信上骗红包一般数额达到3000元就会立案。即3000元以上构成诈骗罪。被网友骗较小数额,属于不构成犯罪的诈骗行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可以追缴赃款返还被骗人,并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行为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网络诈骗处罚

l、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红包诈骗

红包诈骗是指在临近春节,网上不少社交软件都在用“发红包”的方式吸引人气,而不少不法分子也借此实施诈骗,红包诈骗是网络诈骗的一种,属于违法犯罪性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视情况而定。如果达到了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就构成诈骗罪,而立案标准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规定。具体数额,根据所在地区的不同,在2000至4000元间确定。如诈骗2000元至4000元,就可以立案。 找法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不建议这么做,这样可能涉嫌构成诈骗罪,是犯法的。当然,如果是愚人节期间,朋友之间无伤大雅的玩笑,而且金额较低,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不会构成犯罪。

当遭遇微信诈骗后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首先在你转账的好友界面,点击右上角以后有个“投诉”按钮,点击进去以后选择“存在欺诈骗钱行为”;

2、选择骗钱方式及原因,选择完以后微信团队会要求你提交相关聊天证据,一定要记得多提交并保存截图。

3、在微信搜索框里搜“微信团队”,点击发送消息以后,里边有个异常反馈点进去以后,再次填写下你所被骗的事情。

4、把相关证据提交给警察,从而采取冻结对方账户的方法避免资金损失。

微信里骗红包是属于诈骗行为的。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如果在微信上被骗钱了,可通过客户端进行举报,举报团队审核后确认相关帐号实施欺诈行为的,会对被举报微信帐号进行永久封停。

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对用户在通讯中自发开展的支付行为,难以核实付款原因、目的等相关细节,建议被骗用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有需要,腾讯公司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协助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

视情况而定。如果达到了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就构成诈骗罪,而立案标准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规定。具体数额,根据所在地区的不同,在2000至4000元间确定。如诈骗2000元至4000元,就可以立案。 找法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