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小米11发布之前,2020年人员架构大调整,手机迈入高端

新手学堂06

写在小米11发布之前,2020年人员架构大调整,手机迈入高端,第1张

2020年转瞬即逝,在这不同于往年的日子里,全国人民都共同渡过了艰难的“抗疫时期”,不少 科技 型企业,尤其是以手机业务为主的厂商与品牌,都经历了或大或小的波澜起伏。有些企业扛了过来,有些企业则沉浮了下去。这次,我们特意筛选了十余家手机厂商进行了年终回顾与复盘,在即将过去的2020年里面,它们究竟干了哪些了不起的大事,有没有改变行业格局,或者为推动行业发展作出贡献。当然,我们是站在客观角度,公平、公正进行阐述。

这次,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小米品牌在2020年的经历,下面是整理的今年关于小米一些大事记,以供参考:

2020年1月2日,原联想集团副总裁、手机业务负责人常程加盟小米。

2020年1月28日,一数据调研公司印度市场2019年报告出炉,小米持续排名第一,整体市场份额为28%,同比增长5%。

2020年2月13日,小米召开线上发布会,发布了小米10系列。

2020年5月9日,原暴风TV CEO刘耀平加盟小米,担任小米电视部总经理。

2020年6月2日,曾任职过摩托罗拉、三星、TCL、华为、魅族的杨柘加盟 ,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营销官(CMO),全面负责中国区市场营销战略制定、品牌建设等工作。

2020年7月29日,原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中兴手机CEO,原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紫光股份总裁、紫光展锐CEO曾学忠加盟小米。

2020年8月10日,财富中文网发布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小米集团位列422位。

2020年8月11日,小米集团十周年雷军首次公开演讲在小米 科技 园举办,小米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兼CEO雷军发表了主题为“一往无前”的演讲;同时发布小米10至尊纪念版。

2020年8月26日,小米集团公布2020年上半年财报,营收超出市场预期。

2020年11月12日,小米公司宣布,11月1日-11月11日,小米双11全平台支付金额破143亿。

2020年12月2日,小米集团发表内部邮件,宣布成立集团总办,原首席执行官办公室主任魏来出任总办主任,向CEO汇报。

2020年12月18日,小米集团公布最新组织架构升级及干部任命,新成立三个互联网一级部门——分别为软件与体验部、互联网业务部、业务中台部。

2020年12月23日,小米集团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众所周知,今年是小米成立的十周年,雷布斯也在8月11日这天进行了公开演讲。比起国内其它手机厂商,小米的资历并不算老,但是它发展速度快,底子虽小不过短短几年间就已经成为一个庞然大物。然而在公司集团迅速发展的阶段,小米所面临的内外忧虑都值得我们深度剖析。从2014年第一次接触小米,我们就一直在观察这家比较“特殊”的公司,借此之机,简单分享一下看法。

小米“复仇者联盟”的得与失

首先,我们先来为小米“复仇者联盟”进行一下简单的复盘,毕竟相比枯燥的销量数字,小米的引援策略则在今年多次登上了热搜。这一年里,不断有手机行业老资历进入小米高管名单。

早在2019年年初,原金立集团总裁卢伟冰加盟小米,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兼红米Redmi品牌总经理,并且经过将近两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不俗的战绩。

而在今年1月2日,随着雷军宣布原联想集团副总裁、手机业务负责人常程加盟小米,小米的“复仇者联盟”团队逐渐进入招兵买马的新时代。

5月9日,原暴风TV CEO 刘耀平加盟小米,担任小米电视部总经理。

6月2日,曾任职过摩托罗拉、三星、TCL、华为、魅族的杨柘加盟 ,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营销官(CMO),全面负责中国区市场营销战略制定、品牌建设等工作。

7月29日,原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中兴手机CEO,原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紫光股份总裁、紫光展锐CEO 曾学忠加盟小米,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兼手机部总裁,负责手机产品的研发和供应链等业务。

除此之外,小辣椒创始人王晓雁、努比亚创始人苗雷等行业大佬也齐聚在小米旗下。其中,王晓雁担任小米中国区副总裁兼销售二部总经理,苗雷担任小米相机部总监。

乍一看,小米的“复仇者联盟”战力确实堪称顶级,毕竟都是征战行业多年的老兵,各自也都拥有过一段辉煌的经历,并且希望能够在小米焕发下一个春天。

那么“复仇者联盟”的成员是否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呢?答案并非全部理想。

据了解,前些时候联想指责常程违反“竞业协议”,而北京市海淀区仲裁庭也作出了决议:常程需返还联想已支付价值525万元的经济补偿金和相应股票,同时还要求常程继续履行竞业协议。不过,后期这件事已经平息,常程继续在小米集团履行自己的职责。

无独有偶,12月2日,一份小米内部任命书被曝光,其中,“潘俊任电视部总经理”令人生疑。据多方了解,原因是刘耀平因涉及与前东家暴风 TV 关联的金融公司暴雷一事正配合警方调查,暂不能行使管理职责。

除此之外,11月份,杨柘因身体原因,自己主动申请辞去了管理职务,现担任小米集团中国区营销顾问。

而小米内部在12月初也进行了人员架构调整,其对外宣布成立集团总办,包含集团高管团队,以及相关的支持部门,其中就包括上面提到的任命潘俊为电视部总经理。

据我们多年观察了解来看,小米多次进行人员架构调整并频繁从外界引进高管的原因,应该与其在短短十年间成功上市并且成为行业巨头,在如此高速的发展势头下,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开始显现。这就是集团公司创立时间短,人才培养与员工成长速度跟不上公司的发展速度,这样一来,从外界引进人才不失为快捷添补空缺的选择。

不过,有得就有失,引入外界高素质人员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否能匹配相应岗位,能够快速融入团队等等,都是公司应该多加考虑的方向。鉴于今年“复仇者联盟”的综合表现,小米明年或该继续加强自身内部员工的培养,毕竟能跟公司共进退,共患难的员工,自身忠诚度极高,且能力尚可的话,未必不是一个更优质的选择。

当然,假以时日,当“复仇者联盟”成员摆脱自身因素影响,融入团队后,不排除在未来大展拳脚的可能性。

小米手机起伏的十年,2020年高端之路正式开启?

接下来,我们再来回归到小米最重要的业务板块——手机。你可以说一些小米热销机型很多时候抢不到,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米手机的销量就跟火箭腾空一般:从2011年30万台的销量,到2014年激增到6112万台,排名国内第一。再到2016年,小米遭遇滑铁卢,销量在国内沦为others中的一员。而在经历了一段低谷期之后,小米手机在2017年的销量又攀升至9141万台。去年,小米手机以1248亿台的出货量继续高居全球第四。

但到了2020年,因为众所周知的黑天鹅事件影响,众手机厂商开局不利,小米自然也没有逃脱。今年Q1,其实小米又再次受挫,根据IDC发布的报告显示,小米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仅700万台,同比降幅更是高达338%。而在Q2,小米手机全球出货量为2850万部,同比下滑了118%,其关键因素是小米在印度市场的销量同比下降了50%。而到了Q3,根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小米以13%的份额重回全球前三,本来第三的苹果则以11%的份额下降到了第四。至于Q4,由于友商受限等某些原因,想必小米手机的销量也不会低于预期。

从初出茅庐到与行业巨头分庭抗争,小米手机在短短十年时间里的成长速度确实令人吃惊。抛开“新物种”不谈,小米确实没有可以“依葫芦画瓢”的模板,所以足以说明小米的独特性。但是,小米手机的高销量是建立在性价比优势基础之上的,如果小米想要向高端市场挺进,必须要在性价比之外,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当然,小米一直在努力,也在不断尝试。

直到今年,小米或许才算真正突破了性价比标签所带来的桎梏,而且选择的节点也特别耐人寻味。在小米成立十周年之际,小米对产品线大调整,将性价比标签甩给了红米,而精简自身产品线,几乎可以涵盖为高阶版本(小米10至尊纪念版),标准版(小米10),青春版(小米青春版 5G)。

在价格方面,小米10至尊纪念版的5299元起售价妥妥的高端价位,而小米10系列将起售价提到了3999元更是令人直接懂得了小米今年的用意,至于接下来的小米11,由于全球首发骁龙888的原因,售价大概率会高于小米10。“一年双旗舰”,小米的高端之路可能从2020年正式开启。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小米10系列以及小米10至尊纪念版。在DXOMark网站公布的相机评分中,小米10 Pro以及小米10至尊纪念版都曾高居第一。要知道小米手机之前的拍照水准曾经一直都是其短板,能够在DXOMark排名中一雪前耻,足可见小米的用心良苦,综合产品力持续提升,靠产品力带动价格的合理区间,从而上探至更高的价格区间。

客观来说,小米10跟小米10至尊纪念版,我们都有亲自评测过,产品表现确实可圈可点,能够热销也在情理之中。

除此之外,今年小米10至尊纪念版的推出,更是小米继续上探的最佳佐证。精致的外包装设计,令人叹为观止,原来小米终于懂得“佛靠金装,人靠衣装”。的确,小米手机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产品包装营销”,譬如在手机配件中也出现了不太符合其品牌调性的皮质保护壳,令人生疑,这是否意味着小米继续打算冲击高端市场,进而抢夺华为手机的高端用户群体呢?不过这只是猜测,毕竟创造品牌附加值并非一朝一日。

不过,有些令人遗憾的是,本以为杨拓会成为小米高端之路的“引路人”,但看来杨大师的营销策略在如今年轻消费群体的身上貌似行不通。而亲手将小米推向高端市场的,依然是那个英语超流利的男人——雷布斯。就在小米10发布会上,他郑重对外宣传,小米手机正式冲击高端市场。

小米手机冲击高端市场是板上钉钉,至于战果,反正据小米财报数据显示,Q2小米智能手机的ASP(平均售价)为每部11163元,相较于2019年同期的每部9987元提升118%,环比增长75%,而这恰恰主要得益于小米高端产品的增长。

手机业务形势大好,但底牌仍是生态链计划

如果不熟悉小米的人,很可能会认为“小米就是造手机的”,这个“错误”观点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坚信。事实上,小米从诞生至今,其业务版图遍布手机、IoT、新零售等多个领域,尤其是现在比较火的智能家居产品就主要依托于小米的生态链计划。

小米布局生态链,最早其实可以追溯到2013年孵化第一家生态链企业紫米开始(小米启动生态链计划是在2014年年初)。彼时,小米内部估计只有雷布斯坚信物联网产业将会在未来某个时间节点大爆发。而当时小米手机已经积累了差不多1亿活跃用户,于是雷布斯打算再多打造一些“小米”。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虽然成立较晚,到今年只有十个年头,但是凭借布局物联网时间较早,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按已连接设备(不包括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计算,小米位列第一名。

而且,加入小米生态链的企业也顺带扛起了小米营收大旗。据小米2019年财报显示,IoT及生活消费品收入达到438亿元,占总收入的25%,并且连续三年这项数据都保持着80%以上的增速,总营收额仅次于手机业务。

近年来,除了小米,华为、OPPO、vivo其实都在积极布局除了手机业务之外的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市场,可见IoT市场有多么吃香。而且,放眼国际市场,三星早已在家电、智能穿戴等领域深度布局,而苹果也在紧追慢赶。

不过,雷布斯显然懂得,一家公司的精力是有限的,多元化扩张之路很容易拖垮企业的核心业务的进度,以至于影响其核心竞争力。而在2015年,雷布斯也曾表示,“手机硬件的竞争要多维竞争,还要保持专注,这就是我们投资生态链的目的。小米要克制扩张,聚焦核心,稳步前进。”

如今来看,小米的生态链布局效果十分显著。当然,在外界看来,小米虽然会尽力支持生态链内的企业,但是对它们提出的诸多要求却宛如一道围墙一般,生活在围墙里面的企业想要出去,而外面的企业又争破头颅想进去。不过,小米对待生态链企业的态度还是很包容的,甚至允许大家打造自己的独立品牌,这样一来,大家就可以在小米的支持下,做自己想做的事。

其实,对于小米而言,生态链企业是数以百计的“小小米”或者“小小小米”,在这个大家庭里,小米是绝对的大家长,负责整个庞大体系的正常运转。究其根本,小米也没有打算困住这些企业的想法,只是希望能够在竞争更加激烈的未来,提前卡位,为自己留一张底牌。

写在最后

近日,小米的股价在一路高升,12月23日这天,其市值成功站上了千亿美元 历史 高位。这对于小米集团以及雷布斯本人而言,都属于喜大普奔。可以说小米正处于上市以来最好的阶段。

小米十周年演讲中,雷军也复盘了小米成立的十年历程,重申“三大铁律”、提拔新合伙人、开启新十年创业者计划、升级“手机 AIoT”战略等等。而且,还再次祭出金句,“成功往往不是规划出来的,危机是你想不到的机会。”在我心中,雷布斯是敢于率先跳出舒适圈的“狠人”,小米也是一家敢拼敢做的公司。

不过在经历多次洗礼之后,雷布斯的话术变化也很大,从年初的“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到近似无奈的“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可见其心态变化之大,当然也或许是雷布斯真的看开了。

另外,小米在十周年之际还发布了首部官方授权传记《一往无前》,由雷布斯亲述热血澎湃的十年。可见,小米也已经懂得在“立功”之后开始“立言”,毕竟小米没有深厚的 历史 ,品牌价值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通过“立言”的方式,小米才能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提升品牌价值。就像成功人士喜欢出自传一样,一家伟大的公司同样需要一部自传,用以“自抬身价”。

不出意外的话,小米手机11将会是小米今年完美的落幕,而明年,只要没有黑天鹅事件,小米的机会应该还会更多一些。

小米生态链企业发展起来之后,努力去小米化,更多是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够以自身独立的品牌去发展,而不是“靠着大树好乘凉”,我觉得这是小米生态链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走的路。比如北京石头 科技 股份公司(石头扫地机器人),自由品牌整体营收已经超过了五成。

早在2014年,小米当时成为国产第一、全球第三手机企业之后,开始将小米手机取得成功模式进行复制,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小米投在了数百家企业,这些企业就是“小米生态链企业”。

借助小米品牌影响力和互联网渠道的优势,多家小米生态链企业迅速发展,比如我们熟知的华米、紫米、绿米等等,有些企业的年营收超过了十亿元,进一步提升了小米的名声,我家现在就有很多小米的智能家居产品。

从石头 科技 、华米 科技 等这些企业的发展来看,小米生态链企业为其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小米的“低利润,薄利多销”的策略,可能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只有不断的靠研发提升创新能力,才能形成竞争力。单单靠“小米”的品牌形象,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很可能会遇到瓶颈,导致“举步不前”。

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显然明白上述道理,所以就不难理解,小米生态链企业去小米化的行为,均是为了自身品牌的发展。

我们拿一款最简单的小米生态链的产品,小米白酒:谷小酒。这款品牌从发布之初就和小米有了说不清的关系,比如它的创始人就是前小米高级品牌公关总监刘飞。后来,成立了谷小酒,依托于小米有品销售,其实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一款产品。

确实,这款产品如果没有小米的话,可能我们很难知道它,它应该算是小米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就拿江小白,这款不知名的酒厂,一个好的营销,一个好的名字,成了网红白酒。

其实,小米生态链的很多产品,可能是不知名的企业,进入小米生态链,它们可能有着好的质量,但是没有好的名声,如今进入小米生态链中,反而有了名气,成了生态链的一环。

那么,有企业想摆脱小米生态链吗?我觉得有。2013年底,小米开启生态链计划,它的计划是“五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更为主要的是,依托了小米生态链的企业发展也不差,比如华米 科技 ,成为了小米生态链企业中第一家上市企业;截至2018年8月22日,小米已经投资了220家公司,其中100家是生态链企业。

实际上,有些企业想摆脱是正常的,因为它们依据小米生态链能够快速发展,可是也局限于在此,比如说小米生态链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它们想大规模扩张难;而且,它们必须依据小米的销售路径销售,这也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制约!

不过,短期内企业想摆脱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在后期小米估计也会改变合作方式。

首先,这个问题出的有点问题。小米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大的物联网企业。很多人把小米当手机厂商看,是绝对的误判。小米模式应该是发展越来越好。很多企业都想加入小米生态链,小米生态链目前发展到第一阶段,通过手机,操作系统(MIUI),米家APP,把家用电器全部联到手机的米家APP里。

任何客户通过手机都可以远程控制米家上的电子产品。从入户的门铃,门锁,摄像头,报警器,以及家里面的各种电器:电视,音响,投影,空调,冰箱,洗衣机,电水壶,电磁炉,热水器,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电加热,加湿器,电饭煲,台灯,开关,灯泡,电动车,电动滑板车,平衡车,……吃穿住行的各种日用品应有尽有,小米商城的东西比京东更有保证,比淘宝强得更多。品牌的统一设计,整体规划,统一的连接APP,省了很多事。

第二阶段,应该是工业40,对生态链企业的改造。

第三阶段是开放物联网API接口,让更多的非小米生态链企业产品融入到米家APP中。

第四阶段,数据运营。(数据价值的真正变现)

第五阶段……

因为小米是半个互联网公司,而小米生态链不是。

互联网公司,卖硬件完全可以不赚钱,只要能靠“良心”硬件吸引流量,再用广告或者P2P割韭菜就行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人把小米和小米生态链当成一体的了。但事实上,双方只不过是相互利用的独立关系。

一体和相互独立的区别在哪里,就在于软件愿不愿意反哺硬件。

事实上,你可以把小米的硬件部门想象成独立的“生态链”公司。那么他们和真正的生态链公司的差别就在于,小米实际上在不断给他们输血,但是没有给生态链输血,相反,小米还要从生态链身上抽血。

这这场合作中,小米是主体,生态链需要小米的声誉背书,好卖出产品。所以他们的产品和售价都必须配合小米自家产品的定位。

前面说了,小米自家硬件产品可以不赚钱,可以靠整个集团反哺,生态链行吗?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小米和这些企业都想去小米化,这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有必要性

小米生态链是一系列的企业给小米生产周边的产品,其中包括耳机、移动电源、台灯等等产品。

小米的生态链企业得益于小米的品牌和小米品牌,以相当低的价格大规模的出货,占领了市场。

这让小米的生态圈丰富起来,同时也使得这些企业得意快速的成长。

这些企业都不是小米的,只不过是小米有投资,还加入了小米的生态圈而已。

正是这些企业加入了小米的生态圈让这些企业成长起来了。

如果只是给小米生产产品的话,会有相当大的风险。

因为小米的产品溢价不高,只能降低产品成本,赚的钱真的不多,无法发展壮大;

如果小米的品牌出现什么问题,那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

同时,小米是这些公司的投资者,如果这些公司通过去小米化,发展自己的品牌赚钱,它也会获得分成。

所以,这些企业去小米化也是正常的事情。

去小米化不是找死吗?很多人并不理解小米生态链的模式,小米的模式是独一无二的!小米自己的子品牌就不用多说了,不可能去小米化,其他小米投资或者合作的都是相对小的公司,小米生态的理念就是创造更多的小米,所以性价比都很高,华为生态的模式就是与行业巨头合作!小米公司对于进入小米有品的产品有严格的把控,虽然不一定都好用,但是绝对差不到哪里去!

部分和小米合作的公司本身就是上市公司,小米只是与他们合作,他们的产品可以用自己的品牌和渠道进行出售,很多小米有品的品牌都有自己的线下店,小米有品只是他们多一个渠道而已,小米和小米生态的大多数公司都不是控股关系,而且虽然小米手机的口碑褒贬不一,但是小米生态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进入小米生态,谁会去小米化?

我倒觉得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没有都努力去小米化啊,背靠大树好乘凉,小米就是这样的大树。目前就生态链而言,小米虽然做的有些杂,但是国内我觉得的确没有比小米生态链做的更好的。华为现在也不行,远不如小米,不知道以后怎么样

所以我也不知道这个结论怎么来的,我猜测一下,是不是小米生态链的企业都在努力上市的原因,才有这样的想法?

我们知道小米生态链的企业华米 科技 和云米 科技 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了,对此,雷军也表示非常的开心,小米持有云米 科技 的163%的股权,这比生意小米还是赚大发的。所以我觉得小米不会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上市有任何的看法,因为这些生态链的企业都是小米投资的企业,上市对小米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做企业最终目的除了“为人民服务”,就是赚钱,小米生态链的企业也是一样。小米生态链我觉得是目前中国最成功的生态体系也是投资体系。小米实际上通过生态链可以选择并投资很多有潜力的企业,这是双赢。所以我一直觉得我们国家IT企业,除了腾讯系、阿里系还有小米系

对于生态链的企业而言,小米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同时小米也有自己的高端销售平台“小米有品”,小米的粉丝又都是死忠粉。因此能加入小米生态链,一方面是能够通过小米的投资缓解自己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对自己的销售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尤其是在小米有品众筹的企业,这点的优势对企业开创初期非常重要

所以基于这些原因,小米生态链的企业说要去小米化,这个是企业做大的必然过程,但是不代表能够抛弃小米。一旦企业的销售到了足以上创业板或者纳斯达克的地步,肯定就会独立上市,生态链企业有了自己的品牌价值。而此时的小米更多的是投资股东的概念,这些是小米和生态链企业都期待的双赢,并不存在去小米化,孩子长大总是要放手的,但是不意味着孩子没了娘

既然投靠了小米,就不要在成功时背叛 。

投靠就是卖身,卖身却不愿意为小米战斗,真不知是怎么想的。

本身中国人喜欢质优价廉的东西。

却不知道商家活下来靠的是利润。

都希望别人奉献,却不愿意自己付出,将来的结局是什么都买不到。

小米希望生态链企业共同付出,大东亚共荣。

但没有研发资金的生态链,不能自我供养。只靠创业当时的积累去繁衍。

大浪淘沙。生态链中的你,就是一粒沙。

小米能从沙里淘到金子。

你可能就是被筛下的废沙。

下午看到一篇文章,写伊丽莎白·奥尔森在漫威宇宙已经可谓第二女主了,她的红女巫可谓名动天下,可以说,奥小妹再也不会被人称为“奥尔森姐妹的小妹”了——奥小妹有两个大名鼎鼎的双胞胎姐姐,即姐姐阿什莉·奥尔森和妹妹玛丽-凯特·奥尔森,这对堪称印钞机的姐妹从小就显露潜质,9个月大时就开始上节目,6岁成为制片人,16岁以高身价加盟索尼,18岁就成为美国双星 娱乐 集团公司的总裁,现在这对姐妹已经是大牌时装设计师了,身价数亿美元。当然,奥小妹从小就获得双胞胎姐姐的提携和照料,小时候就邀请她一起上电视,长大后她的服饰自然由双胞胎姐姐包了,奥小妹拍完《双面玛莎》后,在做宣发时,她就穿着姐姐设计的服装,所以她很早一直都是“奥尔森姐妹的小妹”。但是,伊丽莎白奥尔森并不满意永远藏身在姐姐的光环之下,她当然希望能够独立自主,并且是强大的独立自主,据说她们的父亲一直非常鼓励姐妹花经济独立,所以奥小妹后来走了一条和姐姐不同的道路,她主要学习表演,而没有去跟着姐姐走 时尚 设计道路,《双面玛莎》、美版《老男孩》都证明了她的演技实力,后来在就开始在大片中出镜,《哥斯拉》、《复联2》,直至《复联3》她的红女巫一角已经是重要角色,她终于确立了自己好莱坞一、二线明星的地位,假如伊丽莎白·奥尔森从小一直跟在奥尔森姐妹后面亦步亦趋,她今天会怎么样?当然轻松很多,吃喝零花不愁,但“奥尔森姐妹的小妹”这个称号也将伴随她至今,她很难再独立起来,更难以独立强大,或者说她未来即便也能够强大起来,也必定会被人认为是借助两个姐姐的实力强大,她不可能获得今天人们所给予的尊敬——

小米那些生态链企业在稍微强大一点后,一个一个都开始走“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道路了,一个一个都开始去小米化,为什么?因为它们都犹如当年的奥小妹。谁愿意一直做奥尔森姐妹的小妹,而不愿意做一个“红女巫”奥小妹呢?

去小米化是聪明的表现,当人门心中小米理念越来越强的时候,小米就站在了风口浪尖,会造成人民零容忍赌。相反,往后退一步,做小米生态的整合者,借助小米平台大量卖货,而又有自己单独的品牌,说白了就是在不影响销量的前提下把小米品牌潜在的风险分摊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