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客户是怎么了解小米手机的

新手学堂08

小米客户是怎么了解小米手机的,第1张

小米客户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了解小米手机: 1 官方网站:小米官网提供全面的小米手机产品介绍、配置、参数、价格等信息,同时也可以在该网站上购买小米手机。2 小米商城:小米商城是小米手机的官方销售渠道,客户可以通过官方商城购买小米手机,并了解小米手机的相关信息。3 社交媒体:小米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都有官方账号,客户可以通过关注小米的社交媒体账号了解小米手机的最新动态以及产品信息。4 电商平台:小米手机也在各大电商平台有售,客户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浏览和购买小米手机,并参考其他用户的评价和评分。5 实体店铺:小米在全国各地开设了众多实体店铺,客户可以前往实体店铺了解小米手机的实际使用感受、操作方式等。

手机大盘进入存量时代,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在如此严峻的背景下重回世界前三,小米做了哪些调整?雷军当初为何下决心“补课三年”?

编辑 李薇

头图来源 受访者

这一刻,雷军等了六年。

11月5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2020 MIDC(第四届小米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小米出货量重返全球前三。IDC等三家国际市场调研机构近日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统计报告显示,小米手机出货量反超苹果,位列全球第三。

雷军清楚地记得,小米上一次夺得全球第三,得追溯到2014年第三季度。“非常激动。”雷军露出了他标志性的笑容。

这份成果实属来之不易。六年间,小米经历了供应链危机、出货量暴跌,销量一度掉出全球第六,雷军不得不亲自挂帅救火,在低谷时下决心“补课三年“。走出低谷后,雷军自豪地喊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量下滑后能够成功逆转的,除了小米!“

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手机产业链深陷艰难境地,也打乱包括小米在内的手机企业前进的步伐。在如此严峻的背景下重回世界前三,小米集团副总裁、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将其称为“巨大的成功”。

对于小米重回世界前三,雷军则总结为是“技术为本”的胜利。未来,小米的打法是“攻”还是“守”?曾学忠对《中国企业家》坦言,“小米发展到今天,毫无疑问,守是守不住的,面向未来,雷总(雷军)提出,小米要回归到非常‘拼’的创业状态。”

技术立业

“2016年7月,小米在最低谷的时刻,我们下决心‘补课三年’!”雷军表示,小米一边加紧在制造领域学习,一边在技术领域开展了大规模的补课,补课的内容主要在集中两方面:一是研发体系的建设,二是研发技术的积累。

2019年2月,小米调整组织架构,技术成为升级重点。小米集团副总裁崔宝秋挂帅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担任技术委员会主席,全面督责小米未来的技术战略、技术人才、技术组织上的决策与合作。

雷军在内部会议上指出,小米2020年的研发投入预算超过100亿,技术事关小米生死存亡,要继续强化“技术立业”。

崔宝秋回忆自己刚加入小米时,小米只有四大支柱业务——小米手机、MIUI、米聊及小米网。当时,他问雷军:“你说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那互联网的后台研发团队在哪里?”得到的答案是“没有”后,崔宝秋迅速接手米聊服务器团队,将20人的团队变身小米云平台,开始打造相应的云技术、云存储、云计算和大数据团队。

崔宝秋是雷军武汉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拥有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曾先后就职于IBM硅谷实验室、雅虎、领英,从事数据库、搜索引擎、机器学习、大数据、社交网络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之前我不懂硬件,后来才知道小米的硬件技术有多复杂,像是突然打开了一扇大门。”崔宝秋感叹。

崔宝秋认为,小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了领跑超车,“小米是一个中国的缩影,中国的创新机会、应用产品非常多,我们做了移动支付、移动社交、移动通讯,未来AIoT时代,中国的机会会更多,只有你有数据、有算力,就可能做出酷炫的智能产品。”

人才是创新之源

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2018年9月被调往新成立的集团组织部担任组织部部长。组织部主要负责中高层管理干部的聘用、升迁、培训和考核激励等,以及各个部门的组织建设和编制审批,此前刘德的工作重心在小米生态链的一线。

2018年9月,小米迎来了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组织架构变革,过去开放而扁平的管理架构,已经不适合成长到两万多员工规模的公司了,小米要想变成披襟斩棘的‘战争机器’,无疑需要更高的效率。

研发体系建设、小米团队组织建设等问题,都落在了刘德的头上。如今,组织部成立两年有余,小米仍处在 探索 的过程。

“我发现,每家公司的组织变革都不一样,非常个性化,但最近一段时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管好关键少数”,这几个字太重要了。”刘德表示,“任何一个公司,只要管好了‘关键少数’,不管公司是几万人还是几十万人的规模,都没问题,所以后期我们都在思考这件事。”

创立初期,小米在招聘前300号员工时,每一个小米合伙人都需要参加候选员工的面试,共计7轮。刘德刚开始并不理解,为什么费劲招这300人?直到后来有合伙人告诉刘德,“我们希望未来这300人能管理3000人甚至3万人。”这也体现了“关键少数”的思维。

过去两年,小米进行了频繁的组织架构、人事和战略调整,在高级干部的管理上,刘德承认,小米本质上采用的依旧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小米,已逐渐建立起一套人才培养体系。

今年,小米启动了创业以来规模最大的校园招聘。2021年,小米将扩招5000名工程师,占小米目前员工总数超20%。“人才是创新之源。提升技术实力的第一步,就是聚拢最顶尖的人才。”雷军说。

追逐高端

对小米而言,2020年的特殊之处在于其畅想了多年的“高端梦”,终于看到了曙光。

近两年,随着华为、Ov(OPPO、vivo)对国内市场的蚕食,小米市场占比下滑严重,形势危急。2019年初,雷军甚至在发布会上打出“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口号。过去一年多来,小米频繁引入外部高管、调整组织架构,都是围绕中国区和核心手机业务所做的变化。

2020年,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小米10系列、小米10至尊纪念版先后发布。曾学忠向《中国企业家》感慨:“在手机市场,得高端者得天下。”但小米一直自带“高性价比”标签,在这个标签之下,小米的利润和品牌都难以突破。

从销售数据上看,唯有高端才能解决困扰雷军的难题。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欧洲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同比去年增长91%,与苹果只有微弱的差距。小米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国外,500—700欧元价位段的产品同比增长将近300%,700欧元以上的价位产品增长超过300%。另外,运营商方面,小米已进入全球50个国家,51家运营商,107个子网,其中覆盖了多个高端运营商。

不过,小米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目前小米的基本盘还是由Redmi承接。

曾学忠引用市场调研机构Omdia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全球畅享机型单品TOP10榜单,“今年上半年,全球单款手机销量前十名,除了苹果和三星,小米占据了四席。”不过,《中国企业家》注意到,这四款产品均是2000元以下价位段的Redmi产品。

对此,曾学忠解释了小米对高低端两个梯队的看法:“我们努力突破高端的极致 科技 ,再将技术下沉到红米系列,让千元机用户也能享受技术突破带来的体验。但反过来,动辄千万级的红米用户,也因此能够体验高端,慢慢成长出一批高端用户,形成良性循环。”

Redmi保卫基本盘,高端提升想象空间,小米接下来的打法已然清晰。

现在,小米的手机部高管团队每周都要围绕小米的双品牌战略梳理旗下产品,目标是将每一代产品做到款款精品、爆款,战略层面则是在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上,不断发力,“小米内部认为未来的机会非常大。”曾学忠透露。

2020年黑天鹅事件频发,所有手机厂商面临的形势都比以往复杂,国际局势尚不明朗,智能手机市场增长逐渐见顶,市场原本抱有期望的5G换机潮也未能如约而至。

曾学忠对《中国企业家》透露:“今年的全球手机大盘,特别是中国手机大盘在持续往下走,全球手机市场进入存量时代,我们自己也在判断,4G到5G的过渡,似乎没有大家感觉过去3G到4G那样变化巨大。今年好像不完全是那么回事。”

原因何在?小米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抖音、快手、微信等一批杀手级应用的出现,当前,运营商还在不断建设5G网络,技术投入仍在进行,大家都在等待,小米甚至在推动5G时代杀手级应用的出现。“我个人的观点是,未来在视频领域、无人驾驶领域,可能会出现更大的突破。”曾学忠表示。

此外,针对华为因断供可能会空出的市场份额,不仅小米、OPPO、vivo等中国手机厂商蓄势待发,三星、苹果等国际厂商也虎视眈眈,手机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局。小米、Ov均加大了对芯片的采购量,一位芯片供应商的内部人士对《中国企业家》透露,大部分手机厂商将明年的出货预期都调高了50%。

未来何往

拥有技术积累后,未来,小米还将往哪儿走?曾学忠给出了答案,即小米的核心战略“手机 AIoT”。

2020年,手机厂商们在IoT生态领域的战火越烧越旺,华为、苹果、一加、OPPO等多家手机厂商都已竞相抢滩,手表、电视等智能硬件成为厂商标配,不过,由于布局时间以及主攻产品品类的差异,各家IoT的生态模式也不尽相同。

小米早在2014年就开始布局IoT产品,并通过孵化生态链企业的方式,快速打开产品线,目前,小米生态链拥有业内丰富的智能硬件的支撑,站稳中国IoT市场的一席之地。截止到今年6月,小米财报显示,IoT平台已连接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数量达到271亿台,同比增长383%。

另外,小米已有四家投资的生态链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华米、云米、石头 科技 及九号公司。截至2020年上半年,小米共投资超过300家公司,这些公司总账面价值达到了人民币368亿元。

今年8月,小米核心战略从“手机+AIoT”正式升级为“手机 AIoT”,曾学忠在开发者大会上解释称,这意味着小米的手机和AIoT业务不仅仅是过去简单的加法,而是将更加强调手机和万物互联发生的化学反应。也就是说,拥有了足够多的设备后,小米AIoT开始考虑“深度互联互通”。

刘德就是将小米生态链一手打造起来的人。如今事后回顾,刘德认为,是时代造就了小米生态,或者说是小米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才让生态链能走到今天。

“当时,一群小米工程师就住在深圳的城中村里。还在寻找投资项目时,有员工忍不住质疑,投资人都在国贸上班,我们这样真的能干好投资吗?但就这样,一群扑在一线看项目的团队,为小米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流水收入,小米生态链也以超乎想象的几何倍数增长。”刘德回忆。

手机大盘进入存量时代,竞争只会更加激烈。身在硬件领域,唯有不断奔跑,不断创新。雷军如今仍然奔赴在手机一线,小米手机部几位的核心高管,晚上几乎没有11点前离开公司的,“这是我们基本的状态,也是小米当前的‘创业’心态。”曾学忠总结。

7月16日凌晨,雷军突然公布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小米手机销量超越了苹果,首次晋升全球第二。受此利好影响,小米股价开盘暴拉,盘中最高涨幅501%。截至当日11:25发稿,小米集团涨幅445%,最新股价2815元,最新总市值707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879亿元。

全球著名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手机市场第二季度排名,小米公司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达到17%,超越苹果晋升全球第二,同比高速增长83%。

雷军在全员信中指出,成为世界第二是小米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经过五年的艰苦卓绝的补课,小米的产品能力已实现了巨大的提升,在高端市场打开局面并站稳了脚跟。下一步,小米将进一步夯实核心能力,能够尽快真正坐稳世界第二。

小米与苹果的全球前三之争已持续多个季度:

在2020年Q4,小米手机全球出货量4340万台,同比增长315%,首次超越苹果,重返全球第三。随后的2021年Q1,苹果以15%的市场份额升至全球第二,小米以14%的份额紧随其后,其全球出货量达到4940万台,同比增长691%。

据小米集团2021年Q1财报,小米手机已经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12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一,欧洲市场排名第二,印度市场连续多年稳居第一。

在中国区,小米之家线上下融合的先进渠道模式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2021年将覆盖所有县城,并进入乡镇市场。

8月26日,小米集团(1810HK)发布了2020年二季度报告。

二季度小米总营收535亿元,同比增长31%;调整后净利润34亿元,同比下降72%,环比增长466%。

总营收和净利润都超过市场预期,加上小米手机在全球手机出货量下降时销量相对坚挺,以及8月14日公布的小米集团将被纳入恒生指数的消息,小米的股价三个交易日疯涨2417%,终于超过了上市之初创下的历史最高值。

依然是硬件公司

小米创立开始就自称“互联网企业”,但由于手机和IoT等硬件设备对其营收的贡献率始终在90%以上,市场对小米的定位始终是“硬件公司”。小米在二级市场的估值基本对标传统制造业,并未像互联网行业一样享受高估值。

而这次财报发布后,收入和利润结构的优化叠加股价暴涨,有人认为小米终于成为了它最初想成为的互联网公司,估值也正在对标美团、拼多多等,迅速得到修正。

但是,仅凭一两次财报中收入和利润结构的变动,远不能改变一个公司的定位。

从小米集团二季报看,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两项硬件收入依然占到总收入的876%,远超其他两项收入。

二季度互联网服务对毛利的贡献超过46%,的确是对小米毛利贡献最大的板块。但由于小米集团绝大多数的互联网服务收入是建立在硬件设备销售基础上的,并非独立于硬件设备提供的,因此单独计算互联网服务的成本或毛利并不妥当。

如果认为小米已经“转型”互联网企业,则硬件产品的相关成本和费用应被部分分摊至互联网服务,那么该板块的毛利将大幅下降。

被定位为“硬件公司”、“制造企业”真的比“互联网公司”差吗?

互联网公司通常具有高成长性,才能在初期盈利能力差甚至亏损的时候获得高估值。小米公司成立十年,在互联网领域已经不再是雷军认为的“少年”,按现在的盈利能力,恐怕已经被边缘化了。

小米要“做时间的朋友”,想要获得长远发展,被定位成什么没那么重要。

小米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达到约120%,依靠的并不是人们对其定位的突然转变,也不是雷军在B站、抖音、微博等平台的疯狂营销,更不是十周年庆典上对曾经辉煌的回顾,而是小米今年在世界范围内市场占有率的相对提高、在高端手机领域的突破、技术上的突破以及组织构架调整后公司定位更加清晰、运营效率有所提高。

人们对公司发展的想象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公司能够兑现人们的想象。

再次冲锋

今年对于整体经济来说是灾难的一年,对小米来说却是充满机遇的一年。

首先,世界政治局势导致华为在多个国家被抵制或禁用,给小米的全球化带来新的机会。

此前,小米的全球化阵地主要在印度、拉美,而在欧美和中东这样消费能力更强的区域渗透率并不高。发达国家原先是苹果、三星等品牌的天下,华为近几年的异军突起为中国品牌撕开了发达国家的突破口,使中国品牌被更多人所认识和接受。

华为被抵制后,在欧美各国的销量必将受到影响。小米这时推出小米10等高端机型,既符合小米提高高端手机市场占有率、摆脱“性价比之王”标签的目标,又弥补了华为受阻后欧美各国对高配置硬件手机的缺口。

小米10至尊纪念版的相机在DXOMARK全球专业相机测评榜冲至榜首,8月28日正式发布可量产的第三代屏下相机技术等,都给小米在欧美重复华为靠技术赢得市场的道路增加了可能。

其次,小米众所周知的“性价比之王”名号,是其今年最好的广告。

世界经济整体受重创,人们收入受到极大影响,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和需求。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性价比”成为关注的重点之一。这正是小米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契机。

值得注意的是,这和小米提高高端产品市场份额并不矛盾。

Redmi K30 Pro和小米10这两款高端线上的主打产品在618期间分别位列京东5G手机排行榜前两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价格优势。Redmi K30 Pro在北京地区价格最低在1999元左右,堪称是目前最便宜的高通骁龙865旗舰;小米10的配置和细节处理使其在3500元价位的吸引力也非常大。

当手机本身的科技含量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超过了消费者依靠品牌彰显身份的心理,小米的“性价比”就是其最大的优势之一,也是帮其在5G时代前期就获得市场认可的有力武器。

得益于前述原因,小米手机二季度在西欧出货量同比增长1159%,占领多个国家销量榜首;在拉美、中东和非洲手机的出货量分别同比大涨994%、663%和113%。二季度,境外市场收入占小米总收入的449%。

今年前半年的优秀业绩,无疑为小米再次冲锋赢得了漂亮的一仗。

希望与担忧

小米的业绩让人们看到它重回高速增长轨道的希望,市场对其估值的自发性修复有据可依。

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除了上一节提到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高端机型市场份额可能提高外,小米还有其他两点核心竞争力。

第一,小米的深度定制产品、IoT产品起步早,在AIoT时代到来时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几乎已经见顶,大数据、AI和物联网是公认的下一个风口。小米IoT产品覆盖场景广、迭代次数多,在市场认可度和技术成熟度上都有很大优势。除了智能手机外,在智能电视和智能音响这两个最重要的AIoT流量入口,小米也占据领先地位。小米的智能电视出货量连续6个季度位居中国大陆首位,小爱同学在2019年全国智能音响销量榜也排名前三。

第二,小米与消费者深度绑定,使其业绩更加稳定,在特殊时期受影响可能性小。

苹果产品对用户的深度绑定始于操作系统,终于产品闭环。当用户享受到同品牌产品之间互联的便利,再更换使用品牌成本就更高了。小米生态链具有同样的绑定效果,因为其产品更加丰富,绑定效果甚至更强。

同时,IoT产品可以反向促进智能手机这一最重要的终端的销售。小米二季报中也提到,小米手机与IoT产品之间不是简单的导流与被导流关系,而具有协同效应。5G时代的来临将成倍放大这种效应。

但是,小米的流量转化率、互联网服务收入贡献率、国内市场份额占有率等始终偏低,给其未来能否达到投资人的预期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截止二季度末,MIUI月活跃用户为3435亿,同比增长233%,而总营收同比增长仅为79%,毛利同比增长223%,均低于月活用户增长率。小米成本管控得当,使毛利增长率大幅跑赢总营收增长率,却没能提高用户转换率。一旦成本压缩到最低,毛利的增速可能快速下降。

小米2018年公布的董事会决议称“小米硬件综合净利率永远不超过5%,如有超出的部分,将超出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无疑堵上了小米从硬件销售提高利润率的可能性,让其利润率发展的想象空间基本完全落在互联网服务上。这给小米带来的困难,不亚于B站声明“正片永不加广告”给B站盈利带来的困难。

根据二季度数据计算,目前MIUI月活用户给小米集团带来的人均互联网服务收入仅为17元左右,人均带来毛利1036元。MIUI月活用户同比净增约6400万,销售成本同比净增约928亿,获客成本约145元/人。互联网服务的人均毛利依然不及获客成本。

小米在海外发展势头良好,在中国大陆这个被视为“最重要市场”的地方,市场占有率却同比下降。

根据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1486亿台,中金对2020年中国手机销量的估计为348亿部。即使不考虑今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下降的因素,中国市场的手机销量依然占到世界的234%,中国市场至关重要。

小米在中国市场的劣势,源自其互联网基因带来的线下实体店缺失,尤其是在有庞大消费者群体的二三线及以下城市。而此前小米自身高端产品的乏力也使其面对华为、苹果没有竞争力。

小米是否有可能先建立在海外的优势,再慢慢转化为在国内的竞争力?

可能性是有的,但当年HTC在海外发展也不错,依旧在国内折戟;“非洲一哥”传音手机始终没能打开国内市场。小米海外最重要的战场——印度——销量最高的也是低价低端手机,情况与传音类似。

先例告诉我们,由于海外和国内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尤其是在5G时代,中国领跑的情况下,如果重心偏向海外市场,很容易与最新的技术脱节;而技术研发对标国内,则会导致研发与生产的错位。

当然,还有一点让投资人担心的,就是小米的运营架构在调整之后是否真的能注重技术,雷军是否真的能放权。毕竟对一个公司来说,领导团队的风格和清晰的发展目标非常重要。

2019年,小米启动“手机+AloT”双引擎战略,提出5年100亿元All in AloT。雷军的目标从硬件+新零售+互联网转变为AI+互联网。

前十年,小米没能完全享受到互联网发展的红利。现在,AIoT的红利即将兑现,是天时;欧洲市场的空缺,是地利;小米2019年调整完毕的组织架构,是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