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聊天时的3种行为,真的很让人反感,你怎么看?

新手学堂026

微信聊天时的3种行为,真的很让人反感,你怎么看?,第1张

遇到了一个志趣相投的人,你跟对方彻夜聊天还是精力满满,甚至有一种意犹未尽还想要接着聊下去的感受;但如果遇到了一个情商很低,连最基本的社交礼仪都没有的人,你可能分分钟想要拉黑对方的****。

成年人的社交场景变得越来越简单,觉得比较舒适、觉得能继续聊下去的,那怎么聊天都可以;但只要感觉到了不舒服,感到了尴尬的感觉,这场聊天也就宣布着结束。

一个情商低的人在聊天的时候,总是喜欢说出一些不讨喜的话,真的分分钟让人不想和你聊下去了。

一、微信聊天时,无论对方给你说什么,都是回复“恩,哦”

前两天看到的一条新闻,说的是,一个女员工在跟老板聊天的时候,给老板回复很冷淡,直接就回复了一个字“恩”。

然后老板就给这个女员工上了一堂课,意思是说,你要么回复“好的”,要么回复“恩恩”,只回复一个恩字,很容易让人觉得你是没用心,没有好好跟对方聊天。

其实这个老板的说法也很有道理,尤其是上下级关系在聊天的时候,只回复一个“恩”字当然不合适;哪怕是平时我们跟朋友聊天、跟客户聊天,只回复一个恩,也许会让对方感觉到你的不用心。

如果再多一个字,当时语境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为隔着手机屏幕跟对方聊天,你根本就不知道对方此刻的表情;或许你本来就没有轻视的意思,只不过是想要表达自己知道了;可是在对方眼中,只能理解为你的不重视,不在意。

所以啊,微信聊天时总是喜欢回复“恩”这个字的,真的不是一件好的行为。

二、微信聊天时,有事没事总是喜欢问对方“在吗、在干吗”

有事说事,没事保持一个沉默状态,也不要去轻易打扰对方,这是当代人社交的一个潜规则。

无论自己内心多么孤独、寂寞,多么想要找一个人陪自己聊天;但是因为懒惰,因为懒得跟别人浪费口舌,所以更加导致了,“没话找话”类型的搭讪,比较让人反感。

经历过很多次这样的聊天背景:

对方忽然跟你发消息,问你“在吗”,然后当你回答完在以后,对方就忽然消失了。

过了几个小时后,对方又开始找你,问你在吗。

一天可能都在这种状态中度过,明明可以说明自己的来意,说明自己到底有什么意图;但对方就是不说清楚,一次又一次问你在吗。

你们说,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就有点令人厌恶?

三、忽然给你来语音视频轰炸,根本不事先请示你到底方不方便

想必很多人都遭遇过这样的事情:你正在工作时间,电脑还登陆着微信,然后忽然一个视频、语音请求,把你吓得全身一哆嗦,接下来的工作内容都被打扰了。

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你们说,这种行为是不是很让人反感?

我觉得发一长串长语音的行为,就已经比较让人反感了,这种动不动就喜欢跟人开视频、开语音的行为,就更加让人受不了了。

当代人的社交准则之一:不要给对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明明可以事先询问一下对方是否方便,却非要擅作主张,不仅惹烦了对方,还让你自己没有台阶下。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玩微信,而不是qq了,可以说,以前是全民玩qq的时代,现在是全民玩微信的时代了。尽管他们两者的功能差不多,但还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玩微信,而不是玩qq。也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微信里面建群,但随着微信建群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开始厌烦都建群了,甚至很多人都把自己从群里面退了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微信群的人数越多,意味着自己的隐私越来越不安全,因为不可能说每个群里面的人你都认识,总有不认识的,像我有一个股票群,那里面的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常常看见有人加进来,每当有人加进来的时候,微信群里面就会有提示,某某和邀请某某加入了群聊,而某某与群里其他人都不是微信朋友关系,请注意隐私。而加进来的某某是大家都不认识的,只有加他进来的那个人才认识。这种情况下,是不是会感觉自己的隐私不安全呢?

第二:微信群的人数越多,聊天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当大家都沉浸在聊天的氛围中的时候,是不是关于你的好的方面的事情或者是不好的方面的事情都会被抖搂出来呢?即使你自己不说,你朋友要是万一不小心说漏了嘴,是不是很尴尬?记得以前公司里的一个同事,我们在微信里面组建了一个群,但群里没把经理加进来,可能是那天晚上喝了点酒,我们在群里聊天的时候,我们说到要把经理加进来,他很不满意,就把对经理的怨恨给发泄了出来,在群里一直说一直说,但他没注意到,其实经理已经在他说第二条语音的时候就加进来了,当时都私聊他要他不要发了,但他丝毫不在意,要我们别把经理加进来了,那天晚上我们都胆战心惊的为他捏了一把汗。第二天等着他的就是一大堆文件让他一天内处理出来,不然就得撤销他的组长的职务。多尴尬啊。 

第三:微信群的人数越多,聊天的内容也就越多,会占用手机很大的内存,因为群里面有的聊工作的时候,就会涉及到文件,链接之类的,有的聊天的,就会发很多,一条接一条的语音,一条接一条的视频,会占用手机大量的内存,手机内存再大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啊,况且手机上都不会只装微信这一个应用,还有很多别的软件,这时候就会出现要清理手机内存的提示,或者在微信聊天的时候就会弹出微信存储空间不足,要清理微信存储空间。

所以,一款软件有它相应的利端,也必定有它相应的弊端。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情况出现,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情绪却是很亢奋,可能是我无法理解这种行为,我们当初也许有共同的目标又或者为同一件事加了微信,但是没有必要删掉对方吧,搞得后面我很被动。在我意识里,删掉对方是因为实在不想有共同交集,才会这样,但是这样的行为少之又少。

 微信不像QQ他删了你,你会从你的好友列表里发现他的不存在,但是微信不一样,有一天你发一条消息过去,系统显示说:对方已不是你的好友,要么看他朋友圈才他已经删了你,你会不会想他为什么要删我?我和他无冤无仇为什么要删我?好奇怪的人类。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第一,你不可能为他所用,每次看朋友圈看你发的朋友圈觉得你的消息,浪费他的流量。第二,想着以后将来我和他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人,第三,可能他真的很反感吧。我也想不出更好的理由来了,我一般不会轻易删掉一个人。那是因为,有时候朋友圈能给我们一定的信息和消息、朋友圈的人,他们是不同类型的人喜好不同差异迥异每天接触看得视角不同,所以我觉得,就算我没有通吃的功效但是起码会了解。很简单的例子,你在房间玩手机,突然朋友圈更新有人说下雨了,你知道了,可能这个时候出门的你就不会被雨淋了,你知道要带雨伞。你可能随时掌握每个城市的天气或者某些建筑物。还有些人出去玩的照片,会晒出来,比如我这种没有怎么去游山玩水的屌丝来说,还能增加见识。

但是思来想去,我实在不晓得他为什么会删我?以后朋友圈单删之前发条消息,正好我们互删,谢谢合作。

不回微信却发朋友圈 |

有一种感动,叫做秒回。有一种尊重,叫聊天突然中断后,事后简单地说一声原因。但也有一种心塞,叫不回复你微信他却出现在朋友圈里。

有一次,私聊一个师姐,礼貌地咨询了一个很小的问题,几个小时过去,不见她回复。我心里疑惑:也许她在忙吧?也许她的群消息太多被刷下去了?也许她手机没电了?

可当我刷朋友圈时,却发现她评论、点赞了别人的朋友圈。

不管是真的没留意到消息,还是故意不回,但在收不到回复的那个人眼里,只能看到这样一种姿态:看到了吗?老娘就是不想回复你。

当然,如果是熟悉的朋友,我会先问清楚原因,但如果是不熟的人,分分钟有删除的冲动。

恰当地回复微信,再也寻常不过的一件小事,却最能体现一个人真实的修养。故意不回复微信的人,可想而知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顾他人感受,不愿急人之所急之人。此种人,不结交也罢。

2

| 动不动就发“清清好友” |

有一天,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清清好友”这种行为。群发这种信息的人,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测试是否有好友将其删除了。但是结果呢,别人本来没想删的,看到发这个的就马上就删了。

想要知道别人有没有把你删除,用这种不得体的方式确实会遭人厌恶。而且,测试这个本身就没什么意义。你想联系的好友,当你发个消息马上就知道对方有没有删了你。但是微信里本来就有一群永远不联系的朋友,他删不删于你又有何意义呢。

3

| 僵尸好友:群发祝福,集赞、拉票狂魔 |

有一种僵尸好友,比如卖保险的、做微商的,千年不联系,逢年过节就冒出来群发祝福,当然并不是真的想祝福别人,而是要刷刷自己的存在感,维护好“良好的关系”。

其实,群发的祝福还不如不发,让人感觉一点也不走心,特别没诚意!对群发的“骚扰”,好感度为0! 还是平时偶尔打几个字,单独问候一下。

还有一种僵尸好友,和你很不熟,但平时动不动就“第一条朋友圈点赞”、“麻烦给我家小孩投上一票”……

其实,这种活动叫熟人帮忙也无可厚非,但对于不熟的朋友,还选择频繁地群发,打扰别人就显得很无礼。

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即使是在网络中里依然能保持一颗羞耻心。

4

| 无节制地刷屏 |

朋友圈做微商的好友可以理解,但有很多微商很令人讨厌。我微信里有个做微商的小学同学,总是一次性就发十来条,一天发好几次。刷到她的朋友圈,都有种往下拉也不到尽头的错觉,吓得我果断“不看她的朋友圈”。

我比较深恶痛绝的功能是要授权定位。以及授权通讯录。联系人。和照片访问这些。每当遇到这样的功能,我们总是默默的降低这个APP的评分,有时候甚至会选择卸载它,另想办法封杀它。

1广告功能

我觉得这个功能大概是所有分类中最恶心的了,他们通常会让用户望而却步。有时候比如我们兴致勃勃的启动了应用,刚要开始使用,突然弹出一些广告挡住你的视线。有时候即使屏蔽了,点开之后也会弹出新的页面,就是那种广告后面的按钮,只是你看不到而已。我觉得这种感觉是不能适用的。报告称,这种广告方式位列电脑上最令人讨厌的广告方式之列。

我觉得微信打广告的方式比较温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朋友圈会时不时的出现一个不知名的朋友圈。这个朋友圈几乎就是那种在里面打广告的知名企业或者公司,比如可口可乐,钻石,我好像见过。这种广告也可以选择不提醒不展示,所以我觉得这种方式比较温和。

第二,通知功能

虽然这种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取消的,但是很明显我们在开始使用APP的时候并不知道。有时候一天来好几条消息,有的甚至会突然发出一些提示音乐,如果你在工作的话会特别尴尬。

对于一些有强迫症的人来说,我觉得关注它会浪费他们很多时间。毕竟这些app一般右上角都会有红色提示,显示最近有多少新消息。有强迫症的人会忍不住关掉它,因为如果所有应用中只有一个显示这个,他们会觉得特别难受。

如果你玩微博或者一些游戏,你会发现他们会显示这样的信息,让你有一种点进去的冲动。即使你可能对信息本身不感兴趣,你也必须首先消除红点。

第三,喜欢/赞功能

这种功能很像广告。相信玩手游的人都会发现,每当我们对上一款游戏着迷的时候,就会弹出一个提示框,意思是给我们五星好评或者下次评价。虽然这种功能基本上对用户没有太大影响,但有时候还是会觉得很无奈。我认为这里的提示比广告更容易接受。

当然,烦人的功能肯定不止这些。我觉得作为一个APP开发者,我更应该关注消费者对这些功能的接受程度。

如果你讨厌一个人,真的有到那种深入骨髓的程度,我也建议你只是删除ta的微信就行,不要把ta拉黑。

01

人总是会被一时的冲动左右,而做出一些自己后来会后悔的事情。可是,将来再来弥补过错却再也已经找不到当初的那个人了,同时在你自己内心深处也会留下遗憾。

不要太任性,不管做什么决定,后果一定要自己承担。

不要那么强势,总要给别人一个解释的机会,不是吗?

不要那么决绝,因为你能肯定自己将来不会后悔吗?

……

当你把ta从你的联系人中拉黑,不管以后ta是否再联系你,你都不知道了。但是你如果只是把ta删除,至少ta以后再联系你,你是知道的,对吗?如果那时你还是保持以前的看法,你可以选择不“接受”,对吧!可是,如果你改变了当初的看法,后悔了自己做法,回头却发现对方的唯一****丢了。应该会很后悔吧!

02

夜晚在操场跑步的时候,会有机会听到很多有趣的故事。

一个姑娘和她朋友聊天,说是自己单身,有的时候会有突然想恋爱的念头,当然也会有一些陌生人加好友,彼此间经常会聊天互动。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完全可以不用像以前那样相亲,再说了,如果你真的遇到“真命天子”、“真命天女”,那不是极好的。

等我下一圈再次跑到她们身边时,听那姑娘又说,不过现在我把他拉黑了,有一次和他聊天,他说脏话。当时我就拉黑他了。

我不知道那个男生是不是好人,可是我想那姑娘,太果断了,应该留给别人一个解释的机会呀。

如果只是他平时的口头禅而已,至少给别人一个改正的机会。或者当他想要回过头来想向你解释,道歉你不也不知道了吗?一直带着对别人的误解。

03

曾经看到关于“分手后是否要拉黑ta”之类的话题。

我觉得删除对方就好,拉黑就不必了。因为“拉黑”不仅仅是简单的一次“操作”,它也会让双方的内心都屏蔽对方的一切。

如果只是年少无知的冲动那似乎太不值得了。你会在以后的日子回想起来这件事情,或许会嘲笑自己“幼稚”,“心胸太狭隘了”。

回想当时自己对于这件事的做法太过决绝,完全不必如此。时间会让你更加成熟,看待事情也不会那么主观。

这和一个现象很相像:

中学时代,对于自己周围的一些人总是有点看不惯,极其讨厌。可是,当自己一个人远在他乡学习或者工作的时候,再见当初那个“可恶至极”的人,却是格外的亲切,因为感觉自己并不孤单。

难道不是吗?

讨厌一个人的时候,删除ta就可以了,给ta和自己一个反思的机会。

你手机那个被你拉黑的ta,你还记得吗?

你们有多久没有聊过天了?

你们各自的心里对于ta还是当初拉黑ta的那个想法吗?

“取消拉黑”,对ta说一声“对不起”或是“好久不见”。

看ta是不是也会回敬你一句“对不起”,原谅ta当初的幼稚。

保持世界和平美好,不好吗?

我在这里等你,告诉我关于你的故事,我的故事里会有你的痕迹。

特别排斥微信语音,讲真,每次看到客户发一串串%¥#@&%¥#@!&&……%¥##¥#@#¥%想听的心思也木有……

也许和家人、朋友、爱人好久不见,可能觉得微信语音会更加亲切甚至让人感觉暖暖的。

但是在工作中,发微信语音真的很不合适,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且不容易获取信息,重要的信息需要反复不断的听。浪费时间,遇上普通话不标准的更是气人,转成文字以后就像在看天书,有时候真实的意思也被误解。

所谓的换位思考,工作中应该尽可能的用文字或者电话交流,于人于己都方便。

1

听语音太消耗时间

本来几个字就能解决的事情,一连串语音,十多个点点,你根本不知道这些信息重要不重要。

特别是客户在讲述文章撰写要求时候,N条三四十秒的语音,

真想说,亲你是痛快了,有木有想过小编的感受哦~

或许人家正在吃饭

或许正在路上

或者正在办公室没有带耳机呢。

真是要被气哭了哦~

把手机贴在耳朵上整整好几分钟,

还要不断反复去听

却听到那个忽大忽小的声音

大大的尴尬

暂不说浪费多少时间,实在没有太多心力去逐个挨着来听,并且有时候根本听不清,重复几十遍才能搞清楚对方说的是什么,效率降低了无数倍。

一样一条微信消息

听语音比看文字的成本高得多

扫一眼就get得到主要信息的文字

非得找到耳机再解开耳机线戴上耳机

或者手机贴在耳边几分钟

还不一定听得清

所以亲们,再遇到有文章撰写要求,请简明扼要的说如下图:

2

很多场合不方便听微信语音

可以设想一下,对方正在开会、正在和其它客户谈项目,收到长长的一堆语音,怎么办?

你是听还是不听?

或者晚点去听?

可是很多时候稿件交稿时间都有限制。

选择现在听,那你说是趴桌子下面,还是众目睽睽中戴上耳机呢?或者当着老板的面拿起手机听几分钟,或者是假装去上个厕所?合适吗?

即便把所有的语音转换成文字,也难免会有成段的错误。难不成也要再研发一个经常出错的识别功能在手机上?

本来两三秒就能读完的信息,现在至少要花两三倍的时间。本来极少流量就可以收得到的信息,现在要费好多流量。

一条59秒的消息,听到49秒,突然又进了一条语音,一切需要重头再来…

因此你应该发现了,在完全不考虑对方是否方便的情况下就发语音,会让别人非常难做。事实上,这也是自私的表现,典型的不会换位思考,只是觉得自己发语音非常方便,只要动一动嘴皮子一切都解决了。

终于找到机会逐条听完,发现1分钟的语音里,关键信息只有几秒。

想把信息分享给另一个相关人,但既没办法截图也没办法转发。

两天后,再想找这几秒的关键信息,发现消失在茫茫语音中根本找不到!

用语音,发的人是爽了

动几下嘴皮子就出去了

有时候还能连嗖好几页

但对收消息的人来说

简直就是

成吨的麻烦

鲁迅先生说过

浪费时间就是谋财害命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别再发微信语音了哈~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手机用户阵营,即使是偏远的三四线城市,甚至一些农村地区,手机也是人手一部,用微信的人也越来越多。腾讯公布的2017年Q3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98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58%。如此庞大的社交网络,也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

中国的习俗里,每年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都会相互祝福道贺。但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这种简单真挚的祝福道喜却变了味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微信群发祝福,看似各种新奇的表情包叠加,可跟真正的春节祝福贺喜相比,却少了一种真诚。有网友称:“00后从不群发短信也从不主动拜年的气质,难道真的不值得90后老阿姨和老叔叔们好好学学嘛?”对于信息接收方来说,这种微信群发祝福越来越遭人讨厌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微信群发祝福缺乏感情上的沟通。春节期间彼此相互祝福,是有感情因素在里面的,基本上都是欢声笑语,而微信群发祝福,却少了这种基本的感情因素,纯粹是为了群发而群发,看不到一丁点儿感情因素,都是“无差别”祝福,甚至,群发的人都不知道祝福的对象是谁,就胡乱群发。

据郭静的互联网圈了解,有不少用户的微信好友数量都超过2000,多的甚至有5000个以上,一个个地去发新年祝福显然比较麻烦,而群发就简单多了,所以,为了“偷懒”,就随手一个群发就行了。

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却让信息接收者感受不到真正情感上的祝福,“无差别”的文字祝福,让人感受不到文字的温暖,哪怕是更改下具体的称呼也可以,但显然,群发是不支持这种具体修改的,只能“无差别”群发。没有情感,文字就是冰冷的、微信本身也是冰冷的。

群发祝福的这种不真诚还体现在,有的祝福信息是以“发红包”为开头的,点开才发现并不是真正的红包,而是文字而已,是不是有点儿虚假的意味呢,一个红包其实并没有多少钱,远远要比单纯的文字有意义。

其次,收到的群发信息太多。有的用户好友少,有的好友用户多,对于好友多的用户来说,群发祝福就是灾难,很有可能一觉醒来,几十条甚至几百条未读信息,很多都是群发祝福,如果只是第一次看,还无所谓,但如果看的太多,肯定会越来越讨厌,没有感情因素的群发祝福,还不如不发,有的好友可能是工作关系加的,也没加备注,这种祝福都不知道是谁发的,有什么意义呢?

每个人都会有信息审美疲劳,信息过载的情况下更容易信息审美疲劳,收到的越多,越容易让人讨厌。

可能有人觉得咱们这些人就是矫情,但从信息接收者的角度来看,祝福信息当然是件好事,可这种“无差别”的祝福,根本感受不到一丝真诚的意味在里面,这种信息一旦多了,自然容易让人生厌。

真诚的社交网络方式,我认为是:

1单独的称呼,比如杨先生,李女士这样的;

2不需要花里胡哨,有的人祝福信息基本上占了一屏,各种文字又臭又长,而且还有各种表情包参杂在里面,看起来很酷炫,但真诚才是最重要的,哪怕只有“新春快乐”几个字;

3符合与对方的交流环境。比如,有的是做生意的,有的是当老师的,有的是同行等,都应该按照不同的环境发送信息。

当好友过多,群发信息有不如不发,当你真觉得尊敬某人,想祝福某人,自然会说单独想说的话,而不是一模一样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