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新手学堂023

小米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第1张

小米公司战略目标分析

一、背景介绍

从09年至今,我国移动电话通讯业发展迅速,手机的普及率和拥有率也迅速上升,3G智能手机已开始渐渐被人们所拥有。截至2012年2月,中国手机用户总数将近10亿用户,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面对着上万亿元的巨额蛋糕,国内外手机厂家正在虎视眈眈的瞄准中国市场。国产手机遭遇苹果、三星、HTC、洛基亚等众手机厂家的围追堵截,而小米手机作为国产手机中的神机,异军突起、一路高歌猛进,每轮发售都会掀起抢购热潮,创造了国产手机的销售神话。

在2013年1月初举办的“2012中国商业模式高峰论坛暨2012中国最佳商业模式评选颁奖典礼”上,小米公司获得了最佳商业模式创新奖。小米公司的获奖理由是“创造了一套线上销售的新模式,成为业内快速崛起的典范。”这一奖项,恰好说明了小米手机的成功,关键在于它独特的商业模式!

本文以小米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米团队、营销环境、市场定位、运营模式、盈利方式等方面进行基本分析,还原了小米手机崛起的前因后果,并探讨了小米公司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策略。

二、竞争环境分析

1、社会环境

中国拥有137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的1/5。据三大运营商披露的数字,截止到2012年2月底,中国手机用户规模已达到10亿的规分析

模。其中中国电信手机用户数量为1323亿户,包括4115万的3G用户;中国移动用户规模达到6614亿户,包括5658万3G用户。而中国联通在3月15日公告中称拥有1601亿的2G手机用户以及4590万的3G用户。三者相加,中国手机用户已达9997亿。因此,中国的手机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容量。

2、消费环境

我国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软件硬件同步发展,移动终端的功能不断加强。消费者对手机定义已经从以往的单一通信设备转向成多功能个人媒体娱乐中心,而我国消费者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也使得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提高,时间缩短。在很多消费群体中,“玩手机”已经不是一种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娱乐,在等人、坐车甚至在上厕所的时候,都可以使用其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快速娱乐。

随着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们消费追求更加时尚、简约实用、性价比高手机。根据互联网消费调研数据,售价在1000-2000元之间的智能手机备受用户关注,获得343%的关注比例。其次为2001-3000元价格段机型,关注度在两成以上。3001-4000元、4000元以上及千元以下智能机型用户关注度较为接近,均在13%-15%之间。

3、科技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手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模拟手机时代、G S M 时代、25G 时代和 3G 时代。每一次手机行业的更新换代都是各大手机厂商的机遇。3G 时代来临使中国手机市场重新洗牌,也使定制手机成为手机市场发展的趋势,消费者看重的不仅仅是手机产品的本身,还更加注重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国产手机企业拥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随着单芯片技术的出现,以往在手机主板上所必须的功能模块集成到一块芯片上,成本、空间的节省是非常直观的。高通公司的单芯片解决方案使手机功能增多、性能增强、通话和待机时间增长,减少芯片组面积、成本减低和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因而,单芯片技术成为了解决手机“瘦身”的良药,也给新颖款式的手机在设计上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4、市场竞争环境

目前智能手机行业竞争激烈,而且愈演愈烈,国际智能手机生产巨头已经进入“战国时代”。三星、苹果、诺基亚、黑莓和 HTC 构成了智能手机领域的五大巨头,市场占有率超过了 75%。苹果依靠产品创新和强大的营销能力成为了市场上的最大赢家,是智能手机领域利润的最大获得者。三星抓住智能手机发展的机遇,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现在已成为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反观诺基亚,其市场份额迅速萎缩。迫于竞争压力与微软合作开发 windows phone。有着深厚技术积累的摩托罗拉移动被谷歌收购,索尼收购爱立信持有的索爱股份,将索爱变为其全资子公司。此外,智能手机企业之间掀起了规模浩大的“专利战”,使竞争进一步升级。

在国内,传统渠道品牌联想、金立、OPPO、步步高凭借其完善的渠道网络,市场占有率都得到急速发展,同时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开拓方面走到了前列。运营商品牌华为、中兴、酷派通过与移动运营商的。

小米近期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具体数字咱们就不讨论了,大概情况就是,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几乎快要50%,可以说是给资本市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不过,这其中也有一些点需要注意。例如,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虽然同比增长很快,但是环比增长变化却不大,或者说是持平。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的原因跟去年的疫情有关。

因为去年第一季度还备受疫情的影响,手机行业的出货量都不怎么样,小米也一样,因此今年的第一季度成绩亮眼,也就是不出意外的事情了,但相对于上一个季度而言,小米的成绩其实不怎么样增长。

但是,总的来说,小米的进步还是有目共睹的。

首先,在旗舰手机的销量上,小米依靠最新的小米11系列稳住了高端市场的脚跟,为冲击高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一代小米手机,势必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力,为小米的高端品牌形象继续加足马力。

不过,在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中,除开小米的手机业务,小米最赚钱的两部分业务,还有智能家居和互联网广告。

智能家居我们知道,小米目前在业内做的应该说是最优秀的了,除了性价比极高的电视系列,还有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智能家居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很多人的第一个智能家居电器,都会是小米的。

另外,小米的互联网广告业务也还是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为小米的收入持续注入能量。

接下来,小米面临的挑战可以说就是面对自己,如何超越自己。同时,在未来的造车事业上,小米也有很长的路要走,能不能成还真不好说,因为造车跟造手机可完全就是两码事。

无论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小米造车一直是最近比较火热的一个话题,没有人知道这个说法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如果没有正确的回应的话,我认为小米在近期造车的想法是没有的。众所周知,小米的主打业务是造手机,他在手机市场已经有很大的成就了,可以说,同行的手机价钱就是被小米集团降低的。如果没有小米的产品,那么我们现在所用的智能手机可能就会价钱非常昂贵。在早期,也有网友爆料,说小米集团董事长会见特斯拉,在那个时候,就有人猜测,小米是不是真的要造车了。

网友的猜疑越来越多,也有网友认为小米如果造车的话,那么在整个汽车行业都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因为现在的汽车行业竞争也比较激烈,可以说是各有千秋,有人认为燃油车好也有人认为新能源汽车好,总之,目前的汽车市场也比较混乱。可以说是各大汽车公司都想在此领域获取利润。据我所知,目前也已经有多家汽车公司倒闭,用户在公司购买的汽车售后无法保证,这也就导致大多数的用户不敢再去轻易相信汽车品牌。对国产汽车品牌更是无比害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众多企业纷纷加入了互联网造车的浪潮之中,小米作为一个新型的互联网企业,加入互联网汽车的大军之中就是想为未来布局。

从手机到智能家居,小米现在已经建立了一套智能的生态系统,而互联网汽车作为未来的一个趋势,也是小米生态链的重要一环,所以说小米造车也是为了使得自己的生态链更为完善。

作为一个新型的互联网企业,小米具有喝很多传统企业不具备的优势,丰富的互联网运营经验和庞大的方式群体让小米在互联网汽车造车方面有了独特的优势,这也是小米确定造车的一个考量。

雷军终于下定决心了。

2021年2月19日,从多个信息源获悉,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一位知情人士称,小米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小米股票也因此大幅上涨,曾一度暴涨至1181%。小米公关迅速发表通告:“等等再看,暂时没有”。这一回应并没有否认相关疑问,反而让人浮想联翩。

更有意思的是小米CEO雷军在2015年表示,造车是值得一搏的风口和时代机遇,小米在三五年内不会造车,因为我们的精力不够。而2021年恰好就是五年之期,或许,年轻人的第一辆小米 汽车 真的要诞生了。

小米作为国内一家出色的互联网公司,一直被业界认为是最有可能造车的互联网新势力,小米要造车的谣言也已经传播了好几年。然而每一次都会有很多用户选择相信,因为他们希望小米能够将“价格屠夫”的精神带到新能源 汽车 市场当中。

2020年12月末,网传小米将联合比亚迪推新车。不过,该消息很快就被小米公关辟谣:小米没有造车计划,而比亚迪也表示这条信息是谣言。然而已经有部分人士发现了小米窥探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证据”,早在 2013 年,雷军就曾两度拜会马斯克,对新能源 汽车 表现出了不小的兴趣、2015年蔚来获得的第一批投资中,其中一笔投资来自雷军、2019年11月,小鹏 汽车 C轮融资名单上,小米集团同样榜上有名。

同年,雷军表示“小米集团已经与多家 汽车 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能够通过投资的方式加深双方在新能源 汽车 与loT领域的进一步合作”。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在2020年我们就能看到小米频频与多家车企“同屏”:小米10至尊纪念版携手梅赛德斯奔驰开启影像 探索 旅程、与AMG F1车队联名推出米家电动滑板车Pro 2、小米手机则可以成为小鹏和比亚迪的车钥匙、小米手表同样支持蔚来相关车型的智能控制等等。

另外根据国家专利局披露的信息,小米 科技 申报的 2000 多项专利中,与 汽车 相关的大约有 10 项,主要包括车辆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驾驶、行车安全、停车信息预测等。一切的一切,都将小米造车的趋势推向了高处。

此前,国家已经提出到 2025 年实现新能源 汽车 销量达到 汽车 总销量的 20%,并且力争于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完成「碳中和」的目标。这也释放了一个强劲的信号:在政策的不断助力下,新能源 汽车 将成为未来几年,乃至于未来十几年的风口。作为说出“站在风口上,连猪都能飞起来”的雷军,自然不希望错过这个超级风口。

综合来看,新能源 汽车 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风口之一,同时也契合小米“万物互联”的理念。一旦小米官宣将进军新能源 汽车 市场,这些前期布局都会成为小米最实用的“垫脚石”。

小米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才将自己的品牌效应做大做强,旗下的多款产品都能做到同价位闭眼买,但这仅限于手机和一些小产品。 汽车 的复杂程度要比手机、电视等传统电子产品高出不少,虽然说如今的新能源 汽车 被称为是“移动的智能电子设备”,但并不代表能做好智能设备就能做好新能源 汽车 。如果真这么简单的话,小米也不会花费那么多时间去做规划学习了。

更重要的是造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需要领导者全身心投入其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雷军是不可能放得下小米的手机业务而跑去管 汽车 的,当然小米手机目前也离不开雷军的号召力。所以小米如果真要造车,极有可能是与一些传统车企合作来试水,如果仅靠小米自己的力量,很容易在这条原本就不平坦的道路上栽个跟头。

另外,小米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全球采购组装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再以高性价比取胜。小米靠着这种模式才有了如今庞大的生态链和出色的产品,对于那些预算有限但又想获得较好体验的用户来说,小米确实是首选。

但对于 汽车 市场来说,小米的这一套方法可能会失效,造车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不是说把零件都买好就能做出一辆不错的 汽车 出来。 汽车 最本质的东西依旧是行驶品质,在安全、调校和测试等方面传统车企还是占一定优势。毕竟车企们几十年的积淀不是吹出来的,是每一位工程师们夜以继日地总结出来的。因此相较于手机行业的供应链整合方式, 汽车 行业具有更高的技术壁垒。

实际上已经有不少跨界造车的企业翻了大跟头,最典型的例子无疑是戴森,戴森曾组建了一支将近 600 人的研发团队, 汽车 也成功造出来了。可惜因为制造成本过高,公司无法从卖车中实现盈利,戴森在研发三年后宣布终止造车计划。作为对比,特斯拉为何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新能源 汽车 的领头羊,除了它沉淀多年的AI驾驶技术外,花费500亿砸出来的超级工厂都是许多互联网企业所不具备的条件。

各种企业跨界进入 汽车 行业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对于小米来说,这无疑是很好的借鉴。

想要打造出一辆属于年轻人的、物美价廉的、体验良好的新能源 汽车 ,小米所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小米要想通过性价比的方式来赢得市场的青睐,像上汽五菱、吉利远景、比亚迪F3这些物美价廉的车型都会成为小米入局的强力竞争对手。

话又说回来,小米是否要在这个节骨眼上进军新能源 汽车 市场,还需要再三斟酌。

除了小米,最近有关“门外汉”入局 汽车 行业的新闻也层出不穷,先是苹果与韩国现代 汽车 达成合作关系,并计划在2024年前后推出苹果 汽车 ;后是百度与吉利控股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将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入 汽车 市场。随着入局者增加,这条原本就不宽敞的赛道只会愈发拥挤,意味着留给后者的时间也愈来愈少了。

对于供应链而言,一场颠覆性的变革也即将发生。未来新能源 汽车 身上的每一个配件,都将会被电子化、智能化、数字化。在接下来的几年之内,大量的消费电子供应商将会涌入 汽车 领域,冲进来的不仅仅是富士康、京东方、英伟达等传统供应商,未来还将会有更多在消费电子领域有所成就的企业冲进 汽车 供应链,企图共享一杯羹。

已经在手机行业成功突围的“黑马”小米,真正想要打造一款完全自制的 汽车 并且进军 汽车 行业的时候必然是具有了十足准备。到时候 汽车 行业会有怎样的颠覆,小米又能否再次后来居上,成为 汽车 界的价格屠夫?一切都需要交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