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IDC最新发布的2021 Q2全球智能手机市占率统计显示, 小米手机销量超越了苹果,晋升全球第二 。小米Q2出货量5310万台手机,增长866%,市占率169%。世界媒体也纷纷以“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机单季的供货量方面首次跃居份额第2位”为题进行了报道。
手机市场份额前五
面对这份成绩单,小米自然喜出望外。但在这种喜悦和荣耀的背后,小米还有很多的问题要直面。
01
没有 科技 含量加持的走量
在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 小米已经完成了从最早的草根品牌的定位,向成熟品牌的迈进和转型 。小米所取得的成绩,也说明了这一点。但出货量并不意味着创收能力的突飞猛进。
最近小米也入选2021《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338位。较去年上升84位,成为互联网相关企业中进步最快的世界500强企业。这是小米连续三年上榜。
但是对榜单稍加比较,就会发现三星电子排名第15;在盈利方面,苹果以574亿美元的利润位居榜首。在手机软件领域,谷歌和苹果所控制的移动操作系统安卓(Android)和iOS的市场占比分别高达815%和184%,几乎控制了整个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市场。
因为芯片出货面临的普遍短缺,芯片企业的上升也很快。此情此景,就不得不提 小米自研芯片的失利和败北 。在芯片方面,小米的战略眼光是到位的。澎湃S1,发布于2017年,是一款28nm制造、8核Cortex-A53的手机芯片,应用于小米5C这款手机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款芯片的失败是必然的,28nm的工艺相较其他同级芯片劣势明显,最关键的是它的基带芯片,别说全网通了,连双网通都很勉强,LTE也只做到Cat4。
手机最核心的软硬件方面,小米都不占自研的优势 。虽然三星也是安卓阵营,但是三星不单自己做手机,更重要的是占据了上游的供应链,在芯片等方面保有绝对优势。
虽然从出货量的维度来讲, 小米取得了全球第二的成绩,但整体的综合表现都并不出色 。华为手机刚刚开完发布会,面对封锁坦诚供应不足。小米整体出货量的上升,某种程度上是 因为华为份额的下降,小米挤占了这部分空间 。
但也正是这一点, 小米的这种受益模式注定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如果说去年,小米是华为销量对冲最大的受益者,那么到了今年,华为手机业务还剩多少市场份额关系到小米是否还能继续享受这种销量对冲而保持去年高速增长的势头。
手机出货量
根据浦银国际研究的报告,今年小米将继续受益于华为手机销量的对冲。其中欧洲市场将拿下30-35%华为手机的市场空间;其次是中国市场,小米将拿下约30%华为手机的市场空间,而 从全球看,小米将会获得27%左右华为手机的市场空间 。但向小米一边倒的局面将被更加均衡所替代,后知后觉的OV将分别拿下华为手机22%和20%左右的空间。
02
小米占据高端市场了吗?
雷军曾表示,“经过五年(始于2016年)的艰苦卓绝的补课,我们产品能力已实现了巨大的提升,并在高端市场打开局面并站稳了脚跟。”
但问题是,小米真的占据高端市场了吗?安卓手机阵营的高端品牌,从最初占据技术领先优势的三星,轮替到依靠单点突破实现整体性能和品牌提升的华为,这是大致的品牌交替曲线。但到 目前为止,还很难说小米占据了高端品牌的市场 。雷军的这一番表达,更像是自嗨。
小米手机的性能和性价比,经过这么多年的打磨,肯定是经过了市场检验的。但品牌,是另一种需要经营的无形资产,但最核心部分还是根植于产品的创新能力。以华为为例,将相机拍照锁定为重要的爆破点,发布会则经过周密计算选在欧洲,高举高打,和国货崛起同频,收割了一大批中高端用户。
相比较之下, 小米则在营销和品牌方面,一直都显得很保守 。如果说在小米成长的早期,这种状态是可以被理解的。但在小米已经取得今天的成绩的情况下,小米的四平八稳则显示了自身的核心局限——小米整体还是被当作一家制造业企业,所以整体的估值不高。
小米手机
2011年,小米1横空出世,并开启了互联网手机的时代。现在智能手机行业都快进入衰退期了,小米拿出什么革命性或者有实质创新的产品了吗? 十年过去,所谓的创新,都谈不上实质上的创新,严重依赖于高通的芯片和安卓的开源代码 。根据财报数据,2020年小米手机毛利率为87%。作为对比,苹果公司的每一款手机毛利率均超过50%。
进入5G时代以来,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启动高端化战略,试图在高端市场分一杯羹。去年年底,小米就携小米11Ultra系列大张旗鼓地冲击高端手机市场。但就在今年618期间,该系列手机便开启了史无前例的优惠,已有电商渠道公布了超过1100元的优惠幅度,即便是其他的渠道也优惠超过了700元,基本上算是给这台所谓的高端旗舰画上了“句号”。
而在全球市场, 小米的整体策略依然是利用低价抢夺市场份额,甚至为此出现了个别机型现负营业率的情况 。瑞银对小米出货量较大的红米Redmi K30 5G进行的拆解分析表明,其128GB的平均售价为2299元人民币 (350美元)。加上制造、货运/物流和保修成本,预估产品毛利率为9%,与公司平均水平相当。但是考虑到运营支出/销售,估计营业利润率约为-17%。
利润率
高端机攻略也拖累了小米集团的净利率 。2020年小米对外投放广告开支55亿元,主要是为了推广高端机型。广告开支的增加,让小米2020年净利率为528%,相比2019年的558%略有降低。如今,荣耀从华为独立出来,已摆脱了芯片的困境,并明确宣布定位高端,硬件配置将超越华为的Mate、P系列。 在荣耀的反扑之下,小米的高端机战略能否站稳,还有待观察 。
03
小米 汽车 的掣肘
2020年2月,雷军宣布造车之后,小米集团股价一度涨幅超过12%,当天收盘市值增长500亿港元。这说明市场很看好小米造车。对于造车,雷军直言,他和小米已经做过充分调研,并且首期投资便为100亿元,未来十年预计将投入100亿美元。虽然较之国内不少造车新势力起步阶段的缺钱卡脖子,但仍有不少人质疑, 起步略晚的小米造车,首期100亿元的投入能够支撑其走高端、做智能化研发、攻克新造车核心技术吗 ?
更何况,100亿元对于如今的造车领域来说已经不算多了,一直被诟病吝啬研发投入的蔚来在2020年的支出便高达249亿元,今年更是预计超过50亿元,这还不算蔚来在过去三年投向工厂硬件、三电系统开发、换电站以及市场体系服务体系等的支出。要知道,过去三年蔚来净亏损高达376亿元,而且这些亏损的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壁垒。在这个马太效应明显的赛道,后入者小米如何形成差异化优势,生产出有小米特色“杀手锏”的成型车,将考验雷军的智慧。
造车可能会让小米跻身万亿市值俱乐部,也可能会因为巨大的资金投入将小米拖入深渊 。小米虽然外表家大业大,但因为整体的市盈率不高,所以造就了小米在品牌经营方面也极其讲究性价比。
但在竞争高度激烈的 汽车 市场, 小米很难复制性价比奇迹 。现在的电动车市场呈现两头开花的局面,以特斯拉、比亚迪和蔚小理为代表的20万以上的高端化路线,和以五菱宏光MINIEV为首的10万以内的低端化路线。三年后,小米 汽车 量产后将切入哪个市场呢,保持性价比势必就不会往高端上走,往低端,以五菱积累了十多年的品牌、市场优势就连特斯拉也很难在销量上讨到便宜,更何况小米。况且,加上自动驾驶等核心组件,要维持性价比的品牌形象,只能往竞争最为激烈的10万-20万区间去靠,这意味着 小米迎头相撞的不仅仅是未来可能下探至这一区间的特斯拉,更是一群对电动车分外眼红的燃油车企 。
小米 汽车
在没有完全革命性续航突破比如半小时充1000公里之前,和完爆其他对手的产品力, 小米 汽车 这个“新来的”可能会惨遭蹂躏 。造车已经到了一个泾渭分明的阶段,新能源和自动驾驶,虽然在物理基础上有重叠,但是这两条路已经不是同一个层面上的不同方向,而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进化方向。也就是说,新能源本身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标配,自动驾驶才是真正角逐的方向。
而小米现在入局,就意味着先要追平新能源 汽车 业态的平均水平,还要追赶自动驾驶。迄今为止,作为手机行业顶流的Apple虽然屡屡传出造车的消息,但真正落地的产品依然虚无缥缈,苹果的战略布局不可谓不早,供应链整合能力也不可谓不强,但在产品兑现上的迟疑,就说明这件事并不简单。伴随着特斯拉在价格方面即将洞穿20万以内的趋势愈加明显,小米要保持性价比的惯性无异于难上加难。
世界第二,只是出货量的排名,对这一点,要保持足够的清醒。 随着竞争的升级,技术实力储备的短板,会暴露的越加明显,追赶也会变得越来越吃力 。小米和雷军没必要再去盘点自己过往的选择和梦想了,重要的是看清当下,解决问题。
曝小米将推进互联互通,电脑业务被并入手机业务
曝小米将推进互联互通,电脑业务被并入手机业务,财报显示,为进一步加强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互联互通,提升协同效率,即日起笔记本电脑并入手机部,曝小米将推进互联互通,电脑业务被并入手机业务。
曝小米将推进互联互通,电脑业务被并入手机业务1有数码博主曝光了一份小米集团的组织部文件,显示小米笔记本部门并入手机部门,笔记本电脑部总经理高峥向手机部总裁曾学忠汇报,理由是加强手机和笔记本的互联互通、提升协同效率。文件落款是 5 月 20 日,目前小米方面仍未回应。
之前笔记本电脑和手机是两个不同的部门,协同工作起来肯定会存在一些屏障。像现在的MIUI+还是beta版本,延迟还是比较高的,不知道啥时候才会推出正式版。笔记本并入到手机部门之后,沟通和协作效率应该会提高不少,有助于笔记本和手机之间的生态体验。
一个成熟完善的智能生态系统,除了丰富的硬件产品,设备与设备的互联互通、协同工作,软件硬件配合度,都是支撑其智能化体验的重要架构。其重要程度就像智能手机和网络信号,缺一不可。作为重要的生态入口型硬件,除了手机之外,小米电视、小爱音箱、小米笔记本和小米路由器在业内皆处于重要地位。
据爆料出来的内部文件显示,还涉及有一些人事上的变动。小米发布 2022 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一季度总收入达到人民币 734 亿元,同比下滑 46%;经调整净利润达到人民币 29 亿元,同比下滑 529%。
此外,据财报显示,截止 2022 年 3 月,全球及中国大陆的` MIUI 月活跃用户数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全球 MIUI 月活跃用户数达到 529 亿,同比增长 1038 亿;中国大陆 MIUI 月活跃用户数达到 1356 亿,同比增长 1700 万。
曝小米将推进互联互通,电脑业务被并入手机业务2前不久,小米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最新财报,该公司第一季度总营收达到人民币734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29亿元,同比下滑529%。此外,还在最新财报中发现,小米内部团队结构有所变动。
财报显示,为进一步加强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互联互通,提升协同效率,即日起笔记本电脑并入手机部,笔记本电脑部总经理高峥向手机部总裁曾学忠汇报。此外,创新业务部并入内容分发部,任命伍亮雄担任内容分发部负责人,向互联网业务部总经理马骥汇报。
部门合并在网友们看来可能意味着部门“混得不好”,不得并入其它部门继续运作,但在看来,部门合并对于产品研发,团队间沟通、磨合有着正向作用,至少两个部门合在一起,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沟通效率更高,不会出现相互“打架”等情况。
(来自小米官网)
还记得以前索尼手机经常被网友吐槽拍照效果不太理想,其中一个原因便是索尼的相机部门担心手机拍照画质好,影响到了索尼相机的销量,结果不向移动通信部门提供优秀的影像调教,使得当时的索尼手机拍照质量与友商的旗舰产品有不小的距离。
后来,平井一夫担任索尼总裁兼CEO时,便提出了“One Sony”计划,即将各个部门整合起来,做出索尼最尖端的系列产品,Xperia One系列便是“One Sony”战略下的产品。虽然如今的索尼手机影像能力跟其它厂商的旗舰还有一些差距,但也比以前好了不少。
小米和索尼不同,笔记本、手机两个部门之间不存在市场竞争关系,部门整合相当于手机、笔记本之间的开发通道被“打开”,同时部门精简可能也更方便管理。现在大部分产品都被冠上“智能”的标签,多设备互联,组建设备生态成了科技公司目前需要面对的一大难点。
(来自小米官网)
华为、苹果等厂商凭借各自对多设备互联的理解,组建了一个相当完善的设备生态圈,手机可与平板、笔记本等产品进行协同,提升使用效率。如今OPPO、vivo也开始发力“万物互联”,小米必然不能在手机、笔记本互通方面掉队。
在看来,小米的米家生态跟其它手机厂商相比有着不小的优势,或许打通手机、平板、笔记本之间最后一道“隔阂”之后,生态闭环或许会成为小米最大的亮点之一。
曝小米将推进互联互通,电脑业务被并入手机业务3有一名数码博主曝光了一份小米集团的组织部文件,显示小米笔记本部门并入手机部门,笔记本电脑部总经理高峥向手机部总裁曾学忠汇报。而做出此变动的理由为:加强手机和笔记本的互联互通、提升协同效率。真的是这样吗?恐怕没这么简单。
如今,在大背景的影响下,很多企业都在裁人。有的科技企业濒临破产选择裁人,有的科技企业收缩业务选择裁人,有的企业甚至背离与高校的合约停止人才合作项目……很多手机厂商给下游和供应商下达减2成的信心……这段时间听到的不都是好消息。况且小米在近期的财报中表示,第一季度营收达到了734亿元,但利润仅为29亿元,同比下滑了529%。
“战略转移”还是“混得不好”,大家或将更相信后者,不得不并入其他部门继续运作。但是,此举对于未来的“办公协同”等还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这不,华为就给这些厂商打下了万物互联的样板。部门合并对于产品研发、沟通协作、岗位磨合等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就像华为联通相继成立的军团一样,打破了部门间的壁垒,逐渐实现劲往一处使的状态。
如今OPPO、vivo等手机厂商相继发力“万物互联”,就连安卓苹果都在尽力部署,小米也必然不能在笔记本和手机互联互通上面掉队。诚然现在跟华为已经较量不过,且科研实力远落三线,但小米在电脑上面所耗费的心思和付出比其他手机厂商要多的多。即便现在小米电脑买的不好,但也比其他人没有强啊,这也是小米较OPPO、vivo等手机厂商的优势所在。
按照这样来说,小米未来的发展角度应该是华为一样的“生态闭环”。
高通是全球知名的芯片制造商,几乎垄断了高端手机芯片市场,成为了小米OV御用的芯片供应商,像小米11、OPPO Findx3等,均采用了高通提供的芯片方案。作为国产手机中的一个另类,华为采用的自研芯片方案,高端旗舰机用的都是麒麟芯片,可惜受到不公平对待后,华为麒麟芯片已经无法量产,芯片库存告急,华为手机业务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销量也是一落千丈。在无法生产5G芯片的情况下,华为推出4G平板和手机作为过渡。
高通供货华为
在华为鸿蒙发布会上,除了带来万众瞩目的鸿蒙20系统之外,会上还带来了多款硬件产品,包括了4G版本的华为mateX2、mate40 pro、mate40e和nova8等,从原来的5G芯片改成了4G芯片,其它配置保持一致,价格上也是做出让步。不过最吸引大家的还是108英寸版本的华为MatePad Pro,这款产品不仅预装了华为鸿蒙OS系统,更是搭载了高通骁龙870芯片处理器,华为MatePad 11也搭载了骁龙865芯片,华为已经成功实现了Harmony OS和高通骁龙移动平台的打通,看到这里小伙伴有些懵了,华为也能用高通芯片了?
高通芯片已对鸿蒙做适配
既然如此,为什么华为不推出骁龙888、骁龙870手机呢?大家有所不知,华为目前无法采购5G的高通芯片方案,但4G芯片还是可以的,高通作为芯片制造商,和华为本身并不存在竞争关系,更多还是合作为主,很早之前华为还在畅享系列上用上了骁龙芯片,也推出过骁龙芯片的matePad平板电脑,在芯片缺货严重的情况下,推出骁龙870的MatePad Pro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高通这边也选择支持华为鸿蒙,骁龙870已经对鸿蒙做了适配,助力华为顺利推出了MatePad Pro。
小米未曾发声
骁龙870作为高通目前的次旗舰芯片,性能表现极为出色,安兔兔跑分达到了70万分以上,7nm工艺制程功耗稳定性能强大,完全符合MatePad Pro的使用需求,对于平板电脑来说,5G本身就可有可无,华为能够采购到高通芯片,这已经难得可贵了。由此也能够知道,高通和华为已经恢复合作,但仅限于4G芯片供货,5G基带和射频仍无法为华为提供帮助。这时候有网友去雷军评论区讨说法了,人家高通都已经支持华为鸿蒙了,小米什么时候可以跟进呢?
其实网友提出这种疑问完全可以理解,初衷就是希望国产手机可以站出来扶华为一把,鸿蒙OS是中国自主操作系统,并且已经对外开源,厂商可以根据鸿蒙代码做OEM,自由度还是很高的。要想让鸿蒙发扬壮大,单靠华为一己之力是不够的的,如果小米、vivo、OPPO都采用了鸿蒙OS系统,鸿蒙系统一夜之内就跃居世界第三大手机操作系统,安卓正式成为过去式。然而华为鸿蒙正式发布后,小米这边无动于衷,或者说是默认拒绝了。
雷军评论区沦陷
有意思的事发生了,一夜之间雷军评论区几乎沦陷,其中一位米粉表示,“雷总,做了十年米粉了,以前基本是不发言的,破例发言是为了希望小米尽快用鸿蒙内核”,还有说小米一直在模仿,却从未超越,评论区靠前的都在呼吁小米尽快适配鸿蒙OS,看来大家都希望小米这边支持一下鸿蒙,以推进国产系统发展。当然,雷总这边肯定是不方便回应的,毕竟小米手机目前处于业务增长区,考虑到和高通、谷歌之间的关系,肯定不敢贸然使用鸿蒙系统,这会得罪合作伙伴的。
说到最后
冷静思考一下,小米高管集体失声,并未对鸿蒙OS做任何回应,其实也算是对鸿蒙的“婉拒”了,小米手机用户数以亿计,鸿蒙系统才刚刚推出,小米这边肯定不敢当“小白鼠”测试鸿蒙,其实大家也要理解,如果哪天鸿蒙生态做到赶超安卓和苹果iOS了,那时候它们求着要适配鸿蒙系统了,你们说呢?
1、定位
赚钱的行业是能把上下游行业的资源都吸收过来。小米手机的战略就是,抓住了苹果和众多山寨手机留下来市场空白,它的基本定位是:产品的高配置和低价格,高配置满足老板姓的需求,低价格满足老百姓的购买能力。显然,小米这样的定位是低于苹果,但又高于很多中国山寨手机的,这使得它抓住了非常广泛的消费群体:有使用智能手机需求,但又关注价格的消费者。
2、创始人
小米的团队成员都是互联网的高手,尤其是创始人雷军,这是小米能够获得成功的强大支撑。雷军的综合素质非常高,曾参与创办金山软件、出任金山软件CEO、创办卓越网、担任金山软件副董事长、投资过凡客诚品、多玩、优视科技等、担任金山软件董事长……这些经历使雷军既具备经营者的能力,也具备投资者的实力,从而知道如何培养小米的价值。
3、商业模式
小米的商业模式一直为大家所称道。简单来说,小米的基本模式是:用接近成本价来卖硬件,从而打造出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再在平台上做增值服务。这个模式打造出来后,尤其是拥有智能终端后,小米能连接更多的智能硬件,从而建立起智能硬件的生态链。
4、沉下心
在浮躁的社会里,大家尽想着赚快钱,最后很大可能是葬送了公司。而小米的团队却非常懂得沉下心来创业。比如,小米可以做到:从成立到第一款产品发布,中间相隔1年4个月,到一款手机销售相隔了1年8月,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一分钱不赚。因为他们懂得,只有沉下心来将某些点做精做透,才有机会一下子突破。
小米多年来一直在商海上叱咤风云,保持着强大的能量,支撑其前行的,当然远不止于以上4各方面。本文只是抛砖引玉,给大家一些启发罢了。
原标题:小米有品众筹6周年案例 | 众筹总金额超30亿,我们为什么能做到?
单场众筹金额超5500万、总众筹金额超30亿、总参与人数超270万……
这是小米有品众筹在6周年之际交出的成绩单。
数字永远不会说谎,但数据又无法代表一切。对于用户、厂商、小米有品众筹而言,这些数字,还代表着温暖人心的故事和热腾腾的文化。
在小米有品众筹6周年之际,和大家分享一位特别商户 – 云米,他们和有品众筹一起走过了5年,他们也陆续在这里出过多款爆品,我们来听听他们一路走来的故事。
"小米有品众筹的火爆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原本15天的众筹,4天就结束了,就是因为产能满足不了。"时至今日,云米谈到2017年试水参加小米有品众筹时,仍然是兴奋并遗憾着。
成立于2014年的云米给自己的定位是“全屋互联网家电开创者”,希望以“家电新物种”的视角,重新定义家的未来。
在小米有品众筹上线4天,它的云米智能即热饮水吧(4L)就售出了8000台,众筹金额约400万,远远超出了预期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云米参与众筹的时候,众筹市场基本过了最狂热期。同时,由于市面上没有可参考的类似产品,云米团队也不知道众筹结果会怎么样。
“当时想,15天能完成5000台的目标就很不错了。结果上线3天卖完了,后来盘点了下整个交付周期的产品,追加了3000台,然后1天就抢完了,只能提前结束众筹。”
现在分析当时在众筹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云米团队认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找到了消费者痛点。众所周知,常规饮水机中的水如果低于80度就会自动加热,这不仅耗能,也不 健康 。因为对人体来说,反复加热的千滚水硬度会比较高。而云米的这款众筹产品则利用创新的技术,使水从常温到99 只需要3秒左右。
同时,云米团队还基于消费者的用水需求,提供了常温、温水以及鲜开水,三挡常用水温,让消费者一键就能快速获得想要的水温。
云米团队同时坦言,来自小米有品的帮助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从产品的ID设计,结构的改善,配色的参考到功能按键体验,包装要求,APP开发等,小米有品全程参与了产品的打磨,给了众筹产品更多的方向。"
这也为云米在产品创新上打开了一扇窗。“基于这次众筹的成功,云米也从其中总结了不少经验,不断给消费者提供更多创新的产品,也在小米有品上打造了非常多的爆款。”
在参与小米有品众筹前。不少大型综合电商平台也推出了自己专属的众筹频道。
但在和小米有品合作后,云米迅速感受到了这个平台氛围的独特性。比如这里有着最精准、最懂产品的米粉。他们会对任何感兴趣的产品进行研究,通过各种参数对比,判断产品的优劣。这也意味着,只要是高品质的产品,无论背景是否深厚,都能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小米有品还会和企业一起打磨产品。比如,为了云米智能即热饮水吧众筹的成功,小米有品众筹团队不仅全程深度参与产品外观,结构,外包装的优化,还和云米团队一起去工厂跟进整个交付进度,确保用户及时拿到产品。
如果仅从流量规模上看,小米有品相比其他众筹平台可能不占优势,但用户的精准性、平台、用户、厂商相互信任的共生关系,却让小米有品众筹成为厂商的乐园。用云米团队的话说,“小米有品众筹的产品代表着最厚道的价格、最潮的外观,用户只要有需求,基本是可以闭着眼睛买的。”
在智能即热饮水吧上尝到甜头后,云米此后的很多产品都选择在小米有品众筹上发售,产品类型也从客单相对较低的小家电扩展到大家电。比如今年上线的的云米自集尘扫拖机器人,解决了早期扫地机器人清扫路线不合理、避障速度慢、灰尘过滤不彻底,垃圾需要频繁清理等诸多痛点。
在产品品质、需求满足和平台氛围的共同推动下,云米在小米有品上推出的每款产品几乎都获得了不错的销售反馈。最新的例证是,其最新推出的云米AI智目吸烟灶套装众筹金额超过了800万,云米自集尘扫拖机器人、云米AI新风速烘智能双投放洗烘一体机等产品的众筹金额也超过了500万。
"小米有品对于创新型产品有着非常好的生长土壤。"对于小米有品平台巨大的商业潜力,云米团队成员如是说。
事实上,云米的成功并非孤例。
从2015年7月在"米家商城"上线算起,小米有品众筹已经走过整整六年的时间。截止2020年底,总共发起过655期众筹项目,总参与人数达到274万,筹资额高达303亿,几乎全部众筹项目都获得了预期中甚至超预期的结果。
除了产品本身的品质保障之外,来自小米有品的支持同样不可忽略。如前所说,直至今天,云米团队仍然对小米有品的全程参与印象深刻。
除了单纯的平台上线支持外,小米有品团队本身的产品理念也在后面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推动了大量爆款商品的产生。
比如,在如何用产品撬动用户上,小米有品也为合作伙伴提供了不少有效的建议。在小米有品团队的指导下,云米的一款冰箱在外观设计上增加了屏幕元素,可视化的特色成了这款产品的一大亮点。
再比如,在云米AI新风速烘智能双投放洗烘一体机这款产品上线前,小米有品团队和云米团队为了控制面板下的一个进风小槽的设计,用了6个月的时间,先后改了三版。“传统的进风小槽都是隐藏式的,但我们为了让技术变得可视化,做成了一个蜂窝状,让用户可以看到。”
云米只是缩影,它的背后还有更多从小米有品上茁壮成长起来的企业。从它们的成长故事中你会发现,小米有品此刻并不只是一个分销货品的平台,它甚至像一家陪伴合作伙伴成长的风投机构。
与真正风投机构的微小差别,或许只在于它不投入真金白银,但却会在需求洞察、产品定位、流量扶持、市场打法等多个维度不断为初创企业提供支撑,助力它们加速成长。
在新产品和新品牌犹如过江之鲫的新消费时代,那些坚持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的创业者们亟需小米有品这样的角色。小米有品不仅将这些被发掘出来的潜力股扶上马,还尽力全方位地将它们送一程。
相信小米有品,相信小米有品众筹;
相信「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理念;
相信小米有品的赋能体系;
相信我们,一起持续进化,一起做爆品,助你做赚钱又值钱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