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会和谁合作

新手学堂031

小米汽车会和谁合作,第1张

暂时没有消息。

根据雷军透露,小米造车的消息传出后,有很多投资大佬找到雷军,希望可以参与投资,不过皆被雷军拒绝了。他还强调,小米造车均由自己造血投资,不接受外部投资,以确保小米智能汽车更好融入自有生态。

雷军的确有这样的底气拒绝投资,因为小米拥有巨额现金。2020年底小米集团有现金余额1080亿元,这成为他决定造车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设计到量产通常需要三年至五年,或许到了2025年,消费者即可买到小米汽车。

小米造车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小米还在公告中表示,小米CEO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谈及是不是全资造车,雷军表示拒绝外资,小米有现金储备1080亿元,我们亏得起!

小米造车一事已经确定,不过小米如何造车还是未知数。公告中和发布会上并没有公开很多小米造车的具体信息,在此前的传闻中,有知情人士透露,小米将把汽车组装外包给合同制造商,该公司的智能手机使用的是这种模式。

一、小米对于生态链为主的战略投资

小米对于生态链的投资发展是其在苹果、三星、华为等手机品牌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因素。小米如今已经通过投资形成一条完善的生态链:对华米科技的投资,形成了小米手环业务;对米田科技的投资,形成了小米笔记本业务;对纯米电子的投资,形成了电饭煲业务;对曾米科技投资小米有了空气净化器;对飞米电子投资小米商场中有了无人机;对云米科技投资,小米有了净水器;硕米科技投资制造除了手机套;睿米科技投资形成了小米智能车载业务;对小米科技的投资,插线板这类传统电器也有了小米的足迹。这些产品与其自由的手机、电视业务相辅相成,形成了小米强大的生态体系。

二、小米对于供应链为主的产业投资

产业投资上,2017年,小米旗下的小米产投与长江基金、武汉光谷基金共同发起募集总规模为120亿元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小米持股80%,主要投资小米相关的制造业上游技术和核心元器件。

2020年末,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小米在产业投资方面已投了近80家企业。今年以来,小米的产业投资版图持续扩张,接连投了睿翔讯通、科韵激光、微容电子等企业。

除了小米旗下各大企业的投资,雷军在2011年成立的顺为资本也是小米构建生态链和产业链的重要力量。

小米对于半导体的投资占到供应链投资的相当份额,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战之后,中兴、华为被陆续卡脖子,小米开始涉足芯片等上游产业。在小米参投的100多家企业中,有50多家是半导体企业,比肩华为的哈勃科技在芯片领域的投入力度,其中包括有昆山睿翔讯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微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长晶科技有限公司、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泰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等。芯片主要包括设计、制造和封装三大环节,小米在芯片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设计环节。

三、小米投资的特点

小米Q1财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小米共投资超过320家公司。如果加上小米旗下各个产业基金的投资,粗略估计,其实小米已经投资了400多家企业。这400多家企业涉及各个领域,但主要围绕两条主轴——小米的生态链与供应链。两条链像两个不断咬合的齿轮,推动小米发展至今,也不断链上了一家家企业。小米投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无论是对生态链的投资,还是对产业链的投资,目的都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业务,布局未来物联网与智能生活,小米通过将众多中小企业与其进行聚集,聚沙成塔,形成一个强大的小米帝国。

我觉得大家需要从法律的角度来思考如何保护员工的个人权益,同时也需要思考如何约束企业的裁员行为。

对于大型互联网企业来说,很多互联网企业会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来辞退员工,同时也会把辞退员工的责任划分到员工本身不能胜任工作上。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家企业本身需要对自己的雇员负责,如果员工本身的工作能力存在问题,企业完全可以履行相关合同。但如果一家企业为了裁员而去故意提高绩效考核的门槛,我认为这种行为需要得到法律的约束。

一、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

这是关于小米公司和旗下员工的案件。有一名员工在小米公司上班。因为小米公司认为这名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同时也存在连续两个季度绩效考核不过关的情况。所以小米公司直接以此为由辞退员工。在此之后,员工和小米公司因为此事闹上了法庭,法院认为小米公司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嫌疑,同时判处小米公司赔偿相关员工一定的补偿。

二、我认为需要从法律的角度来思考如何保护员工的个人权益。

正如我在上面所讲的那样,很多企业确实会通过提高绩效考核的方式来辞退员工,这虽然可以帮助企业节省很多用人成本,但员工的个人权益根本就没有办法得到保障。我们不仅需要关注企业本身的业务发展问题,更需要关注这些企业内部的员工的权益保障问题。

三、我觉得也需要进一步约束企业的用人行为。

即便是小米公司这样的企业,我们都可以看到企业会用绩效考核等方式来限制员工,更不要提其他的中小微企业了。我觉得法律需要进一步约束企业的用人行为,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保护每一个普通员工的基本权益,我们需要把员工的权益放到关键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