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开始放开外链

新手学堂010

微信开始放开外链,第1张

微信开始放开外链

 微信开始放开外链,11月29日消息,微信官方称,点对点聊天场景中将可直接访问外部链接,并将在群聊场景试行开放电商类外部链接直接访问功能。微信开始放开外链。

微信开始放开外链1

 11 月 29 日傍晚,微信对外披露信息的公众号 " 微信派 " 发布了一则《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的更新说明。

 关于外链开放一事,微信更新了三个举措。

 一是在点对点聊天场景中,用户将可以直接访问外部链接;二是将在群聊场景下试行开放电商类外部链接直接访问功能;三是后续会计划开发用户自主选择的外链管理功能。

 除具体举措外,微信方面同样持续强调在监管部门的指引下,进一步落实 " 以安全为低线,分阶段、分步骤 " 实施互联互通方案,未来将积极配合其他互联网平台共同落实互联互通,探讨在其他平台上顺畅使用微信服务的技术可能性。

 这无疑是工信部深度推进互联互通工作的阶段性进展成果。

 据了解,工信部曾于 7 月启动了为期半年的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主要聚焦屏蔽网址链接、扰乱市场秩序、侵害用户权益、威胁数据安全等问题。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强调称,无正当理由限制网址链接的识别、解析、正常访问,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也损害了用户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工信部指导相关互联网企业开展自查整改,未来将对整改不彻底的企业依法依规采取处置措施。

 彼时腾讯、阿里、字节均作出了相关回应。

 腾讯强调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阿里方面回应表示将按照工信部相关要求,与其他平台一起面向未来,相向而行。

 字节跳动也表示将认真落实工信部决策,并呼吁所有互联网平台一起行动起来,让用户真正享受到互联互通的便利。

 不过随后数月中,不时有媒体在报道中提及,通过测试发现微信针对抖音、淘宝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封禁。

 例如在微信点对点聊天中,用户需要通过二次跳转来方位抖音、淘宝链接,在群聊、朋友圈场景中还无法访问。

 另外如果用户通过抖音、淘宝分享转发内容至微信也将受到限制,相关内容转发到微信后仍是以往 " 火星文 " 的呈现方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际上在移动互联网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互联网巨头们各自构筑了庞大的业务生态,出于商业竞争等原因,这些生态并未完全开放,彼此的割裂状态最终便成为了互联互通的`阻碍。

 例如早在 2010 年,由于 360 与腾讯之间的冲突矛盾,导致发生了所谓的 "3Q 大战 ",用户只能在 360 或腾讯 QQ 的服务之间选择一方。

 2013 年,阿里旗下的手机淘宝以腾讯微信存在安全漏洞为由,关闭了微信跳转到淘宝的通道。作为反制举措,微信顺势将淘宝等诸多阿里系的互联网服务挡在了平台之外。

 除阿里系外,随后数年中,Uber、网易、微软、字节等互联网巨头的业务均发生过在微信平台被屏蔽的事件。

 另外还有淘宝无法使用微信支付、抖音不再接入淘宝、京东平台的商品等等。类似的例子不在少数,互联网巨头及体系阵营、生态之间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让类似的屏蔽、封杀事件成为了行业常态。

 显然,要达到各生态实现全面放开的程度,还有诸多安全、技术、数据、企业对接共享等工作需要完善,基于多元化的业务生态以及各自庞大的用户规模,这势必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来完成。

 不过较为乐观的是,作为工信部集中要求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的后续,如今随着微信进一步更新开放外链的政策和举措,也意味着各大互联网生态互相屏蔽封禁的局面正在逐渐成为过去式。

微信开始放开外链2

 11月29日消息,今日,微信官方发布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更新说明称,点对点聊天场景中将可直接访问外部链接,并将在群聊场景试行开放电商类外部链接直接访问功能。

 经过实测,抖音链接通过复制链接的方式到微信后,可直接在微信内打开,无需复制链接至浏览器。

 不过经过测试后发现,目前无论是点对点聊天场景或是群聊场景,电商类外链暂时仍无法打开,以淘宝为例,在聊天框分享淘宝链接,还是无法打开,需要复制到浏览器。

 对此,微信官方表示,功能覆盖需要一定时间,今明两天会覆盖完全。

 据《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显示,该阶段调整主要为三点: 在点对点聊天场景中将可直接访问外部链接;在监管部门指导下,为贯彻安全底线原则,同时兼顾用户使用体验,将在群聊场景下试行开放电商类外部链接直接访问功能;后续计划开发自主选择模式,为用户提供外链管理功能。

 微信官方表示,将继续在监管部门的指引下,与各大互联网平台共同推进互联互通方案,积极配合其它互联网平台共同落实互联互通,探讨在其它平台上顺畅使用微信服务的技术可能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微信开始放开外链3

 11月29日,微信发布《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的更新声明》,新互联互通方案包括:点对点聊天场景中,将可直接访问外部链接;群聊场景将试行开放电商类外部链接的直接访问;后续计划开发自主选择模式,为用户提供外链管理功能。

 腾讯方面表示,新功能将会陆续覆盖用户,群聊打开电商外链的功能在今晚(11月29日)12点后将可体验。

 这一调整是微信在“互联互通”背景下对外链规范的进一步升级。今年9月9日,工信部召开“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要求9月17日前各平台按标准解除屏蔽,解决互联网企业间屏蔽网址链接的问题。

 当天参会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华为、小米、陌陌、360、网易等。腾讯控股随后表示,将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安全互联互通”。

 9月17日,微信首次发布《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调整的声明》,宣布开放一对一聊天场景中对外部链接的访问,同时为用户提供自主选择功能,设立外链投诉入口。

 今日的调整新增了群聊中对电商外链的直接访问,代表微信生态进一步开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9月至今,微信对一对一聊天场景中外链的开放,也是“有条件”的开放,且不同产品外链的待遇不同。

 对于有腾讯投资入股的产品,如快手、B站、拼多多、京东、唯品会、美团等,其外链已经可在微信中正常打开,但对于与腾讯存在竞争关系的产品,如淘宝、抖音等,则只是最低限度的开放。

 目前,在微信中分享淘宝链接,仍然会夹杂火星文淘口令,并不像京东链接那样有卡片展示。而且,淘宝链接虽然可以点开进入“商品详情页”,但不能直接跳转到淘宝App,还需要点击“在浏览器打开”才可以。相比之下,京东外链点开后会在页面上直接显示“立即打开”App的选项。

 同时,在淘宝上买东西也不能用微信支付,就像京东、美团、唯品会等不能用支付宝结算一样,互联互通的进程仍在缓慢推动中。

 另外,虽然微信群聊开放电商外链似乎有利于淘系产品和小商家,但今年9月,微信新版本推出了“折叠该群聊”功能,用户能够以更简单的方法彻底隔绝无价值的群聊对自己的骚扰。所以,即便如今开放了群聊电商外链,预计给粗放式的营销带来的利好也是非常有限的。

你可以通过下面方法查找微信订阅号:

1、进入微信,点击右上角“+”号,然后点击“添加朋友”。

2、点击最下面的那个选项“公众号”。

3、在搜索栏下输入你想要添加的订阅号名称,点击搜索就可以了。

扩展资料

增加电商与服务搜索能力后,微信又对内容进行了一次罕见的梳理。6月20日,微信订阅号更新为卡片展示形式,这是订阅号变动最大的一次改版,更新后订阅号的推送最多仅显示两条,其余内容被折叠。

业内人士认为,改版后订阅号突出了内容,也强调了订阅号不支持服务和电商的宗旨,让订阅号、搜索、小程序等产品的目标更聚焦。

“最新更新:可以直接浏览订阅号的消息”,微信在最新一次版本更新中这样总结,事实上,如此轻描淡写远不能概括这次改版。

对比新旧版本,最大的变化是内容的显示形式。在新版的订阅号列表中,微信突出了文章的,用户可以直接在浏览列表中看到首条文章的。

强化内容却降低了账号主体的地位,这让自媒体们争议颇多,“洗牌在即”是老牌自媒体普遍的担忧。错失微信红利期的新生代自媒体却认为这是超车的机会。

对于微信而言,重建秩序可以实现流量均衡,却并不会直接影响到市场总值。知名科技自媒体阑夕表示,“这次改版并不关乎微信的成功或者失败,平台想要解决供给侧的均衡问题,是对中小玩家输送扶持,

但微信又是秉承着拒绝介入流量分配的原则,它能做的只有形而上的灌输,没有形而下的动作。把会话模式改为卡片模式,就是这次改版的核心变动”。

在变动中,微信显然更重视订阅号的头条内容。改版后每个订阅号最多只能显示两条内容,其余的内容被折叠,用户需要点击右下角的箭头才能查看。一位自媒体从业者华丰(化名)抱怨,“强调头条,折叠剩余内容,会让二条、三条内容的曝光度很受影响,这会直接关系到阅读量”。

华丰的担心不无道理。根据新榜发布的《2017年中国微信500强年报》,2017年微信公众平台平均阅读数下降241%。不过,针对此次改版,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回应:“改版会提升订阅号的阅读效率。品牌我认为不会削弱,相反,不好的公众号会迅速被用户取消关注。”

华丰的焦虑不是个例,原因也不仅限于此。由于新版取消了文章摘要的展示,用户只能通过题目和来了解文章信息,多位自媒体对此发问,“这会不会让标题党泛滥”?

除大动内容展示形式外,此次更新还让订阅号中菜单栏的入口变得更深。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更新后用户需要点击订阅号主体再进入公众号,才能看到菜单栏。

而在更新前,用户点击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即可直接看到页面下方的菜单栏。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将影响那些借助订阅号提供服务的账号。

这并不是微信首次对服务和内容做出区隔。在2013年微信公众平台升级时,微信将公众号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两种形式,后又针对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推出了企业号。

其中订阅号旨在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号则提供服务。“可以看出,从一开始,微信就不鼓励在订阅号上提供服务,这次改版等于微信对外强调了这一点。”智察大数据分析师刘大为表示。

此外,置顶订阅号的功能被取消。尽管用户依然可以将感兴趣的订阅号标星,但是在新版的列表中,该订阅号只会显示星标并不会得到位置优先。不过,在订阅号列表中,微信加入了擅长的社交元素,每一篇文章都可以看到有多少位朋友读过,亦会显示该订阅号获得了多少朋友的关注。

社交的突出在“看一看”上也有体现。2017年5月,微信推出“看一看”,用户可以在该产品中看到来自微信公众号、天天快报等内容,且与用户订阅与否无关。

与订阅号一样,“看一看”也有强社交属性,比如显示“朋友都在看”、“互联网精英在看”、“时尚关注者在看”等标签,还有“已关注”、“本地资讯”以及“多少个媒体报道”等。

重要的是,“看一看”才是真正意义上可与百度和今日头条对标的信息流产品。而在订阅号改版之初,大部分业内人士提出“订阅号改版信息流”的观点被普遍更正为“内容流”。

从改版后的订阅号卡片式展示来看,的确与信息流模式一样,但是订阅号列表是按推送时间排序的,而信息流模式是基于算法。观察“看一看”内容列表,除了置顶的要闻外,用户每次刷新后都会出现迥异的新内容。

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也曾表示,订阅号只是一个阅读的集合,和信息流是两回事。

“订阅号和‘看一看’虽然看起来相似,但是业务重点和目的不同。”刘大为认为,“可以设想一下,在加入广告后‘看一看’的商业价值会被放大,而订阅号则可以专注于内容本身,这两者并不冲突,不过边界要划分清晰。”

梳理订阅号的同时,微信搜索和小程序也开始大胆尝试电商营销。

“6·18”前夕,微信“搜一搜”上线商品类目。在搜索商品关键词,商品分类会置顶,点击商品分类,商品的陈列方式和页面子分类完全是电商平台模式,商品来自于京东,用户点击可以直接进入京东小程序购买,“搜一搜”用户在小程序购买还可以享受随机返现。

微信此举对京东“6·18”导流的目的明显。根据京东“6·18”战报,京东小程序的访问人次同比增长超过46倍,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66倍,京东小程序累计用户超过164亿,超过1万家品牌及店铺通过京东开普勒(基于微信生态电商的零售及营销解决方案)开通小程序。

对于微信而言,“搜一搜”增加商品分类将搜索类目扩大至12个,包括全部、朋友圈、商品等。从2017年5月上线“搜一搜”至今,微信逐步将搜索内容从公众号、小说、音乐等扩展到服务和电商,并与小程序搭建了一个电商的新形态。

根据QuestMobile2018年一季度数据显示,通过电商对微信小程序的拉动和微信小程序应用场景的不断完善,用户使用习惯逐步养成呈现快速发展趋势;2018年一季度微信小程序用户规模呈爆发式增长突破4亿,2018年3月小程序月活跃用户在微信中的渗透率为439%。

有数据显示,电商小程序的流量环比高速增长,最高时期达到89%,微信开放平台基础部副总经理胡仁杰还曾向媒体表示, 目前95%的电商平台都已接入小程序。

“在小程序已具备电商能力后,‘搜一搜’打开电商搜索就变成了一种催化剂。”刘大为表示,“这说明微信用户已经形成了搜索以及电商搜索的习惯,小程序也可以承载电商的服务部分,微信所做的是连接而不是直接提供电商服务,它构建了一个社交生态圈。”在数次版本升级中,微信正在持续深入业务,并不断梳理业务边界,有联动有区隔,才不至于失去焦点。

参考资料:人民网▬微信订阅号改版重划内容边界 自媒体担忧"洗牌"

  以微信为例,其公众号是开发者或商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申请的应用账号,该账号与QQ账号互通,通过公众号,商家可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面向智能终端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为用户提供聊天、朋友圈、微信支付、公众平台、微信小程序等功能,同时提供城市服务、拦截系统等服务。2012年4月,腾讯公司将微信推向国际市场,更新为“Wechat”。

 微信由深圳腾讯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HoldingsLimited)于2010年10月筹划启动,由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团队打造。该团队经理张小龙所带领的团队曾成功开发过Foxmail、QQ邮箱等互联网项目。腾讯公司总裁马化腾在产品策划的邮件中确定了这款产品的名称叫做“微信”。

微信公众号是开发者或商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申请的应用账号,该帐号与QQ账号互通,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

2016年1月18日,腾讯在北京发布消息称,中国政务微信公号已逾10万。2018年4月,腾讯已查处99万多个违规公众号 。11月16日,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公告称,个人注册公众号数量上限调整为1个 。

发展历程

2018年6月27日,微信官方宣布,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开放转载功能,文章可以直接被转载,不需要人工再次确认。 

2018年11月16日,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公告称,即日起,公众号注册将做调整:个人主体注册公众号数量上限由2个调整为1个;企业类主体注册公众号数量上限由5个调整为2个。

2018年12月29日,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功能再次升级,修改已发送文章的错别字上限由5个上调至10个,同时支持增、删和替换,但标题和摘要依然无法修改,修改机会依然有且仅有一次。 

2019年8月,滴滴出行宣布,与万达酒店及度假村达成战略合作。用户可在万达酒店微信公众号内使用滴滴叫车。

2020年6月29日,微信公众号增加两项新功能,在文章底部新增了“分享”和“赞”。其中,用户点击“分享”可“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这两项新功能已陆续全量开放。

-微信公众号

同几年前O2O概念刚刚兴起时相比,如今的O2O早已是规模在万亿以上的市场。但对O2O创业者来说却走到了一个转折点,巨头们谋求合并,创业者相继离场。在这个庞大的蛋糕面前,O2O创业者为何仍旧步履维艰?

合并or倒闭,O2O的新标签

2013年O2O刚刚崛起的时候,不少人视之为创业的风口,雕爷牛腩、西少爷、黄太吉等大波O2O创业者一夜爆红。如今回头来看已是物是人非,曾经风靡一时的项目,要么黯然退场,要么走在了生死的边缘。由万众创业的焦点沦为众矢之的,O2O身上光环正在逐渐褪色,至少和三年前的风口相比,当下被提及最多的却是合并和倒闭。

自滴滴和快的握手言和开始,O2O行业的合并序幕被正式拉开。或许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只有携程+去哪儿、58+赶集、美团+大众点评、滴滴+Uber中国等大宗的合并案,O2O行业的合并却早已成为一种现象级事件。

从汽车后市场到餐饮娱乐再到生鲜、洗衣、美甲等垂直细分市场,合并无处不在。导致合并的原因有很多,或是资本寒冬之下烧钱补贴越发的不现实,抱团取暖成为必然。或是业务和市场高度重合,通过合并的形式优化线上运营并集结线下优质资源,从而赢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不管是什么原因,O2O创业者普遍认识到,即便是再小的垂直细分市场,类似的创业公司多达几十家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做大做强,要么等待的只有死亡。毕竟在O2O领域,成王败寇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媒体也屡屡无私的为我们奉上一页页的死亡名单。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从外部环境来看,O2O领域的死亡潮多是出于资本寒冬、竞争激烈、服务同质化、缺少盈利模式等等原因。在这个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领域,与其羡慕成功者幸运地作出了一次次正确选择,失败者最终被市场所淘汰的原因更值得我们深思。

O2O创业陷入困境的五大内因

高榕资本的合伙创始人高翔曾在演讲中一针见血的指出:资本寒冬从来都不是创业失败的原因。诚然,不管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在外部环境面前有着相似的境遇,绝不仅仅是运气好坏这么简单。那么又是哪些内因导致O2O创业者们最终陷入了困境呢?

1、追逐风口,没有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

当O2O的概念出现在创业者的脑海中时,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头脑一热而投身到创业的大潮中来。这种为了O2O而O2O的创业形式,早期的“画饼”或许可以吸引到投资者的青睐,可一旦项目具体实施,等待他们的只有淘汰。

举个例子来说,从线上切入汽车后市场的互联网公司不在少数。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在2013年就突破了两亿台,其中私家车的数量接近一半,洗车、保养、二手车等等,无论是哪一个领域都是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可结果呢?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在汽车后市场电商行业,2016年将会有大批A轮及A轮之前的创业型企业因资金断裂、没有合理的盈利模式而倒闭或被并购。

原因很简单,进军汽车后市场的O2O玩家多是互联网公司,鲜有汽车行业从业者,里面的水很深,且95%的玩家最终“游”不到头。这也是大多数O2O项目中途退场的原因。

2、眼高手低,不懂得把目标和问题分解

一份10页厚的商业计划书能否拉来融资?在O2O创业的高潮,这种现象确实存在,风投似乎并不在乎创业者是否有实际操盘的能力。商业计划书和项目本身的差距并不是一腔热血,而是如何将目标分解并逐次实现。

一个眼高手低的创业者,在融资时向投资者承诺一年之内实现500万的拉新,结果未能如期完成。在作出这个目标时不但没有严谨的市场调查,甚至对市场现状缺少最基本的了解。

到了正式实施的时候,不懂得按照时间、地区、团队能力去分解目标,最后向投资者汇报时连具体的原因都找不到,往往以市场、团队、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搪塞之。当然,一旦资本对你失去了耐心,大多数的结局还是死亡。又有多少早期项目是如此收场的呢?

3、游戏心态,缺少风险预测和危机意识

为什么要创业?成功了就是财富自由,即便失败了花的也是投资人的钱。况且,O2O市场这么大,积极试错总有成功的可能。不得不承认,这一病态的心理在创业圈并不少见。

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位O2O创业者,大学毕业之后没有选择找工作就业,而是积极投身到创业大军中。早期组建了一支由大学生组成的物流团队,帮助学校附近的餐馆送外卖,恰好被一位关注大学生创业的本地风投机构注意到,拿到了50多万的天使轮融资。

先是外包开发了一套在线订餐系统,并将服务领域从餐馆延伸到超市。但当饿了么、美团外卖等杀来时,这个在当地盛行一时的小团队迅速崩溃。这就是典型的”被死亡“。

4、依赖模式,对用户需求和成本不理性

O2O风口来临时,很多经营者急切地踏入互联网,仿佛互联网就能在一瞬间解决资金、流量、用户粘性等所有问题。最常见的就是错把用户痒点当作痛点,对用户使用频率进行高估。

就拿前些日子自曝创业初期通过剪学校洗衣机电线来获得用户的宅代洗来讲,尽管后来被演化成一场公关炒作,却也揭露了很多洗衣O2O对用户需求和市场现状缺少深入的了解。

比如说看到了线下洗衣店无法提供24小时服务、标准化程度低、洗涤质量无保障等不足,连接到互联网之后这些问题就自动解决了吗?此外用户习惯的培养也是一个大问题。结果通常是烧钱补贴一通之后,便再无消息。类似无疾而终的创业者还有很多。

5、埋头深耕,未能把握竞争对手的趋势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诺基亚CEO约玛·奥利拉在公司被微软收购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对O2O创业者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O2O的商业模式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滴滴收购Uber中国之后,曾有媒体总结了程维和滴滴是如何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创业公司成长为新一代独角兽的。站在滴滴早期竞争对手的角度来看,滴滴从小做大有很多运气的成分,甚至可以说是“流氓习性”,相反自己则在对司机、企业、用户等进行深挖,以求有更多的创新玩法。

可当滴滴重新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却毫无招架之力,原因在于滴滴获得了腾讯的投资并拿到了巨大的流量资源,而自己却什么都没有。结果,滴滴和快的言和,接下来收购Uber中国,成为出行市场上的垄断者,它的竞争对手们被收购或者退场。

结语

有理由相信,O2O不会是最后一波创业高潮,在此之前就有电商、智能硬件等全民创业的导火索,未来还会有新的风口出现。但愿创业者在O2O时代所犯的错误不会重复上演。

文/Alter,微信公众号:spnews 本文仅供“劲霸·创富汇”《汇·观察》专栏刊出,除作者自己渠道发布外,任何形式的转载需获得“劲霸·创富汇”(ID:jinbacfh)的官方授权。

一、微信环境下的病毒式营销

病毒式营销是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让用户主动对其进行传播实现“营销杠杆”的作用,逐步获得尽人皆知,尽人参与的成效。如今,病毒式营销已经成为网络营销最为独特的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商家和网站成功利用。

病毒式营销能在微信平台将传播效益最大下,主要是基于微信的三个特点:相对真实的环境、朋友圈功能的开发、平台接口的开放。

1、相对真实的环境

微信最早通过导入腾讯qq用户及手机用户的电话簿、以及搜索微信号来进行添加好友,而后微信还能通过LBS(基于用户位置的社交)搜索身边的陌生人与其互打招呼。虽然其方式打破了熟人社交的模式,但依然是将身边的人集中在一个平台中进行互动。这些设定都促使微信传播基于相对真实的环境,微信用户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度相较于其它平台来说较高,从而微信平台信息的传播真实度也会提高。

2、朋友圈功能的开发

朋友圈功能的开发实质上是微信从单纯的聊天工具到移动社交媒体的转型。朋友圈提供了一个用户信息传播的场所,微信用户可以从朋友圈看到好友上传的动态。可以说,微信朋友圈功能的开发,才让病毒式营销在微信平台上得以生存。

3、平台接口的开放

早前微信平台借口的开放,仅限于对外APP平台开放分享功能。而2015年刚刚开始,微信JSSDK(网页开发的工具包)发布。微信此次开放的SDK站在了另一个高度,它一次性开放了拍摄、录音、语音识别、二维码、地图、支付、分享、卡券等几十个API。微信给所有做web开发的人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使用微信js,就可以调用各种强大的原生能力了!这些对于微信的病毒式营销中各种引爆点的打造无疑是一项强大的助力。

二、微信病毒式营销方式

微信病毒营销本质在于基于微信朋友圈这个相对真实、社交信任度相对较高的背景环境下,利用微信某些特定功能,辅助“病原体”在熟人之间进行更有效地传播,从而达到传播效益的最大化。甚至,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将热点进行强制性的曝光。下面我总结了一下几种微信病毒式营销方式,并将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1、转发福利式

案例:“饿了么”发红包

通过人的心理------“利己性+利他性”,将整个活动传播开去,再利用红包内的优惠券促使用户消费,从而带动整个平台的销售额。这种活动可以长期进行,人们对经常使用的代金券有长期的需求,但是成本较高。此次活动中,“饿了么”和“格瓦拉”一起进行活动,分摊成本,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2、游戏炫耀式

案例:围住神经猫

用户转发不仅是一种娱乐的体验,更是一种对自我的表达,是一种寻求社会认同感的表现。同游戏炫耀式一样,测试的确可以当成引爆点,但是不能很好地进行用户的转化。

4、游戏福利式

案例:“赫莲娜”开年送礼

除去该品牌自身的影响力外,该活动趣味性强,礼品充满诱惑力。参与游戏之前会员必须进行注册,这就在提升知名度的同时,也诱导增长了用户量。另外,赫莲娜有线下实体店的空间优势,可以将线下礼品的发放与线上活动同时进行,形成完美的O2O闭环。

5、互动分享式

案例1:“耐克”人人都是摄影师

14年,AKQA与Nike合作,利用微信平台推出“自由起动”活动。关注nike的微信号,随意上传一张照片,就能即刻收到一张根据照片量身打造的FreeID设计图,上传的照片越是颜色亮丽、对比度高,FREEID设计图的色彩也就越丰富。将设计图和起动故事分享到微博,还有可能获得一双真正的跑鞋。活动开始的一个月内,已经积累了33090张上传照片。

这种基于微信的互动营销由于活动内容充满创意,新鲜有趣,所以颇具人气。参与用户在关注微信公众号的同时,通过在其它平台的分享将活动传播开去。实际Nike此举上完成了微博、微信粉丝的双向导流。

案例2:九步之遥

**《一步之遥》上映之时,大众点评推出了“九步之遥”的推广活动。通过与姜文**9道有关的趣味答题与用户进行互动,最终达到对**的推广目的。活动中抓住“姜丝”这批用户,利用姜文的影响力实现病毒式营销。

利用HTML5做出的页面有十分酷炫的效果,整个活动富有创意,十分引人入胜。利用了姜文的影响力,部分“姜丝”会去进行主动分享。但诱导分享的力度仍是不够,倘若在游戏中设置分享才可再获得一次答题机会,答题全中有奖励,利用所有用户,而非仅仅是“姜丝”,活动传播的覆盖面则会更广。

6、投票福利式

案例:“丽康宝贝”健康宝宝评选

15年,“丽康宝贝”发起健康宝宝评选活动,通过上传宝贝的照片到平台,为宝贝投票,从而评选出健康宝宝送出奖金。此活动看似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实际上是通过父母对孩子的自豪感和初为父母的的表现欲,再加以奖金诱惑让其主动在朋友圈之间传播。通过关注微信号才能参与该活动,收获用户的同时也能造成用户的主动传播,网络票选的确是病毒式营销较稳妥的方式之一。

而活动中的意见领袖与初期平台的粉丝基数也是网络票选能否成功的关键。

7、活动集赞福利式

案例:uber“极限挑战”活动

UBER曾联合THENORTHFACE推出“1键冒险”活动,用户将活动信息分享到朋友圈集齐88个赞就有可能获取参与到极限挑战的资格。

活动自身同样是有趣有料,通过分享加集赞的方式让想参与的用户主动进行传播,对活动信息进行强制性的曝光,知名度提升很快。然而,想参与活动的人群只是一部分,参与用户让朋友帮忙点赞后由于所需点赞数太多或其它原因,朋友极少数会对活动信息进行二次分享,所以在第二轮传播中不少病毒链将会断掉。所幸一个人集齐需要88个赞,第一轮病毒传播的效益很大。

8、升级集赞福利

案例:大众点评“拼色块”

大众点评经常做升级版的集赞活动,推出某个活动传播给朋友,然后可获取优惠券。其实这种方式是“新瓶装旧酒”,由直接集赞升级为让朋友拼色块,其本质都是让朋友看到这条活动信息。但是游戏可以直接发送给特定的朋友让其为自己点赞,避免分享到朋友圈让全部看到。通过拼色块游戏并不能直接为品牌带来用户,但是因为“优惠券”的使用而不得不成为品牌的用户。这种创新升级式的变相集赞适用于搭配纯福利(不能为用户提供展示面的福利:如现金、话费、优惠券、礼品)进行,而优惠券则是能带来销售额的最佳选择。

三、如何打造微信病毒式营销

在微信的病毒式营销中,好的“病毒”能让品牌的知名度在短期内迅速提升,但是进一步实现用户的增加量却需要结合微信传播的一些技巧,并巧妙给予奖励。微信病毒式营销可以主要从病原体、传播方式、福利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第一把斧:病原体

病原体的创造,必须有趣、有料、最好带有时尚性,或者能提供用户社会认同感才能形成引爆点。综合以上分析,我归纳了一下几种可以造成传播的引爆点:

2、第二把斧:传播机制

当有好的引爆点后,选择恰当的微信曝光机制,以下就我见过的微信传播方式加以总结:

3、第三把斧:福利

福利的分享是病毒式营销的极大助力。分享福利意味着接受分享者参与游戏也可以获取福利。经过归纳后,我将福利分成了一下几种:

1)红包、优惠券

这是电商提升销售额的管用手法,只要与传播方式结合得恰当,通常可有较好的传播效果。

2)手机话费

将话费作为福利的确流行过一段时间,但是用户经历过太多虚假的信息,已经形成疲劳,就目前来说再次形成病毒营销难度系数略高。

3)体验活动的机会

活动要求充满诱惑力。通常是人们通常无法实现的,或者需要很大代价或者精力才可以自己实现。

4)礼品

礼品的选择一定要有特色或者高价值,如:大白公仔与萤火虫公园的门票。没有特色的礼品活动的吸引力会大大降低。礼品的数量也要适中,否则用户认为没有希望得到,也不会参与到其中。

5)无形的感觉

可以通过活动给用户一个展示的平台,满足用户的炫耀、自我满足、虚荣心、喜好(粉丝)等。

6)流量

流量营销在近来很受欢迎,通过将直接或者游戏通关等方式将流量发给用户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7)游戏机会

转发过后可再获得一次游戏机会,游戏通关后会有礼品或者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会获得礼品。

一般来说完整的微信病毒营销需要考虑病原体、传播方式、福利三个方面,针对不同的情况,只考虑其中两个方面也能造成病毒式营销。例如,“饿了吧”等外卖电商只发红包,但是结合活动的点安插在用户下过订单后可获得分享红包给好友的机会,而好友确实也需要这样一个红包。所以福利就直接转化成为病原体。再者,好的游戏无须福利等就能形成病毒,能迅速提升知名度。但是这样操作用户转化率却很低---用户只会玩游戏并不会成为粉丝。如果能加以福利,比如游戏通关后可以到微信后台领取奖励,关注后才可以玩游戏下一关等,用户的转化率会有所得到提升。

策划一次病毒式营销活动必须明确此次推广的目标,是提升知名度、获取用户量还是提升销售额。一个好的营销活动,目标一定要精准,多个目标则会降低整个活动的水准。如果此次活动目的是提升知名度,那么病原体的选择可以尽量轻便一些,选择游戏类的活动、互动或者直接是游戏。如果有用户量的要求,可以在传播过程中添加一些门槛,比如关注微信号后才能参与、注册后才能有获得礼品,而要达到提升销售额的目的则可以用优惠券作为奖励奖励吸引消费。

总之,策划微信病毒营销要参考品牌自身的情况----资金、技术、影响力、粉丝基数、用户黏性等,再从活动病原体、传播机制、以及福利从三个方面考虑,最终得出最适合的营销策划方案。

滴滴推出嗷嗷吃饭外卖业务详情

 滴滴推出嗷嗷吃饭外卖业务详情,“嗷嗷吃饭”的背后主体公司(北京萨迪斯凡餐饮有限公司)中的原股东和现股东、监事,均为滴滴人力资源部门的人担任。滴滴推出嗷嗷吃饭外卖业务详情。

滴滴推出嗷嗷吃饭外卖业务详情1

 11月9日,据Tech星球消息,滴滴目前在天津测试餐饮服务项目“嗷嗷吃饭”。嗷嗷吃饭的点餐流程主要在微信端进行,用户需要通过公众号和小程序点餐。

 据了解,“嗷嗷吃饭”前身叫“满足盖饭”,从2020年年中在天津部分地区试点运营,试点范围涵盖了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目前,“嗷嗷吃饭”的合作商达30多家,成立7个品牌独立运营,以满足不同口味用户在菜品上的需求。

 “嗷嗷吃饭”的背后主体公司(北京萨迪斯凡餐饮有限公司)中的原股东和现股东、监事,均为滴滴人力资源部门的人担任。据知情人士透露,滴滴计划希望将国内的这项业务模式用于海外的外卖服务。

滴滴推出嗷嗷吃饭外卖业务详情2

 在2019年“滴滴外卖”业务失利后,滴滴正卷土重来,再次进入美团核心地带,探索外卖市场。

 Tech星球从多个独立信源处独家获悉,滴滴从2020年开始测试的餐饮服务项目“满足盖饭”浮出水面,目前在天津测试,近期更名为“嗷嗷吃饭”。经核实,“嗷嗷吃饭”的背后主体公司(北京萨迪斯凡餐饮有限公司)中的原股东和现股东、监事,均为滴滴人力资源部门的人担任。据知情人士透露,滴滴计划希望将国内的这项业务模式用于海外的外卖服务。

 无论是外卖业务,还是餐饮服务,实质上都是利用餐饮赛道去带动自身配套业务的发展,并为自身的业务池拓宽维度。

 受2020年疫情影响,外卖市场规模增长到66462亿元,同比增长达15%。对于餐饮市场而言,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中国餐饮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达到46984亿元。

 可见与餐饮相关的线上业务正成长为一条新的赛道,互联网大厂争相恐后涌入,无疑加速了该市场的竞争与活力。

  一、有别于“滴滴外卖”的“嗷嗷吃饭”

 相比于滴滴在国内上线的第一代外卖业务“滴滴外卖”,被外界视为滴滴第二代外卖餐饮服务的“嗷嗷吃饭”,有了相当大的改进。

 Tech星球了解到,“嗷嗷吃饭”前身叫“满足盖饭”,从2020年年中在天津部分地区试点运营,试点范围涵盖了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可见“嗷嗷吃饭”的主力用户仍然是以年轻人为主。在菜品的选择上,随着平台供应商的增加,菜品也不再局限于盖饭,增加到粉、面等美食,实现了菜品的多元化。

 目前,“嗷嗷吃饭”的合作商达30多家,成立7个品牌独立运营,以满足不同口味用户在菜品上的需求。

 嗷嗷吃饭的点餐流程主要在微信端进行。首先,用户需要关注同名公众号,然后选择底部导航栏的“下单”,进入同名小程序,再点击“现在点餐”,选好商品后,进入结算界面,选择店内用餐或打包带走即可完成整个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嗷嗷吃饭提供外卖配送服务,且配送免费,这和此前的滴滴外卖,以及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外卖平台有着很大的区别,0元配送也是该平台的主打特点,配送时间在30-45分钟左右,属于短途配送。

 处于起步初期的嗷嗷吃饭,通过大力度优惠获客。据一位体验过该业务的用户向Tech星球表示,嗷嗷吃饭的价格非常便宜,可在原价的基础上打5折,几元即可点到一份外卖,且饭菜质量不低。此外,嗷嗷吃饭平台还推出了邀请好友活动,通过社交去驱动获客能力,只要用户成功将活动界面朋友圈或面对面邀请,双方都能获得相应的奖励。

 上述用户还表示,订单完成后,通过评价会返还一定的优惠券,但无法看到他人的评价,只能看到月销量。此外,嗷嗷吃饭平台上相似菜品的商家使用的是同样的配菜、米饭和包装,无论点什么饭菜,都是从同一个点送过来。

 综合上述用户的描述可知,嗷嗷吃饭当前的优惠力度比较高,通过公众号的撒券和平台自降等优惠,获取用户的关注和使用,同时获得第一批忠实用户和口碑。而菜品则是由平台统一采购供应,再让商家做成品进行售卖,保证质量可控,同时降低成本,成本的降低可以让利到骑手的配送上,这也让0元配送成为了可能。

 除了C端的平台建设外,嗷嗷吃饭在B端同样自研了两款App。分别是“嗷嗷吃饭商家”和“嗷嗷先锋”。

 嗷嗷吃饭商家App为商户定制接单及门店运营的工具,可实时监测菜品库存。嗷嗷先锋App则是嗷嗷吃饭业务经理研发的商户签约及维护工具。另外,嗷嗷吃饭也在加大对商家的招募,试图拓展在地方上的影响力。

 可见,嗷嗷吃饭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成的供应体系和平台体系,与美团、饿了么相比,除了受众用户少外,在价格、配送和品质上存在优势,这给滴滴在国内尝试20版本的“滴滴外卖”提供了支持。

  二、滴滴和美团的外卖之战往事

 小范围的测试,证明了滴滴并没有放弃外卖这块蛋糕。

 回溯滴滴做外卖的时间轴,从2017年12月的外卖业务部曝光,到2018年3月在无锡开城,其前期的上线速度仅用了3个月。

 2018年3月6日,滴滴外卖宣布在无锡、南京、长沙、福州、济南、宁波、温州、成都和厦门等9个城市率先登陆,平台通过降低抽佣和奖励来获得首批商家和用户。同年4月,滴滴外卖在无锡获得市场份额第一,高强度的打法,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远超内部的预期。

 滴滴外卖的快速发展,与美团的竞争火药味十足。对于当时滴滴发表的“这意味着滴滴外卖在短短9天(8天试运营+4月9日正式运营)内,已成为无锡市场份额第一的外卖平台”的说法,美团回应称,美团外卖在无锡市场依然稳居第一。

 之后,滴滴外卖和美团外卖之间的竞争持续不断。从平台到商户,在到骑手,全方位展开对垒。

 骑手方面,滴滴有着忠诚骑手和自有骑手,其中忠诚骑手,拥有保底一万块的收入,一单提成高达15元,这对美团外卖的骑手有着巨大的诱惑,吸引了不少骑手入驻滴滴。而商家也通过滴滴的补贴,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当时,滴滴招募外卖商家是定向邀请制,并非谁都能报名,也让外界猜想,滴滴外卖想填补“百度外卖”退出后的空缺,做中高端外卖服务平台,按照预期的想法,似乎可行。

 当年滴滴做外卖,也被视为是对美团进入出行领域的回应。

 美团在2017年切入滴滴的出行领域,推出“美团打车”,并在2018年大力推广,双方互相渗透到对方领地。滴滴创始人程维当时喊话美团创始人王兴:“尔要战,便战。”

 对于美团而言,出行业务是必须涉足的领域。美团主打的是“吃喝玩乐”,打车出行可以串连这些业务。滴滴外卖的出现,则是滴滴为拓展新方向进行尝试,但滴滴外卖不像美团打车,不是那么容易融入自身生态体系,而且烧钱的模式并不可持续,低抽佣、厚待骑手、奖励用户,滴滴维持持续烧钱并不容易。

 最终,滴滴外卖在发展的过程中没能走到最后。后期,滴滴开始将外卖从国内市场搬到了海外市场。

 此次嗷嗷吃饭的推出,被外界视为滴滴外卖20版本。可以看出,滴滴摒弃了早期粗暴的补贴打法,而是以更加明晰的“0元配送+自研菜品+外卖”的形式进行尝试。

 值得注意的是,嗷嗷吃饭用微信渠道点单,可见滴滴希望通过社交的方式带动业务的发展,类似于早期拼多多的推广方式,借助微信中的社交流量,以优惠活动吸引用户。对比嗷嗷吃饭微信公众号近一年的文章阅读数据可以发现,单篇阅读量已从几百上升到两千左右,并在不断稳定增加,证明了这种玩法带来了一定效果。

 目前的外卖市场,美团和饿了么在市场份额方面,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嗷嗷吃饭能否杀出重围还尚未可知,但它的出现意味着,国内外卖市场竞争格局也存在新的可能。

  三、滴滴需要出行之外的新故事

 作为打车应用的鼻祖Uber,于2016年在美国上线了一个名为UberEats的外卖业务,由于送餐速度快,受到不少用户的喜爱,迅速在全球多个城市上线。

 UberEats的送餐任务由Uber的驾驶员来完成,其完成一单服务通常只需要几分钟,但可赚取5美元的跑腿费,对于司机也多了一份收入,加速了外卖和打车业务之间的融合。

 Uber CEO达拉·科斯罗萨西表示:三年前我们的UberEats业务还刚起步,现在体量已经超过打车业务,我们用了三年时间,又在内部创建了第二个Uber。如今,UberEats已在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最大的外卖平台。

 Uber的成功让滴滴也有了同样的想法,虽然在国内推出的滴滴外卖并不理想,但滴滴并没放弃这块业务,希望重拾外卖业务,讲出一个新故事。

 于是在巴西、墨西哥、日本等国上线“99 food”,“didi food”等不同的`外卖平台,并在配送方式上,吸取了UberEats的开车配送,将滴滴的海外出行业务和外卖进行紧密的结合。

 此外,滴滴计划或将“嗷嗷吃饭”的业务用于海外的外卖服务。不难看出,滴滴重拾外卖业务后,明确了国内和海外两条外卖业务线,海外的外卖将通过国内业务探索后和海外的本地化进行结合,提高海外业务的竞争力,国内的业务虽然是试验田,但通过改进和探索,仍然为滴滴在国内的发力外卖业务保留了可能。

 虽然,国内外卖市场已被美团、饿了么长期把持,但互联网大厂对外卖市场仍然有想法,特别是近来持续加码本地生活的字节跳动,更是被爆出了测试心动外卖的消息,而网易也做了外卖的相关调研,可见字节和网易,甚至还有潜在的互联网公司,意图在外卖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当下,国内外卖市场远远还没见顶。据央视财经报道,截至2020年底,全国外卖总体订单量将达到1712亿单,同比增长75%。我国外卖用户规模已接近5亿人,而80后、90后是餐饮外卖服务的中坚消费人群。

 年轻人消费能力的崛起,吸引各方入局餐饮及外卖市场,例如盒马推出盒马咖啡、字节内部上线茶饮品牌“桃源玉叶”,以及美团的麻辣香锅品牌“馋阿狸”等。

 目前,尚不清楚“嗷嗷吃饭”是否会在各地大范围推广,但在外卖市场改变了打法的滴滴,已经与各家形成了差异化,在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之外,或许能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滴滴推出嗷嗷吃饭外卖业务详情3

 提起滴滴这个名字,在你的脑袋里一定先想到的是网约车、出租车这些词,而近期滴滴悄然上线了一个名叫“嗷嗷吃饭”新的业务,听名字就和衣食住行中的食有关。对,没错,这个新的业务就是外卖。其实,此前滴滴就曾尝试进入外卖领域,成立过“滴滴外卖”的项目,但至今也未见任何起色。而近期这个“嗷嗷吃饭”的业务更加聚焦短途配送外卖业务,而且官方给出的是0配送费的特色,目前还在业务开展烧钱的初期,官方也给出了大幅度的优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一波。

 嗷嗷吃饭App已经上架Appstore

 滴滴此举也算是给自己多一个业务发展方向,毕竟滴滴近几年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作为一家大型互联网企业需要给自己寻找更多的发展作为着力点来为自己“脱困”。对于咱们消费者能吃到便捷、安全、可口、实惠的外卖何乐而不为呢?毕竟,百花齐放的市场才是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如果是你你会尝试新平台的外卖吗?还是依然选择美团、饿了吗这些传统外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