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联邦区

新手学堂011

中央联邦区,第1张

(一)地理与地质概况

俄罗斯中央联邦区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核心部位,是俄罗斯政治和历史的核心区,面积约65×104km2,约有3700多万人口,中心城市为莫斯科市。共管辖17个联邦州及1个直辖市,分别为莫斯科市、莫斯科州、特维尔州、雅罗斯拉夫尔州、科斯特罗马州、伊万诺沃州、弗拉基米尔州、梁赞州、图拉州、卡卢加州、斯摩棱斯克州、布良斯克州、奥廖尔州、沃罗涅日州、别尔哥罗德州、库尔斯克州、利佩茨克州和坦波夫州。地理位置见图5-2,各主体的情况介绍见表5-4。

表5-4 俄罗斯中央联邦区主要构成

续表

图5-2 俄罗斯中央联邦区地理简图

从中央联邦区的地质构造来看,深部岩石产状复杂多变,主要为太古宙和元古宙的结晶岩,并形成了俄罗斯地台的结晶基底。主要由两大构造组成,即沃罗涅日台背斜和莫斯科台向斜。

沃罗涅日台背斜是一个由产出深度为0~250m的结晶岩组成的埋藏隆起。隆起部分两翼延伸900m,西南部分与第聂伯-顿涅茨克凹陷相连,东北部分则与梁赞-萨拉托夫坳陷相交。梁赞-萨拉托夫坳陷结晶基底的产出深度从900 m到3000~5000m不等。

莫斯科台向斜从东北方向穿过梅津斯克凹陷,该凹陷的结晶基底具有断块构造,其顶部埋深为1000~2000m,埋藏部分可深达2000~5000m。

(二)资源现状与分布

1矿产资源现状调查

中央联邦区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巨大,矿物原料潜力显著,许多矿产在俄罗斯的储量平衡表中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12年,矿产资源潜在的可回收价值超过179万亿卢布。目前,已探明超过11万个矿床、38个矿种。但由于地质构造差异和地质勘探研究水平的不同,造成了该区域内矿产资源分布不均。

中央联邦区的矿物原料主要包括铁矿石、铝土、钛、锆、非金属矿产(主要是建筑材料)、可燃矿产(褐煤、油页岩、泥炭)、腐泥、淡水和地下水。该区矿产资源在俄罗斯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工业级铁矿石储量占俄罗斯探明储量的59%,白垩占64%,石膏占57%,白云岩占45%,耐火黏土占18%,铸型原料占31%,水泥原料占27%,难熔黏土占40%,玻璃原料占26%(图5-3;表5-5)。

图5-3 中央联邦区固体矿产探明储量和开采量占俄罗斯矿物原料的比例

(据НИСычкин等,2008)

表5-5 中央联邦区主要矿产储量和资源量

续表

(据СВЖабин,2012)

铁矿石产量占俄罗斯产量的54%,铸型砂占67%,耐火黏土占37%,钻液用黏土占90%,冶金用白云石占42%(图5-3;表5-6)。

表5-6 中央联邦区主要矿种矿物原料开采量  单位:106t

(据СВЖабин,2012)

2主要矿产资源与分布

目前,在中央联邦区有1160多个采矿企业在运营,每年开采和生产将近2×108t矿物原料,为冶金、化工、食品加工、燃料能源、农业、建材业提供各种矿物原料,表5-7列出了各联邦主体的主要矿产。

表5-7 俄罗斯中央联邦区各主体主要矿产

(1)铁

俄罗斯中央联邦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省——库尔斯克铁矿省。在库尔斯克成矿省的别尔哥罗德州、库尔斯克州和奥廖尔州共探明了19个特大型铁矿床,其铁矿石的探明储量高达644×108t,其远景地段还有818×108t的预测资源量。在库尔斯克磁异常区范围内,有旧奥尔斯克、别尔哥罗德和米哈伊洛夫3个采矿工业区。

(2)铝土矿

铝土矿与富的铁矿层和铁铝原料矿层有空间和成因联系,即产于铝土矿层和铁矿层的中间。探明了5个铝土矿矿床,其中维斯洛夫斯克(Висловское)和梅列霍沃-舍别基诺(Мелихово-Шебекинское)2个矿床的工业储量已列入国家储量平衡表。

(3)磷块岩

中央联邦区磷酸盐矿石总储量为12×108t。布良斯克州的乌涅恰矿床和坦波夫州的岑特拉利内矿床为大型磷酸盐矿床。

(4)锰

沃罗涅日州、别尔哥罗德州、坦波夫州、库尔斯克州、弗拉基米尔州和梁赞州是锰的潜在远景区。锰矿产于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近纪沉积地层中。最有意义的是在沃罗涅日州的新霍皮尔(Новохоперская)地区,锰的预测资源量约有5000×104t。矿石除了含有锰以外,还有含量很高的铁、锌和铅。

(5)镍

目前,在沃罗涅日镍成矿省有5个已评估的矿床,分别为叶兰(Еланское)、叶尔金(Елкинское)、马莫诺沃(Мамонское)、下科洛德诺夫(Подколодновское)、尤比列伊(Юбилейное)矿床,超过20个矿点显示出硫化铜镍矿石很有远景。2012年,梅德诺戈尔斯克铜-硫联合企业(Медногорский медно-серный комбинат)有限公司获得了叶兰和叶尔金两个区域的资源开采权。

(6)石油与天然气

对区内烃类原料资源进行了粗略评估。对位于科斯特罗马州、雅罗斯拉夫尔州、特维尔州、莫斯科州和弗拉基米尔州的莫斯科台向斜部分的P2级油气资源量进行了评价。调查结果显示,莫斯科台向斜有可能成为俄罗斯欧洲部分具有战略储备意义的油气资源后备基地。现有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表明,有可能发现一些中小型烃类原料矿床。

(7)油页岩

在科斯特罗马州勘探出了区内唯一的一个油页岩矿床曼图罗沃(Мантуровское)矿床。

(8)煤炭

早在20世纪30~50年代,就探明了莫斯科近郊的褐煤煤田,它的范围遍及图拉州、卡卢加州、莫斯科州、斯摩棱斯克州、梁赞州和特维尔州,探明的褐煤储量为38×108t。

(9)白垩

布良斯克州、别尔哥罗德州、沃罗涅日州和库尔斯克州白垩岩的探明储量巨大,达到12×108t。

(10)泥炭和腐泥

泥炭和腐泥主要分布于雅罗斯拉夫尔州、科斯特罗马州、伊万诺沃州和弗拉基米尔州,预计未来还有22×108t泥炭可以开采。

(11)花岗岩

在沃罗涅日州开发了一个大型的花岗岩矿床——什库尔拉托夫(Шкурлатовское)矿床。

(12)石膏

图拉州、梁赞州和卡卢加州的大型石膏矿床,适合地下开采。

(13)耐火黏土

最大的耐火黏土矿床是卡卢加州的乌里扬诺沃(Ульяновское)矿床和沃罗涅日州的拉特宁斯克(Латненское)矿床。

(14)玻璃用砂和铸型砂

最大的玻璃用砂和铸型砂矿床是位于梁赞州的大德沃尔斯克-2号(Великодворское-2)和穆拉耶夫尼亚(Мураевня)矿床,以及位于莫斯科州的丘尔科沃(Чулковское)矿床。

(15)耐火黏土

耐火黏土矿床主要有利佩茨克州的卢科什基诺(Лукошкинское)和奇比索夫(Чибисовское)矿床,以及库尔斯克州的大卡尔波夫卡(Большая Карповка)矿床。

(16)食盐

图拉州正在开采4个食盐矿床,其总储量有6×108t。

(17)其他矿产

根据对冶金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需求,建设了石灰石助熔剂、白云石、铸型材料和耐火黏土的大型矿物原料基地。

中央联邦区还具有铼、铀、锶和石墨等成矿的地质背景。通过对该区域进行进一步系统的勘探工作和远景区域评价,中央联邦区有可能发现一些稀缺的矿物原料资源。

(三)区域地质勘探与投入

1区域矿产资源经济价值

按照目前的探明程度,中央联邦区地下资源的单位平均价值超过4700万卢布/平方千米。该联邦区各主体的矿产资源多寡不一,其单位平均价值介于200万卢布/平方千米(科斯特罗马州)至813亿卢布/平方千米(别尔哥罗德州)之间(图5-4)。

从地质研究程度(图5-5)和矿床工业开发的准备程度看,中央联邦区矿物原料基地的形势是很好的,许多矿种都能够满足区内当前和长远的需求。但是,目前的形势是,矿业部门的产量呈总体下滑趋势,某些矿种难以保障当地需求,问题十分严峻。究其原因,首先是中央联邦区的矿床分布不均衡,尤其是苏联解体后,同各加盟共和国的供求关系遭到破坏,铀、钛-锆、铜、镍、锰、铬、铝等矿物原料变得相当紧缺。

2矿产资源的开发

中央联邦区的矿产资源较多,但利用效率却很低,现已投产的固体矿产矿床只占其探明矿床总数的46%,而且各种探明矿床的开发也极不均衡,图5-6 示出了2006年中央联邦区已颁发和未颁发矿权证的矿床数量统计。

3地质勘探投入

近几年的区域地勘工作规划分析显示,中央联邦区地质勘查预算资金逐年稳步增加。2005~2006年的财政拨款仅有2700万~4100万卢布,而2008年对17个联邦主体的投入增加到8千万~11亿卢布,预算外资金每年为08亿~20亿卢布。2009~2011年以来,中央联邦区地质勘探工作预算资金增长了2 倍,地下探明的资源量增加了13 倍。2009年地勘投入为275亿卢布,2011年增加为428亿卢布(图5-7)。主要勘探的矿产为非金属、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图5-8)。

随着中央联邦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固体矿产、地下水等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对矿产资源勘查的规模必将扩大,对地质环境的污染评价力度还需加强,因此这样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

图5-4 中央联邦区按单位地下资源价值开展的地质经济区划

(据НИСычкин等,2008,修改)

4区域地质工作效益

以2006年为例,中央联邦区固体矿产探明储量的总价值为近300亿卢布(2005年为220亿卢布),各种来源的地勘经费为83 亿卢布(2005年为59 亿卢布),其中预算资金为46亿卢布(2005年为29亿卢布)(图5-9)。

2006年,每向地勘工作投入1卢布,就有36卢布的回报。2000~2006年期间,固体矿产探明储量的总价值超过1000亿卢布。这一时期,依靠各种筹款来源的固体矿产地勘工作的货币效益大于960亿卢布,依靠预算资金的地勘工作货币效益为970亿卢布。据计算,向地勘工作投入1个卢布的预算资金,就会有28卢布的回报;投入1卢布各种筹款来源的资金,也有超过20卢布的回报。图5-10和图5-11示出的是2006年各类固体矿产地勘工作每投入1个卢布的货币效益和货币回报率。

图5-5 俄罗斯中央联邦区地质研究程度,1∶20万比例尺国家地质填图(2010年)

图5-6 2006年中央联邦区已发证和未发证的后备矿床

图5-7 2009~2011年中央联邦区地勘工作总拨款额

(据СВЖабин,2012)

图5-8 2009~2011年中央联邦区各项地勘工作拨款额

(据СВЖабин,2012)

1—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2—贵金属和金刚石;3—非金属;4—专题工作和方法试验工作;5—固体燃料

图5-9 2000~2006年中央联邦区地勘工作效益

(据НИСычкин等,2008)

图5-10 2006年中央联邦区固体矿产地勘工作的货币效益

(据НИСычкин等,2008)

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中央联邦区上述矿产的探明储量够用几十年。考虑到中央联邦区的城市化程度较高,很大一部分矿产储量又处于自然保护区和卫生防护带,某些矿种的储量保障年限可能会小些,未来一些年内,某些企业可能会感到原料紧缺,由于社会和生态方面的原因,不宜采用露天方法开发那些备用地段。这样一来,某些企业的探明储量保障年限只有5~10年。

图5-11 2006年中央联邦区固体矿产地勘工作每花费1个卢布的货币回报率

(据НИСычкин等,2008)

(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向地勘工作和矿床开发工作进行大量投资,就不能发展矿物原料基地。为了保障区内矿物原料基地的投资吸引力,就必须解决下列问题:

——利用当地资源最大程度保障企业和居民在矿物原料产品方面的需求;

——利用有竞争力的矿种,生产向毗邻地区和国外出口的产品;

——优化和完善矿物原料基地,将现有矿产企业加以现代化改造,生产更优质和多样的矿产品。

(五)发展目标

从中央联邦区的国土地质研究程度和矿物原料市场的行情上看,最能吸引投资并加以工业利用的矿种是铁矿石、钛锆砂、玻璃用砂、磷块岩、耐火黏土和建筑材料。保证这几类矿产储量的增长,是中央联邦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拟定具体地下资源利用项目的投资计划,是扩大中央联邦区矿床开采综合体生产规模、为潜在的地下资源用户提供信息保证的重要手段。

总之,为了保证中央联邦区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中央联邦区的矿物原料基地,今后的主要任务是:

——分析区内矿物原料基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矿物原料综合体的合理发展方案;

——查明并圈定紧缺的矿产储量和资源量,大力开展科研和地勘工作,选定最有效的现代开采和加工工艺;

——针对某些矿种和具体地下资源利用对象,开展区域地质-经济调查,吸引投资;

——针对地下资源状况,开展国家监测,以维护地质环境安全,降低地下资源利用的不利后果;

——建立国家制图信息系统,开发地质和其他信息产品,以保障国家权力机关、社会公众和地下资源用户的需求。

解:配凑法(考观察能力)

(x/4+1/x+1)^5

=[(x/4+1/x)^5]+С(5取1)[(x/4+1/x)^4]+С(5取2)[(x/4+1/x)^3]+С(5取3)[(x/4+1/x)^2]+С(5取4)[(x/4+1/x)^1]+1

其中,(x/4+1/x)^5显然不可以配成常数项

(x/4+1/x)^4可以配成常数项为:С(4取2)(x/2)²(1/x)²

(x/4+1/x)^3不可以不可以配成常数项

(x/4+1/x)^2可以配成常数项为:С(2取1)(x/2)(1/x)

还有一项为1

所以常数项为:С(5取1)С(4取2)(x/2)²(1/x)²+С(5取3)С(2取1)(x/2)(1/x)+1

=56(1/4)1+62(1/2)+1

=29/2

不知数据有没有错,但方法应该是这样,希望对你有帮助,goodluck!

张玉君 李寿田

(地质部地球物理勘探研究所)

提要 本文讨论了有关在井中应用人工活化方法分析短寿命同位素的某些问题,并报导了某些初步试验结果。

一、研究短寿命同位素的意义

最近国外开始试验将人工活化方法应用于金属矿钻孔内,其主要意图在于利用核物理方法在钻孔内直接对岩层进行物质成分的分析,从而达到提高金属矿测井地质效果的目的。

我们曾在矽卡岩类型铜矿上进行了此方法的某些试验研究。自然界铜,具有两种稳定同位素:Cu63(丰度为691%)及Cu65(丰度为309%)。经热中子照射后,通过(n,γ)反应,分别产生放射性同位素Cu64及Cu66:Cu63(n,y)Cu64;Cu65(n,γ)Cu66。根据文献[1、2],前者的反应截面为43±03靶恩,后者为211±017靶恩。Cu64的半衰期为128时,Cu66为51分;Cu64蜕变时放射出两种能量的y射线,其中以具有051兆电子伏的y射线占总蜕变的比例为38%,而能量为134兆电子伏的y射线占05%,后一种射线的能谱光电峰实际上往往测不出来;Cu6仅6有一种能量为104兆电子伏的y射线。从测量技术而论,测定Cu64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在研究长半衰期同位素时遇到了一些具体的对活化方法有影响的问题。在钻孔内实际上仅能够利用两种参数进行分析,即同位素在半衰期及y射线能量方面的差异。井下测定Cu64时,必须划分其主要干扰同位素:Mn56(T=26时,γ射线能量为212、18、084兆电子伏)及Na24(T=15时,y射线行能量为276、138兆电子伏)。能谱分析中,Cu64的051兆电子伏的光电峰迭加于Mn56及Na24之康普顿延续线上,借助半衰期参数划分Mn56及Cu64是比较有把握的,但这往往需要测量一二十个小时;而Na24与Cu64的半衰期比较接近,因此当钠含量较显著时,Na24对Cu64的干扰无论从能谱或半衰期上都是无法肯定地消除的。文献[3]中虽有两篇文章指出了解释复杂能谱的方法,但是即便利用多道谱仪进行测量,在目前尚无小直径的中子发生器的情况下,利用总强度为106~107中子/秒的中子源进行照射,在铜矿上必须照射二十个小时以上,方可得到足够的人工放射性。因此在测定长半衰期同位素时,花费时间很多,生产效率甚低。

此外,除去目前应用的点测法外,根据ЮП布拉谢维奇[4,5]提出的连续活化测井的理论与方法,可以连续测定某一元素在整个钻孔剖面中的含量。但在测定长寿命同位素时,目前完全不可能进行连续活化测量,因而既无法提高测定Cu64的生产效率,又无法取得完整的活化测井剖面资料。

为了克服上述困难,提出了测定短寿命同位素Cu66的设想。Al2O3在钻孔剖面中分布比较广泛,Mn是一个极易激活的元素,因此有必要在问题讨论及方法试验中同时对Cu66、Al28及Mn56进行研究。

二、测定Cu66、Al28及Mn56的可能性

针对矿区内岩石的一般化学成分,从文献[1,2,6~8]中收集了有关的核物理特性数据,现将预期的主要中、短寿命同位素的特征列表说明(见表1)。

某同位素i受密度为Q·φ中的热中子流照射t1时间后,在t2时间所测得的活化放射性强度Ii可按下式计算[9,10]:

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

式中 Ni—在单位体积岩石中同位素i的原子核数,

σ:—同位素i的活化截面,

(1- -λit1)—活化饱和因数,

—蜕变因数,

λi-同位素i受热中子照射后所产生之活化同位素的蜕变常数,

—i 有效活化空间中可作用于探测器的部分,

ki—某种能量的γ量子在活化同位素百次蜕变中产生的数目,

k1—探测器的计数效率。

式中之Ni可按下式计算:

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

(2)式中 Ai—元素i之克分子量,ρ-矿石的密度,Pi-元素i之一般品位,fi-同位素i之丰度。

假定Q·φ、ρ、Vi、k1对各种同位素来说均一致,且照射时间均为无穷大(相对于T),测量时间均为零,那么可以认为各种活化同位素的γ射线强度Ii与下述乘积成比例:

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

将所计算之M值列于表1中。利用M值可对各种不同活化同位素的活化效应进行比较。在短寿命同位素中,Al28的活化效应最为显著,其γ射线的能量较强,能谱单纯,是活化分析中很有利的一种同位素;Cu66的活化效应比Al28低很多,但其γ射线能量适中,能谱也很单纯,活化分析的条件也存在;V52的活化效应与Cu66接近,能谱也甚单纯,是值得重视的对象;Ca49有一种γ射线的活化效应为Cu66的一半,能量甚高,Mg27具有两种活化效应与Cu66同一数量级的y射线,其中,以0834兆电子伏的谱线最强,对Ca49及Mg27也应给予注意;Co60M虽有一种γ射线活化效应约为Cu66的三倍,但其能量甚微,仅006兆电子伏,可不予考虑;S37、Ti51、Ni65的活化效应甚弱,形成研究对象或造成干扰的可能性均不大。

中寿命同位素中以Mn56的活化效应最为显著,Mn56的能谱也较简单,是活化分析中的重要对象,Ba139及Cl38也应给予重视,Si31的活化效应甚低,在试验中可予忽略。

Po-Be中子源具有很宽的中子能谱分布,最高能量可达l 1兆电子伏,因此对快中子反应同样应适当注意。岩石中含量很高的Si28及Fe56分别受能量为4—12及34—179兆电子伏的快中子照射后,通过(n,p)反应,相应产生Al28及Mn56,可能造成Al28及Mn56的附加异常。

表1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分析,进行了室内样品的活化试验。试验使用了普通的闪烁式测井仪以及室内单道y射线能谱仪,其分辨率对Cs137的0661兆电子伏的光电峰在道宽为1伏的时候为18%~20%,活化样品装入特制的有机玻璃样品盒内,其形状保证了晶体的最大探测效率(即具有较好的几何条件)。测定短寿命能谱采用了自峰顶开始依次向左右两翼测量的方法。Po-Be中子源的强度为(5~12)×106中子/秒。

对CuO及CuSO4试剂照射(1~10)T,测出了Cu66的能谱峰,与预计光电峰顶位置十分接近,半衰期的测定结果也接近51分(见图1)。当用全谱积分测定Cu66的半衰期时,应注意Cu64对Cu66的影响,只有当照射时间甚短(如1× )时,Cu64的饱和因数仪为00046,可被忽略,Cu66的实测半衰期为51分,而当照射时间超过2× 时,所测得的视半衰期均大于51分钟,且数值与理论推导结果十分吻合(见表2)。

图1 Cu65(n,y)Cu66;Al27(n,γ)Al28;Si30(n,γ)Si31反应试验图

1Cs137能谱图。

2Cu66能谱图,样品:CuO 1595克;用总强度为78×106中子/秒的P0-Be源照射18T。

3Si31能谱图,样品:SiO2100克;用总强度为785×106中子/秒的P0-Be源照射92T。

4Al28能谱图,样品:Al2O3750克;用总强度为78×106中子/秒的P0-Be源,照射20T。1—4均用道宽二伏测量。

5标定曲线。

67分别为Cu66及Al28之衰变曲线。

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

式中T。为视半衰期,t为照射时间, 及 分别为Cu64及Cu66在零时间的饱和活化强度,n由试验测得为63。

上式在推导时曾假设了,在测量Cu66过程中(一般在十分钟以内),Cu64来不及蜕变,仅以常数出现。

表2

利用Al2O3及Al(OH)3试剂进行了Al27(n,y)Al28反应的试验,照射时间为(1~20)T,所测定的能谱光电峰值及半衰期值均与文献资料十分吻合,且比Cu66反应更为清晰(见图1)。

为了验证Si28(n,p)Al28快中子反应对Al28的影响,用SiO2做短时间照射,在现用仪器灵敏度及中子源强度均较低的情况下,未能测出这一反应可认为在现有条件下,此反应对Al28的干扰不大。

在分析中,Al28可不受Cu66的干扰,但Al28对Cu66的干扰是十分严重的,由于没有多道谱仪,未能对能谱干扰的问题进行研究,用不同比例含量的CuO及Al(OH)3的混合样品,进行了全谱积分半衰期的测定,结果说明,当铝的含量达到铜含量的1/2时,Al28对Cu66的干扰已十分严重,仅用半衰期的参数,几乎无法将Cu6从6综合活化效应中划分出来。

Mn56是一个最容易测定的同位素,能谱及半衰期曲线均测的十分理想(见图2)。由于Mn56的三种能量的光电峰均可反应出来(以084兆电子伏的峰最为突出),因此在活化分析时,可做为标定谱仪的一种简便易得的同位素。Mn56在混合样品中也表现得甚为明显(见图3),可考虑利用Mn56在活化测井时做为标志谱线。虽然Mn56的084兆电子伏的光电峰很高,但它与Cu66及Al28的γ射线可从能量上区分开来,而Mn56的另外两个谱线对Cu66及Al28均有干扰,Cu66受其康普顿延续线的影响,Al28的光电峰重迭于Mn56的18兆电子伏的光电峰上,同时又受能量为212兆电子伏的y射线的康普顿延续线的影响。结合以半衰期的测定,Mn56对短寿命同位素的干扰是可以消除的。

图2 Mn55(n,y)Mn56反应试验图

1Cs137能谱曲线,2Mn56能谱曲线,3Mn56衰变曲线,4标定曲线

图3 混合样品试验图(Cuo+MnO2+NaCl)

样晶含量:Cu:800克,Mn:715克,Na:157克,Cl:243克照射时间:658时,中子源强:624×106巾子/秒

1能谱曲线(道宽1伏),2衰变10小时后之能谱曲线3衷变曲线(道宽3伏,甄别阀10伏),4标定曲线

Fe56(n,p)Mn56反应也得到了验证(见图4)。所用试剂为Fe2O3,所测得的光电峰值为084兆电子伏,半衰期接近Mn56的半衰期标准值,因此可以预计,在井中分析时,铁的普遍存在也将增高Mn56的强度。但Fe56(n,p)Mn56反应较Mn55(n,y)Mn56反应弱的多。

Si31的126兆电子伏的光电峰也测出了(见图1)。光电峰位置略低于预计值,但偏离仍在允许范围之内在半衰期测定中,Si31也将叠加在Mn56的成分上。

图4 Fe56(n,p)Mn56反应试验图

a——能谱图,b——衰变图。

用BaSO4试剂对Ba138(n,γ)Ba139反应进行了试验,仅测出了能量为0163兆电子伏的光电峰,见图5;143兆电子伏的光电峰及半衰期均未测出。

用MgCl·6H2O试剂仅测出了Cl38的半衰期为37分,但活化放射性强度不高。

对Mg27、S37、Ca49等同位素进行试验,无论能谱曲线或是半衰期曲线均未测出,因此认为Mg、S、Ca的干扰是可以忽略的。由于未找到足够量的适用试剂,未能对V52进行试验。

图5 Ba138(n,y)Ba139反应试验图

l——Cs137能谱曲线;2——标定曲线;3——BaSO41000克受762×106中子/秒照射335T后之能谱图。

综合上述讨论及试验,可认为在铜矿上研究短寿命同位素时主要的课题是如何从总的综合活化异常中分解Al28、Cu66及Mn56三种活化同位素的放射性。

为了评价Al28、Mn56及Cu66的实际活化效应,将同一仪器测量的能谱光电峰顶计数率换算成为标准条件:用106中子/秒的中子源对100克元素照射无限长时间,改变放大倍数使峰顶均出现在10伏,用道宽为1伏的分析器,在零时间应测出之读数值为I(表3)。又将M值换算为适合1%品位含量,即M1。

表3

从上表可以看出活化效应的比例,计算值为:Cu66∶Al28:Mn56=1∶86∶2476;实测比例为:Cu66∶Al28:Mn56=1∶67∶237。两者十分吻合。

三、井下初步试验

井下人工活化方法试验是在175号钻孔内进行的,中子源强为(5~7)×106中子/秒,井下γ射线能谱仪的分辨率约为20%,曾在17个层位上进行了活化放射性能谱及半衰期的测定,测量方法与室内样品分析时所采用的方法接近,照射时间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分别选择。现选择某些有代表性的实测资料,加以讨论。

以深度为386米的层位为例,来分析一下Al28的能谱曲线[见图6-(2)]。谱线形状尖锐明显,而脉冲计数率较小,它的光电峰顶位置在320伏。根据能量为Eγ=0661兆电子伏的Cs137标准源的实测光电峰顶位置,划出的仪器标定曲线[图6-(4)],Al28(Eγ=178兆电子伏)的光电峰顶应该在407伏位置上出现。引起Al28的预计位置和实测位置差异的原因,用测量仪器对较高能量射线不呈线性[图6-(5)]的理由进行解释。

图6 Al28,Cu66+Al28实测能谱曲线图

1——Cs137能谱曲线;2—— 18能光谱曲线;3——Cu66+ 能谱曲线;4——仪器标定曲线;5——实测光电峰幅度与γ射线能量关系曲线。

由于上述位置的差异,致使在定性分析解释Al28时,不能单一地依据它的能谱资料,尚须利用它的半衰期数值。

图7是Al28的衰变曲线图,系用积分线路(甄别电压为30伏)测量。从Al28实测衰变曲线上求得半衰期值T=23分,与Al28的半衰期标准值完全一致。

图7 Al28实测衰变曲线图

综合分析能谱及半衰期的资料表明,还是可以定性地确定在386米层位上活化同位素Al28的存在。

以相同条件测得 混合能谱曲线,[见图6-(3)]。Cu66的光电峰谱线是叠加在Al28的康普顿延续曲线上,峰形亦极尖锐明显,脉冲计数率也很低,峰顶位置为224伏。按仪器的标定曲线计算[图6-(4)],Cu66光电峰(Eγ=104兆电子伏)应是在237伏上,预计位置和实测位置较为接近。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可以是由仪器的线性稍差而引起,也可以是由仪器的稳定性稍差,而在不同时间内测得的Cs137谱线有位移,使仪器标定曲线的斜率产生变动而引起。

由于同位素Al28衰变极快,若用从峰顶位置开始依次向左右两翼测量的方法,测量迭加在Al28康普顿延续曲线上的Cu66光电峰时,有可能当Cu66同位素不存在时,把Al28康普顿延续曲线测成假象的光电峰形状谱线,而误认为是Cu66的光电峰。因此,须进一步应用Cu6的6半衰期数据,加以澄清。

用积分线路(甄别电压为20伏)测得的衰变曲线[图8-(1)],是Cu66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和 康普顿效应的混合衰变曲线。单纯地应用作图分解法很难区分开Cu66和Al28各自的衰变曲线以及求出它们相应的半衰期值,尚须借助于双同位素量板分解法。利用已测得的 衰变曲线(图7),加以照射时间的校正后[图8-(2)],从实测混合衰变曲线上[图8-(1)]减去,减少部分 强度值后[图8-(3)],有利于进行量板分解,提高分解结果的可靠性。通过量板分解,可以求得 和Cu66的起始活化强度[图8-(6)],然后根据量板分解结果和Al28的半衰期标准值,绘出它的衰变曲线[图8-(4)],从 混合衰变曲线上[图8-(3)]A去 衰变曲线,获得Cu66衰变曲线[图8-(5)]。

从分解后的Cu66衰变曲线上[图8-(5)]求得半衰期值T=505分,与Cu66的半衰期标准值(T=51分)几乎一致。根据分解所得的半衰期资料,可以较有依据地认为,在386米层位上测得的能谱曲线包含着Cu66光电效应谱线,也即是定了性地确定了在该层位上Cu66的存在。

如本文第二节所述Al28的γ射线能量比Cu66的γ射线能量要高得多,因此,测量Al28的能谱曲线或者半衰期曲线时,可以通过测量仪器的甄别电压控制,避免Cu66对Al28的干扰,但是在测量Cu66的能谱曲线或者半衰期曲线时,Al28对Cu66的干扰,不仅无法避免,而且很为严重。尽管Cu66和Al28的γ射线能量量之间有差别,反映在测量仪器甄别电压上(即光电峰顶位置)的差距很大,但是在目前仪器水平较低,以及尚无相应的消除康普顿效应对谱线影响的措施情况下,单一地辨别叠加在Al28康普顿效应上的Cu66光电峰是很困难的。而Al28和Cu66的半衰期标准值仅差一倍多,造成对Cu66+Al28混合衰变曲线分解时的困难,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方法,可以单一地进行分解。

上面的分析是在假设只有Al28和Cu66两个同位素存在的前提下进行的,而实际情况却更要复杂得多。根据室内化学样品的活化分析资料,同位素Mn56对Cu66干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另外,也可能存在Cu64或其他同位素对Cu66的干扰。由于资料的缺乏以及水平有限,没有能够作更深入一步的分析。

图8 Al28,Cu66衰变曲线和量板分解曲线图

1——实测 混合衰变曲线;2——经照射时间校正后 衰变曲线; 混合衰变曲线; 衰变曲线(根据量板分解结果绘出);5——Cu66衰变曲线;6——双元素量板分解曲线。

在进行井下活化试验时,曾在两个矿区的许多层位上均发现了一个半衰期为26时左右的活化异常,根据其半衰期曾判断此异常可能由Mn56所引起,经过岩芯取样化学分析以及室内样品活化试验,证实这一判断是符合实际情况的。Mn56的活化异常显著,很容易用半衰期测定法由总活化异常中分解出来(如图9),且其半衰期适中,既较长寿命同位素易于激活,又较短寿命同位素测量简便,矽卡岩型铜矿含锰约01%,在这样的低品位条件下仍能用弱中子源激活出较强的人工放射性。至于铁的干扰是可能产生的,由于井下仪器外径小于钻孔井径,井液将起一定的慢化作用,因此Fe56(n,p)Mn56的快中子反应在井下的干扰应较样品试验时更低。

图9 井中活化衰变曲线分解图

在探讨元素的百分含量与它相应同位素的光电峰顶脉冲计数率之间的关系时,观察到它们之间的某些内在联系,随着品位的增高,相应峰顶脉冲计数率开始时较快的增大,然后逐渐趋近饱和。有关定量分析问题有待进一步更深入地研究。

四、结束语

(1)通过室内及井下人工活化方法的初步试验,可以认为在铜矿床上应用井中人工活化方法测定短寿命同位素Cu66的设想是科学的和现实可行的。测量技术要求十分严格。以Cu66代替Cu64的测定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工活化方法在铜矿上生产效率极低的弱点。

(2)试验结果也说明,铝土矿及锰矿床较之铜矿床具有更为优越的条件,开展人工活化方法,Al28的活化效应较Cu66高7~8倍,而Mn56则较Cu66高两百多倍。可以预期此方法解决这两种矿床的井下分层及划分品位问题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3)根据试验工作的体会,并参考国外文献资料[10,11],利用井中人工活化方法研究某些具有高活化截面及其他良好的核物理参数的稀有金属[如In(铟)、V(钒)等]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这方面隐藏着新的潜力。

(4)利用人工活化方法在井中测定品位或划分层位,无疑地对提高并扩大金属矿测井的地质效果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尚需进行许多研究。

(5)无论在普通金属矿床上或是稀有金属矿床上,开展井中人工活化方法研究时,都必须十分认真地对待活化放射性同位素互相之间的干扰问题,即活化异常定性解释的单值性问题。

(6)为了达到单值的定性解释,目前所用的仪器及方法是远不能满足要求的。首先为了分析短寿命同位素,多道自动记录井下能谱仪是不可少的,只有利用这种仪器才有可能测出短寿命活化同位素的真实能谱分布曲线;其次必须研究复杂能谱曲线及综合活化异常的解释问题,如:三种以上活化同位素的分解量板,康普顿延续线的消除等;由于钻孔条件复杂,与理论推导的同时,应当开展相应的模型试验。

(7)为了更进一步提高人工活化方法的效果,可考虑利用符合线路,设法消除或减低康普顿效应对活化异常能谱曲线的不良影响。如能利用强中子源或小外径井中中子发生器,将可扩大井中人工活化方法,应用于那些核物理参数不甚有利的同位素。如能进一步研究出中子能量可控制的中子发生器,或是使用能量不同的强中子源,将可以更单纯地获得快中子及热中子反应,使中子人工活化方法在地质勘探中发挥更大的潜力。

(8)由于野外矿区条件比较困难,在开展这一方法研究的同时,必须经常注意工作人员的安全及防护措施的不断改进。

致谢以上试验曾有李昌国、丁美莉、赵荣国、忻元忠、曹祥、贾金波、米庶原、马承荣等同志参加进行,所使用的井下能谱仪曾由吴振元、李彦文、陈诰、黄铸仁、陈长贵等同志参加试制,特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Groshev L V,Lutsenko VN,DemidovAM,Peleknov VIAtlas of γ-Ray Spectrafrom Radiative Capture of Thermal NeutronsNew York,1959

[2]Сиборг Г,Перлман И,ХоллендерДж,Таблиμа изотоповМосква,1956

[3]Прцборы ц Меmо∂ыанапцза цзлученцǚвыnⅢ,Москва,1962

[4]Булалевич ЮП,шулятьев СА,Оптимальныеусловид непрерывного активационногокаротажаИзвАН СССР,серцяzеофцз,№2,1960

[5]Булаμевич ЮПндругие,Экслериментальная проверка усповий оптимальности непрерывнотоактивационното каротаЖаИзвAH CCCP,серуяzеофuз,№4,1961

[6]Возжеников ГС,К бескерновому опреяелению медив скважинахТрСГИ,выn41,1962

[7]Гусев Н,Мащхович в,Обвинцев Г,гамма-Излучение радиоактивньх изотопов и продуктовделенияМосква,1958

[8]Koch RC,Activation analysis handbookNew York and London,1960

[9]Возжеников ГС,К олределению содержанля меди в скважинах методом искусственнойрадиоактивностиТрСГИ,вып40,196l

[10]Абдулаев АА,Лобанов ЕМ,Новиков АП,Pоманов ММ,хайдаров АА,Опрелелениесодержания индип в сфалеритах методом радиоактивационного анализаТрТашкентской конференμий помирному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юатомнойэнергинТомⅡ,1960

[11]Лейпунская ДИ,тауэр ЗЕ,Флеров ГН,Нейчронный активационный аналнз образцов горныхпорояи рудных концентратовAmонаязнерсuя,выn3,том 6, 1959

ОБ ИССЛЕДОВАНИИ МЕТОДА“НА”ДЛЯ ВЫДЕЛЕНИЯ ИСКУССТВЕННЫХ РАДИОАКТИВНЫХ ИЗОТОПОВ Cu66、Al28、Mn56B СКВАЖИНЕ

чжан юй-цзюнь,Ли Ⅲоу-тянь

Резюме Проанапизировавддерно-физических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 тдавных химических эпементов,входящих в состав торныхпоролМедных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авторы выдвигаютпредлоложение оболределении ко отко-живуцего изотопа Cu66взамендолго-жиBулцето изотопа Cu64B скважине

На основании измерений периодов полураспапа и тамма-спектров тлавных ожидаемыхизотолов,активированных Po-Be источником(5÷12·106нейтронов/сек)В пробаххимических реактИвов и в скважине на медном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и скарнового типа,былалоказанареальналосуществимосгъ олрелелеНИηCu66

Быдиполученьылучлие результатьтпо определению изотопов Al28и Mn56,из чего следУетожидать услелного примененилметода НА на алюминиевых н марганцевых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ях

Также прелположена возможность внепрения данного метода на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ях редкихМеталлов,например:V,In и др

Необхопимо повысить уровень измеригелвной аппаратуры,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ть метопикуаналпза резупьтатовдля надежнойи однозначнойинтерпретации и упучшигь техникку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原载《地球物理学报》,1963,V0l12,No2

冠状病毒在塑料玻璃复印纸等多种物体表面?

传播途径

目前尚没有科学确定,但是我认为可以参考SARS。总结SARS主要传播途径:

确定由近距离呼吸道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

也可能通过血液、粪便、尿液。

由此可知,严防病从口入是必须的。另外,医务人员为何也会感染,因为他们长期暴露在病毒威胁之下,任何小小疏漏都可能导致感染。所以我们看到他们已经穿上的严密的全身防护服。

存活时间

关于病毒的存活时间和媒介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参考SARS:

根据资料⑤,SARS于室温24℃条件下在尿液里至少可存活10天,在腹泻病人的痰液和粪便里能存活5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约15天,在塑料、玻璃、马赛克、金属、布料、复印纸等多种物体表面均可存活2-3天。

存活时间和媒介不宜过度解读,因为病毒的传播途径大部分是“飞沫”,而不是触碰一下就感染。

防护方法

综合传播途径和存活时间,应该严防病从口入,如何杜绝病毒进入嘴里是关键。

由于人类每天总会不自觉的“用手触碰脸”,所以需要勤洗手;带口罩可杜绝脸部直接接触飞沫,同时可以减少用手触碰嘴部的频率,一举多得。

幸运的是,根据资料③⑤,同类病毒“对有机溶剂、消毒剂和热敏感,可以通过56℃以上持续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杀灭。

也就是说,虽然无法直接治愈它,但是我们有非常清晰的防控方法。最简单有效的,可以使用家用消毒水,如84 消毒液、威露士消毒液;或者75%的酒精进行居家消毒。

节选自: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个人观点

广大青年应:理性分析 / 合理思考 / 疫情消息当以官方发布为基准 / 疫情防控当以政府宣传为指引 / 疫情推断当以SARS非典为参考 / 提升疫情认知水平 / 合理推断疫情发展 / 拒绝不确定传言 / 稳定社会情绪 / 合理监督政府防疫工作 / 引导家庭处置疫情防护 / 提升老年人疫情意识 / 传播正确防控知识 / 乡镇地区向河南学习疫情控制 /

斯大林-3型重型坦克

1944年10月21日,703工程被送往莫斯科郊外的库宾卡装甲试验场,开始进行跑车试验。通过了跑车试验后,苏联军方又对其进行了严格的验收测试。验收测试成功后,703工程随即向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做了汇报表演。两位元帅于1944年11月将表演结果反馈到斯大林那里,斯大林表示认可并且命令703工程以ИС-3 的正式编号列入苏军装备并立即在车里雅宾斯克的基洛夫工厂组织它的批量生产。 IS-3 重型坦克战斗全重465吨,乘员4人,分别为车长、炮长、装填手和驾驶员。

IS-3 从前到后依次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动力室。驾驶员位于驾驶室正中央,他的上方有1个向右打开的三角形舱门,舱盖上有1具潜望镜。而它的前辈IS-2没有驾驶员舱门,驾驶员只能从炮塔舱门或车底安全门出入。IS-3 重型坦克则大大的方便了驾驶员的出入动作。在驾驶员座椅后方的地板上,布置有1个圆形的车底安全门,供乘员在紧急情况下脱出之用。车长位于炮塔左侧,有1个向前打开的舱盖和1具装在舱门顶部的ТПК-1周视潜望镜。这样以来,IS-3 的车长视野甚至还不如装备有车长指挥塔的IS-2好。但是由于没有指挥塔,降低了IS-3的高度,减小了被敌方发现的概率。炮长的位置在车长的前下方,装填手在炮塔的右侧,他也有1个向前打开的舱盖和1具МК-4潜望镜 。动力室在炮塔的后方,里面布置有空气滤清器、发动机、变速箱、油箱、冷却装置和侧减速器等。车尾装甲板上布置有2个平行的圆形动力装置检查窗和1个炮管行军固定器。车尾上装甲板的连接方式和ИС-2、Т-34相同,都是用2个铰链连接在车尾下装甲板上。如果要对动力传动系统做大的维修或更换的话,就可以很方便的把整个车尾上装甲板放下,当然代价是削弱了车尾的防护能力。 IS-3 重型坦克的主武器和IS-2的完全一样,同样是1门D-25Т1943年型122毫米火炮,身管长度为43倍径,方向射界360度,水平射界-3-20度。射击俯角小,是苏联坦克的一个通病。为了追求完美的防弹外形降低炮塔高度,又不得不给布置在火炮尾部上方的反后坐装置留出足够的空间,苏联设计师只好在射击俯角上做出了让步。IS-3 重型坦克的弹药为分装式,因此射速较慢,只有15-2发/分。弹药基数和IS-2一样为28发,包括10发穿甲弹和18发高爆榴弹。被帽穿甲弹丸重251千克初速为780米/秒,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160毫米厚匀制钢装甲板,在2000米距离上则可以击穿120毫米厚匀制钢装甲板。榴弹重273千克,初速760米/秒,最大仰角射击时射程可达16000米。炮长通过1具ТШ-17 望远式瞄准具瞄准射击。IS-3 的副武器为1挺安装在装填手舱门处环行枪架上的127毫米ДШК高射机枪和1挺762毫米DT并列机枪和1挺安装在炮塔左后部的762毫米DТ机枪。其中,DШК高射机枪由装填手手动击发,DТ并列机枪和炮塔后机枪则分别由炮长和车长操纵。IS-3的火炮威力虽然强大,但是射击俯角太小,射速慢弹药基数也太少;再加上Д-25Т是由陆军野战加农炮改进的,射击精度并不是很好,因此和战后装备90毫米火炮的美军M-46、M-47和M-48相比,ИС-3的火力并不能算理想。

IS-3 重型坦克拥有它那个时代最强的防护力,其车体和炮塔的倾斜装甲全面提高了坦克的防护力。直到现在,IS-3 的装甲重量占战斗全重的比率仍然是世界各国所有坦克里最高的,它卓越的防护性能由此可见一斑。IS-3 后部的装甲板也和ИС-2重型坦克、Т-34中型坦克一样向后倾斜。IS-3 的车首前装甲板2侧各挂2块履带板,车尾下装甲板上也可以挂2块,这些履带板同样可以起到辅助防御的作用。此外,IS-3 还可以在车尾携带2个大型的发烟罐,各部位装甲厚度及倾角见后表。 1943年12月27日,苏联新的重型坦克研制工作开始了。最初的设计是基洛夫工厂在安装Д-10Т 100毫米坦克炮的ИС-100 上开展的。第一种样车于1944年夏秋问世,被命名为ИС-4 也就是245工程。

经过1944年10月的测试后,245工程项目终止。这个ИС-4 和以后批量生产的ИС-4 没有什么关系。

1943年7月,车里雅宾斯克工厂开始了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新坦克应具备更强的火力和防护性能以适应战后更恶劣的战场环境。工程开始的***是Л·С·托洛亚诺夫(Троянов),而后又改为Н·Ф·巴拉吉(БалЖи),工程代号“К”项目。但是从1944年初开始,改为701工程。1944年3月,样车通过审查和测试。1944年4月8日,工厂接到了批量生产任务。

初期的ИС-4 共有3种样车,主要差别在主武器上:3种样车分别安装Д-25Т122毫米火

炮、С-34-II 100毫米火炮和С-34-I 100毫米高弹道性能火炮。1944年秋季,开始了各样车之间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虽然С-34-I 100毫米高弹道性能火炮威力最大,但其可靠性仍然存在短时间内无法克服的问题。因此装备С-34-I 的样车首先出局。剩下的122毫米和100毫米展开了竞争。Д-25Т122毫米火炮和С-34-II 100毫米火炮在威力上没多大差距,但100毫米火炮更轻,射速更快,炮弹轻便于装填,还不用炮口制退器。但是最后还是传统观念占了上风:122毫米火炮生产线早已成熟,可以大量生产,弹药储备也比较多,可以利

用战争期间大量生产出来的剩余弹药,火炮防盾及开口比较大,炮架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和后坐力,便于升级到130毫米乃至152毫米。因此,最终定性的ИС-4 还是采用了122毫米火炮。1944年9月,701工程又改进了传动装置。

1945年4月底,701工程被列入苏军装备,并获得ИС-4 的正式编号。在正式生产以前,701工程又加大了车宽和炮塔前装甲的厚度。1945年5月初,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工厂和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开始小批量生产ИС-4 重型坦克。

IS-4

ИС-4 的主武器是1门Д-25Т122毫米火炮,火炮有1个双气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后来,ИС-4 还装备了钨合金穿甲弹。ИС-4 的辅助武器是1挺ДШК 127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ДШК127毫米高射机枪。ИС-4 的炮塔前装甲厚250毫米,车首前上装甲厚140毫米,倾角60度,这在当时是几乎无法击穿的。ИС-4 的发动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车体后部动力室内安装了1台由В-11柴油机(ИС-3用)А-701 12缸V型水冷4冲程机械增压柴油机,转速2100转/分时的功率为700马力(515千瓦)。А-701 是世界上第一种增压柴油机。发动机采用风扇冷却,和以往的废气引射抽射系统有很大不同,可能是由于增压柴油机热负荷增加的缘故。动力传动装置为星型机械式。

截止1949年,ИС-4 在连续的小批量生产中只造出了250辆,和动辄上千的其他苏联坦克相比可谓凤毛麟角。绝大部分的ИС-4 被送往远东。但是重达60吨的ИС-4 很难适用于远东糟糕的桥梁和道路。因此它们在那并不受欢迎。随后,全部的ИС-4 被封存起来。接着在经过一次传动装置减重的改进后,它们被很快抛弃了。 60吨重的IS-4于1947年出现,它的外表与IS-3不同,更接近老式的IS-2。其实它算是正宗的IS-2加强版,其车体就是在的基础上加长的,其炮塔前装甲增厚为250毫米,60多吨重的车体由一台700马力发动机带动,机动性只有虎式的水平。有趣的是,其冷却系统是和德国黑豹学来的,在两个圆型风扇下装有水散热器。

表面看上去,IS-4相当不错,不过它只生产了200到250辆就停产了,这怎么回事呢看看苏军自己怎么说的吧(其实有一个原因是价格太贵,不过我们下面说的是其技术原因)

1)车体超重,坦克机动性却没有相应跟上,不符合苏军的坦克战术要求。

2)传动系统技术很不成熟,工作极不可靠。走上战场后经常“趴窝”。(60吨重的IS-4工程上难度较大,要求显得急功近利,对生产部门是极大的考验甚至不切实际)

3更为致命的是,当车炮塔转30°时会导致整车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