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传采三星SDI圆筒型电池

新手学堂07

小鹏汽车传采三星SDI圆筒型电池,第1张

作者:DIGITIMES严思涵

三星集团旗下电池子公司三星SDI加速攻占电动车用圆柱形电池市场。继捷豹(Jaguar)之后,三星SDI也将对中国造车新势力业者——小鹏 汽车 供应21700规格电池的订单。

作为“特斯拉中国学徒”的小鹏 汽车 ,成立于2014年、2017年首度推出电动车。2018年开始销售的运动型SUV G3便搭载圆柱形电池。目前则正在预售轿车P7。

两车款采用同样的平台,因此P7搭载圆柱形电池的可能性高。P7是大幅强化自驾功能的车种。搭载英伟达DRIVE Xavier自驾芯片及高通骁龙820A移动应用处理器。

三星SDI先前推出四角形的电动车电池。然终端车厂广泛采用袋形和圆柱形电池,三星SDI难以靠四角形电池拓展事业。而三星SDI之后成功获得捷豹预计在2020年量产的电动车企划案订单,将单独供应圆柱形电池。供应规模为每年5GWh以上。

圆柱形电池比起四角形和袋状电池,较利于大量生产,且价格低廉。过去圆柱形电池应用在笔记型计算机、电动工具、无线吸尘器等产品上,特斯拉采用日本松下电器圆柱形电池,推动了圆柱形电池的广泛采用。

三星SDI 2014年开始在非IT圆柱形电池采用镍钴铝(NCA)阳极材料,提升能源密度。目前正在研发,在 汽车 用圆柱形电池上使用NCA材料。业界预估,最快2020年可开始供货。

韩国电池供应商很清楚,其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拜大国竞争所赐。但作为代价,韩企如果不能以平抑成本解决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供应问题,其长期业绩仍然受到质疑。

文 /《汽车人》齐策

韩国最近的日子不大好过。5月1日,韩国宣布了4月份不如意的贸易数据,迎来了连续14个月逆差。尽管262亿美元逆差为去年6月份以来最低,但积累数量已经很可观,经济压力很大。

韩国一直享有世界经济的“矿坑金丝雀”绰号。其国内市场狭小、缺乏大宗矿产资源(连硫磺都没有)、出口导向型经济、与国际贸易体系联系极为密切……这些特征,让韩国作为亚洲第四大经济体,对国际上的风吹草动高度敏感。

17年来,中国一直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2018年的时候,韩国对华顺差还有550亿美元,2019年就跌到220亿美元。而2018年发生了中美贸易战。

今年4月份,韩国对中国出口跌了282%,连续11个月下跌。同期,韩国从中国进口1179亿美元,同比减少44%。

今年1-3月,韩国对华出口额为38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682%。

这几年,韩国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供应链上的位置已经固化,即将中国更多作为上游,将美国作为纯粹的下游。这一构造,在美国推行“去中国化”供应链的进程当中,韩企非常尴尬,它很难改变这个别扭的连接方式。

动力电池金属,欧美韩都想摆脱依赖中国

因为韩国的工业体系门类不全,它必然依赖上游中间工业品的供应。这两年,韩国在中国买的最多的,是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电脑和办公设备。

前两者都是汽车产业内链条的一部分。电池内隔膜(高分子材料)、阳极金属氧化物,几乎全部依赖中国。

其实不止是韩国,全球都如此。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访华前说:“98%的稀土来自中国,93%的镁来自中国,97%的锂来自中国。”她的结论是“不能这个样子(下去)”。这些数据准不准另说,但反映了中国在全球工业分工体系里面特殊的地位。

以前《汽车人》分析过锂矿的全球分布,南美大三角(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美国、澳洲分列前五。但关键金属(锂、钴、镍、稀土元素)冶炼能力,中国几乎供应了全世界。

德国总理舒尔茨还打算改变一下,他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说,德国希望帮助智利、摩洛哥、纳米比亚等主要矿产丰富的国家建立自己的加工基础设施。“如果能在有原材料的地方成功建造更多加工设施,不仅会带来这些地区的繁荣,德国未来也能获得中国以外的供应商。”

这些想法貌似合理,美国人也是这么想的。高盛在一份报告中说,在1600亿美元的投资下,美国和欧洲预计到2030年摆脱对中国动力电池及其零部件的依赖。

类似的报告,高盛几乎每年都会出。相比美国人依赖韩国供应商,欧洲人更想靠自己。但时至今日,2000亿欧元投下去,结果还是中日韩供应商在主导欧洲本地动力电池需求。

而所有这些电池供应商的原料(特别是阳极),大都来自中国。事实上全球和动力电池有关的金属矿产,甭管从哪里挖出来的,都是先送到中国冶炼,然后才是国内分销和出口。

高盛的结论是,中国主导了动力电池从材料到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其实它还应该加上一句,中国还通过资本运作,掌握了全球大多数动力电池原矿资源。

高盛这份报告,妙就妙在声称投钱就有回报。报告显示,如果试图实现供应商的自给自足,西方至少需要花费782亿美元用于电池、604亿美元用于相应组件、135亿美元用于原材料(主要是锂、镍和钴)开采以及121亿美元的材料提炼。

这里面韩国供应商(LG、SKI、三星SDI)在美国电池投资中起到关键作用,但高盛没提到,韩国供应商愿不愿意自己构造金属冶炼、高分子化学生产体系能力。

先不说掏钱的事,现有原料源头、知识产权体系、对应的工业全门类部门,以及下游稳定的需求,如何将这些要素一个一个抓起来,并串在一起。这里面每一项都令人头大,何况是众多链条的组合。一个重工业全体系工业国,成长周期以数十年计,而且要有内部广阔的市场纵深。这些条件,韩国一个都不具备。

同样根据高盛的报告,中国生产的电池阳极占到了整个市场份额的87%(镍比例更高一些);前驱体份额为85%;阴极稍小,但也有77%的市场份额。

3月份,欧盟发布了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排华色彩相对美国去年的IRA(《通胀削减法案》)淡化了很多。

欧盟提出2030年目标是,欧盟本地产能至少占开采总量的10%、加工总量的40%、回收总量的15%。在任何关键原材料的加工阶段,单一第三方国家的战略原材料都不得超过欧盟年度消费量的65%。而关键原材料清单上,所有与动力电池有关的金属都在上面。

有订单,但做不出来

这个目标尽管看上去非常克制,但实现的希望不大。欧盟、韩国如果不行,美国为什么不出面组建“非中”动力电池供应链?

其实美国已经在努力了,IRA要求:2023年投入使用的新能源汽车若想获得3750美元/辆的税费减免优惠,需保证其电池所用原材料有40%开采或加工于美国本地,或在与美国签有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或实现在北美循环使用。根据法案的规定,这一比例将逐年提高十个百分点,在2027年上升至80%。

截至今年3月,符合标准来源地清单的国家数量已增加至21个,包括韩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墨西哥和摩洛哥等。

韩国在“白名单”上。但细究起来,LG、SKI和三星SDI的动力电池产品,无论生产厂位于哪里,都无法脱离中国原材料和中间品供应。

韩国三大电池生产商,不断声称手头积压的订单高企。最新的数字似乎是今年2月份,未交付订单(截至2030年)高达55万亿人民币。这是非常令人震惊的数字,但实际上8年累加到一起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这里面大多数订单是非受限的,即客户可以随时砍单。

实际的数字更能证明,2022年韩企的电池出货量,从全球占比25%以上,掉到223%(绝对量当然是增长的)。而去年此时,SNE还在称LG有追上宁德时代的可能。

如此庞大的意向需求,没有起到令韩企赶超中企的作用。表面上,这是下游用户(主机厂)的需求增长不如预期;实际上,是韩企很多业务被抢走。这些订单正在流失,反映了其成本结构,相对中企竞争力在下滑。

就韩国主机厂而言,LG已经被宁德时代“偷家”。现代-起亚集团最大的境外电池供应商,已经换成宁德时代。乍看上去,这是一个采购成本问题,但实际上是工业结构问题。

就地加工,仍然要依赖中企

韩企如何解决上游原料依赖中国,但仍需符合IRA规定拿到补贴的呢?

4月5日,LG新能源发布公告,与中国锂盐生产商雅化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在摩洛哥合作项目,用来生产氢氧化锂(锂电池阳极材料)。雅化2021年才开始与LG合作,每年向其提供3万吨氢氧化锂。

眼熟么,本文里面,摩洛哥这个国家,已经分别在德国总理口中、美国IRA和LG的商务合同里面三次出现了。与印尼、阿根廷等未进入IRA名单里的国家不同,摩洛哥被认为是中企对原材料控制能力稍弱的产地,LG在这里获取正极锂金属,可以既满足IRA要求,原材料生产技术和成本也相对可控。

即便如此,它仍需要中企来组织生产,其实是将整个生产过程交给中国供应商。之所以不采纳成本更低的途径(摩洛哥原矿运到中国加工),仍然因为IRA要求。

从这一点上,IRA就是成功的,尽管剥离中企的参与很不彻底,但好歹在生产的地理位置上实现了隔离。至少位于摩洛哥的锂供应能力,很难再算中国头上(尽管技术上还是中企主导)。这里面的操盘手,就是韩国动力电池厂商。

选了“投美”,但供应仍在中国

而下游,韩国动力电池厂商早就做好了选择。简单说,就是通用汽车选择了LG,福特汽车深度捆绑SKI,斯特兰蒂斯与LG也在2021年签订了北美合资公司(2024年投产)。

目前看,LG在北美有三家工厂(另外拟建两家),SKI有两家工厂(拟建一家),三星SDI则与通用汽车打算在2026年建一家或两家合资电池工厂。

这些合作关系,不能简单归类为供序列,鉴于合同的长期性,以及试图将整套供应链本地化,本质上是国家新能源战略的“分区站队”。韩国总统尹锡悦在4月底访美期间,不惜以出位的言行,一举得罪三个有核国家,也要取悦于美国,就知道韩国上下已经做出了选择。

按理说,商业不应该掺和到政治里面来,但新能源不是普通的商业,它与国家能源战略以及工业支柱(汽车产业)有密切的关联。

随着中国在韩国仅剩的几个擅长产业上与之竞争,中韩贸易关系的互补局面,也慢慢让位于生态位竞争。

对于中国而言,这种竞争是局部的、限于商业层面的;但对于韩国来说,如果让中国拿到造船(特别是LNG)、存储类芯片、动力电池等几个产业(面板、光伏都已经拿走了),韩国整个国家的饭碗都被砸了。

这能解释为什么韩国总统表现得如此激进。而韩国动力电池企业,一直有动机,尽量减少对中国原料和半成品的依赖,逐渐在欧美建立本地化供应链。这个节奏和尺度的把握,理想状态下要实现精妙的平衡:即小步操作,在不惊扰、激怒中国的前提下悄悄“投美”。

可惜,现在韩国的贸易和经济都出了问题。如今支持率在跛脚区(低于35%)的尹锡悦,弯子转得很急,步子跨得很大,调子起得很高,看上去很不理智,但实际上他已经没有“慢慢来”的操作空间。

那么相应地,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如今有足够的动机,加速推进在美国的本地化供应链。

目前看,上游依赖中国的问题短期解决不了,公开寻求豁免也不大好操作(IRA没有留下这个口子)。美国的所有主机厂现在都依赖日韩电池供应商,所以暂时只能无视这一点了。按照美国自己的规划,2027年可能实现脱离中国上游供应。

这中间,电池供应商要承担迁移成本(即在金属原产地直接组织加工),而这些多出来的成本,又削弱了韩企的盈利和产能扩张。这也解释了我们看到的现象,即韩国供应商一方面订单积压严重,另一方面又在出货量占比上节节后退。

总体而言,就算有长期投资意愿和持续执行力,也无法保证商业上的成功。韩国电池供应商很清楚,其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拜大国竞争所赐。但作为代价,韩企如果不能以平抑成本解决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供应问题,其长期业绩仍然受到质疑。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易车讯 近日,有海外媒体报道,通用汽车或将与三星SDI在美国设立新电池工厂,该消息最早将于周二正式公布。据悉,通用与三星SDI的新电池工厂计划,投资额相比此前通用与LG能源公布兴建的密歇根州电池工厂的26亿美元更高,不过工厂选址暂未有定案。

之前通用与LG能源公布合资兴建3间新电池厂,其中第三间于密歇根州的新电池厂预期于2024年开业。此前有媒体称,通用与LG能源放弃合作兴建第四间电池厂的商讨。

打开易车App,点击首页“智能化实测”,多角度了解热门新车科技亮点,获得选购智能电动车的权威参考依据。

易车讯 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得了三星SDI全固态电池生产规划,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可能会在2027年实现量产,届时得益于更加出色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预计将会为纯电动车的生产和制造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根据目前获得的消息,三星SDI目前正在进行全固态电池材料的验证,接下来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小规模的电池生产和验证;随后,在2025年开发出大型电池生产技术;最后,计划在2027年量产全固态电池。

针对纯电动车领域,得益于全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优势,预计搭载该产品的纯电动车可以有效的实现减重目标,根据车型级别的不同,估计在5-9%之间,同时全固态电池的体积也更小,还能有效提升车内空间表现。

三星SDI保守估计,到2023年时,全固态电池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40GWh,虽然目前还没有公布全固态电池的售价,不过可以预测的是,初期应该仍旧昂贵,可能会被少数豪华品牌使用,不过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产能的提升,未来某天将会得以普及。

打开易车App,点击首页“智能化实测”,多角度了解热门新车科技亮点,获得选购智能电动车的权威参考依据。

对于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龙头公司,我一直都比较关注,也写过先导智能、璞泰来、福能东方 的 深度分析文章(详见文末链接)。根据部分投资者朋友的建议,结合三季度报的解读,对这三个公司的近期情况进行了一次梳理。

一、 先导智能。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财报数据参考意义有限。三季度财报确实很亮眼,业务呈现加快发展的经营态势,这也符合锂电和光伏行业快速发展的产业发展趋势。具体财报解读如下:

一是业务快速扩张。 虽然前三季度净利润勉强跟去年持平,但 单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85%,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615% ,应收账款同增100%环比增加50%,预付账款同增54%,存货余额基本持平,但存货周转率却是大幅提高,达到去年同期的27倍。 合同负债 (预收款)15亿,同比增加20%环比增加38%,也基本验证了上半年新增订单大幅增加83%(达到35-40亿,账期一般是3331)的说法。经营现金流环比下降7成同比下降22%,但仍然有115亿,有所偏紧但仍在合理范围。

综上, 锂电和光伏设备受益于产业景气度提升,公司业务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公司计划用2-3年时间综合营收达到100亿(去年47亿,今年预估60亿左右)。

二是盈利质量有所提升。 虽然公司单三季度毛利率下降比较大,只有33%,环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 下降幅度有点大,后期需要关注变化 ),但净利率环比提升32个百分点,恢复到154%的水平,净资产收益率因为净利率提升和存货周转率大幅提升,增长明显,达到834%,同比提高了27百分点。 净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是研发费用大幅减少 ,研发占营收比例从二季度的167%下降到三季度的53%。

从股东结构看 ,三季度香港结算公司大幅增加2674万股,持股比例从522%增加到824%。明星私募睿远基金新进前十大股东,持股1547万股占176%。

今年以来,先导智能的股价波动比较大,3月份受市场大环境影响,从最高的60元跌到345元,回撤42%(我在这个阶段逐步建仓,左侧伸手,多次补仓,平均成本40左右);后面震荡回升到53元,涨幅54%,但之后受定增压价、二季度业绩不及预期等影响,跌回到40元左右,回撤25%;9月15日定增方案落地,宁德时代包揽25亿定增金额,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不仅打破了原来先导智能与宁德时代合作不愉快的市场猜疑,通过深度绑定宁德时代,还增加了先导智能后续发展的确定性,也对先导管理层不注重股东价值起到制约作用,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环境,之后的市场表现也验证了这样的判断,股价震荡上行到目前的60元,涨幅达到50%。

今年5月15日我在文章《有些瑕疵的优等生——先导智能深度分析》对先导智能的评价是这样的

半年过去了,基本验证了之前的预判,我们体会其中的奥妙,也是投资的乐趣之一。更加深了我对投资的感悟: 长期投资逻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被演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判的;而短期的市场表现却是变幻莫测,受阶段性信息、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等因素影响较大,是难以预测或把握的 ;两者结合来看给我们的投资启示是: 在具备长期投资逻辑的好行业好公司,遭遇不影响长期逻辑的阶段性利空影响的时候,往往能有一个不错的布局好公司的价格

热爱投资,能够赚钱的结果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构建自己的投资体系,凭借个人对行业和公司的认知,形成自己的投资逻辑,做出自己的预判和决策,随着时间推移,逻辑被演绎,预判被证明,这是一个幸福快乐的过程。

二、福能东方

这个公司市场可能好多人并不了解,他 不象 先导智能那么有名气,看他的公司财报也是一塌糊涂,已经连续8个季度报告扣非净利润是亏损的。为什么关注他,最大的亮点就是今年他 收购了软包电池设备龙头企业--超业精密 ,定增价61元,5月份开始并表。7月29日《一个还未被关注的锂电设备龙头——智慧松德的投资逻辑分析》和9月2日《日出东方,冉冉升起,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公司》对公司做过深度分析。现在来看看三季度财报的表现。

福能东方前三季度营收49亿元,同比增长252%,扣非净利润亏损1256万元,但却同比增长35%。看上去好象还不错,但这是因为5月份开始并表超业精密形成的同比大增。所以,要重点关注三季度的环比数据,单三季度营收269亿,环比增长22%,但扣非净利润却亏损423万(二季度是盈利1753万),主要原因是销售费用环比增加了1085万(有可能是加大了业务拓展力度,而相应订单确认收入的时间错配),管理费用增加了1602万(有可能是公司总部从中山市搬到佛山市费用支出较多),研发费用增加617万,这三项费用合计比二季度增加了3304万。 因此,三季度的业绩是增收不增利,整体表现是低于我的预期的

但结合公司订单和并购超业精密的业绩承诺来看,我觉得公司三季度业绩表现 没有完整反映公司的经营发展态势,存在阶段性隐藏利润的可能 一是 按照超业精密并购的业绩承诺,今年不低于7900万的净利润,上半年已经完成3838万,下半年还有4100万左右的缺口,按照持股比例88%计算,可实现归母净利润3600万,而第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才610万。 二是 从超业精密的订单看, 上半年公司在手订单1448亿元 (去年同期114亿),其中已发货未确认收入11亿元(设备已交由客户,待批量生产验收合格后确认收入), 三季度末合同负债703亿元 。公司答复深交所半年报问讯时说:“超业精密新增订单较多,在手订单充裕,无法完成业绩承诺的可能性较小,收购超业精密时形成的商誉目前没有出现减值迹象”。 因此,超业精密四季度贡献3000万左右的归母净利润是有实现基础的。

公司的另一核心业务大宇精雕,随着3C产业链逐步复苏及5G换机潮的到来,预计未来几年大宇精雕经营趋势是稳中有增,上半年大宇精雕实现营收13亿元,归母净利润1375万元(全部是二季度贡献的)。因此,这块业务全年完成4000-5000万的净利润应该也不是大问题。

从前十大股东构成看,三季度新进牛散杜辉雯(三季度同时进入同为佛山市控股的佛燃能源前十大股东),持股791万股,比例135%,新进机构华泰资管,持股520万股,比例09%。

原实控人郭景松夫妇及其控制的松德实业公司三个股东持股的131亿股被司法轮候冻结,占总股本比例1957%,8月15日披露减持公告,在2020年12月15日之前以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司法过户减持不超过489%的股份,目前为止未见实际减持,预计以司法过户的形式完成减持的可能性较大。

原大宇精雕的创始人雷万春减持678万股,持股比例从738%降至58%,因为基本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了, 未来仍有继续减持的可能

从市场表现看,公司股价三季度在7—83元区间内横向震荡了三个多月(我上上下下也坐了三个月的电梯),近期逆势放量突破区间上沿,有走出一波趋势性行情的可能性。一看市场大环境能否逆转,二看两个原有大股东减持进展情况,三看公司为推动整合以后的业务发展,会不会推出股权激励方案,四看作为佛山市高端智能制造产业的平台公司,佛山市未来是否还有新的资本运作可能。最后就是要关注公司新获订单和业绩的验证情况。

三、璞泰来

锂电设备业务占比在15%左右,主要产品为前段核心设备涂布机。总的来看璞泰来三季报还是不错的,三季度营收1459 亿元,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 365%;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增长12%,环比高增长 111%。公司三单季度汇兑损失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8985万元,剔除汇兑损失影响,三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2136%。

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分别为304%/ 308%/341%,三季度环比改善明显,预计主要是内蒙一体化石墨化产能逐步爬坡(自供率从上半年的30%提高到三季度的60%)、原材料针状焦价格明显回落(上半年降价30%)以及海外高毛利产品放量(LG出货占比35%以上,提升明显)导致。考虑到今年负极整体有降价,璞泰来毛利率依旧较高,充分说明负极的降价在一定程度上被公司一体化带来的成本降低对冲了。

据 CIAPS 统计,公司前三季度负极出货44万吨,同比增长 27%,份额约18%,其中第三季度出货21万吨,同比增长 67%,环比增长 45%,份额提升至19%。公司负极业务有望保持稳定成长。

之前看好璞泰来的主要逻辑: 一是优秀的管理团队,拥有资本、管理、技术多方面实力,赛道甄选能力强。二是锂电负极、设备、基膜及涂覆隔膜等业务协同发展,强化产业链垂直整合和拓展,打造锂电综合服务商。三是技术领先,产品定位高端,深度绑定国内核心客户(宁德时代、ATL)的同时,海外客户(LG 、三星SDI)持续突破。详见5月31日《一家神奇的锂电平台型公司——璞泰来深度分析》。

从近期市场表现看,7月份以来璞泰来股价呈现波浪式横向震荡走势,逊于同期的宁德时代和恩捷股份。主要原因:一是定增方案迟迟没有落地,跟先导智能等公司一样存在股价被压制的可能,二是11月3日将有24亿占总股本55%的首发股解禁。虽然短期来看,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但拉长周期看,产业景气度向上还是比较清晰的,公司成长的确定性还是蛮强的。我继续选择坐电梯。

四、锂电设备的行业分析

作为锂电池制造必不可少的工具,设备将直接影响锂电池的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转型推动锂电供给端加码,叠加 汽车 电动化浪潮催生需求端爆发,作为产业链上游的锂电设备行业有望充分受益。

种种迹象已经表明,锂电设备市场将迎来大发展。据业内机构预计,未来5年锂电设备行业增速将保持在30%左右。2020年仅国内市场需求就将达到340亿元,国产设备产值有望突破270亿元。

锂电池制作工艺流程可分为前段工序(极片制作)、中段工序(电芯制作)以及后段工序(检测组装)。从价值量来看,前段、中段、后段设备成本占比分别约为35%、35%、30%。其中,前段设备中涂布机价值量占比最高;中段设备中卷绕机、叠片机价值量占比最高;后段设备中化成分容检测占比最高。

作为前道核心设备,涂布机要求能将搅拌后的浆料均匀地涂在金属箔片上并烘干成正、负极片。目前涂布设备国产化率已超过 80%,国内前五大涂布企业 璞泰来 (新嘉拓)、 浩能 科技 、先导智能、赢合 科技 (雅康精密)、金银河等市场份额占国产总量达到 60%以上。

一般来讲,圆柱电池采用的是卷绕工艺,软包电池采用的是叠片工艺,方形电池既可采用卷绕工艺也可采用叠片工艺。当下,锂电设备卷绕机市场寡头特征日益明显,TOP5的企业 先导智能、赢合 科技 、诚捷智能、吉阳智能、华冠 科技 的合计市场份额超过90%,其中先导智能市场占有率超过60%。

叠片工艺作为未来锂电池电芯制备工艺的重要趋势,目前我国各大设备厂商正加大布局力度。随着电芯大尺寸化和高能量密度化 的 不断演进,叠片工艺或将成为未来国内锂电生产中的增量工艺,相关设备企业有望受益。其中, 赢合 科技 与热复合叠片领域国际领先的德国MANZ在叠片机领域签约合作。 福能东方 (超业精密)是国内软包电池龙头孚能 科技 的最大设备供应商,在叠片工艺上国内技术领先。

相对前段和中段,后段设备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因此目前国产化率较高。据了解,目前国内共计拥有40多家化成分容设备企业,设备国产化程度高达95%以上;其中 杭可 科技 、先导智能、星云股份、瑞能股份 为龙头。

随着动力电池向高能量密度和高品质发展,将促进对设备技术要求的提升,进入下游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设备供应商,将受益于新一轮动力电池扩建和集中度提升,锂电设备产业链各环节的优质设备供应商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会,而实力弱小的企业将被淘汰,行业将在不断洗牌中提质升级。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记得留言、转发,您的鼓励是我坚持分享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