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是什么 微信小程序有什么功能

新手学堂064

微信小程序是什么 微信小程序有什么功能,第1张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借助小程序和二维码扫码将成为贯通线上线下的最大入口,那么微信小程序是什么,有什么功能呢?

  微信小程序是是什么

 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也不用担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因为无需安装卸载。

 小程序可以借助微信联合登录,和开发者已有的App后台的用户数据进行打通,但不会支持小程序和App直接的跳转。   

  小程序是什么?

 在上,小程序的定义如下:

 微信小程序,简称CX,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

 小程序处于内测阶段。全面开放申请后,主体类型为个人、企业、政府、媒体或其他组织的开发者,均可申请注册小程序。小程序、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是并行的体系。

 1月9日0点,万众瞩目的微信第一批小程序正式低调上线,用户可以体验到各种各样小程序提供的服务。

 不知为何,在看着上的这个万众瞩目四个字,我百感交集,不知百度人此时是何内心体验,更不知李明远先生是何感想,曾几何时,百度轻应用也曾经试图走过类似的道路。

  1小程序是什么?

 答:运行于653(当前最新)及以上版本(未来)的微信,一种无需下载、安装、注册、卸载的类APP应用。用户只需要微信扫一扫或者搜索一下即可打开应用;用完之后,退出即可,无需关闭卸载;不会打扰用户,更不会推送消息、产生订阅关系、分享到朋友圈。   

  2怎么使用小程序?

 答:首先升级到最新版本(653),不会升级的自行百度,或苹果用户直接登录AppStore直接更新微信;然后搜索小程序示例,点击相应搜索结果进入小程序示例窗口即可激活小程序菜单,就能在发现中看到小程序的入口。此处内容不再详述,已经有大量文章讲述。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你升级到相应版本的微信,不一定要搜索某些小程序,你的朋友通过微信对话转发一个小程序给你你打开了也是可以的,因为,微信发现那个位置的入口,本质上是一个历史记录,一旦使用过一次,就会自动出现。

 B问题来了,那从哪里找这些小程序呢?

 这个问题与微信小程序的产品哲学有关系,张小龙团队是史上最具备克制精神的团队之一,当然他曾经解释过,克制不是压制自己,而是基于合理性。曾几何时,微信变成了一个营销阵地,人们被动沉浸在了各种微商广告和心灵鸡汤里面。当微信月活跃用户到达8亿,这个超级的国民应用到了增长的减速期,而人们沉浸在微信里面的时间日益增长,微信在单位时间上对用户的价值正在衰退。作为一个国民级应用,对生产力和边际生产力的考虑就不再是矫情和傲娇了,而是一种对长远发展的必然。因此,抑制过度营销,重新回归服务,并且走向线下就成了必然。

 因此,小程序前所未有的重视了扫一扫的功能,希望每个小程序的使用都是基于一个真正的基本需求点,而不是被各种营销。我们不会因为你已经使用了一款学英语的小程序就给你推荐学英语的小程序,张小龙如是说。甚至在举例说明最希望小程序在何时被发现和使用,公交车和汽车站,扫一扫就可以知道时间表,就可以在线购票等。也就是说,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线下,来自于场景。

 关于营销,张小龙团队克制到了极致,这在以下几个问题中都有体现,也能看到伟大团队是如何践行克制原则的。

 但是,用户总是要找到小程序的,用户总是要尝鲜的,用户总是要更方便的找到想要的小程序的。   

  3微信小程序的入口?

 答:发现栏的小程序,记录的是历史使用过的小程序;小程序有限的搜索功能。这两个功能都是简约而不简单,体现了小程序团队的良苦用心,下面会详细分析。   

  4腾讯有没有应用商店?

 答:腾讯官方没有;这同样是其产品哲学的体现,也是与之前所有的轻应用类平台所不同的地方。   

  5那有没有独立第三方应用商店?

 答:有独立的第三方应用商店,例如unclerongcom,几个清华中科院理工毕业生开发的。用户需要的就是合理的。一个大平台上容易导致滥用的功能,在一个独立的平台上可能会不一样。当然还有其他的,都刚刚起步,也都难说确定的未来。   

  6那么,用户究竟怎么找到自己想用的小程序?

 答:方式一:微信搜索,这个要求你要完全知道小程序的精确全名,基于你现在能够看到的各种名单;

 方式二:公众号关联,陆陆续续你会在你关注的公众号上面看到,公众号简介上会有该公众号开发的小程序,一个公众号可以关联5个小程序(一个小程序只能关联一个公众号);

 方式三:好友推荐,可能是在群里,可能是单独的会话,这个推荐很有意思,牵涉到一个子概念小程序子页面,引发很多新体验,后面会详述;

 方式四:扫码,这个是微信最愿意看到的,未来某天,很可能到处都是二维码,让微信实现连接一切的雄心;

 方式五:历史记录,也就是发现节目的入口,这个界面也有非常有意思的机制,下面会详述;

 方式六:在未来微信可以基于地理位置,找附近的可以使用小程序的店;这实在也是一个匠心独运的设计,并且十分必然的设计;

 方式七:到独立第三方应用商店,这个是微信最不愿意看到的途径,但是,存在就会是合理的;

 方式八:朋友圈虽然不能直接分享和扫码,还是挡不住大家在朋友圈的各种自报家门,估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各位的朋友圈都会有人跳出来安利自己的小程序的名字。

 C你使用之后,小程序是如何保证体验的?微信团队的匠心都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   

  7先说一个最核心的体验,即搜即用,用完就走,微信团队是如何保证的?

 答:微信首先规定了小程序的大小是在1MB以内,这基本就是一张稍微清晰一点的的大小,搜了就能立马到你的缓存里面来;然后,微信给小程序开放了微信用户体系,也要求小程序无需注册,直接使用,这意味着你既不必看APP打开时的那3s到5s广告,也不需要注册,而且1MB大小的限制,几乎让小程序将关键核心功能裸露出来,让用户直接使用。这就是即搜即用。至于用完就走,两层意思:

 第一,无需关闭,这个是微信的内存管理的事情,就跟IOS系统一样,退出就好,后台自己会管理好内存;

 第二,无需卸载,因为你不曾安装,所以你也无需卸载。当然,你可以删除,小程序列表界面选中一个小程序手指向左滑就是删除该小程序,数据也就会同时删除。

 两个存疑的问题是,如果微信重装了会怎么样?我在另外一台手机登陆我的账号,小程序们还会在那里吗?当然,更进一步说,实现小程序的即搜即用、用完即走,不仅仅是微信的克制,还是微信对服务商的约束和克制,这背后的代价是惊人的,所体现的用户至上的产品哲学也是淋漓尽致的。   

  8再讨论微信小程序是如何最大化小程序的功能性的?又是如何让用户体验到这种功能的丰富和强大?

 答:小程序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组件,包括视图容器、基础内容、表单组件、导航、媒体组件、地图、画布等;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接口,包括开放接口、界面、设备、网络、媒体、位置、数据等七项接口;还提供了实时通信的Websocket API这样对垂直社交极具潜力的API,提供了小程序子页面这样创新的分享界面;简言之,小程序提供了具有一定丰富性、完整性又极具创新性的开发工具,这让小程序的功能可以包罗万象。

 对用户可感知的,是各行各业的应用都有入驻到小程序里面来的可能。另外,小程序可以挂起、可以置顶、可以离线使用、可以后台使用、可以任意页面进入、可以任意页面分享,可以快速切换任务、甚至可以想象未来能小程序与对话直接交互,无一不给客户使用极大体验度和新的体验度。现在很多小程序的不好用,个人认为,因为一切都刚刚开始。   

  9微信小程序团队又是如何在各种细节上,保证大家一个最干净和人性化的环境和体验?

 答:首先从搜索的克制上来说出去。用户需要完整准确的名字才能够搜到小程序。是不是微信团队的模糊搜索能力很差?这件事具体来讲,还不是这么笼统的一定要完整准确的名字。事实上,早批参与内测的小程序,不用输入完整的小程序名称即可搜索到,比如美团;已经添加了的小程序不用输入完整的名称;其他的需要。

 笔者认为,这是微信在抑制关键词的搜索优化技巧,能让用户收到小程序,但是我们会极力的限制搜索的能力,避免它被滥用。否则,为什么你自己使用过的就可以模糊搜索?因为你使用过,就不是被营销而来的,而是你要找到自己曾经沉底了的服务。这里其实也给了第一批小程序便利,如果你起一个好名字,会有人搜到你的,碰巧要完全一致。因此,小程序在命名规则上,肯定也会有一些限制,否则,就会出现一堆以类目命名的小程序。当然,还要确认的一件事是,可不可以重名?

 其次,抑制消息分享朋友圈,抑制消息推送,没有订阅,抑制长按二维码线上直接打开小程序,不做应用商店,同时,小程序里面不能有任何外链,HTML里面的标记都是禁止的,无法在小程序里放置各种外来广告,一切都是为了保证用户的干净环境。

 再次,许多人性化的设计,在最润物无声中,实现最自然的用户习惯和系统进化。例如,小程序列表的排列顺序是按照使用时间自然排序。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就是曾经保证了那些你只用一次就不再使用的微信群沉底,而你天天使用的微信群最容易被找到的设计。小细节,大妙用,就是匠心。又例如置顶功能,一段时间不使用,置顶就会消失,是不是非常很人性化?是不是你并不知道?这些不为人知的小细节,就像周星驰的**一样,每当你再看一遍,就会再多发现一些,然后再次露出会心的微笑,并对创作者发自内心产生敬意,这就是我当下对微信小程序团队的感觉。而且,在极端克制了小程序的搜索的同时,又可以最多搜索5个功能性页面,这无疑又是一个很好的新体验。

 对安卓用户而言,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权,就是可以将小程序钉在桌面上。   

  10微信小程序团队使用起来,安不安全,会不会让微信越来越卡,会不会特别费流量?

 答:这个问题,小程序完全处在微信的控制之下,任何一家国内公司开发小程序,都需要严格按照微信的规范制作,而且在上线前需要拿到微信的审核;服务商拿不到你的微信账号和密码,也拿不到你的微信号和社会关系,只是通过OpenID拿到昵称、头像和基本的个人资料;没有外链,没有跳转。因此,小程序比很多APP,某种意义上更加安全。当然,前提是你认为微信本身是安全的。数据安全在未来的若干年,都将会是一个时代性的命题。

 关于账号体系,还有一个细节,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对相应的小程序进行授权,关联相应的账号。这个是每个小程序自己设计的事情了,微信只是给了可能性。如果关联,就可以更加的打通信息流,体验更加流畅。

 至于会不会卡,费不费流量,启动小程序后,主要是业务数据。如果你看的是视频,无疑是费流量的;如果看的是文字,流量自然比较低,就跟你上浏览器看网站一样的,取决于你看什么网站。微信会不会卡,也当然取决于你自己的使用习惯。没有小程序,很多人的微信也可能卡,那么习惯不好,小程序也照样拯救不了你。笔者实测,用小程序浏览了十来分钟的文字,大约几kB的缓存,并没有多少流量。   

  11微信小程序是不是完全遏制了营销?

 答:不是。正如梅姨在金球奖终身成就奖领奖时所说,不尊重会滋生不尊重,暴力会滋生暴力,一个什么样的指挥棒会滋生什么样的生态文化。公众号一出,遍地营销专家。小程序一出,自然希望遍地都是好好干服务的。服务为本,服务得好,合理的营销是应该的。

 只是小程序认为的合理的营销,是用户发起的。因此,小程序不能分享朋友圈,只能在对话里面传播;而且分享的页面也不是一个注册登录页,而是用户认为最有价值的那个最确切的网页,是一个活的数据,被分享人也可以最直接的看到价值,并且点击就是使用。这个用好了,威力极大,想象空间也极大。

 微信认为,小程序不是另一个公众号,而是另一件事,小程序和公众号某种意义上是互补的。公众号可以关联小程序,因此,公众号运营做得好的,自然也还是有小程序的营销入口的。

 而且未来,基于地理位置的发现,会是一个极有想象空间的入口。张小龙表示,在线下,微信要做的是提示用户附近有哪些小程序存在,附近有哪些提供小程序的店,这个店能买什么东西是肯能的。这个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对于真正的O2O零售来说;难怪说小程序最适合的是电商。

 至于大家一直被误导的没有消息推送,其实不是的。有消息推送功能,但是限制很严格。那些回答没有,都只是看了2016年底张小龙的演讲稿。那个没有只是告诉你,不要想着用消息推送来骚扰用户。实际上,在没有用户确认的情况下,小程序每周只能主动推一条消息,而且不是任何消息都能够推送,是严格的审核过的模板信息才可以推送。而一旦用户主动向小程序发起消息,支持文字和,就启用客服消息,开发者可以在48小时内回复用户。非常类似服务号的消息机制。

 因此,微信小程序不是完全遏制营销,而是当下的矫枉必须过正,是一个生态发轫文化固本时期的坚决与克制。好的商业,小程序一定会支持的,否则怎么实现连接一切里面的连接人和商业呢?只是有的时候,有些行业在一开始并不适合,或不适应。

 细节枚举不尽,只是管中窥豹,可知小程序对用户,是完全的尽了心了的。

 在这片创业的热土上,从来都生存这一批弱势群体,他们顶着时代的光环,内心的渴望,他人的鼓励,在貌似一切皆有可能的道路上,上演着一幕幕可惜不是我的热剧。双创的热风催生的土地看似肥沃,实则干涸。不是揠苗助长,就是竭泽而渔。但是,每一轮的风起云涌里,总有一两个弄潮儿,用象征的成就,激励每一个自命不凡或自以为自己不自命不凡的人,下一个可能就是我。移动互联网作为最具典型浪潮,已经过去了好几波,教育了好几代创业人。而小程序的上线,一时间也红了多少双眼睛,躁动了多少个内心。对于创业者而言,这一波,又是一个怎样的浪潮?

 D哪些行业正在涌向小程序,哪些行业适合小程序?

 截止2017年1月11日,小程序上线已经接近400个,据统计,一共涉及16个行业,其中以生活服务、文化娱乐、金融、旅游出行四大领域占据了一半以上。这些行业里面的小程序先行者们,既有对初试效果满意的,也有不那么满意的,甚至还有退出的。总的来讲,大家都还是充满了激情和期待,希望能够创造一个新的时代。

 但是,一个新的生态的形成,必然有其客观的规律和限制,也有其天然的适应和不适。   

  12从小程序功能形态的角度讲,什么行业适合,什么行业不适合呢?

 答:除了小程序所不能实现的,和小程序所抑制的,剩下的就应该是适合或可能适合小程序的行业,包括现在有的,或者未来才有的。

 这个话题,有好几篇佳作分析,并且每个行业也都会有优秀的大脑,提前洞察其不行或甚至将不行转化为行,我只想说,头部APP、需要深度复杂线上服务的行业、以内容为核心或依赖大量社交营销的行业、游戏行业,都暂时不是小程序的菜。

 头部APP们加入小程序阵营,当前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卡位。万一一不小心,让一个不知名的同行在小程序上卡了自己位置,岂不是阴沟里翻船?另外也还有研究的心态。

 线下场景的增量,是最具有想象力的地方。场景的参与个体,可能是小商小铺,没有开发运营能力,但是同类场景的整合者,则是一个可能做大的角色,例如美味不用等。小程序二维码,最多可生成带参数二维码10000个,这意味着无数的场景有被渗透进去的可能。   

  13具体来讲,哪些行业行业会特别被看好?

 答:大家最看好的行业有:电商(因为腾讯的梦想)、工具(微信的本质精神,也十分契合用完即走的特性)、服务(小程序的本质回归);O2O(扫一扫的生态,线下流量时代,互联场景非常多,细分的垂直行业更加多);公众号(这个存疑,有的适合,有的不适合);垂直社交(这个领域非常有想象力,那种约完就走的社交充斥了社交的大部分场景,却一直没有好的产品来覆盖,微信本身更加适合熟人社交);2B产品(场景非常多,灵活的协作也非常多,适合轻量级的产品)。   

  14有哪些小程序的概念股?(仅供参考)

 答:腾讯、波导股份、友阿股份;拓维信息、朗玛信息、红旗连锁、石基信息、天源迪科;证通电子、新大陆、新国都;利欧股份、蓝色光标、华谊嘉信;东方通、神州数码、天玑科技;信雅达。

 答:涉及O2O、涉及微信平台合作、涉及二维码的股票。

 E作为微观的创业者,如何拥抱小程序生态?

 历史永远是人民创造的,尽管历史永远只记得伟人。微信小程序生态的真正创造者,其实是千千万万的创业者和使用者,用他们的才华和时间,才能创造得出一个伟大的生态。就如同微信一样,因为广大商户和个人的参与,才真正使微信变成一个超级平台。离开这群人去想象微信小程序生态,只会剩下极其贫乏的可能性。

 作为微观的创业者,又可以如何拥抱小程序的生态呢?干永远是第一位的。   

  15小程序对创业者的意义?

 答:至少可以作为验证MVP(最小产品)的战场。另外,降低了开发的成本,在相同的人力和物力条件下,小程序的开发和设计时间只有相同功能的APP的五分之一。微信解决了兼容性的问题,省了前端开发的大量工作。

  16如何开始你的小程序之旅

 答:第一,注册你的小程序,打开微信公众平台,点击立即注册,选择小程序即可;第二,关于小程序的专属域名,腾讯云1月4日宣布,开放微信小程序专属域名8元优惠抢购活动,是lite app的专属域名la,是开发微信小程序的必要条件,优惠活动时间是1月4日到1月20日;第三,关于小程序怎么命名,不能模糊搜索,越早将一些常见命名注册越占优势。   

  17如何进行你的小程序开发?

 答:第一,了解开发小程序的语言,WeLang语言,小程序专用的语言;第二,小程序是网页的集合,一个微信页面包含四个文件:WXML(页面结构)、JS(页面逻辑)、WXSS(页面样式)、JSON(页面配置,非必须);第三,善用微信提供的组件和接口,组件包括视图容器、基础内容、表单组件、导航、媒体组件、地图、画布,接口包括开放接口、界面、设备、网络、媒体、位置、数据等七项接口;   

  18小程序的审核是否严格?

 答:非常严格,有内测公司甚至说,对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要求上,小程序可能是最严格的。在《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里,有一条是可用性和完整性规范,基本要求是完品,能打开,能运行,不应该存在严重bug。十之八九的开发者都倒在了看似简单的要求上。例如,用户点击了收藏,但是页面未显示收藏+1,这在微信看来,也是不可接受的。   

  19小程序如何利用微信生态?

 答:一个简单例子,小程序可以调用微信支付、获取微信用户信息等。   

  20商家可以怎样扩散小程序?

 答:线下二维码,公众号关联。就像当年的公众号一样。

 F作为微观的创业者,除了做小程序还可以做什么?   

  21小程序生态还有哪些参与者?

 答:小程序商店、小程序开发服务商、小程序运营推广服务商、小程序数据分析服务商。据称将集成开发、发布、运营咨询、开发者媒体、接单平台的综合服务,不愧是清华系。建议关注。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句话适合每一个时代。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主题。

 马化腾认为,AI是下一代的基础设施,他预言在下一代基础设施上,未来10年,人机交互界面的迭代是个大概率事件;张小龙也幻想未来系统会藏在眼镜里,那么,无需下载,用完即走,将会是所有应用的趋势。谁也没法阻挡他们去连接一切,连接人与人、连接人与服务、连接人与商业、连接人与物品,AI和物流网也不行,因为也会是他们的菜。看来只有上帝和时间能够阻止他们了。

 只好用一个网友的精辟比喻结束本文:APP就像原配,一年也用不了几次;服务号就像小三,每月固定用几次;小程序就像炮友,用完即走

     凯文·凯利 Kevin Kelly,[美·19528-],被读者“亲切地”称为KK,是中国互联网界近年来热切追捧的“互联网预言家”“硅谷精神教父”。就在几个月前,“KK”“out of control”“必然”还是互联网圈子里的装B利器(可能现在还是吧),没看过失控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互联网的,更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产品经理。

     神级PM张小龙说,如果一个大学生说ta读过《失控》,他就会录取ta。作为一个对鹅厂心怀向往的热血青年,听完小龙哥这话 (张小龙演讲: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我立马下单了KK的全套书籍,等着被录取。

     彼时我还没养成读书的习惯,拿《失控》开刀也是要了老命的,前后近8个月的时间才勉强看完了《失控》《科技想要什么》《技术元素》《新经济新规则》,今年再读了KK新书《必然》,终于集齐KK的所有书在此召唤神龙。

    由于KK“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情况,国内在追捧之后也有些质疑凯文·凯利是不是大忽悠的,说凯文 凯利(KK)和他的中国梦来拆台的, 这多少让我这篇读书笔记的逼格受到影响。鉴于小龙对KK的重磅推荐,《失控》我真是跪着读的,好在《必然》我是坐着读的。

     所以KK究竟有什么核心观点?他的书到底值不值得读呢?

     这是一本大部头,也是KK最为重要的著作。其核心观点是机器正在生物化,生物在工程化。

      KK作为《全球评论》、《信号》、《全球概览》这些重量级杂志的撰稿人与编辑,本身有相当的科学素养,这本书很厚(705页),涵盖了仿生学、生态系统、工业生态学、控制论、网络经济学、电子货币、人工进化等等等科学常识与思考,不可谓不纵横捭阖。阅读起来颇为痛苦,受到知识储备的限制常常需要Google其中的知识点…… 书中大部分的观点并非KK首创(这是被喷的原因之一?),KK经过个人的经历与思考把它们梳理了一番,形成了自我的思考。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观点有:

·“涌现”。蜂群思维、分布式思维就是一种涌现,大量愚钝的成员中涌现出看不见的手控制着整个群体。当我们设定好个体的运行规则,数量与复杂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低层级的存在就无法推断出高层级的复杂性,只有运行它,才能揭示融于个体部分的涌现模式。我对于失控的一种理解即,各个个体、各个节点它们的涌现是失控的,这是“全人类的最终结局和命运”。

·熵,负熵。自然万物都趋向从有序到无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过不断地抵消其生活中产生的正熵是自己维持在一个稳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总是维持着一个稳定的非稳定状态,总是摇摇欲坠却未曾降低过。

·惭愧地说,我对囚徒的困境,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的认识也是从这本书开始……

     看书名就知道这本书延续了《失控》中“机器正在生物化”的观点,直接将科技拟人化。算是对“科技因人类而存在,是工具,是可被驾驭的”这种定见的一种颠覆。也是我对“失控”的一种理解:科技并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们得好好想想该怎样与科技相处。

     这本书是科技席卷人类生活与工作的当下,KK对科技的困惑与思考,这些问题我们自己也常常想到吧?科技发展越来越快,我们一边拥抱变化一遍恐惧会不会有什么恶果。KK的想法显然比较浪漫和乐观。

     科技想要什么呢,科技想拥抱生命,科技想要创造更丰富的更有价值的世界。科技是人类的延伸,科技的需求就是人类的需求。科技(亦或技术元素)的进化是必然的,而我们可以选择如何识别这种必然的过程。技术元素是一场无限博弈,我们是参与者,技术元素的进化终点就是不断持续地保持这场博弈不结束。

     生物和科技的进化三元力的本质十分相似:必然性、偶然性、适应性(开放性)。技术元素的进化有着必然的方向和不可阻挡的趋势。而我们当如何选择呢?有邮包炸弹客为代表的激进反对,有阿米什人所代表的“慢动作”接受或选择性接受,也有芸芸众生所代表的痴迷狂热。KK自己是对科技持疏离态度——“常常最后一个添置必备设备”,他觉着干扰越少,越容易获得满足感,越能清醒地审视。

     KK表示生物和技术元素的共同进化是必然的。创新的趋同性证明了其出现的必然性。这本书说了很多必然性,隐约可见《必然》的影子了。

    《技术元素》有四章,章节之间由KK一段时间的一些文章稍作整理集合而成。逻辑比较松散,而且和《失控》和《新经济新规则》有很多重复的内容,是以我甚至记不得它的核心观点,大概就是对他自己新造的词“技术元素”的一种详细解读,有种为了圈钱而出书的感觉。

     说到“造词”KK也不是第一次了,《失控》里面就造了个“活系统”(vivi system,具有生物活力特质的人造或天然的系统),《必然》里面也有一个?大概是一种手段吧,也有种开山鼻祖的意思,但目前看来没怎么被引用和旁证。

     这本就不推荐了。

     这本书讲了十条在网络世界中的基本生存法则,也就是新经济规则。一共有十章。

     第一章讲的是集群,去中心化的力量。大抵就是说这个世界会互联,分布式控制,我们应当做的就是顺应这个趋势,让细微的万物互联。腾讯受到张小龙和马化腾的影响,应当是信奉KK的,从微信读书推荐的书就能看出来(第一本就是《out of control》)。所以腾讯现在的战略就是“连接一切”。通讯是最赚钱的……看看腾讯似乎在验证这预言。

      其他九条分别是:回报递增、普及而非稀有、免费之道、优先发展网络、不要在巅峰逗留、从地点到空间、和谐不再,乱流涌现、关系技术、机会优于效率。

     其中的let go at the top(不要在巅峰逗留)一则叫我想到当下的传统企业——它们曾在巅峰——的转型困局。它们难以从原来的商业模式中跳脱出来,企业层级构架古板固化,稍作的一些尝试也多是为了稳住已然显现的颓势。企业转型如是,人生亦如是。我们都得学会在成功之后回退,别在巅峰逗留,要想更上一层楼需要先从山顶下来,穿越一个非理想状态的峡谷。

      这本书大抵是“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集中表述,KK在1998年提出的经济规则竟如对当今世界的总结一般。不得不佩服其深刻的洞察力,当然也有美国本来就比我们发展得快,那时候预测到当前的中国也许是个相对正常的尺度。

      不过下面的配图可能是个打脸的,为佐证普及、网络的观点,KK说苹果的IOS系统必然会被吞并,看来预言家一般不应该把话说太满,但他没说时间,这也许是套路吧。

      KK这本新书,依旧延续和发展了“机器生物化”以及“科技想要啥”的观点,并且“反客为主”地认为科技是一个物种,人类是它的仆役。在此基础上KK观察和总结了当前必然的12个趋势,读起来虽然冗杂了些,但也有趣且有洞见。

      这12个趋势是:形成(Becoming);知化(Cognifying);流动(Flowing);屏读(Screening);使用(Accessing);共享(Sharing);过滤(Filtering);重混(Remixing);互动(Interacting);追踪(Tracking);提问(Questioning);开始(Beginning)。

     有罗胖的读书笔记在,我也就不好班门弄斧了。(自行搜索)

《必然》干货版之一:什么是“必然”?

《必然》干货版之二:你没迟到

《必然》干货版之三:人工智能,下一个商机

     《必然》和《新经济新规则》都是 “x个词看懂xxx”的网络爆文格式,我读《免费》的时候最后一章作者还罗列50个免费的商业模式方案,对此我其实感觉怪怪的,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倾向于反感。

      总的来说,读完KK的所有书,可以较为清晰地理解他的思维逻辑与核心观点,在看见别人装B的时候可以扑哧一笑,觉得KK也并没有那么牛,也为了出书而出书,也把一句话说成十句话。这类书实在算得枯燥,不想读也别勉强,要不是为了装B我恐怕也是读不下去的。

      有人讲KK在硅谷处于“边缘化”的地带,美国人不见得很推崇他的观点。但这其实并非评判一个作者的理由——因为美国人不待见他。我觉得KK之所以在美国“不受待见”,是因为人家那儿他的预言不见得有多超前,中国到底落后多少我没有明确的感知也无客观完整的数据,但总归是个发展中的国家。恰恰是因为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思考和呈现这些问题的书籍不多,才导致了KK的教父级别地位。

     但我们是否就应该推崇备至,跪着读完KK呢?当然别了。在阅读的时候保持怀疑精神,独立思考,别因为某某某推荐就先入为主跪着读,而应当平等地与作者对话,这大概是我学到的一课吧。

      最后,我说的都是错的,轻喷啊。

微信上的代购分几种,本人亲自去香港或国外拿货的靠谱指数就会高很多,而大多是属于代理,这种代理基本上是有上家或者上上家的,也就是这种代购根本自己都没怎么见过产品,很多代购是上家直接帮她发货的,毕竟没有那么多人能总是亲自跑国外跑来跑去拿货。

我朋友圈有很多微商代购,天天各种刷屏今天飞香港,明天飞韩国这样子,我大部分都不信,因为她们发的那种在国外的小视频从来没有露个过他们的脸,只有一两个我觉得是实实在在的在做代购,因为视频里实实在在就是她们自个在国外拍的,比如在某个专卖店会自己录视频,至少我相信她本人是真的在那边,顺便代购东西那就很好理解啦,当然前提是你得认识这个代购朋友,有些代购你根本不知道她长啥样,可能她就是转发她上家的视频,照片

总之自己有正常的判断能力就好,代购的护肤品化妆品就自己谨慎一些,找自己熟一点信得过的买,现在的护肤品假的并不一定有危害,但是一定没有正品的效果,好多仿出来的护肤品用完其实自己察觉不出来是因为厂家只是用便宜的材料加工,但是并不会过敏或者中毒,花高价买来没什么效果的东西就是不划算

微信——腾讯战略级产品,创造移动互联网增速记录,10个月5000万手机用户,433天之内完成用户数从零到一亿的增长过程,千万级用户同时在线,摇一摇每天次数过亿在技术架构上,微信是如何做到的?日前,在腾讯大讲堂在中山大学校园宣讲活动上,腾讯广研助理总经理、微信技术总监周颢在两小时的演讲中揭开了微信背后的秘密。

周颢把微信的成功归结于腾讯式的“三位一体”策略:即产品精准、项目敏捷、技术支撑。微信的成功是在三个方面的结合比较好,能够超出绝大多数同行或对手,使得微信走到比较前的位置。所谓产品精准,通俗的讲就是在恰当的时机做了恰当的事,推出了重量级功能,在合适的时间以最符合大家需求的方式推出去。他认为在整个微信的成功中,产品精准占了很大一部分权重。

相关链接

周颢

2001 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

2005 年加入腾讯广州研发部,历任 QQ 邮箱架构师,

广研技术总监,T4 技术专家,微信中心助理总经理。

微信研发团队里鼓励一种试错的信仰:他们坚信,在互联网开发里,如果能够有一个团队在更短的时间内尝试了更多机会(并能改进过来),就能有(更多的)机会胜出。敏捷是一种态度,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项目管理者都会非常忌讳“变更”这个词,但是在微信的项目运作中是不可以的。因为微信必须要容忍说哪怕在发布前的十分钟,也要允许他变更。这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打破了所有传统项目开发的常识。所有人都说不可能做到的,但微信做到了。研发团队所做的一切都是要给产品决策者有最大的自由度,而这个决策正是微信能够胜出的关键。

敏捷有很多困境,如果做一个单机版程序,是可以做到很敏捷的,但是腾讯正在运作的是一个海量系统,有千万级用户同时在线,在一个单独的功能上每天有百亿级的访问,同时还要保证9995%的可用性。在海量系统上应对项目开发会有很严谨的规范,都说要尽可能少的变化,因为90%-95%的错误都是在变更中产生的,如果系统一直不变更会获得非常高的稳定度,但是微信就是要在悬崖边跳舞。微信的研发团队要做一些事情,让敏捷开发变得更简单。

如何做到这一切?周颢认为,首先,必须建立起一种狂热的技术信念,就是一定是可以做到的。然后,需要用一些稳固的技术(理念)来支撑,例如大系统小做、让一切可扩展、必须有基础组件、轻松上线(灰度、灰度、再灰度;精细监控;迅速响应)等等来支撑。

当设计庞大系统的时候,应该尽量分割成更小的颗粒,使得项目之间的影响是最小的。仅仅把模块变得更为清晰,这在海量系统设计开发中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物理环境上进行分离部署,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快速发现,并且在最快的情况下解决掉。

大系统小做,混搭模式:

将不同的应用逻辑物理分割独立出来,用户注册登录、LBS逻辑、摇一摇逻辑、漂流瓶逻辑、消息逻辑独立开来。把关键的逻辑混搭在一起,当所有的逻辑部署在同一个服务器上,确实也会带来很大敏捷上的好处,因为不需要额外的考虑部署和监控的问题。在整个微信的逻辑中,可能现在已经有上百种不同的逻辑,因为会在逻辑的分割上拆分成8-10种做分离部署。

在高稳定度、高性能的系统中间,为了稳定性能把它设计成不变化的系统,但为了支持敏捷需要让一切的东西都要变得可以扩展。

扩展的关键点有两块。一个是网络协议需要扩展,当要升级一个新功能的时候,会有一些比较大的困难,所以所有协议设计都比较向前兼容,但是向前兼容还是不够的,因为网络协议设计本身有非常多的功能也会有比较大的字段,相关的代码可能会有数千行,这一块不能通过手写方式完成。可以通过XML描述,再通过工具自动生成所有的代码,这是微信获得快速开发的一个重要的点。

另外一块就是在数据存储方面是必须可扩展的。在2005年绝大多数海量系统的设计都是采用固定字段的存储,但是在现代系统中会意识到这个问题,会采用KV或者TLV的方式,微信也做了不同的设计。

把复杂逻辑都固化下来,成为基础软件。在微信后台会有几种不同的基础组件。大致包括:

在变更后的部署方式上,微信在一些规则会限定不能一次把所有的逻辑变更上去,每一次变更一小点观察到每一个环节没有问题的时候,才能布局到全网上去。微信后台每一天可以支撑超过20个后台变更,在业界来说,通常做到5个已经是比较快了,但是微信可以做到快4倍。

腾讯内部的上线系统:

而所谓灰度发布,是指在黑与白之间,能够平滑过渡的一种发布方式。AB test就是一种灰度发布方式,让一部用户继续用A,一部分用户开始用B,如果用户对B没有什么反对意见,那么逐步扩大范围,把所有用户都迁移到B上面 来。灰度发布可以保证整体系统的稳定,在初始灰度的时候就可以发现、调整问题,以保证其影响度。(在腾讯,灰度发布是最常采用的发布方式之一)

常识上,解决一个复杂问题的时候,会用高明的技巧解决复杂的问题,这个不是微信团队的目标,他们追求的要做到让所有问题很自然和简单的方式解决掉。在周颢看来,微信架构的技术复杂点在四个要点:协议、容灾、轻重、监控。

微信架构:

在协议设计上,移动互联网和常规互联网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有CMWAP和CMNET的不同,在中国现在有相当多的手机用户使用WMWAP连接,还有就是在线和离线的概念,当QQ下线的时候叫离线,当你登录的时候叫在线。但是在移动互联网这两个概念比较模糊。从微信的设计中,不管在线还是离线系统表现都应该是一致的。还有一个是连接不稳定的问题,由于手机信号强弱的变化,当时信号很好,5秒钟走到信号不好的地区,连接就必须断掉。这个中间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为协议设计带来较大困难。此外就是资费敏感的问题,因为移动互联网是按照流量计费的,这个计费会使得在协议设计中如何最小化传输的问题。最后就是高延迟的问题。

对此,业界标准的解决方案:Messaging And Presence Protocol:1)XMPP;2)SIP/SIMPLE。它的优点是简单,大量开源实现。而缺点同样明显:1)流量大:状态初始化;2)消息不可靠。

微信在系统中做了特殊设计,叫SYNC协议,是参考Activesyec来实现的。特点首先是基于状态同步的协议,假定说收发消息本身是状态同步的过程,假定终端和服务器状态已经被迟了,在服务器端收到最新的消息,当客户端、终端向服务器对接的时候,收取消息的过程实际上可以简单的归纳为状态同步的过程,收消息以及收取你好友状态更新都是相同的。在这样的模式之下,我们会也许会把交互的模式统一化,只需要推送一个消息到达的通知就可以了,终端收到这个通知就来做消息的同步。在这样的简化模式之下,安卓和塞班都可以得到统一。这样的系统本身的实现是更为复杂的,但是获得很多额外的好处。

让剩下系统实现的部分更加简单,简化了交互模式,状态同步可以通过状态同步的差值获得最小的数据变更,通过增量的传输得到最小的数据传输量。通过这样的协议设计,微信可以确保消息是稳定到达的,而且是按序到达。引用一句俗话:比它炫的没它简单,比它简单的没它快,没谁比他更快,哪怕在GPRS下,微信也能把进度条轻易推到底。

周颢介绍了在微信上具体容灾设计的做法。在所有的容灾中存储层的容灾是最难的,一个系统的设计分为三层:接入层、逻辑层、存储层。接入层和逻辑层的容灾都有比较成熟的方案。逻辑层的容灾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尽量不要有状态的设计,比如说当你做上一个请求的时候,会保持一些状态,要使得下一个请求发到下一个服务器。如果任何一个请求之间互相不关联的话,这个就是无状态的设计,只要做到这一点逻辑层的容灾可以随意的切换。在回到存储层本身的容灾设计上,相对来说困难一些,但是微信研发团队采用了一些技巧,叫分而治之,分离业务场景,寻求简单的设计,并不会寻求大而同一的解决方案,因为这样会使得系统的复杂度大幅度上升,而微信会尽可能把产品拆细,寻求简化的设计。

首先是主备容灾,这是最常见的方案。在有一些业务场景中是可以容忍最终一致性的,比如账号系统的设计,每天写入账号系统的请求是非常少的,但是访问的请求非常多,这个差异可能会达到数万倍的规模,在这样的场景下,微信会在账号系统中采用简化的方案,也可以获得比较大的稳定度。

SET模型+双写:

第二种容灾的模式叫双写,两台Master的机器,当一台机故障的时候,另外一台机还是可以接收到写请求,当两台机交错启动的时候,会得到数据的丢失。但是有一些场景是可以容忍轻度数据丢失的,比如说会有一个存储专门记录用户终端的类型,比如说安卓还是塞班以及他们使用终端的微信版本是什么,这样的数据是可以容忍轻度数据丢失的,因为偶尔有一些丢失的话,下一次访问会把这些数据带上来,会尽快的修复所有的数据。双写也是非常简单的模式。

微信的研发团队做了一个叫Simple Quorum的机制,在微信的后台中,同步协议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石叫序列发生器,这样的一个序列发生器需要有极高的稳定度。首先可以看到序列号有一个特点永远是递增的,用递增方式往前推进的时候,最大的序列号就是最新的系列号。有一个毕业才加入广研的毕业生想到一个绝佳的方案,按SET分布,从2G减到200K。

周颢还谈到了轻重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从终端本身的一些困境所带来的。首先在终端上需要表现最多的一个产品的逻辑,逻辑非常复杂,变更的成本也非常高,当需要修复的时候必须发布一个新版本,这个新版必须由自己下载才能完成,下载的成本非常高。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手机终端产生了任何变化的时候,如果这个变化有非常大的问题就会有极大的困境,所以需要在每一个发布之前做一些充分的数据,确保不会发生致命问题。如果一旦出现致命问题难以修复,需要把关键的点从终端移到后台实现,把功能点后移,来充分发挥后台快速变更的能力。

接入优化:从GSLB到IP重定向

在接入层的优化,速度很重要的因素,是不是能够就近接入一个最优的节点,比如说移动用户最好接入移动的节点,海外的用户可能需要寻找更佳的路由,有的时候可能无法自动做到这一点,一点是在终端上做测速,微信会通过在后台IP逆向的能力,通过后台指挥微信终端联网的能力,寻找最优的接入点。上图就是每分钟收到同一项指令曲线的报表。

如何解决“偷流量”的问题 ——当国内类微信类产品发布的时候出现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偷流量”,当用户在某一些逻辑下进行一个死循环,不断访问某一些数据,这样的死循环是非常可怕的,如果在用户不知觉的情况之下,可能会在一个小时之内偷到数10兆甚至数百兆的流量。有非常多业内的同行都需要花大量的精力解决这个问题,微信研发团队用了非常强大的方式解决它。通过在后台建立起严厉的监控系统,对每一个用户的行为做一个监控,当发现异常的时候,后台会给终端发出指令,使得微信终端在一段时间无法联网,但是可以保证用户流量不会白白的使用掉。

功能适配的例子 ——第一期微信版本发布的时候,当时没有群聊的功能,第二版发布的时候做了这个功能。当时有两个选择,对于早期版本的用户,因为不支持群聊,就无法享用到这个功能,但是微信希望提供更好的选择,想让早期不支持群聊的版本,也可以被拉到一个群里面收消息、发消息,通过后台功能的适配也能做到这个事情。

对于一个海量系统来说,一个精密的仪表盘非常重要。监控是非常痛苦的,对于这样一个系统来说,每小时会产生数百G的监控日志。微信希望在1分钟之内监控的数据就能够显示在报表上,因为只有这样的精准和实时度才能够赢得处理故障的时间。微信会做关联统计,通过摇一摇加了好友,他们活跃度如何,过了一段时间他们的活跃度变化情况又是如何。这种需求是需要通过大量日志的关联统计来获得的。研发团队也花了一段时间来理解这个问题,发现了中间一个重要的经验叫做“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为了让监控数值更敏感,需要把监控细化再细化,上面数据表示每一栏子系统的数据,下面这个是按微信版本号来划分的,这里的数据项是非常多。

微信还需要采集一些异常的点,如果有异常的话会发布紧急的版本,尽可能快的替换它。对收发消息延时做的监控,比如说0—1秒端到端的速度,会对不同的区段做一些统计,当某一个环节出现异常的时候,通常会在中间的延时上体现出来。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叫自动报警,现在有数千项的数据,不可能每一项都靠人工去看的,必须要跟自动报警相关联,微信有一些智能的算法,是不是在正常的范围内,跟 历史 的数值进行对比,如果有异常的话,会通过短信、邮件还有微信本身来发出报警信息。

微信会把监控嵌入到基础框架里面去,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意识到在需要的地方嵌入一个监控点,所以在基础框架本身内置很重要的监控点,比如说这个表上的栏目,非常多的栏目大概会有数百项的栏目,都不需要程序员自己去写,当用基础组件搭建一个系统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观测系统数据。

在谈到微信未来的技术挑战时,周颢首先希望能够让微信成为可用性9999%的系统;设计出面向现在10倍容量的系统以及完全的IDC容灾。

网上盛传的凌晨两点,腾讯大厦那多层大片大片的灯光和楼下那长长的出租车队伍说明了一切。引用一句话做结尾:“可怕的不是微信,真正可怕的是,比你领先比你更有天赋的团队比你更努力”。

  微信创始人为张小龙。据悉微信诞生于2010年,时任腾讯广州研发部总经理的张小龙在看到一款名为Kik的App上线15天就收获100万用户后,向腾讯CEO马化腾发邮件并建议腾讯研发该类型APP,后广州研发部承担该项目的开发,并最终在2011年1月21日正式于iPhone推出第一版的微信测试版。以下是详细介绍:

  1、微信的创始人是张小龙(时任腾讯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张小龙最开始创立Foxmail,该工具后被腾讯收购,其本人也因此加入腾讯;

  3、微信的诞生源自2010年时,腾讯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张小龙看到一款名为Kik的App因上线15天就收获了100万用户而引起关注,随后向腾讯CEO马化腾写了封邮件,建议腾讯做这一块的东西,最后以广州研发部来承担这个项目的开发,并最终在2011年1月21日正式于iPhone推出第一版的微信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