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可能含有涉嫌不当使用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或形象的表述内容,或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表述内容。
你自己仔细检查,将相关内容删除就可以了。
如果觉得自己检查不出来,可使用敏感词检测工具。
1、打开敏感词检测工具,在文本框里粘贴需要检查的文本,点击分析;
2、得到审核结果,根据结果进行修改。
扩展资料:
微信公众平台内容监管,剑指何方
微信平台一直在不断丰富内容监管及处理机制。在政策趋严的当下,新榜试图通过对全样本发文内容进行回溯整理(即获取2018年2月3日至2月28日内全样本发文在其发布第三天的传播状态),找出那些有平台处理痕迹的内容,还原内容监管的一角。
1、平台处理概况
在统计区间内,新榜监测到20293篇内容,因涉及违规或存有争议,在发布后遭遇平台处理,约占总样本(10034334篇)的02%。这些内容由10416个公众号产出,占2月活跃样本(247990个)的42%。或由于在内容发布时即使用自动检测机制规避部分违规内容,平台对发布后的内容处理数量较少。
2、四种内容处理方式
目前,微信针对因不同原因违规或有争议存疑的内容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将本次采集到的平台处理痕迹划分为四种:标记或争议存疑内容(即在内容旁标记“标题严重夸大误导”、“不实信息”或直接进入争议页面,展现权利双方声明的观点)、不予发布(群发消息后显示“此内容发送失败无法查看”)、平台删文及屏蔽账号。
对这些内容进行统计,发现其中858%以上被删文处理,逾10%内容因账号屏蔽无法查看,38%的内容可见但被标记或有争议,另仅6篇内容因违规发送失败无法查看。由此可知,平台删文是最常见的处理机制。
会被封号。
敏感词汇、号码、手机号码、广告类网址等信息的传播,这些都是不被允许的,被发现就会封号。有时候是因为不小心,包含或是转发了上述的信息。有时候是被人举报,一般是2-5人的举报就会对你做出惩罚。有时候是经常刷屏,发布过多的无意义的信息广播等都会被封号。
过多的使用摇一摇,摇身边的人或者是漂流瓶等。这个一般的都是禁止使用此项功能,一般不封号,但严重的也会封号的。广告,整天的推送广告信息等。使用不正当软件,刷互听或者骗听,所谓的刷粉。用微博冒充知名人物的,冒充知名机构等行骗等。
微信朋友圈被限制,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朋友圈发布的商品涉嫌售假
2朋友圈使用了大量的敏感词汇,至于哪些是敏感词,网上查下就知道了
3朋友圈的大量内容涉嫌了黄赌毒或者垃圾消息,转发别人的也算哦
4使用不正当的第三方软件,特别是那些没有获得开发许可的软件
不管是哪一种,先去尝试着联系客服解决,如果是投诉还需要联系投诉人,如果这些都不行,可以找些特殊渠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