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或是IPTV上有哪些即时通讯产品

新手学堂010

OTT或是IPTV上有哪些即时通讯产品,第1张

小米盒子属于OTT产品,OTT产品为OVER THE TOP,运营商不参与运营,资源通过运营商的带宽传输到终端。 IPTV的内容都是运营商运营,比如电信的IPTV的内容,通过电信的网络传输的,网通是看不了的。

过顶传球,可以快速摆脱防守,往往直接传到篮下,甚至空中接力,形成扣篮绝杀。在球场上,OTT强调的是速度、效率。在商业中,OTT带来的是渠道的扁平化,越过中间环节,直接面向用户,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OTT模式得到了产业链中众多公司的关注与追随。 OTT,并不新鲜。在传统领域,一些企业越过苏宁、国美门店渠道发展直销方式,电子商务网站通过互联网压缩门店与渠道的开支,都属于OTT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宽带接入网络以及3G、WiFi带来的网络泛在化,基于网络而提供的各类服务都出现了OTT的趋势。Skype、米聊、微信,使语音、短信服务越过了电信运营商而直接面向用户,与SNS相结合之后,使得这些服务更具黏性和精准性;苹果依靠其iPod、iPhone、iPad、iTV等终端的普及,将音乐、视频及各类应用直达用户。 再宽泛一些来看,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越过平媒的载体形式呈现平媒的内容;谷歌、百度通过收录各类网站,成就自己的搜索引擎;谷歌的AdSense广告系统,在别人的网站上提供自己的关联广告服务等等,都属于OTT的一种模式。 OTT的本质是什么?百视通副总裁芮斌曾在微博中指出,OTT是借别人的道,走自己的路。我认为,OTT是通过技术手段的革新,实现价值在原有产业链中的转移。原来,电话、电视、报纸等等,内容、网络、服务往往是三位一体的,媒体与媒介合一;后来,不生产产品的苏宁、国美,却能够拿走产品利润中的大头;再后来,众多音乐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无法依靠唱片、CD销量,而来自中国移动的彩铃。 从这个角度来看,被过顶者并非仅仅基础网络,原有的渠道、产业链中的所有中间环节,都有可能被过顶。成功过顶者,获得新产业链中的核心价值;而被过顶者,原来装在口袋里的钱不得不掏出来给别人。 OTT能否成功过顶的驱动力,来自于用户的需求以及自己的绝活儿。比如,Skype之所以能够成功,源自语音业务的刚性需求加上其低廉的价格;苹果之所以能够成功,源于其终端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加上泛在的网络,形成苹果自己可控的渠道。 OTT的成功,还需依靠一些外部环境的成熟度。比如泛在的网络、终端以及电子支付手段,才成就了电商对于传统渠道的过顶。而这一过顶本身尚不足以形成绝对的优势,因此才有大规模的价格战。 那么,对于OTT TV而言,又将是谁过谁的顶?答案或许是,凡是原有的既得利益者,都有可能被过顶。 对于视频产业,原来的既得利益者包括每年有千亿总额的电视台,有四、五百亿的有线网络,前些年尚有百亿元的音像市场已经崩盘。电视台内容的传播主要依靠有线网络,付出落地费成本换来其广告价值。

1、首先,打开创维电视的系统主页,如下图所示,然后进入下一步。 2、其次,完成上述步骤后,在创维电视系统应用程序栏中选择“设置”选项,如下图所示,然后进入下一步。 3、接着,完成上述步骤后,选择“系统-->系统升级”,如下图所示,然后进入下一步。 4、然后, 完成上述步骤后,点击“恢复出厂设置”选项,如下图所示,然后进入下一步。 5、最后,完成上述步骤后,点击“确定”按钮即可,如下图所示。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OTT已经成为继“三网融合”之后有线行业最热门的概念。从本意来说,OTT TV指的是没有自己物理网络的虚拟运营商在公共互联网上运营视频内容,虚拟运营商以购买、自制、UGC等方式构建自己的视频内容库,以广告或者用户付费等方式获取商业收入。OTT TV和DVB在技术、软件、运营、网络、终端等方面完全不同,有线网络做OTT,是进入一个全新的互联网领域。

Ott是大势所趋

在信息娱乐时代这个大背景之下,“OTT”成了多方瞩目的焦点,以OTT视频为代表的OTT发展迅猛,使得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新媒体。可以预见的是,在信息娱乐时代,对于用户而言,网络服务不再只是2M/8M/10M/50M/100M这些简单的数字,而是这些数字背后的高清IPTV、OTT视频、实时游戏、在线交易等各式各样的业务所带来的体验。所以,没有好的内容与服务,就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进一步地,也就可以说,如果没有强大的网络,那么再好的内容也无法被最终用户所体验,只有加强基础网络建设,把基础网络打造成为类似水、电一样的超高可靠的公共基础设施,才能随时随地满足IPTV、OTT视频、云计算等实时信息娱乐业务的传送承载之需求。

在传统商业模式受到挑战的初期,运营商一定会有本能的防卫甚至排斥心理,但是,终究来讲,建好网络是运营商们的最大本业(即使运营商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运营商应该建好网络,在此基础上,利用这一独特优势,创新商业模式,这样才会不至于最终被边缘化。

全球一些大的运营商们已经开始探索以OTT为特征的信息娱乐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开始“拥抱”OTT(此时的OTT已经是既包括广义的OTT,也包括狭义的OTT了),而且这一类运营商的数量越来越多。市场咨询公司InfoneticsResearch新近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超过50%的受访运营商表示将会在2014年之前部署透明高速缓存或CDN。

Ott带来机遇

OTT来势汹汹,要Over The Top,网络运营商想做管道亦不能,无论有线还是电信,都感觉到了莫大的威胁。对有线来说,OTT不管从内容上还是增值业务甚至使用感受上,都能增加其在用户中的魅力值。DVB+OTT的话题在有线运营商中间变得非常热门。有线DVB和OTT从用户到内容到前端、网络、终端都有非常互补的合作性。比如就用户而言,DVB是圈地,OTT用户不受地域限制。而从前端来讲,DVB是双平台的,自有平台相对比较封闭,引进增值业务难度比较大,OTT一云多屏,能够统一前端,方便集成各类业务。网络方面他更认为,OTT可以让有线把电信、联通快速发展的接入网用起来。

电信方面,无论电信还是联通甚至中国移动,确实都在积极探索互联网电视。中国电信开始互联网电视4个试点工作,与四大牌照商合作,采取机顶盒形式。中国联通进行互联网电视相关标准制定和产品侧推进,与华数合作,走机顶盒模式,目前在山东、天津等地已经完开始发展用户。中国移动成立了OTV互联网电视项目组,正和7大牌照商交流合作。而上海移动和东方有线合作已在进行。网友在微博爆料称“中国电信的高层说IPTV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更是引起业界猜测其将放弃IPTV转向OTT TV。

OTT、有线电视的结合点

从公开的一些渠道来看,目前几家有线正在做OTT的有线采用的都是大内网模式。即通过有线的双向宽带网以家庭WIFI或光节点WIFI的方式向网内用户,提供针对移动终端的较低码流率的高标清直播或VOD点播,以及引进的第三方视频提供商,如PPTV,优酷,搜狐视频等。且不说这符不符合OTT的定义,也不说与TVE有多大的相似之处,就这表现出来的要自我突破与迈出去的决心间,已然看到要在这没有标准答案的环境下,开拓出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这其中犹待解决两个重要问题。第一、有线现在用的BOSS系统要升级,A、从以往以绑定机顶盒CA的用户号为单一维度的用户管理,到满足用户多终端接入的支撑,这需要加上用户ID、密码、DRM等维度,以适应同一用户拥有多终端无缝接受服务的场景需要。B、打通多个业务逻辑和使用场景,以满足同一用户的不同终端间,共享一个套餐服务的需求,并可以做到把关联套餐进行捆绑。这点上,不累述了,电信的天翼套餐和E9套餐是值得有线业者学习的。第二、融合BO的要求,现在的有线运营商基本具备了直播,点播,宽带业务,加上OTT,那就是四个业务。现在的BO,大多数是对点播和直播统一管理,宽带是自成一套,对于新来的OTT,有的是放到宽带管理一侧,有的计划放到点播一侧,但我的希望是,能够把这四种业务统一起来。OTT以宽带(WIFI)为承载,与直播,点播间需要形成有效的基于后台的多屏互动,这样用户在内网使用环境下,便可以享受大屏与第二屏,第三屏的交互,去实现类似于“多屏”,“甩信”的用户体验。在机顶盒(大屏)订购的套餐,业务,可以在小屏上观看,享受。体现了便利性,如果用户觉得这样看不过瘾,大可以回到大屏前面,用机顶盒来操作,这又体现了体验度。引用一个观点。“要做好新媒体,运营方必须在"体验度"和"便利性"两者间选择其一,并将这种选择做到极至。

在DVB与OTT之间,必须要做到差异化。DVB为视听享受的主要途径,OTT为视听便利的主要途径。两者在服务提供的能力,服务的外延上要有区分。以OTT的适众性,带给用户新体验的同时,又通过相应的市场宣传手段和资费策略吸引,将这进一步的体验,即高清互动,推给用户。牢牢的占据用户需求的高端部分。于此,OTT于DVB的现实价值便体现出来。

可如果用户是在外网环境下怎么办呢?那就改变一下思路,既然做不了外网运营商,还可以做外网服务提供商,把有线能够拿出来的音视频内容及相应的应用,通过APP或其他形式,让所有用户在申请开户,或小额付费后都能接收。先让用户体会到便利性,由于传输的内容品质差异,再加上通过APP,浏览器的内置广告宣传和资费策略吸引,调动用户办理高清互动的兴趣,再通过不同的市场套餐策略、尽早的笼络用户到麾下。OTT在外网对DVB的促进作用也体现出来了。

OTT TV促使广电电信合作

据悉,目前能开展OTT TV业务的仅有CNTV、华数、百视通(600637)、南方传媒、湖南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七家牌照商,均为广电系。7家牌照商无法用美国的方式自主独立发展OTT TV,和电信运营商合作发展OTT TV成为推进中国OTT TV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对于广电来说,OTT模式是可控的,而且是将电信运营商排除在外的一种模式。”中广研究分析师熊飞认为,广电总局采取了牌照制方式来实现对OTT的可管可控,由广电总局认可的集成牌照方负责提供内容播控,且互联网电视与牌照方客户端完全绑定,通过牌照方的集成播控平台对客户端实行控制和管理。其发布的181号文件规定,互联网电视集成机构应当建立互联网电视独立的用户管理、计费认证体系,不得与传输网络运营商合作进行互联网电视业务的用户管理、计费认证工作。

事实上,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其网络覆盖、升级等准备完之后,互联网电视仅是其多项杀手级业务中的一项,即使丧失主动权也不会造成实质影响。但对广电运营商来说,互联网电视的OTT模式是一次关键的自我救赎。据了解,广电在数字化转换后曾推出系列数字互动电视等增值业务,但用户数量一直没有突破,而2010年开始推广的高清互动、今年开始推广的3D频道都受限于双向网络规模、内容服务丰富程度、业务平台及终端智能化等系列问题。

但相对电信运营商来说,由于缺乏用户发展、终端和互联网经营经验,必须要选择与运营商合作,拥有近两亿有线电视用户且拥有直播电视传输权的广电运营商合作,则是最为现实的。对广电运营商来说同样有发展互联网的迫切需求,有线电视行业目前的主推业务室高清互动,但在双向化改造、内容资源及终端功能方面均遭遇瓶颈。有线有线电视与互联网的对接是必然趋势。

电视OTT模式是一种通过互联网直接向观众提供的流媒体的模式。

OTT是“Over The Top”的缩写,这个词来源于篮球运动中的一个动作“过顶传球”,用在电视业上是指通过公共网络向用户提供内容分发业务。这里所说的公共网络是相对于专业的军方或其他专用网络而言,它只面向公众提供。借用“过顶传球”这个词汇来表述OTT的概念,也在于说明OTT是绕过传统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播到户卫星电视系统等为用户提供视频等业务。

国际上,OTT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当年3月,美国微软公司高层批准“维纳斯”计划正式启动。“维纳斯”是微软公司计划在机顶盒或VCD中内置嵌入式的Windows CE操作系统简化版本,该操作系统能让与互联网相连的智能电视机具有上网功能。

OTT与IPTV的分别

相对于IPTV,经营OTT的门槛较低,甚至有个别应用程序设有截取视频直播的功能,任何人都可以设立属于自己的频道;而收看OTT电视的方法也相对简单,只要有连线任何运营商宽带上网的环境,在电脑、手机、平板、智能电视等设备安装对应的应用程序即可收看。

过去,收看IPTV只能于固定时间单向从电视台接收声音和画面,随后拥有了宛如DVD那样的时移和回看功能;相反OTT的交互性较强,用户可随选视频,于任何时间自由点播喜欢收看的节目,中途更可随时暂停、向后回放或向前搜画,不受制于节目表的播放时间。实际上,现在的IPTV就相当于定向IP的OTT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