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做到。”——小米CEO&电动 汽车 CEO雷军
“年轻人第一辆电动 汽车 要来了!”小米宣布造车之后,网友们感慨道。
那么,问题来了,“年轻人第一辆电动 汽车 ”会是怎样一个名字呢?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呢?这辆车的售价会有怎样的惊喜呢?……2021年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没有给出答案,但却给出了无限想象。
关于造车,雷军赌上了一切
关于造车,雷军讲述了与马斯克的故事。雷军透露,2013年曾经两次拜访马斯克,并且成为了特斯拉的车主。“我们干得好像都是别人能干的事情,而马斯克干的事是别人想都想不到的!”雷军曾如此感叹道。
雷军确认造车:手握千亿现金,不造车就愧对米粉
雷军透露,2021年一月份,董事会曾建议研究电动 汽车 的前景。对此,雷军一开始是非常抗拒的。因为小米好不容易将手机业务做到今天,好不容易成为世界第三,而这场仗还没有打完,造车可能会带来更大风险。
而在这样抗拒情绪下,小米从2021年1月15日小米开始认真调研造车。
在造车这件事上,小米在75天之内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进行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的董事会讨论。最终小米决定造车。
这将是雷军人生中最后一次创业项目。
“接下来将会压上所有声誉和成就来为小米 汽车 而战。”雷军表示。
为何造车,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这年头,高 科技 公司不造个车似乎已经非常OUT了。小米宣布造车之前,百度、阿里、华为、苹果等 科技 公司已经相继传出了造车的传闻。百度则是已经板上钉钉,与吉利联手,成立了 汽车 公司——集度。
苹果造车传闻已久,甚至一度传出了其合作厂商。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曾预测苹果最快将在2025年发布Apple Car,定位在非常高端的车型。
华为虽然一再宣布“华为不造车,而是使 汽车 制造商能够制造出更好的 汽车 ”,但可以看出其在 汽车 产业链的布局已经非常深。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3月5日,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深圳)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名下,以“ 汽车 、自动驾驶、雷达、地图”为关键词,已经达到357条专利。
除此之外,同为手机厂商的OV也对 汽车 表示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为何此时大家纷纷对造车充满了兴趣呢?
除了技术层面, 汽车 工业面临着百年一遇的大变革,让造车门槛大大降低, 汽车 智能化、软件定义 汽车 成为了可能,更是让这些本身在软件和计算力方面有着天然优势的高 科技 企业,看到了希望。
不仅如此,智能电动 汽车 是个充满想象力的赛道。来自IHS Markit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 汽车 市场智能 汽车 的渗透率将提升到60%;中国市场的智能 汽车 渗透率将达到75%,高出前者1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四五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需求将出现全面爆发。
如此“蓝海”市场,更是让资本市场兴奋不已。从目前已经上市的新能源电动 汽车 企业来看,公司市值均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全年特斯拉市值涨幅近7倍;造车新势力蔚来市值甚至曾经一度超过有着上百年 历史 的宝马;小鹏、理想股价则实现了翻几番的增长。而百度在宣布造车之后一个月,股价上涨了67%。这将是谁都不愿意错过的风口。
而对于小米来说,这则是百年一遇的 历史 机遇。
从小米财报来看,从成立之初直到2020年小米年收入实现着不断的增长。雷军称小米10年时间能够实现这样的收入,绝对创造了商业史上又一个奇迹。而“造车”将是小米寻找营收不断增长的第二增长曲线,也是小米“生生不息”的又一动力源泉。
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曾说过,如果组织和企业能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找到带领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弥补第二曲线投入初期的资源消耗,那么企业永续增长的愿景就能实现。
媒体报道,中信证券分析师也指出,随着小米在智能手机业务逐渐触及天花板,估值跟着受限,必然要寻找在智能领域全新的增长点。而从目前的市场情形来看,新能源智能 汽车 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风口之一。
此前,小米实现的是“手机+AIoT”的万物互联,而此后,小米将实现的是“手机+AIoT+ 汽车 ”的万物互联。小米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将会画下更大盘子。
不仅如此,无论是从跟进还是声量上来看,迫于行业压力,小米造车也是个“不得不”的决定。毕竟华为在“造车”方面已经深入产业链核心,小米已经晚了一两年。
箭在弦上,整装待发
在此前某次采访中,雷军曾评价自己是“极度保守下的极度冒进”,“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小米推进的速度是极快的,而在风险不可控的时候我们非常小心。”
对于确定的智能电动 汽车 赛道,小米需要解决两个难题:资金和技术。
据了解,小米已经手握了千亿元资金入局 汽车 赛道,最新财报显示,2020年现金储备量已经达到1080亿。根据公告,小米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蔚来 汽车 CEO李斌曾表示,没有200亿不要造车。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200亿是远远不够的。从蔚来、小鹏和理想的报表来看,其分别累计融资总额分别为835亿元、458亿元、362亿元。已经成立五六年的蔚来至今为止仍未亏损状态,财报显示2020年蔚来净亏损为5304亿元,自成立至今累计亏损已超300亿元。
可见,造车还需要准备足够充足的弹药。而这对小米来说,这不是太大的难题。雷军更是霸气地说了句:我们亏得起。
但难的是更强的技术积累。据悉,小米已经开始了相关技术积累。据智慧芽数据显示,目前小米集团与 汽车 有关的专利已达834件,小米 汽车 相关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96%,领域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
根据智慧芽专利价值分析称,新能源车中特斯拉专利价值超过2亿美元,蔚来 汽车 专利价值1864万美元,小米 汽车 相关专利的价值超过1亿美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目前的技术积累主要在车联网以及车载服务方面,而自动驾驶等方面还有欠缺。小米在智能电动 汽车 方面的专利与车企相比还有些距离,有待提升。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做到。”雷军在发布会上给了大家信心。
小米造车 谁最紧张?
毫无疑问,新能源 汽车 市场在未来一定不止千亿规模,但忽略时间因素的趋势论就是耍流氓。
换句话说,这是绝对趋势,燃油车也必将成为过去时,但目前购买新能源 汽车 的人群还没有形成巨大的规模,预计五年内,车厂还是在抢夺一个“小蛋糕”。
据不完全估计,截止目前蔚来 汽车 全系累计交付达到88万辆,理想 汽车 累计交付超4万辆,小鹏 汽车 全系累计交付超5万辆,而燃油车的全年交付是千万辆级别。中国的目标是,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量占比才能够达到25%左右。万里长征才刚开始。
所以,如果小米发布 汽车 ,那一定会影响目前整个新能源 汽车 的盘子,尤为紧张的应该是定位相当的小鹏 汽车 、以及大众系列电动车,甚至是五菱宏光MINI EV。
而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已经突破20万,相当于4个小鹏 汽车 的全品牌交付,价格屠夫才是真正的王者。小米有没有可能拿下这个“发烧”的市场,能不能成为智能 汽车 的“拼多多”,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这场战役的成败。
小米造车的逻辑也在这里,这些恰恰是小米擅长的东西,毕竟他的使命是为年轻人造东西,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把控,一定会交出雷军常说的“价格厚道”的智能 汽车 ,小米未来会像卖智能音箱、空调电视那样低毛利卖智能 汽车 。
参考资料:
盘点LatePost《小米确定造车》
电子信息产业网《小米造车再陷“罗生门”》
彭博商业周刊《手机厂商为何纷纷选择造车?》
南方都市报《“造车”后半场智能化竞争加剧!华为腾讯百度相继入场》
地产三哥《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恒大 汽车 花了多少钱造车?》
相关阅读:
小米手握千亿现金流备战2021员工人均年薪45万元
静静/文
同一天,小米和腾讯均发布了其2020年度财报。虽然处于不同赛道,但难免被拿来比较。腾讯营收和利润自然是不在话下,小米与自身相比,也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尤其是小米在境外市场的增长最为迅猛,同比增长了341%。而且境外收入占比也将近50%,难怪雷军喊出:“小米已经成为已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纵观小米财报,各项业务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数据也是超出了市场预期。尤为注意的是小米还实现了超过千亿元的现金储备,可以直接买下一个360。可见,小米已经做好血战2021的准备。2021年手机市场注定是个血雨腥风之年。
关键信息:
1、2020年小米集团收入2459亿元,同比增长了194%;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28%。
2、2020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464亿台,同比增长了175%,ASP为10398元,同比增长61%。
3、2020年小米境外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341%,占总收入的498%。
4、2020年小米研发投入93亿元,同比增加了235%。
5、2020年小米有22074名全职员工,薪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9915亿元。
向高端爬坡ASP实现同比增长
2020年小米手机收入达1522亿元,同比增长了246%,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64亿台,同比增长了175%。同时,小米还披露了一个数据:2020年中国大陆定价在3000元以上或境外定价在300欧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1000万台。而小米全年ASP(平均售价)也实现了同比增长,68%为10398元。
根据小米以往财报,小米智能手机ASP在2020年第一季度首次突破了千元,达到10380元,二季度也实现了持续上升,第三、第四季度均超过了千元,从而实现了2020年的同比增长。
这一年也是小米摆脱价格束缚,冲向高端市场的元年。
2020年年初,小米发布了冲击高端市场的首款产品,小米10系列,小米方面透露,在京东618购物节期间,小米10获得3500元-4500元价位段销量冠军。而年底推出的高端旗舰机型小米11也在上市21天内销量突破了100万。
可见,小米的双品牌策略初见成效,但小米向高端爬坡的速度还有上升空间。
硬件占比过高 利润难有突破性增长
财报显示,2020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1522亿元,IoT以及生活消费产品收入621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619%和274%,两者已经占总营收的893%,将近90%。
而众所周知,小米早在2018年就提出“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永远不超过5%”的承诺,而2020年小米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依然小于1%。
这意味着在利润方面,小米很难仰仗硬件能有突破性的增长,而只能寄希望于互联网业务。但小米的互联网业务占比未有较大增长。
境外收入增加 全球优势凸显
2020年小米境外市场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了341%,占总收入的498%,将近50%,难怪雷军喊出:“小米已经成为已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财报显示,截止2020年12月31日,小米的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Canalys统计,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在前五名。
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市占率在欧洲市场连续三个季度排名前三。而欧洲市场也是国内手机厂商竞争的战略高地,尤其是华为逐渐从市场“退出”之后,OPPO在2019年进入欧洲市场,vivo也在2020年正式进入欧洲市场。
来自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智能手机市场,华为手机出货量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大跌43% 。而华为空余出来的市场份额被小米、OPPO所接盘。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机在欧洲市场出货量大增85%,全年数据更是增长9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是小米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市场接下了华为过去的市场份额,这也让小米成为了欧洲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小米境外市场收入占比近50%,但小米境外手机销量却超过了70%。
来自第三方数据(IDC)显示,2020年小米在中国市场手机销量为3900万部;而小米2020年全球销量为146亿台。这意味着小米境外手机销量107亿,占比73%。
如此推算,只占总销量30%的国内市场却贡献了超过50%的收入,而国外超过70%的销量贡献了近50%的收入。这意味着,小米大部分高端智能手机都销往到了国内市场。
手握千亿现金流备战2021
来自财报显示,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的现金流还只有755亿元,小米一个季度就增加了325亿元现金流。为血战2021年做好了准备。
2021年中国手机市场注定会是血雨腥风的一年。OV、小米、iQOO、一加等均向高端发起了冲锋。第一季度还未结束,OPPO发布了年度旗舰FindX3,据称OPPO投入了巨大营销资金来推广该产品;而一加也推出了冲向高端主流市场的一加9系列,有人透露一加在该款手机的营销投入甚至超过了一加此前一年的投入。
小米财报也显示,2020年小米销售以及推广开支增加了401%至145亿元。主要是由于宣传与广告开支,增加了632%,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地加强推广高端智能手机以及提高品牌知名度。
在好的产品基础上,得声势者得市场,每一分的声势都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推动。
人均年收入约为45万元 腾讯81万元
同一天,小米和腾讯均发布了其2020年度财报。虽然处于不同赛道,但难免被拿来比较。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米拥有22074名全职雇员,其中15363名雇员持有以股份为基础的奖励(股权激励占比6959%),而小米的薪酬开支总额(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9915亿元。
由此推算,小米人均年薪约为4491万元,人均月薪374万元。
腾讯2020年有85858名员工,其中总酬金成本为人民币69638亿。简单平均一下,员工人均年薪高达81万,月薪平均676万。
小米员工仅为腾讯员工年薪一半。
年初,雷军高调的宣布小米造车,小米手机已经成全球第三,接下来,小米 汽车 会成吗?
我们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只能梳理过去小米手机为什么能成,给大家一些思考。我们也不框定什么是组织能力,听听大佬怎么说。
一、雷军谈小米的成功
去年4月份,雷军有一个小米十周年的讲话,他总结小米的成功,简单可归纳4条:
1、聚人才
雷军说,创立小米干的第一件最了不起的事情是什么?是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汇聚了在各个领域里面超一流的人才。
雷军说,很多人说我们找不到人。我只问一句,你们每天有多少时间在找人?至少在小米创办初期,我每天都跟大家谈到凌晨两点,从早上九、十点钟开始,我百分之百的精力在招人。
我把所有可能的人列成名单,我是一个一个亲自给每一个工程师打电话,约他出来一起聊一聊。其实刚开始很难,他们不相信我能做得成。所以,我们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招人。
2、抓风口
雷军说,我觉得小米做到今天,除了我们找了一帮优秀的人,觉得最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是我们站在一个非·常好的市场时间点,就是我讲的台风口。这个成功99%的原因是因为台风口。
雷军强调说,找准时间点很重要,小米创办的时间点刚刚好。我们内部也反复商量说要是再早个半年、一年可能更好,但是我认为我们已经是95分的时间点,如果你比小米再晚一两年进入这个市场,其实机会也不大了,成功的困难会提高很多。
换个说法,就是“小米抓住机会的能力”太强,这次雷军果断的造 汽车 ,感觉“台风口”又来了。
3、拼资源
雷军说,小米成长得到了 社会 各界的支持非常重要,包括股东。因为没有这些资源你是做不起来的,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拼资源的过程,哪怕它帮了你,之后贡献不大了,但是你不能说第六个馒头吃饱了,前五个馒头就不重要。
雷军还强调,在小米在成长过程,更离不开国家政策对企业的扶持和帮助。大家能看到的,雷军每年年初参加两会都跟劳模一样。
4、赢口碑
雷军形容小米与用户的关系是“鱼水情”关系,强调“坚持和用户交朋友, 做产品的时候做到用户能够尖叫,让用户发自内心深处觉得你的产品好”,这的确是小米的特长。
雷军说,赢得口碑背后要超过用户预期。
怎样才超预期呢?雷军说,
大家留意一下,雷军谈小米的成功,绕开咨询公司或其他大厂通常会说——战略、文化、价值观、更侧重的是:产品,用户,市场,创新。
二、梁宁谈小米的成功
产品思维大咖梁宁认为,小米的成功核心是——拼效率,这个“效率”有三个含义:
1、创新效率——小米的护城河
2011年,小米手机一代发布,三年时间就做到了中国第一、世界前三,在全球的硬件企业中,这基本上是绝无仅有的成长速度。
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小米挺困难的,但是在2017年奇迹般地逆转了。
梁宁认为,小米崛起的背后是在进行一场“效率革命”——小米用1亿人民币来研发一款手机,单款小米手机的研发投入可能是同行业的10倍,但是总研发成本,小米却是其他品牌的1/10。
2、智能效率——小米的逆袭
2015年和2016年两年是小米的负向周期,小米前途堪忧。
梁宁说,这个时间段,因为oppo、vivo快速做了渠道下沉,开 60万家专卖店。而小米一心一意专注在线上,错过了县、乡市场的线下换机潮,这是小米掉队的本质原因。
后来,小米开始重视线下,迅速把渠道扩张成了一张立体的网。线下零售做到了27万的坪效(全球第二),并计划开1000个小米之家,最有突破性是,小米利用个人流量一年的时间开了20万家小米小店,小米计划是开到100万家。
梁宁总结,小米这次逆袭靠 “智能效率”——背后是小米长期积累的用户数据、网络数据。
3、管理效率——成果数字化
梁宁说,小米打造了一个全员面对用户的组织结构,接受来自用户的压力。你让员工修改一个东西,两个人是要相互说服的。
如果你要拿领导的权威去压他,他可能就会说那我改吧,但心里不服气。如果这个建议是来自用户,这个员工自己就默默改了,他加班也得改,而且心服口服。
用雷军自己的话来讲:互联网把人数字化了,把每个人的工作成果全都数字化了。每个人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数字,数字自然会对人产生压力。
总结,小米成功是不是靠“效率革命”不好下结论,可以下结论的是,梁宁重新定义
了“效率”。
三、刘润谈小米的成功
刘润前段发了一篇文章,重点提到他专访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王川分享小米创新管理方式:超级扁平化、网状组织。
文章写得比较细,有很多工具,推荐HR去读。
1、超级扁平化
小米3万人,按管理幅度6算的话,得5000多基层经理,怎么可能还“扁平化管理”呢?
王川提到,解决问题靠用新方法、新工具,比如开会,小米就采用不说话只打字的“飞阅会”。
常规的开会是用声音开会的,而且声音有独占性,“飞阅会”就鼓励用文字在线上开会,打破声音的独占性,而且开会的文档不用PPT,开会的时候,汇报人不说话;
要求与会者自己看文档,有问题可以文字提出,汇报人跟进。这就相当于开会的有人举手提问。
2、网状组织
传统的树状组织(科层组织)容易遇到一个问题,比较依赖单颗中央处理器(CPU)的算力来决策,如何改进这个bug?
一是进化到矩阵组织,但矩阵组织还是有天花板,二是直接进化到网状组织。
谈到网状组织的时候,王川举例,小米用到“飞书”的两个功能,一是“@”(集结号),@重点是提醒、召集,瓦解了传统汇报关系,以“事”把大家串联。二是“ ”(解散号),事情完了,大家就地解散。
“用@集结,用 解散”之后核心逻辑是,所有人都可以在一张网上,守候着各自的节点。以前是“事儿围着人转,现在是人围着事儿转”,一旦有“事”,聚是一团火;一旦完成“事”,散是满天星。
当然,靠一个方法、一个工具就试图解决“科层组织”的bug,显然是不科学的。不过,小米在管理创新上的 探索 ,依然值得我们去肯定和学习。
四、晚点团队谈小米的短板
晚点团队今天最新的文章《进攻与防守,小米造车后的双重组织架构》,上来就点出小米的软肋——小米的组织能力尚未经过大考。
前面我们提到小米有很多优点,也适当了解小米的短板,看看晚点的观点:
1、雷军管得太细
雷军过于追求对执行细节的掌控。据《 财经 》杂志报道,发布会前,雷军会仔细研究 PPT、文稿,看每一个条目、用词,他不希望有任何差错。
小米前硬件产品负责人说,只要做产品,“最终面对的那个人绝对是雷总”。产品开发过程中,雷军会直接向负责人提出不少要求,不论对方是否直接向他汇报。
小米的一位投资人曾评价,雷军作为管理者,缺点是 “太勤奋了”。这挤压了雷军本人做战略思考的时间和下面管理团队的成长空间。
2、高管培养不足
2018 年小米上市后不久,启动了最大的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四块业务被重组为十个一级部门,由一批以 80 后为主的年轻高管分别负责,直接向雷军汇报。
雷军曾说,小米要 “着手培养、提拔一大批年轻管理干部”。但三年过去,那批一级部门总经理中,只有当时负责小米有品电商的高自光晋升为集团副总裁,并进入了手机核心业务。
去年,原本由这些年轻后备干部领导的一级部门又被重新整合。总得说来,上一轮小米对内部青年高管的 提拔和培养计划“难说成功”。
3、组织能力需补课
小米今年大规模招聘了 5000 名应届毕业生,直接推动员工数量从今年 3 月底的 23 万人增至目前的约 3 万人。雷军此前一直谨慎对待公司扩张,上一次增长 7000 人,小米用了 39 个月。如此多新人会不会将给小米的管理带来新的冲击?
雷军名言:“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随着小米原有主业,手机业整体增长见顶,小米到了要回答 “没有风口怎么办” 的阶段。
小米目前的应对之法,一是造车业务去寻找新的增长,从 0 到 1 进入一个新领域,雷军已有成功经验。
而提升小米原有业务的组织管理水平,这项任务也许更难。关键是雷军准备all in 造车去了,成立 11 年的小米,组织能力面临着大考。
晚点这次文章着力点不是小米造车的能力,而是小米手机原有的组织能力。
五、小米 汽车 能成吗?
如果小米 汽车 要赢,靠什么?在年初雷军宣布造车的长文上,他强调3点:
1、抗造能力——跟友商比,我们有钱
雷军说,“目前小米有稳健增长的全球第三手机业务,有最好的智能生态,还有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未来十年,我们将投入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不用说, 汽车 肯定比手机要费钱,雷军说到,小米造车要担当的行业风险——百亿级的投资,三五年才能见效。
2、用户预期——跟友商比,我粉丝多
雷军说,发布会前,我们在微博上做了个调查,结果有超过95%的网友支持小米造车。
他还提到一个帮小米粉丝改造一辆智能房车和一个买了35万小米产品粉丝故事,情怀满满。
跟其他造车企业比,小米比较善于“捕捉”用户期待,也可以理解小米造车有“人味儿的”的初心。
雷军说:“我期待,在全球每一条路上,都有小米智能电动车驰骋的身影;我相信,小米能让我们的每一位用户,无论何时何地,都沉浸在 科技 带来的幸福生活中。”
3、亲自领路——跟友商比,我身体强
跟马云、刘强东退居二线、马化腾等互联网大佬退居二线,这次小米造车,雷军又一次亲自上阵。
雷军说“这一回,我将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很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 汽车 而战!”
读雷军这篇文章的时候,最有意思的他几段“心路历程”:
“从程序员到管理者,从创业者到投资人,从互联网到硬件,都是认知结构和人生阅历的巨大翻新。这几次重大的蜕变都需要无畏的勇气、坚定的意志、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对抗巨大痛苦的韧性。”
“每一次进入新的领域,过去的知识、经验、声望、荣誉,大部分都清零了,你能依靠的,只有一颗一往无前的心。”
“手机业务好不容易才重回世界第三,这一仗还没真正打完,做车会不会分心?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时代的大潮面前,我们将何去何从?”
“我们敢不敢干?在困难面前敢不敢亮剑?我反复问自己,我还能有十年前一样的勇气,十年前一样的决心,甚至十年前一样的体力吗?”
刚一开始读这个,会有鸡汤感,多读几篇就上头了。文章最后,献上我们的祝愿,希望小米 汽车 能成吧。
李星
昨天小米掌门人雷军在出货量站上巅峰之际,也举办了小米十周年的小米产品发布会,集核众多智能手机领域黑 科技 一身的小米MIX4,成为了小米走向高端产品定音之锤!
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实现这些黑 科技 功能的主要供应商有哪些。
花5亿打造地块CUP OLED全面屏:供应商TCL 科技 华星光电
小米MIX的出身初衷,就是打造全面屏手机,并且加快了安卓的面板显示技术适配优化进程,从这一点上来讲,小米在智能手机的技术进步中,MIX为行业是做出了贡献的。
与以往小米此前尽可能拉伸面板尺寸,更改面板装饰框设计,让面板显示区域最大可能的占据手机前玻璃保护盖板区域原理样,小米还从最开始的干掉手机额头上的元器件区域做文章。
那么移除上面的距离传感器、照度传感器、前置摄像头、听筒等,就是最简单的办法。这里面移除听筒小米此前试过屏幕发声技术,但随着后来苹果推出听筒立体声技术加上虚拟环境发声技术后,听筒功能可以直接被上喇叭的虚拟声道取代,直接从边框出音孔束向发声,前面板就不用再预留听筒位了。
至于距离传感器、照度传感器,只要采用OLED显示屏,由于屏幕本身有超过40%的透过率,所以直接放在显示屏下面隐藏起来就能把所有的功能调试出来。
最难的其实就是把前置摄像头给隐藏起来。
此前业界最早是尽量定制小尺寸摄像头,但随着前置摄像头在视频自拍、视频直播等领域的需求加强,高像素和大尺寸传感器前置摄像头功能也成了智能手机的刚需,因此缩小摄像头尺寸很快就没有了市场。
后来智能手机品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推出了包括升降摄像头等类似的外置传动摄像头方案,让摄像头在需要的时候,从手机里面或后面转移到前面来拍摄,拍摄完成后,再重新隐藏在机身里面。
这个方式的好处是前显示面板设计完全可以自由发挥,完全不用考虑摄像头的布置问题,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把后置主摄摄像头的专业摄影技术,全部应用到前摄上,上前摄成为真正的直播生产力工具。
但这种方式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就是前置摄像头的机械传动部分,要占据智能手机机身的大量空间,这对于已经主度集成的智能手机设计来讲,要牺牲智能手机最重的便携性能,并带来成本和可靠性的风险。
但不管怎么讲,外置前摄像头这都将会是未来手机的一个重要发展分支,因为对前置影像的提升是最直接最佳的一个方案。
除了这些方案外,还有什么办法让手机显示边界能最接近手机边框边界呢,一是把显示屏做柔性,把显示屏边框弯折塞进边框区域去,二是在显示屏中间挖个孔让前置摄像头的进光窗口移到显示区域里面,不影响显示屏的边框设计,三就是把摄像头也放到半透明显示的OLED面板下面,通过算法把OLED显示屏的“窗纱”效果去除掉。
挖孔屏其实还是延续了定制前置小摄头的一些缺点,所以挖孔尺寸和挖孔数量仍然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之一。
把摄像头放在屏下,其实在光学指纹识别上就已经实现,因为光学指纹识别可以在很大的成像面积传感器上,只抓取很少的几百个特征点就能完成识别,与前置摄像头有成百万到几千万像素分辨率的像素面积,而且还得实现颜色波长的真实重现,所以如何去掉OLED的“纱窗滤镜“效应,提升摄像头传感器的感光能力,就成了行业最难攻克的地方。
受半导体材料与芯片设计的限制,摄像头传感器的技术,现在已经是行业的技术瓶颈了,提升起来十分困难,那么行业最主要的努力方向就是如何改善OLED显示屏的“纱窗滤镜“!这就是靠OLED面板厂提供技术支持。
小米MIX早前可能也对处理头显OLED显示有些轻视,据李星了解,小米虽然调拔了超百名工程师支援,拔了一个亿经费来攻坚,最后的结果,还是在TCL 科技 华星光电的配合下,迭代了三次,才得到现在效果。小米把支持屏下摄像头技术的这首款量产OLED显示屏取了个名字叫CUP全面屏——Camera Under Panel。
小米在迭代三次后,采用了包括高透过率屏幕设计、高解析力屏幕设计、底层显示算法设计、屏下前摄算法设计等60余项专利技术。这些技术里面,涉及到是OLED的像素面积缩小与排布设计,驱动线路透明化,OLED光学结构材料的光学膜层设计,光路纠正算法,光波长补偿设计,摄像头像素插值优化,像素复制与融合算法优化,等等一系列的繁杂工作,据李星从业界了解的信息显示,其中每一项的调试,可能就是OLED面板产线的工装治具与生产工艺的大调整,这对于面板厂的试产成本的转线成本来说,其实小米这5个亿花得太值了。
都已经在一块小小的摄像头区域花了那么大的精力了,所以小米CUP全面屏再采用目前行业最成熟的其它顶级OLED显示技术也是很正常的了。24001080的全屏400PPI高像素密度、120Hz的高刷新率,以及480Hz的高触控报点率,配康宁微晶玻璃盖板这些,都是行业里高配技术。当然,还有成熟的OLED屏下超薄指纹识别技术。
不过屏下摄像头技术,还只是实现了可以使用,远还没有达到与真正摄像头的水平,这一点仍然需要行业努力。小米也在官网上表示,因小米CUP全面屏对自拍光线有一定阻碍,需通过后处理算法校正和优化,故自拍成像与预览将会有画质差异,实际效果因具体拍摄条件而存在区别。
全新的陶瓷背板和金属中框:供应商比亚迪
陶瓷背板技术也是小米MIX的传统特色,但之前的陶瓷背板,也是小米MIX用户体验的一个短板,因为太重和太容易碎,如果带上套来配陶瓷背板,那跟塑料机壳还有啥区别。
所以小米MIX这一次继续升级了陶瓷背板工艺,从李星了解的信息显示,这次小米在供应商上选择了手机结构件代工业务强劲的的比亚迪。
小米MIX 4背面则采用一体化精密陶瓷,轻量化陶瓷工艺,重量减轻30%,拥有陶瓷白、陶瓷黑以及影青灰三种配色,整机重量 225g,厚度仅802mm。比亚迪电子作为小米MIX 4轻量化一体精密陶瓷背板的主力供应商及金属小A壳(金属前壳)的独家供应商!
小米MIX 4的背板采用了更为复杂的精密陶瓷一体成型工艺。比亚迪电子技术团队经过长达半年的 探索 、改善,依托强大的精密加工能力,用 科技 挑战前所未有的工艺,打造出浑然一体的机身,质地更高贵、色泽更圆润。比亚迪在陶瓷背板技术上,早就参与了小米MIX 2S、MIX 3、11 Ultra等多款陶瓷手机精品,双方还共同创立了联合实验室,因此这次技术迭代成功,也是比亚迪多年技术的积累。
小米此前的陶瓷背板供应商还是三环和蓝思,由于陶瓷加工工艺属于标准工艺,只要研发成功就规模复制,但复制产能的投资比重较大,所以在供应链上一般是以产能匹配来分配订单。
据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小米MIX 4所使用的纳米氧化锆陶瓷经过了1300度、误差在正负5度之内的三次煅烧,实现了比传统陶瓷轻30%的技术突破,也有效解决了此前一体式陶瓷机身密度大、重量更重的缺点。实现了“究极堆料”与握持手感之间较为完美平衡。
为实现小米MIX 4的一体化效果,比亚迪电子还首次开发并运用金属小A壳(金属前壳),优化天线性能的同时,完美隐藏了天线的隔断条。超薄的金属面搭配8个天线隔断槽极易变形、开裂,这对平面度提出非常大的挑战。为改善平面度,比亚迪电子技术团队验证方案达20多种,持续攻坚克难,提升良率,再筛选精度高且稳定的精雕机雕琢外观,降低刀纹,减少抛光量,最终呈现出刀纹细腻、高亮精美的细节之美!
均质热板减重,力压石墨烯散热片:供应商墨睿 科技
苹果最早把石墨烯散热片带到电子产品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最小的热容体积能实现最快的热管理效果,而且可以大面积柔性贴覆,施工简单,均热面积可以拓展到面积最大,迅速把热量带到非热量影响区去,实现对热敏感元器的保护。
但石墨烯由于原材料分子结构设计和加工水平的限制,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几乎相差千万里级别,甚至遇到品质控制不好的时候,还成为热管理中系统中的集热板,会破坏产品的热管理系统,一度被业界笑称为“伪 科技 “。
此次小米重新采用石墨烯来替代业界更保险的金属VC均热板,主要是小米通过产业基金,自己投资了一家上游供应链企业,墨睿 科技 。
小米利用墨睿 科技 的石墨烯烧结技术,推出石墨烯「冰封」散热系统,行业首发3D石墨烯均热板,厚度为280微米,面积达到1232 mm2 ,覆盖主板核心发热区域。总散热面积高达11588 mm2,大幅提升散热效率。这块3D石墨烯均热板散热性能与VC均热板相当,重量仅为VC均热板的一半,柔性好、可加工性强,成本比VC均热板低等优势。
潜望摄像头和自由曲面镜头:供应商舜宇光学 科技
MIX 4此次在影像方面的技术突破仅限于屏下前摄,后置三摄模组在用料上同样也不简单。有1亿像素1/133英寸的大底主摄、有800万像素的潜望式5倍长焦镜头、有主摄和长焦的双光学防抖,据李星了解,MIX 4还首次配备了带有自由曲面镜片的120度、1300万像素超广角副摄。
首先在“望远”能力上,MIX 4具备最大50倍的变焦拍摄能力。5倍变焦之前的焦距应该都是由1亿像素的光学防抖主摄负责,而自5倍之后,则交由潜望式防抖长焦副摄进行“接力”。同时在光学防抖机构和骁龙888+的加持下,“望远”时也能够很轻松地手持拍摄,丝毫不需要担心抖动、模糊的问题,真正在往专业相机水平靠扰。
这一次舜宇光学 科技 不但为小米MIX4带来了成熟的潜望摄像头镜片技术与模组加工技术,还为小米MIX4带来的广角自由曲面镜头技术。舜宇光学 科技 的自由曲面镜片相比于普通超广角镜头最大的好处——极强的抗畸变作用,成像效果将普通镜头20%的畸变率大幅降低至1%左右,如此轻微,肉眼几乎无法察觉。
镜头畸变是一种像差,对画面的清晰度并无影响。只是畸变的物体影响观感,也失去了真实度。在传统摄影时代,消除畸变的方法,主要是利用 PS 等修图工具,进行畸变矫正。这往往能取得不俗的效果。但在手机摄影时代,人们更希望简化摄影的程序,减少后期修图的繁琐。于是手机厂商们开始钻研消除畸变的算法,力图在成片时自动修正畸变。
自由曲面镜头是手机镜头中一个妥妥的黑 科技 ,是一片镜片的表面为独特的不规则自由结构,它可以将边缘部分没有均匀投射的光线校正,让外界进来的光线可以垂直打到传感器上,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超广角的畸变问题(图1普通镜头,图2自由曲面镜头,)。对精度、材料、加工工艺要求极高,要达到头发丝的1/100以内的精度,加工难度大,所以成本非常高。
自由曲面镜头通过光学硬件抑制畸变,理论上比软件算法更为稳定。尤其在拍摄视频时,算法实时矫正畸变比较困难,这时自由曲面镜片的硬件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更重要的,则是自由曲面镜片轻巧的特性,为手机摄像头模组设计,带来了更多空间。通过引入自由曲面,可以使光学系统的结构变得更紧凑,重量更轻,光学元件数量更少。所以在相似的体积下,自由曲面的应用,可以让摄像模组的空间利用率更高,这对于高度集成的智能手机设计来说,无疑是妥妥的福音。
实际上,自由曲面镜片不止应用在眼镜行业,与光学相关的医疗、投影、印刷扫描等领域也有使用。而光学照明领域的应用更为广泛,自由曲面设计可显著增强照明的均匀性。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自由曲面镜片对减少像差,即减弱畸变,有极佳的效果。对于饱受超广角畸变困扰的手机厂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借鉴的设计。
不过,由于手机摄像头模组的体积有限,内部元器件堆叠复杂,所以对自由曲面镜片的设计与加工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不过,自由曲面镜头加工良率低,工艺复杂、设备昂贵,因此成本相对较高。目前搭载自由曲面镜头的手机还比较少,且只有畸变问题最严重的超广角才配享有。
如果后续舜宇光学 科技 在这方面继续发力,把自由曲面镜片的成本降低下来,无论是主摄镜头还是长焦镜头,都有可能会应用上自由曲面技术。抑制畸变的同时,还有更多空间堆砌光学系统。
最后,小米MIX4在虚拟SIM卡手机安全和近场通讯增加UWB应用上,都进行了加持,在系统内存处理机制上也研发的液态存储技术消除碎片化卡顿,以及超快充电等,让这款手机近量贴近高端用户的使用体验。
产品越来越“傻瓜”,不再体现“用户折腾发烧”,而是“用户无感体验发烧” 升级,MIX4正式成为了小米走向高端智能手机的定音之锤!
小米可折叠专利曝光,采用翻盖式虽然除了个别厂商 ,如摩托罗拉会将翻盖式可折叠手机,作为进军可折叠手机领域的首选之外,大多数厂商都会将横向可折叠设计,作为旗下第一部折叠屏手机的首选,但却并不意味着就对翻盖式可折叠手机完全没有兴趣,像华为近日就发布了首款翻盖式可折叠手机华为P50 Pocket。而其他厂商在今后也基本都会采取同样的做法。
比如,按照惯例小米将在明年推出小米MIX Fold二代新机,那么小米会不会也在明年发布一款小米MIx Flip?目前还很难说,但是日前已经有网友曝光了小米翻盖式折叠手机专利。
从上可以看到,小米这款折叠屏手机专利,除了采用翻盖式设计之外,还在机身背面配备了后置双摄和一个副屏,并配备前置双摄,另外在机身底部还有扬声器和充电接口。
值得一提的是,翻盖式可折叠手机虽然屏幕不能做的像横向可折叠手机一样大,但是售价却可以做的更加亲民,而以小米对性价比的重视程度来看,只会更低。因此很显然小米如果在明年发布了这款手机,那么在外观、配置和售价等方面都可以和华为对标一下。对此你怎么看?
谢谢您的问题。小米真正拥有的技术不知道怎么理解?我想至少包括完全自主研发、参与研发两个层面,手机与芯片分开说吧。
小米自主研发的手机充电技术 。 第一 ,小米MIX4手机后背有大面积纹理,很有可能是一个太阳能电池面板,只要将面板对着太阳放置10分钟,没电的手机就有电了。如果技术专利属实,那么太阳能充电面板+100瓦超级快充,小米MIX4就不再受充电宝、充电线等束缚了,是一项重要技术革新。 第二, 小米自主研发的30W功率超级无线闪充技术,已经用于小米9 Pro将采用30W无线超级闪充。据称充电速度超过了27W有线充电。小米手机还可以当做“充电器”,反向给其他品牌手机、电器产品充电。小米30W无线闪充系统的核心架构、多项专利,由小米持有。
小米参与研发的芯片技术 。 第一 ,小米旗下基金长江战略投资了芯原微电子,持股625%,芯原微电子主要是研发智能设备芯片。 第二 ,小米旗下基金还入股恒玄 科技 ,恒玄 科技 是做无线耳机芯片的。 第三 ,小米持有南京大鱼半导体公司25%的股份,大鱼半导体主要是研发IoT芯片、提供解决方案。 第四 ,小米的松果还将独立自主研发手机芯片。
小米还需要做手机芯片吗? 目前,小米AIoT与手机业务同等重要,小米把大量资源放在手机芯片上,我认为并不划算。手机芯片产业需要比拼资本、规模、设计水平、制程工艺等,是重资产行业,是华为、高通等少数玩家的战场。小米在AIoT急需扩张投入、硬件综合利润率不超过5%的情况下,兼顾、支持手机芯片研发,实在太难了。小米在IoT领域入手早、有基础、有机会,应该集中资源主攻,小米手机在一些局部硬件上创新,博得卖点即可。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MIUI
澎湃芯片
2016年的小米在全球就申请了7000项专利,全国专利授权量应该排在十几。而不少专利需要等到两三年后才能获取授权。彼时小米才成立7年,已实属不易。而且未来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 在这几年时间里 , 请大家不要忘记了2014年小米和几家供应商共同合作的那颗机身只有695mm厚却依然丝毫不凸出的OS光学防抖镜头模组。忘记了2015年小米和JDI一起为了实现600nit超高亮度死命往那块仅有515英寸的显示器里放进去的16颗灯。忘记了2016年小米和潮州三环一起勇敢挑战不可能最终成功实现的卯榫结构陶瓷中框 机身和四曲面全陶瓷后盖。忘记了2017年小米和潮州三环一起再度联手合作的半包裹式全陶瓷机身,以及那块电镀的四曲面亮银后盖。不知道能不能想起, iPhonet的两轴OIS摄像头早就凸得像个火疖子一样的时候,小米6的那颗四轴OIS摄像头依然像小米Note一样,是纯平的。不知道能不能想起,为了玻璃上不额外打孔,工程师搞了那么久调了那么多次终于能用的第一代高通超声波指纹识别。不知道能不能想起,自家那群格子衬衫和秃头们在那一个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让X4减重10克重做整个射频天线以保证中框材质变更不影响信号。不要因为2018年是跟在苹果屁股后面的,就一句话否定了之前所有的领先。即便是再小的领先,再不起眼的创新,粉丝都浅浅看在眼里,牢牢记在心里。(转)小米在研制MIX,澎湃的时候才成立四年,一个小小的公司便有如此魄气去干这些,是粉丝值得骄傲的,虽败犹荣。初代MIX上就申请了一百于项专利,小米6的发布会上雷总直言小米掌握屏幕的核心技术,如果愿意,小米也能在实验室造一块屏幕)
2018年的小米确实是乏力的一年,令不少米粉 粉转路。这一年没有做出什么黑 科技 ,我觉得很大一个原因做芯片失败了,把很多钱都烧没了。导致其他项目停滞或取消。加上小米为了上市了,要业绩,同时为了人员将来的变动做调整,就没什么大动作。另外小米也不是没有进步,现货和拍照这两点比较重要。mix3唯一让我惊艳的就是凭借着不出色的摄像头模组依靠算法超过了华为p20,还可以把算法移植到mix2s和小米8上。发布黑鲨,收购美图,独立红米,入股tcl……这些举动可能是为了将来步伐做准备。小米2018年主要求稳,很平淡的一年。让我对一个公司的热爱值从90分磨到了70。
而2019年的小米已经开始东山再起了,上的20w无线快充如今依然无人能敌。有很多人怎么喜欢无线充电,不如大电池。不过对于我来说无线快充实在是太方便了,而且功率足足有20w!!!比三星苹果有线还快。无线充最早是三星做的,当时候功率才5w,和主流的18w快充差距太大了。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充满。真是一个鸡肋功能。但是无线充足够快了,解决了这个短板,以上都变得有意思了。就像充电速度是1,而器材成本,模组大小,发热等等都是0。只有存在1,后者才有意义。当把无线充做到好之后,只要把手机放在充电板上就可以充电。以往都是一手拿数据线一手拿手机对准插进去。拔出来也是这样。而且手湿时还怕液体浸入充电口。而无线充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在电脑桌旁放个无线充板,拿起就用,放下就充。当你发现再也不需要理会数据线的时候,秒哉妙哉!我到现在拿有线充电的次数不过一只手。急的话可以用27W快充。由于无线充电板是连着标配的充电器的,要用时直接把板拉开就行了。
小米去年的研发经费达到了58亿,已经超过了OPPOVIVO,未来还会继续加大投入。拿小米去和世界巨头来比的确是黯淡无光的,不过小米还是很重视研发,在哪些可能影响用户体验的地方去下功夫。(比如dc调光,MIUI的各种细节等等)效果怎样还是用户去评价,反正我知道小米有这个决心就好了。
还记得令人惊叹的mix alpna
直到今年的小米10,屏幕调校。
加油
如果往深了算,小米手机的系统是谷歌的、处理器是高通的,相机是索尼的、屏幕是三星的,整个小米似乎就是硬件推积的组装厂,哪有什么核心技术?当然,很多人会将MIUI作为小米的核心技术,当然如果你如果例举比如3D结构光、压感屏幕指纹技术、双频GPS、4轴光学防抖相机、全功能NFC等等这些黑 科技 好像都对应着小米的核心技术,可是我觉得,这些都不能称为核心技术!
那么,小米真的没有核心技术吗?MIUI那么优秀,怎么就不是核心技术呢?我为了不让很多人攻讦说,MIUI的内核其实是安卓,它只是对安卓的深度定制和优化,算不上核心技术,所以,我就不将它作为小米的核心!
那么,小米的核心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用户体验!我觉得现在很多手机的核心技术都是用户体验这块,不仅仅小米,华为、三星、苹果、虽然我们看到华为有麒麟、三星有猎户座、苹果有A系列和IOS, 但是主要让消费者选择的是它们各自的用户体验这块。
体验,做的好不好,才是一部手机,或者 科技 类公司能够长久生存的重点。我们喜欢小米,因为极高的用户体验,包括MIUI的深度定制、小爱的出现,都是为了更好的让我们感受产品带给我们的体验。当然,我觉得它的另外一个核心技术,这里不能算核心技术,应该说是: 消费核心——性价比!
小米的性价比,按照雷军每部手机不超过5%的利润,可想而知,当然这句话有多少是有水分的,我们暂且不论。但是,小米确实给予国人的印象——性价比高!
所以,我认为小米的核心技术(理解可能偏颇)是体验和性价比,我没有用实际的芯片或者系统,因为这些在我看来不能作为小米在国产手机立足的核心!
随着国内手机行业的迅速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诸多的手机品牌,而小米手机则是我们十分常见的品牌。很多人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一款手机究竟是如何设计生产的,手机又有哪些核心技术?那我们就来简单的看一下小米手机是什么情况。
硬件核心
首先,硬件是一款手机的重中之重,(当然了,有人说操作系统也很重要,我表示认同)。而纵观国内的手机厂商,在硬件方面有一定建树的就只有华为了,尤其是最近发布的麒麟980芯片,不要说什么用的什么ARM架构,台积电代工,如果你真正的深入了解,就会发现这里面的技术含量有多高了。
而小米手机在手机核心处理器方面也曾经过做过尝试——澎湃芯片。我们不去评论这款芯片的性能如何,但是勇敢的迈出这一步还是值得肯定的(芯片相当烧钱,烧光了也可能做不出东西)。
而除此之外,就不要说硬件方面的核心技术了,大家都是买来配件组装,有什么好比较的呢?三星的屏幕、存储颗粒,索尼的CMOS、高通的Soc……,全球化的采购这是经济趋势,而不是主观方面的技术不作为(当然了,也有一定的技术限制)。
软件优势
硬件方面小米手机确实没有什么值得评论的,而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小米的软件生态系统来看,小米还是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
首先,国内手机产商的系统都是基于原生安卓定制的,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而MIUI在本土化方面应该是比较成熟的,虽然臃肿、广告多,但是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其次,虽然我们谈论的是小米手机,但是这个话题还是绕不开小米生态链。无论是手机周边还是智能家居,小米生态链的企业都秉承了小米公司的初创精神,这些产品凭借着出色的表现,抢占了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的巨大市场份额,这理所当然的会拉动小米手机的销售,我们可以视为“软实力”、“周边影响力”。
无论是苹果还是华为亦或是小米,大家其实都是组装机。更多的工作重心是放在外观设计、手机测试,功能调试等方面。而说到底,小米用户粘性就是性价比和MIUI。
它的独门绝技就是耍猴,一个产品断供了还在不断宣传,让你买不到不断地叫你等;拿一点实实在在自己的特色去宣传,宣传高通的跑分有意思吗?哪是你的吗?一旦制裁你,你连哭的机会都没有,没接受教训吗?
没有自主研发的技术,完全靠组装,拼装,贴牌。这样的通路货迟早会被市场淘汰的。 现在国内很多手机厂商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加大对自主技术研发的投入。但是市场不允许,国产手机在市场上的定位还是中低端,相信利润也不是很多。如果将所剩无几的利润投入到研发中的话,那么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厂商可能死得更快。 我觉得他们现在要么就是和魅族小米一样,专注一条产品线。不要玩五花八门的机海战术,认真做好一款手机。或者有大的财团在背后支持。 其实联想我挺看好的,财力雄厚。完全可以在移动设备领域挣得一席之地。还有华为也是一样。
由于某些原因,的确导致了我们很多朋友对小米的认知不足,认为小米只是靠低价获取市场份额的拼装品牌。实际情况肯定并非如此,毕竟用九年时间跻身世界五百强并不是每家公司能办到的,这确实是实力。
软实力说到软实力,这其实是小米非常核心的东西,创始人雷军的出身本来就是一位编程高手,业界对他评价非常之高。小米手机的成功也是因为MIUI开局开得好,这就是“软实力”够硬。首先深度定制MIUI能多年领先于其他安卓定制,靠的就是软件设计方面的能力。虽然其他品牌目前也不差,但是已经过了大概接近十年的时间,在所有的安卓深度定制中,个人仍然觉得MIUI是做得最周全的,也就说其他系统仍然在追赶的路上。
其次就是小米的模式,要知道,小米能够成长迅速成长至现在的规模,靠的并你不仅仅是手机一面。它做了一件大家都没尝试而现在又都在学的事情,通过手机一个产品,非常成功地把小米这个IP带到了大众面前。现在已经延伸到生活各个领域,然后再次演化,营造出了ALOT这个概念。现在大家都非常看好这个领域,跟风者也非常之多,不过小米作为领头羊的功劳的确意义重大。因为小米对这个领域的深耕,也因此获得了外界的高度评价。
硬实力虽然现在全面屏已经是烂大街的情形,但是对于笔者而言,仍然没有忘记那个曾经打开全面屏纪元的先行者,这应该算是小米手机外观值得称赞的设计。率先将陶瓷玻璃材质用于手机外壳,这种方式也称得上一股清流,后来也被很多品牌使用。在最新的MIX阿尔法身上,小米又首次将航空金属钛合金用到了手机上,虽然目前这款机器未能量产,但它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小米不计代价敢于 探索 的精神。
除此之外,决定一家公司是否有实力也要看它是否拥有自己的专利,因为拥有专利越多对于新品的研发就越有优势。小米目前虽然还很年轻,但是在专利方面却毫不逊色;在19年中国企业专利500强榜单中,小米成功打榜排第16,排在了腾讯、移动等知名企业的面,实力自然不用多说。最近小米又获奖了,已经是第二次被全球专业信息服务商Clarivate Analytics评选为全球创新100强企业,这个奖项主要就是根据公司的创新能力评选得出。一同入选的中国大陆企业还有华为和腾讯。
虽然小米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前进的路上从未停止,对于专利的追求更是激进有加。19年专利投入已达75亿,20年小米手机正式迈进高端领域,研发方面的资金将会达到更多。
近几年,小米确实乏力了,没有前几年那么有 科技 创新了。自从18年跟风iPhoneX以后,小米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了多少 科技 创新了。
但是实际上小米对于独立技术的研发是非常重视的!!!
首先说说19年的一亿像素,虽然是小米和三星共同研发的,但是说起来还算得上是小米的技术了,毕竟一亿像素国产机,小米是唯一一家。
除此之外就是被雷军吹爆了的,快充技术和无线充电。这两个技术方面,小米是全球第一的,毫无争议!!!不仅如此小米的20w快充速度还要超过华为30w的快充。所以这两个技术不仅仅是小米独有,也是全球第一独立技术。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最独立的技术应当属于MIUI。这是小米的根本和核心。
华为拥有领先世界的5G基础通讯,在当下,做通讯都绕不开5G。苹果手机有自己的IOS系统,能从根本上提升手机性能和操作体验,系统优势明显。三星有自己的OLED屏,三星OLED市场占比达到933%,国内90%手机都将搭载OLED屏。那么小米作为一家备受用户喜爱品牌,到底有什么核心技术呢?
其实了解小米的都知道,小米的强项是整合资源、产品营销。如果把苹果的IOS系统拿掉,小米跟苹果的模式还真的很像,苹果手机90%产业链都是外包。但是也仅仅是神似,苹果虽然也是再整合资源,但是它的资源基本都是独家,只给自己提供。比如苹果的屏幕用的LG屏幕(之前有人说苹果用的三星的屏幕,个人建议好好查查资料),虽然三星的屏幕的市场份额一直都再领跑,但是在性能上LG和三星差别并不大。还有苹果搭载自己研发的A芯片,据说即将上市的苹果12将搭载A14芯片,A14采用了最新的5纳米工艺制造。
小米从成立以来,一直以系统软件开发为重点,说到底,小米就是一家软件公司。所以,在硬件方面,小米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核心产品,如果硬要说有,也就澎湃芯片了,还是跟别人合作的,但最终也是风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
而小米在手机方面的成绩,也就只有小米手机的系统——MIUI。用过小米的人对于MIUI的评价大多还是比较好,个人觉得相比之下它有如下优势。
1、UI界面干净
小米系统相较于原生的安卓系统界面比较圆润、平滑,标签比较干净利落,菜单以简洁的白色为主。界面整体颜色搭配更佳年轻化,彰显青春气息,同时体现系统比较干练。MIUI全球首创“百变主题”以及“百变锁屏”功能,带来更为华丽、极致个性的手机操作界面感官体验。
2、功能丰富
内置双开功能,双开应用免去了来回切换账号的麻烦,这个功能现已支持绝大部分软件。
系统分身,只要在设置里开启系统分身,在解锁手机的时候输入不同的解锁方案就会进入不同的手机一样。还有传送门、照片查找、负一屏支付宝付款码、多任务处理等等在此不再一一介绍了。小米系统功能相较于其他手机系统确实多了不只一点两点。
3、终端控制
你可以体验到每天下班回家,一进门对小爱音响说,打开电视,打开顶灯,操控扫地机器人,你可以手机预约电饭煲煮饭,用摄像头查看家里的宠物,等一切行为都可以用小米手机掌控。MIUI和整个生态链产品完美结合。
小米产品外观设计是小米的,这个不用说了吧?
其他的:
1MIUI
Android归Google,但是MIUI的定制很强,广告算是一个彩败笔。
2对齐唤醒
针对Android第三方应用的不规范行,小米2S添加了一种对齐唤醒机制。主要是为了省电
3边缘触控
虽然4C这个功能被人吐槽没啥用
416颗LED灯
跟屏幕厂家一起定制开发
5屏幕指纹识别
虽然目前只是一个专利,应该跟屏幕和指纹厂商一起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