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3年没白等?骁龙870+67W+2.5K,小米平板5 Pro深度评测

新手学堂010

米粉3年没白等?骁龙870+67W+2.5K,小米平板5 Pro深度评测,第1张

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而生态也是需要通过时间来沉淀的。错过3年时间的小米平板5,显然不可能刚出道就拳打iPad Pro,干翻华为MatePad Pro,一夜之间完成逆袭——这不现实。

我更感兴趣的是,小米平板5在日常使用中的优缺点,以及横屏生态的完成度。

在开箱之前,我想强调一句话 :“吸引用户的是配置,留住用户的是生态。”

因为67W充电套装是另外独立包装,小米平板5 Pro的包装盒十分简约,配件只有一个35mm耳机孔转接线。

包装盒背面右下角会备注屏幕的生产厂商,我这台是6GB+256GB的黑色版本,供应商是华星光电。

机身中框采用铝合金材质,中框硬朗,握在手里能明显摸出“棱角感”。

两边都有扬声器开孔,采用侧面指纹方案,旁边是音量上下键。这两个实体按键的做工很扎实,回弹力度紧致,反馈感较强。

后盖是塑料材质,但是摸起来也不像塑料一样油腻,也不像金属、玻璃一样冰冷,有种亲肤材质的感觉。

屏幕是四边等宽设计,屏幕比例和华为MatePad一样是16:10,看上去比较细长。重量是515g,捧在手里追剧很轻松,不过打竞技类手游时,感觉有些吃力。

骁龙870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今年安卓阵营大名鼎鼎的“救火队长”,各大厂商都在用。而且平板电脑的散热条件更好,小米平板5 Pro上这颗骁龙870,完全可以发挥出100%的实力。

虽然没有悬念,我还是测试了一下小米平板5 Pro的跑分。室温用空调控制在26度,系统版本是最新的MIUI1257,历经3轮测试取中间值,结果如下。

这个成绩,符合骁龙870的正常表现。而且平板电脑的散热面积大,所以性能持续释放能力更好。即使在安兔兔高压测试中,后盖摸起来只是有一点温热。

我认为对11英寸的安卓平板来说,玩 游戏 不是主要的应用场景。因为平板电脑太笨重了,打竞技类手游不如手机灵活。

机器悬空握持状态下,会明显感到平板“往后倒”的沉重感,要手指用力支撑,才能维持平衡——这是10英寸以上平板电脑的通病,iPad Pro也一样。

当然,像植物大战僵尸这种休闲 游戏 ,肯定是大屏更爽,但是这类 游戏 需要很强性能吗?

当前最重要的,并非 游戏 性能,而是平板横屏生态,以及独有的生产力场景。如果只能用来追剧、看网课、玩消消乐,即使用骁龙888 Plus,也不过是徒增功耗。

毋庸置疑,屏幕素质是小米平板5的核心卖点,也是它敢和iPad Pro一较高下的资本。

说实话,从iPhone 11换成小米平板5 Pro之后,我并没有感到画面变得更清晰。后来才注意到,这块屏幕的PPI是275,而iPhone 11的PPI是326,iPad mini5的PPI也是326。

平板电脑上的2K,和手机上的2K不是一个概念。因为分辨率不等于清晰度,决定清晰度的是像素密度——也就是PPI。

当然,小米平板5的PPI还是比iPad Pro高的。

只能说,这块25K屏的意义在于可以缩放4K视频。但是经常找**资源的人应该都知道,视频资源一般分为4K、蓝光1080P。但是很多主流影视作品都不支持4K,2K资源更是几乎没有。

最明显能感知到高刷屏的,当然是 游戏 场景了。市面上不少手游已经更新了90HZ、120HZ模式,其中小米平板5适配了几个?我下载了5款支持高刷新率的手游,发现都不支持开启90HZ以上的帧率。

可能是因为小米平板属于新品,还需要等开发者适配。

不过让我感到惊喜的是,绝大多数日常应用都适配了120HZ。而且切换应用、刷信息流、手势滑动等场景,基本都能稳住114HZ以上,没有明显的挫顿感。

而且在某弹幕视频应用中,如果开启弹幕,刷新率不会锁60HZ。虽然视频的帧率不高,但是弹幕、应用界面会以120HZ进行刷新。

所以,120HZ刷新率到底有什么用?我专门找了一个4K+120HZ+10bit的超强画质视频,在这么恐怖的画质下,小米平板5 Pro能保证视频帧率在118 fps以上,观感真的非常丝滑。

强烈推荐各位体验一下高刷4K视频,这真的是对眼睛的一场洗礼。只能说,120HZ在现阶段确实属于“硬件先行”的技术,但并不是毫无意义——它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

判断一款平板电脑的生态如何,最重要的是要看横屏体验。说实话,iPad的横屏生态也不怎么样,大多数APP都没适配HD版本,只能强制“竖屏使用”。对比起来,MIUI for Pad的平行视界,反而主动性更强。

小米平板5的“平行视界”操作逻辑是:APP首页固定为“左半屏”,下一级页面扩展成右半屏,从而铺满整个屏幕,把“竖屏”界面扩展成“横屏”。

分屏的优点是看起来更美观,缺点是阅读体验不够沉浸。有一个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一些高度适配“平行视界”功能的APP,在横屏模式下,可以自由调整左右分屏的窗口大小。

当窗口可以自由调节的时候,阅读体验就得到了保证,横屏模式的实用性大幅提高。由此可见,“平行视界”虽然目前有各种缺点,但不失为一种“下限很低,上限很高”的解决方案。

重要的是,针对一些需要沉浸式体验的热门应用,MIUI for Pad专门为它打造了“横屏模式”。比如微信读书,可以看出它根本没有适配安卓平板,默认打开是竖屏的。

但是一旦你开始阅读,界面会自动“拉升”为横屏——虽然原理我不懂,但是我大受震撼。看到这里,我突然对安卓平板的未来有了信心。

学生党“刚需”的应用分屏也安排了,在多任务后台长按应用窗口,点击分屏按钮,APP会固定分屏到左边——可以理解为分屏的「主应用」。

对比一下,iPad的分屏是“阶段性”的,随着当前应用关闭,两个分屏会一起消失,比较适合用来边读书边做笔记。

和iPad OS不一样的是,MIUI for Pad的分屏是先固定一个APP,该APP的优先级别高于一切,再开启另一个APP则会自动分屏。

被固定的APP就算退回桌面也不会消失,很适合跨多个平台来查阅信息,自由度更高。

MIUI的小窗模式,是小米平板5 Pro明显比iPad更自由的地方。在多任务后台长按应用窗口,点击小窗按钮,就可以把APP界面变成竖屏的悬浮窗。

窗口大小可以调整,还可以“悬挂到”右上角。遇到更新 游戏 资源包的时候,我就把APP挂到屏幕右上角,然后去干别的事,非常方便。

安卓平板虽然生态不如苹果,但是一旦涉及到多任务场景,安卓平板的“自由度”明显更高,用起来更像是Windows系统。

小米平板业务已经搁置了3年,生态上都得重新摸索,还处于“猥琐发育”的状态。不过即使如此,MIUI for Pad已经基本成型,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米粉苦等了3年的“逆袭”,或许已经拉开了序幕。

我体验了一下小米平板5 Pro的官方键盘保护壳,它采用磁力吸附技术,平板轻轻贴上去就可以对准。

缺点是,磁力吸附的吸力只能保证平衡,如果将平板倒过来晃动,是很容易脱落的。

键盘是较为紧凑的63键,通过“POGO PIN触电直连”技术和平板连接,不需要配对蓝牙,也不需要充电,并且延迟非常低。

键程为12mm,按下去有点轻柔,但是触底后回弹力度很强,没有那种“松松垮垮”的廉价感,手感不错。

目前WPS已经适配小米平板,基础的文字办公都能胜任。而且比起输入体验,我更在意的是中文输入法。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由于iOS的限制,iPad连接键盘不支持第三方输入法,打字非常不准确。作为安卓阵营的一员,小米平板不存在这个问题,百度、搜狗、讯飞随便选。

当然,在专业级应用方面,安卓生态确实有一定差距。iPad上的正版Photoshop,功能几乎可以达到桌面级别,而安卓生态……只能说Adobe暂时还不够重视。

记笔记方面也是,iPad有OneNote、notability等王牌软件,安卓平板只有次一级的OneNote、云记、Noteshelf。

不过,2499元只能买到32GB的iPad 8,32GB就别提专业生产力了。

同时,安卓平板的生产力真的并没有那么差。码字有WPS,剪辑有剪映,修图有Snapseed,记笔记用OneNote。干柴已经浇上了油,就差点一把火。

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小米平板5 Pro可以在较低的价格内,得到一流的影音 娱乐 体验,同时满足基本的“生产力”需求。

至少用着小米手机的用户,不需要去买华为、联想、苹果的平板了。

目前小米平板还不是完全体,据我了解还有MIUI+、PC模式等等还没上线。

通过破解的方式,我提前体验了一下即将上线的PC模式。先打一个预防针:PC模式正在内测,有BUG很正常,我只是先带大家看一看“未来”。

1,在PC模式下,除了个别定制的APP,大多数APP都是以默认的竖屏窗口打开。因为可以同时多开多个应用,6GB的的运存也就有了意义。

2,PC模式的核心体验就是浏览器,小米内置浏览器变成桌面端的形状,而且默认打开桌面端网页,体验很接近笔记本电脑。

3,但是如果换成第三方浏览器,比如Chrome、Edge、360,在未适配的情况下,它们依然是竖屏窗口——吐槽一下,Edge在平板系统中明明可以用横屏,换成PC模式反而不能用了。

4,连接蓝牙鼠标后,“鼠标”右键不可用,交互本质上还是“触摸”。绝大多数需要用到鼠标右键有关的功能,在PC模式上都用得不太舒服。

5,键盘多任务切换的交互还没做好,前台程序会挡在前面,导致你看不见切换任务的过渡动画。如果前台应用是全屏模式,通过键盘无法切换任务,要呼出底层的任务栏才能切换。

6,多任务切换,很明显还是手机上的交互,快捷键只能呼出“多个任务”的卡片,最后还需要用手指或者鼠标再点一次,才能切换到我想要的应用。它不像Windows、macOS一样,只用键盘快捷键就可以完成整个过程。

当然,PC模式是一个正在内测,还未正式上线的功能,这里只是抢先体验,只能说未来可期。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综合对比各项配置,你会发现小米平板5 Pro确实做到了“同价高配”,可以说MIUI for Pad还很稚嫩,但是不能说它的硬件堆料不够“厚道”。

还是开头那句话:“吸引用户的是配置,留住用户的是生态。”小米平板5 Pro现在的问题,就是配置虽然很强,但是缺少一个让你非得选择它的理由——问题出在哪里?

用苹果全家桶来举例就明白了:只要登录同一个Apple ID,在同样的网络下,当iPhone有来电的时候,身边的iPad、MacBook都可以代替接听。哪个离我最近,我就用哪个。

而在小米平板5上,我暂时没有看到这种不同设备之间的联动——据说快了。

在我看来,“跨屏协作”非常关键,它能让小米平板5 Pro的口碑从“性价比还不错”,变成“米粉的最佳选择”。小米手机的市场份额已经是全球第二,仅次于三星——如此庞大的用户能带来多少份额?

最后做个总结,笔者认为小米平板5 Pro的配置,确实是同价位的佼佼者。不过,MIUI for Pad的完成度,目前只有70%左右,希望能尽快赶上去。

全球手机行业大洗牌,苹果掉出全球手机市场前三,据报道,此次前三的品牌有华为、三星和小米,苹果排名第四,最令业内人士和消费者感到意外的是前三中,小米这一“黑马”出乎意料的逆袭。

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不只是苹果独霸一方

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三季度中排名前四的厂商依次为:三星电子、华为、小米和苹果,其中三星重回冠军之位,小米成为最出乎意外的逆袭,超过苹果排名第三,苹果排名第四。据统计,这四品牌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约606%。曾经称霸的美国品牌苹果不再独霸一方,更多的品牌抢占它市场份额。行业中其他的新品牌也靠着自己的技术和实力开始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而消费者众多的中国人不再只倾向苹果,更多的是对国产品牌华为和小米的认可,这是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进步的表现。

二、全球行业大洗牌,是科技发展的结果

此次的数据证明,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有足够的力量,创造更新颖更人性化的产品,行业出现了新的排位,让整个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原来的霸主受到的影响如果不重新思考,重新进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很快就会被其他品牌给代替并踢出。产生了新的可能,凭实力继续竞争,曾经的行业领头羊如果不能跟上脚步,那就会被发展更快的品牌给覆盖。

三、苹果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曾经的苹果手机,靠着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而近几代产品的产出,消费者开始觉得,并没有出现新意,而国内的华为和小米,凭着创新技术和更符合时代的理念,对人才的重视和市场的把控,产出了很多优秀的产品得到消费者认可,消费者不是傻的,购买更加方便,技术更加新颖,价格还划算的产品,不会放着不选择而去选择没有进步且价格昂贵的。

雷军十周年演讲首谈和董明珠打赌,二人打赌是怎么个来龙去脉,雷军和董明珠共同参加晚会,然后为了活跃气氛小米总裁雷军跟格力总裁董明珠打了一块钱的赌,赌双方的营业额,董明珠也同意了,但是最后雷军输了。雷军的十年演讲

小米的成长故事真的很励志,小米最初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公司,现在是年轻的知名企业,原来也只是买手机,现在小米之家中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小米在成长,雷军也在成长。在演讲中,总裁雷军用了几个故事来告诉大家小米过去的成长经历,每一个都是很热血。刚开始,小米没有投资很难运营,为了拉来投资费尽心力;随后小米北漂几年就搬进了科技园;随后又经过了努力,成为了最年轻企业的知名企业。现在的小米慢慢创新,慢慢一步步逐渐走出国门,带领着智能行业发展,激励很多年轻人创业的心思。

雷军和董明珠打赌输了

雷军同时也表示了一下未来小米的发展的愿望,小米作为一个中国本土品牌,希望小米能够顺利走出国门,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让世界对中国企业刮目相看。带领更多的新生代创业者进步,激励他们继续奋斗。现在智能化趋势越来越普及,不进则退。小米一直打的就是性价比战争,长期将小米的利润率降低,所以消费者好还是很喜欢的,比较产品也不错,价格也合适,不选小米选什么。跟董明珠打赌虽然输了,但是吸取教训之后小米成长的还是很快的,营业额很快就超过了格力。

小米的成功事迹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进行创业,走向一条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在小米的成功案例之下,激发了年轻人创造激情。最后还是希望小米能够继续创新和发展,带给社会更多更好的产品,服务社会,才能走的更加顺利和长久。

3月29日,小米将召开春季新品发布会,本次发布会除了手机之外,还将有4种产品登场。米粉们的春天来了。

小米11pro&Ultra

据数码大V爆料,小米11pro将搭载最顶级的三星E4高刷2K屏幕,哈曼卡顿音响,超快的无线充电速度,IP68级防水防尘。

同时小米11Ultra还会搭载全球首发的三星GN2超大底的传感器,1/112",接近一英寸的超级大底。50MP每颗像素都达到14μm,融合后更是前所未有的28μm。全球首发Dual PD Pro,全像素全向8核对焦。

这次小米在影像上与三星合作,投入2个亿,比一加还要狠,立下小目标:突破手机影像天花板,做安卓机皇。

小米11Ultra还将采用全球首发硅氧负极电池,快充速度又有新的突破。

小米新一代MIX

本次春季新品发布会将发布阔别两年的小米MIX系列,对于米粉这个系列代表着他们的青春。

新一代MIX将搭载创新的液态镜头技术,它是通过仿生人眼晶状体,来实现更加精准快速的对焦,同时,还能保持稳定的高透光率,具有更好的低色散和耐极端环境。

并且这颗液态镜头,可以同时实现微距和长焦的功能,体积更小,镜头模组也更精简。

新一代小米笔记本pro

上一代小米笔记本产品是在2017年发布的,时隔1282天,小米终于又将发布笔记本产品。

新一代小米笔记本pro将在屏幕上有很大的升级,屏占比会在90%以上。

自研芯片

小米本次发布会还将带来自研的澎湃小芯片。目前不知道是Soc还是其他芯片。

空调产品

海报配了文字“夏天制冷,冬天制热 格局小了”,这次小米空调也要格局逆袭了吗?

最后

卢伟冰对这次发布会的评价是“新品太多,下周一需要准备纸尿裤”。

小米一次发布这么多新品,可能是有史以来新品最多的发布会了。发布会很可能持续3小时以上,你最期待哪一款产品呢?

小米公司,家喻户晓的国产手机领军者,从2011年发布第一台智能手机,到现在努力抢占国产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小米已走过十个年头。在这十年间,小米逐渐从一个通讯、手机公司转变成了多业态新零售公司。

雷军在《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一文中声称,“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具体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这些年小米慢慢从线上饥饿营销拓展到开设线下体验店,涉及的品类也在不断增加,开始了小米“杂货铺”的进阶之路。

初心所在:小米之家(需求面积:150-300平方米)

小米之家是小米公司官方直营零售体验店,以旗下电子产品为主,为消费者提供小米手机及其配件自提、小米手机的技术支持等服务。

小米之家前期多位于写字楼,以售后服务为主;后来发展到位于大型Shopping Mall,以零售体验为主。2015年9月12日小米之家在北京当代商城开业,这是小米之家首次进驻商场。2016年2月24日,在小米5发布会上,创始人雷军宣布小米之家正式转型零售店。

2017年11月5日,全球首家小米之家旗舰店落户深圳万象天地。而旗舰店的出现,让小米的零售体验店更上台阶。万象天地位于深圳高新园,是深圳少有的高端“街区+mall”的创新商业空间,小米之家万象天地店也是华润万象天地内少有的独栋品牌旗舰店,无论从面积、内部装潢还是购物体验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升级。

在小米生态链的打造上,小米之家的存在解决了小米生态链产品怎么卖的问题。雷军把小米之家作为新零售体系一个重要的环节,当线上流量变得不确定性,线下流量就成了商家必争,小米布局线下小米之家,强化了粉丝效应,解决了管道流通问题。

“杂货铺”的逆袭:小米有品(需求面积:500-600平方米)

手机之外,小米在占领消费者刚需市场上进一步扩张布局,开始试水衣食住行的产品,进驻智能家居领域,推出“小米有品”产品线。小米有品全国首家旗舰店于2018年5月25日正式开业,位于南京建邺区新城 科技 园,小米有品自此开启了对线下零售业务的 探索 。

该店约600㎡大小,整体延续了小米之家的极简风路线,以灰白色为主基调,木纹体验台自然融入,开放式的动线设计,整体给人以明亮、简约、居家的感觉。

小米有品主打“爆品”模式,销售包括小米、米家以及生态链产品等在内的超过2700种SKU,涉及家居、出行、电子、 娱乐 、服饰、运动及个人护理等15大类目。

一年之后的5月1日,小米有品合肥旗舰店正式开业,定位于“全球首家商业旗舰店”,正式进入大型商场。小米有品合肥旗舰店的占地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线上售卖的智能、家居、餐厨、母婴等17大品类在店内均有展示,整个店铺也营造出了小米有品“全而精”的经营理念。

继南京、合肥之后,2019年6月15日,小米有品在上海大悦城开出了自己的第三家线下店,与同样选址于此的小米之家同一天开业。据了解,小米之家位于大悦城南楼1层,小米有品位于南楼2层,两家店垂直打通,店内设置了可直接上下的扶梯。这也就意味着米粉们逛完小米之家,也能顺便上楼去有品的店里看看,直接感受真正的“由小米及周边三方商品打造的理想家”。

据媒体报道,截止2019年底,小米“小米之家”“小米有品”线下终端数量已经超过了6000家,小米也表示将会在新零售的征程越走越远。小米正在不断发展的线下销售,是对小米现有商业模式的一种补充,更是一种催促自身前行的 探索 。

2021年3月30日晚上,雷军出席小米春季发布会,大胆宣布一个决策:“小米要造车了!”

不过在会上,雷军并未透露造车的细节,比如小米为什么要造车?造怎样的车?是自建工厂还是找人代工?这些细节雷军尚未透露。只是表态说小米不缺钱,亏得起,账上还有1080亿现金,造车首期投入100亿资金。

那么你知道小米为什么要造车吗?蒋老师对于小米造车,有3点看法:

世界上任何一家伟大的公司,之所以成功,无一例外都是抓住了风口,十年前,也就是在2011年,小米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机,用了3年时间,销量做到了全国第一,全球前三,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把小米手机的成功,总结为七个字:“ 专注、极致、口碑、快!

而雷军则更简单,浓缩成了四个字:“ 顺势而为!

那么造电动车,真的是 趋势 吗?

毋庸置疑,这就好比内燃机取代了蒸汽机,苹果取代了诺基亚是一个道理。主要是因为 科技 的进步,会推动效率的革命,内燃机的效率是蒸汽机的一倍,且蒸汽机噪音大,所以内燃机的出现,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同样的,智能手机取代传统手机,其实也是因为效率,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3G到4G再到5G的发展,人们对于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前看电视、上网为主,现在变成了用手机接受资讯,从图文时代再到短视频时代,显然传统手机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传统手机注定走向衰落。

那么电动车相比燃油车,效率优势在哪?

首先是电池技术的逐步成熟,从300公里的续航,再到600公里、900公里,甚至突破1000公里,未来五年,有望突破2000公里,如果达到了2000公里,再加上充电时间的压缩,那么电动车的优势就更全面了,你想一下,一天24小时,16小时驾驶时间,每小时时速120公里计算,那么一天里程就是1920公里,一旦充电桩像加油站一样,在全国范围内普及,那么到那时,电动车的效率就全面领先燃油车了。

其次是无人驾驶技术的突破,通过在雷达技术、视觉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突破,无人驾驶(自动驾驶)的优势是在于,规避了人类驾驶过程中的失误,所造成的的交通意外。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驾驶疲劳。

最后是摆脱对石油能源的依赖,这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

所以,足以看出,电动车是一个长期趋势,但造车过程也是十分复杂的,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大数据作为基础,而这些,小米恰恰都具备了。

效率优势 是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小米的效率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

1,管理效率

作为一家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小米的管理效率主要凸显在个人效率和系统效率上面,把员工的所有行为数字化,这是小米管理效率的核心,每个人的工作进度,效果都可以用数字来评估,这样员工的内驱动力就更强劲了。数字会驱使员工努力,用户的反馈直接体现在员工的工作结果,让员工直接对接用户,这是小米效率革命的核心。

2,产品效率

小米之所以能在智能手机这片红海市场杀出一条路来,主要是因为专注的效率,其他品牌都是花10亿研发费用,投入到100款手机上面来做研发,这样最大程度降低了市场风险,而小米成立之初,是将1亿研发费用投入到一款产品里面来,从而做到极致。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研发效率。

3,渠道效率

小米手机在2016年进入低谷期,竞争对手OPPO和VIVO,在渠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优势,门店迅速占领了中国四五六线城市,而小米在面对竞争的时候,非常高效率地建立了自己的两大渠道矩阵:小米之家和小米小店。

小米之家主要覆盖一二三线城市,小米小店则是以个体经营为主,覆盖四五六线城市,小米用了一年时间,就建立了60万家小米小店,以此来对抗OV的10万家线下门店。

同时,小米的渠道构建成了一张网,从线上到线下,渠道效率的优势很快就凸显出来,2017年小米开始从低谷逆袭,销量很快就提升起来了。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手机品牌能够从低谷走出来,而小米做到了。

4,流量效率

互联网的竞争,本质上是产品+流量的竞争,从社群流量红利再到短视频、网红直播流量红利,小米都抓住了,雷军强大的个人品牌背书,再加上小米自建MCN,从线上到线下,再从线下到线上,小米的流量形成了闭环。这是其他品牌短时间内,很难超越的地方。

如今,小米的生态链已经非常成熟,但是要突破,始终缺少一个应用场景,在电动化、互联网化、智能化的影响下, 汽车 显然已经成为一个承载互联网发展的新场景,这是兵家必争之地,小米通过造车,可以将互联网时代的先进成果植入进去,目前已经有很多巨头玩家已经进入,包括以芯片和5G优势为代表的华为,还有以自动驾驶技术和AI技术领先的百度,可以说, 汽车 +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生态化反,还有许多值得大家期待的成果。而这些才是小米最看重的地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流量红利开始见顶,小米的本质是经营用户,而非经营产品,产品可以不赚钱,但是使用产品背后的用户,可以为小米带来其他的丰厚收入,而电动车的用户群,无疑是一群有着 科技 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有着新思潮,新的消费观,能够聚集这样一批新用户,才是小米商业模式的关键所在。

小米生态有了 汽车 这一环,便是如虎添翼,所向披靡!这也是雷军的最后一战,为梦而战,为 科技 报国之战,正如雷军所说:“如今的小米,早已不是三五个人,七八条枪了,截止2020年底,小米账上拥有1080亿现金,我们亏得起!”

造车这条路是艰辛的,我们用过去40年时间,走了西方国家200年的路,而未来40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电动车领域,乃至整个 科技 创新领域,我们一定会走在世界之巅,这一次,我们只许胜不许败!

 一场没有真正赢家的内卷。

  文 | 华商韬略 潘伟强

 拿着一把买来的“大刀”,奥克斯赶在2021年结束之前砍了格力一刀,重新揭开了这对冤家对头的互砍往事。

 但始料未及的是, 新的玩家正在切入空调市场,而且是超越时代的降维打击。

  奥克斯告赢格力

 奥克斯突然把格力告了,而且还告赢了。

 实际上,这算是奥克斯的一记反杀——双方早就陷入了专利诉讼大战。

 奥克斯于2018年从东芝手中收购了这个专利,该专利申请日期为2000年8月11日,专利保护期20年,已经于2020年8月11日终止,但提起诉讼的时间却是2019年1月。

 格力曾经就该案件提交过管辖权异议,但未果,也两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张过专利无效,得到的回应是该专利部分无效。

 12月8日,格力也对此表态,这才是一审判决,已经提起上诉。

 这又是一场漫长的诉讼战。

 但作为宿敌,它们都已对此司空见惯。

  多年宿敌

 相比于美的,近些年,格力和奥克斯之间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奥克斯似乎在名气上不如格力,这家企业的老板郑坚江也没有董明珠那样的流量效应,但他却把奥克斯打造成了格力最为难缠的对手之一(另一个是美的)。

 据调查机构欧睿国际提供的数据,2020年格力电器在家用空调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和2019年基本持平,奥克斯集团排名第八(2019年是第四)。

 格力的确在研发方面占据优势,但奥克斯通过性价比、转型电商等策略让自己跻身空调行业第一梯队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与格力成为死对头。

 董明珠甚至说, 千万不要在她面前提奥克斯。

 “它(奥克斯)比美的更糟糕。之前是美的在我这里挖人,现在不挖了。但是奥克斯在我这里连工人都挖,我的人到了奥克斯还要更名换姓。他们偷了我们的技术,而且还弄虚作假。”2019年1月格力临时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如此炮轰奥克斯挖人无底线。

 在2019中国智能制造全产业链应用大会上,董明珠谈及行业格局时再次提及奥克斯, 称不用去看奥克斯和小米,因为(格力和这两家)不在一个层面。

 她的理由是, 一家企业如果依赖别人的技术,或者不择手段抢劫别人的人和技术,“即使今天能活下来,明天也依然会死”。

 在博鳌,董明珠再次指责奥克斯挖走格力人才。

 到了2019年年中,格力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实名举报奥克斯的空调产品不合格,后者回应称格力用诋毁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这把双方在2019年的舆论战推向高潮。

 2018年,双方同样是在打专利官司,奥克斯几乎都是败诉方。

 也正是在这一年,奥克斯收购了东芝的专利,这才组织了一次像样的反击。

 除了专利大战之外,格力还认为奥克斯从格力挖走了超过300名核心骨干人员。

 但格力对无底线挖人最高调的批评,可能并非针对奥克斯。

 2015年珠海工业转型升级工作会上,董明珠表示痛恨偷偷摸摸的挖人行为,称(2014年)国内知名家电企业的领导带队来珠海挖格力的人,在得知这件事后, “格力电器派人去将对方打了一顿”。

 这引发了轩然大波。

 有人认为挨打的这家企业是美的, 但是美的掌门人方洪波说,从来没有挖过任何人,也绝对不会用珠海“那个企业”的人。

 方甚至说,美的和格力的竞争合作互动,促进了中国空调行业的发展。

 但董明珠也许不这么认为。

 看到美的和小米合作时, 她直言“两个骗子在一起,组成了骗子集团”。

 而美的和奥克斯也不含糊,曾经和志高、海尔、海信和长虹等,联手发起“破格行动”,围剿格力。

 现在这场专利诉讼表明,这场争斗依然看不到尽头,但市场已变,新玩家虎视眈眈。

  新玩家的新武器

 目前为止,格力和奥克斯围绕专利纷争的眨眼 游戏 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相应的,他们也把大量资源投放在了应对诉讼,以及各种营销上。

 包括美的在内,这几家头部玩家短期内都不具备吃掉对手、一统空调江湖的实力。

 格力曾经想通过提升安装服务的形式,升级这场行业霸主争夺战,但效果并不明显。

 而且市场也变了。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及家电下乡、节能补贴之后,中国的空调普及率虽然低于部分发达国家成熟市场,但保有量达到了54亿台,市场基本饱和了。

 从这个角度看, 专利战也是市场竞争变得更惨烈的表现之一。

 但通过这种 工业时代的竞争方式,能否达到驱逐或者削弱竞争对手的目的,尚难定论。

 法院判决表明,这种策略有点作用,也能通过罚款震慑对手,但从根本上并不奏效。

 市场变化的另一个表现,则是来自行业外的新对手,带着前所未有的新武器,闯进来了。

 5G,以及其所代表的万物互联时代到来了。

 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在占领了智能手机流量入口之后,也在向用户的客厅,包括空调进军,还专门制定了“手机+AloT”的双引擎战略。

 这是一个生态组合拳,单兵作战的空调厂家很难招架。

 就像微软在Windows中推出IE浏览器之后,原来的浏览器霸主网景很快就消失了。

  董明珠和雷军的那场金额高达10亿的赌约,实际上很可能预言了一个可怕的结局。

 2013年赌约开始,当时小米营收200多亿,格力1200亿。5年赌约到期后,格力1981亿,小米1749亿,格力赢了,但属于险胜,而且疲态尽显。

 2019年,小米轻松超过了格力。

 这种情况足以给美的和奥克斯带来启示。

 相对而言,美的情况要好些,毕竟收购了库卡。

 奥克斯虽然很早就实现了多元化,手机、 汽车 都有涉足,但新业务多数遇挫。

 至于格力自己,手机、 汽车 同样难言成功。

  没有赢家的战争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奥克斯只是碰瓷格力,虽然郑坚江的履历虽然没有董明珠那样富有传奇色彩,却同样励志。

 他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创业,最初只有7个员工,随后把电能表做成全球第一。

  他最擅长的就是逆袭。

 郑坚江做电能表时,全国最大的电表企业是其工厂规模的500倍,5年时间他就成了全国第一,最后变成全球第一。

 郑坚江开始造空调时,全国最大空调企业是其规模的1000倍,8年时间他又变成了国内TOP3。

  他可不是瞎指挥的外行——无论是电能表还是空调,他自己都会维修,甚至拆卸,技术水准超过专业技工。

 而且他还是一个能反思的人。

 在奥克斯横跨了电力、手机、能源、空调、医院、房地产、物流等多个产业后,他开始反思多元化,并提出了专业化。

 管理方面,他也从一个“暴君”,变成了适度放权——曾经季度、年度经营会要从早上8点开到次日凌晨两三点,而且细致到了下属的PPT什么地方该有粗体的地步。

 奥克斯甚至还搞出了一本书——《竞争,就是让对手无法安睡》。

 对于格力来说,无论是否喜欢,这都是一个强悍的对手。

 现在这个对手导演了一场专利反击战,还小有斩获,毕竟一审胜诉了。

 但在类似于小米这样的跨界巨头冲击空调行业的背景下, 这场内卷很可能没有真正的赢家。

 无论是格力、奥克斯还是美的,都没有小米那样的优势——流量入口、黏性极强的粉丝,以及层出不穷且不限于空调的爆品。

 2020年,小米卖出了超过1200万台智能电视(2019年是1046万台),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第一,传统电视生产商就此被挤出圈外。

 2020年的618电商大促,小米空调全平台卖出了超过2万套。今年618,新风空调品类中销量也是第一。

 而且每一个品类,小米都说自己不做平庸的产品,打的都是智能化、互联网概念。

 这让格力、奥克斯在诉讼战中投下的每一分钱,都显得意义不大。

  它们想掌控行业规则,夺得话语权,但真正改写规则的玩家并不是它们。

 到了跳出行业内卷,开眼看世界的时候了。

 法院的生效判决,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但在工业40时代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才是各家应该抓紧追寻的大道理。

  参考资料

 [1]《八年打了至少78起官司!一审被判赔167亿,格力回应已上诉》每日经济新闻 程鹏 易启江

 [2]《奥克斯反思多元化》IT经理世界 叶丽雅

 [3]《董明珠方洪波“互撕”》北京商报 刘映花

 [4]《2021冷年国内空调零售量下滑58%,业界预计2022冷年有望止跌回升》北青网 张钦

 [5]《专访奥克斯郑坚江:奇迹奥克斯背后的总策划》企业文化 应华根

 ——END——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受到特殊情况影响,海外手机市场还未回归到正轨之中,很多门店还是处于闭店状态,进而导致手机出货量明显下滑。尤其是对于大厂来说,手机销量也是大不如前,相对比欧美国家来说,国内手机市场则是欣欣向荣一片,用户也是热衷于在线上平台购物,足不出户就入手到了心仪手机。海外用户更多时候还是去线下运营商市场购买手机,因此Q3季度苹果和三星手机出货量不及去年!

大厂就是大厂,即便是在如此艰难情况下,手机销量还是维持在一个很高的出货量水平,全球知名市场研究公司Omdia给到调研数据,总结出了2020年十大畅销手机,三星仅占一款,狂销1140万台。作为全球热销机型,iPhone 11亿以3770万台的销量稳居第一,三星Galaxy A51排名第二,Redmi Note 8、Redmi Note 8 Pro强势进入销量前五,消费达到了1110万台,1020万台。

从手机单机销量前十来看,苹果和小米成为了最大市场赢家,iPhone11拔得头筹成为第一,iPhoneSE2以870万台的销量成绩排名第5,iPhoneXR则是以800万台销量排名第6,高价位市场的iPhone11 pro max、iPhone11 pro也是榜上有名。考虑到苹果手机利润空间更大,因此从营收角度来看,苹果已经领先所有手机品牌总和了,redmi手机则是凭借高性价比优势,国内外市场也是实现销量突破!

作为全球出货量第一的三星手机,这一次仅有一台三星Galaxy A51入选销量前十,A51最终以1140万台的出货量力压对手,成为了第二畅销机型。和往年一样,海外畅销的三星A系列产品,却在国内吃了闭门羹,人气远不如realme、redmi等线上手机品牌!这段时间三星也是针对双11推出了S20 FE,在价格调控到4299元情况下,口碑实现逆袭,销量方面已经赶超一加8T和魅族17等国产手机!

谁也不会想到,在大家唱衰了这么久之后,苹果手机依然是榜单之中的最大赢家,iPhone11不仅连续14个月销量排名国内第一,更是成为了全球最畅销手机,销量更是赶超第二名三星Galaxy A51三倍以上,它到底好在哪呢?从配置角度来看, 搭载苹果A13和4GB大内存,运行流畅的iOS14平台,加上出色人脸解锁模块和iP68等级防水,iPhone11是一款功能全面、续航可靠的全面屏手机!

从价格角度分析,随着国产5G手机不断涨价,iPhone11的低价优势开始凸显,几轮降价后甚至比小米10 pro、vivo nex3s等更加便宜,加上苹果本身的品牌光环加成,卖得好也是在意料之中!作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品牌,华为手机无缘前十排名,主要是海外业务受限,仅靠中国市场无法支撑起华为Mate30、P40的销量。反观小米手机,旗下的redmi note8、redmi 8A等性价比十足。

换句话说,华为逐渐失去的海外市场,已经逐渐被小米手机“捡漏”了,加上印度市场大获全胜,小米手机Q3季度实现爆发增长,十大畅销手机小米独占4席,超越华为、三星,对此你们作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