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玩微信朋友圈 怎么玩微信朋友圈

新手学堂08

如何玩微信朋友圈 怎么玩微信朋友圈,第1张

1、要在手机上登录微信,在页面底部水平排列的选项卡中,点击发现按钮,

2、在切换到发现页面后,点击列表项区域中的朋友圈

3、在朋友圈这个页面的窗口,如果是不想加,只发纯文字内容,就需要点击长按网页右上角的相机图标,

4、在长按相机图标后,就会弹出一个窗口,然后输入要发的文本内容,不需要添加,点击发送按钮,即可成功发布只有文字的朋友圈。

5、在删除朋友圈消息的时候,切换到我这个页面,点击列表项区域中的相册,

6、在我的相册这个窗口,根据朋友圈发布的日期,显示了所有信息,点击要删除的其中一条消息,

7、在详情页里,可以清楚的看到朋友圈消息下面,在日期的右侧有一个删除,点击删除就可以了。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朋友圈,有的时候会在里面分享自己的日常和一些比较开心的事情。

但有的时候我们能够发现自己朋友圈里总有些人天天都喜欢发一些自己的自拍,或者是一些无病呻吟的句子。刚开始看的时候还觉得没有什么,但是时间一长就会觉得很烦。就好像日子很平凡没有什么事情,但总有一些人不管是什么事情都喜欢发一个动态。

大多数人对这样的朋友都是没有好感的,偶尔的分享一下自己的日常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但如果次数过于频繁的话,就很令人讨厌了。而且有的人就连生病去医院看病也要发一个动态,总要博取别人的关注。其实像这样的人大多数在现实生活中是并不怎么受欢迎的。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真的很受欢迎的人,他们平时会没有人找他们聊天吗?这应该是不可能的吧,而这些经常发动态的人,他们不过就是想得到别人的关注罢了。如果已经有人去关注他们了,又何必天天发动态呢?如果有人经常找他们聊天,他们可以和对方分享自己的日常,没有必要天天发动态啊!不管是什么人。确实都有喜欢分享自己心情状态的时候。

可是如果只是一些小事的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不当一回事,除非是一些特别开心的事情,否则没有人愿意拿出来天天跟别人分享。而这些没有什么意义的日常让人看多了也会觉得很烦。就好像大多数人谈恋爱的时候都喜欢跟自己的对象聊一些生活的琐事,这种情况很正常,但如果把这些分享到自己的空间就显得不太恰当了。

和男女朋友分享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朋友圈里的朋友并不是你的男女朋友,他们没有必要去看一些关于你的一些琐事。很多朋友都会觉得天天发动态的人太烦了,因为生活本来就是平平淡淡的,不可能说每一天都有惊心动魄的事情发生。总是发一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又有什么意义呢?不过就是增加别人对你的关注罢了。

可是往往通过这种方式的基本上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为如果对方不喜欢你的话,是没有什么兴趣想要知道你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而经常发动态的人,基本上都是没有男女朋友的人,如果有的话,他们会把平时的日常分享给对方,而不是选择发朋友圈。有的时候还是要适当保持一些神秘感的,不需要经常发朋友圈,这种事情做多了也会容易让人觉得反感。

真的有什么事情的话可以给自己的好朋友分享一下,大多数人都是没有耐心去看你的生活的。尤其是女孩子,保持神秘的话会更让别人对你有好感,通过那种方式去获得别人关注,也不见得是一个多么好的方式。不如减少自己发动态的次数,生活是自己的,不是给别人看的。

微信朋友圈,

就是个虚拟网络 社会 交往平台,不必枉思量。

至于什么心态?

你在 社会 中,什么心态,在网络中,就会有什么心态!!!

因为,一切都是心理投射(内向投射和外向投射)

按 社会 心理学 社会 动机分类:

亲和动机

亲和,就是个体不想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虽然,合群,在人际吸引上层次较低,但是,亲和需要,会引起亲和动机,从而引起亲和行为。

我想,在微信朋友圈当中,很少有人,会希望别人不点赞吧。

你是那个另类的人吗?

其实,亲和起源于依恋,在生命早期是亲子之间的依恋,父母在,孩子就没有焦虑和不安。

从依恋走向亲和,是合格的 社会 化行为!!!

有些人,过多的揣测经常发朋友圈的人,认为安静胜过一切,其实,你不喜欢完全可以屏蔽,你可以的。如果你有意见,就屏蔽,就这么简单,甚至删除。你为什么不那么做呢?说明,你有压力了,你焦虑了,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中介过程中的认知调节机制发生了障碍——失去了对局面的控制~这是你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因为朋友圈是 社会 的,不是你个人的。

亲和动机有几个作用~

1满足个体某种 社会 性需要,比如交往、归属、爱的、尊重的需要。

所以,发朋友圈,怎么就不行?

难道,非得在线下互动吗?

难道,人不需要交往吗?不需要归属吗?

有人说,

发朋友圈就是为了炫耀,

发朋友圈就是为了排解空虚寂寞,

发朋友圈就是为了利益…………

我想说的是,

炫耀怎么了?排解空虚寂寞又怎么了?为了利益又怎么了?

还是那句话,

你不想看,完全可以屏蔽!!!

为什么不想看,又不屏蔽呢?

是你的认知出现了问题,你该问自己是什么心态,不应该问发朋友圈的人是什么心态!!!

至于发什么内容,什么动机,你决定不了,你只能决定你自己!!!

外边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受害者就是肇事者!!!

2获得信息

就是发朋友圈的人,一定希望有反馈。因为信息少,人就会有不安全感。个体为了个人生存和发展,必须获得有意义的信息。

比如点赞或评论,

都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指导个体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每个人,

一定要懂得,

任何平台,都是一块地,我们就是大地上的种子,是需要阳光雨露的。

分析一下点赞行为的几种类型~

有希望建立关系的(不熟悉的人)

有继续维持关系的(熟悉的人)

有的是被动服从的(都点我也点,比如领导发的)

3减轻心理压力

高兴时,共享快乐

痛苦时,排解忧愁

这有错吗?

你家孩子考上清华,不需要分享吗?

你职称评为高级,不需要分享吗?

今天父亲节给老爸做了一桌佳肴,不需要分享吗?

………………

只要谁发朋友圈,就是炫耀,就是求关注,就是求存在,就是秀……这么看问题太偏激,也不客观,这个问题出现,不在于别人,在于自己,是自己的问题。

总之,

除了亲和动机之外,还有成就动机、权利动机、侵犯动机。

但是,不管什么动机,什么内容,都不必枉思量。如果不喜欢,觉得烦,可以屏蔽,但是,这个治标不治本。

归根结底,是自己心态出了问题。

朋友圈,就是一个虚拟平台,就是一个 社会 交往平台从线下转到线上,形式变,内容不会变的平台。

如果总觉得发朋友圈的人有问题,那是错的,是你自己出现了问题,你需要调整自己,一切向内看,外边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受害者就是肇事者!!!

我个人觉得这个很正常,现在的 社会 本来就是人人都拿着手机在玩。每天看朋友圈的时候,我都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

朋友圈内容一般分为三类:

第1类,就是做微商自媒体等宣传类,这类人发圈,我一般会选择性的屏蔽,就是他经营的东西如果比较新奇或者是我可能会用到的,我会留着。发圈的频率也有差异,有的人做微商,每天就发3~5条,有的人每天发很多条,发的太多,甚至刷屏的这种我也会屏蔽;

第2类,记录生活类。他可能会把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发上去,可能是请的人在吃饭,可能是在乘车,这一类人我是抱着吃瓜群众的心理。发的频率不是很厉害的话,我不会屏蔽;

第3类,有的朋友圈很正能量,有心灵鸡汤,有分享优秀的东西,也有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包括自己对这些事的认知和见解。这类人的朋友圈,看他的朋友圈,我感觉是一种享受!

如今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微信作为使用最多的沟通软件,身边的朋友使用率非常高,我关注于朋友圈最重要的目的是不愿意和他们脱节。当然,大千世界什么人都有,还有一些朋友圈相当负能量,比如说心情不好,比如说看透人性了,更比如说说活着没什么意思啊,经常发这类负面消息的我也会屏蔽。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但是如果你经常这样的,我是不愿意欣赏这样的朋友圈的。

无论发什么内容,能发圈在我看来,都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是一种愿意与人分享的美德。愿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优质,愿更多的人能从朋友圈得到东西,无论发圈儿的人还是逛圈儿的人。天天正能量!

努力过生活的人。心理 健康 者,发的内容多为自己的生活现状;

当前,互联网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微信的社交功能也非常强大,其中图文并茂的朋友圈也有很多发挥空间。在这个大家都玩微信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有的时候会在里面分享一下自己的日常和一些比较开心的事情,很是方便。

但是,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一些朋友或在某一时段在朋友圈里天天发送消息或动态,把朋友圈当作一个自我展示平台,连发、天天发,不但发一些共同关注的大事,也发一些平谈无奇的小事,不管受众者的心理承接程度,自己是乐此不彼。

天天发朋友圈的人,一种情况是基本上没有男女朋友的人。如果有的话,他们会把平时的日常分享给对方,而不是发朋友圈。另一种情况是平时基本没人关注。如果有人经常找他们聊天,他们可以和对方分享自己的日常,没有必要天天发动态。

天天发朋友圈的人,其性格一般比较开朗、阳光、大方,乐观主义者,坦荡纯粹的人,喜欢把自己身边的事发在朋友圈,希望与朋友们分享,一种真诚的分享。有的是因为孤独,缺少陪伴和爱,渴望被关注,需要找一种存在感,在现实中的落差在这里弥补。有的是遇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却不敢表达自己的心意,朋友圈就成为了他的表白墙。有的是因为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又不愿找人倾诉,发朋友圈也就成了宣泄情绪的一种方法。当然,还有不少的微商广告,秀的是产品,晒的是利益。还有的人比较张扬、高调、自恋、幼稚。

正常情况下发朋友圈,偶尔分享一下自己的日常或特别开心的东西,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但如果次数过于频繁的话就有点不太合适了,甚至会招人讨厌。朋友中的大多数人都很忙,都是没有耐心、天天去看别人的生活状态。要知道,生活是自己的,不是都要给别人看的。因此,朋友圈的使用要适度,适度表达,适度观赏。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无论发朋友圈者是出于什么心态,我们都应该用友善、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因为,大家都是朋友。

我从2013年至今,每天一定会发至少一条朋友圈。

这8年,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

2012年最开始用用微信时并不习惯,也不喜欢发朋友圈,偶尔会发一条动态。

2013年有一段时间特别想自杀,各方面都非常非常不开心、不如意。特别好面子的我不想在突然离世后被人猜疑,于是我开始每天在朋友圈记录当天的动态,表达着各种不愉快。

渐渐的,在每天的书写表达中,我的情绪得到了释放,状态也变得越来越好。一些伙伴在真实的表达中越走越近,一些三观相悖的伙伴则渐行渐远,每一天真实的表达不但让我疗愈了自己,也帮我筛选了朋友圈里值得交往的朋友。

对我来说,朋友圈是一起共同见证成长的平台,我喜欢在朋友圈里真实的活着的伙伴,不用每天在一起,不用经常联系,只是看一看彼此的朋友圈动态就能了解对方的近况,知道对方的想法,不用去刻意联络感情就可以懂得彼此,并在相互鼓励支持中相互提升。

现在我更积极地在朋友圈记录着每一天,给更多伙伴从深渊中走出的信心。

同时,我也把每一年的朋友圈都打印成书,这也是留给我自己和我的孩子的精神财富。

捧在手上的记忆,回味过往的一切,即使当时痛苦绝望到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现在却因为自己咬牙的坚持的不断自我完善而更感觉现在的生活幸福无比。

弗洛伊德说,写作最主要的目的是满足自己内心的某些需要,而不是为了别人。

人的内心看不见摸不着,文字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洞悉内心的自己,帮助我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是 @搜搜心旅 ,不压抑情绪,不为难自己,希望我们都能在真诚的表达中成为最好的自己!

说说我的朋友圈吧,

有时候经历了自己很崩溃的事情,但是没有办法跟别人说,就会发一些文字,

这样子就会觉得自己的情绪好像是被大家看见了一样,内心会有点释怀。

简单来说,就是在现实世界得不到太多的关注,就会在朋友圈寻找存在感。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关注,

有时候觉得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别人在看手机的时候,也会刷到自己的文字和,就好像是分享了一份开心一样。

尽管,我在拍照片的时候是一个人,

上传了自制冰欺凌,下面的评论全是赞美和喜欢,自己的心里也是没滋滋的,

虽然,只是自己在家。

除却一些微商和另外一些类型,

在我看来,每一个人都经受着朋友圈带来的关注,

或许枯燥的生活,因为别人他乡异国的一句评论就会灿烂出一点颜色,

这也是一种安慰[灵光一闪]

个人爱好,我都很少发

自己心 情感 动和显耀的心里分享。也有自己爱好如艺术, 旅游 摄影。性格内外相都。充实生活和作品成就感,赞越多越好

1 从私域空间到半私域空间,“朋友”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

十年时间弹指一挥间,朋友圈的功能没怎么变,变的是人,人所处的环境在变,微信的影响力在变。微信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都无法离开。

微信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即时通信工具,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电话功能。回想一下自己打电话的次数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对方的电话号码可以没有,但微信必须有。最后你的微信加了一个又一个并不太熟悉的朋友,而你朋友圈的隐私难免会受到侵犯。久而久之,大家干脆就不发。

早期的朋友圈都还比较纯粹,那时加的都是自己身边比较熟悉的朋友,都是强关系,数量还比较少。没有领导,没有七大姑八大姨。那时候微信也还远没有现在影响力这么大,大家都还在玩qq空间。

哪像现在“朋友”越加越多,现在的微信朋友圈已经变成了一个半私域的空间。为了保护朋友圈隐私,在加好友时可以选择对方是否可以察看自己的朋友圈。

因朋友圈好友复杂化带来的两个问题:

在不熟悉的朋友面前暴露了自己的个人生活隐私。

分组可见导致发朋友圈麻烦,犹豫半天,最后还是放弃发。

微信不断推出分组可见、三天可见功能,本质上都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有人说现在已经把想发的朋友圈以私聊的形式发给了重要的人和群,想想自己也的确是如此。

2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

朋友圈的本质是一个线上的社交广场,这个广场名叫江湖,江湖,就是人情世故。这个江湖里隐藏着各种各样的人,也充斥着看不见的各色各样的生活。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那么矫情,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发个圈。

你的幸福感可能会刺激到别人。你的悲伤可以给他带来快乐。幸灾乐祸从来都是人之本性。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为什么越来越少发朋友圈动态?”

其中一个高赞的回答是这样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你的喜悦可能会刺激着别人的悲痛。你的伤心可能会淹没于别人的欢声笑语之中。日子最终还是要自己过,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千百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3 缺少积极的正面反馈

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虚荣心,发了朋友圈必然希望得到回应,尤其是对于所在意的人,不过有时 候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上面说过现在朋友圈的互动率很低,

你往往很难得到有效的反馈,干脆就不发。不发朋友圈就没有这些顾虑,从根源上解决烦恼。

而当年才几十个好友,互动率却极高,点赞量和评论都很高。大家都很乐意把自己身上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分享出来,真实而不做作。

大家都很容易收到积极的正面反馈,因此都很乐意发圈,也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人设打造这么一说。哪像现在充满了各种虚伪、套路,虚假面具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

现在好友越加越多,但互动率却越来越少,整个朋友圈一片死寂。大家都没有互动的欲望,这让人进一步不想发圈。

1 从私域空间到半私域空间,“朋友”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

十年时间弹指一挥间,朋友圈的功能没怎么变,变的是人,人所处的环境在变,微信的影响力在变。微信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都无法离开。

微信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即时通信工具,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电话功能。回想一下自己打电话的次数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对方的电话号码可以没有,但微信必须有。最后你的微信加了一个又一个并不太熟悉的朋友,而你朋友圈的隐私难免会受到侵犯。久而久之,大家干脆就不发。

早期的朋友圈都还比较纯粹,那时加的都是自己身边比较熟悉的朋友,都是强关系,数量还比较少。没有领导,没有七大姑八大姨。那时候微信也还远没有现在影响力这么大,大家都还在玩qq空间。

哪像现在“朋友”越加越多,现在的微信朋友圈已经变成了一个半私域的空间。为了保护朋友圈隐私,在加好友时可以选择对方是否可以察看自己的朋友圈。

因朋友圈好友复杂化带来的两个问题:

在不熟悉的朋友面前暴露了自己的个人生活隐私。

分组可见导致发朋友圈麻烦,犹豫半天,最后还是放弃发。

微信不断推出分组可见、三天可见功能,本质上都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有人说现在已经把想发的朋友圈以私聊的形式发给了重要的人和群,想想自己也的确是如此。

2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

朋友圈的本质是一个线上的社交广场,这个广场名叫江湖,江湖,就是人情世故。这个江湖里隐藏着各种各样的人,也充斥着看不见的各色各样的生活。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那么矫情,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发个圈。

你的幸福感可能会刺激到别人。你的悲伤可以给他带来快乐。幸灾乐祸从来都是人之本性。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为什么越来越少发朋友圈动态?”

其中一个高赞的回答是这样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你的喜悦可能会刺激着别人的悲痛。你的伤心可能会淹没于别人的欢声笑语之中。日子最终还是要自己过,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千百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3 缺少积极的正面反馈

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虚荣心,发了朋友圈必然希望得到回应,尤其是对于所在意的人,不过有时 候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上面说过现在朋友圈的互动率很低,

你往往很难得到有效的反馈,干脆就不发。不发朋友圈就没有这些顾虑,从根源上解决烦恼。

而当年才几十个好友,互动率却极高,点赞量和评论都很高。大家都很乐意把自己身上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分享出来,真实而不做作。

大家都很容易收到积极的正面反馈,因此都很乐意发圈,也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人设打造这么一说。哪像现在充满了各种虚伪、套路,虚假面具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

现在好友越加越多,但互动率却越来越少,整个朋友圈一片死寂。大家都没有互动的欲望,这让人进一步不想发圈。

三、发朋友圈有社交压力,点赞又何尝不是?

“朋友”越加越多,互动却越来越少。朋友圈之所以互动越来越少,本质上是因为互动泄露了多个朋友之间亲密度这个隐私。

甚至你点个赞也是投鼠忌器,因为你赞了她,就可能得罪了他。没有了点赞的正向激励,这其实不利于发圈的,形成恶性循环。

于是朋友圈慢慢冷淡了下来,发的人越来越少了,于是大家都在默默潜水,窥视着这个江湖,不说话,不敢点赞,不敢转发文章,生怕惊扰了他人。

四、朋友圈早已变了味,成为了微商、广告的乐园,各种转发和应酬式点赞

刚开始的朋友圈是真的朋友圈,大家可以看到好友的各种真实日常,可能大家能够在朋友圈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种分享,一种喜悦。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的心态、社会的发展趋势都发生了改变,朋友圈实际存在的意义也逐渐消失了。

朋友圈就充斥的全是广告、生意,本来是一个自己对外的分享真实生活的平台逐渐变成了赚取收益的第一渠道,朋友圈变成了生意圈,工作圈,广告圈……

朋友圈关于个人的日常生活动态越来越少,廉价的广告却越来越多。或许大家都过的并不如意?

五、逃离朋友圈?就像逃离北上广一样可笑

前段时间在微博热搜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朋友圈的我vs微博上的我。

整体意思是说:有人在朋友圈装死,却在微博上蹦迪。迫于朋友圈的社交压力正在逃离,但你真的能逃离朋友圈么?

每隔一阵子,“逃离朋友圈”的论调就会重演一次。人的表达欲分享欲不会消失,也许他们暂时把阵地移到了微博、抖音和小红书……他们渴望在陌生应用中找到新的社交空间,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朋友圈。

根据2021年微信公开课的数据显示,微信日活跃用户达109亿,每天有78亿人进入朋友圈,每天12亿人发朋友圈。看这统治力的数据恐怖如斯。所以,不要以为你逃离了朋友圈大家都逃离了,毕竟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人终究是群居性动物,人是整个社会关系的总和, 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独立存在。尽管朋友圈目前存在各种各样的困境,但朋友圈到目前为止依然是最好的社交平台,没有之一,四年前我是这么认为的,现在依然持同样的观点。

微博?体验烂到不行,已经烂得不能再烂。

小红书?不如叫小黄书,上面充斥着各种精致小资格调。

QQ空间?那是小孩子玩的,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也就基本上告别空间了。(空间曾经是我们展示社交的绝佳选择)

知乎?人在蒙古,刚下航母的装逼阵营么?知乎的想法倒是不错,可万一被人挖坟了怎么办?

只能说都是同行衬托得好。

你可能会在小红书、知乎上分享自己的日常,但朋友圈依然是官宣人生重要时刻的第一选择,比如考研上岸、结婚领证、落户安家……

人们也很乐意为这些喜闻乐见的事情奉上自己珍贵的点赞,表示恭喜恭喜了,朕已阅。

六、朋友圈众生相,无非这么几种

没心没肺的单纯小可爱,活在当下,不想那么多。俗称真实记录当下的生活。—(用户内心OS:最喜欢看)

人设打造家,不断的包装自己的人设。—(用户内心OS:一般喜欢)

各种打卡,求赞,转发。—(用户内心OS:不喜欢,不讨厌)

人生赢家,不断宣传自己的生意,高级凡尔赛。—(用户内心OS:不喜欢看)

公司任务,不得不发。—(用户内心OS:不喜欢看)

微商大法,不断刷屏。—(用户内心OS:极度反感,容易被屏蔽)

七、怎么从来没有看到某某发圈?不是他没发,而是你看不到

朋友圈的分组可见让发圈变得放肆,这也是为了营造人设打造而专门设计的功能。

为了维护你在亲朋好友心中的完美形象,在分组可见的帮助下,你在朋友圈演绎多面人生。

你看到的只是他想让你看到的,不想让你看到的你永远也看不到。

若是没有分组可见,发朋友圈的人将会相当克制,乃至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