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4在win10系统怎么刷机

新手学堂09

小米4在win10系统怎么刷机,第1张

方法/步骤

安装之前:请拆卸所有手机助手,安全软件,并且安装小米驱动,打开手机开发者模式,打开usb调试。然后安装MiFlash20150601_win10exe工具,安装路径默认即可;解压win10的安装包在指定目录,比如D/xiaomi文件夹下。

在miiflash安装目录C:\Program Files (x86)\Xiaomi\MiPhone\Google\Android下按住shift+鼠标右键选择在<此处打开命令窗口>

在如下命令界面输入:adb reboot edl 回车,正确的话如下图,{如果出现

adb server is out of date killing,那么请关闭所有安卓手机刷机助手,还有杀毒软件(好多杀毒软件自动连接手机)后重新输入。} 接着手机处于黑屏状态。

接着运行开始菜单里的刷机工具,打开后点击刷新会出现COM10或者COM20的端口如下图所示,

然后点击左上角的浏览选择你的win10刷机包的解压目录文件夹,比如我的解压在C:\Program Files (x86)\Xiaomi文件下,你也可以放在D:\xiaomi 或者桌面都行,然后点击刷机,大约100秒即可刷机完成,刷机完成后开机设置体验你的win10吧! 注意:如果出现adb命令错误而无法刷机,请拆卸所有安卓手机助手和杀毒软件,微软自带的不用关闭。

撰文 / Wise 财经 张楠

编辑 / 李幼薇

在屏幕被折叠后的第二年,它依然是少数人的玩具。

今天上午,华为Mate X2新一代折叠屏手机开卖,正如预期的那样,在开售后几秒钟便显示无货。而对于该款产品,已有手机经销商加价至80000元。

虽然人们一直在探讨手机未来屏幕的形态,但在现在看来却依旧高不可攀。而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柔性屏的良品率以及折叠形态,其次是制造成本问题。

目前,制造良品率较2年前有了一些可观的提升,但制造成本却依然没有下降,除了柔性屏外,折叠屏手机的折叠形态也是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折叠屏手机的主要形态分为内翻屏和外翻屏,而其中的铰链是关键的零部件,另外,屏幕本身的弯曲也会带来屏幕不平整的操作体验。

从华为到柔宇再到OPPO、小米,手机厂商们不约而同地冲向了这条赛道,而作为柔性屏生产商,京东方、柔宇、三星也在柔性屏上大显身手。

如今,屏虽已折,但却少人用。

2019年,MWC大会上,华为发布了第一代折叠屏手机Mate X,同期,三星也发布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

在折叠屏元年后的第二年,OPPO发布了不同于华为和三星以折叠为形态的卷轴屏手机,其展开的形态似一轴展开的画卷。时间进入到2021年,更有传闻称,小米也在研发旗下的折叠屏手机,并将有望于在今年问世。

至此,国产手机厂商中除了小米和vivo还未正式发布折叠屏手机外,其它厂商均已推出可以量产或概念机型。而在国际厂商中,苹果也计划于2023年推出折叠形态的手机。

“OPPO的折叠形态看似很简单,但实际并不简单,因为华为和三星所使用的是对折技术,相当于屏幕大小是固定的,只是屏幕从中间折叠,而OPPO的卷轴屏手机是要把一部分屏幕卷曲进手机,并非折叠。”OLED柔性屏研发工程师姜磊说道。

而从折叠形态上来讲,三星Fold系列和W20系列所采用的内翻屏在生产良品率以及产能上较外翻屏更高,也更易于把控。

目前,折叠屏的形态主要分为外翻、内翻、卷轴。其主要结构分为四层,分别为屏幕保护层、可弯曲柔性屏幕、软胶支撑片、转轴铰链。

这其中,转轴铰链对于折叠屏手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当前的折叠屏手机大多采用两块主机+转轴铰链的组合方式。对于两块主机的内部结构而言与非折叠手机几乎一致,也是放置主板、摄像头、电池等主要零部件的位置,在通过转轴铰链将两者相连并覆盖屏幕。

可以说,转轴铰链的成败直接决定了整个折叠屏手机,既要做到纤薄,又要把其走线、散热等100多个零部件完好地设计进去,还要考虑可靠性、用户握持感。

据悉,华为Mate X和Xs的铰链成本在40-60美元,而屏幕的成本在80美元左右,并且还要考虑良品率等问题。

有华为供应链人士向「Wise 财经 」透露称,截至目前Mate Xs的产量大概在60万台左右,而对于X2来说,由于受到芯片管控的影响,因此产能或较Mate Xs有所下降,但具体降幅不好说。“华为肯定有它自己的放货策略,但是否好抢还要看华为要放多少货了。”

华为河北地区经销商陈远告诉「Wise 财经 」,“现在市场上更多的声音是觉得Mate X2更不好抢了,因为用的是麒麟9000芯片,这个芯片的产量本身就没有多少。我得知的是这款产品的加价不会少于Mate Xs,应该会更多。”

据「Wise 财经 」从多名华为经销商处了解到,折叠屏手机的供货也是分等级进行供应,但绝大多数的华为经销商是拿不到这款产品的,他们也只能从其他经销商手中获得,并加价转出。简而言之,需要这款产品的人仍是少数,而大多数人则是指着这款产品来盈利。

是什么导致了折叠屏量产困难,且受众群体少呢?

价格因素占到了一多半,其次是在硬件、软件优化上的体验。无论是华为的折叠屏还是三星的折叠屏,它们的定价基本在17000元之上,这是让普通消费者无法企及的价格。

「Wise 财经 」在走访调查各大手机卖场时,更多消费者认为,他们能够接受手机的价格在1万元之内,而对于动辄高达17000元的手机无论在创新上有多大的突破,他们基本不会不考虑。另外,还有消费者称,折叠屏手机在使用中只是屏幕变大了,操作体验上与小型平板电脑无异。

“我觉得还是太贵了,就现在iPhone而言我买一台可能不到1万块,再加个几千就能买台iPad了,另外我听说折叠屏的屏幕是很贵的,坏了的话更换就要3000-4000元。”北京消费者马先生说道。

消费者王先生告诉我们,他自己体验过华为和三星的折叠屏,从实用性上来说并没有现在非折叠屏手机这么实用,并且价格高昂使他望而却步。“之前公司发过一台,但我觉得没太大用就卖了,还挣了2万块钱,够买两台iPhone了。”

可见,绝大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是排在第一位的,其次是实用性。

对于价格而言,这或许是现在厂商们能够给到的最大诚意了, 价格高而不下主要还是因为产品的生产难易程度、良品率、研发成本。

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曾谈柔性屏的工艺和生产难度。“因为屏幕弯曲之后每一层的半径不一样,长度会有差别,会发生一些变化。华为的技术方案可以保证折叠把变化的长度‘吃掉’。华为在折叠结构上投入了三年的研究时间。”

在工艺生产上,更多人会觉得只需把柔性屏安到手机上即可,但实际上这其中有复杂的工艺难度,其要比制造一台直屏幕难2-3倍,并且在生产线上的投入也要大于普通手机。尤其是其转轴铰链的制造成本,几乎是当下直屏手机价格的10倍。

对于其中的铰链部分就需要用到MIM、冲压,液态金属等多种工艺,且零部件过于繁多,精密、耐用、强度与轻薄规格均远高于笔记本电脑的转轴。且精密组装对于时间要求会更长,但经过繁琐的复杂工艺也意味着良品率达不到预期要求。

铰链对折叠屏手机来说至关重要。柔性屏幕虽然可以弯曲折叠,但柔性屏幕的铰链工艺无法达到预期则会造成其屏幕不可逆的破坏,直接影响使用寿命。

据悉,华为Mate X系列折叠屏手机的铰链供应商为奇鋐,三星Galaxy Fold系列折叠屏手机的铰链供应商为KH Vatec。而在屏幕方面,华为本次采用的是国产京东方生产的柔性屏。在华为发布后的第二天,京东方股票上涨3%,或是受到利好消息的原因。

另外,铰链和柔性屏的制造成本虽然有所下降,但前期研发试验成本居高不下,总投入则要比普通手机高出3-5倍之多,尤其在柔性屏封装方面,其良品率还未与普通屏幕持平。“研发周期也是一个问题,包括试制的时间成本问题,这些都是导致折叠屏手机成本无法下降的主要原因。”姜磊说道。

“柔性屏的技术难题需要逐一攻克,尤其是受力方面的问题,因为屏幕需要折叠无法使用普通玻璃盖板来保护,从而改为使用高分子薄膜进行保护,所以这是柔性屏的一大难点,如何在受到应力时保持屏幕的使用性能。”吴志国所在的产线负责生产8英寸OLED柔性屏,这种尺寸的柔性屏大多在手机中使用。

而维信诺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柔性屏产品可实现外折10万次的使用寿命,按每天折叠100次计算,至少可使用3年。未来,技术方案需要不断迭代,将持续提升屏幕的使用寿命以及可靠性能。

姜磊告诉我们,柔性屏的制造成本会随着技术不断更迭而下降,但就现在而言,屏幕的制造成本也较之前下降了不少,但手机厂商的研发成本却没有下降。

另外,手机厂商对于折叠屏手机的定价也一定会普通直屏手机区分开来。“手机厂商都会进入这条赛道是必然的趋势,未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手机厂商发布折叠屏手机。”

2019年,时任OPPO副总裁沈义人在去MWC大会前“拿掉”了折叠屏手机,原因很简单,他认为样机拿在手里,并没有达到真正成熟商业化产品的要求。

沈义人认为,“大家觉得现在折叠屏可能是一个概念,从本质上看,它更像一个翻盖手机。主板是硬的,就会导致折叠屏的想象空间下降,电池无法折叠,也会有很多制约。我们的理解是折叠屏、柔性屏技术给手机带来形态上的变化。我觉得,折叠屏技术在目前这个阶段不会有特别大的进展,OPPO至少在今年之内是没有商用考虑。”

而在沈义人去职的7个月后,OPPO于2020未来 科技 大会中发布了卷轴形态的卷轴屏手机,其使用的也是京东方供应的OLED柔性屏。

但卷轴屏与折叠屏的形态存在本质的不同,是区别于折叠屏的又一柔性屏应用形态。而在制造工艺上,由于卷轴屏将折叠所用的铰链更换为了圆轴型的卷轴,其考验的是屏幕的耐用率与卷曲程度,制造起来相较折叠屏更为容易。

“用卷轴是一个聪明的办法,相对于折叠来说,卷轴使用的工艺较为简单,只是一个驱动马达加上卷轴即可实现,但其不像折叠屏是把屏幕固定中只从中间折叠,其考验的是柔性屏的卷曲耐力。”姜磊说道。

但目前,OPPO并未有要量产这款手机的意思,只是对外发布了该款产品的概念机,而小米也传言称要在今年发布折叠屏手机。

就目前而言,各大手机厂商的屏幕供给基本都处于合作研发的过程,比如华为则是借助京东方,而中兴、小米则是借助维信诺。

据市场机构预测,OLED柔性屏市场规模在2021年将达到7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2%,其中柔性OLED市场规模为566亿美元,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3%。

可以预见的是,OLED柔性屏应用趋势在进一步增加,而发布或量产可折叠屏手机被认为是手机厂商创新力与技术实力的双重体现。因此,我们预测今年小米和vivo或也将发布柔性屏产品。

「Wise 财经 」分别分析了京东方与维信诺的财报,从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京东方的柔性屏价格较为昂贵,主要供货于高端手机机型;维信诺的柔性屏价格较平民化,主要供货于主打性价比的手机机型。

据京东方2020年中财报显示,其营业总收入为101688亿元。其中,净利润为2476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624亿元。

在研发费用方面,截至去年中为52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9亿元。由此可见,京东方在利润总营收上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但研发费用方面却有所上升。

在现金流量方面,销售商品与提供劳务方面的收入为1068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61亿元。

而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方面则达到31446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应为厂房建成并投产所致。

据维信诺2020年中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201亿元,净利润为-2676万元,较2019年同期营收有所上升,净利润亏损有所收窄。

在研发费用方面,截止2020年中为29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00万元。由此可见,维信诺在研发费用方面有所放缓,提升很小。

在现金流量方面,销售商品与提供劳务方面的收入为167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9亿元。而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方面则达到2021亿元,减少了63亿元,可见维信诺在厂房建设方面也有着明显萎缩,或与厂房建成投产有一定关系。

但从京东方和维信诺在总营收和研发费用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维信诺总体趋势仍不及京东方,并且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在净利润方面仍然为负。

目前,在国产柔性OLED产能方面主要集中于京东方手中,其技术几乎复制了三星的量产模式,而京东方的柔性屏也基本达到了三星量产产品的工艺需求,同时,京东方也在去年底成为了iPhone 12系列的屏幕供应商,并在今年争取iPhone 13系列的OLED屏幕订单。

除此之外,京东方在毛利方面也需要提高。过去一段时间,京东方拿出的财务数据均不太亮眼,其中政府补贴就占到了六成之多。这导致其产品的毛利过低,议价权不高,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

因此,这也是京东方想要打入苹果高端产业链的目的之一,希望与苹果的合作加大柔性屏的毛利率和议价权。众所周知,目前三星对于OLED柔性屏拥有足够的议价权,可以摆脱周期性影响。

“现在京东方的份额和产能都比其它国产厂商较为稳固,但自主研发的实力还是相对薄弱,京东方未来主要的目标应当是超越日韩厂商,把握国际范围内的议价权。”吴志国说道。

1月29日,京东方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8亿元~51亿元,同比增长150%~166%。

其中,在柔性屏方面,京东方创新推出360 内外双向弯折的柔性屏、弯折半径达到全球领先的10mm的折叠柔性屏、123英寸“滑动卷轴”形态的柔性显示产品、首款62英寸柔性腕带手机等创新技术和产品。

姜磊告诉我们,“OPPO卷轴屏使用的正是京东方提供的柔性屏,这也是除了折叠形式之外的一次尝试,但在屏幕工艺方面还需要加大研究力量。”

从折叠屏手机发布之日起,折叠屏便得到了上游供应链端的足够重视。

三年前,京东方在成都启动了首条6G柔性OLED生产线;在绵阳建设的第二条6G OLED生产线也于2019年开始量产;在重庆建设的第三条6G柔性OLED面板生产线月产能为48万片。

2020年中,维信诺在广州的全柔AMOLED模组生产线也正式建成,该产线该产线产品定位6~18英寸柔性AMOLED模组,产品涵盖曲面、折叠、穿戴和车载等应用领域。

除此之外,柔宇也在柔性屏方面大做文章。2020年最后一天,上交所披露公告显示,已受理深圳市柔宇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拟上市申请。在柔宇招股书中,此次IPO拟募资14434亿元人民币。

根据其招股书显示,柔宇公司2019年全年总收入仅为227亿元。2017年-2019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160亿元、488亿元和586亿元。高估值、低收入、高亏损也成为柔宇上市前媒体质问最多的话题。

2014年,柔宇发布了厚度仅有001毫米的全柔性显示屏,引领了柔性显示和柔性电子产业的新潮流;2018年,柔宇推出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并且投产全球首条全柔性屏生产线。

但时至今日,柔宇手机在市场中的反响一般,其销量不及华为Mate X系列折叠屏的三分之一,并有消息称,柔宇第一代柔派手机被多位手机经销商回收。另外,我们迄今为止也未看到其它手机厂商使用柔宇的柔性屏。

折叠屏的故事仍在继续,在这背后不仅有手机企业的研发努力,更有包括柔性屏、转轴铰链厂商在内的各个零部件厂商的努力。

当前,折叠形式仍在 探索 ,每家手机厂商都在研发不同形态的折叠手机,但无论怎样都是未来手机创新的一种模式。

未来,除了折叠形态、卷轴形态,我们或许还能够看见更多形态的折叠手机问世,而柔性屏技术的终极形式将是服务于整个智能硬件终端,包括可穿戴产品。

而我们也相信,它终将成为一款普罗大众能够接受的产品,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注:吴志国、陈远、姜磊均为化名。题图来源自Unsplash。

1992年,雷军参与创办金山软件,1998年出任金山软件CEO。1998年创办了卓越网。

2007年,金山软件上市后,雷军卸任金山软件总裁兼CEO职务,担任副董事长。

之后几年,雷军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了凡客诚品、多玩、优视科技等多家创新型企业。

2010年4月6日,雷军选择重新创业,建立了小米公司,并于2011年8月16日正式发布小米手机。

2011年7月,雷军重返金山执掌网游与毒霸;2011年7月11日,正式担任金山软件董事长。

2014年2月,雷军首次以280亿元财富进入“胡润全球富豪榜”,跃居大中华区第57名,全球排名第339位。 于是,雷军费尽心思让小米成为一家无限完美的公司,他将小米工作室改名为“小米科技”。

他和每个潜在的高管和重要产品经理至少聊10个小时,说服他们加盟。原谷歌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林斌担任公司总裁,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担任副总裁。 2015年6月,移动芯片老大高通中国掌门人王翔加盟小米。此次王翔加盟小米,短期看,凭借其在芯片产业内10多年的经验及积累,肯定会为小米在未来手机乃至智能硬件等涉及到芯片层面提供强大的支持,例如借助其高通的背景,强化与高通的合作。而从长期看,拥有自己的芯片设计能力才是关键和终极目标。在这方面王翔也是不二人选。 2014年12月9日,小米宣布发布第一台空气净化器——智米空气净化器。与美国前三大空气净化器采用相同的供应商,全机拥有5732个精密进气孔,全方位进风,大面积高效过滤污染物。与以往产品不同,智米空气净化器的出现意味着小米开始涉足“国民健康”领域,关心国民生存问题。

此前马云曾在互联网大会坦言自己因“食品、水和空气”难以入眠,还曾因此公开质疑其总裁雷军:“如果空气、水和食品都不安全,手机做得再好有什么用?”如今智米净化器的出现正是小米最有利的回击。

不仅是小米的智米空气净化器,碧水源也曾因马云在互联网大会的坦言发出消息,“马云睡不着觉,我有三分之一的责任,我的碧水源有先进的超级纳滤膜技术,水的问题可以不用再担忧。未来我会让更多为水问题难眠的人知道,健康水绝对可以轻松流入千万家……”

严格控制商品质量,仓储式经营,紧缩本钱高效运营,员工福利好等。

会员费收入发明70%经营赢利,Costco为全会员制连锁零售公司,在门店的进口有工作人员查验会员卡,只要会员可以进入。会员费收入占Costco总收入的22%,却发明了70%的经营赢利。

Costco一共有四种会员挑选,按年付费。因为Costco供给的产品价格低、质量高而且退换货条件优厚,2018年美国及加拿大区域会员留存率到达90%,其他区域到达88%。

紧缩本钱高效运营,在产品收购方面,Costco挑选产品从制造厂出货后直接运往Costco自有配送中心,而且选用越库配送,即产品到了配送中心今后,不进库,直接在站台上向门店进行配送,大大下降物流本钱。

在人员办理方面,Costco交给职工每小时薪水22美元。这是什么概念?是现在美国零售业均匀时薪24的近2倍,是全职业最高水平。与此一起,还供给配套的医疗保险、年假方案和401K(养老保险)。

仓储量贩式出售推进库存高周转:Costco门店以库房方式呈现,除掉全部剩下装修及家假期促销的打扮,而且产品均以大包装出售,比方12支装的牙刷、20磅一袋的白糖等。

大包装出售方式导致Costco库存周转极快,比照其他零售商,库存周转天数最低。因为Costco销量大且周转快,对产品制造商有较大议价权,而且可以定制Costco独家出售的类型、包装及产品。

           

华为提出碳减排要求,将推动供应链绿色低碳发展

华为提出碳减排要求,将推动供应链绿色低碳发展,华为于2013年启动供应商碳减排试点项目,100余家供应商参与试点项目。华为还持续加强对供应商碳排放的管理,华为提出碳减排要求,将推动供应链绿色低碳发展。

华为提出碳减排要求,将推动供应链绿色低碳发展1

苹果之后,华为也开始要求供应商们减碳。

2022年5月24日,华为供应商碳减排大会上,华为首席供应官应为民宣布,华为将绿色环保纳入了采购流程,并在各个环节明确了绿色环保要求。

在小米、OPPO、vivo 等国内电子消费大厂中,华为最早对供应商提出这一要求,甚至明确到了采购环节。

华为2013年开始试点供应商碳减排项目,直到2020年才开始加速,推动占采购金额80%以上的头部供应商制定减碳目标。显然华为也是在“双碳”成为全球趋势后,才加快了供应链改造。

对于减排节奏,华为也给出了明确的时间线,包括计划在2025年之前,完成针对TOP100供应商碳减排目标的设定。

苹果之后,有基站、云服务、消费电子品业务的华为也加入减排减碳,这对全球的碳中和意义不小。消费电子供应链条长,会涉及不可再生资源开采以及电子垃圾回收问题,比如马达中会用到稀土元素,塑料包装生产与排解也会带来碳排放。

华为和苹果的减碳举动,也是为自身的出海生意做铺垫。尤其在欧盟越来越重视“双碳”时,供应链清洁与否,甚至会影响未来产品的全球流通。

减碳压力也会逐渐传导至其他消费电子品牌。除了华为、苹果,三星、小米等等公司还没有设定自己的碳中和目标。这并非是他们缺少责任感,而是背后涉及庞大的资金投入和利益梳理,对供应链的改造很难急功近利。

大势所趋

华为需要顺应越来越严格的国际减排环境。5月17日,欧洲议会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案。

简单来说,对中国制造商最大的影响,就是会对出口到欧盟的高能耗产品征税,比如水泥、化肥、钢铁等。而且,这一法案提出要将“间接排放”,也就是将来自供应商使用的电力排放纳入考核。

目前CBAM法案会波及的行业还只有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但欧盟减碳相对激进,难保未来不会扩大到电子消费品。

苹果很早就看到减碳趋势,当然也和CEO库克自身对环保的重视有关。苹果也是减碳最激进的厂商,也因为激进遭遇不少争议,其中最大的诟病便是不再赠送充电头。

但苹果的确给很多厂商提供了减碳路径。

首先便是可回收材料的使用,电子消费品中会使用大量稀土元素和金属,苹果产品中,铝、钢、金和部分稀土都使用可再生或可回收材料。最终给苹果希望实现100%可再生回收材料采购,生产新产品将不会消耗额外的'金属、稀土资源。

而苹果和华为首先从供应链入手减排很合理。根据德勤报告,智能手机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为146 亿吨 ,80%以上来自生产环节。把控了供应链碳排放,其实也就控制住了整体碳排放量。

这要求供应商必须加入减碳队伍中。2015年,苹果开始实行清洁能源计划,到今年,已经有55家中国供应商承诺只使用清洁能源。

苹果和华为对供应链有强大的话语权,他们可以倒逼供应链减排,但其他厂商很难和他们同样行动。

推动艰难

目前,更多是谷歌、腾讯、百度这样减排相对容易的互联网公司公布自己的碳中和目标,如腾讯今年2月提出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和供应链全面碳中和。索尼、微软这样涉及游戏主机的公司虽然也公布了碳中和时间表,但更多制造商仍在观望。

华为虽然要求供应链逐渐转向清洁能源,但并没有设定自身的碳中和时间图。苹果引发热议的激进举措已经证明,硬件制造商们实现碳中和比互联网公司艰难很多。

即便强势如苹果,也需要和头部供应商博弈。

一个无奈的事实是,苹果头部屏幕供应商三星并不在减排供应商名单。三星电子也公开表示,自己还无法制定出2030零排放的具体路线图。

对于电子行业来说,最关键的是用电,根据苹果报告,其供应链中70%的碳排放来自于电力使用。

但即使替代化石燃料用电也很艰难。即便韩国政府承诺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但目前三星仍然有70%以上的电力来自于化石燃料。现代、SK、LG等等大型制造业也和三星类似,难以完成清洁能源替代。

电子消费品供应链庞杂繁琐,包括三星这样的巨头,也有无数散落全球的小供应商。对于小型供应商,实现碳中和投入并不高,如安装小规模分布式光伏电站就可以满足发电,苹果也以清洁能源基金的形式,和供应商共同投资清洁能源。

但对于大公司,实现碳中和意味着巨额资金投入,这也是制造业们难以推动计划的原因。

根据媒体报道,现代制铁仅购买碳捕获装置,就要花费3500亿韩元(约合20亿元),他们的全部利润都无法覆盖设备购买和碳排放权成本。设立了碳中和计划的索尼,其实现时间也比苹果晚了10年。根据索尼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目前索尼再生能源使用量只占了整体用电量7%。

而华为减排更复杂。即便实现供应链碳中和,他们也很难解决基站使用中的能耗。尤其是5G用电量激增,无疑增加减碳难度。

在网络设备使用周期中,其实生产碳排放只占了2%,使用中的碳排放高达80-95%。即便供应商做到了碳中和,华为还需要解决后续运维中的碳排放。

除了公司自己的业务难以短时间替代,供应链改造背后甚至包括各个国家的能源结构问题。如韩国一直以来以化石能源为主,是全球第四大煤炭进口国。目前韩国还有多家煤电厂开工,煤电装机量还在上涨。国家的能源结构并非三星一家公司可以改变。

而中国目前碳中和首先关注的是高能耗行业,如电力、化工等,电子消费品减排更多依赖公司自主。当全球手机行业正在萎缩时,短期内,我们将很难看到三星、小米的路线图,他们有更棘手迫切的问题要操心。

华为提出碳减排要求,将推动供应链绿色低碳发展2

2022年华为供应商碳减排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绿色低碳、协同共赢”。在大会上,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华为以及供应商代表等出席,并现场介绍和分享了全球碳减排形势、我国“双碳”政策、碳减排实现路径、行业标准、优秀实践以及华为供应链碳减排要求。

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谭清良表示,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是一场极其广泛深刻的绿色产业革命,它将重构整个产业链。一家优质的企业,不仅自身要承担碳中和责任,还要联合供应商建立具有碳中和责任的供应链,以便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减排目标。

“华为已将绿色环保要求融入采购质量优先战略及采购业务全流程,在供应商认证、选择、现场审核及绩效管理等全流程各环节中明确了绿色环保要求,碳减排对华为供应商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华为首席供应官应为民说。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指出,蔚蓝地图数据库目前已经收录了2177468条监管记录,通过数据助推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并通过企业气候行动指数引导企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助力企业实现零碳转型。

我国高度重视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陆续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等政策和标准,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进行了规定,为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模式。

华为于2013年启动供应商碳减排试点项目,100余家供应商参与试点项目。华为还持续加强对供应商碳排放的管理,2020年,开始推动占采购金额80%以上的TOP供应商制定碳减排目标,并实施碳减排行动。2021年,将碳减排要求纳入供应商管理全流程,对所有供应商提出碳减排要求,鼓励领先供应商提前实现碳中和,鼓励分享优秀实践等,以实现整个供应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华为提出碳减排要求,将推动供应链绿色低碳发展3

“华为已将绿色环保要求融入采购质量优先战略及采购业务全流程,在供应商认证、选择、现场审核及绩效管理等全流程各环节中明确了绿色环保要求。”在今日召开的2022年华为供应商碳减排大会上,华为首席供应官应为民表示,碳减排对华为供应商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据介绍,本次大会的主题为“绿色低碳、协同共赢”。华为希望所有供应商主动迎接碳减排挑战、抓住机遇,持续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设定可行的、有挑战性的碳减排目标,与华为一起持续降低供应链碳排放总量,实现整个供应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全球600多家供应商共计2000余人在线参加大会。

“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是一场极其广泛深刻的绿色产业革命,它将重构整个产业链。一个优质的企业,不仅自身要承担碳中和责任,还要联合供应商建立具有碳中和责任的供应链,以便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减排目标。”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谭清良表示。

大会还邀请有关专家及优秀供应商代表出席,介绍和分享了全球碳减排形势、中国“双碳”政策、碳减排实现路径、行业标准和优秀实践以及华为的供应链碳减排要求。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介绍:“蔚蓝地图数据库目前已经收录了2177468条监管记录,通过数据助推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并通过企业气候行动指数引导企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助力企业实现零碳转型。”

近年来,华为一直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早在2013年就启动供应商碳减排试点项目,当时有100余家供应商参与试点。此后,华为持续加强对供应商碳排放的管理。2020年,华为开始推动占采购金额80%以上的TOP供应商制定碳减排目标并实施碳减排行动。2021年,华为将碳减排要求纳入供应商管理全流程,对所有供应商提出碳减排要求,鼓励领先供应商提前实现碳中和。

不久前,华为发布《绿色发展2030》报告,“华为将围绕打造绿色ICT基础设施、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等几个方面,持续进行ICT技术创新,使能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华为ICT基础设施首席营销官张宏喜介绍道。

当前,气候与环境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挑战。“通过数字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融合与应用,提高新能源发电占比,优化能源供需模式,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最终使整个能源系统和社会受益,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华为公司董事长梁华曾公开表示,ICT产业所带来的全球节能和减排量,将远超其自身运行的能耗和碳排放量,据全球电子可持续性倡议组织(GeSI)预测,到2030年,ICT技术通过赋能其他行业,将帮助减少全球碳排放的20%。

如果我是雷军,一定会使用华为鸿蒙系统,而且是选一款低端的手机使用鸿蒙系统。这样既可以堵住一部分人的嘴,又可以提高自己的产品档次。

文/小伊评 科技

企业之间看的是利益,商业互怼也只是基于商业利益的一种商业行为罢了,真以为人家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当年小米也发布过很多款采用华为海思处理器的产品,譬如下面这款车载记录仪就是其中一款。

小米之所以不太喜欢用华为的一些技术,是因为小米和华为在太多领域有直接的竞争关系,譬如电视,假设小米用海思的芯片就会出现一个局面——

你卖电视我也卖电视,然后我的电视要用你研发的芯片,还要在宣传页上给你做宣传,小米吃饱了撑的是么? 相信我如果你是雷总你也做不出来这种事。

所以,企业往往都会选择一个和自己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企业来作为自己核心的供应商,譬如高通,只提供芯片组不直接制造手机;谷歌也只提供系统不参与手机的研发(谷歌的Pixel压根不在国内上市而且体量很小)。

所以,现阶段以华为这种既当裁判也当选手的身份,想让其他大型手机企业主动去拥护鸿蒙基本上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小米,因为他的所有主要产业和鸿蒙都有直接的竞争关系。

因为鸿蒙的愿景是什么?是成为物联网时代的一种底层的标准,简单理解就是让以后所有的家电全部都内置鸿蒙的核心,从而实现真正的全屋智能联动(鸿蒙具备良好的多终端适配能力,覆盖KB级,MB级和GB级的设备而且有超低的时研)

而小米的AIOT战略的也是一样的,而且近期小米也确实掏出了一套物联网系统—— 小米 Vela物联网嵌入式系统 ,采用NuttX内核,开发这套物联网系统的本质就是让其他家店品牌可以接入小米的AIOT生态(也就是小爱智能唤醒等等)

小米开发出来的这套物联网系统很明显就是瞄着鸿蒙而来的,目标很明确,因为大家都知道,在后手机时代,智能家居和新能源 汽车 是最大的两个风口,小米当然不会置之不理。

而且不管是从产品的覆盖面还是销售额上来说,小米的AIOT设备都是目前国内智能家居行业的佼佼者,甚至比华为还要更强一些。所以小米当然不可能把这么一个大好的机会拱手让给华为。因为大家都知道,建立一个标准之后那可就是躺着挣钱了,而且是挣大钱,谁不想躺着挣钱?

不光小米和华为,在这个时间上很多行业巨头公司都在布局物联网系统,谷歌的Fuchsia OS,亚马逊的AWS LOT系统,微软,苹果,三星等等等其实都有相关的技术体系。

也就是说,现在的物联网这个舞台已经容纳了很多的选手,这些选手都在同台竞技,至于谁能够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就要看这款系统的造化了。

系统之所以可以被称为是一种不是标准胜似标准的存在,是因为系统这个市场很容易出现寡头。

一款系统的用户越多,其生态就会越健全,而健全的生态体系又会巩固这款系统的地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垄断和寡头,现在的Windows,安卓和IOS就是这种状态。

大家不要看到垄断就感到害怕,垄断只是一种商业现象的描述,并不一定都是坏的,只有利用垄断地位行使垄断行为才是有害的。(ALBB被查不是因为他垄断,而是因为它利用垄断的市场地位行使了垄断行为)

其实,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单纯的垄断实际上是利大于弊的。

就拿物联网来说,现在市面上的物联网系统是非常分裂的,各个家电品牌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其造成的结果就是各自为战,我买的格力空调只能用格力的APP操作,美的的电冰箱只能用美的的APP操作,两个设备没有任何有效的互动。想要组建真正的智能家居,只能购买一个品牌旗下的产品,这样的体验真的好么?并不好。

但是如果物联网系统一旦统一之后,其结果就不一样了,所有的设备都会接入统一的系统,这个时候不管你是买什么品牌的家电,都可以由一个入口进行控制,而且设备之间也可以进行联动,这样的体验才是真正的——“ 万物互联 ”。

所以,如果未来鸿蒙OS可以完成物联网市场大一统的话,小米也就只能接入了鸿蒙系统了,这是没得选的。

当然了,如果是小米的VELA系统最终完成大一统的话,华为全面拥抱VELA也是很正常的,只不过现在来看,华为的鸿蒙系统的胜率要更大一些。

总之,不管是小米VELA还是华为的鸿蒙OS都是咱们中国公司打造的产物,这也是我们国家第一次有底气有能力去和国际企业争夺底层系统标准的决定权。能够迈出这一步已经相当不容易,至于其他方面,交给市场来做出决定即可。

商业选择,不能用道德绑架

这提问有乱带节奏的嫌疑,首先应该被批!

小米挨谁的批?!

是挨“沸腾”厂某高管“方向错了”的批吗?

自6月2日,HarmonyOS 2(鸿蒙操作系统20版本,以下简称“鸿蒙系统”)正式发布后,尝鲜的用户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大致有系统极为流畅、更省电、节省内存、图标设计更美观等等方面。

因此,也有很多的用户关心其它的国内大厂会接入鸿蒙吗?

对于小米来说,如果接入鸿蒙就涉及两个方面:手机及手表、空调、洗衣机、平板、电视、路由器等设备。

一、先说说手机吧,一起来分析分析。

据悉安卓系统占有量近7成,而iOS则是近2成。可见安卓的影响面有多大,拥有庞大的安卓设备数量和最多的安卓应用开发者。

一个系统得以生成与两个方面有关:一个是系统开发者的数量,另一个是系统的专利拥有权数量。

显然,华为目前的系统专利储备上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能不能打赢,拥有16%的市场生存线。

对于手机厂家来讲,现在搭载鸿蒙似乎太冒险了,尤其的销往国外的手机(几乎都要安装谷歌全家桶),突然换到HMS势必导致国外市场的丢失,也走到了谷歌的对面,试问国内的手机厂家能抗的住谷歌吗?

小米挨批也只是最近的200W手机充电事情,以我看来问题不是很大,在6月11日,外交部和国家发改委还组织超百位驻华使节参观了亦庄小米产业园。

我的分析是:

1、国内部分老人机有可能先搭载鸿蒙,毕竟它们的市场在国内;

2、2年后或推出一款搭载鸿蒙的手机试探市场。

为了自己的企业生存暂时不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况且企业之间还有竞争关系。

二、生态产品方面。

2020年11月5日,小米公司在举办MIDC2020开发者大会发布Xiaomi Vela软件平台。而Xiaomi Vela软件平台是基于开源嵌入式操作系统NuttX打造的物联网软件平台,同鸿蒙一样,Xiaomi Vela软件平台也能够运行在各种芯片平台,重点也是适合物联网设备的软件平台。

这就有点尴尬了,都在向物联网设备的连接发力,谁都想走到前面,况且小米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数超过271亿,像欧普照明、雷照明等企业自己的产品开通了Works With Mijia专区,可以通过小米的Mijia(米家)APP连接并进行控制。

如此一来,小米自然不会放弃目前取得的成绩,这可是费钱、费力、费脑子得来的,能轻易抛弃吗在说了,米家是小米的自主产权,重新换鸿蒙又要重写程序。

因此,从小米的智能设备上,短时间也是不会搭载鸿蒙的。

那么,小米会彻底投入鸿蒙的怀抱吗?

有可能,主要是看HMS的发展情况看,如果同微软、安卓一样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那么小米等其它国内手机大厂还有的选吗?除非自己另劈天地并在市场站稳脚跟,否则就要跟跑别人。

其实国产手机在国内全部使用鸿蒙系统,国外出口机型中70%为安卓系统,30%为鸿蒙系统,之后再按销售额调配数量。

现阶段不会,小米现阶段还要和三星、和苹果比拼、也要和国内oppo并肩携手协助华为走出困境,中国不是100年前的中国!鸿蒙系统:小米、oppo、魅族等国产品牌手机已经看到中国高 科技 的明天…但中国必须要挨过这些折磨!因为中国工业基础和先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所以小米、oppo这些国产手机还需忍辱负重!我们不光要向华喊为加油!也要向米欧们喊加油!

从哪看到小米挨批了?另外同样基于ASOP的系统,MIUI超鸿蒙何止一条街。有这先进的系统,谁还用落后的系统。至于万物互联,小米可是行业的头,还会向一个学渣靠拢?!

它敢吗?完全不敢,上次小米加步枪就整得它吐血!美国要真禁止,第二天就倒闭

我以前就跟朋友开玩笑说,华为鸿蒙一定要和国产手机厂商一起搞才行,光靠华为一家,这个生态的搭建最少也得五年,如果所有中国手机厂商一起推,瞬间就成为世界第三大手机操作系统。

其他厂商不跟进,就给利益,还不行就疯狂的舆论轰炸。

工具/原料:小米手机6x。

1、首先在手机桌面上找到“设置”,点击进入。

2、然后找到“声音和振动”选项,点击进入。

3、接着找到“静音/勿扰”选项,点击进入。

4、紧接着找到“无”选项,点击进入。

5、选择“无”之后,来电和通知铃声都恢复了。

注意事项:

目前来说应该有3种方法将的手机音量调整成静音模式;

1、从手机屏幕上下划,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找到“响铃”,并点击它,点击一次就是“度振动”,再点一次就会变成“静音”模式了(不同品牌手机可能省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2、按问手机侧面的音量下键,多按几次,看到音量下拉条已经到底部,说明已经是静音模式了;

3、进入手机的“设置”,找到“声音”并进入,就能答看到里面有“媒体”、“铃声”、“闹钟回”、“通话”及“语音助手”之类的选项,你直接选择“铃声”将其向左拉到底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