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解析微信之父张小龙

新手学堂013

性格解析微信之父张小龙,第1张

有人说,没有马化腾就没有张小龙;但是,没有张小龙就没有微信;没有微信,腾讯在BAT的博弈中就不会有现在的先机。2017年在西安举办对的全球程序员节上,“微信之父”张小龙与求伯君、雷军、丁磊、王小川、张一鸣、印奇等十人被授予中国功勋程序员。张小龙因为缔造了微信这一家喻户晓的神级产品而实至名归成功夺得此耀眼光环。

2010年张小龙申请立项开发的微信,2011年上线到2017年,有业内人士曾经统计出:微信国内用户数量有望覆盖14亿人口!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是一个震撼的预测!但不可否认的是,微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捷,微信让我们的情感更加的丰富多彩!微信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联系工具,拿起手机就区点开微信是我们很多人的常见习惯动作。性格解析微信之父张小龙,是我今天马上要和朋友们重点分享的主题:

1、用不甘平庸来逆袭人生

张小龙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如今是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年薪听说是2亿。他用20几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湖南小城屌丝的超级逆袭,堪称是年轻程序员的典范。

1994年秋天,刚满24岁取得硕士学位的张小龙,有幸获得电信机关工作的机会,让周围很多朋友都十分羡慕,但他却不以为然。每次看到政府机关大楼,他都感觉“一种窒息从头顶笼罩下来”,于是他放弃铁饭碗,投身互联网。

各种光环的背后,离不开他不甘平庸的努力和坚持!我相信他不屈的灵魂中,有着为之坚强的目标。他心中的梦想就像座高架桥,折射出主人不服命运的斗争精神。

2、头脑智慧有高度

张小龙创造了一个互联网传奇神话,我认为与他独一无二的智慧大脑分不开的。怎么让微信这个产品会说话?怎么从表面看到本质?怎么让使用更符合人性这些问题真不是一般人能解决的。张小龙信奉直觉,喜欢做先验式的判断。他是一个是充满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产品天才!他用大脑来创造奇思妙想,他用大脑来设计惊喜转折!他认为没有任何人有天生的可重复的直觉,来立即成为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员。比如,对于复杂事物,如何“抽象”为一个简单模型,是需要大量案例锻炼的。非一般的头脑,非一般的智慧,非一般的高度,非一般的人生!

3、深度学习力和超强坚持力

张小龙拥有深度的学习力,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产品专业领域,在业余爱好方面也展现的淋漓尽致。据说求学期间,张小龙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无论玩什么,只要稍加练习,总能达到业余高手水平,围棋、桌球、网球、保龄球,电脑游戏,玩起来总是周围人中最厉害的之一。在欧巡赛-登喜路林克斯锦标赛中,微信之父张小龙和中国职业高尔夫球手李昊桐配对,以低于标准杆35杆的成绩,赢得了职业-业余配对赛冠军。他的所谓业余爱好竟然玩出了一个人生新高度!为什么牛B的人,不论干什么都牛B呢?有人这样评价他:“微信之父张小龙,不务正业打高尔夫夺冠,这一定是开挂了!”跨界其实也很难,这是高手才可做的事!而张小龙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手!

2010年底张小龙给马化腾写邮件表达了自己渴望做微信开发的心态,那个时候张小龙才42岁,而他的同龄人雷军、马化腾、周鸿祎等,都已经是如日中天的大佬。我想他在无数次的通宵加班中,也应该曾经迷茫思考过自己的人生吧,也曾和自己的内心对话过: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点亮自己的梦想呢?遭遇生命中那么多次的尝试后,他终于用超强的坚持力赢得了主宰自己命运的机会;设计了那么多灵感和想法,终于找到了微信这个引爆点来展现自己的力量。从他的身上我们验证了一句话:始于兴趣,终于坚持的人生,会有多么美!

4、价值和利他思维

他的产品是以一切用户价值为导向的,以深度挖掘用户的需求为己任,也就是使用了价值思维和利他思维。关于用户价值,张小龙专门分享过亚马逊CEO的一个文章,文章标题叫做《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在互联网上,欺骗用户是最容易做的事情,因为只需要聪明就可以了,这是不对的!

帮用户创造价值,而非从用户处回报收益,这就是张小龙的产品观!不管取得多大的耀眼光环,他背后依然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价值思维和利他思维。比如在他升任微信事业群总裁后,他给员工发送的内部邮件中称,“我们经常会在各种权衡中做取舍,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想,这个事情是不是从用户价值本身出发来考虑的。如果我们想的策略和用户价值有违背,哪怕舍弃短期利益,也应该维护用户价值。让用户看到你的努力,而不是同事和上级。”

5、不喜社交的男人

张小龙在演讲中曾经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公开演讲,因为在社交工具发达的时代很浪费时间,他更希望高效而不夹带情感的客观信息交换。他其貌不扬,性格古怪孤僻,最不愿意和人打交道。腾讯总部每周都要召开例会,但张小龙总是以“早上起不来”为借口不去参加会议,马化腾却毫不在意,搞得整个腾讯就他有特权“赖床!”

张小龙也在饭桌上曾说这样一句话:“这么多年了,我还在做通讯工具,这让我相信一个宿命,每一个不善沟通的孩子都有强大的帮助别人沟通的内在力量。”

6、文艺范儿十足,低调到无以复加

媒体报道张小龙,除了每周一次的网球,每天深夜的音乐,他没有什么别的嗜好。程序员时代的烟瘾一直保持了下来。温烈、低调是张小龙的性格标签。熟悉他的朋友说,张小龙是“低调到无以复加”的家伙。

网上流传张小龙说过一句话,“产品经理永远都应该是文艺青年,而非理性青年”。他喜欢Micheal Jackson,喜欢汪峰,喜欢许巍的《蓝莲花 》,被称为“中国为数不多具有文艺气质的产品经理”。

张小龙用他的励志人生,演绎了一个当代奇才;张小龙用他独有的性格特征,塑造了一个鲜明的自己!你是追求随波逐流的平庸人生,还是渴望极限挑战的激情攀登?张小龙用他成长的模样,成功逆袭了自己的人生;张小龙用他励志的故事,验证了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极致定位!

2000年,微信之父张小龙,把自己的邮箱软件Foxmail卖了1200万,但他却感觉很郁闷。他花50万买了辆奥迪TT,去西藏散心。路上他不断回想,Foxmail其实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他想把这个产品雕琢成艺术品,卖了很可惜。

360的老板周鸿祎,曾经劝张小龙:“往Foxmail加点儿广告吧,你得盈利啊!张小龙反问:“为什么要这么商业呢?有情怀,有用户不是很好吗?”

后来,张小龙去了腾讯,做了QQ邮箱,依然是情怀爆棚。喜欢许巍的蓝莲花,就买下版权,挂在QQ邮箱入口,还挂过同事女儿的简笔画。同事们,还是觉得这个邮件哪都好,就是不赚钱。

2011年,张小龙做出了微信,小程序、财付通、公众号广告做的不亦乐乎,商业的一塌糊涂,为腾讯的财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周鸿祎感叹:没想到是张小龙这样的人做出了微信。

张小龙估计也没想到,他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商人。

我认可他地说法,因为研制软件地人很多,但是他们地软件却没有受到人们地欢迎,而有些研制软件地人甚至因为创业而破产,但是张小龙研制的微信却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并且现在地受众面是非常广,几乎所有人都会用到微信。所以说张小龙是非常幸运的,他也称自己是被上帝所选中的人。但是这也与张小龙的努力有很大的关系。

微信支付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当时他进入腾讯进行工作。就想研制出一个方便亲近的人进行的社交软件,后来他将微信研制出来了。病前给微信中增加了一些表情定位的功能。近几年来,微信在人们的使用中是越来越广泛,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几乎都微信,并且微信支付演示非常受欢迎的,现在我国几乎没有人使用现金去支付了,基本都是用微信或者支付宝进行支付,这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进行交易,并且也不会存在假币的现象。而在最近两年来的微信新版本中。也增加了直播和短视频的功能,要知道现在我国直播一段视频是非常火爆的,并且也是处于电商的一个红利期。

为微信公众号带去利益

有很多人利用短视频与直播都挣到了许多的钱,而微信也逐渐的向电商这一行业发展,并且在微信小程序中有很多软件都入驻了微信小程序可以直接在微信小程序中进行购买产品,也可以用微信吵程序进行公交车费用的支付,这些都是非常方便的!而也有一些写作比较好的人在微信上申请了公众号进行创作,这些微信公众号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给笔者带来了很大的利益,很多微信笔者的收入也是非常高的,这也可以说是这些笔者的副业。

功能越来越多,可以进行理财、直播

微信不太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并且也为人们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和利益。让一些网络创作者有了更多的平台和选择,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并且微信在近期也开通了,短视频和直播以及理财。可以让人们直接用微信里的零钱进行理财,并且也可以通过微信进行直播带货。在微信的改革之中,微信变得逐渐的越来越丰富,也变得越来越好。希望微信以后能够更多的去发展一些很好使用的操作。希望微信今后能够受到大家的喜爱,并且发展的也能够越来越好!

不是同一个人,QQ创始人是马化腾,微信创始人张小龙。

QQ和微信都是腾讯公司的产品。

1997年,马化腾首次接触ICQ,便被其独特魅力吸引,注册使用一阶段后,便发现因为ICQ对中国用户有两个致使的弱点:一为

英文界面,对于推广中文用户不易;二因使用操作技术要求上有相当难度,使得ICQ在中国虽稍广,但始终不普及,大多局限于"网虫"级的

高手。

所以,当他在1998年考虑创业的时候,便和伙伴们决定开发一个中文ICQ软件。

1998年11月,马化腾和同学张志东注册了

腾讯公司,他们最初的想法就是将寻呼与网络联系起来,开发无线网络寻呼系统。

在新兴互联网市场中淘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当时,这家十几个人的小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

QQ只是公司的副产品。

整个公司经常为了一个项目倾巢而出,还要时刻避免露出马脚。

为了给客户留下很有实力的印象,那时马化腾的名片

上从来不印"总经理"的头衔,而只印着"工程师"字样--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马化腾当时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来。

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是腾讯最大的问题。

"先是缺资金,资金有了软件又跟不上。

"1999年初,腾讯开发

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即腾讯"QQ",受到用户欢迎,注册人数疯长,很短时间内就增加到几万人。

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

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对公司都不堪重负。

"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PC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

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

"那时候觉得养不起就卖掉吧,"马化腾提起当时情形很庆幸地笑了:"但是在卖QQ时我们碰到了麻烦。

我跟许多ICP内容提供商谈,他

们都要求独家买断。

"这让本想靠QQ软件多卖给几家公司赚钱的马化腾非常犹豫。

最悬的是当时与深圳电信数据局的谈判,对方准备出60万

元,马化腾坚持要卖100万元,最终谈不拢,只好告吹。

--若是当时买卖谈成,哪还会有今日风靡大江南北的QQ?

软件卖不掉,但用户增长却很快,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俨然一个无底洞。

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

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

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

1999年下半年,从美国到中国

,互联网开始"发烧",受昔日老友丁磊海外融资的启发,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

了IDG和盈科数码,它们给了QQ220万美元的投资。

"当QQ发展到2000万用户时,这笔钱还没用完。"

领导者个人的性格往往是塑就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腾讯的文化里,马化腾的认真和专注成了腾讯人最可信赖和依靠的支柱。

目前

,腾讯QQ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即时通信服务提供商。

马化腾说:"即时通信是腾讯公司的专业领域,公司一直专心于这个领域,没有

分过心。

公司向用户提供的所有应用服务,都是基于即时通信这个点之上的。

现在我们做到了注册用户过亿,我想这就是专注的结果。"

"他是一个专注的人",几乎所有业内伙伴提到这位才32岁的老板,都会用"专注"这个词。

这么多年来,腾讯都在做而且只做完善和规范QQ服务的

工作,是国内唯一专注从事网络即时通讯的公司。

比如现在街头随处可见的QQ族产品开发,马化腾坦言:"最初腾讯也想自己做,但是经过反复考虑,还是决定从

主体业务中分离出去,以

授权形式外包出去。

这样虽然要损失掉一部分利润,但是可以让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QQ系统的完善上。

而且,我们对玩具行业不熟悉,这种

方式可以使我们规避掉跨行业的风险。"

2001年底,腾讯授权广州东利行公司生产、经营QQ族产品。

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合作,QQ品牌得以在不同领域延伸,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创造了网络品牌的Q文化与Q生活。

“张小龙:Foxmail创始人,微信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学位。

曾开发国产电子邮件客户端

——

Foxmail,加盟腾讯公司后开发腾讯微信,被誉为“微信之父”,被《华尔街日报》评为“2012中国创新人物”。

主要负责腾讯公司广州研发部的管理工

作,同时参与腾讯公司重大创新项目的管理和评审工作。”

在微信商业价值爆发的今天,张小龙选择走出孤独。

他走到了商业第一线,走上了马化腾走过的那条路。

人人都爱张小龙。

作为微信的缔造者,他凭这款产品所创造的商业价值(微信最新的估值是640亿美元)丝毫不亚于任何商业领袖,更重要的是,相比后者,张小龙的形象单纯多了。

这名皮肤黝黑、爱打高尔夫球,开着一辆奥迪轿车的中年男子,在多数时候扮演着一名艺术家的角色,他将产品视为自己所创作的艺术品。

张小龙也在这17年间,持续地进行着自我迭代与升级。

《在孤独中醒来:微信之父张小龙》(吉拥泽)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1zvuZCQdzEC9X0xfEECcEA

密码:id8a

书名:在孤独中醒来:微信之父张小龙

作者:吉拥泽

豆瓣评分:56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1

页数:296

内容简介:微信以悄然无声之势改变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全新的交友方式及沟通模式。随着微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位深藏在微信身后的创始人逐渐勾起人们的好奇心。

在众人眼中,他是谜一样的人物——“中国Top 10”程序高手、独自开发Foxmail、打造QQ邮箱。他信奉极简生活,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和完美的技术。他勇于打破传统思维的禁锢,在藏龙卧虎的互联网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便是被人们称为“微信之父”的张小龙——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

一路追梦,伴随情怀,从未停止。

作者简介:吉拥泽,资深撰稿人,高级策划师,知名互联网企业高管,常年从事中国企业案例及商业模式研究,能够将企业家与成功案例相结合,对企业家的人生发展有独特的见解,文笔犀利。

在中国微信是做的非常成功的,无论是男女老少,每个人都有微信,微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微信成功的过程中,有哪些坎坷的经历呢?

微信对讲机功能的失败:在2013年2月微信的45发布了,在这一次新版本的启动介绍页上,赫然写着“这一次,我们重新定义了对讲机”。从这个雄心勃勃的口号能看出张小龙对于这一版本推出的实时对讲功能有着极高的期望,然而这个功能最终还是在3年后的635版本下线了,它并没有流行起来,如今我们只能在入口极深的“微信位置共享”的时候才能找到这个功能,它使用率极低。

表情包商店的失败:2013年是微信商业化的元年,微信50也是微信一个很大的版本,一口气上线了游戏中心、表情商店、街景扫码等重要功能,表情商店也是张小龙寄予厚望的一个重要的商业化举措,腾讯内部希望能复制日本通讯软件Line在表情贴纸商业化方面的成功,后者在表情方面光2015年就创造了高达272亿美元的营收。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微信没能复制Line的表情神话。

微信的“原教旨主义版”:微信在界面和交互上改版最大的是哪一次并非我们所熟悉的大版本号30、40、50等等,而是一个小版本号——安卓版本52,因为这个版本把微信最核心的底部导栏修改成了顶部导栏,通过左右滑动的方式切换聊天、通讯录和朋友圈,我把它称之为“安卓原教旨主义版”。然而这是一个短命的版本,仅仅5个月之后的54版本就改过来了,回归到了今天经典的底部导航,从此再也没有改回去过。

微信国际化的失败:毫无疑问,微信的国际化是失败的。如今,在微信的进入的15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微信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成为社交领域的领头羊,不说美国、印度、巴西,但即便是在和中国文化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香港、台湾、日本、东南亚,微信也并没有赢得局部战争,十分遗憾。

微信的Facebook主页:一旦关系链建立,马太效应就开始发挥作用,人们不会去用一个功能强大但我的朋友们都不用的产品,“撼山易,撼关系链难”。微信在国内赖以爆发增长的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大招两年之后在国际市场统统失效,因为根本摇不到人,附近也没有人。

订阅号助手的失败:2018年5月,微信公众号的“订阅号助手”终于上线了,但却遭到了很多人的吐槽:首先,它和小程序“公众平台助手”在功能上严重重叠,订阅号助手首页的互动功能——回复消息和留言,小程序早已实现,而在数据分析部分小程序甚至比助手APP更加强大。其次,它另一个主打的发布功能居然是残缺的——PC上保存的草稿到移动端居然不能编辑,只能选择直接发布;而移动端保存的草稿在PC端不用说编辑,看都看不到。

马化腾曾将腾讯的渐进式创新解释为是“小步快跑,试错迭代”,主要意思就是每一次的产品更新都不是完美的,而只有每天坚持发现,修正几个小问题,慢慢的将作品给打磨出来。

张小龙在2005年的时候,就带着一支不到20人的团队并入了腾讯,之后便受命要重建QQ邮箱,张小龙表示刚接手邮箱的时候,里面每天几万人的访问量,邮箱代码根本没人管,张小龙只能带着团队重新搭建整个系统,最开始的时候张小龙的工作并不顺利,因为新版的QQ邮箱既复杂又笨重,2006年10月,张小龙团队决定放弃之前繁杂的路线,转型做轻便的极简版,每两周就会发布一个新版本,在这样极速迭代中,马化腾也投注了极大的热情,在2008年第二季度,QQ邮箱的用户超过了网易邮箱,在之后的一年里,QQ邮箱的用户更是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增长态势。

之后张小龙又开发类似kik的产品,2010年10月19日,在短短15日之内,就吸引了100万名的使用者,2011年1月21日,微信问世,微信最开始的用户是互联网的从业人员,10版本几乎没有收到市场的任何反响,那时候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套餐服务,一个正常用户每个月的包月短信根本就消费不完,12版本张小龙迅速转向分享,但是用户的分享还是不够热烈,而此时雷军的米聊也快速的在发展,并且米聊借鉴了其他产品增加了对讲机功能,用户开始活跃起来,同年5月,张小龙的微信新版本上面也及时增加了语音聊天功能,用户在瞬间出现井喷。在2012年3月29日凌晨4点,马化腾在腾讯微博上写下,“终于,突破1亿。”而此时距离微信上线仅433天。

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诞生,1月24日,微信红包测试版传播速度极快,这个没有任何成本的创意让腾讯在一夜之间成为最重要的在线支付服务商,微信通往电商的最后一块壁垒被击碎。2016年9月,腾讯市值突破2万亿港币,跻身全球前十,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