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液晶面板衰退

新手学堂018

2000年液晶面板衰退,第1张

自从1925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世界第一台机械扫描式黑白电视机以来,电视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

从最初的机械扫描式电视机,到当下流行的液晶屏电视机,科技的进步带给了消费者视觉享受,也为面板产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间掀起了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小小的显示屏见证了无数企业的兴衰荣辱。

纵观面板产业的发展,往往遵循着新产线投产——产能过剩——面板厂亏损——降低产能或关闭产线——产能不足——面板涨价的运行轨迹,在这一“洗牌”的过程中总有人“出局”,也有人逆周期顺势崛起。

本文按时间顺序,梳理了在面板技术发展过程中各国厂商的起起落落。

20世纪日企的面板江湖

作为TFT-LCD 工业的创造者,日本曾是面板产业最初的“王者”。

1960 年,在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经过8年的研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块LCD。但由于LCD技术在短期内无法与CRT显像管技术竞争,RCA最终决定放弃继续投资。

于是,RCA在展示液晶平板电视后,便再也没了下文。同期,多家美国公司在投入海量资金以及漫长的研发周期后也都败下阵来,相继退出面板领域。

但就在美国放弃LCD领域时,日本公司却选择了入局。须羽精工和夏普分别从 RCA 和美国人弗格森手中买下了LCD技术,并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在买下技术的次年,夏普便推出了第一款采用TN-LCD为显示面板的计算器,日本精工则推出了第一款LCD数字显示电子表,这两款产品一经上市,便引发了数字电子表热潮。

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进一步推动了日本企业在LCD研发领域的热情。许多大牌厂商纷纷入场,如Casio、Toshiba等迅速加入了LCD产品的研发行列。

1983年,精工发布了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12英寸的微型彩色液晶电视手表。该电视手表的液晶显示超出了8位计算器和电子表这类既简单又转换缓慢的应用,并在LCD液晶屏中,加入了蓝色二极性染料,出现了彩色显示。

该产品首次展现出了液晶显示技术的潜在价值,彻底引爆了日本电子产业界,也吸引了松下、东芝、日立等众多老牌电器公司投身TFT-LCD研发。奈何TFT-LCD产线的设备配置、生产流程和工艺规范方面的研发资金是个无底洞,加之当时日本股市泡沫破灭,精工无力继续支持LCD研究,在无奈之中退出了赛道。

而直到1987年,新的液晶产品方才问世,夏普宣布其3英寸液晶电视正式投入生产,然而产量却不尽人意。直到次年,夏普才凭借世界第一台14英寸TFT-LCD名声大震,而后开始尝试将大尺寸TFT-LCD量产,在经历连续5年的持续亏损后,终于将良率从8%提升到80%。

与此同时,日本更多企业选择押注该赛道,纷纷建立了面板生产线。例如IBM日本与东芝于1989年共同投资1亿多美元建设TFT-LCD量产线;次年8月,NEC 也宣布入局。有数据显示,1991 年-1996 年间,全球至少有25家大批量面板生产线建成,其中有21条建在日本。

伴随着液晶面板产业的崛起,日本形成了平板制造供应链中完整的上下游配套体系。在几乎所有关键设备和材料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至少有一家日本企业产业。1994年,日本在全球面板产业的份额跃至 94%,夏普更是风光无限,被誉为“液晶之父”,甚至掌握了当时的定价权。

20年前韩企坐上面板“铁王座”

韩国企业逆周期投资,成功夺取面板王座。

1994年,日本在全球面板产业的份额跃至 94%,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领先者的地位不可挑战,更不意味着后来者难以进入。

事实上,自从面板行业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后,便出现了明显的起伏周期,也成为了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1995-1996年液晶产业的第二次衰退周期中,韩国企业大规模进入TFT液晶面板行业,用不到10年时间,硬是把日本人挤下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1991年,看到日本面板产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三星电子也在其半导体事业部内设立了一个特殊事业部,使命便是研究TFT液晶技术。三星管理层希望其能够为周期性很强的DRAM业务提供多样化发展的机会,同时确保集团内的电子产品能获得最先进显示技术的稳定供货。

同所有公司一样,面板研究是极其困难且耗资巨大的,但即使多年亏损,三星集团不顾流言,仍然坚持投资。并在日本设立研发机构,利用面板产业衰退期,雇佣失业的日本工程师,积累研发能力。

而LG电子则是从1987年,开始了对液晶显示器的研发。1990年,LG电子成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持续投入,新生产线大规模面世投产。

机会永远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面板周期更替也是如此。

20世纪末期,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与其他行业相同,面板行业也受到了不景气的影响,此时日本厂商虽然仍占据垄断地位,但眼前的亏损,让面板行业的厂商举棋不定,减缓了持续投入研发的力度。

在这种情况下,LG和三星电子采取了反周期的投资战略,将数十亿美元用于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建设与工艺的改进,积聚了惊人的爆发力。如此激进的策略,让韩企在行业回暖的时候快速挤占了原本属于日本厂商的市场份额。

1999年,随着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及平板电视需求的急速增长,三星以188%的市场份额占据全球面板行业第一,LG则以16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一举将昔日的霸主夏普赶下台。

韩国企业从开始量产到盈利,经历了痛苦的产业能量积累阶段。三星的液晶业务从1990年到1997年连续亏损了7年,平均每年亏损1亿美元。LG的液晶业务从1987年到1994年连续亏损了8年,平均每年亏损5300万美元。

韩国企业对TFT-LCD行业的投资得以逆袭既得益于天时地利,也得益于三星与LG敢于逆周期投资的魄力与远见,最终成功在面板行业登顶。

15年前台企强势入局

从一穷二白到三足鼎立,四面楚歌的台湾面板已然落幕。

在液晶产业的第二次衰退周期中,韩国以一种近乎“疯狂”方式将钱砸到面板产业,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企业在加速扩张产能方面更是不遗余力。而就在韩国取代日本成为行业霸主的同时,台湾也迎来了自己的机会。

台湾省的LCD产业起步时间比韩国还要早三年,1976年台湾敬业电子引进美国休斯公司的技术、材料和设备,便开始生产电子表用的TN-LCD液晶屏。但真正杀入市场,还是依托于日本面板企业的技术转让。

本来日本企业一直拒绝向台湾转移液晶面板技术。但是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和产业衰退的双重打击,已经难以像以往那样处心积虑地保护核心技术。

1998年,日本企业在韩国的凶猛攻势下,刻意高调地将技术转让给台湾企业作为反击。这样一方面可以收取高额的技术转让费,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日本在产能上的不足。

而当时台湾地区为提升整体科技实力,扶植具前瞻性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产业,自2000年开始推行“两兆双星”产业发展计划。

为此,台湾当局在税收、技术移转、高素质人才等方面采取种种补贴和优惠措施,大力支持“两兆双星”产业的发展。

在日本技术转移的加持以及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台湾面板产业快速成长,在显示器产业蓬勃发展的带动下,形成了友达光电、奇美电子、广辉电子、中华映管和瀚宇彩晶“五虎”的格局。

数据显示,2003到2009年,中国台湾的面板产业投资金额超过1万亿新台币,该地区液晶面板出货量更是占据了全球40%以上的份额,形成了与日、韩三足鼎立的局面。

不过好景不长,熬过2008年经济危机的中国台湾面板产业,又遇到了2009年的产业下行周期,与日韩不同,台湾面临着有产品却无市场的窘境,不得不将产能利用率降低至四成,台面板企业危在旦夕。

但这时大陆选择出手相助。工信部、国台办出面,连续两次组织中国九大彩电厂商,赴台湾采购液晶面板,总金额高达44亿美元,总量超过1200万片,将台湾液晶面板企业,拉出了金融危机的泥潭。

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刚刚度过危机的台企竟以“不愿依靠内地客户,怕渠道被控”为由,竟转而与韩企进行低价合作,以控制对大陆的产能,进而哄抬价格。并且与日韩保持同步,制约中国液晶产业发展。

这进一步刺激了大陆对面板产业链自主化的需求,为后来台湾面板产业的衰退埋下了种子。

2010年,智能移动终端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图像、视频分辨率的提升,对显示设备性能要求急剧提升。就在缺乏技术和新生产线的台企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内地厂商背水一战,将台企彻底击败。

经过多年的“烧钱”投入,大陆面板龙头——京东方多条产线在手,恰逢2017年全球面板市场需求暴增,京东方成功打入世界主流市场,而此时的台湾面板企业份额已所剩无几,在衰败中越走越差。

内地厂商影响力迅速扩大,日、韩企业自顾不暇,台湾面板厂商在失去了内地客户的同时,又没有外来资本和技术支持,难以继续维持研发投入,更无法大规模投产,可以说到此为止,台湾面板企业已经完全失去了竞争力。

中国面板“京东方们”强势崛起

“缺芯少屏”,曾一直是国人心中的痛。

直到2008年,中国的液晶面板几乎全部要依靠进口,而如今我国已成为了全球液晶面板产能第一大国。但这二十年来,哪怕在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中国的面板企业仍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他们却一直砥砺前行。

讲起中国面板行业的发展,绕不开京东方的发展。京东方的发展史,也是中国面板行业的发展史。

2002年,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现代集团陷入债务危机,加之当时处于液晶衰退周期,现代集团宣布出售旗下的液晶显示业务。次年1月,京东方以38亿美元收购该业务,获得进入TFT—LCD产业所需的基本技术、专利资源等要素。

通过此次收购,京东方才算是站上了面板这条跑道,也将各大巨头对大陆的面板封锁撕开了一个口子。

在收购现代集团的液晶显示业务后,为了完成对技术的内化,形成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京东方于2003年建成中国大陆首条自主建设的5代线,自此,中国大陆结束了无自主液晶显示屏时代。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京东方正式获得了TFT—LCD领域的“入场券”。

成功量产的5代线,成为京东方培养产业人才的“学习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京东方的专业工程师从不到300人,迅速增长至2000多人;为其后续扩张产能,提供了人力储备。

2003年,在刚刚建成5代线后便迎来了液晶景气周期上行,当年营收达到破纪录的1118亿元,实现净利润403亿元,较上年增长3867%。

但是,好景不长,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液晶周期进入衰退阶段。同时北京5代线于2005年初试生产时也正好赶上低谷期,良品率不高导致经营性亏损,再加上设备折旧,京东方于2005和2006年两年持续亏损。

连续两年的亏损给京东方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其中最大的压力便是来自于银行,5代线的设备折旧需要7年,而银行贷款要求5年就结清,唯一出路便是请求贷款展期。

在巨大的压力下,京东方开始四处求援,请北京市政府出面协调,邀请各个银行参观5代线。在经过艰苦努力后,最终于2007年5月,各家银行同意将还贷周期从5年延长至10年,这才让京东方重获生机。

危机也是促使企业成长的动力,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下,京东方内部启动了“3020”行动,即提高产品价值30%,降低单位成本20%,以速度和品质取胜。

同时,因危机时期开拓市场的努力,使得京东方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迅速攀升,到2007年7月,中国区销量已经达到每月55万片,是一年前的8倍,中国市场的同类产品,几乎全部被京东方占领。

危机中快速成长的企业能力,为京东方经营状况的好转奠定了基础。2007年6月,全球液晶面板市场开始回暖,京东方实现了首季盈利。5代线运营的全面好转,使京东方2007年实现净利润7亿元,并在这个阶段迅速还清了大部分债务。

但是,正如液晶产业发展历所证明的,进入这个行业就像骑上了虎背,骑着不舒服,但下来更危险,只要不想退出,就必须继续投资扩大规模。

2008年金融海啸后,为了应对经济衰退的威胁,中国政府也开始了“反周期投资”,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北京市政府在寻找拉动内需的投资项目时,立即就想到了京东方的85代线。

但此时的面板厂商,面对疲软的市场需求,纷纷停止继续投资扩产,放缓了脚步,而京东方却凭借积累下来的科研技术实力与上一轮危机中得到的经验,开足了马力。在得到政府支持后,京东方的85代线立刻进入方案实施阶段。

在宣布85代线启动的消息后,全球面板产业仿佛发生地震一般,震碎了外国企业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外资纷纷要求在大陆建设高世代的产线。也标志着中国大陆“无大尺寸液晶显示屏时代”的结束,真正实现了中国全系列液晶屏国产化。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京东方持续建设高代产线,并在2017年、2020年完成了合肥与武汉105代生产线的投产,自此,京东方在各方面均成为了LCD行业真正的巨无霸。

截至2021年,全球LCD液晶屏的出货量创下历史新高,京东方在出货量份额上也首次超过了30%,而排在二三位的也是大陆厂商华星光电和群创。至此,以京东方为代表的大陆面板厂商经过卧薪尝胆、历经坎坷,终于摘掉了“少屏”的帽子,标志着大陆企业在LCD领域的胜利。

战局正酣,未见分解

LCD赛道胜负已定,但是“屏”的未来竞争依旧激烈。

在大陆面板LCD产线快速投产、挤压利润的情况下,三星、LG作为韩系面板头部企业,决定关停LCD产线,将重心放在OLED面板上。

OLED不同于采用背光源并通过液晶与彩色滤光片呈现色彩的LCD,有着可自行发光的自发光特征,拥有极其出色的色彩还原性。即使是在太阳光较强的室外,也可感受到清晰鲜明的画质。

并且OLED结构更简单,随着面板变薄,使得智能手机的重量和厚度也得到减少,可实现更纤薄的产品设计,产品内的电池区域也得到了扩大,从而为移动设备提供最优的环境。

可以说,集省电、轻薄、柔性于一身的OLED技术是面板产业的下一代核心技术。三星、LG、京东方等巨头皆斥巨资不断加码OLED。

截止至2021年底,全球的智能手机中,已有超过40%换上了OLED屏,而到2022年预计这个比例会超过57%。这意味着智能手机的OLED化趋势已经是势不可挡了,OLED屏才是主流方向。

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市场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约668亿片,其中三星一家就拿下了72%的份额,另一家韩系厂商LG则拿下了7%的份额,也就是说,韩系厂商共拿下了近80%的手机OLED屏市场。

目前,韩国面板产业在三星显示和LG的带领下已经站在OLED面板行业最领先的位置,在量产、良率、成本方面都有着更多经验。

而国产OLED屏幕起步较晚,综合生产技术落后于三星、LG。同时,OLED产业链还未完全自主化,部分关键原材料如驱动IC、导电玻璃、封装玻璃、有机材料基本依赖进口,关键设备以及整套设备的系统化技术等也都掌握在外企手中。

韩国面板产业虽然已经告别LCD市场,但在OLED市场上仍然如日中天,在可以预料到的未来里,大陆面板企业将面对更加惨烈的竞争,但我们坚信,中国OLED产业也能像LCD领域一样,从“跟跑”、“并跑”最终走向“领跑”。

写在最后

回头看面板行业的发展之路,每一步都是企业辛酸的血泪史。

作为TFT-LCD 工业的创造者,曾风光无限的夏普集团最终被逆周期投资的韩企击败,落得被收购的下场。

作为成功夺取行业王座的韩企,三星与LG风光一时,但大陆厂商崛起,市场份额被大幅挤占,最终退出LCD行业的竞争。

作为半路逆袭,像黑马一般杀出的台企,最后也在大陆与韩企的夹击下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国的 科技 产业链曾经经历过缺芯少屏的年代。不仅被国外厂商任意定价,而且在 科技 上我们还“低人一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阶段。只差芯片制造技术的断档,我们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摆脱 科技 上的掣肘。

据韩国媒体报道,目前三星、LG等韩国老牌屏幕厂商已经正式宣布退出LCD屏幕市场。这预示着在长达30年的日本、韩国和中国之间的屏幕竞争终于落下了帷幕。最后,还是我们笑到了最后。而京东方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全球最大LCD液晶屏幕供应商。

其实,回顾LCD屏幕的发展史也犹如一部血泪史。LCD屏幕最开始是由日本企业将TFT技术应用于液晶面板上,成为了第一代LCD屏幕。随后日本企业彻底掌握了技术主动权。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屏幕巨头。例如:索尼、夏普、松下等等。可以说在日本液晶屏幕最鼎盛的时候,全球市场都被日本企业所垄断。

随后,韩国三星集团奋起直追在存储芯片上取得了领先,正式超越美国芯片企业成为了世界第一的存储芯片巨头。当一个事业达到了顶峰,三星自然开始寻找下一个能够成功的地方。随后,三星将目光放在了液晶屏幕上。并在1995年建成了自己的液晶面板生产线。由于三星当时非常擅长逆周期操作,在液晶屏幕行业衰退期时疯狂打价格战,最终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液晶屏幕生产厂商。

至此之后,日本液晶屏幕行业开始走向下神坛。随后韩国LG效仿三星并且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在韩国企业的猛攻下,世界市场成为了以三星、LG为代表的韩国企业的金矿。

但是在三星和LG耀眼夺目的期间,中国一家名为京东方的公司正式成立并在暗中奋发图强。创始人王东升回忆道:当时非常笃定LCD技术将会取代CRT,成为未来屏幕的主流。于是在1999年成了屏幕研发中心。受制于当时技术和人才的限制。京东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获得期望中的成果。最后迫于无奈以38亿美金收购了韩国现代的显示屏业务。随后开启了自己一路狂奔的20年。于是在2019年终于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液晶屏供应商。改写了中国“缺芯少屏”的 历史 。

虽然,我们度过了中国 科技 史上最严峻的时期,但是缺芯的问题现在摆在我们面前,不容乐观。国内 科技 巨头依旧不能够放松自己的斗志。毕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和苹果的纠纷

三星和苹果自2011年4月开端打专利官司以来,已经在9个国度针对20项专利立案诉讼,相互责备对方损害了自己的专利权。8月份,欧洲法院曾裁判暂停在德国和荷兰暂停三星Galaxy产品的销售。10月初,澳大利亚处所法院又暂停该产品在澳大利亚的销售。

2011年10月17日,有一位美国法官以为,三星损害了苹果的专利权,随后三星发表声明,愿望在调查期间,停滞日本和澳大利亚iPhone 4S的销售,同时,也在申请制止iPhone和iPad 2的销售。申请禁售的产品都与案件涉及的专利有关。

2012年8月,美加州地方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称三星电子侵犯苹果若干专利,须向对方赔偿105亿美元。对此三星表示不服,并提起上诉。2012年12月7日,苹果与三星电子将在圣何塞联邦法庭再次开庭,以重新审理这场双方各具高风险的法律诉讼。2012年12月19日,三星撤销在欧洲各国对苹果提出的专利侵权诉讼。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在与美国苹果公司的专利赤膊战中打赢一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三星的产品对苹果构成侵权,一些三星电子旧机型将禁止进口美国并在美销售。

2013年10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最终未否决禁售令,三星部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将在美国市场遭到禁售,涉及产品包括Galaxy S、 Galaxy S2和Galaxy Tap等。此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曾裁决三星旧款智能手机侵害了苹果的两项商用专利,禁止三星相关产品进口至美国。三星曾要求奥巴马以公共政策为由否决ITC的禁令,ITC也将此项判罚递交给奥巴马做最后裁定。

2013年11月21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地区法院的一个陪审团裁定,侵犯苹果专利的三星电子应当向前者支付29045亿美元赔偿。苹果此前提出了3798亿美元的索赔,而三星电子则表示只应当赔偿5270万美元。

2015年12月,经过五年的审判、复审和上诉,三星表示,同意向苹果支付548亿美元,不过,若美国专利商标局认定苹果专利无效,三星会要求退回这笔赔偿金。

三星停止向苹果供应iPad和MacBook电池

2012年11月25日消息,三星再度停止向苹果供应一个重要零部件:iPad和MacBook笔记本所用的电池。

早在十月份,三星开始停止向苹果供应液晶显示屏。这对苹果影响深重,因为三星是苹果移动终端设备显示屏最大的供应商,每年的交付量多达数千万。三星电子似乎正在将停止供应的清单扩容。

销售额占韩国GDP近20%

2011年,三星集团资产总额达3437亿美元,净销售额达2201亿美元,净收入212亿美元。这个数值已经达韩国GDP总量1116247亿美元的1972%。如果以净销售额计算,该数值甚至高于爱尔兰2011年217669亿美元的GDP,可以排到世界第45位。

中国对境外企业价格垄断开出首张罚单 韩国三星被罚

2013年1月4日,针对韩国三星在2001年至2006年期间,利用优势地位,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在中国大陆实施价格垄断行为,中国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对三星罚款101亿元。

三星家产争夺风波结局

2013年2月1日,韩国法院昨天驳回三星电子公司会长李健熙家族成员争夺41万亿韩元(37亿美元)三星集团股权的要求,从而让李健熙保住家族企业集团的控制权。

三星突破5G通信技术

三星2013年5月宣布,他们在5G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最高下载速率达到1Gbps。三星5G蜂窝网络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为28GHz。在实时信号交换测试中,该公司的实验设备获得了1Gbps的下载速率。三星还表示,他们的5G技术最高理论下载速率可达10Gbps。

高端手机危机

2013年6月,三星旗舰级智能手机Galaxy S4的销量下滑,公司的股票市值本周五在一天之内就蒸发了120亿美元。进入2013年6月以来,三星连续推出了两个版本的S4智能手机,但随之而来却是股价的下跌,仅周五一天的跌幅超过了6%。

三星设计缺陷风波:公司致歉承诺问题机型延保一年

2013年10月23日,下午3点半,三星公司正式通过央视财经频道向中国消费者致歉以及做了企业整改声明。并表示对问题手机进行免费修理。

三星台湾雇佣学生水军抹黑HTC遭罚34万美元

继2013年四月份媒体曝光“三星台湾雇佣学生网络抹黑HTC”一事之后,台湾公平交易委员会(FTC)在2013年10月24日左右在官网上宣布,三星抹黑HTC一事查证属实,将对三星处以34万美元的罚款。

2013年10月24日消息,美国《联合通讯社》称台湾公平交易委员会(FTC)在官网上宣布,三星抹黑HTC一事查证属实,将对三星处以34万美元的罚款。

技术纠纷

2014年1月27日,三星集团同意支付瑞典移动网络设备制造商爱立信660亿美元,加上数年的版税,以了结双方之间的技术许可纠纷。

推出新手表

2014年2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1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obile World Congress, 以下简称MWC)上,三星宣布推出两新款Gear系列智能手表Gear 2和Gear 2 Neo。

其中Gear 2采用三星深度研发的另一个开源移动操作系统Tizen,而不是谷歌Android。这也被视为是三星希望摆脱对谷歌依赖性的一次卓有成效的努力。

石墨烯制备技术获突破

2014年4月4日,三星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韩国成均馆大学宣布,已合成一种能在更大尺度内保持导电性的石墨烯晶体,从而推动石墨烯材料的工业生产及商用。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和《科学特快》杂志上。

2014年11月22日三星电子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向英伟达发起投诉,寻求在美国市场禁售英伟达的电脑图形芯片。在授权谈判破裂后,双方的诉讼战 开始升级,三星在周五向ITC提交了针对英伟达的投诉。

至于大屏液晶电视大降价的原因,各方人士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小米入局引发的价格战,也有人说是电商渠道低价抢市场。其实,这些原因仅仅是表象,决定大屏液晶电视价格的关键因素在于面板。液晶电视的构造其实并不复杂,一块电池、一块屏幕、一个电视芯片,还有零零散散的零配件,小到一个家庭作坊,都能组装出一台电视出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视芯片等电子元器件成本几乎都是“白菜价”,决定大屏液晶电视价格的唯有屏幕,也就是业界常说的显示面板。

液晶“霸权”更迭谈到液晶产业,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三星、LG,博闻强识的人也会说出京东方、天马、奇美这些稍显陌生的名字。但了解液晶发展史的人知道,发明液晶技术的是美国人,将液晶技术广泛运用并且技术突破的是日本人。1968 年,美国无线电公司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液晶显示模型;1983 年,日本的精工公司研制了 2 英寸的彩色液晶显示屏;1991 年,夏普率先开动了第一条大尺寸液晶屏的生产线。至此,以夏普为代表的日本企业深入研究使用液晶技术,逐渐奠定了日本在液晶显示面板领域的“霸主”地位。

液晶面板行业有个特色,就是重资本、轻研发。当然这并不是说研发不重要,只不过液晶面板生产线随便一条都需要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的资本投入,缺少资本的支持,即使研发实力再强也无能为力。到 1999 年,韩国在液晶面板销量上实现了对日本的超越,同时韩国人的技术也达到中高端水平,液晶面板行业“霸主”首次易主。

不少人可能觉得,中国缺少技术,玩不转液晶面板产业。可日本人有那么多液晶技术又能怎么样呢,还不是一点点丧失市场,现在连最后一家日本液晶面板企业 JDI 都风雨飘摇,随后都有可能宣告破产。事实上,液晶面板产业不只是要有实验室里的专利研发技术,还有大量实践摸索出来的工厂技术。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魄力与资金组建最新世代的生产线,只要生产线比别人先进,就能通过价格优势压垮对手。

紧随京东方之后,华星光电、惠科、LGD 也纷纷投产 105 代线,液晶面板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学过经济学基础的都知道,一旦出现供过于求,就只有减产、降价两种选择。减产自然是不会减产的,剩下的路子只有不断降价,即使亏本也要打价格战。只要把竞争对手拖垮了,生产线停工,利润自然会回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最近一年各大面板厂家都在疯狂降价,连带着消费端的液晶电视也不断降价。

世界三大液晶面板制造商为三星电子、飞利浦和友达光电。

1、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友达光电”,原名为达碁科技,成立于1996年8月,2001年与联友光电合并后更名为友达光电,2006年再度并购广辉电子。经过两次合并,友达得以拥有制造完备大中小尺寸面板的各世代生产线。

2、飞利浦,1891年成立于荷兰,主要生产照明、家庭电器、医疗系统方面的产品。飞利浦公司,2007年全球员工已达十二万八千一百人,在全球28个国家有生产基地,在150个国家设有销售机构,拥有8万项专利。2011年7月11日,飞利浦宣布收购奔腾电器有限公司,金额约25亿元。

3、三星电子是韩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企业,同时也是三星集团旗下最大的子公司。1938年3月它于韩国大邱成立,创始人是李秉喆。现任会长是李健熙,副会长是李在镕和权五铉,社长是崔志成,首席执行官是由权五铉、申宗钧、尹富根三位组成的联席主席。

三星将退出LCD市场,这是意味着三星未来主打高端显示市场。LCD市场大半份额都已都在中国厂商手中,三星的LCD市场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来的份额与竞争力,因此,3月30日,三星对外宣布将会2020年底之前结束三星在中国以及韩国的所有LCD面板生产工作。三星之所以下此决定并不仅仅是因为三星的LCD市场减少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三星会专注于抢占高端显示技术的市场。

至于已经商定的订单,三星仍将在年底前完成交货。不过,三星尚未决定其在华两家LCD面板制造厂的未来业务。事实上,早在2019年10月,由于需求下降和产品供过于求,三星就已经关闭了在韩国的两条LCD生产线。三星公司表示,将斥资131万亿韩元升级现有的生产线,并在未来五年重点将韩国的一条LCD生产线改造成QLED面板生产线,而此处的131万亿韩元也就相当于人民币760亿元左右,由此也可以看出,三星对高端市场的抢夺力度。

有一个关键点值得注意的是,LG显示器作为三星面板的强劲竞争对手,LG显示器也对外宣称会在2020年底前完成在韩国的各项液晶生产制作并将在完成后停止生产。事实上,虽然目前液晶在手机中的应用越来越少,但这种面板在大型电视中的应用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未来液晶面板市场将进一步扩大。相关一些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大陆面板制造商的液晶显示器产能已占全球总产能的448%,而三星仅占157%。随着三星的退出,中国大陆面板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跃升至60%以上。

三星作为韩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公司,它在各方面的实力都是很强的,至于此次退出LCD市场,无疑是对另一个领域的强势冲击。

文| AI 财经 社 韩姜

编| 鹿鸣

近日有韩媒报道,国内面板厂商京东方将首次为华为提供on-cell OLED面板,产业链相关人士表示,京东方是Mate 40标准版on-cell OLED 面板的独家供应商,而Mate40 Pro屏幕将由京东方、三星和LG三家共同提供。

On Cell是指在液晶面板上配触摸传感器,2010年三星推出super AMOLED时就采用了该技术。

这个好消息之前,京东方也被曝出遭遇两大滑铁卢,有报道指出,京东方并未通过iPhone 12机种屏幕质量测试、无法为首批iPhone12供货,同时也没有通过三星Galaxy系列新品的质量测试。知名苹果爆料达人Jon Prosser也在twitter上转发了这一消息,评论道:“这就是为什么苹果离不开三星,祝京东方明年好运。”

同时也有京东方向苹果和三星提交新批次产品、以争取合作的消息传出。京东方目前尚未对此做出回应。能否挽回苹果的芳心,还得等待今年苹果秋季发布会揭晓。

虽称霸LCD市场,在OLED仍需赶超

京东方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面板显示器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液晶屏供应商。2015年,公司就已经首次打入苹果供应链,为苹果的MACbook显示屏供货,2016年提供iPad显示屏。

相比LCD液晶屏,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低功耗等优点,三星显示2007年首次量产AMOLED 屏幕,OLED屏幕开始逐渐被三星手机高端机型采用,部分厂商也相继进入OLED研发。京东方2012年已在北京建立OLED试验线进行相关研发工作,2017年首条柔性AMOLED显示屏生产线量产,成功打破了三星在此领域的垄断地位。

2018年10月,华为的Mate 20 Pro首发了京东方的OLED屏幕。小米、OPPO、vivo也都参与了京东方OLED屏前期的研制工作。遭遇美国技术打击,目前华为更是要扶持国内的供应链,这次采用京东方的屏幕也是出于长远打算。

2017年推出iPhoneX时,苹果首次在其手机上采用OLED面板。京东方当时就定下了进入苹果手机供应商名单的小目标。有数据显示,苹果2020年采购OLED面板预计达98亿美元,占全球OLED面板出货金额的30%,面对这个全球最大买家,各家都想分一杯羹。

而对苹果来说,三星本就是它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对手,却必须依赖敌军制造的OLED屏,苹果也想为自己多开拓几条路,以便分摊风险和确保价格竞争。

尽管京东方的OLED已经实现量产,但OLED行业供给端中,目前仍由韩国厂商主导。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tone Partners的数据,Samsung Display在2020年第一季度占据了移动OLED市场份额的794%,发货量3680万块;LG Display占份额的10%,460万块;京东方占份额的99%,发货450万块。

在LCD液晶面板市场,由于三星、LG等厂商不断关停产线,京东方今年一季度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的出货量,但在未来竞争格局下,这块的利润不如OLED等产业前沿,在OLED屏领域,京东方无论在良品率还是产线的布局上都需要追赶。

京东方的高管在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发布会上透露,2019年京东方OLED产线尚处在爬坡阶段,对营收贡献尚未充分显现,当年对收入贡献不到10%。目前成都已经量产,绵阳还在爬坡,而重庆仍在建设。

面板之王也是烧钱大王

虽然是面板龙头,但京东方的股价却一点都没有龙头企业的样子,10年间一直在6元下方。7月24日,京东方A收盘价报452元/股,下跌544%。

近期有投资者提问,今年春节后开市以来,TCL 科技 股价长期大幅高于京东方A,是不是因王东升董事长退休后,公司在陈董(陈炎顺)带领下,竞争力下降所致。

京东方的董秘回复,股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公司会继续加强市值管理工作。

京东方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北京电子管厂。在工厂连续亏损7年濒临破产之际,时任总会计师、前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带领员工自筹650万元进行股份制改造,才有了今日的京东方集团。2003年,京东方收购了韩国现代电子液晶业务,结束了我国“无自主液晶显示屏时代”。

上市18年以来,京东方已经累计亏损62亿元,“烧钱投入-亏损-继续烧钱-继续亏损”曾是它的真实写照。为解决无屏幕之痛、突破日韩国家的技术狙击,京东方累计募资总额超800亿元,获得额外政府补贴76亿元。

京东方业绩的向好背后,是政府与股民的巨额付出。京东方曾连续7年扣非净利润亏损,一度被ST,每一次力挽狂澜的背后都有政府补贴的身影,以至于有投资者将其称为“资本巨婴”。

从2013年开始,进入行业头部的京东方盈利能力开始显现。2013年至2016年,其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2353亿元、2562亿元、1636亿元、1883亿元,2017年的净利润更是达到了7568亿元。但在2018年,由于面板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滑, 柔性AMOLED市场扩张未达预期,京东方的净利润也下滑了5461%面对挑战,2018年,京东方也加快向物联网公司转型。

之后京东方目前的财务情况也并没有改善。2019年京东方净利润1919亿元,同比下降4415%,扣非后净亏损1167亿元。2020年第一季度净利润567亿元,同比下降4612%,扣非后净亏损502亿元。

在今年4月举行的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会上,新上任董事长的陈炎顺也遭到投资者犀利的提问。

一位投资者称,“京东方假如是一个小市值公司,这么多热门前景的概念,那应该是一个很热门的股票,但京东方是一个行业龙头大市值公司,行业龙头就是要以业绩说话的,希望管理层一定要重视这一点。”

陈炎顺承认市值管理的重要性,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随着三星等企业退出LCD市场,三季度后市场供需关系会得到进一步改善,有可能迎来面板价格价格回升。他提出,京东方未来三年要打赢两场杖,一是半导体显示决胜战,另一个是物联网转型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