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进如何成为高价值发明专利

新手学堂017

小改进如何成为高价值发明专利,第1张

近几年,小米不断遭遇来自海外的专利纠纷,例如,来自欧美实体性跨国公司和非专利实施实体的专利诉讼。2014年12月,爱立信在印度起诉小米侵犯其所拥有的ARM、EDGE、3G等相关技术领域专利权;2015年12月,美国知名非专利实施实体之一Blue Spike公司起诉小米通过Tomtop销售的智能通信设备涉嫌侵犯其在美国拥有的专利权;2016年和2017年,小米又相继被General Access Solutions, Ltd、Sportbrain holdings LLC起诉专利侵权。小米急需大量高质量专利为其海外发展战略保驾护航。

小米在IPO招股书中披露其在海外已经拥有3500多件专利,这体现出小米已经开始通过自身创新进行海外专利布局。笔者在世界专利文摘库(SIPOABS)中进行了检索,对小米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分析。检索结果表明,小米的海外专利大多数分布在美国、欧洲、墨西哥、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申请量之和占小米海外总申请量的82%以上,其中,美国占17%、欧洲占16%、韩国占14%、日本占14%、俄罗斯占14%、墨西哥占13%。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美国、欧洲、韩国、日本、俄罗斯、墨西哥应该是小米比较重视的海外市场。除加强自主创新外,小米不断通过专利收购、专利许可等方式增加专利储备。

2012 年下半年开始,小米及其旗下控股公司不断与国外公司进行知识产权交易,为进军海外市场铺路。2015年10月,小米收购了博通公司的31件无线通信专利;2016年3月,小米购买英特尔公司332件美国专利,涵盖储存关联、控制逻辑、序列编码、电脑封装、手持终端、线路板等诸多领域;2016年6月,小米向微软购买1500余项专利,并获得1000多项专利交叉许可;2017年又与诺基亚签订专利许可协定。

这几天,网上都在讨论关于华为要收5G专利费的事情,毕竟这个影响非常大。

大家都非常清楚了,华为的5G专利费很便宜,最高25美元,并且也会是按照手机售价的百分比来收的。

相比于高通、诺基亚、爱立信,可以说华为的专利费最便宜,特别是对比起高通,不知道便宜到哪里去了,要知道华为的5G专利,可是全球第一的。

事实上,华为收专利费这件事情,对于手机厂商们而言,特别是对于苹果、三星而言,伤害性真的不大,对于国产机,比如小米而言,伤害性稍大一点,但也不是很严重。

但在这个伤害性不大的背后,不客气地来讲,侮辱性还是很强的,特别是对于苹果、三星而言。

先说伤害性不大这一方面,苹果去年手机销量是206亿台,就算每台收25美元(实际不可能),也才5亿多美元,对于苹果来说,真的是毛毛雨。

三星同样也是如此,三星去年手机销量为267亿,就算全部25美元,也才67亿美元,对于三星而言,也是毛毛雨,更何况还收不到这么多,三星很多低端机,三星5G专利全球第二,不会交这么多的。

就算对于小米而言,也不是影响很大,小米去年一年的销量为15亿,均价才1000元左右,不可能收到25美元,外界预测,就算小米真的给华为交5G专利费,实际也不会超过2亿元一年,小米去年利润预计在150亿元以上,所以伤害性真的不大。

但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就很强了,大家都是智能手机厂商,偏偏华为却可以向大家收专利费,明显这样对比之下,会显得华为的技术更强,其它厂商们都不如华为。

特别是苹果、三星,明明销量比华为高,更还有美国作为后台,但依然还得向华为交专利费,这不是“侮辱”又是什么呢?

朋友,为什么你这么天真,小米预约什么的,饥饿营销本来都是骗人的,你还真信啊,都是搞个噱头,让大家都关注,实际都按一定价格批发给一些黄牛或者关系户,让他们加价卖,小米也能赚到一定比例的利润,小米这公司本来就不是做企业的,就是靠投机倒把,跟人玩心理游戏赚到了钱,而且所谓的官方销量都是假的,在台湾就被告过,而且小米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机子质量不错,更多的是次品,用户维权投诉更是无门,反正这样的企业是做不长的,而且小米到处剽窃技术,专利,什么爱立信,魅族等等都告过小米侵权专利,也就是在天朝这个没人管的地方,出了国,早被告破产了,这不爱立信已经封杀小米在印度的销售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小米企业既欺骗了消费者,又侵犯了其他公司,早晚会还的,等着小米离倒闭不远了。

提起“小米上市”,好像有很多话要说,但又不知该从何说起。毕竟估值都450亿美元了,毕竟MIUI用户都突破1亿了,好像不上市都对不起各位看官似的。

2014年雷军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分论坛上信誓旦旦地表示“小米在未来五年内没有上市计划”,而在去年年底进行的第五轮融资中,小米凭借450亿美元的估值融得11亿美元,这一估值已经达到世界顶尖科技公司的级别,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时应是进行IPO的黄金期,但小米的相关负责人却再次出面辟谣称“我们压根儿就没打算上市”,这句话让“小米上市”的前景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福布斯》网站曾在去年的一篇报道中称小米为“全球最富的私人科技公司”,这一称呼的依据也是其超过400亿美元的估值,而在今年1月发送给小米员工的新年邮件中,雷军表示“2014年,小米一共售出6112万台手机,增长227%;含税收入743亿元,增长135%”,更是骄傲地宣称小米已经成为“国内智能手机行业市场份额领先的公司”。

雷军的硬气源自小米在2014年的高速增长,但是深谙资本之道的他肯定不会满足于“全球最富的私人科技公司”。尽管雷军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小米并不缺钱”,但如果想在2015年继续保持火箭式增长,除了需要加强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优势和积极布局智能生态之外,小米还需要在海外市场上有所作为,而想要完成这几件大事,仅仅依靠现金流和融资明显是不够的,所以IPO应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终极之道。那么,左右逢源的雷布斯为何迟迟没有走这步棋呢?

1、“互联网公司”的定位

国外科技媒体在报道小米时经常会为其加上“中国版苹果”的定语,对此雷军回应称小米的营收主要来自围绕手机生态系统打造的互联网平台,“手机硬件不挣钱,依靠后期互联网业务和增值服务挣钱”,不管雷总当年的这番话是否适用于如今的小米,但至少明确了小米的定位确实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那么,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美国《华尔街日报》在去年披露的一份机密文件显示,2013年小米高达94%的营收源自手机销售,而服务类产品的占比只有区区1%。虽然我们还无从得知2014年的具体数据,但手机硬件无疑仍是小米的核心业务,众所周知,小米的目标从来都不是成为中国的诺基亚或摩托罗拉,而是成为“带有谷歌元素的亚马逊”,而目前过于依赖手机的营收结构与这一定位显然是格格不入的。既然如此,如今的小米可能只是迈出了漫漫长征的第一步,现在进行IPO明显为时尚早。

2、小米生态尚未形成

2014年,在雷军的运筹帷幄下,小米已经将触角伸向了多个领域,包括地图、影视、智能家居、互联网金融、移动安全、新媒体、电商、手游等,有着天使投资人背景的雷军到处跑马圈地,更是雄心勃勃地表示计划在未来的五年时间中投资100家公司来复制小米模式,一副打造小米帝国的架势。

小米在智能生态圈的布局相当积极的,从路由器到电视、从入股美的到推出智能模块,小米的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实,目的也非常明确。在小米Note的发布会上,雷军更是一再强调“以手机为中心,连接所有智能设备”的目标,并且将智能模块和小米智能家庭应用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上。然而,圈内的明眼人应该都能看得出来,小米距离真正的“生态系统”还有很长的距离,因为除了手机周边厂商和黄牛之外,如今还没有太多能从小米生态中获得巨大收益的参与者(如阿里生态中的淘宝大卖家),所以小米目前最多算是搭建了一个庞大的网络,而没有形成真正的生态。那么,整体布局的尚未完成就意味着公司估值还有较大提升的空间,精明的雷军除非遇到紧急情况,否则应该不会冒进启动IPO。

3、无处不在的专利风险

雷军曾指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在2015年可能会出现放缓的趋势,而小米将会把今年的重点放在产品创新和拓展海外市场方面。产品创新姑且不说,单单是国际化这一条路小米就走得格外坎坷,在国内受到高通专利庇护的小米在走出国门之后马上就被专利巨头爱立信给盯上了。

去年年中,小米表示将在印度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开展手机业务。12月,爱立信拉开了与小米的专利大战,首先通过控告小米侵权让德里高级法院下令在当地禁售小米手机,随后经过双方协商,搭载高通芯片的红米1S得以在印度继续销售(每台设备需向印度法院预缴100卢比的押金),但使用联发科芯片的红米Note则遭到全面禁售。爱立信与小米的专利诉讼案将会在今年2月再度开庭,如果小米最终难敌来势汹汹的爱立信,那么未来势必将会遭到更多专利商的围攻。

此外,小米的战略合作伙伴高通已经同意向中国发改委支付6088亿元的天价罚款来了结为期14个月的反垄断调查,同时调整其在中国的“专利强制交叉授权”策略,这也就意味着小米如果想要继续保留高通这一专利保护伞,就可能需要再额外支出一笔专利费用,这对于依靠“高性价比”来打天下的小米来说无疑会是个不小的负担,试想如果小米因为专利的原因而丧失价格优势,其硬件收入为主的商业模式也将受到严重威胁,而450亿美元的估值和后续融资或也将会受到影响。所以在其没有解决好专利问题之前,应该是不会冒险进行IPO的。

4、对竞争对手的忌惮

一家企业选择上市就意味着其要转变成为公共企业,那么就需要向公众披露大量的财务数据和内部运营信息,这对于对自身业绩数据一直讳莫如深的小米而言将会是件相当艰巨的任务。小米自2011年成立至今,很少在公开场合披露财务和运营数据,近期可查的也只有去年年底小米入股美的时所公布的2013年部分财务数据以及雷军在新年邮件中提到的2014年整体销量和营收,这些数据只能反映小米的整体运营情况,而不能看出各个产品及服务的分类营收,所以自然无法推测小米的战略布局和投资收益。

笔者认为小米之所以会小心翼翼地“保护”这些数据,主要原因就是对竞争对手的忌惮。深谙互联网营销之道的雷军虽然善于凭借话题和事件进行炒作,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树敌颇多,包括魅族、华为和乐视在内的多家厂商都与小米有过擦枪走火的时候,国内的大部分手机厂商基本上都紧紧盯着小米的一举一动,就连雷军也慨叹竞争对手对小米的研究已经达到“像素级别”,所以如果小米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选择上市的话,就等于亮出了自己的底牌,这应该算是兵家大忌,雷军自然不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你好,裕阳知识产权为您回答:

小米手机是手机行业的后辈,企业需要维持一定的专利总量,进而再在专利质量上下功夫,小米解决专利质量的方法则是通过收购来实现。

业界曾有分析小米收购专利是为了进军美国,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不过却不是最主要原因,小米进军美国肯定会面临专利问题,不过潜在的专利诉求更多来自像爱立信、Nokia、Interdigital这样的非手机制造商,小米有没有专利与这些专利拥有者没有直接关系,就像爱立信在印度起诉小米,即使小米有再多专利对法院判罚也没有多大帮助。对于一家致力于全球业务的公司,完善的专利战略、专业的运营团队和专利储备是前提,也是普遍的行业规则。

专利战一般发生在竞争对手之间,如前所述,抛开苹果与三星,真正对小米形成专利威胁的肯定是中兴华为,如果小米不想坐以待毙,通过收购专利提升高品质专利储备就是必然。

我是一名作为传统行业的从业者,很少接触移动互联网行业,最多的解除大概是每天在手机上浏览新闻。当昨天看到小米在印度的禁令时,我忍不住有一些感想。

第一、专利墙

一直以来就有消息称小米必回遭遇海外巨头的专利包围和新闻的压制,只是不知道谁先开始,爱立信现在终于出现。这一次,小米宣布了禁令,而不是隐瞒,不管它是否被迫,这个态度我喜欢。未来,如果小米想继续在印度市场做些什么,就有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与爱立信达成一项“专利协议”,以挽救危机。

第二、知识产权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几乎没有知识产权的基础,目前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制度几乎是进口的西方社会,说白了,复制,很奇怪怎么没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西方发达国家,你真的也可以我们国家要求“保护”。

在我看来,目前国内知识产权法对新技术的保护过大,对西方社会的保护力度更高,所以小米在印度是被禁止的,在中国却没有爱立信禁售小米。

三、无声的疾呼

如果小米想要大,它就必须出海。如果要出海,它必须绕过专利墙。为此,有时真的感到无助,甚至专利和解,这些专利的最终成本被移植到广大用户手中,而我们实际上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可悲的是,我们将在未来继续为它付出代价。

当今世界的规则是一群人制定的,而知识产权也如此,也是一群既得利益者所制定,我们只能接受,但这不妨碍我们会振臂疾呼。

下一个拿起专利大棒的可能是诺基亚,微软,或者苹果,下一个被打的不只是小米,可能是魅族,华为,中兴……

总之,可能打破僵局真的没有太好的办法,规则在这里,后继者也没有很深的底蕴,不太好破,因为对手能够以一当十。

争议来自“标准关键专利(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据悉,爱立信也同样起诉了印度本土智能手机厂商Micromax、Gionee和Intex侵犯其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