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Pay怎么绑定支付宝 Samsung Pay怎么使用支付宝付款

新手学堂011

三星Pay怎么绑定支付宝 Samsung Pay怎么使用支付宝付款,第1张

  三星Pay怎么绑定支付宝?Samsung

Pay怎么使用支付宝付款?近期,三星正式宣布与支付宝合作,意味着以后用户可通过Samsung

Pay绑定支付宝账户,透过更快捷的用户界面,进行支付宝支付。那么三星Pay怎么绑定支付宝?Samsung

Pay怎么使用支付宝付款?让小编告诉大家吧!

  现在透过Samsung

Pay,用户可以更快捷的通过支付宝二维码进行支付。三星电子大中华区产品战略及研发总裁王彤表示:“作为开放的移动支付平台,Samsung

Pay一直努力满足消费者在移动支付的多样化需求。本次与支付宝的合作,为Samsung

Pay开启了一种新的使用场景,也为习惯使用支付宝的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快捷的使用方式。

  Samsung

Pay怎么使用支付宝付款?

  在Samsung

Pay中添加支付宝二维码,支付时选中支付宝卡片,验证成功后,出示二维码给商户进行扫码,即可轻松完成支付。

  在Samsung

Pay里绑定了支付宝账号之后,进行支付宝的支付过程更快更简单,无论是锁屏、黑屏或主屏幕,无需查找并启动应用,只需轻轻从Home键上方向上滑动即可调出支付宝二维码支付界面,比传统的查找应用、进入应用然后再进行支付的操作更加快捷,更能适应现代都市快节奏的支付流程。

  三星Pay怎么绑定支付宝?具体步骤如下:

  1、调用支付宝卡片;

  2、轻松输入指纹验证或输入Sumsung

Pay数字密码;

  5、轻松完成交易。

外国月亮比较圆?

放在以前,洋品牌就是好品质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洋品牌“翻车”的报道变得频繁见诸报端。前段时间,高端冰淇淋品牌梦龙被网友质疑产品中外用料不同,事件发酵后,梦龙母公司联合利华在接受央视 财经 采访时承认,在欧洲用的是压缩奶,在中国用的是复原奶,原因是欧洲的鲜奶难以运输到中国来,如果用中国产的,会有一个供应的问题。

而据专家表示,梦龙之所以会这样做,成本或是其重要的考量因素,用奶粉复原的奶,在蛋白含量和浓缩奶的蛋白含量一致的情况下,复原奶成本大概在8000到1万,浓缩奶的价格大概在1万3到1万4,之间的差距大概在3000-4000元每吨。

对此,众多网友并不买账,并调侃梦龙是“国际驰名双标”。事实上,类似的“洋品牌”行为并不少见,今天,就来盘点一些洋品牌曾经的“双标”举动。

戴森:不同平台保修服务也不同

俗语说“一分钱一分货”,但现实却告诉我们,贵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今年年初,一篇题为《数千元吸尘器只用一次就臭》的新闻引起了全网热议。据广州日报报道,市民潘先生购买的一台戴森V7吸尘器,在春节期间使用了一次打扫卫生,结果再次使用的时候吸尘器却发出了类似臭脚丫的恶心臭味,得“开风扇狂吹”才能驱散臭味。

在与戴森客服反馈,将机器寄回售后检测后,戴森客服称检测到主机进水,虽然吸尘器在保修期内,但超出保修范围,需要支付980元更换主机和过滤网,潘先生不同意,认为在保修期内还要付费更换主机并不合理,‘这费用差不多可以买台其他品牌高端吸尘器了’。直到3月3日,事件出现了转机。戴森客服主动打电话联系了潘先生,表示愿意提供免费维修。对此,有网友调侃,认为是因为“315晚会”临近,戴森才会突然来了个180 的转变。

有相关行业人士分析,即使是跨境购买的商品,只要是在中国境内的电商平台完成的交易,就必须受中国法律的约束,如果电商平台不提供或者不按要求提供完整的售后服务,这肯定是违规的。之所以这样做,有可能是品牌商家在赌,赌产品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又或者赌消费者嫌麻烦不会投诉。

特斯拉:“拒付门”“减配门”花样百出

贵的不一定是好的,然而,即便是交了同样的钱,获得的商品和服务也可能有着天渊之别。

事件起因源于2020年7月,拼多多平台宜买车 汽车 旗舰店推出了特斯拉Model 3的万人团购活动,用户只需支付2518万元,再由拼多多补贴2万元,即可购买到Model 3。

然而,到了8月,有来自武汉的车主爆料称,特斯拉拒绝向拼多多团购车主交付Model 3,原因是拼多多和活动主办方宜买车违反了特斯拉订购条款中的《禁止转卖》条款,特斯拉会依据合同约定的购车方违约条款取消此订单。而另一边厢,同样是参加团购的一位上海车主却顺利完成了交付,并正常为车辆办理了保险。

为何对待不同消费者会有区别对待。据了解,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件,原因可能是武汉车主在支付金额的过程中透露了自己参与了拼多多的团购补贴,而上海车主则授权宜买车,以他自己的邮箱与个人身份信息,在特斯拉官网下单,最后顺利提车。可能是因为“第三方代付”的方式触动了特斯拉“禁止转卖”的神经,所以特斯拉拒绝交付新车。

值得一提的是,有网友发现,特斯拉美国区和中国区的相应规则解释也有着不同。在美国,如果特斯拉认为客户有恶意而取消订单,需要将定金返还。而在中国区,特斯拉可以以“怀疑有其他非善意目的”等理由拒绝交付,且不退定金。

实际上,这并非是特斯拉首次的差别对待。同年3月,就发生了一起特斯拉“减配门”事件,有车主发现,其购买的Model 3搭载的并非是清单上的HW30,而是HW25,据了解,HW30对自动驾驶体验提升至关重要,其性能是HW25的21倍。事件发酵后,特斯拉官方回应称,由于受供应链影响,一部分标准续航升级版Model 3安装的硬件为HW25,随着产能及供应链恢复,将按计划陆续为HW25的车主提供免费更换HW30的服务。

有趣的是,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是特斯拉全球最重要的市场,然而,一次次的“双标”行为,也让这句话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

三星:区别对待

如果要说到洋品牌最经典的“双标”事件,三星的“爆炸门”必然榜上有名。

2016年8月,三星推出Galaxy Note7手机,然而在首发5天后,三星Galaxy Note 7就发生了第一起自燃事件。随后的时间,全球范围内开始陆续发生由Galaxy Note 7造成的爆炸和起火事故。随着事件持续发酵,9月2日,三星移动业务总裁高东真在新闻发布会上鞠躬道歉,宣布召回澳大利亚、美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共250万部该款手机,已经购买该款手机的消费者可以在两周内置换新手机。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此次的召回并不包括中国市场。

三星副社长、三星电子大中华区产略与研发总裁王彤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第一次的召回,我们认为第一批上市手机是电池的问题,那么中国是第二批上市的国家,我们经过检测,认为我们采用了其他的电池供应商,测试结果是没有发生第一次召回的电池的问题,所以我们还把它作为了第一次召回的解决方案。但后面的事实证明,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失败了。”

虽然三星在此后不断尝试挽回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形象,却也无济于事,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慢慢成为了“other”的存在。

总结:

频繁的“双标”行为,只会损害自己的品牌形象,最后使得消费者选择“用脚投票”。洋品牌想像以前那样靠着曾经的品牌效应和“外国光环”,恐怕难以走远。

三星Note7从惊艳问世到爆出问题,着实称得上手机行业发展史上的年度大事,而三星方面今天终于对外披露事件原因:燃损原因在于电池。

对于三星来说,4、5个月时间既漫长又艰辛,毕竟事件对于三星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觑。在这几个月期间,三星对Note7的硬件、软件,以及相关流程如组装、质检、物流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仔细的排查。终于明确了问题的根源,三星为了追求创新就Note7电池设置了规格和标准,而这种电池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未能在Note7发布之前发现和证实。

三星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A供应商制造产品爆炸的原因是电池右上角出现挤压受损现象;B公司超声波焊接正极材料过程中产生大量毛刺,导致刺穿绝缘胶带和隔膜接触伏击发生短路,另部分电池甚至并未使用绝缘胶带。而针对很多质疑三星对中国市场区别对待的问题,三星方面再次致以歉意并表示,在第一次召回的时候全球其他地区用的是a电池 中国用的是b电池,而且当时的验证b电池没有发现a电池的问题,最后结果验证显示B电池发生了其他的问题。

不难看出,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问题,正是由于三星对Note7的过度创新而忽略了安全问题。在2017年新年演讲中,三星电子副董事长、联席CEO权五铉督促员工称,三星要从代价昂贵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即便是产品质量存在一丁点问题,也不应该妥协。权五铉强调,三星要继续改进制造工艺和安全检查,重夺荣耀。

坦率来讲,手机行业发展到今天,出现燃损事件,在笔者看来,这件事在某种意义上并非完全是坏事。对于整个手机行业发展来讲,是一袭具有警示意义的案例。

手机行业发展史如同人类发展史这是一条荆棘之路

人类如果失去创新能力,世界的情景将会是怎样?从早前的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再到现在的信息时代,可以说,每一次革新都是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利用工具让生活和工作变得更便捷。

当下,手机行业的革新与发展,好比一部简略版的手机行业发展史。

一直以来,三星是唯一一个可以和苹果抗衡的厂商。众所周知,行业出现势力分庭对抗的局面,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好事。因为,充满竞争的市场才会倒逼厂商不断进步,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在很多人看来,Note7本是狙击Iphone7的有力产品,无奈由于三星有点过于着急,没有花费足够时间来验证这款机器的各方面细节,才导致今天的结果。去年,相信很多人跟笔者有同样的感受,为未能看到手机行业竞争精彩的一面,着实替三星感到惋惜。更加遗憾的是,因此事件也间接拖缓了手机行业的发展。

实际上,如同人类的发展史一样,手机的发展史也布满荆棘,总要有开拓者去前面披荆斩棘杀出一条血路,后来者才可以轻松前行。不过,可喜的是道路虽然曲折,但前途依然光明,无论何种格局,也未能阻止人类追求进步的心声。

所以三星方面也不会因为Note7的细节问题,而放弃变革市场的勇气。正如三星电子大中华区产品战略及研发总裁王彤先生所言:“创新是三星的DNA。在保证用户安全和产品质量前提下,我们不会停止创新的脚步。作为在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三星将深入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及使用习惯,不断研究开发满足中国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创新和安全不是一个矛盾体

笔者最近写过一篇关于手机行业虚假繁荣的文章,文章指出,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无论从型号还是出货量上看,无不呈现太平盛世的景象,但是最大的隐形弊病在于这些手机厂商并没有做出切切实实的对用户有意义的创新,准确来说是没有创新。长此以往下去,这些手机厂商的处境如同温水煮青蛙,直到死去也永远未解创新意义。

实际上,手机市场竞争惨烈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基于此,各大厂商都想逃出同质化的泥潭,才无奈陷入另一个虚假繁荣的怪圈中。

反观三星却一直在打差异牌,Note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抛去电池细节问题,Note7真的是一款可以堪称改变手机行业发展的手机,它依然拥有57英寸双曲面2K AMOLED屏幕、4096级电磁压感、支持防水、拥有1200万双像素对焦、一级虹膜识别解锁、无线快速充电等等顶级特性。

而此次,三星在创新方面可谓心有余而力太足,为了持续做手机行业的排头兵,运用尚未完全成熟的前沿技术从而忽略了安全隐患。可以说Note7事件让三星受到了影响,但是三星方面表示,已经从事件中汲取到了深刻教训,全面融入到各个流程与企业管理体系中,对产品可靠性做出了全新承诺并将在未来全面履行,并推出一系列强化措施尤其在安全问题上,以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三星方面已经披露燃损事件原因,至此也预示整个事件的谢幕。

不可否认的是,三星方面虽然表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产品安全,避免重蹈覆辙,但对于很多三星用户来讲,未来有所顾忌也在所难免。毕竟对于三星来讲,Note7事件就像一道疤痕隐约存在着。于三星会时刻警示自己,要在保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创新,于用户还需要一段时间重新培养对三星的信任。

同时,三星事件也给手机行业敲响警钟:创新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如果企业不创新,那么,就算这个企业的品牌虽然存在,但已和死去没有什么区别。简单来讲,创新固然重要,但要建立在安全之上。

老子曾有言:“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用这句话来分析当下的手机市场,不无道理。很多手机厂商看似平静的背后,正是其没有创新能力的表现,其实力更不足以引起行业的震动。而三星虽然出现短暂性危机,但是强加防护,以此为戒后,未来则凭借其实力将更加强大。所以,相比三星遭遇Note7不利,笔者却更加担忧那些沉睡的手机厂商们。

曝Note7爆炸原因。2017年1月23日,经过数月的深入调查与分析,三星电子今日在首尔召开新闻发布会,与全球三大独立调研机构,就Galaxy

Note7事件公布了调查结果,同时推出一系列强化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三星电子无线事业部总裁DJ Koh详细介绍了此次调查的过程与结果,现场向Galaxy

Note7用户、运营商、零售和分销商,以及商业伙伴诚恳道歉,并对大家的耐心等待与支持表示感谢。

过去几个月,为找出Galaxy Note7事件的原因,三星开展了细致、周密的排查工作。在调查过程中,三星对Galaxy

Note7的硬件、软件,以及相关流程如组装、质检、物流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仔细的排查。为还原燃损发生过程,三星动用了700余名公司研究员和工程师、构建大规模的实验装置,测试了超过20万部组装完好的手机和3万多块电池,进一步明确了问题的根源。

同时,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Exponent实验室以及德国莱茵TUV集团等业内领先的第三方机构也应三星的委托,针对Galaxy

Note7事件原因的可能性展开了客观、公正、独立的调查。其中,UL总部在美国,是一家在安全规格和认证领域具有公信力的专业机构。Exponent总部位于美国,是专业的科技行业咨询公司。德国莱茵TUV集团是国际认可,具有独立性的实验、检测认证机构。

三星电子无线事业部总裁DJ Koh表示,“从结论上来看,Galaxy Note7燃损的原因在于电池。我们为了追求创新与卓越的设计,就Galaxy

Note7电池设置了规格和标准,而这种电池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未能在Note7发布之前发现和证实,对此我们感到非常痛心和抱歉。”

经历数月的深刻总结和努力,三星将Galaxy

Note7事件中汲取到的深刻教训,全面融入到各个流程与企业管理体系中,对产品可靠性做出了全新承诺并将在未来全面履行。

针对Note7事件,三星制定了“8项电池安全检查措施”,确保电池安全可靠。

“8项电池安全检查措施”包含安全检查、电池外观检查、X光检查、电芯拆解检查、TVOC检查、ΔOCV测定、充放电检查以及用户使用场景下的安全性检查。

此外,三星还在产品规划阶段采用“多层安全措施协议”。“多层安全措施协议”将对设备的每个部分,实施严格的安全标准,包括整体设计与所用材料、硬件强度与尺寸,以及新的软件算法等。同时,将对电池充电温度、充电电流与充电持续时间等方面加强安全性。

此外,三星组建了“零部件专业团队”,对核心零部件的设计、验证、工程管理进行针对性开发和管理。同时,三星为了能够客观地评估安全问题,组建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顾问团队。

三星电子大中华区产品战略及研发总裁王彤先生表示:“创新是三星的DNA。在保证用户安全和产品质量前提下,我们不会停止创新的脚步。作为在中国领先的外商投资企业,三星将深入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及使用习惯,不断研究开发满足中国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上任大中华区总裁

2月到任,4月在媒体亮相。

附:新上任的三星集团中国总部社长、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的独家采访

一身兼两职

“我是2月份来中国的,赴任以来,我把中国从南到北走了一圈,看了所有的三星电子在中国的工厂。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还是感到中国市场非常大,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这是李相铉的开场白。

今年54岁的李相铉,来中国之前,是三星电子韩国国内营业事业部的社长。此番到中国,李相铉是以三星集团中国总部社长和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两个职务赴任的。记者了解到,他的这两个职务均无任期。

作为三星集团中国总部的社长,李相铉告诉记者,在这项职务中,他主要是管理三星集团在中国的29个公司的本地运营情况,以及在人力开发和优秀人才的吸收方面、在经营管理的高效化和开发新事业的机会方面,提供一些帮助和管理。

作为第二个职务、三星电子大中华区的总裁,李相铉主要的职责是管理三星电子在中国的事业。尽管来到中国只有短短的两个月,但是他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市场非常快速地发展,在某些行业的技术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他希望三星在中国生产更多的产品,能够在本地进行自主研发,进行生产,在积极出口的同时也强化在本地的销售和市场营销活动。

目前三星在中国国内有12个生产法人,这12个生产法人主要是以生产为主进行出口业务。李相铉透露,这些法人在今年预计达到的业绩是90亿美元左右。三星从今年开始希望以高级化的高端产品为核心在中国开展事业,和索尼、西门子等一些企业进行友好的竞争,为消费者提供质量上乘的产品和服务。

上任三件事

李相铉告诉记者:“我赴任以后要在几个方面做好人力资源方面的战略。”

李相铉表示,现在的三星显示器和三星手机已经进入了中国顶尖产品的行列,但是像其他产品,包括冰箱、洗衣机、DV、打印机还有音响等,还需要更多地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才能够进入中国销售和认知度顶尖产品的行列。“我们希望所有的产品都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为中国的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

李相铉上任后做的第一个战略是,在高科技,包括像电脑、半导体、通讯等高科技领域能够更多地吸收一些优秀的研究人才,能够非常有效地利用他们的技能,不仅仅是为三星,也为中国的高科技,特别是IT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个战略是,在中国设立了销售法人,在统合中国的销售的同时,吸收非常优秀的做销售以及做市场营销的人才。3月1日,三星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销售法人成立,并设立了800中心,希望在售后服务和销售方面的措施能够让顾客感到更好地满足,能够让顾客更加信赖三星的产品和服务。据悉,现在三星电子的销售人员达500人左右。“我们今年还会在沈阳和成都再成立两家公司,到年底从事销售和市场方面的人力会达到1000人,在两到三年内,我们还会在中国其他城市成立我们销售的法人,规模会达到1500人到2000人左右。”李相铉坦言,通过与这些举措相结合,三星希望吸收更多年轻的、优秀的人才,主要是指像市场营销以及销售方面的年轻优秀人才,再通过在三星内部一定时间的培训,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

第三个战略是,作为当地的本地化的企业,不仅是吸收优秀人才,也能够培养优秀人才。“现在我们中方本地员工,主要集中在中层管理人员上,我们希望在短期内能够有一些高层人员由中方的人员担任,我本人更希望像我现在这个职位,就是大中华的总裁,在几年后由中方培养出来的本地员工来担任。”

据悉,目前在三星电子中国公司的高层,只有两位本地人,一个是北京通信研究所的所长王彤,还有一个是手机营销总经理周晓阳。

五项评估标准

尽管没有具体的任期,李相铉昨天称,他现在的职务是三星电子大中华区的总裁和三星集团在中国的社长。至于上司对他的工作如何评价,会有5个标准。

在这些标准中,首先会有一个经营目标,这个经营目标的完成与否是一个指标,“但这个指标并不是最大的指标”。此外还包括,三星在中国的事业中长期开发上会有一个怎样的举措,在优秀人才的吸收和培养上的业绩,三星在中国的品牌以及企业形象的好感度和认知度方面的业绩,消费者对于三星的产品或者是三星这个企业有一个什么样的评价,或者是否信赖三星的产品,信赖的程度如何,“这些都是评价我的工作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