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SONY)KLV-40EX430 和三星(SAMSUNG)UA40EH5000R ,我该如何选

新手学堂047

索尼(SONY)KLV-40EX430 和三星(SAMSUNG)UA40EH5000R ,我该如何选,第1张

果断选三星(SAMSUNG)UA40EH5000R , 三星如今是全球销量第一,显示领域的霸主,是用市场业绩说话的,苹果为了去三星化,还是不得不用一部分三星的屏幕,

另外,索尼的高端款电视的屏幕就是三星做的,何必绕弯子呢?低端的索尼电视屏幕是台湾产的,就是郭台铭的厂,够垃圾的,8000以下价位的索尼都是台湾屏幕,索尼的主控芯片是从东芝和台积电那里买的,索尼的ram芯片和rom芯片还是从三星那里买的索尼就是个贴牌机!索尼就靠一帮水军了,我怎么也想不到买索尼的理由。

你这款(SONY)KLV-40EX430 的屏幕看价位应该是台湾屏,勾烂的。

  为什么你的上司总能升迁到不能胜任的高位?

  为什么竞争对手总是比你棋高一着,能够保持品牌持续快速增长?

  ……

因为他们总在升位

彼得定律说,一个职场人士到最后一定会被升、升、升到自己不胜任的位置上去。但如果你的版本不保持升位,只有一种选择——被淘汰。 “升位”是继 “插位”之后又一重要原创商业思想,旨在通过创新性的品牌营销,不断提升自身品牌的价值,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突破停滞不前的困境,使品牌与时俱进、提高销量,实现品牌的全面升级,扩大市场、提高销量,跻身上层,成为顶级品牌。它是一种持续超越自我的品牌营销新战略。它是继“定位”、“插位”之后的又一个经典营销理论,是让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品牌永保活力的制胜法宝。定位是区隔对手,升位是实现自我;插位是颠覆对手,升位是超越自我!

  当今时代,当我们以大国崛起的豪情、复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感勇敢抓住品牌战——这一全球化留给中国的最后机会,我们发现一个最迫切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升位。

  因为经济的增长带来的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向上增长,经济的增长使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经济的增长让全球化竞争更加激烈! 面对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竞争对手不断进步的现状,因循守旧的品牌只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或者坐吃山空,将品牌资产消耗殆尽。 当下的世界是个不断“升位”的世界:利率在升,楼市在升,人民币在升……与此同时,中国的物价水平也与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水准在一起提升。消费是经济最好的折射,中国社会到处都是充满梦想、奋力向上的人,中国社会正在向上迁移,而中国的品牌也迫切地需要升位。托马斯曼说:“世界是平的!”但是事实上,品牌价值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消耗相同的原材料所生产出来的价值量的高低;企业处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不同,决定了企业获利能力的不同。

  所以说:“世界是不平的,是有高低之分的”。欲穷千里目,则需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在这个不平的世界中,只有不断向上升,方能保持领先之势!

  中国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为本土企业提供了跳跃式发展的良好的环境。中国品牌依托成本优势、本土优势逐渐成长强大起来。以家电、日化、食品饮料等快速消费品行业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将营销的重心放在营销创新和渠道的建设和竞争上。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总量容积、广阔地域差别,消费层次和消费者特点的巨大差异,这种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中国为什么还没有诞生世界上最精彩的品牌?时至今日,价格战的饮鸩止渴、概念战遭遇信任危机、服务战难有深层创新、产品与营销模式的严重同质化更使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成长瓶颈,本土品牌建设举步维艰。品牌弱化、老化、低档已成为制约中国企业成长最大的因素。

  所以在这个品牌高速成长的时代,本土企业面临一个新课题——品牌的升位。品牌的升位包括很多方面的工作,如升华企业愿景、年轻品牌形象、品牌差异化、塑造企业家形象、传播品牌故事、注入感情因素、预埋品牌扩张伏笔等。

  如软件需要随时更新一样,品牌也需要进行“升位”!升位就是要通过不断地自我更新,实现品牌从内到外的整体升级,使企业品牌与时俱进,与消费者俱进,因地制宜、持续不断地向“品牌金字塔”顶端迈进的策略。

  在“品牌金字塔”模型中,大部分品牌是处在金字塔底层的“基层品牌”和处于中游位置的“中间品牌”,处在金字塔顶层的少数品牌才是“顶级品牌”。品牌需要通过不断地“升级”来提升自身品牌价值,才能向品牌金字塔顶端不断迈进。

  品牌不断“升级”的过程就是品牌资产不断累积的过程,在品牌金字塔中,品牌所处的位置越靠上,品牌的势能就越大。所以,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唯有升位;要持续增长,唯有升位!

  品牌“升位”工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品牌资产诊断、品牌外在感观升位、品牌核心升位、产品升位、营销升位、情感升位、立体升位、品牌功能升位等系列程序。

随着全球化竞争和本土竞争国际化的到来,在国际品牌带来的竞争压力之下,中国本土企业更应该意识到在“升位”之前,做一个科学的品牌资产诊断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升位而言,方向错了,就是倒退!

在对品牌资产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品牌的全面升级要从“品牌精致化”开始。“品牌精致化”是中国的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的标志,是品牌形象升级的第一要务!

  在“品牌精致化”工程的基础上要进行品牌核心升位工作,包括品牌名称、品牌外在感官、品牌核心价值、企业使命的升位工作,让一个品牌从内到外焕然一新、熠熠生辉。

  此外,营销要因地制宜,产品要与时俱进,管理要因人而异,传播要不断提升,品牌要从给消费者承诺,变为成为消费者的“身份标签”,变为让消费者依赖,以至实现让消费者产生情感偏爱!基层品牌要通过不断升位成为顶级品牌;地方性品牌要通过不断升位成为全国性、世界性的品牌;功能品牌要通过不断升位成为情感品牌! 金字塔的最顶端只有一个品牌,然而所有身处金字塔低端的品牌都有机会到达那个最高点。关键看在向上升的过程中所选择的办法,主要路径有以下几种。

  1.颠覆型升位  

颠覆型升位是通过不断提自身位置而获得竞争优势,形成品牌区隔,从而改变金字塔的结构。

  根据自己的优势改变金字塔的造型,使自己这方成为金字塔的塔尖,这就是颠覆型升位的核心。例如,提到酒你脑海中或许会出现很多的品牌,但是提到酒广告,绝对伏特加一定名列前茅,因为它是如此的独特,独特得让你不得不注意它,独特的得让你无法不去关注它,独特得让你无法不去想要拥有它。

  绝对伏特加就是一个典型的通过放大扩张自身的品牌优势,进而改变了金字塔方向,使塔尖倒向自己一方的成功品牌。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绝对伏特加将自己的品牌传奇传遍了全球。一个很独特的瑞典古老药瓶:它造型简单不失雅致,透明而又纯粹,精致更显韵味……演化成了一种文化的象征。

  绝对伏特加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广告一直走着非功能诉求的道路,每一幅广告都能给受众带来惊奇的享受和视觉的美感。将自己的独特点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标志、一个符号、一个图腾,它要让自己成为伏特加酒中的绝对品牌。于是,绝对伏特加通过瓶身的独特性,突出这一元素,从视觉上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心灵震撼,同时让消费者感受到它非同一般的外表下藏在深处的独特品牌内涵。

只要一见广告,即使上面不着一字,消费者都能肯定这就是绝对伏特加的广告。多少年来,绝对伏特加的所有广告的焦点都围绕瓶形,同时配合以只属于绝对伏特加的经典广告语:以“ABSOLUT”开头,加上相应的一个单词或词组合成溢美之词,绝对伏特加大胆张扬的广告表现也将它的品牌个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Absolut品牌的诞生伴随着奇迹,它的发展过程中也处处充满了传奇的色彩。绝对伏特加开创了以瓶型为诉求核心的先例,广告画面要素简洁单一,几十年不变,但同时它表现的手法和内容确实让我们感觉它无时无刻不在求变。绝对伏特加没有在视觉上展现多么繁复的元素,它只是从瓶型上去阐释一种审美的价值,体现品牌的风格,让人们一看到它的广告就开始为它陶醉……

  

2.跳跃性升位  

跳跃性升位就是从“品牌金字塔”的底层,跨越而上攀升至较高的位置。

曾几何时,中国白奶市场的高端领域一直是一个所有人都不敢触及的领域,因为所有的调研显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白奶是无法进入高端市场的。但是,蒙牛却成功制造了特仑苏,一个出道时被同行嘲笑现在却蜂拥跟随的品牌。

  蒙牛多年来在产品和品牌上的升位从未停止过,它不断寻找契机进行产品的一次次创新,品牌的一次次升位。也就是在这过程中,蒙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特仑苏摘得了全球乳业新产品创新大奖的至高荣誉。

  蒙牛特仑苏产品的升位从根本上是对产品目标受众的升位,蒙牛将牛奶的人群再次做了细分,蒙牛正是看到了牛奶中存在的大批高端人群的需求还未被满足,看到了液态奶市场中一片蓝海还未被开垦,于是乎特仑苏的产品升位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从蒙牛“神五”事件、到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到蒙牛“特仑苏”的诞生,蒙牛一路走来始终是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焦点。很多人说因为蒙牛善于抓准时机,很多人说蒙牛的传播非常精准,但蒙牛实现品牌腾飞、受众人瞩目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个伟大的“升位”做支持。

  “神五”事件是蒙牛营销的升位。

  “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是蒙牛产品和营销的双重升位。

  “蒙牛特仑苏”荣膺IDF世界乳业大会新产品开发大奖是蒙牛在技术、品牌、品质、工艺等多方面的升位。

  正是由于蒙牛不断的进行升位,蒙牛的特仑苏得以问鼎世界荣誉。

  正是由于蒙牛注重升位,蒙牛品牌得以快速腾飞。

  正是由于蒙牛坚持升位,蒙牛企业才得以实现跳跃式增长。

  升位是一个品牌生命的源动力,全球最知名的品牌一定是“最老的品牌”和“最新的品牌”的共和体。老,是指它们经历多年的历史沉淀;新,是指它们不断创新,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永远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品牌不断升位。任何一个品牌只有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不断进行品牌升位,向品牌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品牌才会长久,才会长盛不衰,才会历经百年但依然欣欣向荣。

3.包抄式升位  

包抄式升位是指企业在具备水平延伸实力的前提下,向竞争对手的空白领域横向延伸,进而在市场战中形成“围攻”局面,稳扎稳打地夺取“品牌金字塔”本阶层的老大位置。

  中国手机市场虽经历时间不长,却上演了世界上最精彩的手机争夺战争:

  

中国的手机市场就是一个不断有品牌通过包抄式升位抗击竞争对手,抢占市场的精彩舞台。

  韩国品牌的崛起则给我们带来很多启迪。韩国品牌在20世纪90年代初是什么概念呢?在全球还是地摊货的概念。那个时候,三星还在给索尼做贴牌打工,但现在三星成为全球一百个最有价值的品牌当中唯一一个不是出自日本的亚洲品牌。

  三星手机在产品上力求精益求精,通过设计力量打造品牌的差异化,试问谁不喜欢精致的事物,尤其是手机这类一只脚迈进时尚领域的产品,精致更是时尚的重要体现。三星就是靠着对产品外观的精致化设计在手机行业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领域,通过包抄式升位成为了某一领域的第一。

  目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主要体现在换机上,在数量庞大的移动用户中,目前每年被换下来的手机已经多达1亿部。中国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换机周期在12个月左右。几年前,这个数字还是18个月。在中国,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

  或许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背景,LG巧克力手机的出现才能在手机市场掀起不小的波澜,通过单一产品的创新型设计实现了自己的包抄式升位。“爱巧克力哟!”“一摸就脸红”这些广告一出,随即在市场上引起一阵骚动。这是第一款以食品名称命名的手机,它抛开了手机行业传统条条框框的束缚,在产品的设计上更是大胆创新,一举摘取了2006年德国iF国际设计大奖及红点工业设计大奖。

LG巧克力系列手机的成功更是带动了LG其它产品的热销。巧克力KG90余味未尽之时,LG又在韩国国内推出了巧克力二代——“BlackLabel”,LG誓要将巧克力风潮一刮到底。

  巧克力第二代延续了巧克力手机的魅惑、神秘、柔情,“巧克力”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不再是一款纯粹的手机,它蕴含着被喻为“巧克力一族”的文化情结,更凝聚着一种文化风格。在中国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中,LG巧克力手机已经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它不仅颠覆了手机行业的一贯传统标准,更大胆尝试了通过设计取胜的品牌策略,相信凭设计崛起的韩国品牌还会为中国的手机市场贡献更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元素。

  4.异地升位  

竞争已经全球化,东方不亮西方亮。异地升位,如果你的竞争对手过于强大,不妨另建一个新的金字塔,建塔的你自然就站在了塔尖。

  当你的这个新金字塔能量无限大之时,原来处在另一个金字塔底的你完全可以凭借新金字塔的优势攀爬上旧金字塔的塔尖。宜家就是个典型的案例。

  创立于1943年的宜家,其创始人是瑞典人坎普拉德。坎普拉德创办宜家的初衷主要是经营文具邮购、杂货等业务,后转向以家具为主业。宜家最初的经营理念是“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从创建初期,宜家就决定与家居用品消费者中的“大多数人”站在一边。针对这一理念,宜家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低价格、精美、耐用”的家居用品。正是由于这一理念,宜家被市场接受了,并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因为其物美价廉、产品齐全、服务好等特点受到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欢迎。

  但宜家到了中国之后,品牌定位完全改变了,它不再是和“消费者中的大多数人”站在一起,而是和城市白领站在了一边,宜家在中国把目光投向了大中城市中相对比较富裕的阶层。

  宜家,在瑞典本土和欧美市场都是以“家居便利店”形象获得成功,在中国市场以高档形象的而走红,宜家的异地升位策略让它在全球市场的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宜家的这一异地升位,不但让宜家在中国获得巨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赚的盆满钵满,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在了20%以上。其中,宜家2000年的增长率是50%。

呼和浩特因为有了蒙牛和伊利这两家中国乳业的龙头企业,荣膺“中国乳都”,名扬天下,实现了“产业升位”。LG手机在技术上并不占优势,但是巧克力手机通过原创性的设计,用“一碰就脸红”的概念带动产品人气指数飙升,它在“包抄升位”。

事实上,除了企业,品牌的概念,如今已涵盖得更广。个人、城市、国家都是一个品牌。从个人到企业,从城市到国家,这是一个向上的年代,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持续超越自我、领先对手的竞争新战略——升位,对国家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个人品牌都有深远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三星品牌价值超越索尼

美国《商业周刊》最近发布了新的年度品牌价值排行榜,三星以149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居“2005年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第20位,而索尼的品牌价值仅为108亿美元排名第28位,三星品牌价值首次超过索尼。

可以很明显感受到的是,每一家手机厂商都在搞摄像技术的软硬件军备竞赛。

今天的看点,主要是拿目前最受关注、最多议论的两个品牌——华为 or 小米 来对比。

先给一个评价:

为什么这么来描述这两个品牌?其实背后是有很多意思的。

华为做手机是要比小米早很多的,2003年华为手机业务部成立,华为手机作为中国第一款WCDMA手机参加法国戛纳3GSM大会时,小米的雷军还在金山述职。7年后,北京小米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以互联网公司的身份加入到当时刚刚兴起的智能手机市场。

华为的出生大部分人都知道:通信起家,技术至上。

智能手机作为技术产品,发展至今,很难不去承认一个事实:一开始小米在模式上相比华为就有点羸弱。

在另外一点上,小米起初是靠雷军更擅长的软件领域——MIUI一跃而起;而华为则是更为纯正的硬件起家。可以说,正是因为做软件和做硬件的两种思路,决定了华为和小米在做手机上截然不同的基因以及今日小米与华为的差距。

而影像系统作为手机基因的体现,能很好地说明问题,从客观的主摄传感器角度出发,我们来看看小米与华为在摄像上的对决。

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弄明白一点:手机影像系统的表现取决于软件和硬件两个层面。优秀的硬件+出色的算法=霸榜Dxo的能力。

在硬件上出重拳是对华为手机摄像能力提升最客观的诠释。

P20 Pro是奠定华为影像实力的起步之作。首发搭载索尼IMX600 1/173英寸 4000万像素拜耳阵列传感器,帮助华为在2018年手机影像方面打遍天下无敌手,也是当年没有争议的王者级传感器,它的领跑开启了现在的相机军备竞赛。

这颗传感器强悍之处就在于超越一般竞品的大底。

在CMOS传感器领域,流传着一句“底大一级压死人”的至理名言。

这里所谓的“底”即传感器面积,这个参数越大意味着镜头进光量越高,可以显著提升暗光下的成像质量。此外,通过四合一或九合一像素聚合技术还能弥补单位像素面积过小的缺陷。

华为影像团队是曾经主导诺基亚手机拍照变革的团队,自然十分清楚在已有技术基础上大底传感器对手机影像系统的提升。

所以之后的华为旗舰,无一例外不是顶级硬件传感器。

IMX 650 1/173英寸 4000万像素,它另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叫IMX600 RYYB。华为Mate30 Pro搭载,也是华为夜拍彻底颠覆友商的开始,RYYB阵列比传统RGGB进光量更大,在夜拍场景下对友商进行了降维打击,华为手机夜视仪称号的获得也归功于这颗传感器。

IMX 700 1/128英寸 5000万像素,华为P40 Pro首发,也是2020年上半年当之无愧的王者,拥有2020年手机传感器中最大的底。华为自研的RYYB的阵列提升了40%的进光量,使其在极限弱光下的照片、视频和暗光拍摄的表现远好于其它竞品。

这颗传感器在采用多合一技术后单像素面积甚至达到了28微米,直出125M的优势也是较之它家也是较为明显的。而其全像素八核对焦也确保了IMX700在对焦速度上的碾压性优势,可以说在20年,这是一款趋于完美的sensor。

华为也凭借这些旗舰传感器常年霸榜Dxo。

日前华为Mate X2发布以后,市场也将目光瞄准到了华为P50系列身上。据供应链相关消息的透露,索尼或在今年4月份发布1英寸的IMX800,这将是索尼有史以来最大底的手机CMOS,而华为P50系列很有可能继续首发独占索尼这颗怪兽级CMOS。

1英寸大底的传感器登录手机端其实是令人十分期待的,很期待其推动手机影像领域的产生怎样的变革。

虽然影响手机最终成像效果的还有处理器ISP、光学镜头制备以及AI图像算法,但CMOS传感器无疑是一切根基所在,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不稳,再好的ISP、镜头和算法也会吃瘪。

从现有高中低三个价位消费段机型搭载的4800万、6400万或更高像素传感器来看,传感器尺寸基本就和成像底蕴成正比,这种趋势在没有新技术突破方向时也将继续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小米注重影像系统硬件则是从近年才开始的,当市场被华为拍照引导改变风向后,处于手机品牌浪尖上的小米,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

小米影像创新鼻祖——CC9 Pro是小米首次对影像系统硬件投入后的成果,疯狂堆料是CC9 Pro主要的特色,也是小米做硬件主要的特色。

小米10 Pro用上了三星HMX 1亿像素传感器,1/133英寸,也是得益于这颗传感器大底高像素,小米对于拍照的认识开始注重硬件传感器。

后来发布的小米10至尊纪念版就很好地证明了小米的策略。主摄是来自豪威的OV48C,1/132英寸,支持DCG HDR功能和4800万像素;长焦则是经典过气主摄标配IMX586,是一颗久经沙场,饱受调教的传感器。

强悍的传感器配置,也让小米10至尊版带给小米影像部门极大地鼓舞。

日前,三星发布了新的大底传感器——ISOCELL GN2,和上代ISOCELL GN1相比,GN2的像素值依旧是5000万像素,但它的传感器尺寸却从1/131英寸进一步提升到了1/112英寸。

与此同时,ISOCELL GN2的单个像素尺寸也从12μm增加到了14μm,在暗光下可以借助四像素合一实现28μm的超大像素,这个参数也是所有手机CMOS中最好的,超过华为旗舰当前的IMX700。

最重要的一点是,有消息称,这颗三星最强手机传感器会被小米11 Ultra首发。

届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华为AI图像算法和小米计算摄影软件上的对拼,在这一方面,华为理论会更强。

当然极大可能,未来我们会看到1/112英寸和1英寸,三星和索尼,华为和小米之间的影像对决,想想就令人兴奋。硬件的进步带给我们最直观的使用提升,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最期待的就是产品厂商之间的技术竞争,那是直接且有利的。

索尼电视比三星强多了,虽然用的是夏普的面版,但优化技术业界顶峰。三星自己研发的屏幕众所周知发蓝光严重,是一种技术很不成熟的东西,医学表明眼睛进入蓝光过多会极大概率发生白内障。

三星的弧面电视14面发布的,索尼13年就量产了。三星15年还在推广他的弧面电视,索尼15年都推49mm的电视了。三星可以说望尘莫及。

还有索尼电视的迅锐图像处理器。那是现在多少厂商的噩梦。现在最好的电视技术还在日本鬼子手里,夏普的面板,索尼的特丽魅,哪个都不和三星一个次元。

三星、夏普和索尼的液晶电视,这三家都有高中低档的差别,总的来说呢,高端机夏普的最好,其次是sony,再是三星。因为大家都知道液晶电视最关键的是面板和芯片,而面板最好的当然是夏普,这是无可争辩的。

然后sony和三星来说,面板几乎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好像是合资在生产面板,所以基本上是用一样的面板。而sony在彩色电视的芯片技术上要领先于三星,而夏普的技术也非常的成熟,所以这样排位。 

我认为是sony最高,其次是夏普,再是三星。当然这要看具体的机型了,但是就现在市面上的机型来说,sony性价比高的机器最多,然后夏普的也有几款,三星的就比较不怎么样了,三星在做电视方面确实不如另外两家的底蕴深厚啊。

三星和LG在98年之后甩掉了其他包袱,专心做电器行业,而索尼松下都把摊子做得很大,涉及到了各个行业,一个专注于精,一个专注于全,没有可比性啊。

而且三星等韩国企业大多当年一条心搞液晶的,而松下是搞等离子的,而且日系企业在这方面分歧很大,有的搞液晶有的搞等离子,并没有一条心,后来在标准大战中液晶阵营击败了等离子阵营,日系企业免不了受到影响。

不过不能由此说三星的实力就比索尼强。当年韩国企业一条心搞液晶其实也是在赌而已,赌赢了,就是广阔的天地,赌输了,就是万丈深渊。当时液晶和等离子的交战,双方主要选手还是欧美企业和日系企业,韩国企业没有多少发言权,只能说他们运气好,赌对了。

而在手机行业,索尼一直都不是非常重视,所以当年连续性的战略决策失误i,导致索爱的诞生,即使如此,索爱也只能借助日本市场的排外性固守一隅。后来苹果的崛起直接把索爱最后一块镇定击得粉碎。而三星的手机登上了安卓的船,可以说是出色的决定。

双方对于手机行业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双方的成就。对于索尼而言,手机产业只是锦上添花的鸡肋而已,甚至很多时候是个负担,但是对于三星而言,手机产业使他们的一个大头,是绝不容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