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潜规则

新手学堂030

朋友圈里的潜规则,第1张

以前很多人都在争先恐后发朋友圈,但凡有一点事情,也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要发一条朋友圈告知别人。总觉得自己是活给别人看的。直到成年之后才发现原来你的世界再精彩,对别人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

实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有一个问题想去问大家:为什么你会特别去关注别人的朋友圈?

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其实很多人在刷朋友圈的时候,更多是因为一种无聊的心态,或者是为了了解一些人的当下状态,虽然朋友圈里的朋友不一定和自己非常熟悉,有的甚至连面都没见过,而有的只有一面之缘。但是社交网络可以让两个处于天南地北的人走到一起,也可以让两个陌生的人坐在一起闲聊。

所以说你现在到朋友圈去看的话,可以看到那些发个人生活状态的越来越少,反而是一些人在朋友圈发广告或者是微商之类的东西。此时你会觉得朋友圈好像变质了。

朋友圈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朋友圈,而是变成一个潜在的商业圈,而且还不仅仅是这样。目前朋友圈还存在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阴暗以及可能存在的潜规则。

01

有些人的生活过得很好,仅限于朋友圈内,走出朋友圈,这些人一无所有

现在社会上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有些人在朋友圈里看似过得非常好,其实他们只能在朋友圈中过得非常好而已。

换句话说,这些人所有的精致都是装出来的,因为这你们后面可以希望通过在朋友圈发布图文的形式,去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生活。

本来网络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随便到网上找了一些,再配上一些感性的文字,然后发一条朋友圈感叹一下,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你的生活过得很好,或者直接觉得你是有钱人。

其实这些都只是你伪装出来而已,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份心情或者说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想要在朋友的面前虚假炫耀一番罢了,因此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就变成了一个人,想要去告诉自己身边的人自己过得非常好的最佳展示渠道。

即便那些发朋友圈的人,他们自己也知道这是假的,不过为了面子也只能打肿脸充胖子。

虽说每个人都盼望外界对自己的认可,但是一个人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最后才发现你自己的世界和别人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所以现在的朋友圈已经发生了变质,那些真正在朋友圈发布有价值东西的人越来越讨厌朋友圈,所以这部分人退出了朋友圈。

02

不管你发什么样的朋友圈,总会有人在背后吐槽

其实这也是导致很多人不发朋友圈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来朋友圈就是一个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抒发心情的这么一个个人社交平台,自己想发什么就发什么,跟外界没有任何关系。

说白了,朋友圈只是一个随性的平台,所以很多人在发朋友圈的时候,更多的都是倾向于感性,不过现在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或者说有自己的同学和朋友,而且这些同学朋友也都互加了微信。

他们会在无意间看到你发的微信,然后会觉得你发的这条微信可能存在着什么不妥,然后会在背后进行各种议论和评价,甚至不管你发什么样的内容,都会有人不断去吐槽你的各种东西。

如果连发一个朋友圈都这么累的话,很多人干脆就不发朋友圈了,省得别人去猜疑,还影响自己的心情,给自己增加负担。

因为有时候受了点委屈,想在朋友圈抱怨一下,但是很多时候都是打完自己想说的文字之后,仔细想了想又删掉了,觉得发这个东西出去很矫情。

因为之前曾经有人说过,一个人变得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反正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对别人来说根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因为你的痛苦,对于别人来说根本是毫不在乎的。如果发什么都会遭到别人的质疑,那么干脆什么都不要发了。虽然这样会有点怪怪的,但是别人不会把注意力转移到你的朋友圈上。

03

有的人年纪大了,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觉得没必要发朋友圈

年轻时候喜欢发朋友圈,因为看到什么都觉得有趣,也不怕闲言碎语。其实这种状态是非常好的,因为只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想发就发。

但是这种状态可能维持不了太长时间,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可能一直发朋友圈,又或者是工作太累了,工作压力过大,逐渐对生活失去了兴趣。觉得干什么都没有意思,就算是想发朋友圈也找不到想发的内容。

在我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朋友,他们说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发朋友圈了,甚至也有几年都没有发过一条朋友圈的人,其实他们的选择无论对错都是个人自由,别人无法干涉,发不发朋友圈都是个人自由,谁都无权干涉。

即便年纪大了,也有属于自己的个人生活,别人无法强迫干涉,所以不管这些人发不发朋友圈,他们都值得被尊重。

04

上班族天天上班,生活没有什么新意。有时也是为了避嫌,所以干脆不发朋友圈

本来上班族每天都是在重复着同样的生活,今天重复昨天的事,昨天又重复明天的事周而复始,生活也没有什么新意,所以他们不想发朋友圈。

因为发了朋友圈可能别人也会觉得厌烦,觉得他这个人为什么总是在发同样的朋友圈。反而会增加朋友对自己的反感。

当然有时候有些人也是为了避嫌,因为朋友圈里有领导同事,甚至还有客户。如果自己随性发个朋友圈,可能会暴露自己的缺点,让别人看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大大不利,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他们干脆选择不发朋友圈。

05

生活工作压力大,越来越多的人不想让别人看到狼狈的自己

有一些工作轻松,空闲时间非常多的人,他们每天可能会刷很多次手机,经常看微信朋友圈,但是有一些人他们的工作很忙,每天上下班回到家就是吃饭洗澡,然后就直接睡觉了。

在睡觉前可能也就刷个几分钟的朋友圈,更别说去发动态了,因为如果有刷朋友圈或者是发朋友圈的时间,他们还不如去睡个好觉,好好休息,恢复自己的体力或者是看个**放松一下,而不是在朋友圈去关注别人的生活。

因为别人的生活,哪怕你过得再好,和别人也没有任何关系,甚至还会对你羡慕和嫉妒,从而引发不良的影响,所以很多人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干脆选择不发朋友圈,将自己“隐藏”起来。

06

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普遍觉得,过好自己就行,没必要去管别人的生活

现在发朋友圈的大多也是一些年轻人,对于一些中年人他们都已经开始变得成熟而内敛,这些人他们越来越不想不习惯和别人在朋友圈进行互动,甚至连点赞都不想有,只想安安静静观察着外面世界的变化,或者说躲在手机屏幕后面去偷偷窥视对方的生活就可以了。

这些中年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打扰别人不主动问候别人,但也不乱于自己的内心,他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做好最该做的事情,而不是通过发朋友圈去寻找一种存在感。

在朋友圈发布自己的动态,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变成了一种很艰难的事情,因为这属于他们的隐私,他们不想把隐私暴露出来,所以很多时候这些人宁愿保持沉默的状态,也不愿发一条朋友圈。

07

很多人以前发朋友圈是为了炫耀自己,现在却喜欢看别人炫耀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有很多种。比如该有的东西都会有,车子,房子,婚姻,孩子生活在以前还没有这些东西的时候,总是喜欢去炫耀,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该有的逐渐的也都有了,他们反而感觉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反倒不喜欢拿出来炫耀。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果你在生活中发现一些自己很感兴趣的事情,发到朋友圈之后,别人可能会觉得你是矫情,又或者是在炫富甚至拉仇恨。

如果你心情不好,在朋友圈发一些抱怨的话,别人可能又会觉得你这个人难以相处,到处抱怨。所以为了避免这种误解的发生,很多人干脆选择不发朋友圈了。

其实话说回来,发不发朋友圈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人能够活得充实踏实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并且正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迈进,这就足够了。

微信朋友圈其实是大家平时遇见的烦心事情或者是有什么惊喜,都是和大家分享的一个好平台。可以说微信给很多中年人或者是很多小青年都带来了一些激情的事情,做什么事情都是非常有动力的,因为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会晒出自己平时的生活和大家一起交流,虽然朋友圈可以是大家互动的一个平台,可是有很多人还是会出现炫富的一种形式,他们不管是什么状态下,都会把自己所有的优点都暴露在朋友圈让大家好赞扬他。

因为现在有很多中年人,可能已经达到了人生巅峰,可能他的生活已经是非常的高光,有的时候去各种地方旅游,他们的生活真的是看上去有模有样。平时所用的东西也都是奢侈品用的化妆品都是非常高级的,可能这些人都会不顾及朋友圈里边其他人的感受,他们只是生存在自己的观念里。

有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心灵鸡汤,他们的观念就是他怎么开心就怎么过,完全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为了找在朋友圈里的存在感,或者是想拥有一种满足心,就会不断的在朋友圈里花式的炫耀着自己的生活,看上去真的是好热闹。

但是这些人在朋友圈花式炫富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损失,有可能就会被别人嫌弃而屏蔽了自己,那么在这互联网的时代,你还不能够低调的话,不断的在朋友圈炫耀自己的生活,可能你的朋友并不是真正的给你点赞,或者是他们已经有利所图了,并对你的生活已经设计了阴谋诡计,让你走出他们的套路。有可能也会遭到你旁边的狐朋狗友问你借钱,这样一来可能你的人生就会是非常鸡犬不宁了,根本没有一个和谐的时光,所以在平时的时候我劝中年人在自己朋友圈里还是要低调的好。

不会,考虑的东西多了。

以前的自己,被生活推进一个又一个角色,还要努力演好每一个角色,最重要的是,还要通过朋友圈经营好某些角色的人设。你是做家长的,就要有做家长的稳重,不能在朋友圈发表一些浮夸的动态,你是做员工的,就要有做员工的积极,不能在朋友圈里发一些很消沉的动态。考虑的事情多了,顾及的方面多了,就只能压抑着自己的本色,生怕让这个人看见了不合适,也生怕让那个人看到了影响不好。这就相当于什么?约束自己的行为的东西变多了,与其想着那么麻烦地去屏蔽谁谁谁,倒不如直接不发。

2、是心境的变化。

变得低调沉稳了,开始专注于自己的生活,不再在意他人的看法,好比年轻的时候,很是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生怕别人以为自己过得不好,所以总要通过朋友圈,去展现与证明自己的生活。但是后来明白了,生活是自己的,没必要去证明什么,也不用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无论他们认为你过得好还是不好。因为心境上的变化,让自己变得低调了、朴实了、简单了,其实也是考虑到了大家都在过着差不多的日子。你能体验到的,别人也体验过,所以不值得一提,在这件事上也显不出自己的优越感,反而只会显得自己很低级。

3、懂得了生活。

同样是出门旅行,有人把旅行的过程全部用于修图、文案,相当于一趟旅行全部都是为朋友圈准备的,还有人则是静心享受其中,用心去感受自己眼睛所看到的美好、壮丽、绚烂,所以到底哪个是在生活?那么不发朋友圈,很有可能就是懂得了生活,懂得把生活中的美好留在心中,或者是懂得了用心去感受那些色彩斑斓的美好。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能永远留住的东西,于是朋友圈越发越少,不是经历少了,也不是生活中缺少了美好,而是真正懂得了自我分享。

所以到底哪个是在生活?那么不发朋友圈,很有可能就是懂得了生活,懂得把生活中的美好留在心中,或者是懂得了用心去感受那些色彩斑斓的美好。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能永远留住的东西,于是朋友圈越发越少,不是经历少了,也不是生活中缺少了美好,而是真正懂得了自我分享。

4、生活节奏太快。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悠闲的岁月太少,关注朋友圈的时间也少了,每天忙生活、忙工作、忙家庭,好不容易歇下来的时候,也顾不上朋友圈的动态,甚至都懒得再去翻看,留给自己喘息的时间。偶尔遇到一些有趣的见闻,让自己心血来潮,但可能都还没有等到自己编辑完成,又马上接到家人的电话,领导的电话,老师的电话,再回来那个心情也过去了。渐渐地,人们对朋友圈也越来越不敏感,完全放到了生活的后面,连生活都顾不上的时候,更是难以顾上其他的。

5、学会了自己消化。

你过得好,别人会嫉妒,你过得不好,别人会笑话,所以慢慢也学会了去消化自己的情绪,吞得下委屈、耐得住寂寞,第二天依然能积极面对生活。不是后来没有情绪了,而是生活告诉自己只能坚强。人在最难过的时候,总是最感性的时候,不一定是想要通过朋友圈引起别人的关注,只是想给自己找个宣泄的地方。可是越长大越明白,委屈与难过这个东西,是没有人能感同身受的,还只会让他人有不好的看法。正所谓越长大,越孤独,只能在深夜里默默舔舐着伤口,于是后来,只有了快乐的分享,最难过的,最委屈的,只有自己一个人去扛。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让越来越多的人都不发朋友圈了,也正在慢慢退出朋友圈,这里更多的是一个成年人的无奈。是的,没有动态的日子,都在努力生活,也都在积极生活,简单的生活又因为不简单的生活。

一、刻意炫富,让别人觉得自己过得很好之人

投资巨鳄巴菲特曾经讲过"什么是真正的富有,我认为的富有是高贵的品格与善良的心"

深以为然,然而在这个错综复杂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总有那么一群浅薄之人,他们选择用炫富来伪装自己。朋友圈似乎没有豪宅、豪车以及限量的奢侈品简直就无法发朋友圈,但是微信毕竟是熟人聊天工具,你过得如何别人大致都会有简单的了解,并非你钩织的东西其他人就会相信。

不得不说,现在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导致很多人忽视了内心最重要的品格,他们以为有钱就会解决世上所有的事情。觉得在朋友圈炫富就是一件倍有面子的事情。实则不然更何况还是虚假的。之前媒体报道只要花20元就可以做一条炫富视频。但是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有这个时间去制作虚假的朋友圈内容。不如静心下来读几本提升自己的格局或者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业,功成名就你再炫富也算是理所当然。

可以炫富之人一般都很虚荣,因为虚荣让自己人品都变得虚假,这里人一旦被人拆破很难再获得别人的信任。因为别人根本不知道这种人哪里是真哪里是假。

二、伪善人,把做过每一件好事都炫耀出来

我们说如果想过好人就一定要做一个纯粹的好人。有人做好事是因为心有善念,想真心的帮助身边每个有困难之人,另外一种人就是伪善人,他们做好事不是为了帮助其他人,更多是为了沽名钓誉。让别人称赞自己。这就完全失去了助人为乐的真正乐趣。

这类伪善之人,他们帮助别人完全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别有用心。一顿作秀之后,将精修好的助人为乐的照片或者视频发布到朋友圈里,然后广而告之顺便加上类似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类的鸡汤文。然后踌躇满志地等待别人给予自己点赞。从而内心的虚荣感爆棚到了极致。

做好事就要纯粹无目的性,如果心怀不轨还想沽名钓誉,这样目的不纯的去做好事只会让你陷入虚荣的境地无法自拔。遇到这样的伪善之人要远离,不要被虚假的善良蒙蔽。

三、伪道德,喜欢占据道德制高点评论别人

康德曾说:"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而并非评价别人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喜欢用道德凌驾于规则之上,感觉他们是一群"正义凛然"之人,实则不然,他们总喜欢占据在道德制高点去评价别人,虽然他们都完全做不到,但是这完全不耽误他们用道德的大棒去击打其他人。

朋友圈里这类喜欢道德绑架之人,总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还好,倘若不认同,他们立即会刀诛笔伐言辞激烈。这类人总是用偏激的观点代替理性的思考。在他们的视野里,别人都是有缺憾的,而自己是绝对占据在上帝视角的。这样咄咄逼人往往令人生厌。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元化的,正如康德所说如果你是个品德高尚之人不如从自己做起,先约束自己。而不是指手画脚地去揣度别人。这样的人很难获得友谊与尊重。

四、两面三刀,网络交好现实诋毁

有人说虚伪是友谊的毒剂。确实如此。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朋友",他们网络上总上传那些与某个朋友勾肩搭背,形影不离照片或者视频,让我们觉得他是一个好相处之人,但是到现实里却因为一点小事却经常含沙射影恶意诋毁你。

如果你与他们沟通,他们会坚定地告诉你别多心,别乱想,说的并不是你。但是不久之后其他朋友就会告诉你,他说的就是你。

这类两面三刀之人喜欢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你永远不知道他与你到底是友好还是不友好关系,很难以捉摸。这类人更多的时候让我们觉得,彼此之间的友谊仅仅存在于网络朋友圈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