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最后一个中国工厂也关了,三星为何沦落至此?

新手学堂017

三星最后一个中国工厂也关了,三星为何沦落至此?,第1张

三星产品价格高,产品技术也落后了,质量也不是很好,售后服务也差了,各方面都没有保证。

近几年,随着三星产品在中国地区销售的不断下滑,三星在中国大陆的最后一家工厂传出开始裁员的消息,近日正式宣布关闭三星在中国的最后一家手机工厂,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昔日的手机巨头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仅剩1%,慢慢撤离中国市场。可以看出,三星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出现了产品危机。

三星产品的下滑主要是当初它的手机出现电池问题引发的,加之近几年的国内市场发展太快了,很多国内品牌都崛起,市场份额越来越高。像小米、OPPO,vivo近几年都以高性价比为指向,人们对于国内产品的购买热度也就越来越高了。

目前从表面上看可能是在业务整顿,但其实看来该公司此举也是无奈之举。近几年来我国的手机市场,越来越强烈。尤其是以华为为首的智能手机的崛起。据最新行业研报显示,截止8月,华为,荣耀销量持续上升,增量份额接近 39%,存量份额上升至 22%。OPPO 缺乏新机参与竞争,增量环比下滑近 14%;vivo推出了多款新机,增量环比上升 53%。小米增量基本与上月持平,苹果增量环比上升 13%。前五大手机厂商合计增量市场份额已达 984%,其他品牌增量份额跌至 16%。

三星沦落的原因其实是综合多方面的,主要还是三星手机电池爆炸的那个事件,给了三星沉重的一击,这也就是三星逐渐淡出消费者视线的原因。

个人认为裁员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整个公司的效率

因为在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

有些岗位一个人可以做的事情有可能非配给了好几个人去做

一些不必要的岗位也可以整合缩减

一个公司是否裁员最主要是看他的业绩和对未来公司形势的评估

也许三星觉得自己的运营状况还没到裁员的程度或者是在各大公司都裁员的背景下表现自己的强势给投资者信心。应该综合判断。

我查了下关于垂直整合说的最多的好像是郎咸平教授吧

他是在用三星做例子讲我国的国企应当怎样整合资源赶超外国 面对现在整个市场形势,不仅仅是个垂直整合就能解决的了

2020年10月25日,三星电子宣布三星会长李健熙去世。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同时也成为三星的另一个起点。

如果让我来评价李健熙,观其一生用四个字来评价:眼光毒辣。

李健熙是三星第二位掌权者,在其父亲李秉喆基础上,承上启下。把一家蔬菜米面的买办公司,做成了当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科技企业,除了其独具一格的运营理念之外,还可能与他的一段学习经历有关。

李健熙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系,此时的日本已经进入战后腾飞阶段,凭借其压美国一头的半导体行业迅速翻身。李健熙从中也看到了希望。毕竟有前人走过的路,后人走过去难度也不会太高。

其实早在李秉喆时期,三星就已经嗅到了商机,开始寻求向半导体行业的转身。1968年,李健熙加入三星集团,1969年便成立三星电子。70年代初,三星就已经开始了对黑白电视的生产,只不过此时的三星在电子行业弱小的只能够从外部进口相关组件,而自己只是作为一个组装厂的存在,为了解决这个依赖性问题, 1974年李健熙决定用自己的钱收购韩国半导体公司的大部分股权,开始对半导体行业猛攻。1978年,韩国半导体公司改名三星半导体,从此三星在半导体领域开始发力,生产属于自己的芯片。

到80年代已经能够做到低成本彩色电视的生产,截至到80年代末,三星已经生产超过一千万台低成本彩色电视。但此时的三星营销力度不够,缺少市场定位,长期只能在国内市场小打小闹,而外部依旧是日本半导体企业的天下。

1987年,李健熙从父亲的手中接过权力的大棒,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产业改革,提出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彻底改变以数量为核心的思维方式,这一点与我们当下的中国制造业何其相似。得益于在日本的学习经验,李健熙很快把目光投向了高端半导体行业。三星电子迅速瞄准DARM芯片,1992年三星半导体就在此行业取得领先地位。

1997年的一场金融风暴,迅速将三星电子打趴,数十亿美元的亏损,使得三星不得不抛售二十亿美元的资产,裁员24万人以换取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