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2021 年一季度财报营收 768.8 亿,智能手机业务达 515 亿元,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新手学堂017

小米 2021 年一季度财报营收 768.8 亿,智能手机业务达 515 亿元,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第1张

5月26日,小米发布了2021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小米总收入76882亿元,同比增长547%;净利润7788亿元,同比增长2606%,经调整净利润达到人民币61亿元,同比增长1638%。总收入和经调整净利润均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智能手机方面,2021年第一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691%,达到4940万台。根据Canalys统计,小米该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3,市占率达到141%;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746%,市场份额排名第四。

关于AIoT平台,截至2021年3月31日,小米的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数达到35110万部。人工智能助理“小爱同学”的月活跃用户数在2021年3月达到9300万。

财报显示,小米的用户基数持续扩张,2021年3月,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425亿,同比增长286%,中国大陆地区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19亿,较2020年12月净增770万用户,环比增长69%。同时,小米也在不断拓展中国大陆线下渠道布局,截至2021年4月30日,小米在中国大陆的零售店总数突破5500家,较2020年12月31日新增超过2300家。

在研发开支方面,小米该季度达到了30亿元,同比增长61%,主要是由于研发人员薪酬及研发项目增加所致。MIX FOLD小米折叠屏手机上就拥有其自研独立专业影像芯片澎湃C1,在对焦、曝光、白平衡三方面进行了升级。小米称,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核心技术及智能制造上实现前沿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成本为627亿元,同比增加488%。其中,智能手机销售成本为449亿元,同比增加609%,主要是由于智能手机销售额增加所致;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销售成本为156亿元,同比增加387%,主要是由于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销售额增加所致。

对于小米的质疑声一直不绝于耳。

有人说小米本质上是个硬件公司,但雷军又一直强调小米是互联网公司。有人说小米的手机低端,在中高端机市场没有竞争力,但小米又分拆Redmi,实现双品牌发展,开始抢占中高端手机市场。

从营收构成上来说,小米确实是个硬件公司。

在小米发布的2019年Q2财报中显示,第二季度智能手机业务营收达到32021亿元,占小米总营收的6164%。l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营收为14945亿元,占比2877%,而互联网服务营收只占到882%。

业务增速表现的也很明显,loT业务营收同比增长幅度最大,达到4399%,远超过手机业务不到5%的增速。

这也凸显了小米的产品现状: 智能手机依然是营收基础,但进入存量竞争,loT才是未来核心增长点。

整个中国手机市场增长陷入停滞。在2019第二季度,中国新增设备数合计为8555万台,同比下滑216%。

据Canalys数据显示,小米2019年Q2在国内的手机出货量为1150万台,排在了华为和OPPO、VIVO的后面。小米旗下小米9的销量不佳,但依靠红米Note 7和K20系列,实现销量的小幅上涨。

面对智能手机业务增长乏力的情况,小米的策略也很明显:

一是双品牌发展,抢占中高端市场,提高毛利。 小米目前的手机均价还较低,仅有754元,也就是一台Redmi 7A的价格。均价低,毛利也低。

19年初,小米拆分小米和Readmi,实现双品牌发展,前者死磕性价比,后者进入中高端市场。这一举措帮助小米加速在手机中高端市场的发展,2019年第二季度在2000元以上的智能手机收入占比达到总收入的323%。

二是国际化发展,将手机业务增长压力转移到国际市场。

不光中国,全球手机市场也不景气,呈现负增长的态势。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23%。全球头部手机厂商中,苹果和小米都在下跌,小米同比下降了02%。

小米在印度市场一直有较大优势,第二季度占到了283%的市场份额。印度市场是全球大市场中为数不多的依然还在增长的智能手机市场,二季度出货量为3690万台,同比增长99%。

不过,小米在印度市场的业务增速也在放缓。 2019年Q2的出货量增速为48%,远低于去年第二季度的1076%。

可见,小米在国际市场的增长也很艰难。

loT会在未来几年实现快速增长已成共识。

根据IHS预测的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设备的安装基数从2015年的154亿增长到了2020年的307亿,预计2025年将达到754亿。

对此,小米的AloT战略是, 以智能手机作为第一入口,以小米音箱、空气净化器、小米手环等作为辅助入口,构建个人和家庭的智能家居场景。

目前,小米的AloT平台上已经接入了超过2200款产品,大到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小到牙刷、插线板、移动电源等,涵盖了智能家居的方方面面。

早在2018年,小米非手机的loT设备连接数就已经超过15亿,其中通过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赋能的设备超过1亿台。

最后,作为关注互联网求职的在线教育公司,我们来聊一聊,现在加入小米,还有多大的发展机会?

要明确一点: 在互联网行业工作,要想成长快,就一定重视发展红利问题。

这个红利可能是收入上的,比如你早期加入小米,可以拿到一定股份,上市后实现套现。这种红利也可能是个人成长上的,即让你负责一款用户量大的产品,通过业务增长实现个人能力的快速提升。

在职景之前的社群讲座中(加入社群,可关注「职景」公众号回复关键词“1”),有前小米产品项目负责人向我们分享在小米发展的不同阶段,加入小米所获得的红利:

初创期: 如果是2010-2012年加入小米,红利体现在个人的收入层面。在这个时间段加入小米的员工大都拿了不少股票,前几百位加入的员工即便不能实现财务自由,在北京付个首付还是不难的。

成长期: 2014年左右,当时小米还算不上一个大公司,急缺人才,这时候加入小米,公司更愿意把一些重担放到新人身上,新人更多吃到的是成长红利。

成熟期: 现在的同学再加入小米,不可能像几年之前一样,进去了就能全面负责一个千万级日活的产品。新人进去的机遇,和其他大公司无异,在于平台的赋能。

职景的主讲人老师在加入小米的时候,倾向于参与小米云盘这个项目,最终却去到浏览器这个项目。但最后的发展结果是,小米云盘的发展受阻,项目几经转手,产品经理换了好几茬,极不稳定。反而浏览器非常稳定,借着浏览器项目发展的势头,他学到及见证很多东西。

可见,加入小米等大公司的风险在于,如果你加入的项目短时间内没有实现业务增长,最后业务可能会被砍掉,造成项目组的人员被拆散。你可能被分配到其他项目组,不再具备主动选择权。

因此,加入小米等大公司,至少需要关注三点。

首先是要关注项目,要详细了解项目的以下信息:

- 项目的成立时长,时长越短越不稳定

- 项目的负责人,越是大牛,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 公司对于这个项目的目标和规划,如果是尝试性的业务,实际上可能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很容易被放弃

以小米目前的业务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判断出小米未来的发展重点是AloT业务。因此,如果你现在进相关部门做AI或者loT业务,肯定能得到快速成长。

其次是要看具体的工作内容,这个是尤为要关心的。 所谓用户产品经理、内容产品经理,其实都是笼统意义上的,涉及到具体工作,才会转化成真正的价值。

例如做新闻产品,核心工作主要是进行内容优化,这个时候同时也会涉及到用户运用和用户产品相关的工作。

最后,还要关注你的直接Leader。 大公司等级森严,需要逐级汇报,直接Leader会决定你的很多事情。一方面决定你能不能真的学到东西,另一方面是决定你能不能有更好的发展。

因此在整个面试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观察他是否会是一个好的Leader:

- 了解他的基本信息,通过脉脉、领英等职场社交产品查看他的学历、工作经验。如果他的学历和工作经验都很好,那说明他的基本素质比较高。

- 查询他在社交网络上的信息。如果你的Leader恰好喜欢在网上写东西,那通过他写的东西,可以看出他大概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他的形象非常专业且谦逊,那么很可能你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Leader。

- 如果没有更多的途径了解他,在面试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观察他的言行举止,大致判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比如他谦逊有礼,那他可能教养和情商都比较高。如果你对他比较疑惑,那可以直接询问一些与新人培养相关的问题,比如“小米的培养体系是怎样的?你会怎么来带我?”。

搞清楚以上三个问题,再考虑是否加入。当然,这些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其他成熟的大公司。

如果你在转行产品、校招求职产品时遇到了问题,可以随时找我聊聊,我可以帮你看简历、梳理面试。

我也总结了很多产品求职资料,包括拿大厂offer同学的求职作品资料,大厂原型交互参考,b端c端产品面试问题汇总+解析等,对你产品求职会很有帮助。

关注“职景”公众号,回复“产品”,获取以上资料

以往的电器卖场,单个店铺需要搞定自己相应的仓储和物流配送,受制于经营成本的影响,物流往往并不专业,相应的上门服务也没有系统的进行配套和优化,往往在出现订单后,才会匆忙的安排送货上门和安装。而小米之家将仓储和物流做了一个彻底的分离,所有店面的订单在数据中心统一处理后统一安排送货上门和后续的上门安装,让店面专心进行销售,而大数据和互联网支持下的仓储,物流和上门安装服务比传统的门店有了更高的效率,给用户的体验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