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初三作文

新手学堂021

年味初三作文,第1张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年味初三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年味初三作文 篇1

 一过腊八,家家户户都淘糯米,包豆包,做年糕。乡里人还会杀猪,做豆腐,让人们闻到了年味。

 过了小年,人们便争着购买年货,一些人会到集市上购买鞭炮烟花,挑选春联;一些人会到市场上购买一些水果蔬菜,留着过年时招待客人;另一些人会到商店中挑选衣服,送给亲朋好友。年味愈加浓厚。

 春节一大早,人们便起来贴春联,挂红灯,孩子们穿着棉大衣在楼下兴高采烈地放鞭炮;各大单位的门前挂上了大红灯笼,有的单位还在楼体边缘挂上了色彩斑斓的霓虹灯;街道中央隔离带中四季常青的松树也被缠绕上五颜六色的小彩灯,远看像一件色彩缤纷的纱衣;街道两旁的路灯也被人们用绳子连了起来,上面挂满了一个个红灯笼,美丽极了。春节让人们充分品尝年味。

 除夕夜里,家家户户都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从内容到形式,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全世界的华人华侨尽情享受这顿丰盛的文化大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一些人不再呆在家中过年,而是利用过年这段时间外出旅游,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一些白领由于工作忙,便会同全家人到饭店吃年夜饭,真是别有一番风趣。年味在悄悄变化着。

 虽然年味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永不改变的是亲情。

年味初三作文 篇2

 大家可曾记得,第一次过年时是什么样子的吗?

 过年前,妈妈拖着爸爸,拉着儿女,上街采购年货。一整条大街上人山人海,每个店铺后面都排着长龙,马路上的车流更是寸步难行,这样热闹的场景,更让人感觉新年到了。

 过年时,爸爸忙着招呼客人,妈妈在厨房战斗,而我的任务就是陪着小妹妹与小弟弟们玩。吃完团圆饭后,第二天就要走亲戚了,走上一天,虽然走的过程比较枯燥,但是我却收到了很多的红包!晚上过年的必备节目就是春晚了,一家人围坐桌前,桌上摆着些小吃小喝,伴着春晚,送走旧年,迎接新年。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夜空中会划过许多漂亮的烟花,在空中散开,好像将天上的祝福撒下了人间。

 年过后,路上渐渐恢复了热闹,店铺也多少开张了,好像又回到了忙碌。小角落里还能看到堆积的鞭炮灰,还能看到灯笼在发亮。还有年的韵味。

 不知不觉,这样过年已经很久了。可年味却越来越淡了,大家从餐桌上的热闹交谈,到现在只有低头刷手机;从团圆在一起看春晚,守除夕,到现在只有抢红包,发红包的乐趣了,但这样还是乐此不疲,本来的家人时光,由于手机有了隔阂。

 玩手机的时间一抓一大把,可陪伴家人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一年一次的好不容易团聚更应该珍惜。并不是年味变淡了,因为跟最亲的最爱的人在一起不论做什么事,永远也不会因为厌烦而变淡。放下手机,多陪陪家人,多出去走走,外面的世界更美好。

 年味一直都在,让过年回归最本真的样子!

年味初三作文 篇3

 “瑞雪兆丰年。”在新年即将来临的时候,下雪了,真开心!正因为这场雪,才有了过年的感觉。虽然这雪阻碍了交通,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回家过年的向往与决心。我们也一样,手里提着年货,踏上了回家的班车,一路上,行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提着大包小包,脸上洋溢着喜悦,准备回家过年。

 下车了,放眼望去,整个村庄好像被一层白色的银装所覆盖,我穿过银白色的田野,走过那座难忘的小桥,来到我家门前,屋顶上唯一没有被雪覆盖的烟囱,冒着一缕缕炊烟,屋檐下挂着一条条腊肉。大年三十,奶奶在厨房里蒸馒头、包粽子。妈妈准备年夜饭。爷爷在门口贴对联、挂灯笼。大伯伯在清扫门前雪。爸爸在房前屋后种下了石榴树与柿子树,向往着春天能够开花结果。我与小伙伴们在雪地里、麦田里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放鞭炮,开心到了极致!年夜饭前,需要放鞭炮,越响越好,这样可以赶走“年”兽。然后点蜡烛祭祖,给逝去的先人烧香、叩头。希望先人能够保佑我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保佑爸爸事业有成。最后吃年夜饭,在吃饭的过程中,爷爷奶奶便会递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压岁钱。

 年夜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观看春节文艺晚会,聊着家常,吃着点心。一直到凌晨,我们走出家门,点燃烟花,望着天空中满天飞舞的烟花,我想:明年一定是一个丰收年。

年味初三作文 篇4

 当除夕来临之际,吃着满含亲情的饭菜,去聆听逐渐要敲响为新的一年而祝贺的钟声,去欣赏绚丽多彩的烟花,或是在新年的第一天去走亲访友,去见见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收获发自别人内心的微笑,这所描绘的一切,正是年味。

 可是,随着20xx年的春晚结束,年味在我们的脑海中早已是越来越淡了,

 它跟着时间的远离而在我们心中模糊,更加令人忧虑的,是一些传统文化的走“味”,比如红包,它原本只是亲人间关心与欢迎的方式,而现在早已变成“亲情式贷款”,这也无不增加了对方的财务负担,结果甚至出现了一个新的热门话题——亲戚的红包到底收不收?传统文化的走味,年味还能撑多久?

 再来就是中央推出的春节联欢晚会的质量年年下降,让人们不再是兴致勃勃地围观,而是像走程序一样象征性收看它,加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类由普通的电子邮件到QQ微信再到抢红包和直播抢答领现金,这些现代的产物似乎比春晚更加吸引人的眼球,因此,今年春晚被迫支招——也推出了扫码领红包的带有商业性的活动,更是让人十分扫兴。

 以前,因为条件一般,除了过年几天外,很难吃到大鱼大肉,可现在的经济水平已经飞速提升了,基本让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大鱼大肉,导致平时与过年的物质差异很小,这也让年味变得十分的平凡。

 时代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就该被无视,虽然现在的年味没有那么浓厚了,但是它的主要意义还是存在的,我们不能因为为了享受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娱乐,而摒弃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魁宝!

年味初三作文 篇5

 年至,味浓。

 年,在一场大雪纷飞后悄然而至,像一位无声的侠盗,将积累一整年的忧虑装入袋中,又从袋中捧出一簇闪耀的希望。希望中偶尔也夹杂着几丝失望,可它们都散发着芳香,那便是年的味道。

 年,在取下被岁月熏香的腊肉后悠然而至,又像一坛被封存在老窖里的酒,时间是酒曲,让它在合适的时候慢慢发酵,愈久,愈香,在被开封的一刹那,馥郁,氤氲。酒香不怕巷子深,年亦如此,凝聚着三百六十四个日夜,在除夕夜的最后一次陈酿后,肆意芬芳。

 年,又在门旁的桃符反射第一抹光辉后赫然而至。家家户户的春联已经贴好,亲手书写的还墨香依旧。再给土灶中填一把柴火,熊熊旺火也预示着新年的红红火火;再看锅中的饺子,水中翻腾,咕嘟咕嘟地冒着泡,象征着新年的热热闹闹。穿上新衣的孩子们,冲上街头,一手拿着鲜红的一串糖葫芦,另一手提着洁白的一袋糖瓜。年在孩子们眼中,就是像身上的衣服和手中的零食一样,是新的、甜的。

 年,却在我人生第一场“战役”前毅然而至。寒假,也在中考的渲染下多了一丝紧张的氛围。年,是总结,是回顾,是一次对年前积累的最终检验,而中考不正是如此?鞭炮缤纷绽放,脑海里回荡的却是一个个化学方程式;烟花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光,心中默背的却是一条条抛物线定理。家家户户在欢娱、庆贺,可对于即将中考的我,年骤然变得索然无味……

 独坐在书桌旁,面对着“书厦”千万间,再看窗外,已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可此时的我只得转回身去,因为有梦,因为,要追梦……

 日历一页页翻过……

 年将至,味愈浓。

年味初三作文 篇6

 一天,我正在睡梦中。忽然“轰、轰、轰”的几声把我惊醒,我忽然想到今天是除夕。“新的一年要到了!”我情不自禁的大叫起来。爷爷闻声起来:“一大早大叫什么?快穿好衣服跟我一起下楼放炮竹!”我连连叫好,拿起衣服和炮竹一边下楼一边迅速的穿衣服。下了楼我右手拿着炮竹,左手拿着火机向炮竹的引子一点,一眨眼“噼里啪啦”的声响直冲我的耳朵,我想这就是年味吧!

 放完炮竹,我欣喜若狂地冲进家里;一进门一股油香味奔向我的鼻子,原来是桌子上的几碗炸肉圆放出来的香味;我拿起筷子大口地吃炸肉圆,心里想:“这就是年味吧!”

 吃完炸肉圆,爸爸对我说:“熊一豪同学,把这幅对联贴到门口吧!”我接过对联,往门上小心翼翼的贴上去。然后一看上联写道:“新年新景如意春”,下联是:“大吉大利平安福”。我心里连连赞叹着:“好对联!好对联!”这就是年味吧!

 我贴完对联走进家里听见爸爸在给姑妈打电话拜年。我心里一震:“我还没用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拜年呢?”我把他们叫到一起对他们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爸爸、妈妈:工作成功、天天开心!”爷爷和奶奶们都笑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就等你这句话!”说着把红包给了我。我拿着红包开心地想:“这就是年味!”

年味初三作文 篇7

 新的一年,在一声声烟花声中到来,在电视机春晚里主持人的宣告中到来,年味也就这样跟随新的一年附和着来。

 今年的团圆饭好像没有以前那么热闹,餐桌上总是缺了几个人。自从姑姑去世后,每每到过年时奶奶都会很伤心。今年如往年,奶奶又是躲在房间里默默抹着眼泪,还是那句话:你们都回来了,她再也不会回来了。伤心的情绪会传染,这种负面情绪就这样散播开来了,每个人都低着头沉默不语,直到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过年就好好过年,别想那么多,节哀。所以,年味是酸的。

 进入初三后,周末几乎没有来过爷爷奶奶家,这次回来,是久别的重逢,是欣喜,是激动。下了车,我激动跑进这个陪伴我童年的老房子里,依旧是以前那样,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着,爷爷在摇椅上看着电视。爷爷见我来,摸摸索索得下了摇椅,走着小碎步到我面前。他已经老了,可依然像以前那样,把我举起来。这大概就是年味的甜吧。

 中国人都爱吃辣,因为辣椒是红色,寓意着吉祥,餐桌上各色各样的菜肴,都会加少许的辣椒,火红的辣椒特别显眼。小孩子们在玩耍中被大人上餐桌,调皮的已经开始拿起筷子准备尝试餐桌上的美食,火红的辣椒在舌蕾上释放出它的本味,每一个人都被辣得嗖着空气,大人们喝着酒,氛围是热的,年味是辣的。

 零点的时刻,全中国都在等待这个一个瞬间,当十二点的钟声敲响,烟花声响彻云霄,黑夜被照的如白昼般,有人在期盼新一年的到来,有人在对过去一年的遗憾。

 年味,或许是甜的,或许是酸的,可是无论它是什么样子的,它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留下的传统,我们要好好发扬,好好品尝。

年味初三作文 篇8

 坐车回老家,过年。一年难得回来几次的兄弟姐妹,在这一天都得回到那个远离繁华的小村子。这样的景象,也只有过年才有了。

 车开到了家门口,一开车门,看见的果然还是那熟悉的红砖小院的房子,欢欣地跑下车,顺着石梯,一路奔进院里。

 院里还是和往年一样,换了新桃。外屋里,姥爷正坐着听唱儿,唱词里咿咿呀呀的依稀能听出是什么贺春的调子。连着外屋内屋的`一条廊道,廊上挂着一根线,上面吊着腌的年货——腊肉和小鱼干。腊肉是从邻人家拿的猪肉腌制的,小鱼干是大舅从塘河里钓上来的寸把长的小鱼晒的,晾晒好后就等着下锅。

 出了廊道,就是里屋。从前是女眷住的地方,现在也一样。里屋厅堂的盥洗台上,换上了两根新的红烛,上面系着“大吉大利”和“禧迎春来”的红绸。香炉倒是一年四季都摆在那儿的,只不过今天点上了香,萦萦绕绕,缕缕青烟。厅堂四侧的墙上有四轴画,看起来像是年画,有了年头。

 除去这些,每年的新春里还有这么两件坚持的事儿。

 一是点年香。年香不是香炉里的那种细香,而是香斗。三十晚上,稳稳地立在院子里点燃,然后再点着“高升”。“高升”其实只是一种叫法,准确说来那就是烟花,点烟花的时候,姥爷总会大喝一声“步步高升”,家里的“小辈”们就各自拿着烟花放起来。

 二是给红包。红包是用朱砂纸包好的。我曾半夜假装睡觉,偷偷看到长辈们夜里起床,把白日折好的红包塞到我枕下。第二天早上,我意料之中地起迟了,并且错过了早饭。然而我依旧欢天喜地的从枕头底下拿出红包。感谢祖先们的规定,让我们家的红包里还裹着大糕和果子,毫不犹豫地吃完了这些,我又活蹦乱跳地找小伙伴玩耍去。

 啊,这才是年味浓浓的春嘛!

年味初三作文 篇9

 大人们总说,现在年味淡了,关于怎样过年也变得很简单,连对过年的期许都少了,渐渐觉得丢了什么。

 究竟年味是什么呢?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似乎这些都有,却又不完全相同。

 年夜饭桌上,几乎每个人手上都捧着一部手机,大人们刷着微博聊着微信,小孩们打着游戏听着音乐,只有老人们还偶尔的聊聊天。这就是现在很多人的年吧。

 大年初一,与父母一起去外婆家,走进去,便看见厨房中的白烟,包围着忙碌的外公外婆。外婆见我们,连忙洗了手走过来抱着我跟我道新年好,然后招呼我们坐下休息。灶上蒸着的饭飘来清香,是八宝饭,也是年味。

 我走出去,冬日的阳光很暖和,也可以看见对面房屋上整齐的挂满红色灯笼,很是耀眼。前方迎面走着的两个老人互道了新年好,笑容很灿烂,似久别重逢之惊喜。到处充满着过年的气氛,轻松愉悦,与我平时面对的低头玩手机的人们很不一样。

 新年,人们总会收到最好的祝福,然后带着祝福在新的一年继续前行。乡下有些地方没有网,交流不那么方便,人们也不会单用一条只有“新年好”三个字的群发短信来表示自己对别人新年的祝福,他们会亲自登门拜访,好客的主人们留客人一起吃饭,大家聚在一起过新年,欢乐的气氛,是年味吧。

 以为会和以前在家过年时夜晚一样冷清,却被隐约的鞭炮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打破,城市空气不好,很多地方被禁止放烟花,有些人也自主的不去污染环境。此时我却可见年幼的孩子们拍着手看着绚烂夺目的烟花,那烟花散发的光芒照着每个人脸上幸福的微笑。

 古老的年味似乎没有在岁月中沉淀,而是在传统中衍生,在那里延续。

年味初三作文 篇10

 清晨,东方泛起鱼肚白,一道霞光披着云层,透过稀疏的树叶,照在大地上,所形成的图案犹如嵌在地上展翅欲飞的金蝴蝶。这时,随着新春的第一声炮响,春节,来了!

 按照乡下习俗,这一天是要早起的,一觉醒来,饭桌上早已摆满可口的饭菜,一缕缕乳白色的热气在厨房里氤氲,宛如仙境一般。炉子里的火烧的正旺,象征着来年红红火火。

 上午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前往亲戚家拜年,每有一个人来访,都有放一次鞭炮。而迎接客人们的是主人和蔼的笑脸,热腾腾的火炉及美味的零食。人们都坐在一块儿,叙叙旧,讨论这去年的收获和对来年的展望。这时候桌子上往往少不了牌,大人们聚在一起总是少不了牌,但他们不管输赢,只觉得开心,热闹便行。这,就是大人间的年味。

 下午,孩子们聚集在一起,准备疯玩一下午。最常玩的游戏是捉迷藏,几个调皮的小孩总是藏在深山中,让人怎么也找不着。而且,若不是玩到汗流浃背或晚餐时间,这些还在绝不归家。这,就是小孩子间的年味。

 晚上,在外野了一天的孩子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家,慈祥的爷爷奶奶将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递给孩子,抚摸着他们那饱经沧桑的充满沟壑的手掌,能感受到一股涌在心头的暖流……夜深父母坐在火炉旁给孩子叮嘱一些事。这,就是大人与小孩间的年味,令人最为深刻。

 春节,一个热闹的节日,一个红红火火的节日,一个令所有人喜庆的节日,一个关于家的节日,一个让所有人魂牵梦绕的节日,让人难以忘怀。关于它的一切甜蜜回忆,都如蜜一般,浓浓的糊在我心头……

年味初三作文 篇11

 窗外,夜色笼罩着天空。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灯笼随处可见,驱散一片黑暗。院内,鞭炮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在院内嬉戏打闹,燃鞭炮,还不时传来一阵阵欢笑声。此时正是除夕夜,新年即将到来,年味亦显得更加浓郁。

 伴着鞭炮声,我们一家人正围在桌前吃年夜饭。一碗一碗菜被端上桌,香气扑鼻。满满一桌菜令人眼花缭乱,我一时竟不知从何下筷。我们一边大口吃着,一边与亲人聊天。我站起身,端起杯,向亲人说上美好的祝福。身旁的亲人亦起身,互相致以最诚挚的祝福。这时,最令人期待的一盘菜——饺子上桌了。肥中带瘦的馅,加上些许葱蒜,以面皮包成月牙型,再捏上花边。蒸煮完后,沾上醋,一咬开饺子,肉汁混着醋汁流入口中,简直是味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令人口水直流。我与亲人们共同品尝着美味的饺子,年味在舌尖绽放。

 吃过年夜饭,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抢红包。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欢乐的小品,无不令人赞叹。“我在群里发了红包,快来抢!”爸爸突然叫道。我反应迅速,立刻拿出手机,点开微信,点击红包。“咦,怎么就被抢玩了?”我惊呼。一旁,姐姐笑道:“哈哈,我抢到十六元!”我查看红包,哇!妈妈竟然抢到三十元!我一阵惊呼。红包接踵而至,我紧紧盯着手机屏幕,生怕漏掉一个红包。又是一个红包,我立刻点开。二十五元!我高兴得跳了起来。电视机前,我与亲人们一同抢红包,不亦乐乎。年味在指尖跳动。

 窗外,一朵一朵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绚烂无比。除夕夜,年味浓郁,在舌尖,在指尖,更在心间。

年味初三作文 篇12

 “每条小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大街上到处弥漫着喜悦的气息,浓浓的。街上偶尔拂过面颊的寒风在这时也暖暖的。年味就像那酒窖里的酒在发酵一般醇醇的。

 每到过年各家各户都迎来了久违的团圆,我也不例外踏上回家的征程。坐上火车,“哐哧,哐哧”一声声悠长的声响打破了这寒冬的寂静。车厢里一声稚嫩的童声在耳畔响起:“姐姐,新年快乐!”她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两只肉乎乎的小手叠在一起可爱极了,“嗯,新年快乐。”我嘴角微微上扬,看着那抹红色的身影向车厢深处走去。渐渐的,年味充盈了整个车厢,浓浓的。

 下了车,车站前人山人海。寒冬的风从身旁掠过,禁不住一阵寒噤。出站口更是人声鼎沸,我的视线不住的在这人群中寻找着一个身影,突然,一个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人映入眼帘,我朝她走了过去,那位老人似也感受到了,也迈着脚步缓缓的朝我走来。走近了,果然是多年未见的奶奶,只是她又老了几岁,时光流逝的痕迹都能在她的脸上一览无余,她伸出那皲裂的双手一把抱住了我的手,仰着头对我说道:“乖孙女,终于回来了,新年快乐啊!”顿时,一股热流从手心蔓延至全身,暖暖的。

 回到故乡,只见村口站着许多人,都是熟悉的面孔,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听说我要回来了,就早早的站在村口眺望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看到我的归来,有人一把冲上来将我抱住,耳边都是“你回来了,真好!”的话语。嗯,回来了,真好!内心不住感叹。再看看四周家家户户都挂满了香肠和腌制品,门外都挂上了红灯笼好不热闹,耳畔都是亲戚们的热情问候。顿时,小小的村落里年味醇醇的。

 原来年味就是这般美好,浓浓的,暖暖的,醇醇的……

年味初三作文 篇13

 日历一页一页的翻,将秋韵翻过,好似嗅出丝丝年的味道。说起年味,便是脑海中的那点点火光。 它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里,如果连它都省去了, 好像年便没了年味, 就失去它的意义……

 时光滑到年底的时候总是悄无声息。年前下起了冬雪,迎年雪淡淡的,淡淡的落了下来,好像能覆盖所有,却熄不灭大年的鞭炮。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 如星的红点伴随着烠色的流光一颗颗炸裂开来,玓砾着。像是油锅里的红豆子,舞动着欢快的步点,发出快速的喧豗声。惚的直射夜空,炸了膛 ,欹侧而下。人们捂着双耳,纷纷闪避,却也有止不住的冲动与兴奋。

 鞭炮的爆炸是瞬间的,但,在人们心中,它永恒存在。它好似絷拘着我的杂乱的心,让我因动而平静。像母亲般亲切而又坚定的承诺,胜过入口不入心的祝福。像昙花般曼妙而又匿迹的开放,胜过有貌没有香的千桂。它将狂热的幸福映上赤红,似烟,混搅着淡淡年味,在空气中蔓延;在双颊间醺弥。

 见过五彩的花朵吗?

 见过会闪光蓓蕾么?

 这就有,人们惊异的望着天空的绚丽花朵,五彩斑斓的色彩绽放开来:时而赤红,时而靛青,时而蔷黄 如巨龙 ,如繁星 ,如娇花 ,如梦魇 ,它是那么的美丽,噬人心魂!

 鞭炮依旧是那么的响亮,震耳欲聋;烟花依旧是那么的绚烂,眼花缭乱。 年味儿也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它在小小的鞭炮中蕴匿着,等待着,等待同样小小的机会,在下一年伴随烟火味,微妙的弥散在心上,让人想起那年的烟花满天……

年味初三作文 篇14

 一道刺眼的光从手电筒中照了过来,照向了一抹更刺眼的红色维护市区整洁,严禁烟火!,老天,现在是过年呀,为什么不能放烟花?没有烟花爆竹,这过年还有年味吗?何为年味?哪有年味?身边好似吹来一阵风,要把我呼呼的吹到有年味的地方去。

 耶!过年啦,过年啦!,噼里啪啦,欢呼声中,爆竹声中,新的一年来临了。泥巴路边,挂着一个个大红灯笼,路边的小孩,穿着红色的大棉袄,人手拿着一把烟花,玩的不亦乐乎。这次的年在乡下过的,无论在哪过年,充斥着温馨的年味就是一个幸福年。我也买了不少烟花,打算玩个尽兴呢,点燃一根火树银花,在夜空中不停的划圈,留下一圈圈闪闪发光的年味,还在那儿熠熠生辉。玩着玩着,就到了老房子里,恰好赶上长辈们在发红包呢,赶紧着给长辈们一一拜个年,收下长辈们的红包与期许,荷包里鼓鼓的,心里也暖暖的。给长辈们敬过茶后,再邀上及格发小,在那弯弯的月亮下面,喝点儿果汁,听着大人们的打牌哄闹声,还有小朋友们的嬉戏声,和大家围坐在一起,看着春晚里面各式各样的精彩节目,被相声小品逗得咯咯直笑,这样的温暖与惬意。不知不觉,在乐呵声中,守岁的时间也到了,大家一起迎接新年,道过拜年好,在袭来的睡意中安稳的睡去。

 醒过来是,已是天亮,不经意间往窗外一望,看到的,确实繁华而冷漠的街道以及严禁烟火的横幅。难道所谓的年味,只能在梦中体会了吗,我不禁思索起来,但是又只能迷茫地看向窗外。

 这时响起了让我喜出望外的声音:女儿,明天除夕,我们去乡下过年啦。我马上就可以过我想过的有年味的年了,我是多么期待那个有年味的年。

东北有很多有趣的结婚习俗:

一、手绘喜字。

在东北,新郎和新娘会在婚礼前一起手绘一对喜字,用来装饰婚房。这对喜字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代表新人的美好祝愿和幸福。

二、抢红包。

在东北,新人在婚礼上会准备一些红包,让来宾们进行抢夺。这种习俗是一种娱乐性质的活动,也让来宾们更加热闹和开心。

三、艾草蒸馍。

在东北,新娘家人会蒸一些用艾草和面粉制作的馍,用来招待新郎和新娘家人。这种馍被认为具有驱邪和祛病的效果,也象征着新娘家人的慷慨和善良。

四、砸门。

在东北,新娘家人会在新娘入门前,把门关紧不让新郎进门。新郎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破解“关门之谜”,象征着对新娘的真爱和决心。

东北地区的结婚习俗丰富多彩,不仅有传统的习俗,也有现代化的元素。这些习俗不仅让婚礼更加有趣和难忘,也体现了东北人民的独特文化和价值观。

五、点灯仪式。

在东北,新娘会在婚礼前点一盏红色的大蜡烛,寓意着对新家庭的祈福和美好愿望。在晚宴上,新郎和新娘会在舞台上再次点上蜡烛,象征着新人的纯洁和爱情的永恒。

六、爆竹迎亲。

在东北,新郎入门时会放爆竹,以示庆祝和喜庆。这种习俗也被认为是一种驱邪的方法,为新人带来好运和吉祥。

七、裹脚布。

在东北,新娘会将一块裹脚布系在新郎腰间,寓意着新娘对新郎的关爱和保护。这种习俗也象征着新娘的勇气和坚强。

八、鞭炮敲门。

在东北,新娘入门时,新郎家人会点燃鞭炮,以示欢迎和喜庆。这种习俗也被认为是一种驱邪的方法,为新人带来好运和吉祥。

九、对联挂门。

在东北,新娘入门时,新郎家人会在门上挂上一幅对联,寓意着新人的美满和幸福。这种习俗也是一种传统的东北文化,体现了东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十、飞狮舞。

在东北,婚礼上会有一种叫做飞狮舞的表演,这是一种传统的舞蹈表演,代表着祥瑞和好运。在婚礼上表演飞狮舞,能够增添喜庆气氛,让来宾们更加开心和愉悦。

十一、打麻将。

在东北,婚礼上的宴席通常会持续很长时间,而打麻将是一种传统的休闲方式。在婚礼宴席期间,新郎和新娘会和来宾们一起打麻将,增进感情,同时也让宾客们感到更加轻松和愉悦。

十二、 宴席节目。

在东北,婚礼宴席上通常会有一些节目表演,例如小品、相声、歌舞等等。

总之,东北地区的结婚习俗独特多样,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融合了现代化的元素,让婚礼更加有趣和难忘。这些习俗也体现了东北人民的热情和豪放,以及对家庭和幸福的珍视和追求。

小时候,过年是欢欢喜喜地看、吃、玩儿;

现在做了妈妈,过年是忙活着让儿子和老人高高兴兴地看、吃、玩儿;

过年,忙年,享受红红火火的年味!

结婚21年了,每年春节都随老公回临朐老家过年。

回到老家,儿子跟着堂哥堂姐玩儿,老公跟着他爸和大哥忙年,我跟着婆婆忙年。下面我按时间顺序介绍一下我们家是怎么红红火火过大年的: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要祭灶王和大扫除。

公公婆婆把老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子天棚要扫一扫,窗帘也要洗一洗,碗碟也刷洗干净,就连各个衣橱、冰箱也要清扫一番,一定是做到处处一尘不染。

腊月二十四到腊月二十八办年货。

婆婆做吃的:蒸馒头蒸年糕、煮肉、做炸货、焖藕,做满了一盘盘一盆盆,丰盛得很。蒸的,是蒸好几锅;炸的,是炸鸡肉、炸鱼肉、炸藕合茄盒;焖藕是凉菜,要把藕切成厚片,开水淖一下,凉透,放番茄酱、盐、白糖、香油、葱姜丝,然后密封在坛子里,等过年吃时,就脆脆甜甜,又好看又好吃。

腊月二十九我们在外工作的就回家了,带着塞满了车后备箱的多种年货。

我主要备好两样儿:一是给公公婆婆的过年新衣服,二是做一蒸锅的酥刀鱼,公婆最是喜欢我做的酥鱼,说是又好咬又好吃,总是边吃边夸我这个儿媳妇孝顺。

还有一件事,腊月二十九是婆婆的生日,这天中午是要吃一大桌子宴席为她老人家庆生的,儿子最热心的是摆生日蛋糕。

大年三十是最忙的一天。

一大早婆婆会把碧绿的菠菜放在水缸里,这个习俗的意思是保佑一家人眼明心亮。

男人们贴春联和门钱儿,并把细微处再打扫一遍。孩子们贴窗花,也跟着包饺子。饺子要包两次,第一次包素馅的,就是豆腐的,包好接着下锅煮出来,然后男人们带着冒着热气的饺子、另几种好菜和好酒,到林地(祖坟地)去上坟祭拜祖宗。第二次饺子是肉馅儿和素馅儿两种,要多多包,馅儿里放硬币、红枣、花生、核桃仁,年夜饭要吃,年初一要吃一天,除夕夜的供桌上也要用,这是我和婆婆要干的一个大活儿,从“当当当”剁馅子、和面,到“呼呼呼”擀皮儿包好饺子,少说也要三个小时才能全完成。

除夕夜红红火火过大年。

婆婆摆三个供桌:拜灶王、拜天地、拜菩萨,供桌上燃着高香,整整齐齐摆着八碗菜、八碗果子和酒筷,“发芝麻”时就烧好多叠好的大金元宝,公婆带领一家人跪拜天地祖宗,然后是放花,就是燃放焰火。侄儿每年买几箱子的“花”,有“孔雀开屏”、“钻天锥”,还有专门小孩子摔着听响的,多种花样,非常好看,那焰火弹最高的足犹几百米,冲到天上,散成红、兰、黄颜色,变换多样,带着哨子,这热闹是分享给全村老少爷们的新年喜悦。

吃年夜饭看春晚,也是我家除夕夜的必备项目。

年初一,新年新气象,热热乎乎拜大年。

85岁的婆婆穿上了小碎红花的棉袄,头上戴了簇新的紫红绒线帽,口袋里装满了红包,准备发给小的们。

最靓的是年近60岁的大哥,昨天最忙的就是他,小到找松枝插香,大到祭祖宗,他都是主力队员,直忙得两只鞋子上全是土。今天年初一的大哥完全变了样,你看他上穿咖啡色羊绒短夹克,下穿带褶子的笔挺西裤,尖头皮鞋乌黑锃亮,尤其是一丝不乱的头,精神抖擞得似乎脸上皱纹都变少了,那就是一个帅!孩子们也打扮得花团锦簇,只有我们几个在外工作回老家过年的中青年还是穿了平常衣服,但并不显旧。

大家互相拜年,嘴巴里欢快地互问“过年好!”到八九点钟,就到村里各家去拜年,等太阳亮堂堂的时候,大约十点左右吧,我们中青年和孩儿们就去爬山,老家的村庄就在山坡上,清澈的河水从村中间流过,给家的房子沿河错落有致地一家又一家,村子周围有好山,那座嵩山还是潍坊有名的风景区呢。爬山,是儿子最喜欢的项目。

今年因为新冠状肺炎疫情,都不串门拜年,年初一上午我们在家里温习春晚,刷微信抢红包。拜年的习俗因为疫情而改了,不挨家挨户串门似乎人人松了一口气,心里很是接受这个事儿,看来呀,串门是个不小的麻烦事儿。

是真的。

点击手机QQ消息窗口的右上角吊坠,或者下拉小程序入口,从顶部广告图进入活动,点进来就能开始答题。

据悉,题目一共15道,以成语、对联等形式出现,其中空缺的字需要鹅粉从飘落的字里选择。

1、传统习俗的减少:一些传统的春节习俗已经逐渐减少或消失了。例如,年味的浓厚程度不如以前,许多人选择在春节期间外出旅游或享受现代生活方式,而不是过传统的年节日。

2、春节文化的多样化: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春节文化逐渐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庙会、灯展、舞龙舞狮等活动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现代文化元素加入,例如演唱会、**、游戏等,更符合年轻人的喜好。

3、春节消费的升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期间的消费也逐渐升级。除了传统的年货和礼品之外,还有更多的人购买高端商品、旅游度假、参加文化活动等。

4、红包文化的变革: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红包文化也发生了变化。现在人们更倾向于通过手机APP发送和领取红包,而不是传统的现金红包。

5、春节氛围的变化:春节的氛围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春节氛围通常是团圆、喜庆、祈福等,但现在的春节氛围更加多元化,既有庆祝节日的欢乐气氛,也有反思过去一年、展望未来的思考氛围。

总的来说,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但仍然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习俗和文化元素,也吸收了更多的现代元素,让人们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初一到十五有哪些讲究?细数那些被遗忘的年俗: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过年的画画法如下:

材料准备:画纸,画笔。

操作步骤:

1、准备好画纸画笔,画一个灯笼和对联,对联写上新年纳余庆。

2、画出一个福字,再画一串鞭炮。

3、可以画出一只小狗。

4、画一个写有春字的炮仗。

5、画一顶帽子和一只小老鼠就可以了。

拓展阅读:春节少些摇一摇,多些唠一唠。

企业借春节等重要节日推广产品时,应考虑公众感受和社会影响,让“红包”营销更加人性化。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春节里,我们的生活能少些“摇一摇”,多些“陪一陪”“聚一聚”“唠一唠”,别让商业味冲淡人情味。

春节的脚步近了,“摇一摇”却要离我们远去了。最近,腾讯表示2017年春节期间微信可能退出“红包”大战,不再推出“摇一摇抢红包”活动。这意味着过去那种几亿人同一时刻摇动手机的盛况或将不再出现,部分用户为此感到失落,但更多人则为此点赞:这些年“抢红包”带给春节的负担,确实该减减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坐在你面前,而你却在低头抢‘红包’。”每到春节,一波又一波的“红包”雨,让节日变成了低头族最忙碌的时刻。手机不离身,时不时划开屏幕看看,成为很多人节日里的常态,生怕“一不小心,就错过了几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