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何小鹏:不一样的路 | 汽车产经

新手学堂013

专访何小鹏:不一样的路 | 汽车产经,第1张

文 | 陈昊、于杰出品|汽车产经

 

2020年,在浙江安吉的易境思汽车行业沙龙上,关于蔚来为何能走出困境,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提到了一个核心观点:

“现在看来,我们在2015年的时候选择的细分市场是对的,就是定位高端市场。如果我去做十几万的车,我自己评估我没有任何优势,全是劣势,这个市场竞争的非常充分,规模效应太明显了,没法搞。”

而“新造车三杰”中的另外一个,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就恰恰选择了李斌所说的“没法搞”的那条路。

9月15日晚,小鹏汽车旗下第三款车小鹏P5在预热大半年后终于上市。

上市会后的核心媒体采访环节,何小鹏说,“今天在智能家庭轿车里面没有人做这个品类,一般要么做高端的,要么做非常低端非常便宜的。”

而P5,则希望填补这个空缺。这款号称“同级别智能化水平最好的家用轿车”,试图在汽车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一片红海中,开辟出自己的路。

显然,何小鹏选择了“直面竞争”,P5就是其直面竞争的典型代表作品。

这和蔚来定位高端、通过避开大众市场竞争的方式入局造车的思路,几乎是相反的。

三年前,汽车产经曾和何小鹏有过一次单独聊天。

当时,小鹏汽车已经选定了由下向上的大众路线,何小鹏是这样阐述自己的逻辑的:

“我觉得品牌从高往下打没有逻辑,都是规模大的才赚到了钱。在中国市场,从联想到小米,到现在的吉利、长城,没有谁的品牌从高往下打。”

如果让李斌和何小鹏面对面对峙这个问题,可能会很有趣。

虽说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如今蔚来也要进军大众市场了,但李斌和何小鹏最终会殊途同归,还是南辕北辙,可能要放到很多年后才能评判。

今天先说小鹏。

采访中,何小鹏提到,雷军最开始的时候曾和他探讨,造车是一个平衡的艺术。“我听得懂这个字面,现在我越来越感觉悟到这个含义,做软硬件合体是一个平衡的艺术。做互联网有长板就可以了,但造车既要有长板,又不能有短板。”

在竞争最激烈的地方竞争,就是何小鹏认为的,最快补齐短板、同时验证长板的方式。

“前期的市场空间,大家在发展的时候都并不大。今天新造车势力没有人能月销售过一万,最多接近一万,九千多。你少卖三千、多卖三千,都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但是你这个时候磨炼了,过三年你就不一样。”但何小鹏也承认,直面竞争“要勇气,容易死。”

再回头看小鹏的第三代产品P5。

P5上市前预热了已有半年时间,直到上市后,围绕P5最多的议论或者说争议,都来自于它的外型,以及对标凯美瑞、迈腾等长期霸榜的热门家轿是否有真正的优势。但P5并不是按照传统家轿的思维设计定位的。“在这个行业里面,我是不太喜欢用现在的定位法去定位车。”何小鹏认为,现在大部分人使用的定位逻辑是:在现有市场环境下,基于某一种用户需求,在某个价格范围去做一辆车。但今天科技推动汽车产品发生巨大变化,产品的变化会反过来推动需求的变化,所以,其实客户需求是随着产品变化而被动变化的。简单说,就是要通过产品创新,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或者引导用户需求的变化。对何小鹏来说,这种持续不断的创新,比价格让利、仅仅满足现有的用户需求,要重要的多。坚持尝试新的东西,其结果经常让何小鹏和小鹏的员工们出乎意料。

“比如说P7的鹏翼门,我提的,我坚决认为P7鹏翼门可以卖得很好,没有任何人相信。因为我足够凶、足够快去迫使他们、去压迫他们,他们才被迫立项去做。做的时候他们都不愿意分配产能,他们说这个车怎么都不可能卖好。然后订单非常好,他们也不愿意,他们说这个订单可能会退,一直到交付得很好,他们才说这个(销量规划)要改。”

何小鹏说,P7的成功确实又进一步影响了他对于产品创新差异化的决心。

P7有智能音乐座舱,有鹏翼剪刀门,有高速NGP的基础上;而P5更进一步,通过两颗激光雷达实现了城市NGP功能,创造睡眠空间等更多场景探索车与生活结合可能性……尽管为了空间,牺牲了一些颜值。“说实话,P5里面的百变空间,很多人问会,小鹏你们会有多少人在上面午休?多少人会在上面看**?就像我们最开始做NGP的时候,有多少人用NGP?我们不知道。……今天激光雷达版本首批用户定的比例非常地高,远远超出我们合作伙伴能够量产的规模。说实话,最开始我们也没有想到会有如此之高的比例。”最新的官方消息是:P5上市24小时内的订单量达到6159辆。其中搭载XPILOT30/35硬件车型占比超90%,激光雷达配置占比54%,智能空间选装占比56%。

最后说几句工程师出身的何小鹏,对新技术有近乎狂热的热爱。

据说,他对各类上天入地下海的黑科技产品充满幻想。实现财富自由后,在他的购物清单中 , 开始出现各种新奇特的东西 , 包括水上漂的、天上飞的, 甚至还有潜水艇。

" 他内心有一团火 ",何小鹏的大学同学,UC 期间的创业伙伴黄荣海说。

这可能就是何小鹏第二次创业,投身造车大潮的内在动因。

其实,何小鹏给人的第一眼印象更多是稳重,不动声色的。在公开各种言论中,还可以看到他的睿智、犀利。

唯独不易观察到的,是他“内心的那团火”。不过,在这次采访中,可以看到时不时“蹿”出来的火苗。

或许就是这冰与火的两面,影响了他的选择——最“激进”地推进技术创新,同时冷静判断选择哪些才是适合市场的作品。

何小鹏自己曾说过:好的企业家是创业者、商人、梦想者、价值者的集合。

而他,正走在这条不断进化的路上。

以下为采访实录

做车和做软件不一样,

它是一个木桶的短板理论

媒体:P5对小鹏汽车而言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何小鹏:今天在智能家庭轿车里面没有人做这个品类,一般要么做高端的,要么做非常低端非常便宜的,我们觉得在这个车上面可以看到很多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指导我们将来做得更好。  

媒体:G3的销量可能并不是那么达到预期,反而P7特别能够受到大家欢迎,而P5它是介于这两款车的中间,但中间比较难?  

何小鹏:现在C级车或者B+级车以及0级或者AOO级比较好,但我觉得最终中国的汽车市场主要还是A到B之间。今天在这里面还没有出现很强烈的爆品,肯定是我们还有一些地方没做好,所以我们很勇敢地在这里面探索。我想象每一款车都有自己的点,也有不满意的点,造车永远是后悔的哲学,如果回到三年前我会不会这样做?肯定会有很多的变化。  

媒体:小鹏开发产品的逻辑是按照智能化的节奏来去进行开发?不是跟传统车的逻辑一样?  

何小鹏:我们过去7年里面跟您讲的逻辑比较接近,但是从去年下半年我们也在调整,把动力的逻辑、把车的整个运动体系逻辑放在产生很多的思考,包括现在在做很多的研发。小鹏有三个点我们期望做得好:第一智能要好,第二设计做好平衡,第三品价比,即推出有品质的价格,而不是做性价比。

媒体:大家能够接受小鹏,可能是因为这个市场本来就是由以前的大众市场变成一个分众市场,大家越来越愿意接受小众品牌的东西。是不是我们应该做更加个性一点的东西?

何小鹏:我觉得不完全对。实际上最终你能够卖到的销量是来自于很多能力的组合,不是仅仅一种。做车和做软件不一样,它是一个木桶的短板理论,你看起来不觉得它的长板增加了很多,但当把它的短板增加很多的时候,它也会销量好很多。  

媒体:P5进入到了一个竞争最激烈,传统汽车也是最强势的市场,但我们的企业一共只发展了7年,一个新兴的企业为什么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把自己的短板补齐?小鹏在研发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何小鹏:你会看到,我们不管跟特斯拉或者跟其他友商,我们最终选择的是直面竞争法。直面竞争法说实话,前面会很难,但是你越在里面竞争,你把你的团队练起来了,第二你越在里面竞争,你会把你的综合能力提升起来。举个例子,今天新造车势力没有人能月销售过一万,最多接近一万,九千多,你少卖三千、多卖三千,大部分来看都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但是你这个时候磨炼了,你过三年你就不一样。我们选择的是直面竞争法,说实话,要勇气,容易死,但是熬过去之后,过两三年以后会看到很多款车在不同角度的能力没有特别的短板,且有比较长的长板,这是我们选择的道,不一定对。  

媒体:P7销量逐步增长有没有影响你们内部的一些决策?  

何小鹏:某种角度我觉得今天P7里面有一些东西改变了我们一些决策。比如说我们刚刚开始卖P7的时候,发现做艺术和做设计的人买我们的比例排第一。第一次看到这个数据我很惊讶,我说不可能吧?是的,真的是很多。

未来三五年,做不到前五,会很有挑战

 媒体:很多竞品产品在明年扎堆上市,有一些品牌甚至说在明年推出两到三款车型。小鹏明年怎么样去应对这个市场?何小鹏:首先,有一些我们的友商明年有两到三款,是因为他们今年可能没有车。如果你算两年体系来看的话实际上差不多。第二,最重要的是把车做成爆款,我觉得一款爆款的价值会比很多款其他的都要好。今天每一家的友商包括我们在内都在走不同的道路,我觉得这个没有关系,最终等到了2023年、2024年、2025年,我们在不同的品类都有自己下了一颗子之后,那个时候谁能够成为爆款,我觉得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包括谁能够走出全球。 

媒体:您的爆款的标准是什么?何小鹏:我觉得在同品类市场能够做到前三。这个品类刚开始可能在EV市场,第二步就是新能源市场,然后再是全部市场。

媒体:今年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竞争在加剧,包括华为、小米的入局,对于这样的竞争加剧和竞争对手,未来的2023、2024、2025年您怎么看待?  

何小鹏:以前在互联网里面有一句话,不过放到造车行业不太合适。“互联网里面老大老二打架,最后死的变成老三去了。”我觉得可能前十名在里面厮杀,可能第十一名开始会出现份额被挤占得越来越多,这种情况我认为是有的。未来的几年是最后一批新造车企业能够有机会冲到中国前面或者全球前面非常好的一个窗口期,我是很期望在这里面有更多的友商一起同台竞技。大家都知道,小米雷总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他也一直都很支持我们,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我也是蛮期待小米能够在这里面获得成功,能够跟我们一起来努力,把中国、把全球市场做好。  

媒体:小鹏P5的售价相比P7下降蛮厉害的,但是硬件配置相比来说还上升了一大截,毛利率对于我们现阶段来说,还没有成为一个很重心的位置是吗?

何小鹏:如果今天我们这些新造车企业募资都很困难的时候,毛利率一定是一个很重要的点。但是如果今天我们已经拿到相对足够的钱,我觉得最重要想问:我们为什么能够在中国甚至在全球更快地成为最强者?你今天多卖一万台车、五万台车,如果三五年后从春秋到战国的时候,你做不到战国的前三前五,你会非常有挑战。那个时候我们的毛利应该高、那时候我们的规模应该更大,但今天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在那个时候我们不光要活,还要活得更强。 

如何理解“沉默的偏差”

媒体:现在越来越多车企都说要做用户企业,您觉得这会不会造成像互联网的“沉默的偏差”,把用户需求搞偏了?  

何小鹏:这个问题是两面性的。我记得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跟我有一个竞争对手,过了4年他的公司倒闭了,他总结他们公司倒闭的三个核心,第一个原因跟你讲的类似,被少量嗓门特别大的用户给带到沟里去了。这句话我印象极其深刻,这么多年都记得。但换一个角度,你不跟你的客户做朋友,你肯定不行。这是一个度的关系,如果他给你的建议你都听,你估计挂了;都不听,你也估计挂了。

我们做产品的时候,就是如何从沙子里面淘出金子。因为客户的需求场景就像沙子一样非常多,但你淘出跟你适合的相关联的才是你的金子,这是做产品角度的逻辑。

我觉得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在科技创新的大变局里面,不要去做客户调研。比如说以前的SONY、Apple,最开始他们想去变革一个新的东西,没有人知道你这个东西想做成怎么样,你自己了解得足够广度之后,你看得更远更深,你就是唯一的产品经理,你就是你唯一考虑的场景逻辑,然后你把这个东西去引领他们。

视觉方案中,摄像头比激光雷达更重要

 媒体:小鹏P5上市,终于把第一款量产的激光雷达车型的名号抢下来了。你觉得激光雷达是不是智能汽车时代杀手级的硬件?

何小鹏:首先我不觉得激光雷达是智能汽车杀手级的硬件。如果说电动汽车的两个最重要的杀手硬件,我觉得就是两颗心,一个叫电芯,一个是是芯片。

当然芯片比较多了,我们一款车大概有接近1800颗芯片,可能数量比大家想象的要多。

激光雷达是小鹏期望在视觉和毫米波超声波雷达的感知融合里面增加安全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从感知角度来看它不如摄像头重要,我觉得摄像头一定是最重要的。

媒体:特斯拉AI  DAY上介绍他们in  house的视频标注团队有1000人。小鹏也是视觉路线为主的,我很好奇,小鹏这方面的标注团队现在有多大?  

何小鹏:我们也挺大规模,没有<a class="hidd

手机和电脑差不多,使用卡不卡并不是和性能最强的配件有关,而是和性能最差的有关, 就是俗话说的“木桶原理” 。如果你的手机处理器是骁龙845,但是运行内存却只有2G的话那使用起来肯定好不到哪去,相反你的手机处理器是骁龙400,但是运行内存哪怕是8G也用不爽,总之就是不能出现明显的短板。

手机处理器和运行内存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都是芯片计算中不可缺少的硬件,如果处理器不行的话会导致无法快速完成运算,直接造成APP打开和运行缓慢, 游戏 卡顿等现象,而运行内存小的话会导致该存到RAM中的数据不够用,从而拖慢处理器的速度,如果载入一些占内存大的程序则可能会发生闪退,突出表现在手机频繁杀后台的现象上。

所以想要让手机运行流畅,不卡顿的话,处理器和内存任何一方都不能有明显短板,否则就会直接拖累整体性能的发挥。 当然,手机厂商也都理解这个道理,同时为了明确各个价位手机的市场定位,一般也不会给你配出“低U+大内存”或者“高U+小内存”的情况,像骁龙660/710的机型最多也就给你6G的内存,大都是以4G内存为主,因为处理器的性能有限,再大的内存并不能明显提升性能,然而手机成本倒是提升了不少。

另外由于系统机制原因,安卓手机是比较吃内存的,所以高端安卓机普遍配备6G-8G内存,而同时期的iphone最多也就配个3到4G就很够用了,不同系统的手机不能直接对比内存大小。

手机运行卡顿,是否与CPU的关系大,还是与运行内存的关系大?

无论是手机或者是电脑,其实在运行的过程中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比如同样都是高通的处理器,一个运行内存4gb,一个运行内存6gb,安装同样多的APP,同时打开全部APP,6gb的运行内存要比4gb的运行内存更要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同等条件下运行内存大的运行速度要快一些

反之,如果一个使用高通四核处理器,一个使用高通八核处理器,高通四核的使用的是6gb的运行内存,高通八核的使用的是4GB的运行内存,同样都是安卓系统

安装同样的APP,高通八核的处理器虽然是4gb的运行内存,但是运行速度要比高通四核处理器6gb的运行内存运行速度要快,

所以要对比的话,同等条件下进行对比,安卓系统的优化性,没有苹果系统优化性好,这是一个事实,所以你可以仔细观察,即便是苹果手机的配置,没有安卓手机的配置高,但是运行程序的效率要比安卓手机同等配置的效率要高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手机的储存对手机的运行也是有一定的影响,这就类似于电脑的硬盘一样,手机如果储存已满,打开程序的速度,将会受到影响,这是必然的

这个问题也太简单了,想想高通骁龙845+4GB内存组合的手机快,还是骁龙636+6GB内存组合的快?答案明显是前者,因为在如今手机上的操作系统,无论是Android和iOS,都会有内存回收和系统占用机制,理论上即使是1GB内存也会被充分利用,系统和app运行快慢主要还是看处理器的性能强弱,毕竟内存再大,处理器性能不够,任务处理不过来,手机还是会用得不流畅。

稍为深入一点讲的话,那么大家为什么会觉得手机用起来卡呢?首先Android手机在大家使用时觉得卡,一般很少是app在使用过程中卡顿( 游戏 卡是因为GPU性能不够),大多都是在打开app或者多个app间切换时才觉得卡,这在国内的使用环境下尤为明显,因为国内很多app的开发不规范,Android系统在内存不足时,会自动清理后台不活跃的app,但一些app比较流氓,杀掉后会自己再启动,甚至一些线程在你没有主动打开时也会自启动,持续占用内存资源,系统的这些操作都会消耗处理器的硬件资源,也就会影响到前台的app运行很慢、很卡,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配备大内存,以减低系统进行回收内存的操作,但归根结底,处理器性能如果足够强大,更快去完成这些内存回收、分配工作,手机用起来自然就会流畅。

虽说手机是个整体结合的设备,不能单纯看处理器和内存,哪个更影响手机的快慢,但如今国内Android手机有4GB内存以上,最好是6GB,就已经满足系统和app的占用要求了,而事实上现在国内外的Android手机,在处理器和内存搭配上都会很合理,不可能有骁龙845+2GB内存的组合,所以在内存足够的情况下,选择更强的处理器,毫无疑问会有更快的使用体验。

至于iPhone方面,那就是典型的更“吃U”,要知道,苹果在iPhone 6s之前都只是配置了1GB内存,甚至到今天,2GB仍是iPhone主流机型的配置,最大内存也不过是iPhone XS/XS Max上的4GB,但即使今天iPhone 6s在大多数使用上也不会显得卡顿,这很大得益于iOS较激进且高效的内存管理,还有严格的app开发和上架控制,使得即使是2GB的内存,后台也不会有“流氓”、无用的app占用,更多时候系统都留有内存空间给你需要用到的app,所以对内存要求相对较少,而且苹果自研A系列芯片向来性能强劲,可以更快地处理完内存回收操作。

其实在苹果自己也是这样来让iPhone用起来更快,比如只有1GB内存的iPhone 5s、6等老机型在升级iOS 12后变得流畅了,便是让处理器在运行上变得更激进来获得的,而苹果每代新款iPhone用起来更快、更流畅,其实也都是靠不断提高处理器性能来做到的。

相关阅读:《超能课堂(134):Android手机到底需要多大内存?》

影响手机卡顿主要是 系统>soc>RAM !影响手机卡顿的主要是系统,安卓的底层开源机制导致卡顿,系统的优化对流畅度有很大的影响,为什么同样的处理器小米、一加、ov流畅度不同?主要就是底层优化,htc为什么不行了,主要就是系统优化不到位!iphonexr其实就相当于国产3000元机型,照样流畅!

接下来是处理器,soc决定了手机的数据读取速度、图形处理水平,手机能干多少事全部由soc决定,千元机处理器打开网页肯定很慢,加载肯定要等, 游戏 肯定开不了高画质!

接下来就是RAM,也就是安卓一直在努力增加的运存大小,4G-6G–8G-10G–12G,国内厂商用一年时间让手机运存提高到这么大!其实就是为了解决卡顿问题!大运存可以放垃圾!但是如果解决不了系统问题,100G照样卡!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

就像一个人,内存越大,力气越大,处理器越好,就越聪明。

内存大了,可以安装更多的应用程序,甚至可以保持多个程序后台而不卡;

处理器好了,对程序的运算速度更快,自然用的也很舒心。

内存大的手机处理器不一定好,但是很多用得起好处理器的手机就不在乎用更大的内存。

内存是刚需,处理器会提升你的使用体验。

智能手机的工作原理其实和电脑类似,不知道大家自己组装过电脑没有?电脑性能往往不是由最强的硬件决定,而是配置最差的那款硬件所决定,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桶原理”。至于手机卡不卡,究竟是处理器的问题,还是内存的问题,需要看究竟谁才是这个手机的短板!

一起来看看,就行有哪些方面能够导致手机卡顿的问题吧!

造成手机卡顿的原因分析

手机与电脑最大的不同在于系统,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电脑系统基本上使用的是Windows系统,但是手机却分为了安卓系统与苹果iOS系统。

一、系统对于手机卡顿造成的影响

之所以将系统因素放在最前面,个人觉得系统的重要性要远大于硬件。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安卓手机厂商不断地堆叠硬件用来延缓系统的老化程度,相反苹果iOS系统却很少会提及内存的问题。虽然苹果手机不会有安卓系统老化的问题,但是却有电池衰减降频的风险(毕竟苹果公司总想变相加快用户更换新机)。

如果一款手机使用时长在两年左右,安卓机型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旦时间超过两年,为了避免卡顿问题,建议使用苹果手机。

二、内存的问题是否会导致卡顿

既然苹果手机已经跳出了硬件的限制,下文均以安卓机型进行讲解。

安卓手机的内存有个特色,无论您使用多大的内存,系统应用将会占据一半以上的空间。即便我使用的是12G内存的手机,也占用了58G的内存。那么,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选机建议最低标准为6G,4G内存的手机不要考虑。内存小了会导致卡顿,内存过大也存在浪费,无法体验到速度上的提升(内存越大手机速度越快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三、处理器的问题能够带来哪些影响

谈到手机的处理器问题,个人觉得有必要分为 游戏 用户与非 游戏 用户两类。 游戏 用户选择比较单一,那就是当前手机端的旗舰处理器( 游戏 更加依靠处理器GPU的性能)。非 游戏 用户选择性极大,毕竟当前处理器的CPU性能确实存在过剩,例如当前的小米CC9 Pro使用了高通骁龙730G这款处理器,对于喜欢拍照的用户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个人建议优选系统、其次是内存、再次才是处理器!

关于手机卡顿究竟是系统、内存异或是处理器导致的问题,您怎么看?

昨天回答了关于4+64g和6+64g手机的区别,到底在于哪方面?有兴趣的可以去我主页看看哈,今天又碰到手机卡不卡与处理器和内存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吧。

直接原因

手机用的卡不卡,完全取决于性能最差的那个部件,就想“木桶原理”,装多少水跟最短的那块木板有关系,生活中,很多电子设备都是这样,所以在使用过程中,我们都会区均衡的匹配每一个部位。

再举个例子,你拿着手机处理器是骁龙845,但运行内存只有2G,你觉得手机能好到哪?相反的,你拿着8G内存的手机,处理器却是骁龙400,它也是好不到哪?总之不管什么产品就是不能出现明显的短板。

人长得帅,身高1米4,照样看不上,身材好,长得不行,你还是看不上,就算有点多钱,你心里也会希望均衡一点就更完美了。

均衡的处理

虽然说所有的设备组成了一部手机,决定手机卡不卡的关键零件也就那么几个,但也不能单纯的看处理器和内存,现今,普片的手机都是4G内存,大多数已经是6G,就已经满足系和市场的需求了,因为在处理器和内存方面手机厂商都搭配的很合理,不可能会出现差距很大的部件,但是毫无疑问,在内存足够的情况下,选择更强的处理器,会让你更进一步的体验飞快。

说白了就是:

高通4核+6g内存

高通8核+4g内存

当然是高通8核+4g内存运行速度要快。

所以,对于手机处理器和内存一样的重要,就想你心目中的女神,身材和长相同等重要,你心目中的帅哥,长相和身高一样重要,(比如我,哈哈哈)。Android用不了几年就会卡,就是因为大容量让很多不不要的进程占用了,而系统清理内存,却不会清理,所以说一般的Android内存要比苹果大,而苹果在这一方面就做的很好,所以不会出现用个一两年就卡的现象。

手机都出现500多G的内存啦(应该不会卡了吧!噗)

关于“手机卡不卡与处理器关系大,还是和内存关系大?”小伙伴们还有什么看法呢?讨论下呗。

以目前来看,手机使用的时候卡不卡,跟你使用的手机处理器关系更大

举个栗子,一个手机是骁龙855的处理器跟一个是骁龙710的处理器,在运行的速度上,骁龙710的处理器远远没有骁龙855的处理器流畅,为什么呢?这就是一个处理器频率的问题,处理器越好那么手机的流畅度越高。处理器频率越高,他处理东西速度也就越快,我们使用的就越流畅。

内存方面来说,举个栗子,一款手机是6+64G的手机,前面那个6G就是他的运行内存。后面那个64G就是手机的存储内存。手机的运行内存跟储存的内存是完全不一样的手机的运行内存是我们在使用软件的时候,软件暂时性存放的一个地方,在同样处理器的情况下,我们手机的运行内存越大,手机的运行速度也就越流畅。现在我们在使用软件的时候基本上是不会只使用一个软件,一般都是来回的切换软件使用,而安卓手机的后台是只要存在这个后台的软件都是在同时运行的,你要是空间不够大的话,就会出现手机卡顿的情况。

而手机的存储内存是手机存放你资料的地方。

手机使用时的卡顿情况并不是只跟其中一个环节有关系,而是有好几个方面。现在的手机厂商在配置手机内存的时候都是比较合理,处理器相对应的运行内存和储存都是合理的,在购买的时候主要看处理器也就够了。

手机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型的电脑设备,手机运行卡不卡不但和手机芯片、内存、闪存有关系,而且和手机的做工、用料以及系统优化都有很大关系,任何一个方面存在短板,都可能导致手机的卡顿。

手机卡不卡与手机芯片存在较大关系

一般情况下手机芯片性能越强,优化越好,运行越流畅,像目前搭载高端的麒麟990、高通855、苹果A13等手机芯片的手机一般都不存在运行卡顿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手机芯片的优化不好,即使性能较强,也会导致手机卡顿,非常典型的就是联发科x20,虽然性能较强,但优化较差,属于典型的一核心难9核围观,另外发热较严重,所以搭载联发科x20的手机运行不是特别流畅。

手机卡不卡,和内存容量有很大关系

由于安卓系统内存使用效率较低,而各大手机厂商一般都为手机预装了大量的全家桶,而各大应用厂商的App都会抢占手机后台,所以内存占用相对较高,如果打开应用较多,内存容量低,很容易导致手机运行卡顿。而苹果手机对于内存的使用效率较高,统一对手机的APP进行管理,拒绝任何APP在关闭的情况下占用内存,所以苹果手机虽然内存容量较小,但运行非常流畅。

手机的运行流畅度和闪存有很大关系

手机的闪存相当于手机的硬盘,闪存的存储速度越快,手机的运行流畅度也越高。像目前采用主流的UFS30闪存的手机,运行速度比UFS21或EMMC闪存的手机更快。另外如果手机的闪存容量较低,手机闪存容量占用过高,也会导致手机运行卡顿。

手机的做工、用料以及系统优化也会影响手机的流畅度

我们将手机分为安卓手机和iPhone手机。我们通过分析,看看到底哪些原因是导致手机卡顿的?并且给出一些简答的处理方法。

安卓手机卡顿原因分析

第一:处理器的影响

处理器到底对于手机有没有影响?显然是有影响的。我们经常说的卡顿,表现形式是Launcher变卡,就是桌面卡顿。这确实因为处理器的性能不强有关系,比如CPU单核性能的处理速度。所以,目前虽然处理器过剩,可是处理器越高端,手机的流畅度确实会越高。

第二:系统

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原生系统和国内的定制系统。自从安卓系统在70之后对于底层进行了深度修改之后,对于编译程序进行了新的整改之后,我们发现安卓系统越来越流畅了。可是,为什么还是有些系统会出现卡顿,甚至出现负优化呢?这就是定制系统的作用了。这些系统为了让安卓系统更符合它们手机的特点,进行了定制。比如MIUI、EMUI等等。其实,系统的卡顿是因为优化的不够彻底。目前,华为通过方舟编译器,改变了新的编译方式,似乎对于手机流畅性又有了新的注解。其实,系统方面,国内安卓系统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基本是不算主要的原因了。 我一直认为现在手机厂商的定制系统,除非个别,基本上表现都不错。

第三:运存和闪存

运存的大小,能够决定处理手机APP的多少,比如8GB的运存就比4GB的运存处理的APP要多,因此,运存是对手机卡顿有着重要影响的部分,可是,这是对于安卓手机,因为它是运行的时候,后台是在运行的程序的,会占有一部分的运存。( 安卓系统已经优化,但是运行机制目前并没有改变

其次,是闪存。闪存的读取速度等等都会影响系统的流畅度,比如UFS21>UFS20>eMMC5x>

eMMC4x

第四:APP的问题

这就是国内的安卓手机和国外安卓手机的区别,因为国外的安卓手机APP会从Google store中下载,基本会像APP store一样经过刷选,而且会相对比较小;而国内应用市场APP会比较大,而且越做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有时候打开后开启都需要一段时间,这间接导致手机的卡顿。

国内APP良莠不齐,甚至出现具有病毒的APP,这些APP会影响手机流畅问题。

建议:大运存的手机,下载APP的时候,不要下载可能含有病毒的APP。

iPhone手机卡顿分析

相比安卓手机的系统问题,iPhone在这方面的担忧就比较小了,我们总结为两点:

当然,iPhone手机和安卓手机的运行机制不同,iPhone手机的伪后台,在处理某一款APP的时候,会冻结其他后台运行APP,记录它的关闭状况,将它的运存释放给开启的APP,从而让老款的iPhone都会非常流畅,就在于此

建议:iPhone 卡顿更换电池,不建议升级到最新的系统,特别是老款手机;如果手机内存不足,即使清理。

木桶理论是讲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应用在网络直播,就是主播能承载多少粉丝,不取决于强项有多强,而是取决于弱项有多弱。这个基本理论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适用,比如颜值高、歌声一般的主播选择唱歌为主业收获不了多少粉丝。

  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在工业化时代,这个理论的确非常有效。但是在全球互联网的时代,这个理论实际早已破产。

  今天的公司实在没有必要精通一切,如果财务不够专业,可以聘用比自己更有优势的会计师事务所;如果在人力资源上欠缺,可以聘用猎头或者人力资源咨询机构。市场、公关如果是短板,有大量的优秀广告和宣传公司为你度身定做;同样的还有法律服务、战略咨询、员工心理服务……

  当代的公司只需要一块足够长的长板,以及一个有"完整的桶"意识的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补齐自己的短板。

  所以,今天的企业发展从短板原理,变成长板原理——当你把桶倾斜,你会发现能装最多的水决定于你的长板(核心竞争力),而当你有了一块长板,围绕这块长板展开布局,为你赚到利润。如果你同时拥有系统化的思考,你就可以用合作、购买的方式,补足你其他的短板。

  百事可乐在中国的战略就是这样:他们把所有的制作、渠道、发货、物流全部外包,只保留市场部的寥寥几个人运营百事可乐的品牌。仅仅做好品牌这个长板就好。

  你今天喝到的青岛啤酒,都来自你附近方圆100公里的啤酒厂,瓶子和盖子来自另外一家专门做瓶盖的厂家,而青岛啤酒做的仅仅是拿出自己的配方,贴上自己的标签。GOOGLE在2014年初宣布291亿美金把摩托罗拉移动出售给联想,出售一周,GOOGLE股价上涨8%,理由也基于长板理论--CEO佩奇解释说:"这笔交易谷歌将精力投入到整个安卓生态系统的创新中,从而使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受惠。"翻译成这里的话就是:GOOGLE就是做系统的,我们买回来个手机公司回来补短板(硬件),现在发现不如专注我们擅长的长板(系统)更好。

  伟大的公司也没必要每块板都强,而是把一块板做到极致——淘宝做好了交易平台;小米做好了粉丝互动;新东方做好了精神建设;腾讯则抓住了几乎8成的中国网民。

  专业的细分让我们无法补齐所有短板,互联网让企业内外信息流通的速度加快,让合作的成本变得越来越低。这时,一个工作做不好,找到合作者的机会和成本都越来越小。

  与其非得要花精力治愈自己某些"顽疾",不如花同样的时间、精力,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现代很多经理人的工作方式,就是自己+助理+外脑+导师的工作方式。

  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最好的能力策略是:"一专多能零缺陷","一专"指让自己有一项专长非常非常强直至才干;"多能"指有可能多储备几项能力可以搭配着使用;"零缺陷"指通过自身努力和对外合作,让自己的弱势变得及格即可;而最需要避免的情况是"性情大于才情"——你有些小优势,但由于与合作成本太大,没人愿意和你合作。

  这与应对疾病的策略一样——先让自己别得快速致死的"急性病"(比如工作态度、诚信、合作能力、基本的综合能力);然后和自己的"慢性病"和平共处,(比如某些方面的天赋与技能不足)专注发挥自己的优势去。

  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丘吉尔、罗斯福与林肯,都是著名的终生抑郁症患者。林肯的抑郁症甚至严重到在婚礼上临时发作,落跑而无法正常结婚。但即使是抑郁症发病的间隙,也足够让林肯发起南北战争、丘吉尔与罗斯福打赢二战。乔布斯是个扭曲现实、怪癖和不近人情和挑剔苛刻的家伙;周星驰是个出了名的坏脾气和反复无常的人;马云则以忽悠和出尔反尔著称。

  对于企业,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知道自己有长板,短板也需要其他人弥补,对于他们自己,则始终关注自己的优势——这让我们看到了伟大的林肯、坚强的罗斯福、永不妥协的丘吉尔、追求完美的乔布斯、搞笑的周星驰和帮助了千万个生意人的马云。把白色一面发挥出来,就已经足够。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长板选手是物理学家霍金。霍金在21岁最自由的年龄患上肌肉萎缩症,一辈子被禁锢在轮椅上。43岁动的穿气管手术让他从此完全失去说话的能力,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通过敲击一个按键,合成人工语音演讲、写作、一个一个字母的敲出《时间简史》。他被认为是在世的最伟大科学家。普通人也许难以理解他物理学中的高度。但从生涯来看,霍金拥有的仅仅是一个天才的大脑和三根手指,其他的每一个部分都比你我差太多太多,即使聚焦这样的资源,也能撑起来一个伟大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