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战略角度分析,小米采用很强的战略方式。
企业要获得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三个层面上参与竞争。在核心能力层面上,企业的目标应是在产品性能的特殊设计与开发方面建立起领导地位,以保证企业在产品制造和销售方面的独特优势。
扩展资料:
早期战略思想阶段:
在此阶段,虽没有出现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但已产生了很精彩的战略思想。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 总结 了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的三种观点。
企业战略思想的第一种观点。20 世纪初,法约尔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进行整合,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成六大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并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计划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这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企业战略思想。
-战略管理
手机大盘进入存量时代,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在如此严峻的背景下重回世界前三,小米做了哪些调整?雷军当初为何下决心“补课三年”?
编辑 李薇
头图来源 受访者
这一刻,雷军等了六年。
11月5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2020 MIDC(第四届小米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小米出货量重返全球前三。IDC等三家国际市场调研机构近日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统计报告显示,小米手机出货量反超苹果,位列全球第三。
雷军清楚地记得,小米上一次夺得全球第三,得追溯到2014年第三季度。“非常激动。”雷军露出了他标志性的笑容。
这份成果实属来之不易。六年间,小米经历了供应链危机、出货量暴跌,销量一度掉出全球第六,雷军不得不亲自挂帅救火,在低谷时下决心“补课三年“。走出低谷后,雷军自豪地喊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量下滑后能够成功逆转的,除了小米!“
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手机产业链深陷艰难境地,也打乱包括小米在内的手机企业前进的步伐。在如此严峻的背景下重回世界前三,小米集团副总裁、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将其称为“巨大的成功”。
对于小米重回世界前三,雷军则总结为是“技术为本”的胜利。未来,小米的打法是“攻”还是“守”?曾学忠对《中国企业家》坦言,“小米发展到今天,毫无疑问,守是守不住的,面向未来,雷总(雷军)提出,小米要回归到非常‘拼’的创业状态。”
技术立业
“2016年7月,小米在最低谷的时刻,我们下决心‘补课三年’!”雷军表示,小米一边加紧在制造领域学习,一边在技术领域开展了大规模的补课,补课的内容主要在集中两方面:一是研发体系的建设,二是研发技术的积累。
2019年2月,小米调整组织架构,技术成为升级重点。小米集团副总裁崔宝秋挂帅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担任技术委员会主席,全面督责小米未来的技术战略、技术人才、技术组织上的决策与合作。
雷军在内部会议上指出,小米2020年的研发投入预算超过100亿,技术事关小米生死存亡,要继续强化“技术立业”。
崔宝秋回忆自己刚加入小米时,小米只有四大支柱业务——小米手机、MIUI、米聊及小米网。当时,他问雷军:“你说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那互联网的后台研发团队在哪里?”得到的答案是“没有”后,崔宝秋迅速接手米聊服务器团队,将20人的团队变身小米云平台,开始打造相应的云技术、云存储、云计算和大数据团队。
崔宝秋是雷军武汉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拥有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曾先后就职于IBM硅谷实验室、雅虎、领英,从事数据库、搜索引擎、机器学习、大数据、社交网络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之前我不懂硬件,后来才知道小米的硬件技术有多复杂,像是突然打开了一扇大门。”崔宝秋感叹。
崔宝秋认为,小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了领跑超车,“小米是一个中国的缩影,中国的创新机会、应用产品非常多,我们做了移动支付、移动社交、移动通讯,未来AIoT时代,中国的机会会更多,只有你有数据、有算力,就可能做出酷炫的智能产品。”
人才是创新之源
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2018年9月被调往新成立的集团组织部担任组织部部长。组织部主要负责中高层管理干部的聘用、升迁、培训和考核激励等,以及各个部门的组织建设和编制审批,此前刘德的工作重心在小米生态链的一线。
2018年9月,小米迎来了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组织架构变革,过去开放而扁平的管理架构,已经不适合成长到两万多员工规模的公司了,小米要想变成披襟斩棘的‘战争机器’,无疑需要更高的效率。
研发体系建设、小米团队组织建设等问题,都落在了刘德的头上。如今,组织部成立两年有余,小米仍处在 探索 的过程。
“我发现,每家公司的组织变革都不一样,非常个性化,但最近一段时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管好关键少数”,这几个字太重要了。”刘德表示,“任何一个公司,只要管好了‘关键少数’,不管公司是几万人还是几十万人的规模,都没问题,所以后期我们都在思考这件事。”
创立初期,小米在招聘前300号员工时,每一个小米合伙人都需要参加候选员工的面试,共计7轮。刘德刚开始并不理解,为什么费劲招这300人?直到后来有合伙人告诉刘德,“我们希望未来这300人能管理3000人甚至3万人。”这也体现了“关键少数”的思维。
过去两年,小米进行了频繁的组织架构、人事和战略调整,在高级干部的管理上,刘德承认,小米本质上采用的依旧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小米,已逐渐建立起一套人才培养体系。
今年,小米启动了创业以来规模最大的校园招聘。2021年,小米将扩招5000名工程师,占小米目前员工总数超20%。“人才是创新之源。提升技术实力的第一步,就是聚拢最顶尖的人才。”雷军说。
追逐高端
对小米而言,2020年的特殊之处在于其畅想了多年的“高端梦”,终于看到了曙光。
近两年,随着华为、Ov(OPPO、vivo)对国内市场的蚕食,小米市场占比下滑严重,形势危急。2019年初,雷军甚至在发布会上打出“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口号。过去一年多来,小米频繁引入外部高管、调整组织架构,都是围绕中国区和核心手机业务所做的变化。
2020年,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小米10系列、小米10至尊纪念版先后发布。曾学忠向《中国企业家》感慨:“在手机市场,得高端者得天下。”但小米一直自带“高性价比”标签,在这个标签之下,小米的利润和品牌都难以突破。
从销售数据上看,唯有高端才能解决困扰雷军的难题。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欧洲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同比去年增长91%,与苹果只有微弱的差距。小米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国外,500—700欧元价位段的产品同比增长将近300%,700欧元以上的价位产品增长超过300%。另外,运营商方面,小米已进入全球50个国家,51家运营商,107个子网,其中覆盖了多个高端运营商。
不过,小米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目前小米的基本盘还是由Redmi承接。
曾学忠引用市场调研机构Omdia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全球畅享机型单品TOP10榜单,“今年上半年,全球单款手机销量前十名,除了苹果和三星,小米占据了四席。”不过,《中国企业家》注意到,这四款产品均是2000元以下价位段的Redmi产品。
对此,曾学忠解释了小米对高低端两个梯队的看法:“我们努力突破高端的极致 科技 ,再将技术下沉到红米系列,让千元机用户也能享受技术突破带来的体验。但反过来,动辄千万级的红米用户,也因此能够体验高端,慢慢成长出一批高端用户,形成良性循环。”
Redmi保卫基本盘,高端提升想象空间,小米接下来的打法已然清晰。
现在,小米的手机部高管团队每周都要围绕小米的双品牌战略梳理旗下产品,目标是将每一代产品做到款款精品、爆款,战略层面则是在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上,不断发力,“小米内部认为未来的机会非常大。”曾学忠透露。
2020年黑天鹅事件频发,所有手机厂商面临的形势都比以往复杂,国际局势尚不明朗,智能手机市场增长逐渐见顶,市场原本抱有期望的5G换机潮也未能如约而至。
曾学忠对《中国企业家》透露:“今年的全球手机大盘,特别是中国手机大盘在持续往下走,全球手机市场进入存量时代,我们自己也在判断,4G到5G的过渡,似乎没有大家感觉过去3G到4G那样变化巨大。今年好像不完全是那么回事。”
原因何在?小米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抖音、快手、微信等一批杀手级应用的出现,当前,运营商还在不断建设5G网络,技术投入仍在进行,大家都在等待,小米甚至在推动5G时代杀手级应用的出现。“我个人的观点是,未来在视频领域、无人驾驶领域,可能会出现更大的突破。”曾学忠表示。
此外,针对华为因断供可能会空出的市场份额,不仅小米、OPPO、vivo等中国手机厂商蓄势待发,三星、苹果等国际厂商也虎视眈眈,手机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局。小米、Ov均加大了对芯片的采购量,一位芯片供应商的内部人士对《中国企业家》透露,大部分手机厂商将明年的出货预期都调高了50%。
未来何往
拥有技术积累后,未来,小米还将往哪儿走?曾学忠给出了答案,即小米的核心战略“手机 AIoT”。
2020年,手机厂商们在IoT生态领域的战火越烧越旺,华为、苹果、一加、OPPO等多家手机厂商都已竞相抢滩,手表、电视等智能硬件成为厂商标配,不过,由于布局时间以及主攻产品品类的差异,各家IoT的生态模式也不尽相同。
小米早在2014年就开始布局IoT产品,并通过孵化生态链企业的方式,快速打开产品线,目前,小米生态链拥有业内丰富的智能硬件的支撑,站稳中国IoT市场的一席之地。截止到今年6月,小米财报显示,IoT平台已连接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数量达到271亿台,同比增长383%。
另外,小米已有四家投资的生态链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华米、云米、石头 科技 及九号公司。截至2020年上半年,小米共投资超过300家公司,这些公司总账面价值达到了人民币368亿元。
今年8月,小米核心战略从“手机+AIoT”正式升级为“手机 AIoT”,曾学忠在开发者大会上解释称,这意味着小米的手机和AIoT业务不仅仅是过去简单的加法,而是将更加强调手机和万物互联发生的化学反应。也就是说,拥有了足够多的设备后,小米AIoT开始考虑“深度互联互通”。
刘德就是将小米生态链一手打造起来的人。如今事后回顾,刘德认为,是时代造就了小米生态,或者说是小米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才让生态链能走到今天。
“当时,一群小米工程师就住在深圳的城中村里。还在寻找投资项目时,有员工忍不住质疑,投资人都在国贸上班,我们这样真的能干好投资吗?但就这样,一群扑在一线看项目的团队,为小米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流水收入,小米生态链也以超乎想象的几何倍数增长。”刘德回忆。
手机大盘进入存量时代,竞争只会更加激烈。身在硬件领域,唯有不断奔跑,不断创新。雷军如今仍然奔赴在手机一线,小米手机部几位的核心高管,晚上几乎没有11点前离开公司的,“这是我们基本的状态,也是小米当前的‘创业’心态。”曾学忠总结。
编者按
马云说,风口来时,如果猪都能飞起来,那么当风口过了,摔死的一定是猪。
这句话很应和雷军当初的豪言,也很适合现在的小米,靠风口来维系企业运转一定不是长久之计。
当发家“王牌”之性价比模式成为小米的痼疾,多元化、层级化、双品牌、AIOT…饮下何种良药才能不作痛
系列报道(一 )
5G风口 小米能祭出新“王牌”么?
2018年的手机行业在凛冽寒风中瑟瑟发抖,中小手机厂商或倒闭或于夹缝中艰难求存,市场趋于饱和之下、智能手机更新换代频率的降低让2019年手机市场充满挑战,调研机构TrendForce的报告显示,今年预计智能手机产量141亿台,比2018年下降33%,如果情况继续恶化则下降比例将扩大至5%。
如此严峻形势下,不少研究机构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行业的下降趋势或延续至今年5G的到来。众手机企业也将5G作为“救命稻草”纷纷展开布局,而“热搜”体制的小米自然也不例外,在展示了折叠屏工程机的同时,小米也正式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并将其作为小米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
“凋零”的手机市场需要“生机”
无论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还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2018年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18年12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 》显示,2018年全年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 414亿部,同比下降 156%;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 390 亿部,同比下降 155% 。
IDC的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显示,2018年整体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共计为14049亿台,年同比下滑41%。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也显示,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4297亿台,同比下滑5%,智能手机行业首次出现全年下滑。对此,IDC分析,2018年智能手机市场并没有看到很多积极的活动迹象,这其中有几个因素,包括手机延长更换周期、增加渗透率。许多大市场,政治和经济出现的不确定性,以及不断上升的产品价格导致消费者的挫败感增加。
“
“受宏观经济环境与手机同质化两大因素影响,现阶段智能手机行业形势不容乐观。”手机行业分析人士杨博丞告诉中国家电网,“ 手机同质化太过严重,无论是小米华为还是OPPO vivo,虽然说一直都在发新机,但他们的产品区别并没有特别明显。 ”
”
在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技术进步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厂商们从营销角度出发挖空心思激发购买冲动,但产品创新力却不足以支撑用户购买力,用户需求只能如涓涓细流,不断收窄。过去一年,产能3600万部/年的天津三星被曝关厂停工、活在倒闭破产传闻中的锤子 科技 已出售部分专利、昔日国产手机巨头金立遭遇破产、越走越偏的魅族手机销量惨淡、同样不堪销量重压的美图“嫁”给了小米、小米进入资本市场后大起大落、苹果在高售价风波中订单大幅削减、乐视风波后未能再焕生机的酷派面临着“退市”风险、沦落至边缘地带的联想仅剩下04%国内市场份额、而被联想收购后的摩托罗拉甚至已经从消费者的选购列表中消失,中国手机市场“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在大浪淘沙中一去不返。
智能手机寻着家电行业的发展轨迹,开始进入寡头时代。国内某手机厂商负责人表示,整个手机行业处于跌宕起伏的阶段,在市场相对饱和时期份额会向少数厂商集中。对于破局之策他提到了5G,“5G技术的到来,可能会有所改变。有些厂商现在看起来很好,可能很快掉队,有的公司因为有创新技术,可能很快发展起来。”
“由于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饱和,换机周期延长,智能手机的发展经历了数次‘换机潮’。”有业内人士从换代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每一次的“换机潮”都伴随着一项解决消费者使用痛点的技术应用。“在5G手机商用前,手机销量下滑趋势仍将延续。”
可以预见,接下来的5G时代必然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的竞争焦点,无论行业或企业,都希望5G作为一个新的风口,给智能手机市场带来活力。这对小米来说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说,小米对5G技术的期待值不低于任何一家手机企业,毕竟这家才上市半年多的公司,市值已经累计蒸发千亿多,正急切盼望在资本市场找回“自信”。
“低迷”的小米需要新“王牌”
性价比与饥饿营销是小米自创立以来一直所独有的“优势”,多少手机品牌曾试图模仿,却从未超越。这一优势让小米在手机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也助力小米成功港股上市。但上市后的小米,交出的答卷却并不理想,股价一跌再跌,市值不断蒸发,处境堪忧。
以最初17港元/股的发行定价来看,小米最初市值543亿美元。7月9日小米上市首日,开盘价166港元,较发行价下跌235%,市值约520亿美元。虽然上市之初,德意志资本、麦格理、光大证券、西南证券等券商机构均在研报中曾给予小米“增持”、“买入”评级,目标价在196 -303港元/股之间,但资本市场却并不这么认为。
在上市次日有过开盘17港元/股、收盘19港元/股的“乍暖还寒”后,低走的主旋律几乎从未动摇,去年10月30日跌至114港元/股。到了年初1月8日,小米股价自开盘后几乎一路下跌,盘中一度下跌783%,截至收盘报111港元,全天大跌75%,较发行价跌去347%,成交1034亿港元,市值跌至338亿美元左右。
1月9日,小米30亿股解禁,开盘股价为1064港元/股,再次大跌逾5%,市值也缩水至330亿美元左右。自解禁以来,小米的股价更是不断下探,1月16日报收97港元/股,较前一日下跌261%。至此,小米的股价较半年内的最高点跌幅已超55%,市值累计蒸发超过1500亿港元。
经历过1月16日的最低谷,自1月17日开始,小米分别于1月18日、1月21日、1月22日三次回购股票,耗资总计近2亿港元,回购近2000万股,试图稳定股价。但在业内人士来看,这也只是短时间对股价构成支撑,在全球智能手机进入负增长时代,股价“风雨飘摇”中的小米未来业绩仍然呈下行趋势。
性价比是一把双刃剑,于小米而言,也正应了那句“成也萧何败萧何”。
伴随消费升级步伐加快,中高端手机市场崛起,并在萧条的大环境中行情走俏,除苹果、三星之外,华为、oppo等旗舰机型冲击中高端市场格局,并留下了自己不可撼动的地位足迹。当然,这些跟小米是无甚关系的,虽然出货量也在世界前五之列,但小米的销量更多来自于印度、越南等符合其性价比定位的中低端海外市场。小米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小米手机海外市场出货量增长了60%,收入220亿元,占据小米总收入近4成多。
没有高端“代表作”是小米的痼疾,所以它开始“蓄谋”高端路线以期挤入“上流”市场。《2018年小米中期报告》显示,2018年度小米在国内的战略重点是进军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第二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同比增长超过25%;第四季度,小米推出了高端市场试水作MIX系列的第三款产品MIX 3,但很显然收效甚微。
“ 小米一直在走比较保守的中规中矩路线 ”,杨博丞说,即使目前售价最高的MIX 3,其实也就是一个全面屏+滑盖,“发布后外界有很多声音说它是一种倒退,并没有做成那种不是滑盖的全面屏。”
数据显示,2018年9月底,小米的库存相比6月底增加了22%,相比2017年12月更是大增62%。另有IDC报告显示,小米2018年第四季度国内出货量1030万台,同比2017年第四季度大降349%,对比同期华为233%的增量,小米竞争压力空前。Strategy Analytics总监隋倩分析认为,由于库存积压,以及面临来自华为和Realme等中国和印度等主要地区的激烈的价格竞争,小米的增长在去年最后几个月大幅下降。他直言“小米在2019年面临更加艰难的局面,如果增长继续下滑,可能难以维持利润。”
雷军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小米模式下的诸多问题,春节前夕,小米对外宣布将红米品牌正式独立,定位“极致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而小米旗舰机则专注于智能手机高端市场。2月20日,小米9发布,雷军称“这可能是小米手机最后一次定价在3000以内。”诚然,他似乎也认为2999元的价格并不符合人们对高端市场的高溢价印象。
在将“性价比”托付给红米的同时,小米也对曾经引以为傲的扁平化管理作出了告别,在近日正式推行一项针对内部员工的层级改革,将公司员工的管理层级细化为专员、经理、总监、副总裁及以上,并配上与华为类似的13至23个等级评定。专员级别为13级左右,经理为16级到17级左右,总监为19级到20级左右,副总裁为22级。对此改革措施,外界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从长远来看,小米将红米独立,进一步细分了低端与中高度市场,管理模式从扁平化到层级化的转变,有利于小米在国内手机市场的长足可持续发展;但也有人担心小米在建立职级体系后会丧失其扁平化管理的优势。
“红米Redmi”品牌独立发布会上,雷军曾说:“创办小米前我是华为铁杆粉,任正非很多讲话我都会背了,我也多次跟大家讲国产品牌要团结,枪口抬高一尺。”可见无论外界看法如何,作为“华为铁杆粉”的雷军正驱使小米加紧向华为学习却是既定事实。除了学习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多品牌、多产品线、多渠道管理经验之外,更在学习华为成熟的管理经验。这对于成立8年员工数已达2万的小米来说,也实为一个新的征程。
“手机+AIoT”能成为下一个筹码么
雷军说,当前全球手机市场正在经历阶段性的低潮,会延续到5G真正大规模商用的来临,而小米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们也会在质量、创新、交付等方面继续勤练内功、夯实基础,为5G的春天做好扎实的准备。”
在内部管理改革之外,欲搭乘5G顺风车的小米,在5G春天来临之前主动出击了。
1月11日,小米年会,雷军正式宣布并启动了自2019年起的小米未来五年核心战略,也即 “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未来5年,小米将在AIoT领域持续投入超过100亿元。”这一战略在1月17日的回购股份公告中也有体现,小米公告称,在互联网商业模式及“手机+AIoT”双引擎策略的推动下,公司以股份回购表达对当下及长期业务前景充满信心。
“手机+AIoT”双引擎,其中手机是一道过不去的槛儿,按雷军的说法,“手机业务始终占稳全球第一阵营就是胜利”,但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 小米目前的全球第一阵营,更多是靠低端红米手机在海外市场的销量撑腰,定位中高端的小米手机功劳几无。 也许有人会以2月26日“小米9首销日53秒售罄”的记录来进行反驳,诚然,这确实反映出小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但从外界反馈来看,谁又能说这不是其一贯的高性价比+饥饿营销策略说回海外市场低价策略的全球第一阵营话题,小米这种低价模式固然会在短时间内带来出货量的激增,但与苹果、三星、华为等高端定位的品牌相比,小米的利润率则明显不足,从长远角度来看,如果小米的双品牌战略与管理模式改革进展顺利且行之有效还好说,如若不然,目前这样的增量市场又能维持多久
从AIoT布局来看,AIoT指AI+IoT,即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融合,这是5G时代被业界最为认可的两大应用场景,随着该新概念被不断超热,从BAT到AI行业的独角兽,都不约而同地官宣了AIoT战略。不过小米的AIoT似乎有所不同,雷军表示,对于小米而言,AIoT就是“All in IoT”。
客观来讲,小米在IoT是有一定优势的。2013年,小米以手机为中心孵化出生态链,经过多年发展小米在IoT布局上已经有领先一步的趋势,截至2018年11月,小米IoT平台已连接132亿台智能设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支持超2000款设备,号称“全球最大的消费物联网平台”。年初,小米战略入股TCL,为即将布局大家电业务在供应链、代工产能等方面已经开始提前布局。
不过有意思的是,雷布斯说着“All in IoT”,小米对外放出的口号却是AI+IoT,那小米在AI的布局优势是什么呢小爱同学杨博丞认为,小爱同学更多是通过语音交互去实现IOT的链接,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现阶段的小爱同学还在获取大量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去分析判断一个人的行为习惯,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如果“手机+AIoT”是小米为5G时代所筹备的核心战略性“王牌”,那么无论是作为一家雷军定位的“互联网公司”,还是作为一家资本市场评定的“硬件公司”,有生态缺核心技术的小米,距离祭出这张牌,似乎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愿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和用户交朋友,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
使命: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
价值观:真诚和热爱
扩展资料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3日 ,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同时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小米公司创造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小米还是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第四家拥有手机芯片自研能力的科技公司。
“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是小米公司的愿景。小米公司应用了互联网开发模式开发产品的模式,用极客精神做产品,用互联网模式干掉中间环节,致力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用来自中国的优质科技产品。
参考资料 ——小米
谢谢您的问题。小米真正拥有的技术不知道怎么理解?我想至少包括完全自主研发、参与研发两个层面,手机与芯片分开说吧。
小米自主研发的手机充电技术 。 第一 ,小米MIX4手机后背有大面积纹理,很有可能是一个太阳能电池面板,只要将面板对着太阳放置10分钟,没电的手机就有电了。如果技术专利属实,那么太阳能充电面板+100瓦超级快充,小米MIX4就不再受充电宝、充电线等束缚了,是一项重要技术革新。 第二, 小米自主研发的30W功率超级无线闪充技术,已经用于小米9 Pro将采用30W无线超级闪充。据称充电速度超过了27W有线充电。小米手机还可以当做“充电器”,反向给其他品牌手机、电器产品充电。小米30W无线闪充系统的核心架构、多项专利,由小米持有。
小米参与研发的芯片技术 。 第一 ,小米旗下基金长江战略投资了芯原微电子,持股625%,芯原微电子主要是研发智能设备芯片。 第二 ,小米旗下基金还入股恒玄 科技 ,恒玄 科技 是做无线耳机芯片的。 第三 ,小米持有南京大鱼半导体公司25%的股份,大鱼半导体主要是研发IoT芯片、提供解决方案。 第四 ,小米的松果还将独立自主研发手机芯片。
小米还需要做手机芯片吗? 目前,小米AIoT与手机业务同等重要,小米把大量资源放在手机芯片上,我认为并不划算。手机芯片产业需要比拼资本、规模、设计水平、制程工艺等,是重资产行业,是华为、高通等少数玩家的战场。小米在AIoT急需扩张投入、硬件综合利润率不超过5%的情况下,兼顾、支持手机芯片研发,实在太难了。小米在IoT领域入手早、有基础、有机会,应该集中资源主攻,小米手机在一些局部硬件上创新,博得卖点即可。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MIUI
澎湃芯片
2016年的小米在全球就申请了7000项专利,全国专利授权量应该排在十几。而不少专利需要等到两三年后才能获取授权。彼时小米才成立7年,已实属不易。而且未来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 在这几年时间里 , 请大家不要忘记了2014年小米和几家供应商共同合作的那颗机身只有695mm厚却依然丝毫不凸出的OS光学防抖镜头模组。忘记了2015年小米和JDI一起为了实现600nit超高亮度死命往那块仅有515英寸的显示器里放进去的16颗灯。忘记了2016年小米和潮州三环一起勇敢挑战不可能最终成功实现的卯榫结构陶瓷中框 机身和四曲面全陶瓷后盖。忘记了2017年小米和潮州三环一起再度联手合作的半包裹式全陶瓷机身,以及那块电镀的四曲面亮银后盖。不知道能不能想起, iPhonet的两轴OIS摄像头早就凸得像个火疖子一样的时候,小米6的那颗四轴OIS摄像头依然像小米Note一样,是纯平的。不知道能不能想起,为了玻璃上不额外打孔,工程师搞了那么久调了那么多次终于能用的第一代高通超声波指纹识别。不知道能不能想起,自家那群格子衬衫和秃头们在那一个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让X4减重10克重做整个射频天线以保证中框材质变更不影响信号。不要因为2018年是跟在苹果屁股后面的,就一句话否定了之前所有的领先。即便是再小的领先,再不起眼的创新,粉丝都浅浅看在眼里,牢牢记在心里。(转)小米在研制MIX,澎湃的时候才成立四年,一个小小的公司便有如此魄气去干这些,是粉丝值得骄傲的,虽败犹荣。初代MIX上就申请了一百于项专利,小米6的发布会上雷总直言小米掌握屏幕的核心技术,如果愿意,小米也能在实验室造一块屏幕)
2018年的小米确实是乏力的一年,令不少米粉 粉转路。这一年没有做出什么黑 科技 ,我觉得很大一个原因做芯片失败了,把很多钱都烧没了。导致其他项目停滞或取消。加上小米为了上市了,要业绩,同时为了人员将来的变动做调整,就没什么大动作。另外小米也不是没有进步,现货和拍照这两点比较重要。mix3唯一让我惊艳的就是凭借着不出色的摄像头模组依靠算法超过了华为p20,还可以把算法移植到mix2s和小米8上。发布黑鲨,收购美图,独立红米,入股tcl……这些举动可能是为了将来步伐做准备。小米2018年主要求稳,很平淡的一年。让我对一个公司的热爱值从90分磨到了70。
而2019年的小米已经开始东山再起了,上的20w无线快充如今依然无人能敌。有很多人怎么喜欢无线充电,不如大电池。不过对于我来说无线快充实在是太方便了,而且功率足足有20w!!!比三星苹果有线还快。无线充最早是三星做的,当时候功率才5w,和主流的18w快充差距太大了。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充满。真是一个鸡肋功能。但是无线充足够快了,解决了这个短板,以上都变得有意思了。就像充电速度是1,而器材成本,模组大小,发热等等都是0。只有存在1,后者才有意义。当把无线充做到好之后,只要把手机放在充电板上就可以充电。以往都是一手拿数据线一手拿手机对准插进去。拔出来也是这样。而且手湿时还怕液体浸入充电口。而无线充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在电脑桌旁放个无线充板,拿起就用,放下就充。当你发现再也不需要理会数据线的时候,秒哉妙哉!我到现在拿有线充电的次数不过一只手。急的话可以用27W快充。由于无线充电板是连着标配的充电器的,要用时直接把板拉开就行了。
小米去年的研发经费达到了58亿,已经超过了OPPOVIVO,未来还会继续加大投入。拿小米去和世界巨头来比的确是黯淡无光的,不过小米还是很重视研发,在哪些可能影响用户体验的地方去下功夫。(比如dc调光,MIUI的各种细节等等)效果怎样还是用户去评价,反正我知道小米有这个决心就好了。
还记得令人惊叹的mix alpna
直到今年的小米10,屏幕调校。
加油
如果往深了算,小米手机的系统是谷歌的、处理器是高通的,相机是索尼的、屏幕是三星的,整个小米似乎就是硬件推积的组装厂,哪有什么核心技术?当然,很多人会将MIUI作为小米的核心技术,当然如果你如果例举比如3D结构光、压感屏幕指纹技术、双频GPS、4轴光学防抖相机、全功能NFC等等这些黑 科技 好像都对应着小米的核心技术,可是我觉得,这些都不能称为核心技术!
那么,小米真的没有核心技术吗?MIUI那么优秀,怎么就不是核心技术呢?我为了不让很多人攻讦说,MIUI的内核其实是安卓,它只是对安卓的深度定制和优化,算不上核心技术,所以,我就不将它作为小米的核心!
那么,小米的核心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用户体验!我觉得现在很多手机的核心技术都是用户体验这块,不仅仅小米,华为、三星、苹果、虽然我们看到华为有麒麟、三星有猎户座、苹果有A系列和IOS, 但是主要让消费者选择的是它们各自的用户体验这块。
体验,做的好不好,才是一部手机,或者 科技 类公司能够长久生存的重点。我们喜欢小米,因为极高的用户体验,包括MIUI的深度定制、小爱的出现,都是为了更好的让我们感受产品带给我们的体验。当然,我觉得它的另外一个核心技术,这里不能算核心技术,应该说是: 消费核心——性价比!
小米的性价比,按照雷军每部手机不超过5%的利润,可想而知,当然这句话有多少是有水分的,我们暂且不论。但是,小米确实给予国人的印象——性价比高!
所以,我认为小米的核心技术(理解可能偏颇)是体验和性价比,我没有用实际的芯片或者系统,因为这些在我看来不能作为小米在国产手机立足的核心!
随着国内手机行业的迅速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诸多的手机品牌,而小米手机则是我们十分常见的品牌。很多人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一款手机究竟是如何设计生产的,手机又有哪些核心技术?那我们就来简单的看一下小米手机是什么情况。
硬件核心
首先,硬件是一款手机的重中之重,(当然了,有人说操作系统也很重要,我表示认同)。而纵观国内的手机厂商,在硬件方面有一定建树的就只有华为了,尤其是最近发布的麒麟980芯片,不要说什么用的什么ARM架构,台积电代工,如果你真正的深入了解,就会发现这里面的技术含量有多高了。
而小米手机在手机核心处理器方面也曾经过做过尝试——澎湃芯片。我们不去评论这款芯片的性能如何,但是勇敢的迈出这一步还是值得肯定的(芯片相当烧钱,烧光了也可能做不出东西)。
而除此之外,就不要说硬件方面的核心技术了,大家都是买来配件组装,有什么好比较的呢?三星的屏幕、存储颗粒,索尼的CMOS、高通的Soc……,全球化的采购这是经济趋势,而不是主观方面的技术不作为(当然了,也有一定的技术限制)。
软件优势
硬件方面小米手机确实没有什么值得评论的,而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小米的软件生态系统来看,小米还是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
首先,国内手机产商的系统都是基于原生安卓定制的,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而MIUI在本土化方面应该是比较成熟的,虽然臃肿、广告多,但是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其次,虽然我们谈论的是小米手机,但是这个话题还是绕不开小米生态链。无论是手机周边还是智能家居,小米生态链的企业都秉承了小米公司的初创精神,这些产品凭借着出色的表现,抢占了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的巨大市场份额,这理所当然的会拉动小米手机的销售,我们可以视为“软实力”、“周边影响力”。
无论是苹果还是华为亦或是小米,大家其实都是组装机。更多的工作重心是放在外观设计、手机测试,功能调试等方面。而说到底,小米用户粘性就是性价比和MIUI。
它的独门绝技就是耍猴,一个产品断供了还在不断宣传,让你买不到不断地叫你等;拿一点实实在在自己的特色去宣传,宣传高通的跑分有意思吗?哪是你的吗?一旦制裁你,你连哭的机会都没有,没接受教训吗?
没有自主研发的技术,完全靠组装,拼装,贴牌。这样的通路货迟早会被市场淘汰的。 现在国内很多手机厂商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加大对自主技术研发的投入。但是市场不允许,国产手机在市场上的定位还是中低端,相信利润也不是很多。如果将所剩无几的利润投入到研发中的话,那么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厂商可能死得更快。 我觉得他们现在要么就是和魅族小米一样,专注一条产品线。不要玩五花八门的机海战术,认真做好一款手机。或者有大的财团在背后支持。 其实联想我挺看好的,财力雄厚。完全可以在移动设备领域挣得一席之地。还有华为也是一样。
由于某些原因,的确导致了我们很多朋友对小米的认知不足,认为小米只是靠低价获取市场份额的拼装品牌。实际情况肯定并非如此,毕竟用九年时间跻身世界五百强并不是每家公司能办到的,这确实是实力。
软实力说到软实力,这其实是小米非常核心的东西,创始人雷军的出身本来就是一位编程高手,业界对他评价非常之高。小米手机的成功也是因为MIUI开局开得好,这就是“软实力”够硬。首先深度定制MIUI能多年领先于其他安卓定制,靠的就是软件设计方面的能力。虽然其他品牌目前也不差,但是已经过了大概接近十年的时间,在所有的安卓深度定制中,个人仍然觉得MIUI是做得最周全的,也就说其他系统仍然在追赶的路上。
其次就是小米的模式,要知道,小米能够成长迅速成长至现在的规模,靠的并你不仅仅是手机一面。它做了一件大家都没尝试而现在又都在学的事情,通过手机一个产品,非常成功地把小米这个IP带到了大众面前。现在已经延伸到生活各个领域,然后再次演化,营造出了ALOT这个概念。现在大家都非常看好这个领域,跟风者也非常之多,不过小米作为领头羊的功劳的确意义重大。因为小米对这个领域的深耕,也因此获得了外界的高度评价。
硬实力虽然现在全面屏已经是烂大街的情形,但是对于笔者而言,仍然没有忘记那个曾经打开全面屏纪元的先行者,这应该算是小米手机外观值得称赞的设计。率先将陶瓷玻璃材质用于手机外壳,这种方式也称得上一股清流,后来也被很多品牌使用。在最新的MIX阿尔法身上,小米又首次将航空金属钛合金用到了手机上,虽然目前这款机器未能量产,但它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小米不计代价敢于 探索 的精神。
除此之外,决定一家公司是否有实力也要看它是否拥有自己的专利,因为拥有专利越多对于新品的研发就越有优势。小米目前虽然还很年轻,但是在专利方面却毫不逊色;在19年中国企业专利500强榜单中,小米成功打榜排第16,排在了腾讯、移动等知名企业的面,实力自然不用多说。最近小米又获奖了,已经是第二次被全球专业信息服务商Clarivate Analytics评选为全球创新100强企业,这个奖项主要就是根据公司的创新能力评选得出。一同入选的中国大陆企业还有华为和腾讯。
虽然小米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前进的路上从未停止,对于专利的追求更是激进有加。19年专利投入已达75亿,20年小米手机正式迈进高端领域,研发方面的资金将会达到更多。
近几年,小米确实乏力了,没有前几年那么有 科技 创新了。自从18年跟风iPhoneX以后,小米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了多少 科技 创新了。
但是实际上小米对于独立技术的研发是非常重视的!!!
首先说说19年的一亿像素,虽然是小米和三星共同研发的,但是说起来还算得上是小米的技术了,毕竟一亿像素国产机,小米是唯一一家。
除此之外就是被雷军吹爆了的,快充技术和无线充电。这两个技术方面,小米是全球第一的,毫无争议!!!不仅如此小米的20w快充速度还要超过华为30w的快充。所以这两个技术不仅仅是小米独有,也是全球第一独立技术。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最独立的技术应当属于MIUI。这是小米的根本和核心。
华为拥有领先世界的5G基础通讯,在当下,做通讯都绕不开5G。苹果手机有自己的IOS系统,能从根本上提升手机性能和操作体验,系统优势明显。三星有自己的OLED屏,三星OLED市场占比达到933%,国内90%手机都将搭载OLED屏。那么小米作为一家备受用户喜爱品牌,到底有什么核心技术呢?
其实了解小米的都知道,小米的强项是整合资源、产品营销。如果把苹果的IOS系统拿掉,小米跟苹果的模式还真的很像,苹果手机90%产业链都是外包。但是也仅仅是神似,苹果虽然也是再整合资源,但是它的资源基本都是独家,只给自己提供。比如苹果的屏幕用的LG屏幕(之前有人说苹果用的三星的屏幕,个人建议好好查查资料),虽然三星的屏幕的市场份额一直都再领跑,但是在性能上LG和三星差别并不大。还有苹果搭载自己研发的A芯片,据说即将上市的苹果12将搭载A14芯片,A14采用了最新的5纳米工艺制造。
小米从成立以来,一直以系统软件开发为重点,说到底,小米就是一家软件公司。所以,在硬件方面,小米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核心产品,如果硬要说有,也就澎湃芯片了,还是跟别人合作的,但最终也是风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
而小米在手机方面的成绩,也就只有小米手机的系统——MIUI。用过小米的人对于MIUI的评价大多还是比较好,个人觉得相比之下它有如下优势。
1、UI界面干净
小米系统相较于原生的安卓系统界面比较圆润、平滑,标签比较干净利落,菜单以简洁的白色为主。界面整体颜色搭配更佳年轻化,彰显青春气息,同时体现系统比较干练。MIUI全球首创“百变主题”以及“百变锁屏”功能,带来更为华丽、极致个性的手机操作界面感官体验。
2、功能丰富
内置双开功能,双开应用免去了来回切换账号的麻烦,这个功能现已支持绝大部分软件。
系统分身,只要在设置里开启系统分身,在解锁手机的时候输入不同的解锁方案就会进入不同的手机一样。还有传送门、照片查找、负一屏支付宝付款码、多任务处理等等在此不再一一介绍了。小米系统功能相较于其他手机系统确实多了不只一点两点。
3、终端控制
你可以体验到每天下班回家,一进门对小爱音响说,打开电视,打开顶灯,操控扫地机器人,你可以手机预约电饭煲煮饭,用摄像头查看家里的宠物,等一切行为都可以用小米手机掌控。MIUI和整个生态链产品完美结合。
小米产品外观设计是小米的,这个不用说了吧?
其他的:
1MIUI
Android归Google,但是MIUI的定制很强,广告算是一个彩败笔。
2对齐唤醒
针对Android第三方应用的不规范行,小米2S添加了一种对齐唤醒机制。主要是为了省电
3边缘触控
虽然4C这个功能被人吐槽没啥用
416颗LED灯
跟屏幕厂家一起定制开发
5屏幕指纹识别
虽然目前只是一个专利,应该跟屏幕和指纹厂商一起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