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就是一个新老交替的问题,传统企业与新兴企业之间不可调和的一些矛盾等等。
其一
传统企业看互联网看到的,一是渠道二是营销。
新兴企业看互联网看到的,一是产品二是渠道三是营销四是生产供应链自由组合。
传统企业认为,有工厂有实业才有信誉担保。
新兴企业认为,我的牌子口碑就是信誉担保。其二
传统企业认为,工厂配件供应在我手上,说不给你就不给你,分分钟弄死你。
新兴企业认为,最牛的工厂最牛的配件供应商又不是世上仅此一家别无分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不卖我你竞争对手一定卖我,还怕你了?
一句话,
传统企业很不爽,实业的基础是我打下来的凭什么你吃现成的;
新兴企业很奇怪,又不是没正正经经公公平平的付你钱,干嘛没事儿老挤兑我。
其实,小米现阶段确切的说,是在营销体验上做到了成功。但是,接下来的发展,放在小米前面的一个经验和教训的典型案例是HTC,HTC这两年在市场上的溃败,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核心竞争力,譬如手机产业主导能力、技术专利等。因此,这次的对话,并非是简单的董明珠不懂互联网模式那么简单,而是她对未来中国企业如何在国际竞争中立足而做的自我理解的阐释,而这种竞争力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传统产业没有本质的区别。
董明珠只是就小米造车这件事情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回应而已,并且格力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造车了,甚至是比小米早很多,她如此回应也并不就代表着格力会加入这场混战,任何人对于任何现象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所以我并认为格力不会加入这一场混战,格力自身发展的比较好,并且也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直播盛行的时代,格力会选择直播去销售产品,一个职业经理人是需要紧抓时代发展的热潮的,所以董明珠回应小米造车,其实也是捕捉到当下的热点,所以也谈不上加入混战,顶多就是就当下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而已。
一、格力并非想加入此次混战
董明珠仅仅是简单的就这件事情发表个人的一些看法而已,普通大众都会对看到的或者发生的事情发表一些见解,这个举动并不就代表着想要加入某项活动,或者想要有所行动,况且格力在早些年就已经开始造车了,要说加入混战,那么她可能很久之前就已经加入混战了,并不能因为简短的回应就做出如此判断,未免有些太过于严重了,虽然董明珠代表格力集团,但她也是她自己,她也会去发表一些个人的见解,仅仅是个人的想法而已,一个政策的决定并没有如此容易。
二、看待问题应该更加全面一些
不管我们面对如何问题,还是应该要用全面的角度去评价一件事情,很多时候大家很局限,看到某个现象就会急于去判断,其实这样的判断往往都会存在一些偏差,应该要站在全面的角度多去思考,而并非将一件原本很简单的事件看的如此复杂。
所以格力集团并没有想要加入这个混战,董明珠也仅仅是在发表个人的看法与见解而已。
对于雷军和董明珠立下10亿赌约这件事,相比大家都听说过吧。当年的赌约到现在已经出结果了,那就是格力赢了,小米输了。但是两位都打赌了什么呢?那是在一次央视采访的后台,是活动的编导提出的要两位老总打一个赌,最开始是说要赌一块钱,看看五年后的小米营业收入会不会超过格力。但是最后在上台后,董明珠提出小米是不可能超过格力的,要赌就和雷军打赌十亿。
在打赌的这些年内,两人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一定会赢。除此之外两家的公司也在互相较劲,互相争夺市场,打压对方。小米有手机产业,格力也不甘示弱,也研发了手机。虽然说在刚开始推出第一代手机的时候,大家对于它价格太高配置太低很不满。但是格力还是坚持住了,迄今为止已经推出了三代手机了。而小米也对于格力的空调市场很眼热,与格力的竞争对手美的联手推出了一款空调。在接下来又自己研发了米家互联网空调 ,也宣布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要衍生出空调的新业务。
经过了这些年两家企业的相互竞争,让各自也都迅速地发展壮大。其实就像是董明珠所说的,她们两个赌的其实是互联网和中国的传统的制造业两者的差距在哪里,赌的是一个观念问题。并不是真的想要10亿块钱,而是用赌约来激励彼此。人只要是有了干劲,有了激情,一些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也会成为可能。
这次的赌约已经有了结果,两位老总还要不要接着赌呢?雷军再在公开场合表示过,现在的小米更有信心,并对董明珠提出再赌五年。究竟会不会实现呢?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在“10亿赌局”过去8年之后,雷军和董明珠再一次站在了舞台的两端。
9月1日,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微博晒出了一张合照,宣布小米 汽车 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金100亿,由雷军担任法人代表。
而就在前一天,董明珠也终于拿下了她心心念念的的珠海银隆。8月31日,格力电器(000651SZ)发布公告,公司通过参与司法拍卖公开竞拍方式竞得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47%股权,同时,董明珠女士将其持有的银隆新能源1746%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公司行使。本次交易完成后,银隆新能源将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
五年之约
1
五年之约
2013年12月,在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颁奖嘉宾分别将董明珠和雷军定义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代表人物后,两人在台上就发展模式展开了激烈地辩论。董明珠先后就小米手机的市场份额、小米的工厂和供应链、小米的营销等方面向雷军发起质问。随着董明珠的步步紧逼,雷军也展开了反击,并且抛出了赌约:“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董总输我一块钱就可以了。”对此,董明珠也不甘示弱:“小米超过格力是不可能的;其次,要赌就不是一块钱,我跟你赌10个亿。”
时间来到2019年,4月份,格力电器披露了其2018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总收入200024亿元,而在此前,据小米发布上市后首份年报显示,2018年小米集团实现总营收1749亿元,同比增长526%。从数据上来看,格力以251亿的优势赢下了这场赌约。然而,如果从营业额和净利润的增长率来看,小米已经将格力甩在了后面。实际上,在2019年,小米就已205839亿元的营收超过了格力电器的200508亿元。来到2020年,小米营收达到了2459亿元,而格力电器营收为170497亿元,差距进一步拉大。
2
充满信心
有趣的是,在定下第一个“五年之约”后,格力和小米都在尝试进入对方熟悉的领域,小米做起了智能家电,格力做起了智能手机,而现在,两者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在造车领域再次相遇。和以前不同的是,小米和格力这次可以说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相同的是,至少从明面上看来,无论是董明珠和雷军,都对造车表现了充足的自信。
在小米正式宣布造车的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在台上深情地表示,“小米 汽车 是我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 汽车 而战。”资料显示,小米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雷军在发布会上还表示,自己非常清楚 汽车 行业的风险,不过小米已经有了充分的积累,截至去年底,小米拥有1080亿元现金余额,10000人的研发团队,今年预计再增5000人,还有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和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我们亏得起。”
镜头转到格力这边,在尚未收购银隆的前段时间,董明珠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被主持人杨澜问及关于新能源 汽车 以及银隆的话题时,董明珠表示,“我认为这不叫跨行。因为 汽车 的钣金、 汽车 的电机、 汽车 的模具我们都能实现,它是一个完美的延伸和结合。”、“(我们)收购这个企业绝对是正确的选择,只不过银隆最大的股东出了问题,如果不是他,现在银隆已经发展得很好,他留下的后遗症太大。不是项目选错了,而是人不对。”
董明珠还表示,“我觉得我一般的决策是没有错过的,虽然在其他业务的布局上进展不明显,但那并不是决策错误,只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执行力不够的问题。”
一边是小米 汽车 有限公司成立,另一边是格力电器拿下银隆,“虽千万人,吾往矣”,雷军和董明珠的“筹码”已经准备就绪。
3
康庄大道?
造车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需要看到的是,造车的赛道,可能没有想象中的平坦与宽阔。
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与手机或智能手表相比, 汽车 非常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然后说‘给我造辆车’……”;蔚来 汽车 CEO李斌也曾表示,没有200亿不要造车;有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同属制造业,但造家电、造手机和造车有着本质的区别,技术、资本实力、还的对外供应链管控能力等缺一不可。
事实上,造车领域从来不缺乏挑战者,乐视、戴森、苹果……其中,乐视和贾跃亭的故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而戴森,也在烧光投入的25亿英镑后,宣布不具备商业上的可能性而终止了造车计划。据网上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末,蔚来、小鹏、理想净投融资总额分别为835亿元、458亿元、362亿元,恒大 汽车 在新能源 汽车 产业累计总投入474亿,而恒驰 汽车 离量产仍有一段时间。
即便是成功跨越造车这一步,雷军和董明珠还需要面对的,是一个群雄环伺、竞争日渐血腥的市场。除了更早入局的造车新势力们,传统车企无疑也比新玩家更具经验和口碑。据中汽数据终端零售数据显示,2021年8月造车新势力上险量排行榜单中,前三位分别是理想、小鹏、蔚来,后面则是哪吒、零跑、威马、极狐、赛力斯、高合和岚图;而在这些造车新势力外,还有像比亚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宝马、奔驰、奥迪等造车巨头,在经历了第一轮的试探和较量后,随着各方势力加大注码,一场更加惨烈的厮杀即将展开。
当然,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后来居上”的例子在哪里都不少见,至于下一个“五年之约”谁胜谁负,仍有待市场和时间来验证。
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后来居上”的例子在哪里都不少见,至于下一个“五年之约”谁胜谁负,仍有待市场和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