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VS华为?别闹!中兴才是华为的一生之敌

新手学堂025

小米VS华为?别闹!中兴才是华为的一生之敌,第1张

昨天看到一位条友对比华为小米的年度营收,认为小米2019年度销售额相当于华为2012年体量,但增速远高于华为,8年内有超过华为的可能性。

我也知道米粉与海军一直针锋相对,这段时间战况激烈。但抛开手机品牌之争不论,华为与小米完全不具有可比性啊。

首先看小米,2019年营收2058亿元,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和其他业务占比分别为5932%、3016%、964%和088%,从业务构成来看,智能终端业务占比近90%,尽管雷军自己始终不承认,但小米实打实就是一家智能终端制造商。

华为2019年营收8588亿元,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占比分别为345%、104%和544%,虽说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者业务超过一半,且成为重要利润来源,但华为的基因仍然是以5G通信为代表的硬 科技 。

例如,华为从通信协议标准,到接入网的AAU、BBU,到承载网的光传输、交换机,再到核心网NFV、AND,全部出于世界领先水平;再比如,华为云计算非常出色,从通用芯片到服务器,再到中间件和操作系统,全部具有自主能力,公有云国内份额稳居第二,视频云技术国内顶尖,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的政务云、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业务也做得非常大。

即便是与小米对标的消费者业务,华为也具有从CPU设计到终端制造的全产业链自主能力,与小米聚焦终端的战略相差甚远。

无论从企业战略,还是业务构成,中兴通讯才应当是与华为全面对标的那一个。

华为作为通信行业领头羊,一直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中兴虽实力不俗,却始终被华为光芒所掩盖,且消费者业务相对小众、逐渐边缘化,沦为华为、小米之争的看客,似乎也是无可奈何。

然而真相是,2G时代的数字交换机开始,一直延续到如今的5G时代,中兴才是一直与华为相爱相杀的那个欢喜冤家。

为什么是中兴?因为中兴是全球仅有的能够提供完整5G端到端解决方案的两大厂商之一,另一家是华为。

篇幅所限,竞标下绊子、海外争地盘,以及关键时刻毅然全面支持华为这些喜闻乐见的故事,就暂且不提了。

与华为类似,中兴同样具备强大的芯片设计能力,其7nm芯片已量产并实现商用,5nm正在推进中。市场方面,基站份额稳定在三成左右,虽然不及华为的五成到六成,但也是中国5G的重要建设者。

政企市场,中兴聚焦能源、交通、金融、政务四大行业,同样做得风生水起。例如,2020年截止11月,中兴先后斩下湖南、武汉、西宁等多地智慧城市、政务云项目,并为广州地铁、南方电网、深圳南航等多个企业大客户提供ICT服务。

再比如,2019年信通院组织了一次分布式数据能力测评,中兴的GoldenDB数据库以满分成绩,力压阿里云、腾讯云等顶级选手夺冠,随后中信银行选择将核心业务迁移到中兴GoldenDB数据库。要知道金融数据库门槛之高,国内市场几乎全部由国外厂商垄断,而中兴实现了零的突破。

2018年,美国制裁中兴,中兴果断跪了,不但老老实实缴纳了13亿美元罚金,而且按照美国要求改组董事会,接受美国监管。这件事不但让中兴业务严重受损,且形象跌到谷底,很多人视之为国家耻辱,且预言中兴“应该撑不了三个月”。

然而事实证明,中兴并没有走向衰弱,反而迅速恢复元气,越活越滋润。其原因在于,与公众心目中的“无核心技术+软蛋”固有印象不同,中兴其实是一家极为重视研发投入,且非常善于技术创新的企业。中兴连续多年研发投入营收占比保持在10%以上,2019年达到138%,作为对比,华为是15%,小米是36%。产出方面,中兴连续9年PCT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球前五,其中5G标准必要专利位居全球第三。

当年中兴被特朗普黑了一把就立刻跪倒,首先说明,中兴相比华为缺乏战略眼光,自主可控能力存在不足,跪倒之后,中兴也实实在在更加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了;其次承认,中兴的企业内部管理让人无语,小偷偷个铃铛还知道捂住自己耳朵装装幌子,中兴做贼,连一点保密措施和管控手段都没有,这个没得洗;最后话说回来,能够成为美国围猎对象本身,就已经证明中兴在5G通信领域的地位,如今轮到华为被精确针对,同样需要断臂求生,我们很多人都欠中兴一句道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兴陷入困境的时候,任正非放言停止挖中兴墙角,算是对当年5G Polar码表决时得到中兴全票支持的善意回应。

相信只有华为和中兴明白,对方对自己,乃至对中国通信产业意味着什么。

运营商业务和政企业务,中兴虽然不及华为,却相差不远,至少没有数量级的差异。但说到以手机为代表的终端业务,则是典型的一手好牌,被中兴打得稀烂。

早在3G时代,中兴贵为“中华酷联”一员,登上过国产手机销量榜的冠军,手机业务还是很能打的。陆陆续续,中兴还是推出了很多不错的产品:低价高配、墙外开花墙内香的一代神机V880,首批采用无边框技术的Z9,最早的折叠双屏Axon M,最早的双屏机努比亚X,最先配置肩键的 游戏 手机红魔Mars,最先配置风扇的红魔3,最先量产的腕机努比亚α,以及最近推出的最早使用屏下摄像头的Axon 20,这些无不证明,中兴坚持搞研发,一直在创新,堪称市场上的一股清流。

坏处是,很多产品都亮点满满,换了友商能吹出彩虹屁来,而放在中兴手中,硬是三脚踹不出一个屁来,典型的“用心做研发,用屁股搞营销”,让人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小米开始搞营销,中兴在做产品;华为开始做品牌,中兴在做产品;oppo、vivo开始做渠道,中兴在做产品;大家都开始玩儿线上,中兴仍然在闷头做产品。

于是,“中华酷联”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华米OV”,中兴也彻底边缘化。

同样的ICT技术基因,同样的业务布局,几乎同时进入终端业务,中兴还曾一度领先,为什么华为华丽转身,成为国产龙头、世界第三,而中兴则沦为小众品牌?

个人认为,原因有三:

首先,很大程度上,企业的基因由创始人决定,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行伍出身,又颇多经历风雨,所以华为偏向大开大合,敢于推行激进的管理改革,员工人均一个战狼。而中兴的创始人侯为贵技术专家出身,性格温和严谨,且中兴创办以来颇为顺利,所以企业痴迷技术创新,偏好稳健经营,员工崇尚中庸之道。当手机销售渠道变革之时未能及时转型,仍固守运营商合约机,在国内智能机爆发前夕未能及时树立品牌,反而转向海外市场,最终错失发展机遇。

其次,中兴作为国企,天然就不适合做手机这一类终端消费品。通信设备卖给运营商,或者政务云、智慧城市方案卖给政府,只要关系处到位,功能差不多,质量过得去,价格别离谱,买卖就成了。而C端用户套路完全不同,你要了解需求,你要把握心理,你要会做产品,你要控制成本,你要保证质量,你要持续迭代,你要钻营营销,你得会碰瓷,你还得擅长装逼,难伺候的很!华为作为民营企业,分配制度完善,薪水高且有股份拿,吃肉才能有狼性。中兴股权结构复杂,高层持股都有限,员工的薪酬增长更是可怜,钱少事儿多,做起事来有积极性才怪。

最后,中兴作为上市公司,受到资本层面掣肘,难有洞见未来的眼光和坚守战略的定力。华为不上市,首先不担心企业控制权问题,其次可以坚定执行既定规划,并忍受多年战略亏损。即便任正非曾多次误判,最终仍然会被华为强大的纠错机制和高效的执行力所弥补。反观中兴,既然已经上市,就必须考虑股东利益和合规要求,风险和危机往往被忽视,股价和现金流才是最重要的。

喷了一大堆,还是说点好话。

中兴已然意识到自身不足,决定在渠道和营销等方面发力。日前,中兴通讯总裁徐子阳表示将加强国内品牌和渠道的建设,新晋中兴通讯终端事业部总经理、努比亚总裁倪飞也表示,中兴将全面回归中国2C市场,打造“1+2+N”的智能终端产品布局。骁龙888发布之时,中兴立刻宣布即将发布的中兴Axon 30和下一代红魔将首批搭载这块最强芯片,叩问中高端市场。

我本人曾用过V880、努比亚z11、红魔、红魔Mars和红魔3s,算是中兴资深老用户了。客观来说,中兴手机用料实在,价格适中,体验还算愉快,并没有遇到网上盛传的系统“负优化”一说,尤其是红魔的肩键,玩起吃鸡来简直不要太爽。

希望中兴手机能够走出困境,重整河山,也盼着下一代红魔能够早日发布,让我早点换上合乎心意的5G手机。

日前宣布招揽前联发科技营运长朱尚祖担任小米产业投资部合伙人消息后,小米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雷军稍早再透过内部信件宣布组织结构调整消息,未来小米总裁林斌将兼任小米手机总经理,原本带领小米手机销售的副总裁黎万强则将转任品牌策略长,并且同时担任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负责强化小米与顺为资本投资项目合作。此外,原本担任小米路由器事业部总经理的唐沐则将担任小米生态链部门副总裁,并且向刘德汇报,同时小米旗下智慧产品将并入小米生态链部门发展。

其他异动部分则包含将原本小米网名称更改为小米销售及服务部门,接手林斌先前负责业务、原本负责小米线下通路业务的汪凌鸣,未来将担任小米销售及服务部门总经理,并且升任小米副总裁职位,而原本担任小米视觉设计师及网站设计主管,同时在小米内有着「PPT之父」的梁峰将转任市场部副总裁,未来业务内容将直接向雷军汇报。而包含洪峰、刘德、王川在内小米共同创办人均升任资深副总裁,但仍维持原本负责MIUI、小米手机工业设计与供应链业务,以及小米盒子与小米电视产品项目。

小米执行长雷军在今年年初提到的年度销售金额目标定在人民币1000亿元,而在稍早对内信件中,雷军说明在10月时便已提前达成此项目标,同时在第三季内于全球地区累积高达2760万台手机出货量,成为全球第五大智慧手机品牌,甚至在IDC市调统计显示小米于印度市场已经追赶上三星市占,同样成为印度市场最大手机品牌,在俄罗斯地区更以一年左右时间成功挤入前三名。在近期中国双十一销售表现方面,小米天猫旗舰店全天创下人民币2464亿元销售成果,其中手机、电视产品均创下销售第一成果,同时也有多款生态链产品成为销售第一,实现天猫双十一销售五连冠记录。

从去年5月重新接管小米研发及供应链管理权,并且将重心放在手机产品,随后推出小米MIX等采用创新设计、黑科技的手机产品,使得小米手机产品借由「二次创业」精神再次成长,雷军此时宣布再将手机业务交出,意味日后重心将会聚焦在生态链产品等业务发展。

你也许会想看以下内容: 小米MIX…小米内部团队再作调整…

#小米第三季度营收7216亿元#

小米集团三季度营收新高,用小米官方的话说就是远超预期。那么超了多远呢?超这么远对未来的影响几何?下面做个简单分析。

1、同期。 小米19年三季度同期537亿,当年同比增长55%。20年三季度722亿,同比增长345%。增长速率大幅提升,说明市场对小米越来越认可,消费者愿意花钱给小米,而且,消费者花钱的意愿度大幅提升。

2、手机。 小米三季度手机同期销售额323亿,手机销量3210万部。同比手机销售额增长475%,手机销量增长453%,手机销售额增幅大于销量增幅,说明高定价手机在整体手机销量中占比扩大,这对小米集团来说无疑非常利好,有助于改善手机销售毛利,对投资者友好,当然对消费者就不太友好了。

3、海外。 根据国外增幅中,整体增幅 境外IOT和另外互联网收入增幅,说明手机增幅落后于二者,但手机收入增幅应该略强于国内,这说明小米手机的海外策略持续发力和优化,得到市场认可,外国人给小米花钱的意愿也在大幅度提升。周受资的能力得到证明,这是小米愿意看到的,一个CFO在市场管理中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为后面周受资接班积攒了基础。

4、AIOT 。AIOT连接设备增幅358%,5件以上增幅59%,这是小米格外看中的部分。小米战略中,AIOT是家庭和个人消费的下一个时代,整体增幅358%(19年同期增幅62%)算优秀但不牛逼,这是市场原因造成毕竟大家都缺钱,也是小米策略导致。小米想成为平台缔造者,必然要统一端口和界面,于是多数老牌厂家不愿意,不过这也是华为,OV等公司将会面临的问题。谁掌握的底层谁就是老大,毕竟自己的天下不能让别人掌握天气。5件以上用户增幅59%(19年同期增幅78%),这个增幅下降的幅度比整体AIOT增幅下降的幅度小,说明认可小米生态链的人忠诚度逐渐出来效果。这对小米是个长远利好。

2021年马上就到了,小米的新一轮高端手机策略蠢蠢欲动,这将是更大的发展。

小米的AIOT部门可能需要加把劲,不要坐在市场第一的椅子上昏昏欲睡,应该更激进些,向卢总学习。如果2021年看到小米的AIOT部门大张旗鼓的跑马圈地、攻城略地,那就赶紧可以看好小米股票了。

本文只是个人分析,以飨网友,不得作为任何投资参考意见。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小米在网上的声量很高,每一个产品出来,都万众欢呼,每一次看都觉得小米这次要成了,只是那群欢呼的人当中多少都是下一部一定支持。就比如我自己,我一直在声称自己是一个米粉,然后这么多年下来就买过两台小米手机。

很多人认为小米手机很好,其他品牌的手机收割智商税。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或者说这种说法大错特错。 如果华为手机足够坑人,入果一次坑的人可能就不会再入第二次。小米手机如果真的那么好,买了第一台的人自然下一部继续支持。 问题就在于,华为用户的忠诚度远远高于小米,这原因怎么解释?如果产品本身不过关,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支持者呢?谁的口袋的钱是大风吹来的吗?

小米一直在注重参数与性价比,而我认为这两点是最不能留住用户的。 往往在意这两点的用户都像是一棵墙头草,只要有任何一个厂商出了一款手机,性价比更高,他们就会偏向于这款产品。 否则iqoo与realme就不能够短时间内吞噬小米的份额。

所以,产品参数不是衡量一款手机的唯一标准,参数之外的东西品控,质量,质感,都非常重要,这种提升所要花费的资金可能更多,但是这个钱是必须要花的。 华为手机有了今天的成就,他在这些项目上投入了太多太多,多到小米无法想象。

雷军说小米这几年只专注产品了,忽略了品牌和营销。我觉得是对的,但是营销部门,如果单靠互联网营销,高管充当kol,互联网声量大,而出了数码圈,这种声量就变得无限小,那样子还是不行。 雷军现在首要做的是应该提升小米品牌的影响力,塑造品牌的形象。 至少不要让很多人觉得一提到小米这个名字就像是一个屌丝品牌。

从创立到上市,10年间,小米完成了华丽的转身,雷军兑现了一定的使命, 但前方的路对小米来说,依然是崎岖不平。

想想曾经不可一世的诺基亚,看看如今销量下滑的苹果,小米手机在国内销量的下滑自然也是必然现象 ,只是这个现象背后到底蕴藏着怎样的逻辑,需要我们去发现呢?

雷军说过,站在风口猪都能飞。但是现在的手机市场,显然不是风口,就是猪长了翅膀也很难飞起来。

据IDC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就同比下滑75%,并预计2020年国内手机销量还将下滑4%。由于特殊原因,IDC预测2020上半年全球手机销量将大跌10%,全年下降2%。

所以在这个大背景下,小米手机下滑就是必然。

自成立起,小米通 过极致的“性价比+线上营销”模式 ,迎来了3-4年的高光时刻,手机销量在2014年第二季度,就成为国内出货量老大,可谓是风光无限。

但是,我们看到那时的消费群体, 面向的是刚毕业的80后 ,小米的性价比很符合他们经济适用的理念,所以就出现了很多果粉。

如今,那批80后已经不是刚毕业的青涩少年,多数都成家甚至立业, 小米的性价比似乎已经不能再触动他们的内心。

反观这波消费主力已经是90后、00后的天下,这代人可不同于80那一代,他们用于追求自我,敢于标新立异,渴望展示个性。

2014上半年,小米共计销售了2611万台手机,同比增长271%,含税销售额约330亿,同比增长149%。这一数字超越了2013年的全年总和。另外,小米对外宣布2014年的手机出货量目标是6000万台。按此估算,小米2014年全年的销售额约758亿,相比2013年增长13987%。而2013年小米出货量又相比2012年增长了16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小米还处于高速成长期。

2014年第2季度,小米手机跃居中国手机市场第二,市占率仅次于三星,差距小于2%。做到这一点,小米才用了三年。

毫无疑问,雷军是中国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赢家,作为全球华商名人堂科技界的杰出华商代表,雷军与我们分享了小米创业至今的心得:

一、创业的第一步:寻找“台风口”

雷军认为自己能够带领小米成功的关键是——顺势而为,站在了“台风口”。

2010年,小米一出道就赶上了微博大爆炸的黄金时期,很多年轻人都扔掉旧手机而换上智能手机,引领智能手机的大爆发;2011年,小米又赶上了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大浪潮,以及互联网电商爆发式增长的顺风车,让其不设渠道的互联网销售模式大行其道。

他强调,“要想大成的话,必须要站在‘台风口’,台风来了,就是一头猪都能飞得起来。”

二、当你看到一个大的趋势,一定要立刻去做

雷军说,他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浪潮来的时候,“立刻去做,不懂就跟别人去学。”

在雷军看来,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不缺少商品,但是缺少好产品,更重要的是缺少又好又便宜的产品。所以,小米的目标是做又好又便宜的产品,并且沿着三个方向走,就是电脑化,可连接,还有高品质。

所谓战略,就是在对的时间点做对的事情。

“顺势而为,它看起来不够情怀,不够有英雄气概,我不知道怎么表达,但这是成功的真谛。”雷军一直在强调不要太相信自己,要相信趋势比人强的道理。

三、用互联网哲学来做硬件

在移动互联网爆发浪潮之上的,想要飞起来的不只是小米公司,为什么小米可以飞得这么高,这么快?答案很简单,因为只有小米是真正一开始就在用互联网的方式,更确切地说,是用互联网的哲学在发展的公司。

互联网哲学包含很多的内容,雷军认为其中最最重要的内容是借助互联网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优势,让数百万人跟你一起干。

在互联网的哲学下,雷军找到引领小米快速发展的5个核心点:

第一,借助电子商务的力量。

小米用足电子商务的模式直接面向消费者营销,与传统手机公司相比,这大大节省了渠道成本和销售成本。

第二,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

小米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进行营销,并且利用人群进行口碑营销,大大节省了营销成本。

第三,按照电脑的思维做手机。

结合互联网用户对手机的功能需求进行产品研发,为用户实现互联网生活提供最佳硬件解决方案,基于Android深度优化、定制、开发了自己的第三方手机操作系统——MIUI。

2010年4月,小米公司的前身“小米工作室”成立,同年8月第一版的MIUI开始内测,第二年8月小米手机发布。2014年8月16日,随着MIUI6的发布,官方数据显示,MIUI已经成为一个拥有7000万用户的手机系统。

第四,注重建立自己的用户局域,并以此发起粉丝群众运动。

建立的各种社交和社区系统建立起强大的粉丝群和拥趸者队伍,这在当时是完全是颠覆性的想法,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第五,把自己的支持者变成自己的消费者,也把自己的消费者变成自己的拥趸者。

小米给自己的用户群进行了独特的定位,且由此衍生出独特的用户群建立和维护方式,并最早规模化运营,进而把很多人在惦记但没有落地的“粉丝经济”从梦想变成现实,赢得超出预期的效应。

四、成功哲学总结为7字:专注、极致、口碑、快

雷军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成功的哲学。用专注、极致、口碑、快来做硬件、做软件、做互联网服务,把“专注、极致、口碑、快”贯穿到整个小米作业的链条,使其成为小米的习惯和性格特征。

●专注在很少但很有前途的事情之上

雷军说,专注的好处,不但在于前端的研发力量可以为一个产品而聚集,更在于后端更敏锐地把握市场反馈、用户体验进而自我超越,做出更极致的产品。

小米的专注并不是通常所说的专注在一个行业,更是专注在很少但很有前途的事情之上。他们首先把自己的工作和价值锁定在产品研发与营销和服务之上,只做“微笑曲线”两端的事情。

“我今天在卖的可能就只有两款手机,我至少每天都可以用,有什么问题我一定比用户更加知道,如果我做了50款手机,我都没用过,我怎么放心卖呢?”雷军说,说到专注其实就这么简单,就是当你把所有的心思集中在一个型号、一个产品上的时候,其实这个竞争力是很强的,这是压强能力。

●从不准备赢得所有人的喜欢

小米对自己的市场也有精准而专注的定位,从来不准备赢得所有人的喜欢,并且不会因为自己定位之外有人不喜欢就改变自己。

当小米推出手机时,他们错开与苹果、三星等巨头在高端价格市场的竞争,以最广大的中低价格市场和最具活力,也最能被互联网传播改变和引领的年轻消费群体作为自己的客户群,并且集中力量在这个价格的市场区间做出最极致的产品,集中别人做几十款产品的力量做一款或者几款产品。

当小米进入电视领域时,雷军更将专注发挥到极致。“当我决定做电视的时候,我一看,每个电视机厂每年都100个型号的电视,我说我做47寸,我一看,我们这些同行47寸都有四五个型号,我说这个型号都是很长的,数字加英文根本记不住,也不知道差别在哪儿。我的想法就是做一款电视,只面对年轻人。”

小米以2999元的价格推出47寸的高清电视,定位就是年轻人,“我不奢求每一个用户都能喜欢我的产品,我只需要我最在乎的那群用户去喜欢就行了。”

●极致,干到自己能干到的极限

如何把产品做到极致?不要迷信大师,也不要迷信灵感。所谓大师或灵感只是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其实才刚刚开始!极致的产品背后都是极大的投入,都是千锤百炼改出来的。牛逼的背后都是苦逼。

很多用户第一次拆开小米手机的包装盒都很惊艳,极其简约又有很高的品质感,他们会把包装盒保留下来当收纳盒。

实际上,但就是这么一个包装盒。整个设计团队历时6个月,经过30多版结构修改,上百次打样,做了一万多个样品,最终才有了小米手机包装盒令人称道的工艺和品质。一般厂家做一个包装盒的成本通常是2-3元左右,而小米的包装成本将近10元,但他们认为这个投入非常值得。

五、取胜关键:把最高端的产品做到最低端的价格

至今,还有人以为小米是以低价和营销取胜。这是对小米最大的误会,也是一些以此为出发点去模仿小米的人并不能成功的原因。事实上小米真正的核心思想是,用更低的价格作出更好的产品,或者说,把最高端的产品做到最低端的价格。

小米2013年刚刚发布的定价为799元人民币的红米手机可以算是其中的一个例证,90秒内就卖掉了首批推出的10万部,而预约人数超过了745万人,这成功的背后正是极致的作用—小米用不可能的价格做出了不可能的产品。

高性能,酷,高性价比。这款799元的红米被人形容为像一把刀一样插在中国智能机行业心坎儿的产品,让整个千元价格以下的智能手机市场在性能和品质上不得不整体进步。

●节约渠道成本让利给消费者

小米之所以可以最高端产品做出最低价格,很大程度上得于其互联网直销模式。他们省掉了渠道、批发、零售的成本以及这些实体存在的利润,而且他们把这些节约的成本很大程度上让给了消费者,而不是变成自己的利润。

但这并不代表小米要做商业上的活雷锋,而是因为他们有自己对利润的其它追求方式。雷军的互联网哲学,另外一个核心是,不只经营产品,更加经营用户。

六、口碑:最好的产品就是最好的营销

凭借专注做出极致的产品与服务,以及由此获得的口碑,雷军把他的群众路线演绎到中国商界史无前例的精彩。每次小米的发布会,都是万众欢腾的场面,而且很多米粉都是购票入场。

雷军经常说,最好的产品就是最好的营销,而这其中的桥梁就是口碑。最好的产品赢得最好的口碑,用户之间的口碑相传进而成就最好的营销。“现在我们开始学习投广告,原来我们不投广告。不投广告的核心是,只有不投广告你才知道你产品的口碑好不好,才更能测试你的产品的口碑。”

关于用户,雷军有句名言,不要把用户当上帝,上帝是不存在的,更不要把用户当数字,要把用户当朋友。这是小米对用户的基本态度,他们用这个态度,为用户做一切。

七、小米销售的是参与感,这才是小米秘密背后的真正秘密

小米已经拥有2000多万用户以及这些用户在互联网新生活上的消费潜力,一定会是雷军跟投资人阐述小米为什么可以值100亿美元时不忘强调的原因。

紧密依靠用户,雷军发起“人民战争”帮助小米快速腾飞。“小米就是发挥了我党的优良传统做成的。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依赖群众。”

雷军说,他把这个问题想透了,“其实这就是动员,就是怎么通过互联网发动足够多的人一起帮你出主意,帮你推广,一起做,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就是要利用互联网的一切,用互联网哲学来思考你的一切。我一天到晚琢磨说,我创业没钱,也没多少个人,我们怎么动员足够多的人,帮助我们把产品做好。最后全世界的‘米粉’帮我,翻译了25个国家的语言版本,帮我在17个国家建立了办事站,帮助我做了一千套主题,一万种问答方案,帮助我在我的论坛里,发13亿帖,小米论坛今年每天20万帖,我估计在整个互联网上,比我们规模大的应该不多了。我们在互联网上,把人民群众全部发动起来。”

这其实才是雷军心目中小米成功的真正原因。“说得直白一点,小米销售的是参与感。这才是小米秘密背后的真正秘密。”

八、至少80%时间找人,只找最好的人

在小米成立第一年,雷军花了绝大多数时间做的事情就是找人。

在其努力下,到公司创办2年时,小米团队从14个人扩张到约400人。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支真正的精英队伍,整个团队平均年龄高达33岁,几乎所有主要的员工都来自谷歌、微软、金山、摩托罗拉等公司,拥有5-7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而其中的前100人,每个人雷军都会亲自见面并沟通,甚至有一个硬件工程师被“面试”了整整12个小时。

●找最好的人并让他做最喜欢擅长的事

员工招聘上,小米的做法是,要用最好的人。一个好的工程师不是顶10个,是顶100个。所以,在核心工程师上面,要不惜血本去找,千万不要想偷懒只用培养大学生的方法去做。最好的人本身有很强的驱动力,只要把他放到他喜欢的事情上,让他自己有玩的心态,他才能真正做出一些事情,打动他自己,才能打动别人。所以今天小米有很多的工程师,他们自己在边玩边创新。所以,找最好的人,要给他做他喜欢和擅长的事情。

●往往越能干、越有才华的人越有自己的观点,越喜欢标新立异,越喜欢逆天

管理好这些优秀的人才也相当有挑战性。雷军的办法是,尽量不管。在小米,即使到今天几千人的队伍,也没有复杂的层级。

在小米团队中,也没有冗长无聊的会议和流程,每一位小米人都在平等、轻松的伙伴式工作氛围中,享受与技术、产品、设计等各领域顶尖人才共同创业成长的快意。“往往越能干、越有才华的人越有自己的观点,越喜欢标新立异,越喜欢逆天。”雷军说

因此,小米不但营销成本低,而且管理成本也很低。除了每周一的例会之外,公司很少开会,成立三年多的时间里,7位合伙人也只开过三次集体大会,这样的管理制度减少了层级之间互相汇报浪费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