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手机cpu芯片供应商分布

新手学堂014

全球手机cpu芯片供应商分布,第1张

中国、美国、韩国。

美国生产高通骁龙系列芯片。中国生产联发科。韩国生产三星。

芯片设计作为半导体行业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研发成本和技术壁垒相对稍低,是相对容易突破的环节,在手机芯片产业链中亦是如此。

日前,据外媒报道,由于京东方未经允许擅自更改苹果设定的屏幕规格,可能被后者取消其iPhone 14 OLED屏幕订单。

经过数日的发酵,情况对京东方似乎愈发不利——一直对供应链有着严苛要求和极强控制欲的库克,绝无可能接受供应商私自做主更改参数的行为。

只不过,这桩生意告吹,对双方来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站在苹果的角度,要面对制约三星失败的事实,相信库克并不好受。根据The LEC的爆料,京东方这3000万iPhone 14屏幕订单,有2000万将交给三星,1000万交给LG,苹果和这两家大厂的博弈可能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而从京东方的角度出发,经济和声誉上的损失都是肉眼可见的。按照当前行情,iPhone 14这3000万块屏幕总价接近100亿元。

不过,京东方为加入“果链”所做的努力并不会白费:多年的饱和式投入,帮助京东方打造了一条国内最成熟、量产能力最强的OLED生产线,即便没有苹果,它们也不缺新的客户。

相比可能错失的苹果,国内竞争对手的崛起、OLED面板市场面临的降价和产能过剩等潜在危机,同样值得京东方注意。

发酵数日之后,京东方和苹果之间的拉锯战仍看不到和平解决的希望。

在此之前,据外媒报道,由于京东方未经允许擅自更改苹果设定的屏幕规格,可能被后者取消其iPhone 14 OLED屏幕订单。根据此前的公开信息,京东方承接了苹果3000多万部iPhone 14屏幕订单,对其业绩有重要意义。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综合各个信源的报道,诱发这次争议事件的根源已经很清楚——京东方私自更改TFT电路宽度,以达到降低电阻、提高良品率的目的。这一套操作下来,京东方的利润率无疑会有显著提高,但副作用就是面板的亮度、功耗和苹果的设计有出入,可能会对最终的成品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更重要的是,一直对供应链有着严苛要求和极强控制欲的库克,绝无可能接受供应商私自做主更改参数的行为。

另一家著名的果链企业瑞声 科技 此前就曾表示,“原则上除了设备和工人是瑞声的,生产线上的其他环节都由苹果控制。”其中,控制软件和电脑系统是苹果的,ERP系统也是苹果的,就连生产一线的工程师团队中也有苹果的驻厂人员……

在库克的管理哲学里,强化供应链控制是保证苹果主导地位和产品品质的关键,也是不容挑战的底线。

对于苹果和京东方来说,如果能合作无间,无疑是双赢。但如今合作关系出现裂痕,只怕会给双方却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苹果来说,这一次合作告吹对其供应链体系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影响——尤其要面对制约三星失败的事实,相信库克并不好受。

最早爆出这则猛料的外媒The LEC言之凿凿,表示苹果将把原定交给京东方的3000万块iPhone 14屏幕订单转移给三星、LG两家韩国大厂,报道中不乏对苹果的讽刺意味。

众所周知,苹果当初之所以将京东方纳入iPhone 14面板供应商名单,除了想保证产能之外,抗衡三星、降低单一供应商带来的供应风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彭博社此前的报道,三星显示器公司和LG旗下的面板制造商LGD过去一年总共为苹果供应了11亿块OLED面板,主要应用在iPhone 12和去年秋季新发布的iPhone 13系列机型。要知道,过去一年苹果总共才采购17亿块面板,三星、LG两个大厂已经承接了64%的订单。

其中,高配版的iPhone 13 Pro和iPhone 13 Pro Max机型面板更是由三星独家供应,后者的作用和地位可见一斑。

有鉴于此,苹果曾致力于扩充面板供应商名单,达到制约三星、提高议价能力的目的。

但可惜,苹果的如意算盘这次可能要落空了。根据The LEC的爆料,京东方这3000万iPhone 14屏幕订单,有2000万将交给三星,1000万交给LG,苹果和这两家大厂的博弈可能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至于站在京东方的角度看,经济和声誉上的损失都是肉眼可见的。

按照当前行情,iPhone 14这3000万块屏幕总价接近100亿元。上一财年,京东方营收达到21931亿元,同比增长61%, 历史 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乍一看,少了苹果这100亿的订单,对京东方来说算不上伤筋动骨。

但需要注意的是,iPhone 14这张订单,代表的远不止100亿交易额——这背后还有京东方酝酿已久的升级转型,以及和三星、LG开战的决心。

根据财报数据,上一财年京东方归母净利润仅录得25831亿元,较过往虽有很大进步,但1388%的净利润率和2887%的毛利率并不算突出。对比之下,三星显示器的利润率就长期维持在20%以上,去年三季度的营业利润率更是高达268%,几乎相当于京东方的两倍。

众所周知,京东方当前营收仍依赖LCD业务,但和OLED相比前者利润差距明显。拿下苹果订单,逐步从LCD向OLED进行业务升级,是京东方为自己规划的转型路线。如今计划被打乱,想必会对其短期业绩造成一定冲击。

不可否认,过去这些年京东方为打入“果链”的确作出了许多努力。

早在2017年,京东方就传出有望加入果链为苹果生产手机屏幕的消息,但因为技术和产能问题未能成行。 而在此之后,京东方就针对这两个弱点进行补强,一边扩充生产线一边加强研发投入。

数据显示,2017年-2021年京东方研发投入分别为697亿、723亿、875亿、944亿和12436亿,同比增幅也不断上升。截止去年年底,京东方研发人员总数达到19万,占员工总数的248%,过去一年新增专利申请9000件,其中90%是发明专利。

多年的饱和式投入之后,京东方也终于有底气和三星、LG掰一掰手腕。

而在产能方面,京东方的投入同样是巨大的。

去年年底,京东方豪掷465亿巨资建设的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开始进入量产阶段,目前产能已经开始爬坡。此外,据媒体报道,京东方还有意调整B12工厂第三期生产线,目的是为了承接苹果iPad订单。

从表面上看,京东方投入了大量资金扩充产能、升级技术,如果最终还是没法挤进“果链”,的确是一种损失。但价值研究所认为,凡事要分两面看: 前期投入的这些沉没成本,帮助京东方打造了一条国内最成熟、量产能力最强的OLED生产线,即便没有苹果,它们也不缺新的客户。

根据DSCC的统计,自2019年以来,智能手机市场出现高端化趋势,小米、OPPO、vivo和独立出来的荣耀都已明确表示要发力中高端市场。乘着这股东风,OLED面板的渗透率也出现明显上升。报告显示,2021年OLED手机面板渗透率为52%,占据了半壁江山,并预计在2022年底达到57%。

根据IHS Markit的报告,2021年全球OLED显示面板市场规模收益为680亿美元,较2019年的367亿接近翻倍。在“面板王国”韩国之外,中国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OLED面板供应市场。

将目光放回京东方身上。随着OLED屏幕产能逐渐爬坡,武汉京东方光电的经营效益也全面好转。去年一季度,这家京东方重要子公司实现近五年来首次正利润,实现净利润达到36亿元,单季度利润已经超过过去四年的净亏损总额。

而在去年6月21日宣布定增近200亿时,京东方在AMOLED市场的布局和未来规划和浮出水面。目前,包括荣耀、OPPO、摩托罗拉等手机厂商都已和京东方达成合作,后者还在努力开拓VR/AR硬件、智慧医疗、车载屏幕等市场。

广阔的市场前景,甚至让京东方继续启动产能扩充计划,特别是针对高端屏幕生产线的升级。

最新的动态是去年3月份,京东方旗下子公司武汉京东方宣布将对现有厂房进行产能扩充。这次扩充计划预计投入自筹资金3775亿,主要是针对第10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苹果可能取消iPhone 14屏幕订单的消息,京东方在5月23日向投资者回应称“不予置评”,且强调公司在OLED领域的年度目标没有变化,相关业务还在有序推进中。

通过上文分析,价值研究所认为京东方这番回应并不是嘴硬或打官腔,它们的确有自己的底气和考虑。

更何况,相比可能错失的苹果,国内竞争对手的崛起、OLED面板市场面临的降价和产能过剩等潜在危机,或许更值得京东方注意。

根据知名研究机构Omdia统计的数据,2022年中国厂商在OLED面板市场的占有率有望上升至27%,较去年的15%接近翻倍。随着折叠屏手机、中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不断增长,OLED面板需求有望继续上升,这位中国厂商提供了上位机会。

而在国内一众面板厂商中,除了京东方,TCL华星光电、深天马也是很有实力的竞争者。

拿量产能力、市占率和良品率这几个数据来说,京东方后面的追赶者们这几年进步非常明显。

根据公开信息,京东方目前已经实现量产的OLED生产线总共有五条,成都、绵阳、重庆和福州的生产线产能都能达到接近5万块/月,是国内厂商中量产能力最强的。

深天马的优势在于,其位于上海工厂的45代线单月量产能力高达75万块,是国内量产能力最强的一条OLED面板生产线,和LG、三星相比也毫不逊色。但问题在于,其产能过于集中在上海,45和55代线掌握了超过95%的产能。一旦遇上最近两个这种程度的大规模疫情,产能会出现断崖式下滑。

另一个被业内人士寄予厚望的OLED厂商华星光电,也有类似的问题。2019年投产的电武汉6代线单月产能超过45万块,是TCL华星光电目前最重要的一条生产线。

当然,眼看市场逐渐起量,这些头部玩家都在积极增加产能。去年年底,TCL宣布在广州筹建T8柔性OLED面板生产线;今年1月份,总投资额高达150亿的T5生产线也完成了模组厂房和综合动力站的封顶工作。

按照业内规律,OLED生产线从筹备到正式量产一般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换句话说,京东方、TCL和深天马们的量产能力在2024年左右将达到一个全新高度。

不过,在开足马力扩充产能的同时,京东方们还要警惕两个危机:一是面板需求的短起起伏,另一个是核心技术上的缺陷。

虽然业内对OLED面板的应用前景十分看好,但受国际局势、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周期性淡季已经初显威力。据外媒报道,苹果预计在今年二季度减少iPhone SE和iPad订单,三星也有类似的砍单计划,预计设计近千万块OLED产能。

目前,三星已经叫停了在越南的部分面板生产线,并准备将产线撤回韩国本土,重新调整在东南亚的布局。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在市场需求出现动荡的情况下,良品率最高、生产技艺最稳定的厂商,更能得到上游客户认可。 从另一个角度讲,砍掉部分内部需求之后,三星、LG这些大厂也有能力承接更多外部客户订单,这对京东方、TCL等本土厂商来说并非好事。

根据DSCC的统计,目前LG在OLED面板良品率上一马当先,自2017年之后就一直稳定在90%左右,三星也在最近两年迈过了这个门槛,且部分新投产生产线的良品率一度达到95%的业内最高水平。

对比之下,京东方对外宣布的数据是AMOLED产线成熟产品良率在80%以上,这已经是国内厂商的最高水平。在产能上和京东方最接近的深天马,2021年良品率刚刚迈过60%大关,TCL 华星光电也徘徊在60%左右。

归根结底,决定良品率的核心技术依旧掌握在三星、LG两大巨头手中,是京东方们必须解决的难题。

比如最关键的背板段蒸镀环节里必不可少的FMM金属材料,日立掌握最好的生产工艺,而三星又一早便和日立订立了独家协议。再比如OLED驱动IC市场,三星LSI和LG LX Semicon垄断了90%的市场份额,统治地位无可撼动。

已经攻克量产关的京东方们,现在是时候想想办法迈过技术难关了。

以iPhone 4的面世为分界点,苹果乃至整个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了无比辉煌的十年。但在2020年之后,疫情爆发、全球经济下行、通胀飞涨叠加不断升级的供应链危机,让智能手机市场加速挥别自己的黄金时代。

苹果无疑仍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消费电子巨头,iPhone的订单也还是所有供应链企业渴求致富机会,但恐怕再也没有决定一家企业、一个行业生死的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包括清溢光电、八亿时空、格林达、商络电子、南极光等京东方供应链企业相继成功登陆A股,凌云光、路维光电、苏州天禄等企业也已启动IPO流程。可能无缘“果链”的京东方,悄然间已经培养了一条同样强大的供应链,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一起走向了繁荣。

在商业世界里,没有谁离了谁就一定会倒下,没了苹果的订单也不是京东方的末日。至于能不能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就要考验京东方的硬实力了。

全球半导体和手机通信行业的领跑者之一三星公司,正在用大手笔的投资来布局未来,也势必引发全球相关产业新一轮的投资浪潮和格局嬗变。

三星电子近日宣布,未来三年内,母公司三星集团将在后疫情时代投资240万亿韩元(约合133万亿元人民币)扩大公司在生物制药、人工智能(AI)、半导体以及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受此消息影响,三星电子股价当日收盘上涨31%。

三星的危机感其来有自,三星宣布此项重磅投资正是在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各国及 科技 巨头纷纷加码半导体等相关产业,行业竞争渐趋白热化。此外,三星的传统优势业务也面临着越发激烈的竞争,手机行业来自苹果、华为、小米、OV等的竞争压力不小,面板行业则受到京东方、TCL华星光电等的强力冲击。三星需要重磅投资和谋变来突破当前的“紧急时刻”。

李在镕的大手笔

李在镕8月13日正式假释,在韩国和国际 社会 引发轰动。今年1月,李在镕获刑2年6个月。据悉,此次李在镕的假释是多方共同促成的结果,其中韩国经济团体一直希望他能被赦免释放,好带领三星在全球半导体竞争中杀出重围。

今年4月,韩国五大经济团体就在给青瓦台的联名建议书中提到,疫情推动各国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半导体的重要性凸显。韩国半导体产业正面临新的危机和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半导体竞争之中,三星统帅之位的空缺,若导致投资和决策迟延,很可能在一夜之间丧失多年积累的优势。

此外,韩国经营者总协会为李在镕发声:“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主要国家的霸权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李在镕副董事长回归经营。”韩国《朝鲜日报》评论也表示,假释李在镕是为了国家利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实际上,作为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三星已经和韩国 社会 牢牢绑在了一起。韩国交易所近期公开的资料显示,个人投资者在三星电子的持股比例在8月18日达到1308%,是2020年底648%的2倍多,相当于个人股东可能已超过500万人。也就是说,每10个韩国人中就有1人拥有三星电子的股票。

当前,全球芯片紧缺,各国重金发力半导体产业,韩国的半导体产业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文在寅政府力推的半导体强国计划离不开三星。权衡利弊后,文在寅最终宣布假释李在镕并表态:“这是为国家利益作出的选择,希望国民能理解。”韩国法务部宣称,这是“综合考虑全球经济、国家信用风险等各项条件”后的决定。

李在镕的支持者表示,在 历史 性芯片短缺的环境下,三星在他缺席的时候未能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并且推迟了投资。于是,李在镕在假释10天后就迅速发布了此份超过市场预期的重磅投机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三星集团于2018年提出的三年投资计划,最新的投资计划规模提升了30%左右。而且此次投资计划中将有180万亿韩元将投向韩国本国。三星方面表示,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创造4万个新工作岗位,这包括在此前招聘计划基础上增加多达1万个新工作岗位。除直接就业外,在韩国的投资预计将有助于在相关行业和企业创造约56万个就业机会。

这个超过市场预期的投资计划在宣告三星掌门人回归和将全力奔跑的同时,也被外界解读为,是李在镕回馈给韩国和被假释的一份超级大礼。

重金押注战略业务

具体来说,在半导体领域,三星电子旨在进一步加强其全球技术领先地位。在系统半导体方面,三星计划提前实施已宣布的171万亿韩元投资计划,以开发先进的工艺技术,并拓展人工智能(AI)和数据中心的新应用业务。在内存方面,三星将专注于下一代技术,如14纳米及更先进工艺的DRAM和200层以上的NAND闪存,以巩固其全球领先地位。

对比三星、英特尔最新的二季报可以发现,三星电子半导体业务的季度总营收为197亿美元,英特尔则是196亿美元,相当于三星时隔两年重回半导体收入全球第一。同时资料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三星独占全球内存市场436%的份额,占据绝对优势。

“考虑到当前的全球环境,半导体行业需要积极的投资。”三星方面表示,内存投资方面将继续在研发和基础设施上进行,重点是满足中长期需求,而不是市场条件的短期变化。

在生物制药领域,三星生物制品和三星生物医药将继续积极投资。三星将扩大合同制造业务,除目前正在运营的三家工厂和正在建设的第四家工厂外,还将新建两家工厂。据悉,上述工厂主要为像罗氏等全球一些大型药物厂商做代工。

与此同时,三星还计划新签订疫苗、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合同制造,而生物仿制药业务将继续推进产品开发渠道。就在今年5月,三星签署协议为莫德纳新冠疫苗负责填装和罐装,这也意味着,其很可能和莫德纳扩大协议或和其他疫苗厂商签署新协议。

而就当下火热的5G商用领域,三星也没落下,根据投资计划,三星将重点增加对下一代通信技术的研发投资,并确保其网络虚拟化和开放网络开发相关的人才。同时三星还计划增强其软件能力,并扩大其产品组合和新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些传统的优势领域外,三星此项投资计划还重点提及支持其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兴应用领域进行大量的研发投资。三星打算将高性能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更多智能设备,而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将着眼于确保该领域核心技术的安全。

在显示器和电池方面,三星将通过扩大下一代OLED和量子点显示器的应用,以及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和固态电池产品,进一步扩大其市场领先地位。而此前三星SDI刚宣布进军美国电动车电池市场,目前正在为美国电池工厂选址。

野村亚洲 科技 研究主管钟国荣认为,和过去三年比,三星未来三年会在芯片、电池和生物 科技 上每年追加约20万亿韩元投资,因此相当可观。

同时,这是一份全面而又重点突出的投资计划,几乎涵盖了当下全球最热的半导体、5G、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关键领域,而这些也是目前众多 科技 巨头重金布局、群雄逐鹿的主战场。

三星的危机感

三星的危机感也主要源于此。

以当下火热的半导体领域为例,在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各国纷纷加码芯片半导体的投资,美国计划投资超500亿美元来发展芯片产业,欧盟的目标是到2030年全球芯片市场份额达到20%,中国则计划在2035年前将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先进技术的研发预算每年增加7%以上。

科技 巨头们也不甘落后,台积电、英特尔等三星电子的主要竞争对手正在大举投资。此前,英特尔刚宣布了回归芯片制造,将投资200亿美元新建2家芯片工厂,而台积电则是全球晶圆领域的龙头老大,占据全球50%以上的份额。

三星电子方面表示,疫情重组了全球芯片供应链,尤其是英特尔和台积电扩大了在代工领域的支出。而半导体是韩国经济的“安全网”,2020年占韩国出口的193%,积极投资是韩国的“生存战略”。

尽管在传统的手机制造领域,三星依然占据着全球第一的宝座,但面临的竞争压力却与日俱增。2020年,三星手机的全球出货量为27亿台,这也是三星手机在2011年登顶全球后,全年出货量首次低于3亿台。而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大幅增长132%的情况下,三星手机市场份额仅增长了93%。

在面板这个传统优势领域,三星也面临着同手机类似的困境。最新的Q2财报显示,三星AMOLED面板份额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出货量为101亿片,单季度市场份额首次跌破70%,只有695%,环比下降20%。而同期,以京东方为首的国产AMOLED厂商表现突出,Q2单季出货1482万片,环比增长361%,紧跟三星之后。维信诺Q2出货量以980万片的出货量位列第三。

但该分析师直言,也千万别低估三星的实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全球很难找到像三星这样横跨半导体、手机通讯、面板等领域且各个领域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 科技 巨头了,三星可以说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大小战役和短兵交接中崛起的,除了本身的实力,让三星一次次绝处逢生的正是其与生俱来的危机感和超前的前瞻布局。”

如果拿整个三星集团和苹果公司来做比较的话,其实没有什么可比性,因为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集团企业,旗下大大小小公司几十上百家,所涉及的业务亦十分的广泛,而苹果公司只是一家主要从事电脑硬件、软件、消费电子产品、数字发布等电子工业公司,和整个三星集团不能相提并论。

三星集团和苹果公司交集最大的莫过于其旗下的最大的子公司——三星电子,它也是一家电子工业类公司。和苹果公司相比,它的实力还是稍逊一筹。根据财富公布的2018年世界五百强强显示,苹果公司以229234亿美元的营收位列五百强第11名,三星电子则以21194亿美元的营收位列第12,差距还不算大。但除了营收以外,净利润、市值、 科技 实力等三星电子也还是不如苹果公司的,即使三星的手机市场份额比苹果高,但是净利润与苹果公司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财团,其旗下就有三星电子、三星人寿保险、以及三星物产三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整个集团的营收超过3000亿美元,据说它的产值贡献了韩国GDP的20%以上。三星已经成了一个商业帝国,触角已经伸到韩国的各个角落,电子、造船、化工、机械、保险、金融、医疗、物产、航空等。它贡献了韩国最多的税收,最多的出口,雇佣了最多的员工,也极大的提升了韩国的国际地位。而苹果公司只是美国一家实力雄厚的 科技 公司,它在美国的地位自然比不上三星集团之于韩国的地位。

当我们比较实力的时候,其实缺乏一个标准,以下我主要从公司的技术实力、边缘业务实力、集群实力、经济实力、品牌实力等方面,对三星和苹果进行比较。

第一,技术实力。

其实这也是最大的争议。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苹果象征着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三星象征着高大全(高端大屏全产业链),似乎两者在技术上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其实不然。

苹果的技术其实不仅仅代表自身,更是硅谷 科技 的一个代言人,硅谷模式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特征——知识产权输出。

苹果在硬件方面确实缺乏如三星一般的生产制造业务,但苹果做的是顶端设计,它不需要制造生产,它只需要把产品设计出来,然后把生产制造环节交给下游公司去执行即可。三星在半导体领域比苹果要更全面,它不但涉及到顶端设计,在生产制造方面还能与同行业老大台积电掰手腕,三星相当于兼顾了苹果设计和台积电生产工艺两方面的技术能力。

至于富士康,富士康只是个代工厂,论技术难度跟台积电还有不小距离。

但即便如此,三星在硬件上的技术实力还是不如苹果,因为我前边说过,苹果不仅仅是苹果,它代表的是硅谷众多 科技 公司,它让苹果在硬件的工业设计方面远远超过三星,所以苹果的产品才能获得同行业利润的大头,所以苹果的产品才能仅发力中高端市场就已经占据世界智能手机市场的前列,多年保持销量利润第一,一直保持利润第一。

这里说的仅仅值指的是硬件技术实力。

而软件技术实力上,我仅仅讲一个事实:Windows和IOS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两大PC端桌面操作系统,Android 和IOS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两大智能终端操作系统。

第二,边缘业务实力

所谓边缘业务,指的是一家企业在标杆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通俗点讲就像一棵树主干外的旁枝。

一般而言比较大的企业集团都会开展边缘性业务,这是出于利益最大化而所作的发展决策。

三星的边缘性业务范围极广,几乎牵涉 社会 民生各个领域,甚至牵扯到军事领域。但苹果的边缘性业务可以说高度聚焦 科技 领域。

这是两种不同思维造成的,三星这类企业发展边缘性业务的主要目的是把自身掌握的资源最大程度变现,同时为企业多一种选择,如果主干死了,旁枝就能够保证这棵树不死。在现代企业中,三星这类企业可以说占据绝大多数,国内如BAT,其实也是这类企业。

而苹果则是集中注意力在主干上,它要保持资源对主干的强支撑性,所以它的边缘性业务很少,或者说边缘性业务最终都变成了主干性业务。比如说iPad等。

相较而言,三星的边缘性业务在体量和实力上确实胜出苹果。

第三,集群实力

这里要说的是产品带动的产业链资源方面的实力。

其实两者之间难分伯仲,因为苹果和三星本身即使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三星更类似于苹果全球供应链库中的一员,并且是大客户级别的。

但是三星得益于安卓庞大的用户基数,也带动和引导了安卓系统下的智能手机的发展,并且建立起自己独有的供应链库。

这方面,苹果跟三星难分谁胜谁败。

第四,经济实力

三星集团其实很难用简单的股价来衡量其价值,因为它的一部分属于制造业。制造业的特征就是重资产,重资产很容易被低估。

而纯以市值来看,苹果毫无疑问经济实力更强。

而实际上,将三星集团各部分资产进行统计后,鉴于三星庞大的员工基数,其实三星集团可调配资金远不如苹果。

所以即便以现金流和可调配资金来说,苹果的经济实力也远大于三星,并且远超同行。

最后,通过以上比较,相信大家也看到了我的观点——三星的实力与苹果仍存在差距。

而这种差距的根本在于两家企业的理念不同。三星是一家重视重资产的企业,它并非典型的互联网 科技 企业,它更传统。苹果则是重视思想创新的公司,它的立足点已经不仅仅是创造好产品,而是更高远的理念。

以上。

其实以三星集团和苹果公司来对比,完全是不在一个档次上,三星集团目前来说占据着整个韩国经济GDP的1/5左右,这与苹果相比来说有着天壤之别,三星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寡头公司。

从类别上来说,三星的手机只是三星集团一个比较重要的部门而已。三星集团除了农业之外几乎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包括电子工业、机械和重工业、化学工业、金融服务和包括物流!

除此之外三星集团还有一些附属公司这些附属公司所延展的行业就更为广泛了。造船、精密化学、石油、保险、风险投资、酒店、医疗院、物业、福利院、经济研究院,在重工业方面,包括三星重工以及三星精密化学等,韩国都是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世界上也是很有名气。

与此同时,三星在手机这个比较重要的部门上,也是掌握着绝大多数半导体的供应链,比如说三星不是垄断了闪存颗粒的一家手机厂商,除此之外三星在屏幕方面也接近于垄断。

除此之外三星还有自己的摄像头,处理器等等,凡是手机上使用的三星几乎都可以自给自足,这是非常恐怖的地方。

相比来说苹果虽然净利润非常高,但与三星相比来说,苹果依旧还是一家硬件企业,也没有在供应链体系的绝对话语权综合来说的话,苹果方面还是在于品牌和ls的软实力方面,做的比三星好,,尤其是iPhone的手机利润是整个智能手机界最高的。

所以综合来说的话,苹果肯定是与三星集团没有办法相比,但相比来说苹果在手机部分包括智能硬件已经几乎是做到极致了,要知道如此高额的利润空间,简直是国产厂商们想都不敢想的。

我的看法是,三星集团和苹果公司,都属于顶级强大的 科技 公司,但是它们的强大各自体现在不同的层面——

三星集团的强大,主要是硬件更强大,三星应该是目前唯一一家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全产业链产品的企业,没有之一,CPU、内存、摄像头、显示屏等等,尤其是它把每一个产品都做到了一流甚至顶级地位,在全球都占有一个不小的市场份额。

如果放眼全三星公司,就是不仅仅谈论三星手机所涉及的三星电子,那么三星就更庞大、更强大了,但仍然还是以硬件为主,三星电子、三星物产、三星保险等,还有什么火灾、重工、机械等等。

苹果的强大,完全局限于 科技 产业,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它的业务超出 科技 行业的。但是,苹果公司最近几年好几次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企业,好几次市值超过万亿美元,这个强大,恐怕将三星公司旗下所有公司的市值加起来都没有苹果公司高,这是苹果的第一强;苹果手机在高端品牌上占据了全球一半市场,虽然手机总销量比三星手机要少的多,甚至被华为赶超了,可是总销售额却仍然高于三星手机,更远超华为,这是苹果公司的第二强;苹果公司首创电脑上的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在以后的很多年间也一直领先瘟都死,同时,苹果也是首创了最美最佳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安卓学习模仿后才后来居上,但总体上,苹果的电脑操作系统和瘟都死两强并立,苹果的手机操作系统和安卓两强并立,这是苹果公司的第三强。

三星之强,苹果不具备,所以苹果手机也是可能受制于人的,比如苹果公司除了自家研发设计CPU外,几乎所有硬件来得采购人家的东西,连CPU都要让专门的代工厂生产,苹果只是设计而已。从这一个层面上说,苹果比三星弱爆了。

但是苹果之强,三星也不具备,苹果在高端电脑和手机品牌方面的建设水平,远超三星,苹果似乎在这方面的工作极具天赋,看看这几年苹果公司在影视剧方面的投入,今年搞出了几部影视剧,也非常的像模像样了,苹果TV已经可以和亚马逊、奈飞、迪士尼+、HULU、HBO等一起被评论家奉为流媒体六大,而 三星在这方面毫无动作,所以三星在网上无法形成自家的生态世界,而苹果公司的封闭生态世界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没有一家 科技 企业可以与之匹敌,苹果公司在营造自家的网络世界上,其野心几乎要和整个互联网世界相抗衡。

——三星集团和苹果公司的发展模式不一样,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总体来说,两家公司都属于当今世界顶级企业之一,实力之强大,也都属于当今世界最高层面,一个重在硬件和传统业务,一个重在 科技 领域、网络和系统以及高端品牌。苹果公司总市值更高,三星集团更庞大。如此而已。

听说过海尔集团不?恐怕很多人的意识种只知道青岛海尔,就是做冰箱那个。苹果和三星集团比,就相当于之前有人拿格力和海尔比,想想就想笑。

千禧年后,最大的垄断就是生态链的垄断。就像众所周知的宝洁。潘婷,飘柔,海飞丝,吉列,佳洁士,护舒宝,帮宝适,这些都是宝洁旗下品牌,不说不知道,一说,发现用的全是宝洁。一条完整的生态链,就是一瓶慢性毒药,让你慢慢中毒,从此再也离不开他。这就是生态链的价值。

三星集团的生产链遍布各行各业,从出生到死亡,一直离不开三星产品。就算其中一截链条断掉,也不会伤筋动骨,可一旦生态链成熟,那么就是一座很难逾越的大山。就如同Windows系统,苹果的生态,这些都是很难超越的。为什么苹果不止生产手机,还生产电脑,手环等等?

很多成熟的企业都会寻求多元化发展,从拳头产品不断延伸出去,扩大生产链,即使亏钱也要去做。董姐姐为什么要去做 汽车 ?因为在制冷系中,空调已经做到瓶颈了,冰箱有巨头海尔在,很难去分一杯羹,而国内 汽车 ,新能源这块基本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至于说市值,市场价值。泰囧里面提过一词,油霸。油霸一出,石油价格巨降。这从侧面说出,假如手机界一旦发生类似变化,而苹果没有抓住,那么苹果的市值就会巨降,三星集团则不会。这就是完整的生态链和单一产品的区别。

能看懂的自然知道三星集团和苹果公司的区别,目前的强与弱。

很多人用过三星手机,但是对三星集团并不太了解,只是觉得很大,毕竟号称 “三星帝国” ,那么这个帝国究竟多少份量?能不能干过苹果呢?

三星集团:1938年由李秉哲创立,是一家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行业的跨国企业集团,旗下子公司众多,占据了韩国国民收入的20%,有着“三星帝国”之称。

三星电子:1969年成立,韩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企业,也是三星集团旗下最大的子公司。主营业务有:智能手机、半导体制造、PC、显示屏、通讯、智能家电等。 三星电子是整个三星集团最核心的业务,营业额占到整个集团的70%,净利润占比更是超过80%,2018年最高达到935%。

可以看出三星电子无论是营业额还是净利润都在整个集团占比非常大,是 整个集团的支柱产业

我们只要对比三星电子和苹果,就知道三星集团和苹果谁强谁弱了。

1、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三星电子 2019年营业额2215亿美元,利润399亿美元,世界500强第15位。苹果2019年营业额达到2601亿美元,净利润552亿美元,世界500强第11位。营业额超过了三星电子,但距离三星集团的3100亿美元还是有差距,但是净利润绝对打败三星。

2、 科技 实力: 可以说三星电子是一家硬件公司,而苹果则是软件公司

三星电子硬件:半导体制造、显示屏制造、芯片代工。显示屏制造世界第一,尤其在 手机OLED屏幕中市场占比高达933%,柔性OLED中的占比更是达到942%,芯片代工技术世界第二,尽管和第一的台积电仍有差距。

苹果iOS系统2007年发布,目前手机端市场占有率为22%,同时iOS还是电脑端的第二大操作系统,并且拿走了整个手机行业的净利润的66%,这足见苹果的软件实力绝对强大。

3、产业链:三星的产业链主要集中在硬件,依靠显示屏世界第一和手机销量世界第一打开了整个硬件产业链。

苹果则依靠iOS操作系统和iPhone建立起世界级的产业链,尤其在中国的iPhone产业链及其庞大。而三星电子则失去了中国市场。

没有中国的市场算不上世界市场,所以产业链上还是苹果获胜。

4、抗风险能力:目前全球仍处在新冠疫情中,可以说风险一触即发,引发金融危机也是有可能的。巴菲特说过“ 现金就是氧气 ”,危机中只有现金能让你活下来。

三星现金储备:三星电子的现金储备已经超过100万亿韩元(888亿美元)

苹果现金储备:苹果拥有约2600亿美元现金(约合人民币16625万亿元),真是 富可敌国

而三星电子号称30万员工,苹果公司员工137000人, 一旦发生风险,苹果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远超过三星电子。

可以说三星集团非常强大,可以称得上“三星帝国”,但是实力仍不敌苹果。

这根本不需要对比,只要看看三星在韩国是怎么样的地位,有哪些产业,就知道苹果在三星面前是个小弟弟!

1、政府背景: 韩国经济总量2018年排名全球11,而三星这一家公司占据了韩国GDP的20%,可见三星在韩国是一个举足轻重,是一个行业巨头,它发展的好坏将会严重影响整个韩国。可以说三星和韩国政府的利益是直接捆绑在一起的,一旦三星出问题,将对韩国政府出现致命的打击,仅三星的失业人口就能让韩国出现混乱。因此,韩国政府对于三星是不余遗力的支持。整个三星发展史,就是韩国官商合作的典范,三星能在半导体行业出人头地,韩国政府功不可没。

2、工业化实力: 题主可能只知道三星 科技 领域的内容,比如手机、电脑、内存、屏幕等等,但其实整个三星集团的业务范围要比这广泛的多, 三星是有自己完整的工业化产业链, 可以说韩国人的生老病死均离不开三星。整个三星包括65个下属公司,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 汽车 、交通等数百个领域,甚至三星还是韩国第一大军火商,比如K9自行火炮在全球销量不错,抢了我国火炮的不少生意。

3、半导体方面: 以上是整个三星的实力!那我们再来看看三星在半导体产业上的实力,或许单独拿这块出来比对也更合适。这块其实包括了三星电子和三星半导体两块业务,存储芯片三星排名世界第一、液晶面板全球第一、芯片代工全球第四,前两项也都算是手机、电脑等产品的必备配件。

对于以上这些内容,我想苹果都是不具备的,不可否认苹果的 科技 实力很强,能自己研发手机芯片,能打造出iPhone、Mac这样的 科技 产品,但是在现代化 社会 中,工业基础以及制造业才是这个 社会 的基石,没有这些基础就是无根之水(尤其是对一个现代化国家来说)。而三星现在就是这样拥有了完整工业化产业链,有自己的制造产业,自己掌控上下游产业链。简单说,苹果和三星比,其实就是一个企业和一个国家在对比(美国某杂志曾以“韩国三星共和国”为题报道三星),因此往大里说,苹果在三星面前其实就是渣渣!

财富中文网发布了2019年美国《财富》500强排行榜,沃尔玛以5144亿美元的营收位居第一,苹果公司以2656亿美元的营收位居第三,同时苹果在2018年市值突破了万亿美元。

三星电子在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43万亿韩元,折合2190亿美元(约15万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为530亿美元,净利润为340亿美元。

三星电子的营收占据三星集团80%,所以从市值来说,三星集团还是差苹果公司不少。

很多人说三星集团不止垄断电子,作为全韩最大的企业,其业务还涉及金融、酒店、军工、机械等领域。

其实那都是老黄历了,三星真正领先的,其实也就是乘着美国打压日本时期成长起来的半导体和面板产业了。

而随着华为+海思麒麟+紫光+京东方+中芯国际的崛起,三星的优势又能保持到什么时候?

相比而言,苹果公司在行业的垄断地位、领先程度要厉害的多。

尽管乔布斯过世之后,一路唱衰,手机行业又面临华为、小米等强劲冲击,苹果业绩还是一路飙升,2018年甚至到达万亿美元市值。

而这一切都是由十几万员工的苹果创造的,其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简直不可想象。

就算苹果影响力在减小,但其领先优势没有5-10年其他公司超越不了。

结论就是,单纯讲公司实力,三星集团比不上苹果公司。如果不是考虑韩国政府的扶持,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在以后的日子里,真正双雄争雄的只会是中美企业,其他国家只能是争老三罢了。

送一条五年后的提问:

我想问一下,中国哪家公司和苹果公司实力一样强大?

苹果比三星强,在2018年二季度的一次全球智能手机营收比重中,三星手机比重只有17%,而苹果占总营收的62%。在世界五百强中,三星排名第12,苹果排名第11位,从这个角度,三星是比不过苹果的。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三星手机属于三星电子中的业务,而三星电子确实三星集团中的一份子,仅仅三星电子就让苹果公司疲于应付。三星集团和苹果公司的区别,有点像西瓜和苹果的区别!三星集团的体量,不是苹果可以相比拟的。

我们先看看两者在500强中的比较,就能看到两者的差异。

苹果:

三星电子:

可以看到,苹果的总资产为375319亿美元;而三星电子总资产为281905亿美元。确实,苹果更多一些,可是我们要知道三星电子只是三星集团的一份子!

三星从1938年成立,如今已经过了81年的 历史 ,它基本上已经渗透到韩国方方面面,它有众多的公司,比如三星电子、三星物产、三星航空、三星人寿保险、雷诺三星 汽车 等,关键它的领域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方面。

这是一个巨无霸,而苹果相比它就逊色许多。所以,我们说三星是西瓜,苹果公司确实是一个屏幕,毕竟,三星基本上和韩国息息相关,而苹果可没有和美国休戚相关!

先分析一下两家优势,美国苹果公司是一家更注重软件设计的公司,其市值曾高达一万亿美金,现金流为2300多亿美金,营业利润排全球500之首,2018年全年营收达到2655亿美金,为名副其实的巨无霸企业,反观三星电子,他的优势在于全方位纵向一体化的垂直产业链,是一家注重硬件生产的企业,背后依附集团内其他兄弟企业,和韩国政府加成,确实实力不容小视,三星电子的营收占据三星集团80%,2018年达到2200亿美金,利润不及苹果公司,现金流更是不如,只有1000亿最多,连整个三星集团总市值也只有三千多亿美金,不过三星目前来说赶超的力度很大,且三星集团的总体营收应该达到三千亿美金左右,超过苹果公司两千六百多亿,总体而言,苹果大而精,三星大而全

韩国电池供应商很清楚,其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拜大国竞争所赐。但作为代价,韩企如果不能以平抑成本解决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供应问题,其长期业绩仍然受到质疑。

文 /《汽车人》齐策

韩国最近的日子不大好过。5月1日,韩国宣布了4月份不如意的贸易数据,迎来了连续14个月逆差。尽管262亿美元逆差为去年6月份以来最低,但积累数量已经很可观,经济压力很大。

韩国一直享有世界经济的“矿坑金丝雀”绰号。其国内市场狭小、缺乏大宗矿产资源(连硫磺都没有)、出口导向型经济、与国际贸易体系联系极为密切……这些特征,让韩国作为亚洲第四大经济体,对国际上的风吹草动高度敏感。

17年来,中国一直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2018年的时候,韩国对华顺差还有550亿美元,2019年就跌到220亿美元。而2018年发生了中美贸易战。

今年4月份,韩国对中国出口跌了282%,连续11个月下跌。同期,韩国从中国进口1179亿美元,同比减少44%。

今年1-3月,韩国对华出口额为38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682%。

这几年,韩国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供应链上的位置已经固化,即将中国更多作为上游,将美国作为纯粹的下游。这一构造,在美国推行“去中国化”供应链的进程当中,韩企非常尴尬,它很难改变这个别扭的连接方式。

动力电池金属,欧美韩都想摆脱依赖中国

因为韩国的工业体系门类不全,它必然依赖上游中间工业品的供应。这两年,韩国在中国买的最多的,是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电脑和办公设备。

前两者都是汽车产业内链条的一部分。电池内隔膜(高分子材料)、阳极金属氧化物,几乎全部依赖中国。

其实不止是韩国,全球都如此。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访华前说:“98%的稀土来自中国,93%的镁来自中国,97%的锂来自中国。”她的结论是“不能这个样子(下去)”。这些数据准不准另说,但反映了中国在全球工业分工体系里面特殊的地位。

以前《汽车人》分析过锂矿的全球分布,南美大三角(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美国、澳洲分列前五。但关键金属(锂、钴、镍、稀土元素)冶炼能力,中国几乎供应了全世界。

德国总理舒尔茨还打算改变一下,他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说,德国希望帮助智利、摩洛哥、纳米比亚等主要矿产丰富的国家建立自己的加工基础设施。“如果能在有原材料的地方成功建造更多加工设施,不仅会带来这些地区的繁荣,德国未来也能获得中国以外的供应商。”

这些想法貌似合理,美国人也是这么想的。高盛在一份报告中说,在1600亿美元的投资下,美国和欧洲预计到2030年摆脱对中国动力电池及其零部件的依赖。

类似的报告,高盛几乎每年都会出。相比美国人依赖韩国供应商,欧洲人更想靠自己。但时至今日,2000亿欧元投下去,结果还是中日韩供应商在主导欧洲本地动力电池需求。

而所有这些电池供应商的原料(特别是阳极),大都来自中国。事实上全球和动力电池有关的金属矿产,甭管从哪里挖出来的,都是先送到中国冶炼,然后才是国内分销和出口。

高盛的结论是,中国主导了动力电池从材料到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其实它还应该加上一句,中国还通过资本运作,掌握了全球大多数动力电池原矿资源。

高盛这份报告,妙就妙在声称投钱就有回报。报告显示,如果试图实现供应商的自给自足,西方至少需要花费782亿美元用于电池、604亿美元用于相应组件、135亿美元用于原材料(主要是锂、镍和钴)开采以及121亿美元的材料提炼。

这里面韩国供应商(LG、SKI、三星SDI)在美国电池投资中起到关键作用,但高盛没提到,韩国供应商愿不愿意自己构造金属冶炼、高分子化学生产体系能力。

先不说掏钱的事,现有原料源头、知识产权体系、对应的工业全门类部门,以及下游稳定的需求,如何将这些要素一个一个抓起来,并串在一起。这里面每一项都令人头大,何况是众多链条的组合。一个重工业全体系工业国,成长周期以数十年计,而且要有内部广阔的市场纵深。这些条件,韩国一个都不具备。

同样根据高盛的报告,中国生产的电池阳极占到了整个市场份额的87%(镍比例更高一些);前驱体份额为85%;阴极稍小,但也有77%的市场份额。

3月份,欧盟发布了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排华色彩相对美国去年的IRA(《通胀削减法案》)淡化了很多。

欧盟提出2030年目标是,欧盟本地产能至少占开采总量的10%、加工总量的40%、回收总量的15%。在任何关键原材料的加工阶段,单一第三方国家的战略原材料都不得超过欧盟年度消费量的65%。而关键原材料清单上,所有与动力电池有关的金属都在上面。

有订单,但做不出来

这个目标尽管看上去非常克制,但实现的希望不大。欧盟、韩国如果不行,美国为什么不出面组建“非中”动力电池供应链?

其实美国已经在努力了,IRA要求:2023年投入使用的新能源汽车若想获得3750美元/辆的税费减免优惠,需保证其电池所用原材料有40%开采或加工于美国本地,或在与美国签有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或实现在北美循环使用。根据法案的规定,这一比例将逐年提高十个百分点,在2027年上升至80%。

截至今年3月,符合标准来源地清单的国家数量已增加至21个,包括韩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墨西哥和摩洛哥等。

韩国在“白名单”上。但细究起来,LG、SKI和三星SDI的动力电池产品,无论生产厂位于哪里,都无法脱离中国原材料和中间品供应。

韩国三大电池生产商,不断声称手头积压的订单高企。最新的数字似乎是今年2月份,未交付订单(截至2030年)高达55万亿人民币。这是非常令人震惊的数字,但实际上8年累加到一起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这里面大多数订单是非受限的,即客户可以随时砍单。

实际的数字更能证明,2022年韩企的电池出货量,从全球占比25%以上,掉到223%(绝对量当然是增长的)。而去年此时,SNE还在称LG有追上宁德时代的可能。

如此庞大的意向需求,没有起到令韩企赶超中企的作用。表面上,这是下游用户(主机厂)的需求增长不如预期;实际上,是韩企很多业务被抢走。这些订单正在流失,反映了其成本结构,相对中企竞争力在下滑。

就韩国主机厂而言,LG已经被宁德时代“偷家”。现代-起亚集团最大的境外电池供应商,已经换成宁德时代。乍看上去,这是一个采购成本问题,但实际上是工业结构问题。

就地加工,仍然要依赖中企

韩企如何解决上游原料依赖中国,但仍需符合IRA规定拿到补贴的呢?

4月5日,LG新能源发布公告,与中国锂盐生产商雅化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在摩洛哥合作项目,用来生产氢氧化锂(锂电池阳极材料)。雅化2021年才开始与LG合作,每年向其提供3万吨氢氧化锂。

眼熟么,本文里面,摩洛哥这个国家,已经分别在德国总理口中、美国IRA和LG的商务合同里面三次出现了。与印尼、阿根廷等未进入IRA名单里的国家不同,摩洛哥被认为是中企对原材料控制能力稍弱的产地,LG在这里获取正极锂金属,可以既满足IRA要求,原材料生产技术和成本也相对可控。

即便如此,它仍需要中企来组织生产,其实是将整个生产过程交给中国供应商。之所以不采纳成本更低的途径(摩洛哥原矿运到中国加工),仍然因为IRA要求。

从这一点上,IRA就是成功的,尽管剥离中企的参与很不彻底,但好歹在生产的地理位置上实现了隔离。至少位于摩洛哥的锂供应能力,很难再算中国头上(尽管技术上还是中企主导)。这里面的操盘手,就是韩国动力电池厂商。

选了“投美”,但供应仍在中国

而下游,韩国动力电池厂商早就做好了选择。简单说,就是通用汽车选择了LG,福特汽车深度捆绑SKI,斯特兰蒂斯与LG也在2021年签订了北美合资公司(2024年投产)。

目前看,LG在北美有三家工厂(另外拟建两家),SKI有两家工厂(拟建一家),三星SDI则与通用汽车打算在2026年建一家或两家合资电池工厂。

这些合作关系,不能简单归类为供序列,鉴于合同的长期性,以及试图将整套供应链本地化,本质上是国家新能源战略的“分区站队”。韩国总统尹锡悦在4月底访美期间,不惜以出位的言行,一举得罪三个有核国家,也要取悦于美国,就知道韩国上下已经做出了选择。

按理说,商业不应该掺和到政治里面来,但新能源不是普通的商业,它与国家能源战略以及工业支柱(汽车产业)有密切的关联。

随着中国在韩国仅剩的几个擅长产业上与之竞争,中韩贸易关系的互补局面,也慢慢让位于生态位竞争。

对于中国而言,这种竞争是局部的、限于商业层面的;但对于韩国来说,如果让中国拿到造船(特别是LNG)、存储类芯片、动力电池等几个产业(面板、光伏都已经拿走了),韩国整个国家的饭碗都被砸了。

这能解释为什么韩国总统表现得如此激进。而韩国动力电池企业,一直有动机,尽量减少对中国原料和半成品的依赖,逐渐在欧美建立本地化供应链。这个节奏和尺度的把握,理想状态下要实现精妙的平衡:即小步操作,在不惊扰、激怒中国的前提下悄悄“投美”。

可惜,现在韩国的贸易和经济都出了问题。如今支持率在跛脚区(低于35%)的尹锡悦,弯子转得很急,步子跨得很大,调子起得很高,看上去很不理智,但实际上他已经没有“慢慢来”的操作空间。

那么相应地,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如今有足够的动机,加速推进在美国的本地化供应链。

目前看,上游依赖中国的问题短期解决不了,公开寻求豁免也不大好操作(IRA没有留下这个口子)。美国的所有主机厂现在都依赖日韩电池供应商,所以暂时只能无视这一点了。按照美国自己的规划,2027年可能实现脱离中国上游供应。

这中间,电池供应商要承担迁移成本(即在金属原产地直接组织加工),而这些多出来的成本,又削弱了韩企的盈利和产能扩张。这也解释了我们看到的现象,即韩国供应商一方面订单积压严重,另一方面又在出货量占比上节节后退。

总体而言,就算有长期投资意愿和持续执行力,也无法保证商业上的成功。韩国电池供应商很清楚,其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拜大国竞争所赐。但作为代价,韩企如果不能以平抑成本解决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供应问题,其长期业绩仍然受到质疑。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月中旬,三星推出推出“战略机型”Galaxy Note 7,可在短短两三周里,这款抢时间上市的新机型在充电时或充电后会发生爆炸的问题逐渐暴露。这迫使三星不得不宣布召回在美国、韩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售出的全部Note 7手机。

9月2日,韩国三星电子在首尔举行新闻发布会,证实将在全球范围内召回Galaxy Note7智能手机。在已经发售Galaxy Note7的十个市场停止销售工作。此外,三星电子手机业务负责人高东真还对该产品所存在的电池问题致歉。

全球召回近一月后的道歉 诚意有几分?

中国的三星用户自然不会满足于这前后两份含糊不清的声明,在各方的继续施压下,最终在宣布全球产品召回将近一个月后,三星才再次发表了一份向中国消费者的致歉信,称在此事件上没有完全考虑中国消费者感受,进行了不充分的说明。不过虽然这份道歉信强调永远不会对中国采用“双重标准”,但仍振振有词地告诉中国消费者:你们的手机不用换也不能换。

这封道歉信的字数倒是之前声明的五倍,但是否能凭借长度就让中国用户满意还需时间考量。

可以参照的是美国三星用户的待遇:三星电子美国分公司总裁蒂姆·巴克斯特早在15日就在一则大约两分钟视频中向美国消费者正面道歉,承认“我们没有达到你们所期待、所应得的卓越品质。”三星电子美国公司还表示,美国Note7手机用户可任选几款三星手机中的一款进行置换,还可收到一张价值25美元的礼品卡。两相对比之下,三星中国用户的待遇确实不怎么样。

三星集团对于韩国来说,那是相当垄断企业,于苹果在美国的地位是天差地别。

在2018年二季度的一次全球智能手机营收比重中,三星手机比重只有17%,而苹果占总营收的62%。在世界五百强中,三星排名第12,苹果排名第11位,从这个角度,三星是比不过苹果的。

其实仅仅拿三星集团和苹果公司来对比,完全是不在一个档次上,三星集团就目前来说占据着整个韩国整体经济GDP的1/5左右,这与苹果相比来说有着天壤之别,三星才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寡头公司。从类别上来说,三星的手机仅仅只是三星集团一个比较重要的部门而已。三星集团除了农业之外几乎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包括电子工业、机械和重工业、化学工业、金融服务和包括物流等等各个行业!

除此之外三星集团还有一些附属公司这些附属公司所延展的行业就更为广泛了。造船、精密化学、石油、保险、风险投资、酒店、医疗院、物业、福利院、经济研究院,在重工业方面,包括三星重工以及三星精密化学等,韩国都是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世界上也是很有名气。与此同时,三星在手机这个比较重要的部门上,也是掌握着绝大多数半导体的供应链,比如说三星不是垄断了闪存颗粒的一家手机厂商,除此之外三星在屏幕方面也接近于垄断。

除此之外三星还有自己的摄像头,处理器等等,凡是手机上使用的三星几乎都可以自给自足,这是非常恐怖的地方。相比来说苹果虽然净利润非常高,但与三星相比来说,苹果依旧还是一家硬件企业,也没有在供应链体系的绝对话语权综合来说的话,苹果方面还是在于品牌和ls的软实力方面,做的比三星好,,尤其是iPhone的手机利润是整个智能手机界最高的。

所以综合来说的话,苹果肯定是与三星集团没有办法相比,但相比来说苹果在手机部分包括智能硬件已经几乎是做到极致了,要知道如此高额的利润空间,简直是国产厂商们想都不敢想的。论公司的市值还有软件的话苹果厉害,轮发明与创新和硬件是韩国厉害,很多品牌的手机屏幕都是韩国的。

综合来说三星集团是比苹果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