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阶魔方有多难

新手学堂012

100阶魔方有多难,第1张

其实是一样难的,如果你会玩7阶魔方,则无论多少阶魔方你都会玩。因为你玩过7阶魔方之后,你会发现7阶以上的规律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超过7阶就没意义的了。不信的话,你学学7阶的试试。

左图七阶魔方中间25块红色区域的还原方法,右图超高阶魔方中央部分对应同色的区域还原方法相同,(右图以此类推),棱块的还原方法也是一样的。例如

无论多少阶,如图同颜色对应的方块可以对调,阶数不影响公式的使用。

明白了吧。阶数多了,只是时间多很多罢了。

三阶魔方入门教程(层先法) 1、魔方配色方案:上红下橙,前白后黄,左蓝右绿 2、魔方的拿法:分别用左手拇指和中指、无名指轻握魔方,拇指握前面中块,中指和名指握后面中块,不要握太紧,手心要留有空隙。 3、魔方常见公式符号说明: F=front 前面 B=back 后面 L=left 左面 R=right 右面 U=up 上面 D=down 下面 例:R为顺时针转动右面90度,R'为逆时针转动右面90度。 第五步:顶面复原(短线表示顶层角块**所在的位置) 本教程是从网上数十个教程中挑选出来的记忆最少、最顺手的的教程,适合新手学习使用。

其他的魔方公式 :

三阶魔方一共有二十六块,分为三个部分。六个中心块,这是不动的。八只角和十二条棱。 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三种,分层法,角先法和棱先法。不过我认为还是棱先法比较简单和实用的。 还原棱就是在每一个面上都拼出个十字,拼十字时不是按面来的,而是按层来的。 先还第一层的,也就是在第一面上拼出个十字。这个很简单,不过拼出来的十字一定要正确 也就是十字的那四条棱侧而的颜色一定要跟前后左右中心块的颜色一致。 对了。忘了跟你说方向的定位了。朝上的称为上,右手边的为右,左手边的为左之类的,这 在以后的公式里是能用的上的。 第一面好了之后。现在还原第二层,这也很简单的。公式也就是前+下+前- 前+下-前- 一类的很简单的,还原这后,前后左右四面会出现四个倒着的T。 现在该把魔方倒过来了,也就是把下层变为上层。这时如果够幸运的话,底下的一层也已经好了。 如果没有的话。现在就真的要用上公式了。 拼十字公式 公式1 右-上-前-上+前+右+ 公式2 右-前-上-前+上+右+ 用这两个公式时。用1分拼出两个相对的棱,这时需要有2了。把魔方的上层看作一个时钟 把它的两条已经转到上方的棱看作时针和分针,应该放在六点整的们置上。这样才能用公式2 当用2时会拼出相邻的两条棱,再用公式1时,就要把魔方放在九点整的位置上, 这时拼出的十字位置不一定对。有可能对一个,出有可能对两个。也可能一个也不对,因为上层可以 自由转动。这时就要换公式了。在用公式的时候要把十字放在只有一条棱对的时候。也就是其它三个都不对时 转十字公式 公式1 右-上-右+上-右-上2 公式2 左+上+左-上+左+上2 用公式1会把那三个错们的棱按顺时针挪动一个位置。公式2则为逆 完成之后。六面的十字就已经拼好了,现在要把角复原过来 转角公式 公式1上+右+上-左-上+右-上-左+ 公式2上-左-上+右+上-左+上+右- 用法,用公式1是为了要把左前 左后 右后这三个角按逆时针挪动一个位置,但主要还是要把左后角转到左前 公式2是为了把右前 右后 左后这三个角顺时针挪一下位置。但主要是为了把右后转到右前 用1时会把右后角挪动。如果这时这个角已经复原过了。只要把右手边的旋转一下就行了。用2则会把左后角打乱 处理方法和1的原理一样。 当还原了五只角时。这时剩下的三只角就可以一次转过来了,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新手来说,还是 再还原一只角吧,这时会出现几种情况,第一种,相邻的两只角 位置不对。把那两只错乱的角放在左前角和左后角 这两个位置,这时你会发现两只角会出现有两只颜色一样的在同一面。应该把那颜色一样的面朝上,你还会发现这各颜色 和左面的颜色是一致的。也就是直接可以翻转到左边。 先用公式1 之后。再后+。再把魔方整体顺时翻转九十度,是整体啊。不是一面。再用公式2。 如果你完成了上述步骤的话。恭喜你。完工了。 第二种情况。剩下相对的两只角,这时只要把两只角转到相邻的位置,就会变成了第一种情况了。 当然了,还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魔方的两只对角,不是一个面的,是对整个魔方来说的。处理方法和上面的一样。

  IT168 评测三星在3D NAND上算得上先行者,其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消费级市场中首款应用3D闪存的SSD——850 PRO/EVO。时隔近4年之后,三星终于拿出了850 PRO/EVO的升级产品——860 PRO/EVO,闪存颗粒的堆叠层数也进化到了64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512GB的860 PRO。

  一、外观/内部解析

  860 PRO在包装上依然延续了三星SSD一贯的设计风格,正面右侧是产品图,左侧下方印有860 PRO的产品型号、SATA 6Gb/s的接口速度以及V-NAND的字样,右上角标有512GB的容量。

  860 PRO的本体,外形是我们非常熟悉的25英寸大小,正面只有三星和SSD的全称字样,并没有产品型号,下面有一个红色的方块,右侧还有一个箭头用来指明接口方向。

  SSD的背面,这里和产品相关的信息就比较多了,型号、容量、生产日期、工作电压电流等都非常详细。我们手上的这块512GB的860 PRO是在2017年11月生产的。

  一般来说SSD背面的固定螺丝孔都是和背面一体的(也就是在背面挖个孔),而860 PRO背面的螺丝孔是和侧面的螺丝孔一体成型的,并且在表面进行了抛光处理。这种固定方式显然比在背面直接开孔更加稳固,当然这对SSD正面壳体的强度也有更高的要求。

  硬盘接口部分,左侧7针的是SATA 30接口,理论带宽6Gb/s,右侧15针的是供电接口。

  860 PRO的顺序读写速度最高可达560MB/s和530MB/s,随机读写速度最高可以达到100K IOPS和90K IOPS,这个速度放在SATA硬盘里也并不出众,毕竟SATA 30的接口带宽摆在那里。

  小心拧下背面的三颗螺丝就可以把背面取下了(有两颗在铭牌贴纸下面),需要注意的是860 PRO的固定螺丝是不太常见的五角梅花螺丝,如果没有合适的螺丝头可以用一字代替。

  取下背面之后你会发现860 PRO的PCB居然这么小,大约只有25英寸硬盘面积的1/3,说实话笔者在拆开后也被震惊了。

  PCB正面由一颗主控+一颗缓存+一颗闪存颗粒组成,还有许多密密麻麻的电容。

  PCB背面只有一颗闪存颗粒,加上正面的一颗,两颗一共组成512GB。在这么小的PCB上竟然可以装下500GB的文件,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主控颗粒是三星自家的MJX控制器,关于这颗主控的核心数量、制造工艺等信息目前还不清楚,只知道它增加了对LPDDR4缓存的支持。

  缓存颗粒为512MB的LPDDR4。

  闪存颗粒为三星自家64层堆栈的3D MLC V-NAND,这也是三星的第四代3D NAND,单颗容量256GB,写入寿命600TBW,也就是约1200次全盘写入。

  去年就已经有一些厂商推出了应用64层闪存颗粒的SSD了,比如西数的蓝盘3D NAND SSD、东芝的TR200,860 PRO和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使用了MLC的闪存颗粒。

  二、基准性能测试

  测试平台如下表:

  测试环境、软件如下表:

  测试平台是英特尔的第八代酷睿i7-8700K,搭配微星的Z370主板,两条金士顿骇客神条内存,主硬盘是英睿达的MX300 750GB,其余配置请看上表。

  测试软件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AS SSD、ATTO、CDI、CDM、TxBENCH、PCMark 8以及三星自家的魔术师软件。

  首先用CrystalDiskInfo看一下硬盘信息,确认当前的传输模式为SATA 30(6Gb/s),另外可以看到硬盘的通电次数只有2次,非常新。

  熟悉AS SSD的朋友都知道,在所有硬盘跑分软件中它的分数是最低的,和官方标称值差距最大,我们手上的这块860 PRO 512GB的顺序读写速度分别能够达到524MB/s和488MB/s,单线程下的4K随机读写速度为45MB/s和119MB/s。

  在切换到IOPS后,64线程下的读写速度分别可以达到97K IOPS和87K IOPS,和标称值有一些差距,但也在合理的范围内。

  在ATTO的测试中,860 PRO 512GB的最高顺序读写速度分别有559MB/s和524MB/s,和官方值很接近了。

  再来看CDM的测试,Q32T1下的顺序读写速度分别有558 MB/s和518MB/s,读取速度和ATTO的成绩基本一致。Q1T1下的随机读写速度为48MB/s和139MB/s。

  在TxBENCH的测试中,554MB/s、510MB/s的顺序读写速度同样很接近官方标称值,单队列深度下的随机读写速度为47MB/s和122MB/s,这和前几款测试软件的成绩也是相符的。

  再来看PCMark 8的存储测试,总分4979分,带宽28535MB/s,这个成绩在SATA SSD中算比较高的了,但是如果你仔细对比过下面的每一个测试项的话,你会发现SATA SSD之间只有在进行重度Photoshop处理的时候才有比较明显的差距,其余测试项的差距基本都在一两秒以内。

  最后再来看看三星自家魔术师软件的测试成绩,顺序读写分别有557MB/s和523MB/s,随机读写分别有96K IOPS和85K IOPS,顺序读写速度和ATTO的非常接近。

  三、评测总结

  在西数、东芝相继推出64层3D闪存颗粒的SSD之后,三星也终于拿出了同属64层堆栈的3D NAND SSD——860 PRO/EVO,新品正是基于自家V-NAND技术的第四代3D NAND,两者之间就是MLC和TLC的区别。

  经过我们的测试,860 PRO 512GB的顺序读写速度基本在550MB/s和510MB/s以上,单线程下的4K随机读写速度基本在45MB/s和120MB/s以上。尽管SATA SSD之间的速度相差不大,但是凭借600TBW的总写入量(1200次的全盘写入次数),860 PRO无疑有着更加可靠的品质。

还原魔方第三层方法如下:

找出一个尚未正确定出方位的中层边缘方块(即某个应属于中层边缘位置的方块) 。这就是即需方块。如果这个即需方块的位置正确,但方向不对,请参照3D办理。

3B:如果即需方块不在底平面上,请做以下一组转动。依一定方向正确持握魔方,使即需方块处于前右部位。前右至底平面(底后)转动法:右- 底+ 右+ 底+ 前+ 底- 前-

3C: 这时,既需方块已经到了底平面转动底平面使既需方块的垂直面的颜色和四个侧面(前,后,左,右)中的一面的中心方块的颜色相一致.然后正确持握魔方,使即需的部位为前右部位.

如果此时既需方块位于右平面,做底右至前右的一组转动.如既需方块位于前平面,做底前至前右的一组转动.

底右至前右转动法:(底+ 前+ 底-) 前-( 底- 右- 底+) 右+

底前至前右转动法:(底- 右- 底+) 右+ (底+ 前+ 底-) 前-

3D : 依一定方向持握魔方使既需方块处于前右部位如果方向不对,做以下一组定向转动

前右定向转动法(共15步): (右- 底+ 右+)( 底+ 前+ 底-) 前- (底+ 右- 底+)

右+( 底+ 前+ 底-) 前-

备注:

右+ :将右平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右- :将右平面没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右2 :将右平面转动180度(此时顺逆时针效果相同)。

前+ :将前平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前- :将前平面沿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前2 :将前平面转动180度。

左+ :将左平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左- : 将左平面沿逆时针方向 转动90度。

左2 : 将左平面转动180度。

底+ :将底平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底- :将底平面沿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底2 : 将底平面转动180度。

顶+ :将顶平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

顶- :将顶平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

顶2 :将顶平面转动180度。

扩展资料:

魔方,在中国台湾省称为魔术方块,在中国香港特区称为扭计骰,在国外称为Rubik's Cube(鲁比克方块)。

由匈牙利建筑学教授暨雕塑家鲁比克·艾尔内于1974年发明的机械益智玩具,最初的名称叫Magic Cube,1980年Ideal Toys公司于贩售此玩具,并将名称改为Rubik's Cube。

三阶魔方有很多种还原方法,其中“层先法”是最适合初学者掌握的方法。 

一个三阶魔方,“从上到下”可以理解为“顶层”、“中层”、“底层”,所谓“层先法”就是逐层还原。

(1)第一阶段:对顶层十字,还原顶层棱块。

(2)第二阶段:还原顶层角块。

(3)第三阶段:还原中层棱块。

(4)第四阶段:对底层十字,还原底层棱块。

(5)第五阶段:翻转底层角块,对齐底层颜色。(为便于理解,此处将魔方翻转过来。)

(6)第六阶段:调整底层角块位置,还原完成。

参考资料:

-三阶魔方

第一次见到魔方就爱不释手,但刚开始总是不得要领,难以成正果,转着转着就转成了六面,现在,把方法写出来,应该可以惠及更多爱好魔方的同仁。

一、概念篇:

L=左面;R=右面;B=后面;F=前面;U=上面;D=下(底)面。

只要确定两个面的名称,其他面的名称就固定了。这对还原的操作和还原公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请牢记以下几点

这是玩魔方的基本常识,也是盲目无技巧玩者从未注意总结和掌握过的

1) 中心块 ----六个面的中心就叫中心块(只有一种颜色)

2) 边块 ----和中心块相邻的由两种颜色组成的块

3) 角块 ----8个在角上由三种颜色组成的块

核心思想:

A不管怎样旋转魔方,中心块的位置是不会变的

B旋转魔方时,边块和角块都会移动,但边块不会移动到角块的位置,同样角块也不会移动到边块的位置!!

于是还原魔方的基本思路就是把角块和边块移动到它"该到的"位置上!由于中心块不可移动,因此中心块为红色的面就只能构成红面。

因此当我说红面的时候意思就是指中心块为红色的面。其他颜色同理。

中心块永远是我们应当围绕的中心!我们选取参考面的时候应当看准中心块的颜色,因为一个公式的操作过程中参考面的边角块都在动,只有中心块是不动的,就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我们。

操作术语:

1)顺时针旋转(90度)

2)逆时针旋转(90度)

3)半圈旋转(180度)

例如:

a)顺时针一般不用符号标识,只写操作面字母。如F意思就是前面顺时针旋转90度;

b)逆时针--('),如L'意思就是左面逆时针旋转90度;

c)旋转180度--(2或"),如R2意思就是右面顺时针旋转180度;同理R'2就是右面逆时针旋转180度。(这里注意的是所谓逆时针顺时针都是正视被操作面的角度,如B'就应该是当我们假定正视背面时看到的应该是逆时针旋转90度。)

还原流程(方法):

目前世界魔方高手最快的还原时间是10秒左右,普通人只要掌握正确方法稍加练习都可以杀进30秒。现在最流行的还原方法是Fridrich method。

基本还原思路和流程依次如下图:

架十字-->前两层-->最后一层反色-->最后一层移位

二、基本拧法篇:

我们先通过练习还原一面的方法熟练掌握基本拧法!

注:下图蓝色中心块为前面F,中心块所在面为基本面,阴影块表示目标,基本面之外的蓝色块为被操作块。也就是将基本面之外的蓝色块移动到阴影块所处的位置

这几种操作方法是完成架十字和单面还原的基本方法!

其中2方法后面的省略号是指继续以下操作:

B'2变成1方法中的第一个图。然后用方法1(UBU')就OK了。

3方法图一后面的省略号是指继续以下操作:B'变成1方法中的第一个图。然后用方法1(UBU')就OK了。

3方法图二后面的省略号是指继续以下操作:B变成1方法中的第二个图。然后用方法1(L'B'L)就OK了。

至于7方法后面的省略号,请自己练习一下看看吧

提示:方法7操作完后将被操作块旋转至A位置,然后就成方法5中的样子了

现在你就可以根据上面的基本拧法快速轻松的还原魔方的一面了!

请勤加练习!提高你的拧转速度,顺便磨合一下崭新的魔方!

也利于后面还原整个魔方方法的理解和加快还原速度!

如何

(R2U)(RUR'U')(R'U')(R'UR')

(右180、上左、右上、上左、右下、上右、右下、上右、右下、上左、右下)

按照你说的,做完之后第三层应该有一个面复原,将复原的那个面放到后边重复这个公式,如果没好的话再次重复这个公式就会复原整个魔方。

1970年三月,Larry Nichols发明了“Puzzle with Pieces Rotatable in Groups”,并申请了加拿大专利,是个2×2×2的魔方,但是每个方块之间是用磁铁互相吸在一起。1972年获得美国专利,比鲁比克教授的魔方早两年。

鲁比克·艾尔内是匈牙利的建筑学和雕塑学教授,为了帮助学生们认识空间立方体的组成和结构,所以他自己动手做出了第一个魔方的雏形来,其灵感是来自于多瑙河中的沙砾。

1974年,鲁比克教授发明了第一个魔方(当时称作Magic Cube),并在1975年获得匈牙利专利号HU170062,但没有申请国际专利。第一批魔方于1977年在布达佩斯的玩具店贩售。与Nichols的魔方不同,鲁比克教授的零件是像卡榫一般互相咬合在一起,不容易因为外力而分开,而且可以以任何材质制作。

1979年九月,Ideal Toys公司将魔方带至全世界,并于1980年一、二月在伦敦、巴黎和美国的国际玩具博览会亮相。

展出之后,Ideal Toys公司将魔方的名称改为Rubik's Cube,1980年五月,第一批魔方在匈牙利出口。

魔方广为大众喜爱是在1980年代。从1980年到1982年,总共售出了将近200万个魔方。1981年,一个来自英国的小男孩,派翠克·波塞特(Patrick Bossert)写了一本名叫《你也能够复原魔方》(ISBN 978-0-14-031483-0)的书,总共售出了将近150万本。据估计,1980年代中期,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在玩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