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书籍:《罗辑思维》

新手学堂015

励志书籍:《罗辑思维》,第1张

励志书籍推荐:《罗辑思维

 说到读书,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罗辑思维》,这是一本书名,也是一档视频脱口秀的节目。喜欢在空余闲暇的时光听罗胖说书。我觉得这是挺享受的一件事。尽管他的观点不一定全都正确,但是他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个随手即得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时代,如何突破思维瓶颈

 不妨读读《罗辑思维》,作者罗振宇。《罗辑思维》一书是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知识信息量极大,喜笑怒骂;罗胖读书,讲给你听,这里聚合的不仅是精彩内容,更是一群有想法的人。他们的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幽默犀利的语言引导大家摆脱旧方法束缚,增长见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作者罗振宇对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有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罗胖讲教育的话题,他说这个话题太大了,平时真的借一百个胆子都不敢说,因为学养不够,驾驭不了。但是《罗辑思维》这个节目有个好处,罗胖可以什么都不懂,但是只要知识的生产者、那些书籍的写作者还活着,还在勤奋地工作,他们一旦写出书来,我看得懂,我就能讲地出来,所以我在合适的时候,当合适的知识搬运工。之所以今天我胆儿这么肥,敢碰这个话题,是因为我看了这本书,《吾国教育病理》,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其实就两个:第一个是不公平,第二个,就是它毁灭了一代人的兴趣、创造性和求学的热情,每个受过中国式教育的人都深知其中三味。

 关于教育这一讲,内容庞多,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网站搜索,挺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了解一下的,对其中有关创造力的言论,我觉得听来耳目一新,听着似乎觉得哪里不太舒服,但想想确实也有些道理。

 创新是一种非常稀缺的人格特征,美国研究创新的学者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统计,比方说把人类历史上很多创新人物给他搁一块,然后一统计,发现一个特征,他们在十岁的时候,有四分之一的人双亲都死去了一个,到了20岁的时候,有一半以上的人双亲死去了一个。说白了,什么意思就是有奇才异能的、有创造力的人,是家庭不幸福。家庭不幸福,问题家庭的孩子通常是两条路,一条是上街当流氓,杀人、撒谎、吸毒;还有一种,成为我们刚才讲的奇才异能之士。你说哪个概率大当然是前者概率大了,所以我们在很多研究创造力的时候发现,比方说还有一个实验,人类目前七个领域的最杰出的人,发现一看,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特征,这些人跟家庭成员相处有情感障碍,比如说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就愿意独处,这种独处的方式,导致他后来的无数次婚姻一次都不成功,他跟自己的孩子相处得也不好。甘地、弗洛伊德这些人,跟自己的家人都没法相处,这些特征,为什么因为他怪人嘛!他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很多东西,其实回到一个原点,什么叫创新力,创造力就是这个人是个怪人,甚至在别人看来极端的精神病人,所以很多人说左撇子的人有创造力,你能找到一堆左撇子,毕加索、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这些人都是左撇子,创造力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异类。这话可能不好听,但是你从进化史一看,它就是如此,这就是底牌!

 那请问,怎么培养创新力啊很多学校高举大旗,创造力培养学院,请问怎么培养创造力要知道“创造力”这个词,它创生出来之后,你就会发现,他既不可测量,也不可识别,更不可培养,如果你能测量、能识别、能培养,那还叫创造力吗创造力在它发生的那一瞬间,你根本就不知道这叫创造力,比尔盖茨退学的那一刹那,所有同学都嘲笑他是傻子,这才对,他才叫创造力;乔布斯一定是一个性格特异的人,这才叫创造力。

 所以如果这样去理解创造力,我们还要培养创造力的话,那教育该怎么转型很简单,不干涉,不要去试图培养创造力,给选择,造环境,让他想要什么可以更轻易地、低成本得到即可,这就是好的教育。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呢用一句土话说,伺候地太勤,老想干涉,我看着你,我怎么给你搞点创造力,你怎么知道你能给他创造力呢我们人类只能搞清楚怎么毁灭创造力,我们现在没有能力搞明白,怎么培养创造力。所以根据郑也夫先生的判断和学术上的研究,等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从智力教育,变成了情商教育,等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从过度干涉地、伺候地太勤的教育,变成一种袖手旁观似的,更温煦的,看故事的,旁观者似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

;

经济观察网李意安上海报道近日,一位接近罗辑思维核心高层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罗辑思维》公司主体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罗辑思维”)正酝酿2018上市计划,并与多家券商投行进行沟通。某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亦向记者透露了上述消息。该投行人士补充表示,投行方面曾向罗辑思维方面提出过海外上市的方案,但罗辑思维方面已经决定将上市地点放在A股市场。

“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品牌方面的原因。罗辑思维的定位是‘知识服务运营商’,其商业模式也是专注于只是付费,其主要受众在国内,‘知识付费第一股’的概念在A股市场或许还能赢得不错的估值,A股上市也能为其带来更好的品牌效应。”该投行人士称,2017年罗辑思维利润过亿,就财务指标而言,并不存在障碍。

记者就上述情况向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关人士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此前曾有一份网上流传文件称罗辑思维将计划于2018年下半年提交A股IPO申请,目标2019年年底前登陆创业板,其营收与利润数据:2015年、2016年、2017年Q1的营收分别为159亿、289亿、151亿;净利润分别为1860万元,4462万元,3805万元。并称其拟Pre-IPO融资96亿元,投资者包括:腾讯、红杉资本、英雄互娱等,估值约70亿元。

但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随后便回应称上市“没有时间表”,也对“70亿估值”一说予以否认。目前,获得罗辑思维官方盖章认可的最新融资消息和估值信息为2015年10月完成B轮融资,估值132亿人民币,中国文化产业基金领投,启明创投等跟投,同时柳传志等行业大佬参与了罗辑思维的股权众筹。华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公开资料显示,《罗辑思维》 2012年开播至今,长视频脱口秀积累播出了205集,在优酷、喜马拉雅等平台播放超过10亿人次。2015年12月,作为《罗辑思维》出品人及主讲人“罗胖”罗振宇推出了付费订阅的内容平台“得到”,开始尝试和探索“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从简单的卖书商升级成为“知识服务运营商”。2017年3月开始,《罗辑思维》节目由视频形态改为音频,由周播变成小日播,并全面转移至“得到”App,其它所有音视频平台不再更新。

听书VIP的收费模式分为包月、3个月、半年和包年。经济观察报从“得到”APP统计发现,目前该APP收录2047本电子书,以精华摘要的形式在20分钟左右的音频节目形式呈现,其中“视野”、“心理学”、“历史”、“商学”、“自我管理”、“管理学”分类超逾百本;而除此以外,“订阅专栏”入驻32位主讲人,订阅价格为一口价199元,订阅人数呈现了从2万到23万不等的状态。以北大经济学教授薛兆丰为例,其开设的经济学专栏订阅用户超过了23万,按照199元/人的价格计算,总金额超过了4500万。即使是相对小众的果壳网总编徐来,23万的用户数也能获取400万左右的营收。虽然其具体分账比例无从得知,但从以上数据来看,“知识付费”已然成为风口。

基于关系的社群经济的传播模式主要通过社群中已建立的信任关系,以口碑传播和社交分享为主要途径,建立起产品或服务的品牌认知和用户忠诚度的提高。具体来说,这种传播模式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1 多层次影响:社群中的每个成员都会与其它成员建立起某种联系,形成层层影响,传播速度和效果更高。2 采用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QQ 等社交媒体,借助社交平台的传播效应,实现广泛与深度传播。3 用户参与:用户参与是社群经济的核心特点之一,用户可以通过分享、评论等方式来增加产品或服务在社群中的曝光度。4 信息分享:社群成员之间分享使用体验、建议或看法,互相推荐优质产品或服务,促进信息交流与互动。这种传播模式可以建立起类似于口碑传播的慢性增长的社群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和社交互动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品牌认知度和用户忠诚度,不断壮大社群效应。

我开始关注罗辑思维是来自于一个高中同学,她开始全职在家,后来去了罗辑思维。我有一阵子每天都听罗辑思维的每天早上60秒简讯。这几年也是眼看着她火起来了。我有这么几个自己的看法跟你分享一下。

1、时机把握的好

从去年开始,大家都觉得新媒体突然火的一塌糊涂,实际上这是经过2-3年的积累的,新媒体红利已经在近两年集中释放。而罗辑思维起步较早,在优质公众号还不多的情况下提早进入,打开了知识付费的一扇门,吸引了一批客户,沉淀了很多优质客户。

2、品牌效应做得好

关注罗振宇就是看他每天早上60秒的语音开始的,其实每个人都会坚持一件事,但就看谁坚持的长。你做一件事坚持了一个月比较牛;坚持了半年,很牛;坚持了一年甚至2、3年,那就要刮目相看了,这时候你的品牌就出来了,谁要模仿很难的。相信很多人认识罗振宇就是从他的60秒语音开始的。

3、内容质量有保证

在知识付费还没那么火的时候,罗振宇靠内容取胜,每天的60秒还是能给我们很多启发,也是很多公众号的流量入口,我就是通过他的60秒关注了很多大号,大号的公众号文章也能保证质量,在中产阶级更加注重知识质量的大背景下,罗辑思维俘获了很多人的心。

4、营销宣传很重要

罗辑思维通过前面几个步骤积累了一批客户,也连接了各界知名人士。于是她的营销就开始,一是推广得到,得到作为知识付费的平台,邀请了很多大腕,用199元的价格在上面开课,让罗辑思维的链接功能变现。二是举办跨年演讲会,尤其是去年跟深圳卫视联合同步直播,快速扩大了影响力。今年在上海举办的跨年演讲,影响更大,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作者:淡定的荆棘鸟

微信公众号:荆棘鸟说说

个人公众号:bjthornbird(请标注咨询保险)

保险业十余年老司机,专注与保险、理财;国际认证CWMA财富管理师、国家高级理财规划师。

本文为混沌大学《罗振宇:从人的角度重估商业价值》的学习笔记

讲者为罗辑思维和得到创始人罗振宇

1 罗胖以 递弱代偿 的概念,贯穿整个以人为中心的商业逻辑,递弱代偿分成两个部分: 新分工 和 新系统 。以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来看,随着科技和社会的演化和市场的竞争,个体和组织的能力和资源会慢慢弱化,为了补偿这个总体向下的趋势,则产生了新分工,新的协作体系会生成新的系统,使得整个社会继续发展。

2  举个例子,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传统出租车公司的角色(叫车需求的分派)会被弱化,出租车司机的专业性也慢慢被更多人取代(有车有手机导航就可以载人),于是像Uber、滴滴的公司崛起。这就是科技的进步(网速的发展和手机的价格下降)生成一个新的分工(载客的门坎降低,分派自动化,评分系统),形成一个新的系统(Uber、滴滴做为新的系统中心),这就是递弱代偿,也是事物演进的基本规律。

3  从整个商业的角度来看,未来的新分工,体现于促成交易的介质改变了。早期是权力和资本在促成交易,但现在连资本都变成资源本身,投资公司有钱也不一定干得了事,要到处投资。

4  早期的资本促成交易,黄金的工业化时代,有钱的人可以大量投资设备,雇工人在流水线面前,重复执行工作,最著名的是福特公司。这个现象到最后, 连工人自己都忍受不了这种折磨,公司只好提高每个人的薪水 ,一方面让工人有能力买车,一方面把工人留住。资本为交易入口,也是自由共同体的黄昏,它正在弱化。(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台积电

5  个人在崛起,也是拜互联网发展所赐。人类是一个想象共同体,只要你能够说出好故事、好的理想,在互联网的传播之下,你很快可以聚集大量的资源向你靠拢,比如网红罗永浩做了锤子手机,发布会当天没有其他公司敢在同一时间开,因为知道流量会被吸走。这就是为什么个人会成为下一个交易入口,取代权利和资本。

6 人做为交易入口的趋势,就是一个新分工,也告诉我们商业正在人格化。马东曾经说:「 今天如果你不是一个网红,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个 CEO 。 」在国外也几乎所有著名公司CEO都被当英雄崇拜,比如Elon Musk, Steve Jobs, Jeff Bezos。

7 商业人格化带来的是信任 ,因为对人的直接信任,所以促成交易。

8  除了人以外,知识也成为另一个交易入口,人是知识的载体,而知识本身是用来生产需求的。你不知道潜水是什么 钓鱼是什么 你就不会去消费相关产品。这也是罗胖一直谈的,消费升级的背后其实就是认知升级。

9  知识既然是一个新的交易入口,于是有了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本身并不是传道授业,而是站在门口赞叹,初期是做营销,做流量转化,后期直接作内容本身,把大部头内容针对用户的场景(音频),重新做出有立体感好吸收的知识。

10  知识服务是罗胖提出来的,也是罗辑思维这几年找到的一个新分工,替大家输出好的内容,创业就是创造新分工。

11  共享经济不是剩余的东西,拿出来有效利用,它会直接带来两种结果。要不就是有人直接专业干这行(比如滴滴司机),要不就是放弃。于是 共享的本质也是在创造新分工 。

12 以人作为交易入口的新分工,对商业带来的系统变化,在组织内部是 以事情为主线,按事组队 ,个人只对自己努力,不为集体努力,也就是「联盟」的概念。在组织外部则变成以组织为结点的合作,公司群体的崛起,罗辑思维是营销部,混沌是商业课程,互为独立又互为合作。

13  以网红为节点,聚集的垂直型市场,并不是社群经济。社群不应该经营,而是好产品和服务为用户附能的结果,最好的社群应该就是苹果粉,当苹果粉在外面排队抢iphone的时候,苹果从来没有出来端茶过,社群是结果,想要做社群,去打磨你的产品。

14  网红带来势能,可以低成本汇集流量,但也需要信用才能促成交易。 势能和信用该如何达成平衡 ,是很重要的一环。

从递弱代偿的框架,再由促成交易方式的转变,罗胖给了「人」这个新维度。这已经是两年多前的演讲,如今还是在这个趋势下。

当以人为交易入口时,其实 人的角色就是做为个体,更好地去感知客户的需求,也更好地去服务客户 。比其以往大机构地一致化服务,个性化的需求,小社群次文化的需求,也可以得到纾发和满足。

但这样的发展方式,能不能突破群体之外,达成更多的连接,也许是得到后面需要尝试的。

回到今年何帆在《变量》里提到的小趋势,重建社群也许就是在这个以人为交易入口带来的趋势下演进。 人为交易入口的市场肯定是碎片化的市场 ,每一个小领域都有个网红,每个网红都能带来垂直的市场分流,但每个市场之间又互不相连。

何帆说的重建社群,也是一群人为自己的第二人生,为自己的价值观,因为遇上一个连接者(书里称为凝结核),而聚集在一起繁荣生长。这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也是有个人起了头(比如阿那亚的曹寅),然后这个项目就做成了。

新分工带来的就是细分市场的满足。

罗胖说以人为基础的公司不需要融资,因为它起手就是赚钱的,搭配经济周期走缓的大环境,这个趋势估计还会继续往前。

在我看来,新分工已经慢慢成熟,网红成为一个又一个节点,但这会架构出什么样的系统和商业环境 知识服务真的有生产出新需求吗 如果有它应该会有相对应的上下游(即系统)出现

从得到的发展来看,卖知识内容的上游是一些创作者,下游是学习的用户,但这看起来是传统的教育系统,换了一个场景,也许互联网教育是知识服务后面走出来的新系统,替成年人的教育创造出一个新的市场。

这个市场会不会慢慢从通识教育走向专业教育,从学术走向实用,从学科走向碎片化的知识体系。值得我们期待。

1 递弱代偿有两个核心:新分工(分化)和新系统(媾和)

2 人是想象的共同体,通过一个人的说服,去连接所有资源。一个故事,凝聚协作体系

3 网红红不久是事实,从组织的角度,公司不能建立在网红的基础上,但对个人来说是机会,PAPI酱、罗永浩聚合大量资源,他未来就有很多可能性

4   不要讨论动机,赚钱还是理想,因为说不清楚,今天想的和明天想的可能都不一样 ,说一个好故事,把事情做成。

5  人类升级就是聚合资源(权钱人)的方式不同

6  赋能之后,每个人都是君王,每个人都是中心

7  世界没有颠覆,一脉相承

8  讲故事的点上,想象空间只有一个

9 内容电商=人的电商 (人格化)

10 以人为基础的公司不需要融资,它起手就是挣钱的

11   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会反过来成就人

12   人和人的直接信任,做人格比做平台好

13  共享不等于剩余,共享的结果要不就是专业干,要不就是干不下去,所以共享带来新分工,促进社会分工。

14  未来一定是更精细分工,所有分工(包括中间商)都有价值

15  信息免费,人格讯息收费

16 创业就是创造新分工

17 知识服务者不是传道授业者,只不过是站在门口赞叹的人

18  学校是最好的联盟,说好要分手,且没有绑架

19   社群是好产品的结果,来自产品和服务,所以不需要特别经营 ,不可能先建立社群,才把货买给大家

20 势能和信用之间难以平衡,有势能才能低成本吸附价值,有信用(60秒)才能形成交易

21 让人看到你的笨和蠢

22 知识服务=时间解决方案 (筛选)

23  未来商业的战场就是总时间分额

24 爱是什么感觉 好像突然有了铠甲,好像突然有了软肋

25   不要谈行业, 20~30 岁没有存量, 40 岁抛弃存量

26  越是分化的社会,你只能成为精英,别无出路

请您以罗振宇老师提出的从"人"的角度重新评估商业价值的全新角度剖析自己所在产业生态或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案例,分析其现有存在资源能否重新构建,重新凝结,重新整合以促成新的分工,实现新的商业价值。

罗振宇老师提出商业的人格化,促成交易的不再是权力和资金,而是具体的人带来的势能,加上其构建的信任,直接构成交易。

以人为交易入口,人又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生产需求,于是新的交易分化带来新的分工,替商业带来洗牌。

我想以教育这个产业,来看人对其资源重新构建和整合的影响。

传统教育主要还是 自上而下 的方式,政府补助学校,学校聘请教授进行教学。当然也有一些私营的学校或者市场上的补习班,较多是以升学为主力,进行密集式的训练。

补习班一直都有名师光环的现象,一般大学的教授也在学生里经验里有好老师、混老师,这是说 人在教育产业里自然就带有节点的特质 ,好老师容易聚集很多学生,不论是在商业化的环境还是在传统教育体制内。

但这个市场主要还是在教育体制内循环,业界偶有讲师、企业内培训,一直没有拓展到一般的大众。

得到藉由罗胖的魅力人格,有了比较好的势能,试图把原本高等教育的知识内容,只接转化为更容易吸收的课程,比如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这就是一个人做为交易入口,带来的资源重新凝聚,最后扩大更广泛的受众 。

以往只有北大经济系的学生能获取的知识,放在得到上面,突然有超过三十万人也在学习。我认为罗胖做为节点却是帮助更多知识创作者触及了更大量的用户。而得到的专业则是怎么把这么生涩的内容,变得更容易吸收,和生活产生关联。

有了这样的起头,不同领域大量的头部内容也开始往得到靠拢,比如心理学的武志红、清大管理的宁向东。教育产业从专业知识走向平民化,在得到的场景里头发生。为什么大家更愿意到得到里付费上课,其实也是 基于对罗胖个人的信任 。

罗胖和得到带来的新分工,当大家习惯在网络上、微信群里学习交流的时候,又促成大量的在线教育和机构,学英语的、写作的、生涯规划、心理咨询,各式各样的成人教育市场突然就展开了,学科间的边界也在慢慢消失。

人凝聚资源,用产品带来新分工,用进而扩大了整体的市场,这些是我看到人作为交易入口带来的发展,也是商业重新赋予人与人之间信任的一个契机。

结合自己所在的产业,剖析自己对未来商业模式,产品定位以及社会分工等方面是否具有竞争力。

未来想以说书人为创业的方向,其对标樊登读书会和Youtuber的说书脱口秀。

就商业模式来看,樊登读书会直接卖自己的说书音频,并在打响名气之后,转向线下的书店,做垂直的服务。Youtuber则是卖流量做广告为主。

以罗胖人的角度来看,都是先有流量,再导向产品,但就产品的属性,我认为樊登卖自己的内容,还是比较一致且有机会发展成具有魅力人格体的品牌。

由于在台湾的市场还没有类似KOL,所以在台湾发展一个说书品牌还是有机会的。唯独台湾人看比较多聊天节目,对一人脱口秀的形式不太习惯,所以视频、音频的内容需要分开来策划,但商业模式是可行的。

产品的定位,樊登读书会主要是导读为主,并梳理重要的内容,卖导读也卖书本身。换句话说,说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而是一个大概的整理加上个人解读。

说书的产品定位也是一样,“让书的内容更立体、更吸引人”,初期卖导读整理,后期和出版社合作。向对相关话题、领域有兴趣的消费者,做更立体的导读。

从社会分工来看,在书籍市场里面,导读和推荐本来就存在。书商需要找有名的人来推荐,作者本身也会有个自己的序言,来引导。有时候光是这一部分就是十几页内容也许说书补足的就是这一块的效率和分工。

中国网民接近8亿,流量聚集意味商机无限。

今天数字君就带你一起来呱唧呱唧互联网营销中的——社群营销。

首先,咱来看两个风靡一时的经典案例。

卖手机的小米 : 为发烧而生

小米曾经有3个论坛,分别是MIUI论坛、米聊论坛,小米论坛。当然,现在米聊论坛已经关闭了。小米论坛火起来的契机是发布小米手机,几天的时间内涌入了几十万的注册量,其实算不上有什么艰难时期,可以说是一下子火起来的。

当时,一没有雷军的名气背书,二当时小米还没有公布手机计划,完全的发烧友ROM论坛。

至于如何发展的,居然很简单,完全没动用传统的广告公司包装+常规宣传套路,仅仅是利用优质产品(MIUI ROM)和高质量的内容(产品、技术讨论)吸引优质用户(刷机ROM中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并逐渐向普通用户扩散。

在硬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利用软件来提升手机的运行速度成为唯一的选择。当时各类ROM层出不穷,有团队制作,也有个人发布,同时形成了很多专门的论坛,比如当时的机锋、安智等论坛,活跃着大量的ROM爱好者。机智的小米团队,让MIUI从这些论坛开始入手,通过各种方式联系知名网友,宣传自己新制作的ROM,经过一番努力,最终联系到了100位网友称为首批MIUI ROM的体验者,也就是小米所谓“100个梦想的赞助商”的由来。由于产品体验不错,问题反馈及时,工程师随时在线答疑解惑,BUG及时修复,MIUI逐渐在发烧友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并不断扩散,用户越来越多。到小米手机发布时,MIUI论坛已经积累了30万用户。

卖思想的:罗辑思维

罗振宇说:挣钱是世界上最体面的生活方式。不久前的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上,罗振宇再次印证了这个观点:我不是什么媒体,我就是个买卖人。

关于罗辑思维的文章很多,大多数人认为是电商+会员制。电商占大头,开发了很多产品。这种社群是偶像导向的,以罗胖为中心,不过现在慢慢的开始去中心化,在罗友圈里构造了很多具有想象力的社交方式,罗胖的节目现在更多只是一个曾经聚集这群会员的共同点。

《罗辑思维》推出“史上最无理”的付费会员制,5000个普通会员:200元;500个铁杆会员:1200元。结果是真实的,这让不少等着笑话的人失望了:这5500个会员名额只用半天售罄,160万元入账;让人大跌眼镜的是,200元的普通会员名额出售了4892件,1200元的铁杆会员出售了495件,在淘宝出售的商品短短半天就出售完毕。

好了,上面两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你注定成为不了第二个小米和罗辑思维,但你只要懂得社群营销,你完全可以成为自己领域的小米和罗辑思维,完全可以拥有自己的铁杆粉丝,形成精准营销。

那么,如此神奇的社群营销该怎么做呢?

首先,什么是社群营销

社群营销是基于相同或相似的兴趣爱好,通过某种载体聚集人气,通过产品或服务满足群体需求而产生的商业形态。社群营销的载体不局限于微信,各种平台,都可以做社群营销。论坛,微博,QQ群,甚至线下的社区,都可以是社群营销。

社群营销怎么做

社群,简单来说即是一群人的集合,他们有明显且共同的社交属性(共同爱好,共同偶像抑或共同的家乡等)。

以下几点需要注意(敲黑板)↙↙↙:

➤ 社群定位:确立提供聚集的目标人群和聚集的目的,规化社群调性;

➤ 用户画像:基于产品需求找首要匹配的核心用户;

➤ 内容建设:圈层建立,不断细化内容,推送话题,培育用户对社群的情感依赖与粘性;

➤ 活动运营:线上线下活动拉近用户与产品的距离,培育用户对品牌的依从性;

➤ 群员标签:建立用户档案,切记“用户关心的,才是重要的。

总之,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的话就是:把你的用户当你追的男神/女神来对待!

前方高能:不要踩坑!

➤社群并不是越大越好!要做到精。

➤社群运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切记操之过急。要有足够的耐心。

➤社群运营的是用户,重视用户的感受和体验,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互动。

➤通过多中心化,让整个群焕发多种生态,让每个群成员在参与中得到价值感。

➤线下活动深度连接。毕竟线上只是个交流平台,线下在能发挥真真的价值。

如果说要把社群从商业的角度来分析的话,那么数字君会有三个提示给到你:

❶ 平台渠道。把社群引流到销售渠道中来的方式。例如罗辑思维的罗友会、卖书。

❷ 售后维护。如目标人群已转为客户,可利用社群维护,形成二次或多次销售。

❸ 把用户当成自己的UE。用户直接反馈自己的使用体验,服务建议等,将产品的发展融入到社群,让用户更有代入感,从用户体验转换成产品经理。

说了这么多,最后数字君给大家举一个传统企业通过做社群营销如何成功逆袭的例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霸蛮社

霸蛮社?听到这个名字你怎么也不会和吃的扯上关系吧。

霸蛮社创始人的创始人:张天一——中国最红的米粉店老板,北大法学硕士,90后创业明星。

霸蛮社现有粉丝近20w,每日活跃在社群统计近1w人,粉丝沟通全部是在微信群上进行沟通的,有差不多2000多个是官方直接接管的微信群。每周组织线下活动。

为此,张天一对于社群运营的优势作了详细解释,“首先有社群能让店铺选址更大胆。社群成员关系是长期的,靠社群引流,他们会把门店作为固定大本营,这样可以选地段稍差一点的地方,缓解了餐饮业租金贵的难题。其次,缓解招人难。当很多餐饮同行用大叔大妈当服务员的时候,我们能保证自己的服务员都是90后,这帮人精神状态非常好,事实上有很多社群成员最后成了伏牛堂的员工。这就是‘员工即用户,用户即员工’。他们对你价值观认同,比一般员工黏性更高,忠诚度也更有保证。”

据说伏牛堂年销售额过亿元,将一碗米粉卖出高逼格,张天一甚至还受过总理接见,除开他独特的运营思维之外,伏牛堂广为人知,与张天一运用的社群营销也脱不了关系。

好了,今天数字君的故事就讲到这儿。

关于社群营销更多秘密,欢迎关注数字君并留言,让我们一起玩转数字营销,一起装逼一起飞!!!~

感兴趣的童鞋可以搜索微信号: marketer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