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使用调查报告

新手学堂035

手机使用调查报告,第1张

手机使用调查报告

 手机,作为新时代的一种重要的媒介,它集上网、通讯等多功能于一体;也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必备品之一。以下是我搜索整理一篇手机使用调查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对于生活有了更高品质的追求,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逐渐完善,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体验移动终端设备带来的便捷,本次调查就人们使用手机的习惯,了解人们的不同偏好和消费倾向,更好地发展手机市场。

 你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图1

 手机继续延续了其传统功能,5012%的用户表示使用手机最主要的用途仍然是打电话,微信是近几年突然发展迅猛的聊天软件,可视频、可图文也可语音,2003%的用户表示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是微信,看**也占据了1065%的用户碎片化使用手机的时间,拍照、发短信、刷微博和玩游戏等主流手机用途已逐渐被取代。

 你一天平均使用手机多长时间?

 图2

 手机占据了人们生活的绝大部分,接近五成的用户每天使用手机达5小时以上,比例高达4717%,2808%的用户表示每天使用手机在3-5小时,137%的用户每天使用手机2-3小时,2小时以下的用户仅占总调查人数的1成,可见,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品。

 你通常与人联系的方式是怎样的?

 图3

 435%的用户通常与人联系延续了手机的传统的方式:打电话,微信以其独立、便捷的视频风格,让258%的用户大为偏好,与人联系使用微信的方式已在所有方式中排名第二,发送电子邮件大多为工作人士与同事、客户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比例为153%,发短信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对智能移动设备不是很熟练的老年人使用短信的还是偏多,比例为811%,使用QQ和彩信方式的人数比例最少,仅为52%和06%。

 你通常使用短信的用途是?

 图4

 短信功能是移动设备比较传统的一项功能,随着近年来新的聊天功能的冲击,使用的人数越来越少,接近八成的用户表示用短信主要的用途是发布重要通知、节日祝福和传播各类消息,比例分别为501%、823%和162%,仅1467%的用户仍然将短信作为聊天的工具。

 你每个月的`手机费用大概是多少钱?

 图5

 六成用户表示每个月的手机费用都在100元以上,其中150元以上的更是有3071%,仅03%的用户每个月手机费用在30元以下。

 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缴话费的?

 图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网上缴费的方式缴纳话费,比例高达917%,传统营业厅使用比例仅为533%,充值卡使用比例仅为27%,并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趋势。

 你是否有开通GPRS?

 图7

 本次调查如图7所示,八成的用户表示都有开通GPRS,比例Wie833%,绝大多数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都会对移动世界感兴趣,通过移动网络上网更是成为生活必备,仅有167%的用户表示没有开通。

 你开通GPRS的主要用途是?

 图8

 355%的用户表示开通GPRS主要是为了聊天使用,2841%的用户是为了上网浏览网页,116%的用户为了看小说文章,1616%的用户是为了日常查询。

;

关于疫情防控的调查报告

 当想知道某一情况、某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调查的结果通常在调查报告上面呈现出来。写调查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疫情防控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疫情防控的调查报告1

 20xx年5月,根据网络直报疾控中心返回数据显示,安洛乡安洛河村中学路5月出现两例临床甲肝病例,两例均为孪生兄弟,为中学初一(5)班学生,为及时了解本次疫情,我院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处理,现将本次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该校有教职工36人,学生770人,12个班;其中初一(1)班65人、(2)班63人、(3)57人、(4)班63人、(5)班75人;初二(1)班75人、(2)班48人、(3)班67人、(4)54人;初三(1)班67人、、(2)班67、(3)班69人。

  二、流行病学调查

 1、发病情况

 发病2人,罹患率为:260‰。

 病例一览表

 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职业发病日期

 庄杰运男13岁安洛河村中学路学生20xx0523

 庄杰瑞男13岁安洛河村中学路学生20xx0523

 现庄杰运、庄杰瑞均居家隔离治疗过程中。

 2、首发病例调查

 通过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对儿童家长的询问,初步认为两者均为首发病例。调查得知,患儿于5月23日自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到金沙县中医院诊治,初步诊断为甲肝,在医院门诊治疗,现已回家隔离治疗。诊治期间无外出史。

 3、接触史

 通过调查,首发病例在发病前10天均无与甲肝及其他有感冒症状的儿童的接触史,发病前10天无饮用生水的情况。也无外出就餐史,也无明显感冒症状。

 4、流行病学因素

 通过对首发病例生活习惯的调查发现,2例患儿在发病前未到过甲肝流行地区及其他传染病疫区,也无其他特殊嗜好。

  三、发病及诊断

 庄杰运、男、13岁,5月23日发病,于5月25日就诊与金沙县中医院,当时患儿因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在金沙县中医院儿科诊断为甲肝;庄杰瑞、男、13岁、5月23日发病,于5月25日就诊与金沙县中医院,当时患儿因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在金沙县中医院儿科诊断为甲肝。

  四、处理措施

 1、2例患儿均居家隔离治疗,待痊愈后经医疗机构出具疾病证明书方可回校上课;

 2、我院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已经指导患者就读学校及家张进行消毒,每日2次;

 3、学校认真开展好晨检及午检工作,对有类似症状学生立即报告安洛卫生院,并做好学校内外环境的消毒工作,对儿童所用的饮食用具进行有效的消毒;

 4、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至少7天的医学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

 5、加强对患儿周围医疗机构的疫情主动搜索,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诊并报告;

 6、学校立即开展以甲肝为主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大力整治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及学校卫生,取消一起集体活动;

 7、学校每日进行甲肝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坚持报告卫生院一周。

关于疫情防控的调查报告2

  疫情关注与风险认知

 1 疫情关注与重视程度

 民众对疫情关注度高,长时间关注相关新闻。在此次调查中,992%的民众都表示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其中791%的人表示非常关注,仅有08%的民众表示不太关注和完全不关注疫情。408%的民众每天会有1-2个小时左右关注疫情相关信息,456%的民众每天会用3-4个小时甚至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关注疫情。

 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调查对象,关注程度会越强。初中毕业及以下学历的调查对象有557%对疫情非常关注,高中毕业的调查对象有696%非常关注,765%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调查对象非常关注疫情,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调查对象,则分别有792%和818%的人非常关注。中等收入及以下的调查对象有七成多的人表示非常关注,而中高收入和高收入的调查对象分别有842%和874%的人表示非常关注。此外,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民众关注度高于其他地区的受访者,873%的人表示非常关注(其他省市786%)。

 民众对疫情的重视程度不足。676%的民众认为周围人比较重视和非常重视疫情,有超过三成的民众感觉周围人对疫情并不重视(见图1)。另有共计402%的人表示其所在地公共场所很少或没有人戴口罩。

 与其他地方的居民相比,湖北省居民感知到周围人的重视程度明显更强,307%的人都表示周围人对新型冠状病毒非常重视,而其他城市只有161%感觉如此。316%的湖北居民表示公共场所人们几乎都戴口罩,而其他省市调查对象只有100%的选择比例。

 民众对疫情关注的时间较早,但开始重视的时间较晚(见图2)。从事件发生的节点看, 338%民众在2019年12月底,xx卫健委首次通报27人感染病毒肺炎的病例时就开始给予关注,但那时只有98%的人给予了重视。2020年1月11日xx卫健委通报出现首例死亡病例的时候,有215%的人开始关注,这时有197%的人开始重视起来。随着疫情的发展,在2020年1月19日和1月20日,深圳市和北京市相继出现感染病例之后,239%的民众由此开始关注,301%的人开始真正重视这次疫情。2020年1月20日晚,钟南山肯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传人,有医务人员感染,167%的人这时开始关注疫情,331%的人由此开始重视疫情。虽然有超过半数的人(553%)在2020年1月11日和这之前就开始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是705%的人是在2020年1月19日之后,有了异地传染性病例和专家论断之后,才给予重视。

 年龄较大的调查对象开始重视的时间相对较早。50后、60后群体中405%的人都是在2020年1月11日和这之前开始重视,同一时间段,其他年龄段调查对象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予重视的比例为:70后有353%,80后有292%,90后有275%,00后有330%。

 疫情严重的湖北省居民开始重视的时间相对较早,401%的人在2020年1月11日和之前开始重视(全国为295%),但大部分人(599%)是在2020年1月19日之后才开始重视(全国705%)。

 2 民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认知

 对疫情风险的认知包含几个方面,一是风险与自己的距离,包括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自己社区出现感染者的可能性,以及这个病毒感染后的危害性,也就是治愈的可能性;二是疫情环境下的安全感;三是与以往经历参照下的危险性,也就是与2003年SARS相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险性。

 民众认为疫情扩散到自己社区的可能性较高,自己感染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调查中,超过六成的调查对象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可能(573%)或非常有可能(92%)在自己所在的社区扩散,少部分人认为疫情不太可能(323%)或不可能(12%)在自己所在的社区扩散。不过,人们认为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概率比较低,超过七成的人认为不太可能(694%)或完全不可能(58%),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可能(23%)或非常可能(18%)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对于感染风险的认知在不同人群中的地区差异比较明显。湖北省调查对象中241%的人认为疫情非常可能扩散至自己所在社区,而其他地区只有84%。湖北省有共计417%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可能感染,而其他地区只有239%。

 民众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治愈性比较乐观。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七成多的调查对象都认为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大(604%)或非常大(145%),217%的人认为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小,仅有少数人(33%)认为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可能性的感知上,不同人群中也存在一定地区和年龄上的差异。疫情较严重的湖北省受访者对治愈可能性的评估相对较低,共656%的人认为能治愈,其中97%认为非常可能。而其他地区调查对象则有754%的人认为能治愈,其中148%认为非常可能。

 疫情当前,民众安全感较高。调查中,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接近六成的调查对象认为比较安全(550%)或非常安全(41%),有371%的人认为不太安全,39%的人认为非常不安全。

 不同人群对比发现,受教育程度不同、收入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的民众安全感均有一定差异。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调查对象安全感较低,收入较高、年龄较大的调查对象安全感较强,湖北省调查对象安全感低于其他省市居民。具体而言,大专及以下学历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安全的人数百分比为641%-651%,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调查对象则分别有583%和580%认为自己安全。中等收入调查对象认为安全的比例最高,合计618%。中高收入和高收入调查对象认为安全的比例也都在六成以上。而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的调查对象分别有558%和573%的人认为安全。湖北省的调查对象只有411%的人觉得安全,其他省市则有599%的人觉得安全。

 受访者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危险性评估比较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的时候,很多人会和2003年的“非典”(SARS)相比,那么人们眼中新型冠状病毒的危险性如何结果表明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危险性评估比较高。4037%的民众认为此次疫情同SARS疫情一样危险,有1863%和1739%的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危险程度超过或远远超过SARS疫情,只有2361%的民众认为其危险程度低于SARS。

 不同人群对比发现,收入越高、年纪较大的调查对象,越是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比SARS危险;低收入的调查对象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比SARS危险很多的人数比例最少,占132%,随着收入增加,高收入调查对象持此观点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257%。50后、60后有413%的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比SARS危险,而00后的调查对象危险感知则较低,有289%的人认为比SARS危险。湖北省调查对象对于危险性的估计也强于其他省市居民,236%的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比SARS危险很多(其他省市170%)。

 疫情下的社会情绪

 从民众的情绪反应来看,整体上最普遍的情绪体验是担忧,793%的人都有较为强烈的体验,其次是恐惧(401%)、愤怒(396%)、悲伤(386%)和恐慌(334%)。积极的情绪体验较少,只有216%的人感到乐观,142%的人感到平静。

 进一步比较普遍担忧情绪的人群特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和湖北省的调查对象担忧情绪较强烈,不同年龄的调查对象担忧程度也不同。具体而言,担忧程度随受教育程度升高而增强,高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调查对象表示担忧的比例低于百分之七十,大专受教育程度的人729%表示担忧,本科受教育程度的人797%表示担忧,研究生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820%表示担忧。湖北省调查对象868%体验到较强的担忧,其他省市789%有此体验。

  疫情信息获取和评价

 1 民众疫情信息的关注与评价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人们最希望及时了解的信息排名前三位的是自己、家人、亲友所在区域的疫情或潜在风险;关于疫情感染、扩散情况的信息与统计数据;政府部门、有关机构采取的应对、防控、治理等措施(见图4)。

 在面对不确定和危险的时候,人们渴望获取有效信息,对于当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各种信息公布状况,从民众的评分看,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信息公开比较滞后(376%)或非常滞后(138%),414%的民众认为公开比较及时,72%的民众认为比较及时。总计499%的调查对象认为信息公开透明程度比较低,501%的调查对象认为信息公开透明程度比较高。

 对比不同人群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调查对象越是认为信息公开不及时、不透明,湖北省调查对象与其他省市居民相比,也更多认为信息公开不够及时和透明。具体来说,初中及以下学历调查对象有703%认为信息公开及时;随着受教育程度增加,认为及时的人数比例逐渐减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调查对象有430%认为信息公开及时。信息透明度评价呈现相同变化模式,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调查对象认为信息公开透明程度高的人数比例为664%;研究生及以上受教育程度调查对象对此的选择比例为456%。

 湖北省受访者有330%的人认为信息公开及时,其他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则有共计495%的人认为信息公开及时。湖北省有342%的受访者认为信息公开透明程度非常高(23%)或比较高(319%),其他地区则有510%的人认为透明度非常高(50%)或比较高(460%)。

 2 民众疫情信息获取渠道与信任程度

 民众获取疫情信息的渠道以社交媒体为主。在疫情期间,社交媒体微信(824%)和微博(758%)成为民众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主要的渠道,其次是传统的电视渠道(429%),然后是网站(411%)和新闻客户端(408%),周围人口口相传的形式也有部分人使用(290%),报纸(79%)和本地论坛(77%)使用的人很少。

 对比不同人群发现,信息渠道的使用具有比较鲜明的人口学特点。微信的使用几乎没有年龄、受教育程度或收入的明显差异。使用微博获取信息的则较多是90后和00后,以及受教育程度较低,收入偏低群体。使用电视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是50后、60后和70后。使用网站较多的是70后。使用新闻客户端获取信息的以70后和80后为主,以及受教育程度中等,收入较高群体。周围人口口相传获取信息的以00后和90后居多。

 在各个渠道的各种消息源中,人们最信任的消息来源还是官方渠道,中央媒体如央视、人民网等,有共895%的人认为可靠。排在第二位的是公益组织发布的消息,有775%的人觉得可靠。紧随及后分别是地方新闻媒体(756%)、类似新浪网和凤凰网这样的商业网站(718%)。人们对微博大V发布的信息和熟人内部消息信任度最低,有超过六成的人质疑熟人发来的内部消息(613%)和微博大V信息的可靠性(607%)。

 疫情发展的估计和疫情防控信心

 民众对于疫情未来一个月的发展势态并不乐观。437%的人认为会变得严重一些,309%的人认为会变得严重很多。只有200%的人认为未来一个月疫情会缓解一些,37%的人认为会得到较大缓解。

 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调查对象,越倾向于预期未来一个月疫情发展会更严重,80后和90后的发展预期更偏向为严重。具体来说,初中学历的调查对象合计58%认为未来一个月疫情会更严重,随受教育程度增加,认为疫情会更严重的人数比例增加,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调查对象812%都认为疫情会更严重。724%的低收入调查对象认为疫情未来一个月内会更严重,820%的高收入调查对象认为疫情会更严重。80后和90后调查对象认为疫情会更严重的人数比例要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分别有743%和769%。

 对于抗击疫情,民众对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信心最强,分别有51%和476%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433%和463%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有信心。对政府部门非常有信心的比例(169%)低于科研及医护人员,比较有信心的`比例为536%。对于广大民众的信心程度相对低些,427%表示比较有信心,134%表示非常有信心。

  疫情防控行为

 1 民众关于防范措施的态度和行为

 对于戴口罩、勤洗手、酒精消毒、少外出等防范措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有必要,并且采取了相关的行动。具体如下:

 只有08%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出门戴口罩应对疫情。992%的民众都认为有必要,而这些人中,占所调查者整体的67%没有出门戴口罩,925%采取了出门戴口罩应对行为。

 只有08%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外出回家后洗手,992%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而这些人中,占整体52%没有外出回家后洗手,940%外出回家后洗手。

 只有09%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减少外出次数应对疫情,991%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这些人的具体行为上,占全体18%没有减少外出次数,973%减少外出次数。

 只有15%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少乘坐公共交通,985%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这其中,占全体25%的人没有少乘坐公共交通,960%少乘坐公共交通。

 只有08%的民众认为没必要不去人流较多的场所,992%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这些人中,占整体34%没有不去人流较多的场所,958%不去人流较多的场所。

 对于外出回家换衣服应对疫情,815%民众认为有必要外出回家后换衣服,其中占全体的212%没有采取相应的行为,而603%的民众外出回家后换衣服。185%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外出回家后换衣服应对疫情,其中占全体的167%也没有采取相应的行为,而17%的民众外出回家后换衣服。

 28 8%的民众认为没必要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其中占全体的277%没有相应的行为,而11%的民众有相应行为。712%民众认为有必要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应对疫情,其中占全体的376%没有相应行为,而336%的民众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

 2 关于过度防范措施的态度和行为

 对于用醋消毒空气、用盐水漱口、服用抗生素等不恰当的预防措施,民众大多认为没有必要,也较少有人如此做。

 77 9%民众认为没有必要服用抗生素,其中761%没有服用抗生素,18%服用抗生素。221%民众认为有必要服用,其中占整体的109%服用抗生素,而占整体的112%没有服用。

 超过一半民众(565%)认为盐水漱口是没必要措施,其中占全体552%没有盐水漱口行为,只有占全体13%有盐水漱口行为。而低于一半占435%认为盐水漱口有必要,其中215%没有相应的行为,而220%使用盐水漱口。

 59 0%认为没必要在家用醋消毒空气,其中占全体的575%没有相应行为,而15%的民众在家用醋消毒空气。410%民众认为有必要在家用醋消毒空气,其中占全体的228%没有相应的行为,而182%的民众用醋消毒空气。

 3 为了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而取消计划行为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出现,不少人为了防范病毒,取消了原有计划,减少接触病毒的可能。具体如下:

 1 9%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取消原有的异地探亲计划;981%的民众认为有必要,其中占整体65%并没有取消、695%取消原有的异地探亲计划。

 1 6%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取消原有的旅游计划;984%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而再进一步询问相应个人行为时,占整体25%并没有取消、747%取消原有的旅游计划。

 3 3%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取消原有聚餐计划;967%的民众认为有必要取消原有的聚餐计划,占整体81%并没有取消、775%取消原有的聚餐计划。

  主要结论

 多数民众较早开始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但重视时间较晚,重视程度不足。由于调查时间为大年三十至大年初一,这个时间多数民众的关注点是春节的团聚和庆祝,对于疫情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并不高,存在过度乐观认知偏差,对于疫情不够重视。

 人们对疫情风险的认知比较客观、理性,疫情之下人们整体的安全感并未出现大幅下降。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险性和疫情发展严峻形势的判断较为客观,665%的人认为疫情可能在自己所在社区扩散,248%的民众认为自己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749%的民众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大或非常大,只有少数(33%)的民众认为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非常小。基于疫情较为客观的判断,人们的安全感并未大幅度下降,591%的人感到非常安全或比较安全。

 民众普遍存在担忧情绪,较高比例的人存在恐惧、愤怒和悲伤和恐慌情绪。担忧情绪在当前最为普遍,其次是恐惧、愤怒和悲伤,也存在一定比例的恐慌情绪。相对来说积极情绪比例较低,如乐观和平静。

 社交媒体成为疫情信息主要传播渠道,官方媒体信任度高于民间渠道。在疫情期间,社交媒体微信和微博成为民众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主要的渠道。人们更信任官方权威媒体,民众认为最可靠是中央媒体(如央视、人民网)发布的信息,其次是公益组织、地方新闻媒体和商业网站(如新浪网、凤凰网)发布的信息。

 民众对抗击疫情的信心很高,信心主要来自于医护人员、医学科研人员和政府相关部门,对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和疾控人员抗击疫情的表现非常满意。民众的信心非常关键,民众的信心来自于各方面疫情防控工作的表现和成效,调查发现,民众对于医学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的信心程度最高,对政府部门的信心较高。

 多数民众能够认识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多数人不存在过度防范行为。对于戴口罩、勤洗手、酒精消毒、少外出等防范措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些措施有必要,并且采取了相关的行动。对于用醋消毒空气、用盐水漱口、服用抗生素等不恰当的预防措施,民众的态度大多认为没有必要,也较少有人如此做。

关于疫情防控的调查报告3

  调查地点: xx社区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

  调查人: xx

 甲型HINI流感已经造成中国内地7人死亡,美国1000人死亡,全球5000人死亡,疫苗是抵抗甲流疫情的办法之一,无奈的是现有的产能无法满足全球人类接种计划。尽管疫苗还不够,人们对疫苗接种还存在顾虑。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今天采访了50位市民,同时做了相关统计。

 调查显示,成都市甲型H1N1流感的知晓率达978%,其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三类样本对甲流的知晓率达100%;在担心程度上,有562%的样本表示对感染甲流不担心,408%的样本表示担心,只有3%的样本表示很担心;在注射甲流疫苗方面,577%的样本表示希望注射疫苗,有148%的样本不希望注射疫苗;在首批疫苗注射对象上,有922%的样本赞同将第一批疫苗注射给医生、护士以及学生等高危人群;有871%的样本对我市采取的防控甲流措施表示满意,948%的样本对政府防控甲流扩散有信心。

 在甲流防控方面,947%的样本对甲流的基本症状症状和甲流的传播途径比较了解,有874%的样本已经采取了甲流预防措施,126%的样本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其中,采取喷洒消毒药水、喝汤药或抗病毒冲剂、减少到人多的公众场合的市民分别占247%,259%和252%,另有87%的样本采取戴口罩、定时测体温等预防措施,26%的样本则采取了其他预防措施,而已经注射甲流疫苗的样本只占03%。

 调查表明,自我国疫情发生以来,成都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广泛开展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正确引导,使公众充分了解到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提高了广大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预防能力,为全市的甲流防控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市民对政府采取措施的满意度高,并且有信心相信政府能够有效控制甲流的进一步扩散。

 从上述分析来看,有20%的市民很担心自己得甲流,比较担心的市民占50%,反映了市民面对甲流具有比较良好的心态,既比较重视,没有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但也有30%的市民不担心自己得甲流,表明尚有部分市民缺乏防范意识;

 对甲流症状十分有一定了解的市民占50%;对传播途径有一定了解占90%;对防护措施有一定了解的占到80%;对症状发生处理方法有一定了解的占80%,说明近段时间防控甲流的宣传工作做得有一定的效果,使大部分市民增强了对甲流防控知识的了解。

 可是还有部分市民对感染甲流之后的症状不了解,约20%左右的人对甲流的传播途径、防护措施和治疗方法不清楚,试想如果这部分市民感染上甲流,出现了相关的症状,可能他们还不会发觉,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甚至发觉了,也不会有效及时的处理,引起并发症,造成死亡;同时,由于不注意隔离,也会给他们周围的人造成感染的危险。

 通过这次调查,我加强了对甲流防控知识的了解。我建议,应通过居委会、小区、单位、部门进行全面的甲流防控知识的宣传,特别是针对流动人口,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宣传和防范。

;

 手机是我们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在使用的,那么你们知道手机使用的调查报告要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手机使用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手机使用调查报告范文篇1: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逐年升高,使用者的范围也逐步扩大。现在,高中在校生携带手机的越来越多。为全面了解我校学生校园内携带手机及使用情况,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与做法,4月21日,校教育处组织了《学生校园内携带使用手机情况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0份,实收有效答卷3850份,问卷上不要求填写任何个人信息,确保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调查结束后我们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分析研究。

 一、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园内携带手机的学生共占5283%,2273%的学生一直带或经常带手机。在手机的存放问题上,2512%的学生放在宿舍,2075%的学生选择随身携带但上课关机,还有413%的学生选择随身携带上课也开机,即在携带手机群体中,随身携带的占近50%。由此看出,我校学生手机持有率较高,使用较频繁,对部分学生来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且造成消极影响。

 二、(1)在携带手机的作用方面,5304%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382%的学生认为手机只是满足个人虚荣心的需要,3681%的学生认为非常有用。另外,有662%的学生认为没有任何的积极作用。

 (2)在对待学生校园内携带手机的看法上,2590%的学生选择家长支持,选择家长坚决反对的占2195%,4764%的学生选择家长认为无所谓,还有449%的学生认为家长是因为孩子看到同学带极力要求没有办法才为其购买手机。

 (3)关于手机的消费问题,价值500元以上的手机占大多数,其中1001元以上的占1275%。每月的消费金额21以上的占906%,即18%左右的携带者月消费超过21元。

 以上统计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手机并不会对生活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部分学生购买手机仅为满足个人虚荣心的需要。而手机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中学生来说,算是一种高消费,这样的购买动机势必引起同学之间的互相攀比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给家庭经济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三、在手机用途上,中学生使用手机用于家庭联系的占4849%,用于和校内同学、校外人员联系占1061%。有159%的同学收发过无聊短信,并有299%的学生通过手机接触*秽等不健康信息。从这项统计来看,手机的使用对部分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学生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不必要的短信、电话,势必会分散其学习的精力,最终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不健康的信息更是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四、在校园内公用电话的问题上,5613%的同学认为公用电话太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2251%的学生表示从来不使用校园内的公话。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将适度增加公用电话数量,充分满足学生需要。

 综合调查结果来看,我校学生在使用手机的动机和用途上均存在一些问题,其危害性主要有:部分学生上课时间开机,违规使用手机,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也是对老师、同学的不尊重;学生使用手机不利于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高中生正处于性格塑造时期,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特征,使得他们的消费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学生使用手机,会造成攀比的心理,不利于良好消费习惯的养成;更重要的是,学生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必要的短信、电话,会分散他们的精力,影响学习成绩。

 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又能确保学生和家长联系方便,建议学校在校园内增设公用电话。学生不再携带手机进入学校。

手机使用调查报告范文篇2:

 95后,即1995-1999年出生、年龄16-20岁、处于青春期末期的人群,人口总量约1亿,在人口中占比不到10%,却是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占比最高的人群,他们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移动搜索的主力用户。随着年龄增长95后正在迅速崛起,是未来几年移动消费的主力用户群体。

 完整报告:

 那么,95后的用户是怎样使用手机的呢有什么特点他们常用哪些功能偏好什么应用移动消费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如何深入的影响他们的生活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为产品的方向策略提供参考,MUX用户研究组进行了专项调研,综合多种研究方法,立求全方位深入了解95后人群:

 1)一对一深度访谈:与有代表性的95后学生个体面对面访谈,深入理解他们的观念、行为、动机和需求。

 2)小组座谈会:就大家关注的重点问题,邀请6-8位学生参与座谈会,深入探讨。

 3)日志法:13名祖国各地、生活迥异的95后拍照并详细记录自己一周的工作和生活,以及使用手机的情景,展示手机与自己的生活。

 4)问卷法:6000多名95后参与手机使用行为调查问卷,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一、手机使用概况

 安卓系统在95后中广泛使用,安卓vs苹果使用的比例约为8:1,远高于90后、85后中的比例。95后对手机的依赖性更强:一方面,与80后、85后经历电脑、PAD、手机等上网设备的转变不同,95后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手机是他们最常用最习惯的上网方式,替代上网工具少,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断网的心理不适强、手机上网的需求迫切;另一方面,95后多数处于求学阶段,大多不能随时随地上网,上网时间有限且集中;结果表现出在有限的上网时间内会充分使用、单位时间流量消耗多的情况。

 二、下载应用

 95后更喜欢尝鲜新应用。和85后、90后相比,95后为了尝试新鲜而下载APP的比例更高、应需下载APP的比例更低。逛应用商店是95后发现新应用、下载新应用的首要方式。

 三、常用功能

 95后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和功能是消遣娱乐社交和学习。主要原因是大多数95后还未真正走入社会,生活社交圈子偏狭窄,需求也相对局限。

 1娱乐消遣

 在消遣娱乐方面,95后尤其喜欢泛二次元的内容和设计,例如95后对动漫类视频的兴趣远高于其他年龄组,泛二次元题材的小说深受欢迎。二次元APP在95后中尤其受欢迎,添加泛二次元元素的APP也较容易在95后中流行。

 2辅助学习

 学习也是95后生活的主题,手机在他们的学习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与90后、85后更多认为电脑是辅助学习,而手机主要是通讯和娱乐工具不同,95后认为在辅助学习方面,手机和电脑一样重要。搜索和学习类APP是主要使用方式,年龄越小越多使用学习类APP,年龄越大越多使用搜索解决学习问题。

 3聊天社交

 聊天社交类APP是95后最常用的应用类型,因为青春期的特点之一是有较强的展示自己、与他人建立联系、获得认可和尊重的需求。熟人社交最常用、换新手机必不可少的聊天应用是手机QQ,而兴趣社交、陌生人社交最广泛使用的是百度贴吧,两者是并存且互相促进的,正如一位用户在日志里写到:“用贴吧来拓展朋友圈,用QQ来加固和朋友的感情。”

 4移动消费

 1)现状:当前消费经验少

 不可否认的现状是95后尚未成为移动端消费主力、手机网购商品、生活服务、理财的比例都低于90后和85后。

 2)原因:受限于身份和收入

 主要原因是超过半数95后还是中学生,是收入来父母的伸手党;当前既缺乏购买生活服务的经济基础,现实生活中需要自己进行购买决策的生活服务也少之又少,相比90后和85后,单位时间花费金额较少、信用卡持有比例低、购物无决策权。

 3)潜力:未来增长空间大

 一个大写的BUT!升入大专大学后,95后通过打工等方式拥有独立收入的比例提高,平均生活费有所增加;表现出手机生活服务使用比例迅速提升、种类增加、数额提升、更大比例有购物的自主决策权。

 4)各类生活服务使用情况

 大专大学的95后的移动消费比例提高、品类频率有所增加,需求以短期的吃喝玩乐为主。最常使用的消费类APP是团购、外卖,体现在餐饮、影票、旅游出行等。

 四、小结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针对就当前大家关注的热点——95后人群——的生活作息、手机、网络情况、手机使用行为习惯及主要APP做了一个细致扫描和深入的探讨;多方位、多角度地呈现95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生活场景。以期为大家在工作中做用户需求挖掘和用户行为理解提供信息。

手机使用调查报告范文篇3:

 各位同学:

 你们好!我们正在进行关于大学生对于手机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希望通过此问卷来了解各位对手机的使用的情况。感谢你的参与和支持!

 1、你使用手机通常是为了 [多选题]

 A浏览网页 B听歌 C照相录像 D观看视频 E玩热门游戏 FQQ、微信 G看小说 H其他

 2、你平均每天使用手机多少时间

 A2小时一下 B2-5小时 C6-9小时 D9小时以上

 3、你课堂上使用手机吗

 A偶尔使用 B经常使用 C从不使用

 4、你一个月的话费使用去向情况

 A打电话 B发短信 C流量包 D其他

 5、你的手机价位

 A1000元以下 B1000-2000元 C2000-3000 D3000以上

 6、你理想的手机价位

 A1000元以下 B1000-3000元 C3000-5000 D5000以上

 7、你在购买手机时,最先考虑手机的哪种因素 [单选题] [必答题]

 A品牌 B质量 C外观 D拿在手上的舒适感 E功能 F售后服务 G价格 H配置

 I其他

 8、你对手机(质量、外观、舒适感、功能、售后服务、价格、配置等)有何期待(可任选一方面或多方面进行回答)

近日,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在北京发布《新媒体蓝皮书》。蓝皮书的调查显示,当前,近六成假新闻首发于微博,每周二是一周微信“谣言”传播的最高峰。此外,由于封闭式传播环境,自我纠错能力弱,相较于微博,微信谣言的辟谣难度较大。

这份蓝皮书全称为《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6(2015)》,这是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连续第6年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近六成假新闻首发于微博

这份蓝皮书分为总报告、热点篇、调查篇、传播篇和产业篇五个部分,深入探讨了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微信微博发展、社交媒体舆情、传统媒体转型、网络谣言治理、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媒体版权、政务微博观察、传播效果研究、移动终端分析、数据新闻现状等重要问题。

报告指出,就全球来看,新媒体发展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截至2014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为649亿,占全球总数的216%。

互联网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但是由于海量信息的庞杂纷乱,虚假信息传播,特别是网络谣言等互联网的负面效应也渐渐开始影响社会安定。这份报告就特别针对当前备受关注的微博、微信上的虚假信息、网络谣言做了专门分析。

蓝皮书的分报告《新媒体时代的“假新闻”现象与治理对策研究》,对2014年传播较广、比较典型的92条假新闻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发现有59%的虚假新闻首发于微博。

研究者认为,微博平台开放性高,像一个公开的信息交流广场,人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因而成为众多新媒体假新闻的信息源。如2014年8月网传“上海地铁出现老外晕倒车厢无一人相助,反而仓皇逃跑”的视频,不少媒体未核实信息即在微博上发布,引发网民热议,此后上海地铁方面证实消息并不属实,“列车进站后站务员及时上车对外籍乘客进行救助”。

蓝皮书的调查显示,首发于网络媒体的假新闻占比32%,位列第二。报告称,此类媒体基数大,但多为传统媒体转型而成的新媒体形态,其中较有影响力的假新闻有10月28日的《中国“落榜”世界空气最差20城》、12月17日的《最新中国癌症地图出炉》等。

报告分析,微信平台用户基数大且具备较高的社交媒体属性,其平台内信息封闭性高,倾向于熟人间传播。首发于微信的假新闻只有7%。此外,2014年也有少数假新闻出现于豆瓣平台,如“95后女网友征集各地‘临时男友’陪游”为一起商业策划性假新闻,还引发全社会关注,造成了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

周二是微信“谣言”传播最高峰

针对近年来愈发严重的微信谣言,该蓝皮书的分报告《微信公号“谣言”传播研究报告》对2014年11月3日至2015年2月28日微信中被多人举报为“诈骗和虚假信息”的625篇文章共17周数据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七类主题的“谣言”数量最多:食品安全(284篇)、人身安全(278篇)、疾病相关(259篇)、健康养生(179篇)、防骗(133篇)、金钱(60篇)、亲子(52篇)。其中,食品安全类、人身安全类、疾病相关类主题的“谣言”文章占了“谣言”文章总数的大部分。

将这625条“谣言”文章按照周一到周日分类分析后发现,周一到周三是“谣言”文章出现的峰值阶段,周二达到顶峰。临近周末“谣言”文章数量会出现一个明显的下降,随后在周六又出现另一个小高峰。

从7大“谣言”主题典型文章数据库中挑选出35个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如食品类谣言:转基因、辣条、假鸡蛋、寄生虫、瘦肉精)进行分析,从“谣言”热点话题讨论热度分布可以看出,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一带对于“谣言”热点话题的讨论热度最高。

防骗类“谣言”关键词讨论热度高的省份主要有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和广东。

而对食品安全类“谣言”关键词讨论的比较多的省份主要是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广东。

报告分析称,总的来说,相对中部和西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对各类“谣言”的关注度更高,这或许与该地区人群对生活质量更为关注、上网比例高、网络表达能力更强等因素有关。

报告称,虽然微信首发的假新闻数量不多,仅占新媒体假新闻的7%。但因其封闭式传播环境,自我纠错能力弱,不像微博“广场”易形成不同信息之间的对冲,且“强关系链”之间存在“人情”“面子”等纠错障碍,辟谣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