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分析在安全防御中的前世今生

新手学堂011

大数据分析在安全防御中的前世今生,第1张

大数据分析在安全防御中的前世今生

在《碟中谍5:神秘国度》中,神勇的阿汤哥再一次完成不可能任务,冒死进行无氧潜水更换了储存信息的芯片。这是因为其所要进入的领域启用了“步态分析识别密码”,即通过机器扫描进入者的走路姿势、行动喜好,一旦检测异常立即释放高能电压。而实际上,随着大数据安全分析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这样的高级密码形式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便会从银幕走进现实。

试想,在未来,即使有人掌握了你的开机密码,也根本无法成功打开你的电脑。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在原来的安全认证体系中,我们一般都是通过基于身份认证的控制、以及口令、令牌等来解决安全问题。而现在,我们可以把人的因素和情景的因素全部进行结合,例如根据使用者键盘的使用习惯,对这些数据进行细腻度的精准分析,即便有人掌握了口令而使用习惯不对,也照样无法打开。”在近日北京的一场采访中,启明星辰集团副总裁、泰和本部负责人张颖如是说道。而张颖同时也强调:如果不是使用大数据分析,仅靠传统的常规安全手段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可以说,大数据安全分析正在为企业的安全防御带来质的改变。

在即将过去的2015年,无论是大数据安全分析,还是数据驱动安全的口号都变得异常火热,其似乎已成为安全界公认的未来安全的发展重要方向之一。那么,大数据安全分析究竟为安全带来了什么?它究竟因何“火”了起来?

对此,启明星辰泰和本部产品总监叶蓬谈道:“其实,大数据本身在学术界的一些相关理论、研究出现的比较早,但是真正得到大规模应用,还是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应用的逐渐兴起应运而生的。对于安全领域来说,引入大数据分析的手段所带来的利好首先表现在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其次,一些大数据分析算法的引入、以及针对安全领域的新算法的出现,都将为未来的安全带来一种质的提升。”

同时,叶蓬认为,当前从总体上而言大数据安全分析技术作为热点已经炒作到了最高峰,但单纯从大数据安全分析在安全层面的应用来看,尚处于发展初期,但对这一技术本身来说,已经越来越趋于成熟了。目前,已经有先进或者领先的安全企业推出了新相关产品。

据悉,启明星辰集团已经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充分融合到现有安全管理平台技术架构中,发布了其新一代安全管理平台系列产品。而在此之前,启明星辰已跟踪大数据安全分析技术有五年多之久。之所以在现在才推出相关的产品,张颖说道:“我们更注重的是当一个新的技术发展程度要达到工程化和产品化的时候,对我们而言才会迎来一个转折点。大数据安全分析在去年的呼声特别高,发展至今年,一些开源的技术和相关的技术群已经形成了。而启明星辰在这个时候推出我们的大数据安全分析平台,可以骄傲的说我们发布的就是成熟的产品,客户已经可以直接享受到大数据安全分析的成果。”

而对于企业的安全防御而言,大数据安全分析的应用还有其独特之处。“对于大数据安全分析产品的定位一定要准确,企业级客户使用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内网,其所产生的数据与互联网有着本质的区别。”叶蓬说道:“互联网数据我们称之为‘窄数据’,这些数据比较单调,都是一些防病毒或者Web应用等,虽然它的量会超级大,但是分析的种类并不是很多。而在企业网里面,用户的应用、协议、数据种类很丰富,数据的宽度很大、深度也比较深,数据分析的维度特别高。企业级的大数据分析在提升数据质量、分析展现的时候都会有所不同。”

在过去,因为缺乏相关技术,企业级应用里所产生的数据很难被全部统一存储起来,只能筛选出最具价值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如今,对大数据安全分析技术的利用使得我们可以对全量的数据进行分析。

在此背景下,与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有所不同,作为专注企业级安全防御的安全厂商,启明星辰的战略导向十分明确。对此叶蓬向记者说道:“首先,我们不会将企业网的数据拿去赢利,而是用来作为解决用户的安全问题。因此我们也在也很积极的参与威胁情报、联盟,以及威胁情报的分析等工作,我们在企业安全领域深耕了十几年,从企业安全数据的丰富度上讲我们的理解要深入得多,我们的优势就是在于我们更聚焦,我们更懂企业安全数据、更理解企业的安全数据。”

我们看到,在即将过去的2015年,国家《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正式发布,大数据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在安全领域,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引入和应用,未来的安全防御态势将随着数据的不断丰富带来潜移默化的改变。“大数据安全分析对安全的改变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时刻一定会到来,届时,整个信息化的业务方式、互联网的组网方式、以及整个安全防御方式,都将全部会改变。”张颖说道。

而着眼于实际,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中,让大数据安全分析更加见到实效、让大数据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大的数据价值,将成为企业级安全界对自己的期许和努力方向。

去年,40 岁的何小鹏踏上了二次创业之路,进入造车领域。在此之前,他有过一段长达 13 年的创业经历,并成功将 UC 卖给了阿里,实现了财富自由。在第一次创业的过程中,何小鹏认识了不少互联网大佬,比如雷军、李学凌、丁磊,也经历了不少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他的创业往事,顺便看看当年互联网领域的潮起潮落。

2003 年,32 岁的丁磊以 75 亿人民币的身价问鼎中国首富,当时比他小 6 岁的何小鹏,刚从华南理工毕业 4 年,还是亚信的一名员工,过着一边羡慕着自己老板每个月能赚 5 万块,一边蹲在家里马桶上用手机耗费大量流量龟速上网的生活。

也正是对赚钱赤裸裸的渴望,以及对上网体验的不爽,再加上当时何小鹏向惠普投简历跳槽无果,让他决定拉着自己的亚信同事梁捷一起去创业,做了 UC。

憨直的何小鹏后来曾亲口说过 " 我创业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出于‘贫下中农’的‘嫉妒’ "。大学毕业时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读研。在毕业后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他也曾试过 3 个方向,分别是炒房、博彩和创业。前两个方向都努力过,也取得了部分成绩,但何小鹏最后还是选择了创业。

其实亚信这家公司说来也挺传奇,曾经也做邮箱,是丁磊的竞争对手之一,后来还走出来两拨创业者,一拨是何小鹏、梁捷他们,做了 UC;另外一拨人马后来跟了张小龙做出 Foxmail,以及微信。

梁捷之前在亚信一直做得就是大规模邮箱系统的研发,所以何小鹏他们 2004 年创业后,做了 UC mail 和 UC web 两个产品。尽管 UC 的邮箱业务因为市场表现不佳最终被放弃,但它的历史意义深远,因为它在当时成功引起了首富丁磊注意,也才有了后来的精彩故事。

丁磊当时发现一款不错的邮箱竞品,一打听是亚信的人出来创业,还没有正经的办公室,就约何小鹏他们出来喝酒,还豪爽的把自己在网易的办公室借给了这个 " 潜在的竞争对手团队 "。

2004 年刚创业时的何小鹏,不知道是否是在丁磊的办公室拍的

不得不说三石哥确实仗义,又或者说他也有自己的心思,毕竟把 " 敌人 " 放在自己眼皮底下才更安全。就这样,何小鹏与首富丁磊成为了好朋友,并且他还认识了丁磊隔壁办公室的李学凌,时任网易新闻主管,经常写文章骂雷军的那个人。

2005 年李学凌出来创业时,被骂的雷军反而还投资了他 800 多万。雷军给出的解释是李学凌当时受邀跑会从来不收车马费,由此雷军认为李学凌有原则,而且不会因为一点小钱而买断自己的意志。

再后来,李学凌的 YY 和何小鹏的 UC 成为雷军在天使投资上赚钱最多的两个项目,YY 上市让雷军赚了百倍,UC 被阿里 435 亿美金收购更是让雷军套现了 1000 倍。比小米上市让早期投资人赚 866 倍的事儿还刺激。

至于最初 " 助攻 " 何小鹏创业的丁磊,他在 2005 年左右因为不看好移动互联网,尽管何小鹏有意给丁磊一部分股份,三石哥都没要。看来赚钱真的只占丁磊 5% 的幸福感。

何小鹏最近花 1 亿美金购入小米股票,并高调为雷军助威,说会长期持有小米股票(尽管后来他又加了一句期限 " 至少会持有半年以上 "),其实这都是在还雷军的人情。因为 2007 年左右 UC 差点就挂了,用何小鹏自己的话说就是:当时我们只有 17 个人,有好几个月我们都是借钱发工资。

最后是雷军在关键时刻出手,投资三四百万,让 UC 起死回生。

何小鹏与雷军的相识,还是比较曲折的,从地域上来说,两人虽然都是湖北老乡,但工作以后何小鹏是在广州,雷军是在北京。从人脉上来说,中间也隔了三个人:丁磊、李学凌、俞永福。

何小鹏通过借用丁磊办公室,认识了李学凌。2006 年已经创业的李学凌在广州接待了时任联想投资副总裁的俞永福,并亲手为他手机上装了一个 UC 浏览器,又从中牵线何小鹏团队与俞永福的见面,可惜当项目推荐到联想投资部的时候,被否决了。

其实也不能怨联想没有远见,当时何小鹏和梁捷属于两位程序员创业,管理经验不太够,好在两人胸襟开阔,给自己名片上印着的都是 " 副总经理 ",目的就是为了再找一位 CEO 来做管理。但当时这样不完整的团队能否发展壮大,能不能走的长远,任谁都会打个问号。

雷军其实投资之前也有点犹豫。

在 UC 项目被联想否决的当晚,俞永福就给雷军去了个电话,因为雷军曾经跟俞永福说过:" 你要创业的话,无论做什么项目,我都会支持你 ",类似的话雷军后来也跟 Zealer 的创始人王自如说过 " 你做什么,我都投你,投到你成功为止 ",一个创业者一辈子能听雷军说这样一句话,那真是相当受用啊。说明雷军认可了这个人。

当时雷军听完俞永福的介绍,说可以投资,但有一个要求,就是俞永福要担任这个团队的 CEO,后来这个条款还被写入了正式的投资协议中。

就这样,2007 年 1 月,俞永福放弃联想投资副总裁的身份,一个人提着行李箱来到广州爬了 6 层楼,加入在居民楼里办公、只有十几个人的 UC,也开启了俞永福主外、何小鹏和梁捷主内的 " 三驾马车 " 时代。

那一年何小鹏刚好 30 岁。

同样是在 2007 年,王川的妻子怀孕,夫妻俩每周六都会去爬香山锻炼,王川也会经常叫上好友雷军一起。一次爬山时,雷军跟王川说自己投了一个特别好的公司,叫 UCweb,一路上都在夸这家只有十几个人的公司哪里哪里好,最后雷军问王川:愿不愿意跟投一点?

王川问雷军:这家公司怎么赚钱?商业模式是什么?

雷军说不知道。结果王川最终也没有跟投,冥冥之中错过了一笔 " 横财 ",假如王川当时蒙上眼睛跟着雷军投上 10 万块,7 年后 UC 卖给阿里时,他的回报将会是 1 个亿,是不是比炒币还要刺激?

还是应了雷军说的那句话:

有一类人,是可以闭着眼睛投资的,他们有能力、工作非常投入、高度重视承诺。

在雷军眼里,何小鹏的团队大概就属于这一类人吧。

2007 年 10 月雷军带金山上市,两个月后就宣布辞职,理由是身体原因。不过在俞永福第一时间的请求下,雷军在 2008 年每周就有两天半去 UC 的北京办公室上班,其它时间用来做天使投资。

左起:俞永福、雷军、梁捷、何小鹏

2009 年是雷军创立小米的前夕,他还带何小鹏见了魅族的黄章,估计是想在手机业务上谈合作吧。当时,雷军在引见前还叮嘱何小鹏 " 你要注意跟黄章的沟通方式,我第一次跟他见面就吵起来了 ",然后叫何小鹏不要跟黄章对着干,结果何小鹏第一次见黄章也跟他吵起来了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看来雷军跟黄章,注定会是两个圈子的人,就连他的朋友都聊不到一起。不过能跟雷军聊到一起的人,貌似最后都发了财。当然陈年可能是个例外。

2016 年 9 月,陈年在微博上说:

有个兄弟说他能娶到校花,是因为雷军投资了他的公司,本来是没可能的 ……

当时小米的早期投资人刘芹还说自己当时在现场,愿意为这个故事背书。

何小鹏也跟着点了赞。

何小鹏是不是就是那位因为雷军投资最后娶了校花的兄弟呢?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不过雷军确实在何小鹏的人生关键点上,至少有两次给他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UC 切移动互联网是一次,何小鹏选择造车又是一次。

何小鹏曾经亲自撰文提到雷军这位贵人对他的指点:

记得十几年前第一次创业 UC,雷总比我还坚定地启发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正在到来,同时建议我要聚焦到个人市场。十几年后我再次创业,创立小鹏汽车的时候,雷总告诉我,智能汽车时代已经拉开帷幕,但是和互联网创业不同,智能汽车的产业链长且复杂,需要有思想准备打六年的地基和积累,同时需要足够的资金,吸引智能汽车市场中最棒的人才有可能成事。在创业的每个关键节点上,雷总总是及时到位的提醒点拨,让我受益良多。

其实雷军很早就跟何小鹏说过,特斯拉这家公司很不一般。但当时何小鹏正忙于 UC 是独立还是卖身给 BAT 的繁琐事物中,对特斯拉并不感冒。

直到 2014 年,UC 最终选择卖给了阿里,何小鹏实现财富自由。他在国外体验到了特斯拉真车,还遇到了在广汽工作 7 年想要出来自己造车的夏珩,并且马斯克在那一年也宣布对外开放特斯拉的全部 228 项专利,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2014 年何小鹏与猎豹傅盛、经纬张颖、欢聚时代李学凌等一帮特斯拉车主,一起做天使投资人,投了广汽出身的夏珩、何涛和杨春雷创办的小鹏汽车。

也许只是巧合,华南理工毕业的好多校友,最后都出现在了造车领域的核心位置:威马创始人沈晖;原广汽集团副总、广汽研究院院长黄向东;前一汽技术中心副主任、现富晟汽车总经理刘蕴博;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奇瑞汽车副总经理何晓庆;前创维集团创始人、现任开沃汽车董事长黄宏生;以及宝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姚振华等等,都是何小鹏的学长或老师。

2017 年 8 月,何小鹏也加入了造车阵营,他从阿里 " 荣誉退休 " 仅 7 天之后,就宣布加盟小鹏汽车担任董事长。

何小鹏做这个决定之前曾经跟雷军有过一次深度聊天。雷军所说的造车 6 年打地基时间,小鹏汽车也已经走过了 4 年,再有两年它就会迎来一次大考。因为特斯拉刚刚宣布在上海建厂,年产量 50 万台,也是在 2 年以后就会开始生产。这两年,可以说是国内所有电动车厂商的窗口期。

造车新势力们(来自汽车头条)

有过一次创业成功经历的何小鹏,也越来越自信了,2014 年他曾在微博里说:

从小都没有觉得自己崇拜过谁,无论是我朝的风云人物,还是明星。最近在看马斯克传,觉得的确好像很传奇,真可能比乔布斯走得更高,非常不错! 我们创业人也要努力改变世界再多一点点。

4 年后的今天何小鹏与马斯克站在了同一个赛道上,面对美女主持人艾诚 " 你和马斯克谁更厉害?" 的提问,何小鹏说:

他比我厉害现在,但是未来我可能比他厉害 …… 如果要说的话,我们(的车)做了 70 分,它(特斯拉)大概做了 75 分左右。

不过小鹏汽车还说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现阶段它是在按雷军最初造手机的逻辑在造车,10 版本可能不完美,小范围用户体验后再升级,20 版本,30 版本会更好 …… 这更像是小米手机最初的发烧友模式,这是否会造成小鹏汽车前期因为产品不完美而销量不佳呢?

而目前小鹏汽车的团队在以每个月新增 250 人的速度扩张,预计年底达到 3000 人,明年到 5000 人。与之对应的是最近发生了小鹏汽车员工涉嫌盗窃苹果自动驾驶资料的案件,尽管何小鹏也在朋友圈澄清说这只是个案,公司也表态未参与此事。但团队高速扩张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也是他必须解决的。

都在说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尽管最近小米上市,雷军吸引了许多眼球,其实在我看来,何小鹏才是更令人羡慕的一位创业者。

雷军善于造势,他更适合做投资;而何小鹏更善于借势,他才更适合创业。

何小鹏在创业过程中没有遇到雷军那样的坎坷,就连他自己都承认,公司营收从 0 到 1 亿,从 1 亿到 10 亿,每个坎儿过的都很顺利。

他的运气让他在 2004 年就认识了首富丁磊,顺利启动创业。他的胸襟又吸引来了俞永福这样的 " 将星 ",顺利帮助公司度过了融资关键期以及之后的快速扩张,还由此认识了雷军,从此有了这位创业大拿的保驾护航。

他的厚道不仅在于小米上市时为雷军摇旗呐喊,还在于快播创始人王欣入狱后,他对王欣家人的照顾,在王欣出狱第一时间也为他接风洗尘。网上也有人说他的管理风格偏温和,岭南文化挺明显的,低调务实家长风,有一次群里有人家里有事筹款,何小鹏不声不响就给了三万 ……

王欣出狱当晚,姚劲波、何小鹏、李学凌为其接风洗尘

曾经为了赚更多钱而创业的何小鹏,如今不用再为钱而烦心了。他造车后说:做自动驾驶要花很多钱,但钱对我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排不进前三。

现在的何小鹏正走在雷军走过的创业之路上,他能在未来成为汽车行业的雷军吗?何小鹏给自己的造车梦留了 10 年的时光,不过或许 2 年之后,我们就能从他和马斯克的正面竞争中得到答案。

  一家新创的移动电商公司,号称首轮融资10亿元人民币。这件事发生在当下这个融资低谷期,还是投资方与“百余家国内外机构”竞争后才得手。  该投资方是广东文化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广东文投),在6月21日公布签署投资协议时,其董事长黄晓东(南方报业集团总经理)表示,“国内外有百余家投资机构主动向其抛出橄榄枝不足为奇,它挑战原有电子商务格局,撬动新的移动电商时代。”

黄晓东说的“它”即是“闪购”(广州闪购软件服务有限公司),这种登场引发了人们的回应。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听说这个消息时正在非洲骑摩托车旅行,他随即发了一条微博,“‘上百家投资机构的橄榄枝’、‘十亿元融资’,真是牛死了,这公司都没机会听过。”易凯资本CEO王冉也说,“特意翻出相关新闻,我是真没看懂这公司是干嘛的。”

但闪购还不止于此。“投资商会对企业有一个判断,10个亿是占了10%,这给闪购的估值相当于100亿了”,8月15日,闪购副总裁王棱对《创业家》说,创始人团队仍为公司大股东。倘若属实,闪购的估值次于天猫、淘宝、京东、苏宁易购、卓越亚马逊、凡客等电商巨头,已经高于当当网。

“太超过我们的心理预期了。”一位二维码企业的创始人表示。

神秘人吴秋蓉

低调的创始人很多,但像闪购创始人吴秋蓉如此神秘的还不太多见。她不允许下属打听她的事,寡言自身,甚至没有出席6月21日闪购宣布获得投资,与《南方都市报》(下称南都)战略合作的签约仪式。当时有人建议她出席,但遭到拒绝。而签约的时候,据闪购常务副总裁兼CFO杨建良说,她“可能在附近,但是不会公开”。

在高管眼里,吴秋蓉是个像乔布斯一样的神人,而且极具远虑,“我们有时候很多想法,一讲,她电脑拿出来,三年前就已经考虑到了。”一个合作伙伴曾从朋友处听到吴秋蓉的故事,认为“绝对是个传奇”,但拒绝转述。

《创业家》未能见到这位吴秋蓉,我们根据采访得来的信息,吴秋蓉和闪购的经历可能如下。

吴秋蓉,女,1976年生(据身份证号),四川人(据身份证前缀号码),平时喜欢抽烟,而且只抽中华烟。她让秘书去买烟,但秘书经常买到假烟。于是,她萌发了打造一个“真品质保障体系”的念头。

2005年,她在上海成立了宽度信息,开发基于二维码的防伪识别技术,这种二维码被命名为“真知码”(非主流码制)。其后,2008年公司从上海迁至广州(据说是想靠近制造业客户)。

2010年的某天深夜,吴秋蓉正在看杂志,看到一个项链广告,欲买不得:只找到一个400电话号码,拨过去是自动应答机。吴秋蓉想,我们有这个识别技术,扫码即可购买的话……她安排时任宽度信息运营总监的江林修负责这一项目。当年10月,闪购注册成立。吴秋蓉对技术架构颇为熟稔,但不参与闪购日常管理,日常时间用于读书,广泛收集信息,“专门做战略规划和模式研究。”

工商资料显示,吴秋蓉是广州宽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执行董事,以1425万元持有宽度信息95%的股份,宽度信息则以1800万元持闪购90%的股份,其余10%的股份持有者是闪购总裁江林修。宽度信息和闪购分别于2008年12月30日、2010年10月26日成立,均在广州注册。闪购官网和高管均称闪购创立于2005年,应该是上溯到闪购母公司宽度信息的创业初期,而非闪购最初的成立时间。

记者8月中旬采访闪购时,闪购与宽度信息同处一个办公区,员工之间没有明显的身份区隔。

模式的现实

江林修称吴秋蓉的“真品质保障体系”2010年已初步构建完成。这个系统号称可为企业提供从产到销的全链条、真品质追踪及监管体系,闪购被定位于“销”的环节,力图成为一个“信息与实物交互的服务平台,打造全国最大的真品质手机购物平台”。

显然,在吴秋蓉的庞大体系中,二维码是整个框架的核心,也是其自认为最有技术含量的部分。以下内容摘自闪购的介绍材料。

“历经7年的技术沉淀,拥有包括自主知识产权的‘真知码’核心技术在内的等100多项国际、国家专利,是全球唯一的真知码发码中心……首创受全球商业模式保护的F2C(工厂到消费者)商业模式”。

宽度信息称于2006年“取得真知码相关专利”,但《创业家》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检索中,并未发现于2005—2006

年申请、申请人包括吴秋蓉的专利。以宽度信息、闪购作为申请(专利权)人,或以吴秋蓉作为发明(设计)人,可查到的最早的专利信息为2009年6月26日。而且,所有的发明专利至今为止均未获得授权(详见表格)。三位专业人士告诉《创业家》,有可能存在专利已获授权,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但概率较低。而闪购目前主要有广告服务、扫码购物和移动商城三大业务。据杨建良介绍,扫码购物和移动商城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广告作为一种增值服务目前占比很低。

上述吴秋蓉买项链的场景,就属于扫码购物。与京东商城、淘宝等以网站为入口不同,扫码购物的入口主要是各类媒体资源。据说在闪购成立时,为了验证吴秋蓉对商业模式的构想,闪购曾在惠州邮政旗下的生活速递杂志做过消费者测试,“反响非常好”(江林修语)。

南都全媒体闪购事业部总经理贾向军也对这种购物模式非常看好,“整个项目下来要花了几个亿、几十个亿搭平台。调研结果显示,这个世界90%以上的人属于冲动型购买。过去,商家浪费了很多客户一瞬间的购买欲望。闪购切入市场比较好的一点是,它能随时随地出现在你身边。”正因看好这一模式,6月21日,南都成为闪购广东省的独家代理商。

某二维码企业创始人李亮同样看好扫码购物,下半年会推出一系列方案。但是,也有做过尝试的企业,对这一模式的成熟度表示悲观。某二维码企业负责人徐卓告诉《创业家》,他们曾经与上海的某免费地铁报纸合作了一个月扫码购物,结果加起来只有不到两千个人扫码,购买行为也就几十个。

2011年4月,闪购曾找到麦包包洽谈合作,由麦包包向闪购提供产品,闪购制作、发放DM(直接邮递广告),出现订单,麦包包负责给客户发货,闪购抽取佣金。麦包包该项目执行员工青松说:“效果不是很明显,现阶段没有合作往来。”

张颖老师,我首先来讲一下我自己的这个经历,然后再讲一下我的思考,因为我的思考一定是建立在自己的经历之上的,认知一定是和自己的一些呃经历呀,经验呀,还有一些学历,这些都是相关的 。

首先呐,我在认识超毅之前呢,我是一个自己开店的一个小店主,就是在一个18县的一个县城开一个小店 。这个生意也不是太好做,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直销的一个产品,是玫琳凯,我觉得做直销的话,我确实不合适 。

但是我在找一些事情的时候,会选择有人带的这种,比如说我的小店,也是连锁加盟的,因为自己做销售这个能力不行,所以说就要找一些商业模式啊,可以边学边做 不用说自己一个人摸索 。

玫琳凯呢我做了有一年多,因为朋友跟我说这个产品可以嫁接到我店里的,店里经营的是蜂蜜,蜂王浆这一类,就算是健康产品,玫琳凯呢,您可能也知道他就是护肤品。健康产品和护肤品如果相结合的话,可能会效果更好一点,我也坚受了她的建议 玫琳凯做了一年多之后,我觉得自己这个事情也做不好,卖东西也卖不好。然后就不做了,不做了之后我觉得这个小店的生意也不太好做,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也在想寻找另外一个产品或者是一个商业模式,作为自己的一个备胎,在网上搜到了一篇文章,就加了超毅的微信,跟他聊了聊,后来就成为了美的家的会员

这是2013年5月份的事情,成为美乐家的会员之后,用了不少的产品。可能是自己认知的一些原因吧,还有一些经济状况的原因,自己并没有用出来非常好的一些感受

我说那个洗护产品日用品护肤品没有明显的感觉。我对鱼油,纳豆还是比较喜欢的。那个钙镁片,多维啊,因为这些也不是功效型的产品,所以说也没有非常明显的感觉。

对洗衣液,厨房用品,浴厕清洁剂之类,因为它是安全的,所以我就比较喜欢这些类型,还是愿意去用的 。

在我推荐会员的过程中呢,因为自己销售能力特别弱的,影响力也不行,自己也没有推几个会员,就差不多十个左右吧,没有取得什么成绩 人呢也都留不住,后来都流失啦

后来儿子开始叛逆,现在经过学习就觉得孩子叛逆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的认知高度不够,但是那个时候自己不知道。就想怎么能够不让他叛逆,不让他逃学,不让他去网吧,一直在想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当时女儿呢,也就是两岁多。也是比较容易发脾气,有一种身心俱疲感觉,同时还着一个房贷,因为我们是夫妻店,收入也不高,后来老公看生意也不太好,就去打工去了。

我一个人,因为儿子经常去网吧,女儿每天幼儿园要接送,经常被儿子老师叫到学校去找儿子,当时就非常的崩溃,后来把店放弃了? 尽管非常焦虑,但是自己也没有办法,求助于身边的人呢,呢没有找到更好的一些方式方法去解决。

我们都知道自己的人脉,也就是自己认知的一个平均值,是吧?其实他们能想到的方法,我也想到了,我能想到的方法,他们也能想到。但是呢因为智慧不够嘛,所以说这个事情还真的是一直找不到解决办法。后来就想那就去学习吧 。购买了张德芬的一个年度课和书籍学习。

直到后来我女儿上了小学,都已经六岁了,2018年的时候吧。她上小学后,遇见了一个正面管教的老师,开始学习正面管教的课程 ,通过学习家庭氛围才慢慢的好了起来,其实嗯当时在学习这个课程的时候,我们家的氛围还没好,也是非常的崩溃,我就在想儿子也搞不定,女儿还小,老公呢每天也是抱怨,说我孩子都教育不好,怎么样,然后我觉得这日子都没办法过了。

当时就想要离婚 这个过程中呢,我妈也去世了。第二年我哥也去世了,中间有一些因为认知造成的后果,我就不详细说了。我就想啊,因为当时也开始学习了正面管教,自己就会用一些比较客观的一些视角去思考一些问题

要改善一个家庭氛围就必须要学习,不学习的话是不行的。因为有很多人也是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但是别人能够解决,而我没有解决,一定是我的认知不够的,智慧不够的。那智慧怎么来的呢?只有通过学习 。

后来自己就潜下心来在家长课堂学习,学习后又购买了樊登读书的会员。在当地的一个樊登读书服务中心,缺工作人员的时候,我在樊登读书服务中心做了书童

这个过程中呢,也一直没有间断,对美乐家的一些关注和思考,尽管是自己没有去做。

2017年的时候,我停了美乐家的会员。2018年,之前做玫琳凯的朋友又来找我了,让我回去做玫琳凯。我说做玫琳凯还不如做美乐家。

我就找到了自己曾经的那个第二推荐人,就是当时超毅给我安排的这个排线的这个推荐人。

因为我跟超毅的连接,是不是太经常,可能是年龄差别比较大吧,各种认知不太有交集。原来在超毅的那个群里也觉得非常不能接受那些年轻人的一些交流方式,然后没有主动找超毅,找了我的这个第二推荐人。

他说他又换了一个团队,其实我也没想那么多,我说换团队换团队吧,因为我也没人可找。我不想去找超毅,总觉得共同话题很少,交流不够顺畅,确实没有情感的连接,按照现在流行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没有粘性。

同时我一直还是比较感恩超毅的,因为在我升为总监时他还来到我们当地,说帮助我做市场。虽然说没有帮上什么忙,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让他帮忙。

当时我认识的一些人超毅很没有交集,他们只看到超毅像个孩子一样,就是说也没有太多的信任。

有时候我会认为美乐家有可能会养一些懒人,就比如说有一些人,他可能就是在某一些方面有能力,然后构建了一个团队,团队构建起来之后,系统搭建起来之后,他就可以拿睡后收入了。我觉得这样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因为我在有的团队信息里看到有些高层,比如说他们现在收入都会非常高的,但是他们就会去做一些不靠谱的一些投资,因为他们的认知高度还不够。

通过学习,我觉得一个人的财富和一个人的认知必须要同步提升。不能说只提升财富,不提升认知 还有公德心和公益心,都是需要同步提升的,可能我有点理想主义了。

还有一点,我认为美乐家,适合大城市的一些有高端人脉的一些创业者,必须有高端的一些消费群体的支撑。比如说像我这种层次比较低的,认知比较低的,又没有什么人脉的,也是很难做起来。

像我们这种十八线县城的老百姓,是没有一个稳定收入的,如果让稳定的一个消费或者是计划计划消费的话,这种认知还是很难去打通的

如果我要是想要去做这个事情的话,首先一定要拓宽自己的人脉。因为之前自己也没有一些高层次的人脉,自己的认知也不够高,同时呢再加上自己也没有什么影响力,还不喜欢社交,所以说想要做美乐家,这一块儿的话就需要有两个方面的提升,第一个是有一个稳定的,一个投资的一个心理,最好有稳定的收入,第二个就是要拓宽自己的社交圈,拓宽自己的人脉,要去主动的进行社交

在樊登读书工作的这一段时间内,我也是一直在想拓宽自己的人脉,很多方面的还不太满意的。

通过在樊登读书的学习,知道了一个张萌,然后购买了他的一个课程。跟着他再学习。

刚开始购买她的课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她的课程讲的是什么内容,只因为自己觉得自己做什么事情,这个认知好像总是赶不上,好像自己总是使劲在跑,但是这个速度呢始终好像乌龟在爬一样

看到张萌三十多岁就那么优秀,她在招收学员,这个学员,不是说学习课程,而是相当于一个训练营一个方式,然后我就想:在樊登读书的一种学习,就是属于一个泛学,拓宽知识面的一个横向的学习,在很多方面,深度还是不够,必须要沉下心来,去往深度方面去扎根。

张萌萌姐她确实比较厉害,主要在于她认知和思维能力,她的成绩都是可以看得见的,比如说她是一个作家,他有一个互联网大V,我经过参加一些小训练营,自己也确实得到了一些真正的提升,然后当他推出这样的课程的时候呢,深思熟虑之后我就报了这个课程,因为费用确实不低,一万多。

学习了之后才知道,这个课程是针对于创业者的培训和陪伴,还有认知的提升,思维的提升,商业模式的设计,还有国家政策的解读,作为创业者怎么做符合商业趋势,国家政策,符合人性的一些创业项目,怎么设计自己的商业模式,如何拉新留存转化?

学习后,自己确实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思维认知这一块儿,但是自己的销售能力还有很大空间需要提升。

同时也认识了一些非常优秀的人,因为来到张萌萌姐这个平台的都是一些特别愿意提升自己的人

我就很想如果能够把美乐家嫁接到自己的认识的这些人脉上面去就好了。

具体的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因为自己最大的短板就在于比如说分享啊,推荐呀还有一个续订啊跟进呀这些。

我的想法就是,如果有一个人距离我比较近,同时呢他又跟我有的一些认知想通的一些地方。她做美乐家可能做的挺好的,如果我能够把他的方法直接搬过来用,其实也不是完全搬运,也是在模仿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一些摸索和创新,思考后找到比较合适自己的一些拉新留存转化的模式。

现在我非常清晰地认识到,如果说我用一些比较厉害的一些人的一些方式方法,比如说超毅的,比如说张颖老师的,一些成功的一些经验方式方法,对于我来说一定是不适用的。

无论是从认知但是从人脉上来说,别人的方法,适合于别人,自己的方法才适合于自己。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一定是要先模仿的,模仿的这些如果能够接近于自己的一个层次。包括认知层次和消费层次,那是最好不过的啦,不过我认识的,目前和我认知高度在一个层次的,做的好的,美乐家的人还真的没有 您说嗯,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仅仅是有一些想法是不行的。

同时我还有卡点,就在于我跟别人说的时候,别人把很多人会说,因为认知的问题嘛,他们就会说那个是美国的产品,我不用美国的产品。这个卡点,也是我无法突破的,就是首先我要从我自己的圈层去发展会员,是吧?但是我的这些圈层呢,就是我认识的这些人呢,他们有很多认知就在于我想用国货,我想用中国自己生产的,不想用美国的品牌。

也就是说我有三个卡点,第一个就是人脉的,第二个就是关于持续消费的,其实也是属于人脉不够优质的一个问题,因为我身边优质的人脉不多,还有第三个就是品牌是美国的,这样的一个认知

自从我学习了张萌的课程之后,我就明白了对内逆人性,对外顺人性。比如说我想要身体健康,就需要锻炼身体,即便是锻炼身体这个事儿,我不喜欢,我也一定要去做的,我就想办法,也要让自己喜欢上这个事,才能够说让自己身体健康,因为我的最终目的是身体健康,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啊

对外呢是要顺人性的,比如说我们想要让谁使用什么一款产品,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产品能够说到他的心里去,能够把握对方的一个需求,我觉得美乐家的按月消费,他是属于逆人性的,所以说这块儿我也是比较困扰的

其实通过不断的学习,我现在对做美乐家还是有一些思路的,但是同时也有这几个卡点,所以我就犹犹豫豫嗯,不知道怎么选择好了

我在张萌萌姐这边呢也是属于一个创客的一个身份,也是可以有收入的,并且这个教育也是未来十年的一个国家发展方向,因为国人素质有极大的问题,急需提升。提升了整体的国民素质,互害的事情才不会频繁发生。

其实我觉得美乐家和青创繁星这两个项目都挺好,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张萌这一块主要是做的一个培训,教育提升人认知思维这一块儿,产品呢青创繁星也有,但是目前的产品不太多

美乐家这一块儿呢,产品非常的完善,但是在对于消费者呀,或者是创业者的教育这一块儿还没有跟得上,因为作为一个消费品的公司是没有这种教育的基因。培训也都是属于一些基础的培训吧,就是对于一些产品的培训,对于一些健康的培训,在认知这一块儿思维这一块儿,在一个个人魅力个人品牌打造这一块儿公司,是有需要提升的地方存在。

这一块儿呢,我还做过一些努力,我跟这个张萌萌姐的助理有联系,说咱们的产品线不是太完善的话,可不可以直接嫁接到美乐嘉家的产品上去,他让我把美乐家公司高层的一个****给他 然后我呢我又没有这个公司高层的一些****,同时我也发了邮件给了美乐家公司。

客服给我回了一个电话,我也把我的思考进行了一些反馈,我就是说公司在培训这一块儿,就是如果能够和一些相应的培训机构对接的话,会更有助于打造公司的一些公信力。 当时他好像还让我写邮件,写什么内容,发到哪个邮箱,我也忘记了。

张萌萌姐公司要这个高层的电话的时候,这是去年的事儿,我把咱们那个美乐家公司那个甄琦的手机号给了萌姐助理,后来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联系了,怎么说了完全不知道啊,后来怎么样了。

我觉得可能就是人微言轻吧,反正我也没有什么影响力啊,然后我就仅仅是我的一些想法,同时呢嗯高层可能有高层的一些布局和规划,是吧?因为我知道萌姐的公司,他合作的也都是世界上前五的一些品牌的生产商或者设计公司,他找的都是世界上顶尖的一些前五的公司。

我们都想赚钱,都想财富自由,不过同时能够对社会有更多的价值提供,那是利国利民利己利人的一件大好事啊!

萌姐的课程讲的最新的拉新,留存,转化思维这些内容也是非常实用的,如果能够用在美乐家做市场这一块,也会非常有价值,同时我也希望自己学的知识能够帮助到更多人,在助力更多人的时候让自己提升价值,自己自然也就会更值钱,您说呢?

张颖老师,您说我是不是超级理想主义了呢?

程浩

拥有南开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和美国杜克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学位,之后在硅谷工作,并于2001年回国加入百度。程浩在科技互联网领域拥有极高影响力和丰富人脉资源,是国内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创业领域的权威专家。2003年初,他和杜克大学同学邹胜龙联合创办迅雷,领导了迅雷多条业务线的产品、研发和运营。凭借着对互联网行业的深刻认识,以及个人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程浩率领团队成功将迅雷几条核心业务线做到了上亿的用户规模。2014年,迅雷在美国NASDAQ上市。2016年1月28日,程浩正式宣布离职迅雷。

对于选择离开的原因,程浩表示:“离开迅雷的想法已经酝酿一段时间了。曾经有个流行语,‘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当时(指迅雷上市一年多之后)的我,也是类似的心理。要想一辈子活出两辈子的精彩,就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事情上。”

2015年9月,远望资本成立,是由前迅雷创始人程浩与松禾资本的厉伟、汪洋共同发起设立的VC基金,程浩任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远望资本专注于天使到A轮,主要投资方向为企业服务、互联网金融、投资VR(虚拟现实)或者AR(增强现实)技术以及人工智能。远望资本先后投资了趣店、Roadstarai、可以科技、擎朗机器人、简寻、哈哈零兽、熵智科技等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据企查查显示,远望资本综合实力为9675分

汽车行业一直有这么一句话:整车厂在给发动机厂打工,发动机厂在给博世打工。

形象地反映了博世在汽车供应链上的“霸主”地位。

毕竟,从卡尔·本茨造出汽车的那一年,博世就开始给它供货了。汽车诞生一百多年来,大家知道的、不知道的那些与汽车有关的技术,博世它全都门清。

这么牛叉的博世,有可能在汽车行业的新浪潮中被后浪拍到沙滩上吗?

在特斯拉等新造车企试图对传统车企巨头实现超车的同时;汽车供应链端,也有不少跨界选手试图打破博世、电装、大陆等燃油车国际寡头的垄断局面。

比如国内的华为,富士康,甚至美的、海信等等。华为还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要做“新汽车时代,中国的博世”。

去年,中国第一次超越德国,成为了博世汽车部门的第一大客户。中国汽车市场对于博世的重要性也必将会越来越大。

未来几年,想必“华为们”和“博世们”也会有场恶战。

那么这场战争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谁更有可能胜出?

10月13日,在2021年度博世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体验日上,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现在有人争谁先提出(新四化)的,其实不重要,关键是谁跑得快,怎么贴得客户更近一些。”

智能、电动,“跑得很快”

比拼“新四化”,要先问博世的人工智能处在什么水平?

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中国区副总裁赵姝岩列出一组数据:在2019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博世发表的论文数在工业界中排名第一,总体排名第七,排在前六的分别是谷歌的3个公司,还有微软、Facebook、IBM。

赵姝岩介绍,博世在智能驾驶领域其实发力很早。并且已经具备了系统的能力:一方面在传感器层、感知层,博世拥有完善的多传感器组合方案,另一方面在计算平台方面,博世也能采用CPU+GPU的方式,实现300  TOPs的大算力。

 此外,目前博世的毫米波雷达在全球销量占比排名第一。

电气化方面,在博世中国的动力总成事业部转型之后,博世已经投资超过了50亿欧元。而博世的电动化技术在全球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有一个例子很有代表性:

传统的刹车是踩下去液压带动刹车片的一个纯机械传导,但特斯拉希望踩下刹车的机械制动过程中还会加入车载电脑发出的电信号,来影响刹车力度和速度。这一点,只有博世的iBooster套件能做到。

在智能汽车时代,影响车企选择的更关键因素可能是,博世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结合半导体生产和汽车零部件供应的双边优势企业。

这也是为什么为了要芯片,企业大佬们不仅轮番微信“轰炸”陈玉东,而且还要跑到他办公室门口“蹲点”的原因。

传统内燃机车里面使用的芯片是100到200片左右,新能源车现在可能达到500—600片。博世亚太区企业传播和政府事务副总裁蒋建说,按照2020年的数据算,平均每辆车里博世自产的芯片大概是17片。另外,车企由于还会购买博世的控制器等零部件,间接需要博世帮忙大量地采购其它供应商的芯片。

作为汽车半导体的全球领先制造商之一,博世在这一领域有超过50年经验。除功率半导体外,博世半导体还包括微机电系统(MEMS)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s)。

如今,国内应该没有任何一家半导体公司有博世这样的经验积累。

不过,面前的新赛道,博世即使预判到了变化,也要迎接许多全新挑战。

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总裁张颖说,软硬分离是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挑战,博世也在积极准备。

“现在博世讨论底层软件这部分,驱动软件我们完成。上层应用软件,也就是和客户强相关的软件,由别人主导。”

那些在碳中和上“浪费的钱”

“碳中和有一定的成本,4年前我们刚刚开始做的时候,试图说服我们的合作伙伴,那时候很难。一个企业需要出钱做这个东西,开董事会的时候合作伙伴说为什么要做?这是浪费钱。海南会议上,当时我提出问题但没有人回答。”

陈玉东这样描述博世碳中和之路的寂寞。

过去3年中,博世在全球有1500个“碳中和”项目投入,计划在2020年到2030年的10年间,能源增效投入10亿欧元,总节约电能约在17亿度电。在中国,2020年博世中国投入了4200万元,过去两年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

通过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采用自有清洁能源、采购绿色电力等方式,博世如今已是全球首家实现碳中和的大型工业企业,2020年2月份正式完成。

汽车的产业里面的碳排放分为两部分,一是应用层面,该部分占到74%;在产业的上下游,包括供应商、生产阶段,则占到了26%。

博世迈出的第一步,是在这26%的份额里做文章。

今年以来,陆续有国内车企提出了各自的碳中和目标,博世应该可以见到回头钱了。

“我们分两条腿走路。”如何服务整车厂做碳中和,陈玉东提到两点:

一是提供更节能环保的产品,如制动器的能量回收,也就是把降低能耗的解决方案在产品端提供给OEM;二是“抢”咨询公司的饭碗,提供关于碳排放、节能减排解决方案咨询、服务以及建议。

碳中和有投入,而且相当一段时间成本都很难收回,但博世希望带头成为一个转型的典范。超前4年的布局,恐怕让其它供应商一时半会难以望其项背。

关于“斯图加特解决不了五道口的交通问题”

多年来,博世之所以能成为全球销售额第一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甚至在2021年非常缺芯的情况下,还能实现正增长,跟博世把很多“共轨”的东西拿到各个大市场中进行粗加工直接使用有很大关系。放在整车上讲,就是“大单品”思维。

但在智能电动时代情况开始变得不同——每个国际化公司、全球化公司都要面临本土化的挑战,因为智能电动车要基于本地数据、基于场景开放。

显然,“在斯图加特解决不了五道口交通复杂的问题”,尤其在智能化电动化进展最快的中国市场,怎么办?

“我们董事会在换,明年新的董事会上来之后,最大的变化是我直接汇报给(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陈玉东透露,届时董事会主席对中国的支持力度将会非常大。

具体到项目层面,博世工程技术中国区总裁毛泰祥举例:SOA Base的EE架构是在国内做的,有3、4个属于旗舰或者是属于Ligthouse的项目,已经领先于德国、欧洲。

“车企对场景、对功能,对衣食住行的连接要求都不一样。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个性化更多、定制化更多,这是现在的状态。”陈玉东说,但是架构到一定程度,一定会有一个国家的标准会出来,博世希望朝着标准的方向,从现在的个性化、项目制,到以后的平台制来发展。

写在最后

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一位负责人曾对媒体讲过一件事:

国内零部件的价格确实便宜,但质量不过关,过去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低价的追求,只能采购一些低价的零部件。现在要从消费者